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7: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年来对国民经济转型和提升提出的重要战略。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入手,详细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探讨一带一路落实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内需;出口;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日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古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型上进行了深化。其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轨迹上继续向西延伸,辐射到欧洲,将亚欧紧密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北至欧洲,中至中亚,南至南亚、印度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影响下,我国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将重点受益,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提升作用。另外,河南省、山西省等内陆省份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拉动内需、扩大出口。

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我国古代“下南洋”为原型而进行的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我国东部省份为主,及主要港口,主要对接东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和欧洲。其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亚投行的设立、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化大港口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规划实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辩证地看,基础设施、交通、文化旅游等项目的投资也对拉动内需和经济“走出去”有相当大的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环境下,为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尤为重要。第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对“走出去”经济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要彻底改变世界工厂的格局更加需要优势资源和有利政策的推动,拉动内需,扩大出口。一带一路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效应;第三,我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大发展时期,资源的不断消耗,成为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因素。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为我国经济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一带一路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拉动内需。一带一路战略由于其政策十分优惠,能够吸引大批客商落户,并形成产业的聚集。而产业聚集的形成又能够带动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也会对沿线城市造成极大影响,大量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带动了地处内陆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首先为保证中国与中亚、欧洲国家的贸易信息充分对称,建立丝路物资交易平台,按照不同的模块分为农产品、旅游业、工艺文化类、医药类、石油化工类和机械类。在每个模块中除了相关产品的质量等级、技术参数、价格等基础的信息外,还设有贸易合作服务支持模块,可以就相关贸易合作进行深入洽谈与沟通。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极大地带动内需,增加就业和税收;其次是金融合作体系,亚投行的设立受到了国家和国际的重点关注。国家为了扶持该项目投入了万亿美元作为扶持资金,再加上大型企业和各种组织机构的关注与支持,为构建亚投行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二)扩大出口。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建设越加重视,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与国际贸易市场接轨,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诸国的枢纽。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还有助于深化国内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多方面享受着国家最优惠的政策,如进出口货物不受数量限制、金融外汇管理放松、实行金融自由化、进口免税等。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省份作为自己的物流分拨中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调配。因而,一带一路战略将聚集巨大的贸易流。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放松了对外汇的管制,实现了货币兑换,这些因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推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

(三)改变经济结构。一方面改变了内陆省份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首选之地。高科技企业的引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对本地企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也促进了区域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因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带动金融、商贸、保险、交通、餐饮、住宿等众多产业的大发展。就金融行业来说,“亚投行”的设立将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同时增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三、一带一路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拉动内需。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非洲的合作集中在经贸和旅游两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在2015年博鳌论坛期间,泰国官员就提出,海南与东盟直航的航班数量少,严重阻碍了双方的往来。同时,洋浦自由港的建设进度和规模比天津港方面都有不小差距。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和城市,利用好自身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升级。例如宁波港和洋浦港及三亚临空经济区的升级建设对拉动内需都有巨大的推动力。

(二)扩大出口。以沿海省份为例,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制造业和发达的软件业为依托,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出口电子产品、软件服务和设备。同时利用渔产品丰富的优势,努力开发适合热带种植和生产的农副作物。以质量赢机遇,以口碑谋发展,快速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把国外的优势资源和项目引入国内。比如,原油生产、煤炭产业、冶金技术、热带水果、天然气、机械制造业等等。另外,还要对南海的海上通道功能进行深入发掘,大力开发物流产业,加速东南亚、非洲与国内的物资交换与贸易往来。

(三)改变经济结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含区域能够对物流需求充分满足,同时也实现了国际港口群的建设,包括宁波、洋浦、三亚、北海等港区。港口群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能源与一些散杂货物的运输也都有涉猎,以此成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运输主体地位。

以沿海城市轴心区域,通过经济园区和加工贸易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以及内地企业来到沿海,使资源整合、加工生产以及营销服务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一种三方联动的新型产业格局,成为了亚太经济圈的活力中心。

