2018年中传古代汉语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

时间:2019-05-15 07: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中传古代汉语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中传古代汉语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

第一篇:2018年中传古代汉语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古代汉语》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它是从古代文献阅读与理解入手,探求古代汉语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传世典范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语言学和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汉语发展的规律。要求考生熟读经典作品,掌握1200个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熟练掌握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中国语言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文字基础知识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传统六书的定义及其应用分析

(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3)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分析

(4)形符、声符、部首、偏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汉字书体的演变

(1)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的通行时代和主要特点(2)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3)隶变造成的简省讹变字例

3.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

(1)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的概念

(2)本字、借字、本义、借义、通假字、后起本字的概念(3)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及文选中字例分析(4)通假字的对应本字及其意义(5)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分析

(二)词汇基础知识 1.词语的演变与类型(1)古今词义的变化

(2)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偏义复词的概念

2.词语的意义

(1)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同义词的辨析

(3)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三)音韵基础知识 1.诗经韵例及韵部 2.三十六字母及《广韵》 3.唐宋诗词的格律(1)诗词的格律

(2)唐宋诗押韵及平水韵知识 4.文字通假与古代汉语双声叠韵关系

(四)语法基础知识 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1)词类活用的性质和主要类型(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3)名词充当状语的类型及其作用(4)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5)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

(6)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2.古代汉语虚词的语法特点(1)介词“于(於、乎)、以、为”(2)连词“而、以、则、然”

3)助词“之、是、者、所”

(4)语气词“盖、也、矣、乎、夫、哉、邪(耶)”

3.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2)判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3)被动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4)否定句的特点及构成(5)疑问句的特点及构成

(五)文献基础知识 1.古书的注释

(1)古代注疏的类型及基本体例:传,笺,章句,疏、正义,集解,音义

(2)注释的基本术语:曰、为、谓之,谓,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如、读若,浑言、析言,散言、对言,如字(3)重要的注释文献、考证文献及工具书

2.古书的校勘与句读

(1)常见校勘术语:衍文,脱文,讹字,错简(2)古书的句读与标点

(六)文选的阅读

(1)范围: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4册。其中1、2册为重点。

(2)标点:对没有标点的古文,能按句子内容和语气用现代标点符号进行正确标点。

(3)翻译: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文字规范。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翻译题、阅读理解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第二篇:2018年中传艺术学基础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艺术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艺术学基础是艺术学专业下属各个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考试科目。艺术学是从对于具体的艺术现象的总结归纳入手探求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解析艺术审美与文化的内在机理的一门科学。艺术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发生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鉴赏批评论、艺术价值功能论等。该科目要求考生熟悉中外艺术史的发展进程,熟练掌握艺术审美、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文化、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前沿理论动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艺术本质论 1.艺术的表现与再现 2.艺术的特性(1)形象性(2)情感性(3)形式感 3.艺术的意义

(二)艺术发生发展论 1.艺术起源

(1)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2.艺术发展

(1)艺术发展的特殊性(2)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三)艺术创作论 1.艺术家(1)创作个性

(2)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2.艺术创作过程 3.艺术创造心理(1)形象思维(2)直觉与灵感 4.艺术风格与流派(1)艺术风格(2)艺术流派(3)艺术思潮

(四)艺术作品论 1.艺术作品种类

(1)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舞蹈……)(2)听觉艺术(音乐、广播……)(3)语言艺术(文学……)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等传媒艺术……)2.艺术作品构成

(1)艺术三层:符号层、形象层、意义层(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3)艺术典型与意境

(五)艺术鉴赏批评论 1.艺术鉴赏 2.艺术批评

(六)艺术价值功能论 1.艺术世界的意义

(1)构成“艺术世界”的要素(2)艺术的交流与沟通(3)艺术的传播与媒介 2.艺术政治功能 3.艺术社会功能 4.艺术产业功能 5.艺术文化功能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第三篇:2018年中传电影艺术基础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影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影艺术基础》是大学本科电影学多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集成,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对于电影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电影学史论、创作、制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反映出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和拓展学习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电影史论部分:

(一)、中国电影史 起步时期(1905-1923)

1.中国电影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2.《定军山》与中国早期叙事电影 3.商务印书馆影戏部

4.中华民族电影的基本确立

5.重点编导: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6.代表影片:《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莲花落》、《孤儿救祖记》等

探索时期(1923-1927)1.中国早期的民族电影工业 2.明星公司及其创作

3.长城公司、神州公司、民新公司及其创作 4.“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天一”公司及其创作 5.代表影片:《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弃妇》、《伪君子》、《爱神的玩偶》、《不堪回首》、《花好月圆》、《冰清玉洁》、《天涯歌女》等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1.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 2.两大类型:古装片与武侠片

