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关注吃饭慢的孩子》

时间:2019-05-15 07:5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笔记《关注吃饭慢的孩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笔记《关注吃饭慢的孩子》》。

第一篇:教育笔记《关注吃饭慢的孩子》

关注吃饭慢的孩子

一、案例描述:

我们班王玉洁小朋友,在进餐方面一直是吃的慢,吃的少,对吃饭不敢兴趣。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饭菜,不是说:“我不饿”就是说:“我不想吃。”我们对王玉洁小朋友多次劝说、照顾,收效甚微。

二、案例分析:

通过我们观察分析,并与家长沟通,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王玉洁小朋友在家饭量就小,而来到幼儿园后,我们只是关注幼儿把饭吃下去,吃够量,吃饭不剩饭。当王玉洁小朋友看到自己的饭菜时,首先心理上产生了压力,觉得这么多菜自己吃不了,没有了吃饭的积极性,吃起来就会更慢,更不想吃。

三、案例措施:

了解了孩子吃饭慢的根源,我们也找到了解决吃饭慢孩子的措施。

1、在幼儿园,我们充分利用“餐前播报”环节,让幼儿播报今天食谱,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老师顺便向幼儿讲解今天蔬菜中的营养价值,引发幼儿的进食欲望。

2、我们注意改善幼儿的进餐环境,尽管是带量食谱,但在护理的过程中,也力求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要量和特点,不让孩子感到紧张、为难。我们根据王玉洁的食量,为她盛合适的饭菜,消除了她的心里负担,没有了心里压力和紧张情绪,王玉洁的吃饭速度和饭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她吃完菜时,我们会询问她要不要再添点,王玉洁也会很痛快的点点头,并很快把饭菜吃完。

3、回家后,我们也会请王玉洁的妈妈每天关注孩子的饮食,对王玉洁的进步及时给予赞许和表扬,先从心理上消除王玉洁不爱吃饭的障碍,不强行要求她吃饭,不看电视吃饭,在餐与餐之间减少零食,配合幼儿园共同关注孩子的变化。

四、取得的效果:

现在的王玉洁虽然吃饭还是比一般幼儿慢,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她的进步,而且,吃完饭会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今天吃了两块饼!”我说:“王玉洁,你真棒!”看到她的进步,我想了很多,面对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障碍或问题,作为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急于施教于人,而是要耐心的观察孩子、客观的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且为了孩子及时去调整,改进教育策略,长久关注孩子的成长。

第二篇:教育笔记:关注挑食的孩子

教育笔记:关注挑食的孩子

教育笔记:关注挑食的孩子

案例背景:

中班了,班上小朋友在进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唯独辉辉小朋友在其他方面都表现还不错,但是一到吃饭、吃点心、吃水果时,什么肉、蔬菜、水果、饼干面包都不吃„„常常依赖喝牛奶。老师担心,爸妈担心,每每到吃餐点、吃饭时他自己也倍感无奈。

案例回放:

案例描述一:

午餐时,老师把饭分好了,小朋友开始吃饭。辉辉小朋友端端正正的坐在板凳上,一只手拿着勺子的最顶端,左右来回晃勺子。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将装菜和汤的小碗推向一边,用勺子舀起几粒米饭放入嘴中。他尝试着用勺子挖米饭,可是怎么挖也只有几粒米,然后放入嘴中。一粒米饭漏在手指上,他接着用嘴咬住手指上的米粒。接着,他就把米粒一粒一粒放在手指上,在用嘴去吃米饭粒。过了会儿它开始东张西望,和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起来,不时的露出微笑,接着他将他的菜丢到对面小朋友的小碗里。而对面的小朋友梦夕不高兴了,将菜用手抓住扔到辉辉小朋友的菜碗里。这是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吃完了,都到外面做着自主活动,可是辉辉小朋友的饭几乎还没有动过。

案例描述二:

今天吃的是面条。辉辉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面条上的番茄看了又看,丢到了空碗中,又将面条中的肉丝挑出了丢到空碗里,就这样挑来挑去就是不吃面条。我这时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你要多吃一点,吃的多身体好,长的也高。”听完,他勉强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送到他嘴边,他却说:“老师,我要自己吃。”辉辉就自己毫无滋味的一根一根的挑着面条,在我的注视下一脸无奈的吃着面条,最后所以小朋友都出去活动了,唯有他一人独自坐在教室里吃着他剩下的大半碗面条。