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

(一)加大对贸易输出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了增大贸易顺差,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更好地占领海外市场,提高本国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对贸易输出企业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说,从政策方面,需要细化进出口退税政策和相关税收优惠措施,以尽可能减小外贸企业的贸易壁垒,鼓励企业从事外贸经济业务往来。从信息提供角度,可以针对企业的外贸实务及相关问题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海外贸易环境咨询、外海投资政策咨询、企业法务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

(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的基石,为了更好地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就要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如兴建国际化的航运枢纽站,使从出行人数和出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充分利用海上资源建立游轮航线基地,可供海外船只停靠,解决游艇跨境停靠问题;开发高端游艇服务,为跨境豪华游提供适宜的出行工具,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推进自由港口的兴建,为全面拓展航运业务,提升海运竞争力做贡献。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只有将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才能完成国家经济转型的重大目标。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延伸,必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福泽子孙的重要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J].海运纵览,2014.5.[2]雷兴中.关于创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探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9.

第二篇: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世界投资格局的影响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世界投资格局的影响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丝绸之路”古已有之。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就有了一条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世界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

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汉代便已存在,目前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与南海诸国就已有接触,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海路交流或更早于汉代。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入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可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到明朝实行海禁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总书记指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的逐步规划、启动、推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国家、地区的兴趣,成为2014年热议的话题。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东边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西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一带一路”是一个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理解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意义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一带一路”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彼此相互开放这样的局面,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再到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为什么到今天才提出全面对外开放呢?主要是全面开放受制于以下因素:

第一,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如何让中国广阔的内地也就是中西部地区由过去的“内陆腹地”变成“开放重地”,这是全方位开放要突出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过去受地理、区位、空间条件制约,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7个省市2013年进出口总值是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的进出口总值只占5.7%。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过去那些不发达的、被认为无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的地方,如非洲、南美以及包括亚洲腹地、荒凉的北极圈等在内的所谓地缘政治“空旷区”,正在全面卷入世界经济增长大潮。第三次工业革命、页岩气革命等新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的地理布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可以想象,一旦“一带一路”所途经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发生重大改善,就会显示出在时间和成本方面的新优势。国际上不少大公司,例如惠普、富士康等,已经着手将其一些重要生产基地向内陆地区迁移,并尽可能以铁路运输替代海运、空运,以求抢速度、降成本。

以前,我国的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地缘政治影响,为防止战争破坏,经济建设步伐是比较缓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比内地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业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情绪。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我国边疆地区以及沿途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隔阂和误解,促进地区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最近我国领导人重点调研新疆、福建、宁夏、陕西等地区,明确了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福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中西部和东南亚运输大通道的枢纽,陕西要发展临空经济产业,构筑空中丝绸之路。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战略调整和空间重新布局,打破原有的点状、块状的开放模式。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无论是早期的深圳等经济特区、还是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都是做相对单一的区域规划,容易受行政区划的约束。“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把中国的大多数省都纳入进来,连成片,形成带。横向来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来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通过全方位地推进国内各省区的互联互通以及与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合作,进行产业的承接和转移,促使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

第二,开放区域相对单一。多年来,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2013年,尽管我国与东盟、南非、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有了较大增长,但是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额仍占我外贸的1/3。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依存度极高,以及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日益显现,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我们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产能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经济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走出困局的唯一机会和选择。

那么,我国经济要怎么转型呢?就是要把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一带一路”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过去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l9%。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l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拿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析,这“一带”包括了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注重能源开发运输与国家安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强调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国急需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进入渠道和贸易伙伴都较为单一,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不深。如果我们把“一带一路”建设好,新增的这些有效的陆路资源通道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安全的重要保证。

与中国情形不同,沿途国家需要大量的轻工业品、家电、机电、高铁建设等高端装备,中国正好在这方面有很充足的产品制造能力。

目前,国内消费难以推进,我们的传统贸易伙伴因为经济危机还尚未复苏或者没有完全复苏,特别是经过这些年,我们跟这些国家的贸易可以拓展的空间也基本上非常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利用它可以把中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和沿途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互利互惠,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部署。