3.重要编导演:孙瑜、胡蝶、阮玲玉等 4.代表影片:《木兰从军》、《火烧红莲寺》、《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

变革时期(1932-1937)

1.左翼电影运动 2.电影公司的变化

3.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

4.重点编导演:夏衍、洪深、沈西苓、袁牧之、田汉、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

5.代表影片:《渔光曲》、《春蚕》、《狂流》、《姊妹花》、《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大路》、《神女》等

非常时期(1937-1945)

1.国统区的电影、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沦陷区和“孤岛”地区的电影 2.“中制”、“中电”、“满映”及其创作 3.“延安电影团”及其纪录片创作

丰收时期(1945-1949)1.官方电影机构的创作 2.“昆仑”公司及其创作 3.“文华”公司及其创作 4.商业电影的新发展

5.重点编导演:金山、张骏祥、桑弧、史东山等 6.代表影片:《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假凤虚凰》、《乌鸦与麻雀》等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1966-1976)

新时期以来(1977至今)

1.第三代导演及其创作:南北二谢、李俊、水华等

2.第四代导演及其创作:吴贻弓、谢飞、吴天明、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等 3.第五代导演及其创作: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等

4.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烨、陆川、张杨等

5.市场化探索与主旋律创作与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等

(二)、外国电影史

1.重要电影运动和流派:勃列顿学派、苏俄蒙太奇学派、法国先锋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电影新浪潮、苏联电影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美国独立电影、伊朗当代电影、韩国当代电影、日本当代电影

2.重要编导演: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鲍特、格里菲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布努埃尔、卓别林、约翰.福特、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让.鲁什、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特吕弗、库布里克、戈达尔、阿伦.雷乃、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洛普罗斯、阿巴斯、黑泽明等

(三)、电影理论 1.蒙太奇理论

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和类型化创作模式 3.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

4.长镜头、场面调度和写实主义理论 5.电影“作者论”

6.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

7.后现代主义语境和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 8.数字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9.中国电影理论 A.早期电影社会理论 B.影戏说 C.软性电影论 D.左翼电影理论

E.反侵略战争中的国家电影理论 F.新时期关于电影本体的论争 G.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 H.谢晋电影模式

I.第五代的电影艺术观念 J.第六代的电影艺术观念 K.中国电影产业化问题

9.重要电影理论家与理论文献: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巴赞、克拉考尔、米特里、阿恩海姆、麦茨、劳拉.穆尔维、拉康、阿尔都塞、《电影作为艺术》、《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

电影创作部分

(一)、剧作基础

1、情节(情节与情节结构、冲突、悬念、主题、等)

2、人物(人物与动作、人物关系设置、人物分析与塑造等)

3、剧本构成(二)、导演创作基础

1.导演构思 2.影片节奏 3.场面调度 4.光线与影调 5.色彩与色调 6.摄影造型

(三)、当代电影创作现象

1.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创作现象

2.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编剧、导演风格

电影表演部分

(一)、电影表演历史知识

1、中国默片~抗战前时期的电影表演

2、中国抗战时期~1949年前时期的电影表演

3、新中国17年(1949~1966)时期的电影表演

4、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表演

5、中国新时期的电影表演

6、中国当代电影表演

7、美国旧好莱坞时期电影表演(含加拿大)

8、美国新好莱坞~当代电影表演(含加拿大)

9、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

10、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

11、亚洲电影表演

12、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电影表演

(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概论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元素

3、心理动作方法与形体动作方法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发展沿革

(三)、其他表演学派

1、中国焦菊隐/北京人艺学派

2、梅兰芳学派

3、苏联/俄罗斯各演技学派

4、布莱希特学派

5、格洛托夫斯基学派

6、彼得〃布鲁克学派

7、梅斯勒学派与方法派

8、亚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9、欧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10、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四)、表演艺术大师

1、中国表演艺术大师

2、美国(含加拿大)表演艺术大师

3、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

4、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

5、亚洲表演艺术大师

6、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表演艺术大师

(五)、中国当代表演理论

当代中国表演教学、表演研究相关论著

影视制片部分

(一)、制片管理定义与概念

1.制片管理 2.制片人 3.制片管理体制 4.影视项目管理 5.制片团队 6.电影/电视剧策划 7.剧本研发 8.筹措资金 9.组建摄制团队 10.生产制作 11.宣传与发行 12.制片管理的发展过程

