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13)

时间:2019-05-15 07:0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13)》。

第一篇: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13)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13)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世界人权宣言》中讲“任何人的财产不得任意剥夺”,那些弄虚作假、________和抄袭剽窃之徒无异于学术上侵吞国家财产和盗窃私人财产者。

②公务员爱好艺术本无可非议,但刻意跻身文艺圈,在________之外,其实还藏有不少借机收敛钱财、用权力实现寻租的行为,必须关掉这些腐败“暗门”。

③很长时间以来,车王阿姆斯特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英雄般的存在,但现在他却被曝出服用违禁药物的丑闻,他的环法“七冠王”究竟是________还是名副其实? A.欺世盗名

沽名钓誉

盗名窃誉 B.沽名钓誉

欺世盗名

盗名窃誉 C.盗名窃誉

沽名钓誉

欺世盗名 D.欺世盗名

盗名窃誉

沽名钓誉

解析 三个成语都含有“无耻地谋取名誉”的意思。区别:“盗名窃誉”的手法是隐蔽的,另两个的手法一般都是公开的。同样是公开的,“沽名钓誉”往往用故意做作的手段,“欺世盗名”一般不用这种手段,它含有“欺世”的意思。“欺世盗名”语义最重,“盗名窃誉”次之,“沽名钓誉”语义最轻。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我国是第三个在技术上已具备独立培养航天员的能力的国家。

B.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只要这样你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

C.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复苏的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有所增强的时代。

D.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纳税人享有公共文化资源。

解析 A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B项,“只要这样”表意不明。C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过程”与“时代”不搭配。答案 D 3.下列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画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春光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

C.小雨杨花客渡河

B.拣折长条插酒楼 D.树头新绿未成阴

解析 从内容的衔接上来看,上句写“春光都在柳梢头”,由“都在”可知接下来的内容应与“柳”有关,可排除C项。而本诗写的是有关寒食节的内容,寒食清明有插柳的习俗,所以选B项。也可从押韵的角度来分析。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各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中都出现过这种现象。

①当雪球小的时候,可以很快翻一番 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适应不可改变 ③犹如滚雪球一样 ④因为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 ⑤随着雪球体积的增大,速度必然要降低 ⑥增长速度自然要回落

A.②④⑥③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解析 语段开始说“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客观规律”,分析六个句子,对应“客观规律”的只有②,故排除C、D两项。再分析其他五个句子,发现①③⑤三句内容均与“滚雪球”有关,且①在⑤前面,故答案为B。答案 B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妙笔生花》,漫画中的主人公()

A.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C.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 B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韩愈《师说》)(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8)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答案(1)一尊还酹江月(2)廉颇老矣(3)天涯若比邻(4)云归而岩穴暝(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落英缤纷(8)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5·常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王澍:城市化的逆行者

李乃清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在这个歌颂城市化美好生活的时代,他是一位无畏的逆行者,提倡“向乡村学习”“重返自然之道,这就是我要走的方向”。他凭借作品“衰变的穹顶”,摘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成为首位以个人名义登上这一大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

《南方人物周刊》(以下简称“《周刊》”):请谈谈获奖作品“衰变的穹顶”的灵感来源。王澍:我的建筑观点,有一块就是探讨怎样重新恢复、建立起建筑和普通人生活的一种更紧密的关系。今天是一个专业时代了,一般人接触不到建筑或者建造的活动。我们现在都用混凝土造房子,消耗资源比较多,对土地的破坏很大,污染也很厉害,我想探讨如何重新利用木头或竹子等自然材料造房子,恢复从前的建造方式,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

《周刊》:您曾介绍说,“虽然外形上借用西方建筑传统形式,但搭建方法上却渗透了很多中国建筑的手法”。能否透露一下这里的中国手法?

