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专题

时间:2019-05-15 07: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专题》。

第一篇: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专题

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

这学期的“人文专题讲座”课程真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课程,它不仅告诉了我们丰富的人文知识,为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启发和启示,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感悟精品人文课程的机会。来自海大的章汝先教授,真可以称得上是人文大师了,她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学知识与人文思想,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在此,我想说:“谢谢你,章老师。通过你课上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读圣贤书做儒雅人。感谢你,章教授。”

通过听人文讲座,我对祖国,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所触动,为风平浪静,心如止水的道家思想所打动,为清净的佛性,本心看世界的释家思想所感动,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所鼓舞。

一、人文素养与青年成长

人文素养与青年成长是我们第一课所学的内容,章老师的第一节课就是那么的先发制人,自从那一天听过了章老师所讲的课,我的内心久久都无法平静,这是一节多么有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课啊!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包括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即一个人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构成了他(她)的人文素养。具体来讲,人文素质包括人的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方面素养的综合反映。而人文素养的教育则是我们大学生所必须知道和学习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具备四点;首先,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其次,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第三,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第四,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将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这也将是我们大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东西。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应高度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阳光心态和幸福人生

当我们面对挫折、逆境、苦难时,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这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拥有这样的阳光心态,知足、感恩、乐观开朗这样一种心态,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它能让人心境良好,人际关系正常,适应环境,力所能及改变环境,人格健康。具备阳光心态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亲和,我们讲和谐,不仅要力求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注重人的内心和谐。人的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高境界。”吴维库博士提出的塑造阳光心态的理论,正是引导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营造知足、感恩、乐观开朗的心理,树立喜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个人内心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把钥匙。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质上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多大关系。幸福由自己思想、心态而决定,我们的心可以造“快乐的天使”,也可以造“阴险的魔鬼”。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阴险,你就生活在“悲哀”里;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快乐的天使,你就生活在“愉快”里。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丑陋的魔鬼,你就在制造“悲哀”;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快乐的天使就在制造“愉快”怎么才能把别人变成快乐的天使呢?要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

三、青年学生礼仪修养

章老师说过,只要你注意礼仪形象修养,每个男生都可以成为谦恭礼让的君子,每个女生都可以成为温文尔雅的淑女。

但是近年来,当代的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家庭教育的偏失2.学校教育的欠缺3.社会的负面影响4.自身修养的不足。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而没有注意礼仪的修养。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这些都导致了我们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的缺失。

所以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通过自省,逐步的提高我们的礼仪修养。

四、学习中华文化的感悟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除儒家思想体系以外的其它许多学派思想体系,如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墨家,以及后来传入的印度佛教等。这些学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都起着作用,他们的思想、精神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首先,介绍一下儒、道、佛的主要思想。并从精神方面分析一下三者的人生功效:

<一>、儒家:强调有为,“出世”,即要做事情,在这个世界做事,孔子说要“知其不可为之而为之”,兢兢业业,认为活着就是要做点什么。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积极进取,不能只是贪图一时的享乐。同时,儒家强调“仁爱”、“和”、“诚信”等道德行为准则。

<二>、道家:强调清静无为,清心寡欲,天人合一。强调的是自我精神的自由飘逸和宁静,在于怡养精神,获得精神的“逍遥”自在。不为外物所累。庄子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矣!”庄子看到自由和主观条件的矛盾,但他不是去积极地认识和改造客观条件,争取获得自由,而是采取寻找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三>、佛家:佛的“治心”,既是心里想要的升,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台”的,世事无常,每一个事物包括所有实体,像是芭蕉树,掰掉叶子什么也不是,人就是一副臭皮囊,里面装了心、肝、肺。任何事物都只是一个幻想,任何事得与不得都一样。人需要看破红尘,需要修行,达到上述的境界,才能到达人生的极乐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上述的儒、道两家思想互补为主干,以佛等其它思想为辅。

儒家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为人上,我们要以和为贵,为人要谦和,善于学习。不必把平时一点点的鸡毛蒜皮的事放在心上,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才能不被小事所累。在人生态度上,儒家强调入世、有为所和经世致用。所谓入世,就是表示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道家),也不关心人死后的问题(佛家)。它强调人需要进入现实社会,融入集体。有所为,就是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处在一定的位置,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奋斗!