案例描述三:

下午,分发完餐点后,小朋友们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辉辉却望着餐点发呆,不知在想着什么,不是的用手掰下一小块放到嘴巴里,咀嚼一会儿勉强地咽了下去,随后他望望旁边小朋友狼吞虎咽的吃着,又望望自己手中的餐点发起呆来。眼看其他小朋友们都将碟中的水果吃的一干二净了,辉辉才将手中的餐点塞进嘴巴里,然后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我橙子不要。”我轻轻地对他说:“橙子的营养可丰富了,可以让小朋友越来越漂亮。”听我这么一说,他不再吭声,只是继续呆呆地望着跌中的橙子,久久不肯动手。

案例分析与反思:

辉辉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做事动作很慢,在家吃饭时少不了家人的帮忙。妈妈、爸爸忙着在厂里上班,对孩子学习、生活虽然关心,但也没有太多时间管,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所以造成他对食物很挑剔的性格。

针对这个状况,会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也会主动和我们交流。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也说孩子有很严重的挑食不良习惯,可就是拗不过他。在家里也是这样,好象没有什么他喜欢吃的东西,是在拿他没办法。我就和家长商讨如何让孩子慢慢改掉挑食的不良习惯,希望家长和幼儿园保持一致教育。

其实辉辉每次都是用自己脑子里原有的经验办事,如认为蔬菜不好吃,就要引导他尝尝,再做定论。另外,辉辉与其他小朋友相比,食欲确实不如他们,所以早饭前老师可以做一些有关食谱的宣传。经过了解辉辉在家里有时不能正常进餐,要么要家人喂,要么什么菜都不吃,只吃半碗白饭。

案例教育对策:

1、抓住机遇,对其进行教育。让辉辉知道各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挑食会让身体变差、个子长不高,还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好的。在碰到不爱吃的食物时,教师要用轻松的口吻与他进行交谈,让他在无意中逐步纠正挑食的坏习惯,并对他的每一次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

2、家园同步要求,促进其良好进餐行为的建立,坚决不在进餐前给予零食和饮料。及时掌握辉辉在家的吃饭情况。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通过家园共同努力,使辉辉在家里做到正常进餐,饭菜量可从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并且,家长也要对辉辉进餐时的良好行为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分别给予小红花、玩新玩具等强化刺激。

3、鼓励幼儿不挑食,每餐按时吃完,与辉辉建立起快点吃的约定,并教给他相关的技巧,如注意力集中等。鼓励他尝一下,不管他吃多少,只要他肯吃,就及时表扬他。例:奖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等。把他安排在食欲好的孩子旁边,以榜样作用去影响他。

4、激发幼儿的食欲。食物的色、香、味等刺激可使人产生条件反射,分泌大量消化液,引发食欲。在吃饭前,可以有声有色地介绍当天的食谱,请幼儿闻一闻菜的香味,说一说菜的营养,激发幼儿食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幼儿对食物的偏爱和挑剔。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培养,吃饭时,辉辉的进餐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进餐速度还是比别人慢,动作的协调性也要比别人差好多。但值得欣慰的是辉辉比以前活泼了,说话的机会也多了,这样我们可以从和他的交谈中了解他的想法,这对教育、帮助他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餐前、离园前,我会再次和他强化约定的内容。在妈妈接他时,辉辉会把我们的约定告诉妈妈。看到孩子如此主动地提出这样积极的要求,家长也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此外,我和辉辉家长的联系还要更多一些,相信家园教育相一致,辉辉的肯定会有更大进步的。

第三篇:教育笔记:我要老师喂我吃饭

教育笔记:我要老师喂我吃饭

教育笔记:我要老师喂我吃饭

转眼间幼儿们已经入园一个多月了,从刚入园到现在我发现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午吃中饭时,小朋友们都能自己动手吃饭,可是只有周周小朋友还是只顾着玩勺子,不肯自己吃,我们鼓励他自己吃,他却说:“我要老师喂我吃饭!”跟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周周每天在家里吃饭的习惯很不好,每次吃饭不仅要大人喂,而且会从楼上吃到楼下,或从家里吃到外面,要一个大人跟在他后面一边追着他,一边喂他吃饭。家长虽然觉得这个习惯不好,可为了能让他多吃点就只能任由他这样了。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在老师的带动下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有时还会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去鼓励他们: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渐渐地,周周小朋友也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感染了,开始自己动手吃饭了。我们还及时跟家长沟通,请家长在家里也培养周周良好的用餐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周周在班里吃饭虽然不是吃得很快,但他愿意自己动手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棒的!