二、“一带一路”与中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担当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198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2%,现在是14%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将升至18%,超过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到底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对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很多国家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要围堵中国的声音也在增加。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就需要走出去,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借此深入影响亚太地区,这个TPP正在积极落实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整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和东南亚的主要成员国,想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美国强调没有排斥中国的意图,但是从TPP的合作框架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在农业、金融、科技、环境、劳工政策等方面还都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至少需要5年时间的调整、转型,因此必须慎重处理多国多边贸易协定。

美国试图用TPP使中国边缘化,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周边合作与发展,以此倒逼国内各方面改革,掌握对外经贸合作的主动权,向美国传递一个信息,在面对美国的挑战和竞争时,我们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会盲目妥协。特别是在货币问题上,我们正在推动与周边国家、贸易伙伴的货币互换协定,降低亚太地区在贸易过程中对美元的依赖程度。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廉价的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达5万多亿美元,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只有6600多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0%,美国持有的东亚资产中71%以上都是对外直接投资。如果我们拿出70%用于对外直接投资,那就是3.5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将从对外储蓄、投资金融产品向对外输出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转变,成为国际投资大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走上了以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日本也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逐渐步入国际投资大国的行列。我国的贸易发展不可能持续顺差,在“十三五”时期可能进入贸易平衡甚至贸易逆差阶段,所以我们也应该尽早准备去应对这样一种局面,把我们的巨额金融资产转变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世界金融体系总体上是被西方控制的,无论是在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融资还存在许多困难。仅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亚洲开发银行就预测需要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是条件。这些都是立足长远的战略安排,需要本国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政府间的合作,加快互联互通。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提供融资工具和资金保证。通过对对外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多元化的管理和运用,可能变成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源所在地投资建厂生产,带动“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然后把产品卖到全球,当然其中一部分产品也会用来满足国内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从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市场,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商品、技术、人员、服务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如环境、排放、资源压力等,带动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尽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也在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中收获自己的利益。

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判断:在庞大并且长期的经常账户盈余驱动下,未来中国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可见,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启动亚投行、丝路基金,把“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中国和推动世界未来20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这种转向最主要体现在改变现有的外汇投资结构,即将目前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品或国债等金融虚拟资产的形式,转变为投资到实体经济上。当然,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下一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为加强交通设施、油气管道、通信设施等多领域合作,加快国际通道即通路、通航和通商建设,带动资本、技术、基建走出去,密切地区间的人员、信息和经贸往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便利化,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相邻区域的发展水平,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三、“一带一路”与世界均衡发展

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古代海运不发达,长途运输和交通主要依赖马队、驼队等运输力量,连接中国长安、洛阳,经中亚沙漠通达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应运而生,其结果是亚洲内陆经济远较沿海地区发达。进入近代以来,航海技术不断发展、跃进,世界海运能力不断提升,使得原料、货物经海路从一个大陆远程运送至另一个大陆成为可能,一方面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大都市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导致以畜力为主的内陆商道的衰落以及内陆地区经济的衰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地区。例如,中国沿海省份较之内陆省份人均收入相差数倍,而欧美等国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较之中亚等内陆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数十倍。显然,仅靠沿海地区的繁荣已不足以刺激以及支持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只能也应该是从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把世界市场扩大到各大陆贫困的腹地,而打造联通亚欧沿海地区与大陆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此提供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和传输能力,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内陆地区经济的促进和牵引作用将不次于海运对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曾经所起的作用,甚至能弥补海运的不足。万吨巨轮只能停靠海港,却无法把货物直接运往内陆,大陆腹地的货物须经过普通铁路、公路或内河航运转运至沿海港口,再装船经海路远程运送至另一个大陆的沿海港口,然后经铁路、公路或内河航运转运至内陆消费地。中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就是这种运输模式。如果中印之间开通了高铁,印度腹地生产的铁矿石就可经高铁直接运送到中国的炼钢厂,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还能省去多次转运的麻烦,从而更节省运输成本。