相比之下,道家教导我们要有超然的宇宙观,透视时空,最大的泰山和秋毫之末都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蕴含的都是一个道,因为到无所不在。能以大见小,从秋毫之末中得到道的启迪才更见对道体悟之深。这种以小见大,超越世俗的境界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的这种对自然的思想恰好与儒的人生理念相互补充,使中国文化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道,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而佛教呢,认为一切皆空,追求“常乐我净”的境界。所谓的名利,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佛在平常的生活中追求绝对自由的境界中,学会在尘世俗氛超越尘世俗氛,自我平衡,忘掉一切,从而形成一种逍遥豁达、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禅则是佛修行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学习那些心理的修习方法,给自己带来平和和宁静。现代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整日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而在紧张之余修习参禅,情绪可以得到放松,重新领会恬静平淡的生活乐趣,从而求得心理平衡。

以上都是我对儒、道、佛的理解,学习了这些,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上了大学之后,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用空虚来形容现在的生活,一点也不过,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生气。接触了中传之后,确实然我见识了不少以前没接触过的思想。现在,我懂得了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问题。我需要一个追逐的理想,不管遇到什么,我都会坚持不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虽然我只晓得其中一小部分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对我们的成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应该认真领悟其中的奥秘,为我所有。当然,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如此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其中优良的传统,不断地完善自我,为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观王竑锜教授《国学经典与幸福人生》有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而国学经典则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必须去了解,必须去学习的。我国的国学经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仅是要将它的精神学习,吸收,融会贯通,更是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使之不朽。王竑锜教授便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他让我们了解到了国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让我们明白了国学经典中无穷无尽的智慧,让我们知道了国学经典对于幸福人生的重要性。

回归一颗做人的良心,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好好的想想父母,再去做,才没有问题呀。我们本来都是圣贤的子孙,我们本来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一定要学圣贤文化,开启我们圣贤的心灵,二十年后,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华儿女。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应该去做到的,王竑锜教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真是一场不会留下遗憾的讲座!

六、美学入门

章老师说过;美是任何人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精神活动、情感活动、心理活动。每个人都会有美的感受、美的体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如果人生没有了美,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精彩,失去了光泽。我们学习美学课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可以让我们从理论层面上认识美,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感受美,提高美的鉴赏力,提升审美水平与情趣,从而使我们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态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所谓美学是自古至今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后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表现出来的,这是人类历史进化过程的结晶,慢慢的成为一门学问。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但它又与哲学不同,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溶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当今技术文明和商业文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离形而上,这无论于社会还是于人本身都是令人担忧的。美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代人在呼唤着美学,在发展着美学,在把美学变成一门与人类幸福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审美活动不但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人生在世的存在方式,同时也和其他实践活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的在世存在方式的所有内容。

我们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心观察身边的美,那时你会发现——美就在身边!

总结

人文专题讲座的课程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深思。我会永远记住我们人文二班,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我也要牢记人文班的班训:博雅求思,智谦通达(博学文雅求思 智慧谦恭通达)。人文班的口号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着我的一生。

而我也会记住章老师的,章老师的话总是那么的震撼我们的心灵,章老师的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章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那么的儒雅,那么的温文尔雅。章老师用她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我,激励了我,我要向章老师学习,微笑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海南大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公共选修课期末大作业

课程名称《人文专题讲座》

题 目: 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任课老师: 章 汝 先

第二篇:用一生去感恩

用一生去感恩

一.同学们都有美丽的发卡,她羡慕,她知道仅仅是羡慕罢了,她从不奢望,只因为那不过是妄想,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她的妄想。

她对发卡有着喜爱,超出一般的喜爱,她偷偷拿了家里的两元钱,自以为无人而知,殊不知她的爸爸不久便发现钱少了。面对父亲的询问,她不敢承认,这是她的弟弟却承认了。她听到无情的枝条抽打在弟弟身上的声音,不是何感。

她弟弟就这样替她挨了那本该属于她的疼痛。

二.她上了高三,她弟弟考上了重点高中。她爸爸拼死拼活挣学费也挣不了他们两人的学费。天刚亮,她弟弟放弃了梦想,去火辣辣的太阳下打工,他不过才16岁。于是,她有了学费,上了大学。

她弟弟就这样替她受了那本该属于她的炎热。

三.她嫁给了一个公司的老板,她想让弟弟来公司工作。弟弟傻呵呵的挠挠脑袋说,俺不想给姐夫添乱,俺没文化。

她泪如雨下。

她弟弟就这样替她受了那本该属于她的没文化。

四.她弟弟结婚时已经30多了。

她还记得婚礼上,她弟弟说,他姐姐是对他最好的人。

为什么?

