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轼的咏茶诗词范文
苏轼的咏茶诗词
东坡写了许多茶诗,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
双井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是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这个茶好的东坡都不敢让书童仆人过手,要他自己亲自沏泡,他要好好欣赏如雪茶汤仿佛生出玑珠美玉。
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月兔茶》。“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小凤团茶像环又不是环,像玦又不是玦。环状的团茶,烹煮由环变成玦就缺了,这与月的阴晴圆缺又同又不同,月团缺了还会圆,团茶缺了就无法再也圆不了。所以爱茶人“不忍斗小团”。
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宋时葛岭宝严院出产“垂云茶”,是形如“雀舌”的散茶,垂云茶当不是普通山茶,而是佛门上品茶。怡然送与东坡,东坡回礼以贡茶“大龙团”。《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云:“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不断的贬谪生活使东坡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也为东坡提供了品尝天下名茶的机会。因此苏轼一生写下了近百首咏茶的诗词。东坡所作的这些茶诗融茶艺茶趣于笔端,意境幽美,引人入胜。后世人读了仿佛与东坡一道曾神游于山水之间,品茗于松竹之下,何其惬意淋漓痛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试院监考后,东坡和二三个监考官打水煎茶。东坡作《试院煎茶》一首,诗曰: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故人煎水意。(古语云:煎水不煎茶。)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南山如荠评这首诗说:《试院煎茶》是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作的,这首诗将茶事、人事融为一体,读来感人至深。“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描写煎水,蟹目、鱼眼为形辨;松风为声辨,是第二沸时情景。“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描写碾茶、投茶过程。以细珠落盘描写茶末,妙;以飞雪绕瓯描写茶粉,更妙。“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引用唐李约、宋文彦博煎茶典故,以资说明,并启下文。“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情思婉转,吟哦蕴藉,正是苏诗灵活处,感人处。
《诚斋诗话》还有一则东坡《煎茶》诗云: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杨万里解析这首诗第二句“自临钓石取深清”七字时,说它具有五方面的意思:一是水是清澈的;二是水是深处的清水;三是水是石头下面的水,没有泥土;四是石是钓石,不是一般寻常之石;五是水是东坡自己打上来的,不是让仆人做的这件事。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这句是形容水的状态是清澈甜美之极。“分江”二字,用的十分绝妙。“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这句是倒语,是诗人的独家行文妙法,尤为诗家妙法。如杜甫对香稻的赞美“红稻吸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语反而意全。“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这句又把卢仝吃茶的公案打翻。仝吃茶吃到七椀,东坡不禁三椀,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游惠山》:“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送南屏禅师》:“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 《水调歌头.桃花茶》:“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 《壑源试焙新茶》:“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白云茶》:“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送刘寺丞赴余姚》:“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邵伯梵行寺山茶》:“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
《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水调歌头》:“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
《次韵周种惠石铫》:“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二昧手。”“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下朽。”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浣溪沙》:“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拭第一长诗,正是咏茶之作。“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 东坡还作有一篇散文《叶嘉传》。这篇散文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闽茶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是一篇研究中国古代茶史的重要文献。“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不必盛于中士,当饮其惠矣„„”