“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沉睡的丰富资源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经济依赖沿海地区这样一个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国际社会尤其沿途国家对此十分赞赏和欢迎。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也被西方媒体热炒,甚至被国内一些人简单地引用,这是一种误解,二者有本质区别,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马歇尔计划既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西欧各国重建的计划,也是其遏制原苏联、发动“冷战”的经济工具,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当时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只有愿意接受美国的领导,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一方面将西欧国家收拢在自己的旗下,成为其抗衡前苏联的小兄弟,另一方面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由于其附加的条件,遭受战争摧残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被排除在外,人为地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其援欧款项大多用于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为美国经济的扩张打开大门。后来美国对日本有一个所谓的“道奇计划”,大体也是如此。

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弘扬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在原有的协议、框架基础上进行,不提出新的协议、框架,对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开放,绝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可见,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一带一路”对中国及世界投资格局的影响

1、“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彼此相互开放,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2、“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 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当担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不可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十三五”时期甚至可能会出现逆差,需要用价格来出清国际收支差额。

“一带一路”过程中设立丝绸之路基金,加强交通设施、油气管道、通信设施等多领域合作,加快国际通道建设,通路、通航和通商带动资本、技术、基建走出去,密切地区间的人员、信息和经贸往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便利化,可以实实在在地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相邻区域的发展水平,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3、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 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世界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和发展平台,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的丰富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开发,增大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的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4、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总结:“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当担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

第三篇: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一路一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破了理念上的禁锢。二是通过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开放的领域,形成了开放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三是延伸到长江沿线的开放,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这种按梯度分层次的开放节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其基本驱动力是先开放合资、后扩大出口,通过对内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通过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其结果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外需一起拉动,形成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过去有效的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宗教、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向世人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新面貌。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国际环境暗流涌动,似乎攀上山峰沐浴阳光的方式独有你争我夺,殊不知经过漫长世纪更迭的社会已约定俗成了自有的规则,谁能率先领悟它的真谛谁就会掌握长久而非短暂的主动权。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中国出口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挑战,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的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诠释,这是国家的连通,是心与心的连结。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深化了合作交流,加深各国友谊并促进各国的发展。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数不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流向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也带来了喜爱和赞誉。今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上充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惠及周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向世界重申和平崛起的伟大理念。

作为连通了各国发展的金纽带,“一带一路”深刻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数十亿人民的生活,政策沟通、贸易往来、资金流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便利也加速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次好机会对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拓宽市场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处于自贸区的企业,由于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自贸区也将促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找准立足点,准确分析自贸区对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发展自身和贡献“一带一路”。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连通的不仅是国家与国家,更多的是惠及民生。

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3年9月、10月起,中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一带一路’是工程机械企业的‘春天’”。正如中铁建和三

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 赵保佑说,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共有4处入选,应该和这些“世遗”优势相结合。另外,还应结合好“一带一路”战略中河南所拥有的实际地位,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郑州被列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明确指出“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

“我认为,河南应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内陆地区的战略连接点’作为主要定位。”赵保佑说,“为适应这一战略定位,必须做好三个对接。与郑州所独有的交通枢纽地位对接,利用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米字形高铁、郑州航空港和已开通的‘中欧班列’;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对接,洛阳、开封在中外交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要挖掘内涵,叫响品牌;与我省整体的产业优势相对接,发挥我省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交通物流业的优势,增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形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腹地。” “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傅云威)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围绕“一带一路”话题的探讨连日来不断升温,促进人们不断深化认识“一带一路”内涵、战略意义,并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特性、国际角色定位。这让人们愈发相信,“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也是这一倡议的积极践行者,这一倡议饱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了中国的国家定位,呼应着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和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旧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增长点尚在酝酿。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国际开发合作游戏规则,引入更加系统、广泛、普惠的新型合作机制,是打破僵局、赢得新增长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如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间之国”,其独特优势在于,上能与最尖端的技术资本要素对接,下能与广大发展中国合作,联通高、中、低端资源和市场。

就是说,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这个角色绝不止于基建领域的架桥铺路,而是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承上启下,破除梗阻,打通上下游资源,联通高低端市场,提高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效率。

正是出于对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中国定位的敏锐判断,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外界广泛认同。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当前发达经济体应与发展能力弱的国家开展结构改善性的项目,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拉紧彼此经济关系。“这方面可以参照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他说。