因为她在冬天砍柴的时候把手套借给了我。

众人良久无语,依稀仍可见她的泪水落下。

她弟弟就这样用了一生去感恩。阳泉市十一中293班初二:暮晓柒

第三篇:书法,用生命去感悟

书法,用生命去感悟

2011年11月23日

谷松章:洪先生,您好!首先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您的学书历程。

洪厚甜:我的学书历程,从一个最基层的书法爱好者往一定的学术层次提升来看,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我学习书法从1981年开始,当时我高中还差半年毕业,就到餐厅里边当了一名小厨师,在一个小县城的国营食堂的门口卖面条。我当时到餐厅这个过程很特殊,我父亲是理发师,我父亲的脚当时因为静脉血管曲张,全部坏掉了,给人家理发肯定没法理了,就退休了。对我们当时那个家庭来说,一个国营单位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提前半年退学参加工作。从学校到社会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对我来说,心里有许多的不甘心。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书法。我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书法呢?我在学校唯一的一个特长就是书法,写字更能被人认同一点。记得我上初二的时候,在学校的一次写字比赛里边获得过第三名,第一名是一个初三的女同学,她毛笔大字第一名,毛笔小字第二名,我是第三名。当时大家对我的写字水平很认同,学校的板报都是我来出。到单位以后,出板报这个事情还是由我来做,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写字。在1981年,我自己写了整整一年,这一年“瞎练”,什么方法都没有。通过朋友介绍,在成都找了个老师,从1982年才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我的启蒙老师是齐白石的再传弟子叫李良栋。他的老师罗祥止是齐白石的学生,《齐白石自传》里有记载。在跟李良栋老师学习的同时,1983年我同时又参加了三个函授学习,分别是河南书法函授中心、上海静安区的函授、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函授,我一方面跟李良栋老师学,一方面跟函授学。一直到1987年,我又跟四川书协的副主席蒲宏湘老师学习楷书。在河南书法函授院,我先后跟索宏源、张海老师学习。到1992年,我开始跟陈振濂老师学,到1994年开始跟陈振濂老师在全国搞教学。1996年,我开始在何应辉老师的工作室学习,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1989年开始,李刚田老师也给我不少的指导,所以河南这方土地对我是来说是非常有感情的。在1992年之前,我的主要精力全部都放在楷书上,其中先是学了四年的颜真卿《多宝塔》,就是在李良栋老师的指导下,当时我在函授中心交的作业也是《多宝塔》。河南书法函授中心的第一次活动——临帖比赛我就是获奖作者。三个函授学习我都是优秀学员。河南函授院举办的所有比赛,毕业比赛包括研究生毕业比赛我都是获奖作者。我学习唐楷,是从颜真卿到褚遂良。在张海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的是《大字阴符经》和汉碑,当时还在《青少年书法》上发表过一篇《谈大字<阴符经>》的文章,这是我在张海老师指导下写的一篇小论文,当时吉欣璋老师对我这篇文章非常的欣赏。学习《大字阴符经》以后,我就开始转学魏碑《爨龙颜》、《龙门二十品》,并写一些隶书。从转学魏碑以后,就不断在全国获奖,《青少年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少年楷书大赛,我是一等奖获得者,在1992年之前,我以墓志、造像风格的作品在全国获了不少的奖,其中包括第五届全国书法作品展的“全国奖”、第二届中央电视台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赛克勒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从1992年开始,我在行书上投入的精力比较大,在陈振濂老师那里学习回来,我又对《书法学》、《书法美学》、《书法教育学》,包括《近现代书法史》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这么说,从1992年开始,我是把以前所学到的东西全部推倒,开始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重新积累,篆隶书是我1996年到何应辉老师的工作室以后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进入何老师工作室之前,我是按照陈振濂老师《高等书法教程》的训练程序全面的积累。在首届流行书风展上,有我临的一件墓志,就是1995年之前临写的。当时我用朱砂原大临习了将近100通。1995年和张海老师在香港举办的师生展上也主要是魏碑书风的作品,那时我的魏碑在全国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1995年以后,我开始对“二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现在,我也坚持一边学习、一边教学、一边创作。1996年我到四川大学,开始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至今,我还在川大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国学,从《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到《佛教经典》,已经学习了6年。1995年以来我先后获得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一等奖,并分别获得中国书协和四川省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今年又获得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谷松章:您的魏碑曾经给书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在四川从魏碑入手的作者不是很多,当时您是怎么考虑的?