王澍:第一,穹楼形状虽然是典型的西方建筑,但是用最极限轻、最极限细的材料来搭建的,这和西方距离很大,西方的东西是重型砖石结构。第二,它的受力有点反重力的形式,有点像我们中国传统的斗拱结构。

《周刊》:依照中国的现状,生态型、给环境零负担的建筑这条路该怎么走? 王澍:西方现在讲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但实际上是处在被科技绑架的状态。你经常可以看到西方很荒谬的建筑,比如做一个纯玻璃的玻璃楼,这是最不生态最不环保的,用了很多高科技,这类“生态建筑”造价非常高。

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最少地使用世界上的资源完成建筑。用的一定不是很高端、让一般人用不起的技术,而是很容易普及和使用的技术。

我研究轻构主题,是跟我对中国传统的了解有关的。比如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几乎都是无基础的,对土地几乎没有破坏。现在的建筑都有巨大的混凝土基础,只要建造一栋建筑,这块地就毁了。

《周刊》:您的作品强调对中国传统的尊重和融入,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可否调和? 王澍:我们几乎已经把自己的文化彻底摧毁了,现在面临的其实没什么冲突,中国人发展出了“道法自然”的哲学,人和自然完全融合。现在几乎没有人了解,我们谈中国,谈自己的传统时其实和外国人差不多,非常可怕,实际上我们已经是另外一个国家了。

《周刊》:上世纪90年代,您就批判中国“新建筑大量爆发的非常态的状态”,今天您对此有何评价?

王澍:愈演愈烈。地方政府疯狂建设的欲望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中国从前是以自然引领来立国的,而在这方面现在我们是最弱的,盲目地以经济发展为指标,简单地把西方的东西等同于发达、先进、更好的生活。大家实际上对自己的文化既不了解也没有信心,处在整个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方向上的完全迷失的状态。

《周刊》:您有一个观点,向乡村学习,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王澍:我们对城市化的过分强调,导致对乡村的价值判断出了问题,但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在乡村。我们的乡村都是结构井然的,它是一个跟自然更和谐的城市化的状态。我们传统乡村的状态,是中国的未来。

《周刊》:建筑实践中,您如何实现“对传统进取地保护”?

王澍:我这两年经常在西方作一个演讲,主题叫“重返自然之道”。中国人有一个基本意识,自然肯定比人优越,人做事要向自然学习。

在西方建筑的基本观念中,建筑和自然是对立的。而在中国,相对来说建筑次要一些,人做的事情次要一些,这在我们的山水画中就可以看出来,主题是自然的山水,建筑在里面永远是一小块而已。我们一般叫“天人合一”。人要抑制自己的欲望,做任何事情第一位首先是自然,之后才是人做的事情。《周刊》:您眼中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王澍:到了互联网时代,其实大城市已经是不需要的东西了,我就待在村子里,用互联网和全世界方便地联系,大城市现在的状态是工业文明的遗产,是跟意识形态一样的权力的表达,当走进一个更加平民化的状态时,当我们想让整个社会像大自然一样包含足够多样性的序列时,就不需要大城市了。所有庞大的东西,不管它是以怎样的名义建立起来,都注定要瓦解和崩溃的,因为普通人的意识正在逐渐觉醒。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7.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问到段落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它所在的位置来思考作答,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因为是访谈录,第一段自应介绍被采访人。从结构角度来说,第一段多为引出下文服务。答案 ①介绍采访对象的身份、建筑理念和成就。②让读者先对采访对象有个大概了解,为下文的采访内容作铺垫,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8.王澍在建筑方面持怎样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题干的指向。是“在建筑方面”,就不要涉及其他内容,“观点”则主要从《周刊》的问话来寻找王澍的回答内容。

答案 ①建筑应该和普通人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②建筑应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运用容易普及和使用的技术。③中国建筑要尊重自己的传统,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应该盲从西方。④中国建筑文化的基础在乡村,传统的乡村建筑状态是中国未来理想的建筑状态。⑤互联网时代,大城市不再需要,建筑更加平民化。

9.访谈中,王澍提到“我们谈中国,谈自己的传统时其实和外国人差不多,非常可怕,实际上我们已经是另外一个国家了”。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外国人差不多”,意味着国人和外国人一样,对自己的传统陌生无知;“是另外一个国家”,说明中国的传统的东西正在丢失,亟须保护和传承。答案 ①我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珍视自己宝贵的文化遗产。②我们要尊重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珍贵的东西,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需要继承和发展。③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取地保护。我们要宣扬自己的传统文化精华,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中医理论,广州骑楼、西关建筑文化等,让更多的人感受和思考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20)

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20)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正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挚诚与关爱,学生才更愿意与她________地交谈,遇到困难时也主动向她寻求帮助。

②中美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面对最为敏感的网络问题,________的探讨才是妥当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③只有领导敢于把敏感的、实质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不避重就轻,群众才会________,知无不言。