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之于世界经济的效用在于:中国可借助“一带一路”,发挥自身在技术消化与创新、投融资、产能合作、编织自贸网等方面的新优势,与所有致力于合作共赢的国家一道,消磨全球市场诸多壁垒和门槛,创造无穷商机,弥合发展鸿沟。

第四篇:“一带一路”战略解读及对钢铁业影响2

“一带一路”战略解读及对钢铁业影响 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关于亚太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同时,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融资平台。未来,中国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开展一系列的外交、政治、经济举措。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的竞争局面下,首钢正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未来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新机遇,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路线图。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首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围绕古代丝绸之路发展脉络,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 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打造范围更广、涉及更宽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海外发展的战略重点。首先,“一带一路”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多边机制的框架,方便沟通与协调;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具有互利合作的广泛潜力;第三,“一带一路”将至少覆盖全球60%的人口和30%的经济总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战略反应了中国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积极从出口市场的直接竞争到着眼于外需市场的间接创造(如高铁国家战略),从单一国家合作到区域经济全面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提出,亚太地区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以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努力是做不到的,只有广泛建立伙伴关系,心往一起想,劲朝一处使,才能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二、“一带一路”将获得金融支持

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指出,“一带一路”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亚洲各国多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关键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将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014年7月,金砖五国共同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2014年10月,以中国为首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共同签订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备忘录,未来亚投行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投入400亿美元外汇储备成立丝路基金,资金运用范围上更多用于“一路一带”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来源于外汇储备资金,丝路基金不会对国内项目提供融资或进行投资,否则会带来“二次结汇”问题。

三、“一带一路”对于钢铁业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面临巨大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压力,这逼迫国内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寻求海外新增长点,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出口。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出台了定向宽松政策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从中长期看,亚投行的成 立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将推动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首钢应当优化制定钢铁产品的出口策略,积极参与海外项目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与贸易合作。

1.钢铁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近年我国工程对外承包项目逐年扩大,产值从2003年的138.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371.4亿美元。“一带一路”战略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必然会给沿线区域的基建行业带来行业性机会。粗略测算,整个亚洲地区潜在钢铁需求达到27.2亿吨,世界钢协数据显示整个中东地区2013年钢材产量不过2680万吨,这将会大幅提升钢铁行业下游需求,中国钢材输出大有可为。其中,印度未来计划打造100个智能城市、兴建现代化物流中心和居住区,这将为中国钢材外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会。世界钢协统计2013年印度钢材产量为8130万吨,今年4-9月份印度自中国进口钢材占总进口量的32%,达到134万吨,同比增加100%。从最新的数据来看,10月份我国钢材出口达到855万吨,中国钢铁出口量逐月创历史新高。今年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6.18亿吨,同比增长2.3%,增产1390万吨;同期折合粗钢净出口5780万吨,同比增加约1900万吨。从目前来看,中国钢材出口总量占钢材产量比重仅仅10%左右。对于未来出口仍存在较大空间。但是中国出口的产品引发了海外国家的不满,也造成了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加,未来国内钢 铁企业必须加大投资研发力度研发高附加值产品,长期发展低附加值产品终将被淘汰。

2.油气管道用钢规模将大幅提升

能源和资源是我国西部和中亚的共同优势,管道运输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这会等给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带来油气管道建设的投资机会。截止去年年底,中亚天然气无缝管管道累计向中国内地输气681亿立方米,按照每公里油气管道用钢450吨计算,则拉动钢材需求量850万吨左右。目前,在西方制裁威胁下,俄罗斯经济发展受限,俄罗斯已经对中方开放更多的远东油气田,中俄双方签署了天然气30年合作协议,每年对华输380亿立方。2015年为“十二五”收关之年,“十二五”规划的15万公里的油气管道建设目标难以达到,但在最后一年一定会大干快上的冲击进度。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的加码中管道投资不可或缺。对比其他大国的油气管网里程数普遍在80万公里,我国10万公里的油气管网显得严重不足。目前,各条管道获批进展顺利,明年中石油的西气东输4线、中亚D线、中石化的新浙粤管线都有可能同时启动,大型项目的集中大规模建设将促使油气管行业复苏,预计2014年油气管网投资额750亿,2015年油气管网投资额1350亿,翻番增长。从将要或正在启动的工程来看,中石化主导的新粤浙管线,总投资1590亿元,预计拉动主干线管道需求量为420多万吨,支线加城市管网的需求量是主干线的4-7倍。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总投资360亿元,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预计拉动油气管线用钢量100多万吨。2014年能源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石油产量保持稳定,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化工行业基本保持稳定,预计石化行业总用钢量3400万吨;2015年市场需求量约为3800万吨。