洪厚甜:从我开始学书的时候,对楷书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大,加之我在外面参加学习,对外边的关注也比较多。八十年代中期,大家对魏碑的关注学习也是一种思潮。1987年我在河南观摩全国第三届书法展,展览中的几件魏碑作品对我震动较大,一件是江苏戚庆隆的楷书中堂,一件是广东李小如的小楷,还有一件是河南李强带碑味的行书作品非常动人。那时我在魏碑的学习上是坚定不移的,坚持了走学习魏碑这条路。当时成都有个老师叫陈有恒,他手里有套《龙门二十品》的原拓本,他将原拓本借给我学了几年。我那个时候写的就是这个原拓本,印象极深刻。

谷松章:您有了这个魏碑的底子以后,再去涉足行草书。刚才翻了您的作品集,行草书在里边的比重也不小,您认为您的作品是不是属于碑帖结合?

洪厚甜:应该是这样。我对碑和帖是这样看的:人们在对它们进行关照研究的时候,是把它们分开来看,但是我是把它们看做一体的,将它们看做事物的两个方面。阳刚的东西透露的多一些,它的表现就是碑的东西多一些;如果流畅、婉转的东西多一些,它的表现就是帖的东西。我不把它们作为相互的掺合,而是把它作为一体的两个侧面来看。比如说,书法的线条就像是阴阳两极,流畅、婉转的东西我就认为是阴性美的一种典型,它里边也暗含阳刚,但是它是以柔美为主的;大篆的线型、汉碑的雄强,它们是典型的阳刚的线质。在我们运用的过程中,这两种线质的相互交融、变化,生命的存在就是在这种互相变化中被记录,对大自然的这种鲜活生命的记录都是它的这种变化。就像音色一样,有最阳刚的音符,也有也有婉转的。在这种流动变化之中,阴柔通过阳刚去升华,阳刚需要阴柔而更加深刻。所以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单纯的走帖学或者单纯的走碑学,都是自己给自己无意之间竖了一道墙,让自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谷国伟:您将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喻为阴阳两极,非常的贴切。您刚才也谈到了您走的是碑帖结合。碑学的厚重,帖学的清逸、灵动,要想在碑帖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相当不易,那么在这个契合点上,您是如何找寻的?

洪厚甜:为什么当时我的楷书能被大家认同,现在回想起来,有两点:一是在面貌上我没有单一的以哪种碑或者哪种帖的面貌去创作,我是对多种字帖的学习之后,通过我的理解和归纳之后以我所感受的一种技术运用的规律,去写我自己心里的那种楷书,我的楷书面貌不像哪一家,所以更能够得到评委的认可。第二就是我的楷书具有“书写性”,别人一看,就可以看出很强的书写感,没有做作的感觉。在楷书里边写出那种自然、生动、鲜活,可能这也是打动评委的地方。说当时有多高的水平、有多高的境界,也未必。我曾经和别人开玩笑说,对1995年之前的作品我就不敢回头看。

谷松章:也就是说您把这种“书写性”作为了贯穿“碑帖结合”的契合点?

洪厚甜:是的!当时我在解读墓志的时候,我的立足点是用智永千字文的笔法去写,现在去看那些作品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谷国伟:新时期以来,学碑者众,但大多数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体味不够深刻,许多以狂怪代古朴,或者笼罩在孙伯翔等当代一些名家的书风之下,终难达到深入的大乘之境,您认为学习魏碑的关键在哪些方面?

洪厚甜:对于学习魏碑,我确实是花费了很多的心思,请教了很多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还没有太多的参照品,即使现在来看,碑的这个领域,仍然是这个问题。在碑学这个领域能够站得住脚的,我们仔细看一看,少之又少,说明在碑学创作上还是非常薄弱的。技法上、对碑的理解还相对的趋于简单化。最近几年,我们在陈振濂老师的带领下策划“魏碑艺术化运动”,今年“五一”还在杭州举办了一个讲习班,就在做魏碑这一课题。魏碑这个领域比较特殊,书法从魏晋一千多年以来,基本上都是“二王”帖学体系传承下来的。碑学在清代兴起以后,我们看看碑学史,看看那些大家的东西,他们还是站在帖的立场去写碑的,他们“透过刀锋看笔锋”,对原书写状态的深入探究是很多写碑书家的最终追求。我们用帖学笔法去表现碑刻和拓的过程中所赋予的这种新的技术内容、审美元素,它就会有隔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相对于帖学、独立于帖学之外的这种碑学的笔法体系,“魏碑艺术化运动”就是致力于这个事情的建设。

谷国伟:那么您认为“碑帖结合”审美趣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追求,其标准又是什么?