13.我国制片管理的现状 14.制片管理的重要性

(二)、影视剧本策划与创作

1.剧本策划的概念 2.剧本的题材类型 3.剧本策划的要素 4.剧本创作的过程 5.剧本的版权

(三)、电影/电视剧的投资与融资

1.投资的相关概念 2.投资方式与投资控制 3.投资形式 4.投资项目的策划 5.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6.融资方式

7.融资方式的分类 8.投资拍摄影视剧的风险 9.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法

(四)、电影/电视剧的成本预算与控制

1.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2.成本构成分析 3.成本研究的作用 4.成本预算的概念 5.成本预算的原则 6.成本预算的方法 7.预算控制的制度建立 8.预算控制的必要环节 9.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0.成本控制的内容 11.成本控制的机制

(五)、电影/电视剧筹拍期的组织与任务

1.导演部门组成及职能 2.摄像部门组成及职能 3.美术部门组成及职能 4.录音部门组成及职能 5.制片部门组成及职能 6.筹拍期制片人的工作重点 7.主创人员的聘用要求 8.各创作部门的准备工作 9.审定部门预算

10.分解剧本制作分场景表 11.制定拍摄计划 12.签订合同的种类

(六)、拍摄期及后期制作的工作与管理

1.拍摄期准备阶段的工作 2.实拍阶段的工作 3.拍摄后的工作 4.拍摄阶段的计划

5.拍摄期制片部门的工作重点

6.拍摄期的安全生产管理

7.后期制作的任务

8.后期制作的工作步骤与内容 9.后期制作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七)、数字化制作与制片管理

1.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 2.影视剧数字化后期制作流程 3.数字化制片管理的概念 4.国内外数字化制片管理的现状

(八)、电影/电视剧生产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 2.质量管理的定义 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4.影视剧的质量特征

5.影响影视剧质量的要素分析 6.前期策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拍摄期中的质量控制 8.后期制作中的质量控制 9.影视剧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标 10.影视剧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 11.影视剧质量的评价方法

(九)、电影/电视剧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的概念 2.影视剧市场的现状 3.宣传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4.发行方式和渠道 5.海外市场及营销模式 6.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7.新媒体对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击 8.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及特点

(十)、电影/电视剧知识产权管理

1.影视剧知识产权的概念

2.影视剧制作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3.著作权人的权利及保护期

4.影视剧整体著作权与各个权利主体间的关系 5.影视剧合同的概念与制定依据 6.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影视剧合同的种类 7.与影视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十一)、制片人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要求 2.能力素质要求 3.文化艺术素质要求 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十二)、电影/电视剧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1.电影/电视剧制作机构及生产的许可证制度

2.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立项管理 3.中外合作制作电影/电视剧的管理 4.电影/电视剧的审查管理 5.电影/电视剧的发行与播放管理 6.电影/电视剧的进出口管理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所需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第四篇:2018年中传新闻传播史论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剖析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观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目的。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广电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外广播电视发展沿革的基本过程与重点阶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广播机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及现象,并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其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广电理论侧重考核广电传播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国内外广电传播现象和本质、基础理论和观点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广电传播问题的能力。

新媒体概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形态、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要求学生具备新媒体发展前沿的基础知识、熟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掌握新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传播学概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大众媒介与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等,为理解人类传播活动提供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传播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中国新闻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我国最早的报纸 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4.定本制度

5.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二)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4.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 5.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 6.《字林西报》 7.《万国公报》

8.《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 9.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2.王韬和《循环日报》 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4.梁启超和《时务报》 5.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 6.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7.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8.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1.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4.《民报》

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6.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7.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 8.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 9.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0.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11.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 12.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 13.癸丑报灾 14.民初著名记者

(五)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每周评论》 3.学生报刊的涌现 4.《新青年》的改组 5.《共产党》月刊 6.工人报刊的出现

7.五四时期办刊业务的改革 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向导》周报

2.《先驱》等青年团机关报刊 3.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 4.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5.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6.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

7.从北伐战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的革命的报刊 8.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9.封建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10.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1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 12.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七)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2.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出版 3.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 4.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5.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6.革命根据地的其他报刊 7.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8.《申报》的改革 9.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10.斯诺与《西行漫记》 11.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八)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延安的新闻事业 2.《解放日报》 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4.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5.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6.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 7.重庆、桂林等“大后方”城市的新闻事业

8.《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 9.沦陷区的日伪新闻活动

10.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

(九)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拒检运动”

2.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

3.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的两条战线的斗争 4.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

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 6.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

7.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

(十)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建设 4.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 5.《人民日报》的改版 6.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

(十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 1.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事业 2.“大跃进”时期的新闻事业 3.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4.新闻工作的新发展

(十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闻事业 2.“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闻事业 3.“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1.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2.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工作

