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人文讲座感想
医学人文讲座感想
2011
级卓越医师班 宋智敏
2014年6月16日晚上,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一场医学人文的讲座,主讲人是苏大理想眼科医院的宋鄂院长。之前钟慧老师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宋鄂院长的情况,就像现在大多数医生一样,她也同样是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主治,教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到现在的,她说她为自己是一名医生感到骄傲。
开始时,宋鄂院长给我们讲了医师和临床医师的定义及区别,并且给我们放了一个上海瑞金医院一名主任医师一天的生活,上午,坐门诊如果病人比较多的话可能会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半,下午开始做手术,有的时候一下午要连着做好几台手术。这就是中国医生一天的现状。
在中国,从本科生读医学开始,至少要经过24年才能一步一步做到正高,一辈子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考试。在相对发达一些的地方成为一名医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中国现在的行医环境却特别紧张,医患沟通不到位,导致医患关系特别紧张,各种针对医生而产生的暴力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宋鄂院长提到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活在当下,一生一世,只争朝夕,中国人看待死亡同其他国家的人观念相差太多,这也是造成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个医生,医疗技术不是最重要的。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师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医学史一种道德行业。医学是以道德为根,以科学技术为专,以人文社会为博的知识体系。成医之路是一门需要身心并修的艺术之路。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我们学习的是医术,是仁术,但是更重要的是,也要修习一颗仁心。
医者应该志存高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其实真的是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医生,现在虽然也一直在这条路上前进着,但是却越来越迷茫。我们现在是大三下学期,说实话,这学期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常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不满和疲惫,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摆正自己的心态,做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家里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常常会跟我说一些他们医院医疗环境的问题,有的时候,真挺让人心寒的。
那天听了宋鄂院长的讲座后,觉得自己获益匪浅,那么多医生,几十年如一日的不也走过来了,我才刚刚大三,还没开始见习,就天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人家都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心态不好,学习态度也很有问题。以后真的要改改了,起码心态要积极向上一些。
永远要记住,在某个高度之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是去抗拒问题,他们努力试图消灭云层。正确的做法是发现使你上升到云层之上的途径,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也许现在的我们还远远达不到那个高度,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一定可以到达那个现在我们认为难以达到的高度。把握住现在的一分一秒,it’s time to change 君子应自强不息!
第二篇: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今天,我们听取了陈教授关于提升专业素养的讲座汇报。身为一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今天的讲座令我反思颇深。
首先,陈教授跟我们谈了临床医学的真谛。学习临床医学,如果没有书本做导读来学习病人的临床症状,就好像没有航海图来导引海上的航行,但是,如果没有从病人身上来学习医学,而只读书本,就好像学习航海,却从来没有出海航行过。由此告诉我们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临床医学应当“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
要论及医学生最初的人文教育,其实在全中国几千万大学生里头只是平常,没有一点特殊。那么为什么选择从医? 在现如今这么惨烈的医疗环境之下,依然有很多人义务反顾地迈向了从医这扇大门。其原因,有三:第一,工作利益好。中国的医疗状况,几年前,医生的获益可谓令多少人羡慕,虽说工作强度大,但在有利益的前提下,许多希望出人头地的穷家孩子选择了从医。第二,国内医疗资源的严重缺乏,医生的缺少使得国内几亿人在就以方面遇到很大的阻拦,国家队医学生的招募也尤为重视,不断地增加,而真正心系医生的人又有多少。这一部分潜在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会指责医学生的“先锋”。第三,医学生只是许多90后中的一员而已,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受过之类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上了一个专业而已。如果就因为成为了医学生就被批判,那未免也太过草率。所以总的来说,不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而是全体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社会的作用更多的不该是指责和批判,而是改变,是治疗。
社会每次在强调我们进行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总是在往关怀患者取靠近,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和患者去多亲近,多快乐。我们的使命始终是治病救人,我们需要做的难道不就是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所有的所有都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让患者痊愈,减少痛苦。所以完全不需要把理由讲的那么高尚,医学生还是该把做好医学当做第一要务。而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医学人文的熏陶,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医学院校应与医院合作,尝试以案例讨论或深入实践,使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自觉地体会医学的人文价值。关爱病房让弥留之际患者享受人生最后的关怀,感受到人间最后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得到最深刻的教育与最深刻的感悟。医学生在步人工作岗位之前接受这种培训,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医学无能为力的时候,人文医疗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良心的安慰与伦理的慰藉。这样,不仅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其人文情操,而且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陈教授还给我们放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漫画中的夫妻关于骑驴的四种不同做法,每次都会引来旁人指指点点。由此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你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不管你做得多好。