洪厚甜:它的标准仍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审美标准,包括对其他事物的认同也是这样,这是中国人骨子里边所固有的。我始终觉得我们这代人的审美是秦汉审美形态的一种回归。自碑学兴起以后,我们认同的清代以来的书法家,真正有大成就的都是在篆隶上有突破的。当代书坛我们头上的一辈书家,能够站得住脚的,也是在汉碑上有突出成就的。比如说张海主席、何应辉、王镛先生都是这样。我们所指的古法就是秦汉精神,秦汉的这种浑朴、古拙,我在中国美院上课的时候提到,《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加上一些摩崖、造像,远远不止一千多种碑,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同一种外在的形态,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就知道是碑呢?就是这种元素,这种元素是什么?就是众多秦汉碑刻所反映的这种雄浑、质朴、古拙的精神。有了这种元素,一看就知道是碑的元素。

谷国伟:您刚刚深入的谈到了秦汉精神,这种精神所折射出的浑朴、古拙精神,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您对当前碑学创作如何看待?

洪厚甜:我觉得,书法在当代的发展,还是要张扬这种博大的秦汉精神,以秦汉精神为现代书法的精神内核。

谷松章:您认为对当代“巴蜀书风”影响最大的书家有哪些?“巴蜀书风”的特点是什么?

洪厚甜: 1998年四川省和重庆一起在北京举行了“巴蜀风”的展览,外界对“巴蜀书风”的评论是才气、灵气、文气,以这“三气”来定位。近代对四川书法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就是谢无量和刘孟伉。还有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的颜楷,早期的赵熙、包弼臣。关注近代书法,它们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他们是清末以来,对“巴蜀书风”影响相对较大的几位书家。现在这一代,大家都比较清楚,何应辉先生、刘云泉先生、张景岳先生等,对“巴蜀书风”的影响也比较大。

“巴蜀书风”的特点是雄厚和奇崛。“巴蜀文化”是一支很重要的地域文化,它受到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等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南北融汇的文化。它有一种细腻的东西,也有一种气势恢弘的精神在里边,“巴蜀书风”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谷国伟:您刚才谈到了谢无量、刘孟伉、颜楷,包括早期的赵熙、包弼臣等对“巴蜀书风”影响比较大的书家,您对这些书家的创作风格如何评价?

洪厚甜: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碑帖融汇、奇崛生动。

谷松章:这几年一直在搞“流行书风展”,我们通过展览发现许多所谓的“流行”,在审美追求上有很多地方是借鉴“巴蜀书风”,在表现力、审美追求、变形等方面非常的相似,可以说“巴蜀书风”对“流行书风”有很大的影响,您作为“巴蜀书风”的书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洪厚甜:我感觉不是这样。我对“流行书风”的理解,“流行书风”是当代人对传统的诠释角度在一定的时段内被大家所广泛认同。我把它看做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审美认同。我们这代人的书法创作,在后人看来会把我们和清代看做一个时期,并不会把我们看的很远。我们和清人也就近百年的间隔,几十年、一百年在历史上算什么?我们现在看唐代,虽然是一千多年,但就是唐代看汉代的距离。我们现在称汉唐,经常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时段来看,那么后人看我们,肯定不会把我们和清人的审美思潮分开的。

从我们谈话开始,就没有离开“碑帖结合”这个话题,我们也是受到了清代碑学兴起的潜移默化,也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可以这样说,清代是发端,我们正在这条路上,碑学的发展究竟如何,还要看我们这代人。现在,各种相关史料的发现发掘,都是空前的,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艺术眼光和艺术立场,来对待这些资源,以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和历史视角来把握我们这代人的取向,才是最重要的。

谷松章:四川一直是全国书坛的重镇,但是近几年的宣传相对比较少,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四川书坛特别是青年书法群体的创作情况。

洪厚甜:应该说四川省书协这几年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在对年轻人的提携和培养上,可以说力度在全国是最大的。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书协第四届理事里边,最年轻的理事就是四川的,当时我担任中国书协理事的时候是37岁,刘新德比我小半岁,我们两个在这届理事会里边是最年轻的两位理事。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四川省书协在提携年轻人上的力度。四川省书协从1996年开始举办临帖培训班,到现在已经办了11届,省书协在组织这个培训班上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年省书协又举行了“四川书风现状”的展览,就是四川省青年书法群体的展览,四川与北京也联合举行了“双年展”,去年是第二届,省书协在宣传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四川的青年书家群体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省书协领导,包括何应辉主席所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一是四川省的青年书法作者在近一两年中国书协主办的这些展览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另外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是四川省的青年书法作者太注重随意书写,太注重书写的率意性,片面的理解“书无意于佳乃佳”,而缺乏对经典传统技法的深入研究。怎么深入它,怎么让经典传统技法在我们的作品里边得到深层次的表现,是四川的青年书法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课题。所以我们必须深化传统,加强对传统经典技法的深入研究。

谷松章:您仔细谈了四川书坛特别是青年书法群体的创作情况,您能否谈一下您目前的创作状况?