第四篇:吃饭教育

《吃饭教育》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条,就是让孩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追赶孙儿,喊着喂一口。据我所见过的记载,喂孩子到最大年纪是十一岁,因为母亲太爱她的儿子。现在国内许多机关单位,中午也只有一个钟头午餐时间,许多做父母的一到点,天大的事也得放下,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只怕大人不在,孩子吃不饱。

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孩子碗里一口肉不能少。国家困难时期,好不容易买一毛钱肥肉,父母绝对舍不得自己享用,都要留给孩子,看着他咂嘴,父母心里甜如蜜。现在国家经济好了,吃穿不愁,什么都有,鸡鸭鱼肉早已吃腻,山珍海味也不新鲜,还能找什么好吃的给孩子呢?据说国内小学生就开始吃人参或燕窝等补品,真是好上加好,也不知小孩子是否消受得了。.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饮食,但远比不上中国父母。美国人不硬逼孩子多吃,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美国大人也不吃燕窝。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动勺子的时候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午饭,没有家长回家给孩子做饭那一说。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吃什么,家长根本看不见。中产阶级的孩子则带饭到校,大多不过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说吃哪样,就吃哪样,说不吃哪样,就不吃哪样。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孩子坚持不吃,也就可以不吃。美国父母尽管也知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吃。美国孩子吃饭,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离桌。我从来没见过一个美国家长,孩子说过吃饱了之后,还会连哄带骗,硬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好像孩子永远不会自己吃饱。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饥,还是饱。如果明明没有饱,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承受后果。真尝到苦处,下一次他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

这一观念的基础;是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孩子不要吃青菜,就可以不吃青菜。孩子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再多吃一口。这要让中国家长看见,大概会认为美国父母不关心孩子的营养和饥饱,甚至是虐待儿女。中国家长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事情,认为孩子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或者正确的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不对,大人必须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就说饱了,不可能,他会饿,大人必须逼着他们再多吃。中国古话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三十岁才算成人,四十岁才不糊涂。小孩子懂得什么,哪里会有他自己的意愿。孩子想干什么,还不是瞎闹.,依他们,都得营养不良,.最后饿死。

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永远肚子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菜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自己是饥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懂得,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想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中国的孩子从小知道,要骗父母是绝对做不到的,就算讲真话也不被信任。六人只按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所以只有讨好大人,明明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明明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不论哪个国家,不管大人小孩,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三顿饭。所以大人在饭桌上的行为,每天至少重复三次,在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自然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学校每天不过一节算术,一节语文,历史或政治课还.不是每天上。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不上学,可是照样要吃饭,一顿不少。所以大人跟小孩一起吃饭的时候,实际是在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切不可小看。

美国家长吃饭时的所作所为,在于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意志,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他们对诚实和信任的尊重。一日三餐,日日不断,而且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身体感觉,饭桌教育远比上几节课,听几个演讲,巩固得多,有效得多。中国家长吃饭时的所作所为,在于让孩子明白,他们年纪小,生活经验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他们也用不着自己知道这些,有大人关心他们,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他们只要听话,就饿不着肚子,营养充足,茁壮成长。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营养不良,目中无人,独往独来,横冲直撞,头破血流,最后能发明出新玩意,开大公司,当大老板,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尊老爱幼,谦虚谨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最后被大家选为劳动模范,优秀公民,人民代表,人家爱听什么就说什么。

不管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总而言之,吃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求生手段,或者人间享受,或者民族文化标志等等之外,吃饭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儿童教育。这一点,应该引起中国家长们的注意。

虽然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管孩子怎么个吃法,所谓吃相。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管得特别严格,绝不放过一次过错。孩子从小自己吃饭,拿刀叉就得训练。美国人吃饭,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也绝对不允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肉骨头、鸡鸭、鱼虾之类,不可以嘴里咬一口,再放骨头,或吐刺皮。孩子使刀叉,就得练到能够在盘中剥掉虾皮,只叉虾仁人口的水平。而且还不许在瓷盘上切出声响,砰的一刀,父母就瞪眼睛,孩子赶紧要道歉。