所以在以后行医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能一味执着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即便有人对你提出各种不满,你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争取无愧于心。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新时代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在谈到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慎重,由于现如今的医学状况,在没有好的人文素质的前提下一名医学生不可能会有一个较光明的前景。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引下,医学院校理应积极引导和教育医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医学生人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长成,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艰巨的医疗实践中有所作为。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无形的医疗资源将转化为有形的医疗资本,从而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总之,医学生会把自己做好,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把自己转型成新时代的医务人员。每个医学生都有这个职责,去做好自己,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优秀的医学技术条件下,还能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学会两者互补,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
第三篇:医学人文讲座心得
医学人文讲座感想
今天晚上,我有幸听了时玉舫教授的医学人文讲座,讲座主题为“Your Value,Your Career,Your Life”,时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职业与梦想的思考。时玉舫教授主要从事不同T细胞群体的AICD的过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和肿瘤免疫学等研究。作为知名免疫学家,时教授创导了细胞凋亡的重要理论,迄今为止,时教授已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上百篇,包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等,其研究成果对探讨干细胞调控、癌症、传染病、过敏及自身免疫病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时教授从他的经历谈起,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他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老头儿”,他经历过文革,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另外,他也成为了改革后首批出国的留学生。当时,正赶上现代免疫研究高潮,他有幸发现了淋巴细胞凋亡机制,随后逐渐研究干细胞免疫到转化。时教授也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大学时光。他指出,大学教育是走向独立的过程、迈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情商培养的过程。大学是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怎样去享受这一段时光,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去思考的命题。同时,时教授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刻板的学习,要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并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接着,时教授又谈到了职业的选择。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但经过学习和工作后,他发现是否喜欢自己的选择,取决于所从事的事业是否能带来成就感和心快感。时教授在硕士阶段原本不是研究免疫领域,硕士期间有关寄生虫免疫的文章发表在Nature,Science,Immunology等大杂志上。在博士期间,他得到了他后来的博导的邀请,于是放弃了原有的博士学位,重新从硕士开始攻读免疫学。时教授说,这是他做过最有勇气的一件事。时教授还谈到了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学生。他强调,成绩绝不是决定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关键,综合素质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应该重视情商的培养,体会学习的力量,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感受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妙,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讲座过程中,时教授的机智幽默、豁达阳光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我们在毫不吝啬地送出自己掌声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时教授用身边的事例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且为大家树立信心鼓劲加油。
时教授的演讲也引起了我对于自己未来的思考。医生这个职业向来具有极大的特殊性,这项工作直接与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相联系。当人们遭遇病痛的折磨甚至危及生命,医生理应没有任何回避的理由。放眼当今社会环境,唯权唯钱的物质主义大有占上风的趋势,而作为医生这么一个可以用“特殊”来形容的群体,他们的内心便会受到空前的挑战。换句话说,当一个医生还只是一个医学生的时候,他就要为将来所可能遇见的各种诱惑和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达到这一要求的前提无疑是对于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身处大学这座象牙塔,没有人回来逼迫我们去认真省视社会的种种现实,我们可以因为一时的社会风潮变得心系天下,也可以在一个月后再次两耳不闻天下事。要认真面对我们可能拥有的未来,就必须做好面对未来的思想准备。
作为大三的医学生,我们也许看不清我们即将来所面对的种种,我们也许会对未来继续抱有小时候那样纯真的幻想,但至少我们拥有去认清自己内心,同时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价值观也许是个过于空洞的哲学词汇,但深藏于我们心中的那份梦想与执着终将引导我们。不论路在何方,不论此时此刻我们能明白多少,不论你我是否真正对未来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向前,去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
第四篇:人文讲座
活动1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014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系列演讲
演讲人:孙绍振(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 题:第一讲 《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
第二讲 王熙凤和周繁漪:文学经典中的恶之花 时 间:4月9日(周三)晚18:30 4月10日(周四)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孙绍振教授几乎每年均要应邀来东南大学参加人文讲座活动,他对文学经典中人物的解析尤其精彩。他在东大受到东大学子明星般的追捧。孙绍振教授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幽默与智慧,尤其是其对文学经典的解读令人赞佩。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是他在讲座中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令听众为之折服。