洪厚甜:从1997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到今年《二○○六洪厚甜书法集》面世,已经是第五本了。2003年以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本,我计划往后每年出一本,一是鞭策自己,二是对每年的学习作个小结。《东方艺术·书法》每期有我一个专版介绍,就是推出我的新作,将自己的创作向社会做个汇报。

谷国伟:您除了书法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爱好?

洪厚甜:除了书法之外,很喜欢音乐。我现在工作比较特殊,作为基层文联主席,面对着八个协会,八个协会如何发展我都得思考。对文学、舞蹈、美术、音乐、书法、戏曲,包括民间文艺等,都要为各个协会的发展提出规划和要求,因此工作也需要我对这些相关艺术进行学习。

我经常看的书籍有《文艺研究》、《江苏画刊》、《艺术世界》等,还有一些时尚杂志,我觉得,你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首先你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人,你成为这个时代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要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尚生活。你只有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才能够创作出真正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审美的艺术作品。

谷松章:您觉得当代书法比起晚清、民国书法来说,您认为当代书法是否有发展?如果有发展,它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一点?

洪厚甜:有发展,主要还是当代书法主动的艺术追求。如果说民国书法还是一种从实用的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形态的话,那么当代书法是主动的艺术追求和具有专业化思想,而且是史无前例的。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关注书法艺术。

谷国伟:原来周俊杰先生提出过“新古典主义”,后来王镛先生又提出了“流行书风”的概念,那么您认为代表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洪厚甜:“流行书风”不是一个学派,我也不把“新古典主义”看做一个学派,我感觉都是一种艺术自觉,书法艺术的自觉,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新古典主义”是对这一代人艺术创作形式的一种观照,将传统进行一种新的诠释,是对一种艺术状态下的创作状况的描述;“流行书风”是对一个阶段的审美认同的总结和回顾;陈振濂先生所倡导的“学院派创作”是在一种现代艺术学科化的视角下来关照中国传统书法,它是传统的艺术形态和现代艺术学科规范的一种结合,是对传统的创作模式的拓展。

谷松章:那么您是否认为未来的创作的艺术自觉在大氛围下呈现出一种多元的、不可能只是一个流派的涵盖?

洪厚甜:对,应该是这样。艺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由于传媒的空前发达,大家对整个世界信息的把握和关照,使得世界都变小了。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资讯,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人那种封闭的学习。

任何一种艺术思潮都有它的时代性。我们不敢说秦汉的这种精神可以左右书法审美多少年,但是至少可以说在一个阶段里边它是主流。这个时代的多元发展也是这个大前提下的多元发展,但是它肯定是会迁移的,但未必在我们这一代。

谷国伟:就您个人来说,您想通过书法艺术追求到什么?书法带给您最大的愉悦是什么?

洪厚甜:作为一个书法人,对所有书法技术、书法表象和内在意象的研究探索,都反映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美的一种关照、对生活的一种提炼。通过书法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和理解。我们要完成对技术的不断深入、对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象的不断拓展,我们还有没有拓展的愿望,就反映出我们对生命还有没有新的感知。你对生命的体验有多深刻,你对艺术的认识就有多深刻、表现就有多深刻。

书法带给我最大的愉悦就是能将我心里边无法言表的东西物化成艺术作品,呈现给社会。而且这个艺术作品比我自身的生命更长久。

谷松章:借助这个机会,请您向读者提几点建议。

洪厚甜:就我这么多年的学书经历和体验来说,一个人要想在书法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要接受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并使之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是你能够在书法领域站住脚的基本要求。那种随意性、守株待兔式的学习者在我们这一代是要被淘汰的。站在这个时代审美的前沿去思考,随时关注和思考这个学科前沿的思潮。

谷松章:您对书法理论怎么看?

洪厚甜:我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有发言的权利,但是我们经常争论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前人早已经有研究和定论,这些都是对传统的书法理论和前人的学术思想学习不够的缘故。如果我们真正学习了传统、读懂了古人,那么有许多争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说,书法理论的学习是一个艺术家必须要做的,否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苍白的。

谷国伟:书法理论对我们进行深层次的书法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对于目前的现状,您对包括中国书协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的一些学术论文、书法批评又如何看?