A.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B.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C.推心置腹

披肝沥胆

开诚布公 D.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披肝沥胆

解析 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答案 D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央高层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不仅反映新一届政府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更显示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B.小说家曹寇认为,“受难者”张贤亮的题材选择和书写方式属于一种艺术上的诚实,这种题材与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个体在一种极端状态下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景观。

C.随着朝珠耳机、黄袍加身T恤衫等包含故宫元素的创意产品,公众对故宫的固有印象被大大颠覆了,不禁感叹原来故宫也可以这么有创意。

D.专为网络视频定制的微纪录片《中国词儿》,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吸引每个人参与讲述历史、分享历史、重温历史。

解析 A项,语序不当,表示递进关系的内容应该调整为:“不仅反映新一届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更显示其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C项,成分残缺,应在“创意产品”后添加“的推出”等内容。D项,结构混乱,两种句式:意在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为窗口;意在通过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那些“名词”。答案 B 3.(2015·苏锡常镇二模)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B.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

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

解析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此处误用为指身处危险境地。答案 B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从文段看,第一空后一句“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说明前文必须提到“声音”或“波”,再结合选项看,②中“它悄然逼近的声音”与文段首句形成照应,所以第一空选②;而第二空前的“因为”说明该空要解释“听到的不是声波”的原因,所以选④;由此可确定答案。答案 B 5.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 C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孔子语录》)(杜牧《阿房宫赋》)(杜牧《阿房宫赋》)(李密《陈情表》)(白居易《琵琶行》)(曹操《短歌行》)(3)戍卒叫,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

(7)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8)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韦庄《菩萨蛮》其二)答案(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3)函谷举(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唯见江心秋月白(6)越陌度阡(7)遥岑远目(8)画船听雨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煦妪如家人

煦:温暖。.B.元淳尝署州事

署:部署。论:判处。坐:治罪。C.卒定谳,论罪如律

.D.坐不检验失实

.解析 署:代理。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入衙内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却被诬陷。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解析 C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10.列举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③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曰:“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第三篇:2015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 (10)

2015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10)

时间:25分钟 分值:37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4·河北省唐山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民调显示,朱立伦与蔡英文分别是国民党、民进党支持度最高的人选,而两人的民意支持度不分轩轾,都获得42%的民众的支持。....B.查处非法营运,取证很困难。司机神机妙算,警察检查之前,就已....经和乘客商量好应对方法,乘客都替司机遮掩,丝毫不配合。

C.韩国青春偶像剧《星梦奇缘》,讲述了“灰姑娘”与“王子”缠绵..悱恻的幸福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影迷,让观众认识了安在旭。..D.著名综艺主持人谢娜最早是以“叶子”的艺名登上“快乐大本营”的舞台,她自出机杼的主持风格为大本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解析 A.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B.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是褒义词;C.缠绵悱恻:形容心情痛苦不能排遣的样子。D.自出机杼:比喻写作诗文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对象不对。

答案 A 2.(2014·安徽省宿州市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乡》这部戏围绕着台湾老兵回乡这一事件为中心展开,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命运变迁的动人故事。

B.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C.体坛圈子最近频频发生兴奋剂事件,飞人鲍威尔等人都卷入其中,这不仅让他们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也对年轻一代造成了负面影响。

D.新年伊始,接连发生在云南独克宗古城和贵州报京乡侗寨的两场大火,使得这些独具价值的历史建筑顷刻间化为乌有。

解析 A.句式杂糅。B.中途易辙。C.重复,“体坛”即体育圈。答案 D 3.(2014·浙江省效实中学高考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 ②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③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④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 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⑥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A.①④⑥⑤③②

C.⑤①②③⑥④

B.①③②⑤④⑥ D.⑤③②①④⑥

解析 整段话的思路是,先说社会特点,再论读书作用。据此,可确定⑤在前面,③承⑤的“躁动”,并引出读书的作用;①④⑥都是讲读书的作用,①紧接着“躁动”论述,故而排在前,⑥的“也”表明它应该在最后一句。

答案 D 4.(2014·安徽省淮南市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①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物 2 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等,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青豆、黑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经常适量地吃些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②粗粮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影响其发挥药效。因此,________。