3.铁路用钢市场保持稳定

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提出,“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中国高度重视联通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先部署。加大铁路投资建设,将直接带动原材料、建筑材料特别是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具体到钢铁行业,铁路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铁路投资的加快必将拉动铁路用钢需求,同时又能很好地刺激钢铁上下游产业链进而利好整个钢铁行业。铁路基本建设所用钢材包括钢轨、螺纹钢、线材及中厚板型钢等。专家统计,每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大约能够拉动钢材需求0.333万吨,具体到每公里的比重,钢轨用量占10%左右,螺纹钢用量占40%左右,钢板用量占30%左右。根据规划,未来该区域铁路线路总长已在1万公里左右(包括中俄高铁等),按照目前每公里建设3000万-5000万的投资额来看,预计涉及总投资在3000-5000亿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投资节奏来看,假如总共 分成3-5年建成,那么一年下来就是1000亿元的左右的投资规模。

第五篇:“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经济发展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经济发展建议

[提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分别从海路和陆路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我国今后20年的战略性政策。广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广西究竟该如何抓住此次机遇呢?本文从广西自身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6日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中央政府当前大力提倡的经济发展战略,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此政策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预计如果该战略顺利实施的话,将会给中国带来20年以上的政策红利。广西作为毗邻东南亚的边境省份,历来就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又是我国唯一既在“一带”又在“一路”上的省份,其究竟有着哪些优势和劣势,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广西该如何利用自身特点,乘国家政策之东风发展经济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涵意

“一带一路”战略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两条: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前者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进入中亚、中东以及欧洲,后者从四川、云南出境,经缅甸、泰国进入印度、中东等地。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覆盖我国所有沿海省市,经一些港口出发后抵达亚澳非欧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旺盛,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三成,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涉及贸易、资金、基建、人文、对外政策等方面,同时其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意义极其重大,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广西自身条件分析

(一)广西经济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对外,毗邻东南亚使其能够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实现与东盟国家的良好合作,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广西还构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这三大平台,并承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深化了与东盟的合作;对内,广西处于东、中、西部交汇区,是连接华南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向东可以承接来自粤港澳的资金、技术,向西可以引借云贵川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政策优势。广西本来就是国家开发政策密集区,既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又有沿边地区开放政策,既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试点政策,又有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政策,现在再加上“一带一路”战略,已成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密集区,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政策优势能为广西的发展提供梦寐以求的东风。

3、交通优势。广西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海陆空三位联动的便捷交通。陆运方面,广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展都居全国前列,并与东南亚实现多路联动;海运方面,随着广西玉铁铁路开通,北部湾四大港口实现了与广西铁路网全网互通。其中,防城、钦州、北海这三港合组为北部湾港,借助规模优势与集聚效应,希冀将其建设为西南出海最便捷通道,能与广州、泉州、杭州等港一较高下;空运方面,广西现有7座民用机场,能与东盟各国实现良好沟通。

4、人文优势。广西各族人民与部分东盟国家人民在血缘、语言、生活习俗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京族与越南民众,傣族与泰国民众,很多都是有亲戚关系的,有利于与这些地区人民打交道。且广西拥有众多居住于“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国家的华侨,目前,拥有广西籍的海外华侨华人有700多万人,这是一座人文资源的富矿,可以善加利用,打好“侨牌”。

5、人力资本优势。广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原因,人力成本相较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廉很多,但同时相对于东盟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来说在受教育程度、敬业程度上有优势,这对于广西引进外资、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都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广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4年,广西全区GDP仅为1.6万亿元,排全国第18位,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4,全区还有接近1/5的人口尚未脱贫,扶贫任务艰巨。并且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2014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5.2%,比全国的54.1%低8.9个百分点。这些都会对广西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教育及科研基础较薄弱。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是教育水平。2014年,广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为307.14万人,占总人口的6.53%,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18%,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研发工作的广西为11.7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任何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因素,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才是地区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广西在此方面急需加强。