洪厚甜:当今的书法创作有很多的亮点,但是当今的书法理论研究显得还是非常的薄弱,书法要走的路还非常的长。

谷松章: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第四篇:人文讲座

活动1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014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系列演讲

演讲人:孙绍振(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 题:第一讲 《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

第二讲 王熙凤和周繁漪:文学经典中的恶之花 时 间:4月9日(周三)晚18:30 4月10日(周四)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孙绍振教授几乎每年均要应邀来东南大学参加人文讲座活动,他对文学经典中人物的解析尤其精彩。他在东大受到东大学子明星般的追捧。孙绍振教授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幽默与智慧,尤其是其对文学经典的解读令人赞佩。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是他在讲座中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令听众为之折服。

活动2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精彩演绎“昆曲小生的表演艺术” 东南大学“中国昆曲传承计划”系列演讲

(六)主讲人:蔡正仁(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主 题:昆曲小生的表演艺术

时 间:4月11日(周五)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推荐理由:蔡正仁先生是中国昆曲界享有盛誉的著名艺术家。他的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脱大方,能昆能京,唱念俱佳,历有“小俞振飞”之美誉。蔡正仁先生的艺术人生可以用“德艺双馨”来概括,他在不断磨砺自己的表演技艺的时候,同时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对戏曲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与老师的“心灵相通”使他成为一代昆曲大师。本次演讲机会难得,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主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电话:52090217 地址:教六楼200

学分说明:全体东南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需修满人文选修课学分。同时,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通过听8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交相关课程论文)方可毕业。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已经进入一卡通刷卡系统。请本科同学在进入人文讲座报告厅的时候,一定注意刷卡记次。刷卡记次结果将作为给予该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活动2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演讲“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2014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系列演讲

演讲人:胡鞍钢(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题:青年成才与中国梦

时 间:3月26日(周三)晚19:00 地 点: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三楼)润良报告厅 承 办:文教李烨婧团队 袁嘉团队 协 办:经济管理学院团委 人文学院团委

推荐理由:北大一位著名的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向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向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所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起他们的代言人。胡鞍钢教授的演讲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智慧的火花,本次演讲可以说是对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全面细致的解读。机会难得,值得期待。活动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林教授精彩演讲“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 “中西经典文化”系列讲座

(二)至

(三)演讲人:赵 林(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 题:基督宗教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态势 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

时 间:3月20日(周三)晚18:30 3月21日(周四)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主讲者赵林教授被誉为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之一。在武汉大学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上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上武汉大学。”近十年来,赵林教授应邀到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做过专题讲座,并先后五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做学术讲座。

活动2 人文学院董群教授精彩演讲“禅宗文化的意境” “中国经典文化系列讲座”课程

(一)演讲人:董群(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题:不离文字悟禅意——正确理解禅宗文化 时 间:3月12日(周二)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董群教授在佛学、宗教伦理、中国哲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造诣,同时长期致力于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的演讲逻辑清晰、幽默风趣,受到东大学子的热烈欢迎。本系列讲座同时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向全校同学开放,欢迎大家聆听本系列讲座。

“西方文化概论”系列演讲

(八)至

(十)演讲人:赵 林(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 题:第一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二讲:新视域的拓展与理性精神的生长 第三讲:启蒙运动与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

时 间:5月14日(周一)至5月16日(周三)连续三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一111)

备 注:请选修精品人文课程“西方文化概论”的同学准时参加,本系列讲座课程也同时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向全校同学开放。欢迎大家聆听“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

赵林教授简介

赵林,男,1954年11月8日生,北京市人。1978年初考入武汉大学,苦读十年,先后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88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东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文明形态论》、《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中西文化分时的历史反思》、《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在上帝与牛顿之间》、《在天国与尘世之间》、《暮色中的十字架》等13部个人学术专著和演讲集,出版《西方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与邓晓芒教授合著)等高校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赵林教授长期以来坚持对哲学系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基础课,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由于教学成果突出,200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6年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首批“十大名师”,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西方文化概论”系列讲座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武汉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名牌课程之一,至今已经讲授了二十多年时间,选课学生累计超过万人。本课程也曾多次在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讲授,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本课程的第一部分“古希腊文明的兴衰”2011年11月被教育部作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20门课程之一在“爱课程”、“网易视频”等网站公开播出。

推荐理由

主讲者赵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研究专家,他在西方哲学史、基督教文化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除专业课外,赵林教授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等公选课,深受学生欢迎,被誉为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之一。在武汉大学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上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上武汉大学。”近十年来,赵林教授应邀到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做过专题讲座,并先后五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做学术讲座。作为东南大学邀请的第一位精品人文课程的外聘学者,赵林教授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每次闻讯前来的听众都挤满了人文讲座报告厅。