活动2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精彩演绎“昆曲小生的表演艺术” 东南大学“中国昆曲传承计划”系列演讲
(六)主讲人:蔡正仁(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主 题:昆曲小生的表演艺术
时 间:4月11日(周五)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推荐理由:蔡正仁先生是中国昆曲界享有盛誉的著名艺术家。他的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脱大方,能昆能京,唱念俱佳,历有“小俞振飞”之美誉。蔡正仁先生的艺术人生可以用“德艺双馨”来概括,他在不断磨砺自己的表演技艺的时候,同时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对戏曲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与老师的“心灵相通”使他成为一代昆曲大师。本次演讲机会难得,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主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电话:52090217 地址:教六楼200
学分说明:全体东南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需修满人文选修课学分。同时,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通过听8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交相关课程论文)方可毕业。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已经进入一卡通刷卡系统。请本科同学在进入人文讲座报告厅的时候,一定注意刷卡记次。刷卡记次结果将作为给予该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活动2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演讲“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2014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系列演讲
演讲人:胡鞍钢(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题:青年成才与中国梦
时 间:3月26日(周三)晚19:00 地 点: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三楼)润良报告厅 承 办:文教李烨婧团队 袁嘉团队 协 办:经济管理学院团委 人文学院团委
推荐理由:北大一位著名的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向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向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所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起他们的代言人。胡鞍钢教授的演讲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智慧的火花,本次演讲可以说是对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全面细致的解读。机会难得,值得期待。活动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林教授精彩演讲“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 “中西经典文化”系列讲座
(二)至
(三)演讲人:赵 林(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 题:基督宗教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态势 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
时 间:3月20日(周三)晚18:30 3月21日(周四)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主讲者赵林教授被誉为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之一。在武汉大学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上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上武汉大学。”近十年来,赵林教授应邀到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做过专题讲座,并先后五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做学术讲座。
活动2 人文学院董群教授精彩演讲“禅宗文化的意境” “中国经典文化系列讲座”课程
(一)演讲人:董群(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题:不离文字悟禅意——正确理解禅宗文化 时 间:3月12日(周二)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董群教授在佛学、宗教伦理、中国哲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造诣,同时长期致力于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的演讲逻辑清晰、幽默风趣,受到东大学子的热烈欢迎。本系列讲座同时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向全校同学开放,欢迎大家聆听本系列讲座。
“西方文化概论”系列演讲
(八)至
(十)演讲人:赵 林(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 题:第一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二讲:新视域的拓展与理性精神的生长 第三讲:启蒙运动与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
时 间:5月14日(周一)至5月16日(周三)连续三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一111)
备 注:请选修精品人文课程“西方文化概论”的同学准时参加,本系列讲座课程也同时作为“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向全校同学开放。欢迎大家聆听“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
赵林教授简介
赵林,男,1954年11月8日生,北京市人。1978年初考入武汉大学,苦读十年,先后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88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东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文明形态论》、《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中西文化分时的历史反思》、《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在上帝与牛顿之间》、《在天国与尘世之间》、《暮色中的十字架》等13部个人学术专著和演讲集,出版《西方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与邓晓芒教授合著)等高校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赵林教授长期以来坚持对哲学系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基础课,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由于教学成果突出,200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6年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首批“十大名师”,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西方文化概论”系列讲座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武汉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名牌课程之一,至今已经讲授了二十多年时间,选课学生累计超过万人。本课程也曾多次在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讲授,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本课程的第一部分“古希腊文明的兴衰”2011年11月被教育部作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20门课程之一在“爱课程”、“网易视频”等网站公开播出。