(1)请根据第①段内容,给“粗粮”下个定义,不超过20字。粗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给②段加个合适的结尾,使其语意连贯,不超过10字。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别于精米白面的谷物、杂豆、块茎类粮食。(2)服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5.(2014·河北省唐山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为帮助贫困生上学,某中学发起“爱心捐款活动”。请为此项活动用对偶句拟写一则校园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你的爱心能为他的心灵建一间温暖的房,你的奉献能为他的人生圆一个美丽的梦。②他的人生因你的捐助不再灰暗,他的命运因你的捐助不再多艰。

(2014·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6.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7.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反衬(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8.(2014·河南省六市一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泰伯》)(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答案(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2)集芙蓉以为裳 苟余情其信芳(3)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64篇(三)5.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6.唐·柳宗元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起点与终点

2014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江南的烟雨朦胧伤感,江南的柳絮纷飞恼人。这就是我生长的故乡,在这里有我马上要逝去的高中时光。它让我想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又让我舍不得它的缠绵旖旎。正如门与路,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起点。

眼前仿佛还是课堂上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个不停,眼前还时常浮现高三的我们耷拉着脑袋认真背书的模样。那些费尽心思想要记住的知识被遗忘。那些练习了很久却还是不会灵活运用的公式,多少次让我们差点选择了做“逃兵”„„三年中,那些与他人并无二致的经历,却在自身感受 上,觉得特别孤独悲壮。

多少人最终就这么走过了高三,然后懒懒睡在千辛万苦换来的并不理想的大学课堂上。幸或不幸,些许有股宿命的味道。那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黑马”在高考一举夺魁,其实昭示着那些曾经的痛苦都不是枉然。真的参加高考了,我暗笑自己曾经煞有介事地自以为是最悲惨的一个;我暗笑昨晚那些莫名的不安和焦躁。其实,看过自己以前的轻浮和脆弱,才能确定门和路。听不少学长说,刚上大学时的那段虚空,对比当初为了跨入大学之门时的充实,更加显得高中三年是多么的“似傻如狂”。

门与路的界限模糊不清,门可以是路的终点,也可以是起点,可以挡住我们的脚步,也可以让我们走向世界。大学的路,只有在学习、探索、创造的千锤百炼之下,才能通往成功的彼岸。其实,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门和路,而高考只是其中的一扇门、一条路。有的人自以为是高考的胜者,在大学四年里荒唐度日,待到在社会上处处碰壁,找不到出路时,方悔恨时光不再;有的人在高考后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幡然醒悟,以孜孜以求的姿态面对大学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最终收获了彼时的果实。进入高大华丽的大学之门未必意味着未来就能走上光明大路,正如嫁入豪门未必意味着就是幸福的开始一样。

此刻,高三的生活已快速离去。如果一直活在回忆之中,到最后真的就只剩下回忆了。这是个危险的征兆,令我想起了龙山黑陶,硬如瓷、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美得太单纯、太洗练,因不实用而不能流传。门总是站在一个地方。只有路才会通往无尽的远方。把每一道门当作一个新的起点,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卡夫卡说,真正的道路与其说是用来供人行走的,不如说是用来绊人的。

生活,大概就是如此。

阅卷组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而又富有警醒意义的散文。文章一开始就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点明门与路的关系,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回忆并反思曾经的高中生活,以一位“过来人”的姿态审视以前的“轻浮和脆弱”。然后紧扣作文材料,用对比的手法,让人看到进入大学校门后,两种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富有警醒意义。最后又用龙山黑陶为喻,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哲理;而引用卡夫卡的名言,又是画龙点睛之笔,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核心亮点: 富有哲理 引人深思

第四篇:高考语文作文训练《习惯》

莫让“旧”限制了“新”

高三(18)班

谭鎏阳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代人都受着深远意蕴的熏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旧”都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唯有不断求“新”才能开创新的的天地。

常听老辈人念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的前辈似乎已将他们一生的经历归纳为那些教育子孙的条条框框,仿佛唯有按照他们划定的线走才不会“迷路”,一旦我们想要跳出这些因循守旧的边框,总会有一些人指指点点,阻挠我们探求“新路”的步伐。

唐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历史最民富国强的时期与其求“新”的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国家不限于自给自足的安乐而是与其他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相互促进发展;人民不限于旧时的耕作工具,利用聪慧的大脑,大大提升了国民幸福指数。相比之下,本来国泰民安的清政府去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致使自身发展落后,最终被“洋炮”轰开了大门。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可谓将受封建“旧”思想迫害的人物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旧”她遭到了鲁四老爷的嫌弃;因为“旧”她丢失了自己可怜的孩子;因为“旧”她耗尽精力捐了“门槛”;因为“旧”她遭受婆婆的绑架最终毫无音信。

因为“旧”使本来富强的国家变得硫璃破碎;因为“旧”使一些人丧失了尊严;出卖了灵魂;因为“旧”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止而望却。然而,总有一些不愿守“旧”的人引领着这个时代,向我们展示着“新”的魅力!