如此之难,好不容易吃在嘴里,却不能尽情享受。美国人吃饭,最要紧的一条规矩,是不许出声。所以绝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双唇作响。也不允许离嘴一寸远,大声吸面条、稀饭、鸡汤、茶或者酒。就是再烫再辣,也不可以发出吸溜吸溜的响声,只有受苦。更不许可含着满嘴饭菜,边咀嚼边讲话,那是美国人饭桌上的大忌。美国孩子从懂事那天起,就会记得嘴里有物不准讲话。他们见到大人有谁犯规,一定要指出,大人也只好认错。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尽情尽兴。那种吃饭的乐趣和满足,跟美国人一起吃饭是绝对享受不到的。这又是中美两国人吃饭,以及吃饭教育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听说智慧的孩子源自于智慧的爸妈,哇哦~~

从对比中思考怎样玩“补缺的游戏” 《中国孩子缺什么》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认为是“快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长则认为是“成功”。由此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良好的教育应建立在对受教育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可是,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吗?

在第28届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美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长久的不快乐会导致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 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 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对此,专家的解释依然与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

临床诊断表明,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行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雷雳说。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在上网的问题上,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是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听说智慧的孩子源自于智慧的爸妈,哇哦~~

第五篇:吃饭慢的幼儿个案分析

吃饭慢的幼儿个案分析

吃饭慢的例子:

我的女儿吃饭非常慢,比如早上七点钟开始进餐,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可以把早饭吃好,经常会因为吃饭慢耽搁了我们上班的时间。

玲玲妈妈

对症下药:

1.孩子生来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进餐细嚼慢咽是好事,有助于孩子健康。

3.孩子没有食欲,吃吃停停,注意力转移,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

对症下药:

1.前两类情况不是问题,但要注意不要使食物凉了,可以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2.没有食欲就让孩子少吃。

3.要注意烹饪的食物使孩子喜欢,易于孩子咀嚼。

友情提醒:

一、尽量保持进餐时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是增进孩子食欲的基本条件。孩子拒绝进食,绝对不能强逼他,不妨让他走开,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每一顿都饿着的,只要坚决不给他吃零食,等他下一顿饭再回到餐桌边就会大吃一顿,这比唠唠叨叨数落而后没有效果要强得多,如果不起作用,则要进行原因分析,参照以上的几种进餐状况研究特定的解决方法。

二、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指导,但不要给予过多的建议、提醒和催促,不要忙着给孩子喂饭和夹菜,不要令孩子知道饭桌上任性能引人注意。

三、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顿的食量一样,成人也会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四、不要拿着饭碗跟着迁就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吃饭就必须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气氛搞得严肃可怕。

五、进餐时要关注孩子的咀嚼能力,既有利于消化,同时咀嚼也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因素。研究认为,咀嚼时咬肌反复收缩、弛张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咀嚼运动使口腔各种感觉器官兴奋,促进智力发育。另外,咀嚼促使消化道的一些分必物增加,可以刺激支配学习和记忆的海马神经元。

下载教育笔记《关注吃饭慢的孩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笔记《关注吃饭慢的孩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利通区十二小 梁 艳 在班级中有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些专家指出:“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因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更新教育理念 关注孩子成长

    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孩子成长 额敏县第二小学姜玉梅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第二小学德育主任姜玉梅。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到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

    教育笔记:爱调皮的孩子

    教育笔记:爱调皮的孩子 教育笔记:爱调皮的孩子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小调皮,上课坐不住、喜欢碰碰别人、游戏不遵守规则,当在这些情况之下,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

    教育笔记:学会放手,相信孩子

    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近段时间,我发现孩子最常发生的便是告状,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还是自主游戏时,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

    教育笔记:一个爱生气的孩子

    教育笔记:一个爱生气的孩子 教育笔记:一个爱生气的孩子 鹏鹏,一个瘦小的小男孩,本学期新插班进来的小朋友,他的性格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在幼儿园的每一天他都风风火火,像只小鸟一样......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谦让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谦让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谦让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

    教育笔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笔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笔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像世界是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有自己独特......

    教育笔记 多和孩子聊聊天

    多和孩子聊聊天 和孩子聊天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与帮助。孩子的话题常常很细小、很琐碎,但你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随便应付。 小涵是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