主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电话:52090217 地址:教六楼200

学分说明:全体东南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需修满6个人文选修课学分。同时,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通过听8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交1篇课程论文获得)方可毕业。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已经进入一卡通刷卡系统。请本科同学在进入人文讲座报告厅的时候,一定注意刷卡记次。刷卡记次结果将作为给予该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重点推荐 活动1 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读《红楼梦》等中国经典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诗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2012007—2012008)庆祝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系列人文名家高层演讲

演讲人:孙绍振(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 题:红楼梦:贾宝玉——从痴爱、泛爱到无爱 解读唐诗意境的密码:意脉。

时 间:4月10日(周二)晚18:30 4月11日(周三)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孙绍振教授几乎每年均要应邀来东南大学参加人文讲座活动,他对文学经典

中人物的解析尤其精彩。他在东大受到东大学子明星般的追捧。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幽默与智慧,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是他在讲座中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令听众为之折服。

第五篇:人文讲座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12011410 崔真瑞

四年前,我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来到了东大,带着稚嫩的梦想进入了梦寐已久的大学校园,而如今,韶光易逝,再过一个多月就要面临毕业,回眸历数大学四年的经历,开心和泪水并存,荣耀与失落兼有,母校给我的不仅仅是四年学习上的培养和支持,更是我人生路上永远感激的精神导师。

南京,这座城市,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四年的时光,认真感受了母校。东大虽然作为工科院校,但校园的每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所谓人文,就是人的价值的首要意义,它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的意义首先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人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人文精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主体精神。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四年大学生活中我听过很多人文讲座,当年电视中的百家讲坛变成了现实中的近距离面对悉心聆听大家的精彩演讲,收获不同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生活在校园之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校园文化。九龙湖的文化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不只局限于讲座,以学术为主题的文化周活动,以演出形式的高雅艺术呈现,更有百花齐放的社团大战。

人文讲座当中涉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

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大的校园里充溢着的是创新和自由的空气,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表现自己,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社团和协会,无论是体育运动爱好者、传统艺术爱好者、电子竞技爱好者等等,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天地,相同兴趣的人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然而交流又不仅仅局限于社团内部,各个社团每个学期都会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社团风采,以自己的方式给东大学子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学者、诗人、艺术家、翻译、空军教官,站在讲台上,他们有时不像授课而是在表演,讲到精彩处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甚至声泪俱下,为之动容。此时,坐在讲台下的我们也是如沐春风、掌声连连。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吧,它感染者你,激励着你,它是渡夫,把你从无知的蛮夷之地,渡到一个文化的圣坛。而东大也行就是这么位慈善无私的渡夫,他把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变成了每位学子身上的人文精神。

百年风雨,东大坚挺走过,究其原因,是东大底蕴厚重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百年的发展历程,这种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一脉传承、绵延悠长,大师的人文思想精粹与百年校园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相互辉映,滋润了代代东大学子。在光辉灿烂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们东大学子传承了“止于至善”的美好校园品格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在苍劲的六朝古松、生机勃勃的九龙湖旁、我们会继续追求卓越、创造历史、成就辉煌。

下载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一生去感悟的人文专题讲座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一生去报答教师节比赛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是xxx。我代表全体同学向你们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并不是只有在这一天你们才应该得到快乐,其他的三百六十余天你们也应当幸福,应当笑颜常开。......

    用爱去感悟,用心去倾听

    用爱去感悟,用心去倾听 每天清晨我踏着轻快的步子来到到幼儿园里,看着一张张纯净的脸,我就觉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她们教会我以真心去面对所有的人,她们教会我真心的爱身边的每一......

    人文讲座心得

    人文科技讲座心得 在四年大学生涯中听了很多讲座,现在就人文与科技讲座谈谈自己的心得。 科学和人文确实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领域,它们代表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

    人文关怀感悟

    人文关怀感悟 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

    关于感恩—-用一生去诠释 于丹关于感恩教育

    关于感恩—-用一生去诠释 今天一大早我和孩子一起座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感恩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同时也让孩子通过故事的形式更......

    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 读书笔记

    我用一生去寻找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与他人的闲谈,这样才不会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我们所谓的敌人。这类人往往......

    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今天,我们听取了陈教授关于提升专业素养的讲座汇报。身为一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今天的讲座令我反思颇深。 首先,陈教授跟我们谈了临床医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