享利·礼物用汽车将我们带入“汽”的时代;爱迪生用灯泡将我们带入“电”的时代;比尔·盖茨用因特网将我们带入“网”的时代;马云用“电子商务”将我们带入“点”的时代。他们没有因循守旧,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让“新”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亮点。

庆幸看到我们的教育从“呆板式”到“填鸭式”再到现在的“创新教育”;庆幸看到我们的经济从“大跃进”到“自给自足”到“小康经济”再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庆幸看到我们的文化从“仁政”到“新文化”再到现在的“源远流长”„„

面对“旧”我们没有“全以食之”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面对“旧”的枷锁我们将其去除,坚定着前进的步伐。

莫让“旧”限制了“新”的成长,要让“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点评:本文能够准确的抓住“新”与“旧”着笔,思路开阔,或结合时代发展,或联系现实教育,论据丰富,层层深入,论述简洁而有力。文章若能从漫画《习惯》入手,再谈“新”与“旧”,将更切合题意。

何须习惯到底

高三(18)班 洪昳

漫画中的人物拒绝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坚持用自己所习惯的方式,即使改变后更便捷,更省事,更科学。习惯代表了一种生活的常态,然而一成不变的习惯却并不可取。

习惯本是一种良性的行为,但习惯到底更像是对传统的过分固守,对新事物的漠视,对发展进步的无声抵抗。沉湎于过去的人们,悄然扼杀改革进步的萌芽,表面上是对传统的守护,其实质是对未知的害怕,对改变的恐惧,还可说是个性的选择,倘若人人如此,社会怎会有动力来推动其发展呢?

古往今来,无一进步不来自于重大的改革,习惯的颠覆。秦时商鞅舌战群臣,推翻了腐朽的贵族阶级的习惯统治;五四运动时期,鲁迅、胡适等人高举文化、新思想的大旗,推动语言的变革,摒弃守旧的迂腐思想;西方亦有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彻底吹响了新生活的号角。这些进步,通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去除其中糟粕的部分,发展建立在习惯的改变

之上。其实,比起过去需要用漫长的以数十年为单位进行的改变而言,当今的社会才是日新月异。马云,短短十年,就已凭借电子商务的平台,以天猫、淘宝为基础,翻新了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贫困的过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没有人能够想到生活能如此便捷而高速。可你还在坚守习惯,对改变说不。那么你终究会被时代排气。

倘若是对将一辈子心血滋润同一块土地,心心念念在旧时光浸润下联系起来的邻家友情的老人而言,这种对习惯的坚守,可以被理解,甚至赞赏。可如果是对一个正直青春,风华无边,连人生之路的三分之一都没走到的青年人而言,这种习惯到底岂不白白浪费了热血,岂不白白蹉跎了岁月?你还没窥见过生活的全貌,还没跨越过千山走过万水,坚持过你所习惯的生活,岂不可惜?与其在旧生活里踯躅而行,不如在新世纪里展翅高飞,褪去束缚自己的习惯的枷锁,踏上紧跟时代的浪头。

何须习惯到底,让改变成为常态,跟上时代,你终将收获一段无悔而精彩的一生。点评:本文立意准确,由漫画切入正文,非常自然,举例丰富,论述有力。

打破习惯,迎接新日

三(18)余安妮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就如同材料中的老人一样。似乎一辈子都习惯了用脸盆洗脸,用手洗衣服。放着现代化方便的物品不用,而仍习惯于用自己的老方法,费时费力不说,还浪费了已有资源,为人所笑。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像此老人一样,有着自己或大或小的习惯,疏于打破而被囿于其中。因此,学会打破那些旧习,你将会感受到温暖如新的阳光。