3.九十年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闻工作

(十四)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

外国新闻史部分

(一)封建集权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外国新闻史的分期 2.集权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3.英法封建专制君主型新闻传播史 4.德意志贵族分封型新闻传播史 5.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新闻传播史

(二)资本自由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渐进改良型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2.起伏曲折型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3.狂飙突进型美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4.二元变通型德日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确立史 5.市场的竞争——西方廉价报刊发展史 6.市场的竞争——西方黄色新闻的泛滥

7.独立报业的典范——英国《泰晤士报》发展史 8.主流权威报纸的典范——美国《纽约时报》发展史 9.近代与现代的西方通讯社发展史

(三)资本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史 1.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2.西方的广播事业发展史 3.西方的电视事业发展史

4.现代法西斯新闻事业——二战期间的德日意各国法西斯新闻事业史

(四)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 1.国际共运新闻事业发展史 2.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 3.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

新闻理论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及西方新闻理论评介 1.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

2.“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关于“报刊的四种理论”的批评及其他新兴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5.公共新闻学 6.民生新闻

(二)新闻 1.新闻本源

2.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本源观 3.新闻和信息的关系 4.新闻的定义 5.新闻与宣传

(三)新闻真实性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3.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

4.失实报道及其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四)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我国新闻学界关于新闻价值概念的讨论 3.新闻价值定义 4.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5.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2.广播电视的诞生及发展 3.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

4.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 5.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6.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

7.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六)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 1.新闻业的性质 2.新闻业的阶级性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4.新闻业的功能

5.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6.新闻事业的舆论引导功能

(七)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 2.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3.新闻自由的本质

4.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实质 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6.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点 7.新闻控制的实质、目标与途径

(八)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对新闻实践的要求

(九)新闻舆论监督 1.新闻与舆论

2.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4.正面宣传与新闻舆论监督 5.新闻批评

6.开展新闻批评应遵循的原则 7.舆论引导与舆论引导艺术

(十)新闻职业道德 1.新闻职业道德的产生

2.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3.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4.《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5.有偿新闻及其治理

(十一)媒介批评 1.媒介批评定义

2.媒介批评的对象、标准与类别 3.媒介批评的内容与方法 4.国外媒介批评理论 5.法兰克福学派 6.当代文化研究学派

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理论

广播电视史部分

(一)广播电视诞生的社会条件与社会背景 1.早期的无线电实验 2.无线电广播的诞生 3.KDKA电台 4.广播网的形成

5.早期的电视技术实验与发明 6.BBC第一次电视广播 7.彩色电视的发明与开播 8.美国电视网的建立 9.电视制式

(二)广播电视的媒介形态 1.广播电视的技术类型 2.广播电视的符号特征 3.广播电视的时空特性 4.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 5.广播电视的受众特征 6.广播电视的运营机制

(三)广播电视对媒介格局的冲击 1.泰坦尼克号事件中的广播 2.《世界大战》广播剧 3.广播对报纸的冲击 4.肯尼迪与尼克松的电视辩论 5.肯尼迪遇刺电视报道 6.CNN与电视直播

(四)广播电视制度类型与演变 1.公共服务制 2.私营商业制 3.公有国营制 4.双轨制 5.公共电视台 6.联邦通讯委员会 7.收视费

(五)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沿革

1.“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 2.民国时期广播的发展 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4.开国大典的广播报道 5.全国收音网的建立 6.建国初期的广播大发展 7.“文化大革命”中的广播 8.改革开放时期的广播事业 9.“北京电视台”开播 10.电视剧直播与电影加片 11.《新闻联播》 12.电视纪录片的繁荣 13.《东方时空》与舆论监督 14.新闻频道的建立与直播常态化

(六)外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沿革 1.广播的黄金时代

2.二战时期的广播 3.二战以后广播的发展 4.美国之音

5.二战对西方电视业的影响 6.二战以后电视业的发展 7.英国开放电视市场 8.日本广播协会 9.意大利广播公司 10.冷战时期的电视业 11.《60分钟》

12.国际电视新闻频道的竞争

(七)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 1.广播数字化 2.类型化广播 3.网络广播 4.标清电视 5.高清电视 6.网络电视

广播电视理论部分

1.广播电视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 2.广播和电视的区别 3.电子媒介与纸质媒介的区别 4.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5.新闻立台 6.广播电视批评 7.电视民生新闻 8.视觉传播

9.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的电视流理论。10.广播电视视听率 11.媒介事件理论 12.纪录片理论