东坡在做翰林学士时,曾得到太皇太后赏赐的名茶“密云龙”,这茶为福建特产,仅供皇帝和皇太后专用。他将这种名茶珍藏起来,惟有最得意的门生来到家中,才舍得拿出来要让门生亲眼看他拆封,一同共享。东坡说喝了这茶之后顿觉两腋生风浑身凉爽,仿佛进入仙境。他作《行香子》词专咏此事。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第二篇:咏月诗词
咏月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
中秋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三篇:咏秋诗词
咏秋成语
如:秋高气爽、秋水伊人、秋风过耳、秋竹有节、千秋万代、平分秋色、一叶知秋、叶落知秋、春花秋实等; 咏秋诗名句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秋风萧瑟天气凉(三国魏·曹丕)、秋来处处割断肠(唐·柳宗元)、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秋声无不搅离心(唐·杜牧)、秋风有意染黄花(宋·渭老)、秋风秋雨愁煞人(清·陶澹人)、秋菊有佳色(晋·陶渊明)、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宵月色胜春宵(唐·戎昱)、秋收万颗子(唐·李坤)、秋水明净而如妆(宋·戴熙)、秋气堪悲未必然(宋·杨万里)等;
第四篇:咏莲诗词
咏莲诗词(汇编)
王淼琛
浣溪沙·梦游家乡荷塘
莲叶田田植碧塘,莲花秀出露瀼瀼,粼粼风举动天光。域,梦回乡曲沐馨香,飘飘忽忽驾云翔。
七绝·咏莲
池上莲花荷角尖,水晶跌落玉盘圆。白莲素淡超尘俗,美艳红莲天上仙。
七绝·和流星《小荷》
新荷小嘴露唇红,君子眼高犹动容。伫立远观毋亵玩,清馨留住碧池中。
七绝·吟白莲,和诗雨幽兰 玉质冰姿不染埃,前身应是住瑶台。更深池静风吟韵,月里嫦娥探妹来。
七绝·晨过荷塘
瑶池昨夜落人间,波沁馨香裙漾蓝。菡萏亭亭红映露,仙姬出浴欲回还。
顿释暑烦临净 七绝·步韵雪雪《青莲》
清荷淑女竞芳姿,珠露晶莹落玉池。此景只宜天上有,濂溪茂叔最相知。
注:周敦颐(1017—1073),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曾作《爱莲说》。
减字木兰花·赏莲
田田莲叶,托起亭亭花雅洁。晓雾轻烟,绰约仙姬缥缈间。风漾清香人欲醉。撩动诗怀,陌上沉吟去复来。
减字木兰花·雨荷
冰姿玉质,更闪电惊雷洗礼。焕发容光,雨过天晴沐艳阳。合唱田园新乐府。到处晶莹,莲韵荷香入好风。
减字木兰花·忆荷
旧园风物,最是新荷绽带露。池畔留连,每羡鱼游莲叶间。难断相思千万缕。宵梦瑶琼,菡萏香飘明月中。
七绝·和婉若清杨《看图题诗 雨荷》 天清雨过立瑶台,惊见池荷腼腆开。香溢珠莹颜色艳,绿裙轻摆玉人来。
七绝·枯荷
寒塘瘦水亦清澄,淡定枯荷对月明。换得泥中鲜藕壮,青春老去不伤情。
月光如水,蝉鸣蛙鼓,经年别绪,五绝藏头诗·赠如水凡心 如玉琢冰镌,水清花碧鲜。凡尘何处渡?心净结莲缘。
五绝·读妙莲《顿悟佛语》 心似冰壶净,莲花朵朵开。贪嗔痴念绝,何事挂吾怀?
五绝藏头诗·清新诗韵 清水出芙蓉,新葩带露浓。诗吟心底语,韵美得天工。
忆江南·消夏荷香里(题图)
心神旷,消夏在芳丛。习习凉风摇广袖,粼粼碧水映清琼。淑女似芙蓉。
七绝·题荷池消夏图
团扇佳人晚憩时,荷花绽放柳摇丝。蟾轮停驻嫦娥羡,玉兔彷徨欲下池。
七绝·和露露《夜荷》
月色溶溶翠叶稠,新荷绽放洞箫悠。彬彬君子毋遐想,侬约嫦娥一起游。七绝·无题,和婉若清杨
冰雪清姿蕴热肠,菩提大爱永含香。**历尽三千界,普度群生一叶航。
七绝·题张中《枯荷鸳鸯图》 寒塘坡石住鸳鸯,瘦水枯荷胜画堂。纵使潇潇霜雨冷,依然恩爱梦甜香。
第五篇:咏山茶花诗词
咏山茶花诗词
山茶
宋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开元寺旧无花,今岁盛开
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白 山 茶
明 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山茶
清 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山
茶
宋 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却是北人偏爱惜,数枚和雪上屏风。
山茶花
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清代乾隆皇帝爱新觉罗· 弘历 《咏山茶》 火色宁妨腊月寒,猩红高下压回栏。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次看。范成大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范成大
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
梅花山茶
宋代 辛弃疾 《浣溪沙· 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
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元 马致远 《[双调· 西湖》
曲岸经霜落叶滑,谁是秋潇洒。最好西湖卖画家,黄菊绽东篱下。
自立冬,将残腊,雪片似红梅,血点般山茶。
云南著名的诗僧担当和尚《山茶花》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王十朋的《山茶》
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沈周 《红山茶》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挂玉钩] 题清代 段琦 《山茶花》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郭沫若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共同的茨实,衬着浓碧的茶枝——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令早刚从熟睡里醒业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然的花气。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四朵白色的鲜花!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古代三篇茶花赋:
宋代黄庭坚的《白山花赋》、明代唐尧官的《山茶花赋》及清代戴孙的《茶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