打破习惯,勇于尝新的人永远不会被社会所忘,他们站在浪头之上,探索着新的征途,成为无所畏惧的弄潮儿。马云打破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易习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阿里巴巴宝藏王国;乔布斯打破了人们对台式电脑的习惯,将厚重的电脑变为轻巧的ipad装进人们的口袋;马丁路德金打破了黑人面对压迫而默默忍受的习惯,奋起反抗,用洪亮的呼号唤醒了黑人们渴望实现自由平等的梦想。每一次打破必将迎接新生,每一声唤醒定会引发新的浪潮。正如《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所说:“不想过那种能一眼看到死的生活。”旧习消失,新习产生的过程伴随的是无数人生命的蜕变,伴随的是无数人以新的姿态迎接初生的朝阳。

然而,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虽易行,却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前有中国开创盛世的清朝因自恃物阜民丰而闭关锁国,而最终导致了被世界强国强行打开大门,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后有原行业巨头诺基亚,柯达等公司因习惯自己的传统产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纷纷宣布倒闭。历史就如同一条长河,从不因某人某事而停止流动。而在这条长河中,不仅充满了无数新的机遇同时也存在因无法适应而被抛弃溺亡的危险。只有不断打破子的原有的姿态,充分抓住机遇,适时进行调整。待到浮出水面时,你终会发现日光早已等待着抚摸你的脸庞。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打破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也许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师,但每一次细微的改变就会蝴蝶扇动的一次翅膀,虽毫不起眼,但足以在德克萨斯州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

囿于习惯者,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入温水中的青蛙一样,于不知不觉中死去,善于打破习惯者,才会如破茧的蝴蝶,迎接新阳。

点评:本文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由漫画引入,然后由正及反,最后联系现实展开论述。特别值得学习的是文章第三段能够紧扣打破怎样的习惯,实现取得怎样的成就展开,使论述具体、精准。

第五篇: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一

【最后一片绿叶】凌仕江

谁能想到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呢? 那是我从军以来到的第一个边防连队,也是我军旅生涯最后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远在天边的连队。那里不长树,我们每天只能欣赏风雪和尘土。连队唯一的一棵树是我们费尽心思从一百多公里远的村庄移植过来的梧桐。

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工作都在梧桐叶飘零的冬天举行。进入11月,服役期满的老兵喜欢聚在阳光下,数一片片被寒风刮落在地的叶子。自从我由八班抽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工作明显比以前繁琐起来,我再也没空陪老兵数叶子了。这一天,我刚统计完连队新的花名册后,便奉命对退伍老兵的行李进行安检。

我是个特别受领导信任的人,平时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这次安检事关重大,出了差错,关系到连队的荣誉,不仅退伍老兵上不了飞机,还要处分安检人员。于是,我把眼睛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仿佛一粒尘埃也躲不过我的视线,生怕一粒脱壳的“花生米”成为隐患。

安检快要结束时,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老兵拎着行李站在我面前,神情很不镇定。我请他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却呆呆地望着我,那眼神像是在求我替他保守什么秘密。凭经验,我猜想他的提包里可能有违禁物品,请他立即打开提包接受检查。他紧张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没有打开包。我急了,立马将此事向保卫股作了汇报。

保卫股火速跑来两个高大的干事,将这个退伍兵叫到了一边查问。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他的提包,物品逐件被我抖落在地。这些物品有藏药、哈达、松耳石项链等。其实,这些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在青藏高原当过兵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违禁物品,许多老兵告别西藏都要买点回去,送人作纪念。我搜遍他的包中包,未能找到一颗哪怕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生了锈的“花生米”。最后,我把他的提包翻了个底朝天,谁也没有想到,包里居然会飘出一个信封,我拾起一看,信封上什么字也没写。风过无声。

打开信封,我发现里面是一片用塑料袋保鲜的树叶,树叶中间贴着一张小照片,是个笑容可掬的女孩„„事后,我才得知,就在这个老兵退伍前的一天,他的未婚妻死于乳腺癌。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战友们纷纷接过镶在绿叶上的照片,表情很复杂。很快,照片传到了营长手里。正准备登车送退伍老兵前往机场的营长看见照片,突然一转身抱着老兵哽咽起来:我们,是我们对不住你呀„„原来,两天前营长就接到老兵家里发来的电报,说他未婚妻不行了。营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老兵退伍在即,谁也不要让他带着悲伤踏上归途。没想到,老兵早就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患了绝症,直到连队宣布退伍名单时,他也没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只是悄悄摘走树上为数不多的一片绿叶安慰期待中的未婚妻。送行的战友知道老兵的心事后,情不自禁地抱紧了他。面对一双双潮湿的眼睛,老兵异常平静地举起右手向大家敬了个礼:亲爱的战友们,我就要离开军营了,原本我的未婚妻是不允许我退伍的,她要我等着她上高原来看我们连队里种活的第一棵树上的绿叶„„