推荐理由
主讲者赵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研究专家,他在西方哲学史、基督教文化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除专业课外,赵林教授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等公选课,深受学生欢迎,被誉为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之一。在武汉大学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年上学期间没听过赵林老师的课,就等于没上武汉大学。”近十年来,赵林教授应邀到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做过专题讲座,并先后五次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做学术讲座。作为东南大学邀请的第一位精品人文课程的外聘学者,赵林教授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每次闻讯前来的听众都挤满了人文讲座报告厅。
主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电话:52090217 地址:教六楼200
学分说明:全体东南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需修满6个人文选修课学分。同时,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通过听8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交1篇课程论文获得)方可毕业。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已经进入一卡通刷卡系统。请本科同学在进入人文讲座报告厅的时候,一定注意刷卡记次。刷卡记次结果将作为给予该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重点推荐 活动1 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读《红楼梦》等中国经典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诗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2012007—2012008)庆祝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系列人文名家高层演讲
演讲人:孙绍振(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 题:红楼梦:贾宝玉——从痴爱、泛爱到无爱 解读唐诗意境的密码:意脉。
时 间:4月10日(周二)晚18:30 4月11日(周三)晚18:30 地 点: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推荐理由:孙绍振教授几乎每年均要应邀来东南大学参加人文讲座活动,他对文学经典
中人物的解析尤其精彩。他在东大受到东大学子明星般的追捧。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幽默与智慧,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是他在讲座中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令听众为之折服。
第五篇:人文讲座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12011410 崔真瑞
四年前,我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来到了东大,带着稚嫩的梦想进入了梦寐已久的大学校园,而如今,韶光易逝,再过一个多月就要面临毕业,回眸历数大学四年的经历,开心和泪水并存,荣耀与失落兼有,母校给我的不仅仅是四年学习上的培养和支持,更是我人生路上永远感激的精神导师。
南京,这座城市,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四年的时光,认真感受了母校。东大虽然作为工科院校,但校园的每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所谓人文,就是人的价值的首要意义,它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的意义首先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人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人文精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主体精神。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四年大学生活中我听过很多人文讲座,当年电视中的百家讲坛变成了现实中的近距离面对悉心聆听大家的精彩演讲,收获不同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生活在校园之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校园文化。九龙湖的文化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不只局限于讲座,以学术为主题的文化周活动,以演出形式的高雅艺术呈现,更有百花齐放的社团大战。
人文讲座当中涉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
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大的校园里充溢着的是创新和自由的空气,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表现自己,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社团和协会,无论是体育运动爱好者、传统艺术爱好者、电子竞技爱好者等等,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天地,相同兴趣的人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然而交流又不仅仅局限于社团内部,各个社团每个学期都会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社团风采,以自己的方式给东大学子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学者、诗人、艺术家、翻译、空军教官,站在讲台上,他们有时不像授课而是在表演,讲到精彩处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甚至声泪俱下,为之动容。此时,坐在讲台下的我们也是如沐春风、掌声连连。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吧,它感染者你,激励着你,它是渡夫,把你从无知的蛮夷之地,渡到一个文化的圣坛。而东大也行就是这么位慈善无私的渡夫,他把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变成了每位学子身上的人文精神。
百年风雨,东大坚挺走过,究其原因,是东大底蕴厚重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百年的发展历程,这种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一脉传承、绵延悠长,大师的人文思想精粹与百年校园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相互辉映,滋润了代代东大学子。在光辉灿烂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们东大学子传承了“止于至善”的美好校园品格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在苍劲的六朝古松、生机勃勃的九龙湖旁、我们会继续追求卓越、创造历史、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