13.英国伯明翰文化学派

14.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15.法国人布尔迪厄的电视观点 16.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关系 17.广播电视的公信力 18.广播电视的受众研究 19.媒介的生态理论 20.麦克卢汉的理论 21.电视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概论部分

(一)新媒体的技术文化发展史 1.互联网 2.万维网 3.手机 4.个人电脑 5.APP与客户端

6.基于电脑及手机的媒介生产的转型与发展

(二)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数字新闻的历史、概念与实践 2.网络新闻的历史、概念与实践 3.新闻网站的历史、概念与实践 4.新闻客户端的的历史、概念与实践

(三)媒介融合的理论、实务与发展 1.媒介融合的理论与历史

2.媒介融合与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3.媒介融合与报纸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4.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融合 5.三网融合

(四)移动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1.移动新闻的概念与发展 2.新媒体公民新闻的出现 3.社交媒体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4.移动新闻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

(五)新媒体传播环境与版权、新闻伦理及网络舆情 1.数字版权 2.防火墙

3.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与传播伦理 4.新媒体事件 5.网络舆情

(六)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实务与理论建设 1.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特点 2.微博、QQ、人人网、微信的中国发展 3.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特点

4.网络视频和视频网站的中国特点和传播模式

传播学概论部分

(一)传播学史

1.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

2.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及早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 3.传播学学术流派、范式及其观点 4.传播学在中国

(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体系 2.思辨研究法 3.实证研究法 4.定性研究法 5.定量研究法

6.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

(三)传播与人类传播史 1.有关传播概念的多种观点 2.传播的界定与本质 3.传播的类型

4.人类传播简史: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和规律

(四)信息、符号与讯息 1.信息的界定

2.信息的特征及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3.信息与讯息、信号

4.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5.有关符号学的理论

(五)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的定义

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及相关理论 3.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及相关理论 4.组织传播的定义、特点、形式与功能 5.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形式与功能

(六)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有关传播过程的几种观点 2.传播模式的类型

3.线性传播模式的主要缺陷 4.重要的传播模式

(七)传播的功能

1.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历程 2.李普曼及拟态环境、刻板印象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

(八)传播者与传播体制

1.传者的界定以及传者与施控、受控 2.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

3.“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修正、发展与批评 4.把关人理论

5.媒介组织及其结构 6.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

7.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顺从

(九)传播内容

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

2.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消费文化 3.新闻传播与文艺传播

(十)传播媒介 1.媒介的界定

2.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3.媒介的演变

4.报纸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5.广播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6.电视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7.互联网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8.移动终端媒介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9.媒介融合

10.选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

11.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 12.媒介分析理论

(十一)受众

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 2.受众观的变迁

3.受众的选择性行为与解读方式 4.受众的反馈 5.受众的分化 6.受众商品论 7.受众的权利

8.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

(十二)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2.早期重要的传播效果研究 3.传播效果的类型

4.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

5.枪弹论的社会背景、理论支撑、实现的条件及主要观点 6.态度劝服研究 7.宣传研究 8.有限效果论 9.两级传播论

10.使用与满足研究

11.创新扩散论、网络分析

12.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 13.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理论 14.适度效果论

15.议程设置、铺垫作用、议程建构理论 16.知识沟、数字沟理论 17.媒介对现实的建构 18.培养理论 19.电视暴力研究 20.第三人效果理论 21.性别研究

22.媒介效果理论的新发展 23.对传播效果研究的批判

(十三)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1.新媒体传播研究:形式与发展

2.互联网群体传播研究

3.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与文化帝国主义 3.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 4.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 5.媒介事件 6.媒介素养 7.媒介生态

8.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

9.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 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试卷结构:本科目满分150分。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第五篇:2018年中传动画学基础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画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动画学基础》是大学本科动画专业若干门基础理论课的综合,是动画专业必备的知识汇总。主要内容包括美术基础、电影基础、动画原理与技法、中外动画史、计算机动画基础、中外美术史、设计史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动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动画业各工种的基本要求,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动画发展史 1.动画片的类型 2.动画发展轨迹 3.经典动画作品 4.著名动画艺术家

(二)动画原理 1.定义 2.性质 3.基本规律 4.工艺流程

(三)美术基础 1.美术史 2.造型能力 3.漫画基础

(四)电影基础 1.电影史

2.电影语言 3.电影理论基础

(五)计算机动画基础 1.计算机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2.计算机技术与动画的关系 3.计算机动画理论基础

(六)动画产业知识 1.动画产业构成 2.动画策划与营销

(七)经典作品分析

(八)动画创作 1.命题创作 2.动画形象设计 3.动画场景设计 4.镜头画面设计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动画创作与设计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下载2018年中传古代汉语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中传古代汉语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