听了他的话,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将所有物品整齐地放回老兵的提包里。经过请示,连队官兵一致同意,特批我将树上最后一片泛绿的叶子摘下送给老兵的未婚妻。

那个冬天,所有的树叶没有枯黄,它们一直绿在我的记忆深处,绿在连队每个战友的心中。(选自2006年第5期《读者》)

1.首段“一片普通的叶子会把两个人的情感连在一起”一句中,“两个人的情感”具体指什么?“普通的叶子”在此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蕴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战友们从很远的地方移植梧桐,第三段写退伍老兵在阳光下数落叶,这些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直接写老兵,间接写他的未婚妻,对两人之间的情感点染十分到位,这源于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藏”的艺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

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16.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

什么?(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面”指文化精神方面。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欲望。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8.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分析。(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通读上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围绕你最欣赏的一点简要加以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B.作者写盘古、女娲、精卫、夸父等,是为了描绘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信手拈来,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

料丰富、很有感染力。

E.本文饱含激情,语言流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迟子建

(一)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二)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三)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身的影——虽然说它是那般的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四)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依然如往来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几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五)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六)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

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子。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乱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

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

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

(七)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的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2004年3月2日《文汇报·笔会》)18.在遇到那一只黑虫子之前,我对虫子们的态度是怎样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三段作者写道,“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可以说,这只黑色的虫子引起了我多方面的思

索。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六段中两次出现了“我以为”这一短语试结合所在语境谈谈它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与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四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怒放的杜鹃,沐浴着阳光雪山和草滩,以及窗外的流云,与第二段与

之所以的飞鸟、流云、老树等景观前后呼应,强化了成年的我“淡忘”虫子、关注美丽山川的心理。

B.第六段开头写小虫子“爬起来姿态万千”,“跳着多姿多彩的舞蹈”,突出了它在地面上的爬行是“那么

地得心应手”,与后来向着“呈直角的佛龛爬”时的艰难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下文对小虫子的赞美作了铺垫。

C.在进军佛龛的过程中,这只小虫子不断地受挫,文章前后多次写到了它从高处栽下来的情景;尤其是

爬得最高的那一次,它摔得特别重,“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来”。作者这样细致描写,意在突出小虫子知难而进,屡败屡战的顽强品质。

D.小虫子受了香气的吸引努力地试图爬上佛龛,这几乎是昆虫的本能行为,在我眼里却成了“背负着伟

大梦想的英雄”在“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的高尚行为;这小虫子也成了“一个伟大的战士”甚至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这真切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崇敬之情。

E.最后,这只虫子死在佛龛下的角落里,触角已残破不堪,可是,在这“心情最灰暗的时刻”,当我凝神着它“依然那么明亮”的黑壳,这闪烁的黑色,却仿佛一盏灯,为我的心“送来一缕明媚的光”,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下载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 (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一

    基础知识训练 一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无精打采cǎi 严惩不待dài 婆娑suō 愆期qiān B.夙兴夜寐sùmâi 吉人天象xiàng 蹙缩cù 蜷缩quán......

    2011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永远不会快乐。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

    模拟高考语文答案

    襄阳四中2014届高三年级模拟高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移徙(xǐ)C摭(zhí)拾D敷衍(yǎn))2.C (A 缔造B博彩D茸毛) 3.A (“推荐”有推广和介绍之意,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

    高考病句综合训练及答案

    高考病句综合训练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四川灾区人民经过几个月的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具有抵御8级地震能力的教学楼胜利竣工,为新学期的......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解析

    语文学习资料 高频考点训练(四) 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全国大纲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红(ɡōnɡ).商埠(fǔ)......

    语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语文专项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提纲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提纲训练”课题论文 语文组赖清萍 2011.7.12 对于高考语文而言,作文占60分,分值之高,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分量,业内说法: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