3、市场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市场化改革进程较为缓慢,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就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市场化程度。目前,广西民营经济占比刚过一半,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另外,广西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思想开放程度都比较低,走出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这非常不利于国际化竞争。

4、海洋经济欠发达。广西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三个良港,但是海洋经济却并不发达,2014年广西全区海洋经济总产值仅为968亿元,这与广西的临海省份地位十分不相称。与此同时,广西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的优势发挥都有赖于海洋工程、造船等方面实力的支撑,然而与上海、广东等地相比,广西的海洋工业技术较弱,生产率较低,严重阻碍了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优势的发挥。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1、“一带一路”战略及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带来的机遇。现今国家推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作出全面部署,广西的定位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新高地,并且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些都为广西加快沿海港口建设、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和广西与东盟合作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2、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宏观环境,对于广西而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是其宏观经济环境。世界第二的GDP总量,世界第一的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的资金储备量,这些都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各方面建设。

3、珠江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随着珠江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根据雁行理论,其必然会向附近欠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广西因距离、人力成本等优势存在,势必为其转移的理想目的地。2014年7月,国家通过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其定位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这将极大地加快珠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粤港澳产业向广西转移。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挑战

1、各省竞相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囊括了各省级地区,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我国沿海所有的省份。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相比,广西无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产业实力、金融实力还是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人们思想开放程度,都差一大截。更重要的是,以上各省与东盟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点是广西最难具备的,对广西发挥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影响很大。

2、中国与越南的关系错综复杂。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中越关系直接影响到广西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格局。可以这样说,只要中越关系一天不稳定,广西在国家政策方面就永远也比不过云南,因为国家是绝不会在有战争危险的地区进行过多的建设的。

3、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挑战。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战略批准实施,这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建设“π”型经济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环。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渝和中南地区的湘、鄂、赣等省份直接参与到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去,享受政策优惠。这将给广西发挥“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带来强有力的挑战。

四、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合作,积极迎接产业转移。广西应当利用与粤港澳地区毗邻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的转移,当然不包括那些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带动广西产业的发展,实现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以此来促进华南、西南两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对接互动,加强东西部区域之间的合作。

(二)加强国际合作,深化合作载体。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的影响力,加强经济开放性。与此同时,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系列产业园区。深化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的联系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足的资本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广西应该利用国家政策扶持,对港口、铁路、海洋工业等进行投资,同时通过引进粤港澳资金,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海陆兼备的优势。

(四)科教兴区,以人为本。通过对广西劣势的分析可知广西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大、中专等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对科研进行投资,在培养本地科研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为广西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动力,做到以人为本,人才强省。

(五)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广西应当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促进广西民营经济中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同时,地方政府要勇于改革放权,由指导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摆脱条条框框,给予民营经济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六)发挥人文优势。在对广西进行优势分析中有一条是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民族联系比较密切,同时侨胞较多,广西有必要强化这些优势,积极促进区内民众与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同时吸引侨胞回国投资、旅游等,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广西优势的强化奠定民意和社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志勇等.北部湾崛起新路――全球视角的港航强桂战略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2]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吴柏强.北部湾港的北部湾速度[J].珠江水运,2012.[5]庄礼伟.由越南国会否决“高铁”想到的[J].同舟共进,2010.12.[6]张弘林.SWOT分析方法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2.[7]任晓宇,覃顺梅.广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宏观政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8]陈中春.广西沿海港口发展变迁的历史与政策因素研究(1949-2005)[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下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 引导语: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13年9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13年10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下面我......

    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意图的判定

    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意图的判定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5-06-16 07:12:38 来源:和讯网作者:人大重阳 林民旺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然而,......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战略分析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

    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专题六: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

    简述“一带一路”战略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概念含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

    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

    “一带一路”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未来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未来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丝绸之路”古已有之。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