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儿童画展览获奖作品欣赏
感受童画的激情——世界儿童画展览获奖作品欣赏
《疯狂夏日》 M.H.Qstegar 5岁 挪威
五岁的小朋友心中充满的是一个激情、热烈、绚烂多姿的夏天,随处可见的鲜花,鲜艳突出的蝴蝶,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心灵的天真可爱。作者用油画棒通过细密的排线,颜色的对比,使画面紧凑而生机盎然。
《我的生活》 Kun Sowannany 12岁 柬埔寨
作者生活在一个充满乡村气息、牛羊成群的地方,房屋、树木、家畜很自然地安排在画面上,或重叠、或错落,透视准确、疏密有致,画法自由灵活,色彩恬淡雅致。
《盛会》 Taiba Jamic 十三岁 巴基斯坦
这是一幅充满浓浓地域特色的画,广阔的大草原上,人们或歌或舞,充满了欢庆的气氛,再细看每一个人物,造型各异、形象活泼,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地域特色有机结合。
《远足》 Kim Yong 8岁 朝鲜
没有比郊游更快乐的了,田野里到处花香鸟语,小朋友们沿着天然的“滑梯”一溜而下,天真、直接、活泼的气氛油然而生。作者作画时的心态非常轻松,这是最难得的。
《蚂蚁王国》 韩柏雅 8岁 韩国
从画面可以看出小作者作画认真,细心,想象力丰富,色彩鲜艳,能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上课》 Kim Yu Ga 7岁 朝鲜
枯燥无味的上课在作者笔下变了一个样,课桌搬到草地上,身边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自由课堂的向往。值得注意的是画的桌子是透明的,这是因为小作者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空间概念和表达方式。
第二篇:面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画世界我们怎样欣赏
面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画世界我们怎样欣赏
朱晴(2006-04-30)
当你进入儿童画的世界里,你会被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探究一下如何欣赏这些作品很有必要。
一、要看作品有没有童心、童趣。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而且乱七八糟。其实,成人的这种停留于表象的观点和观念并不适合于儿童,写实只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稚拙才是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要求儿童过早模仿成人绘画,只注意绘画的技巧,不能体现儿童的稚趣,这样的画不算好的儿童画。
二、要看作品是否能体现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作品终究是儿童画的,儿童有具体的经历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再现浓郁的生活情趣。有一幅水墨画叫做《它们多想妈妈呀!》,画面很简单:一片芭焦叶,一个盛着小蝌蚪的玻璃缸,旁边放着一个小网兜。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对小生命的不幸的同情和怜悯,是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想象画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基础。有一幅获全国儿童画比赛金奖的作品《我的梦》,表达的是作者到星际间旅行的美好愿望,这与作者平时在电视上看过的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情景是紧密联系的。
三、要看作品是否有新意。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好的作品往往很美,很有新意。有一幅儿童画取名《建筑家》,描绘的是一大群蚂蚁用它们的智慧和力量建造美好家园的情景,蚂蚁中有搬运的,有砌石头的,有指挥的,有站岗放哨的,楼房中又分会议厅、主人房、储物室,小作者可谓观察入微,独具匠心。平时,幼儿园的作品多画飞机、汽车、大红花、小白兔之类,能否从《建筑家》这幅画中,在选材、构思上得到一些启发而有所突破呢?
四、要看技法是否较熟练地掌握。
儿童画的类别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彩线笔画、粉印画等,熟练地运用这些画种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能较完美地表现对象并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的档次得到提升。
第三篇:生物世界欣赏
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后天》观后感——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们总是以征服自然来获得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资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 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从国内流行的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对生产力的定义及解释来看,大都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实,利用自然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不少高等动物甚至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造自然。例如,水獭筑坝、蜜蜂筑巢,就其客观效果来说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改造。虽然这些动物改造自然的能力无法同人相比,以致被认为完全属于本能,但毕竟也在它们活动的范围内改变了自然的原貌,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它们所利用。因此,严格地说,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只有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才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在原始社会,人们最初只是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利用自然,包括采集野果,围捕猎物等,后来在劳动中逐步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当原始人捡起一块石头打击猎物时,还只是利用自然;当他把石头磨成特定的形状以便更好地使用时,已经改造了自然;至于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则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如果原始人停留在只是利用自然的状态,一点都不知道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那么同其他动物就没有本质区别。人所以能够从其他动物中分离出来,就是因为在长期劳动中逐步形成了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在近现代社会,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门类繁多的科学技术。只有不断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从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减少乃至消除浪费和污染。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有不少文献引用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这一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
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所谓战胜或胜利,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事实上,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何况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或多或少招致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当年所分析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欧洲一 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些地方破坏自然而遭受报复的情况,同现代社会的情况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量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和臭氧层破坏,危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通过国际协议来减少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一些杀虫剂和化学物质最初被研制成功时曾誉为重大发明,并大量使用,后来才发现最终却会严重危害人自身,不得不禁止使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各种污染物大大超过环境承载限度,不得不投入并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污染,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得不偿失;国内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最终不得不退耕还林。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所谓自然的报复,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自然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本来不存在什么恩赐和报复。但是因为我们人类宣称要征服和战胜自然,常常违反客观规律,结果遭受损失,在观念中被认为是自然的报复。不论怎样看,人类都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自然具有无限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无论古代和现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最终会自食其果。现代人无需回到过去敬畏自然和盲目崇拜自然的状况,但在自然面前保持谦虚谨慎,虚心向自然学习,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失为明智的态度。
《迁徙的鸟》观后感
当我们听到天空上大雁的高亢鸣叫,抬头看到蓝天上它们排着人字型队伍向北飞行时,你会想到它们要经历多少坎坷才能到达迁徙地吗?在我看了《迁徙的鸟》这个片子后,我被候鸟们的行为感动了。“候鸟迁徙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徙,是为生存搏斗。”
从小男孩剪开网眼放飞那只被网缠住的灰尾雁,看着它带着脚上的网绳追向自己的伙伴开始,我的心就随着二十多种的各样鸟儿们一起了漫漫的迁徙之路,和候鸟们一起快乐和悲伤。
它们掠过宁静的湖面和金黄色的麦田,穿过桥洞和引水渠,飞越丛林、沼泽、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飞往熟悉的家乡。候鸟的迁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更要面临虎视眈眈的天敌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这部片子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及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尽管途中充 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满了艰难险阻,候鸟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克服着自然环境中的重重困难,它们的族群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以延续。
影片里的风景拍得美极了,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洁白的雪山;有那优雅的仙鹤展翅翩翩起舞,似行云流水,轻盈、舒展;看那高贵的天鹅头颅相抵,与水中倒影交辉相映;看那成群的海鸥一起飞行,气势磅礴。还有亚马逊丛林里机灵的鹦鹉用嘴打开牢笼逃脱的场景,有趣极了。
人类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位老妇人为迁徙的鹤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鸟遭到射杀;一只还不会飞翔的雏鸟被联合收割机碾过;一只候鸟陷在工厂的泥浆里,无法逃脱……我的心随着音乐而紧张。我憎恨那些扑捉和猎杀候鸟的人,要感谢那些帮助候鸟迁徙的好人。当看到那些新生的雏鸟们从父母的羽翼中第一次探出小脑袋、张着嘴巴唧唧叫时,我就立刻用心地为它们祈祷起来。
候鸟——这些美丽的生灵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它们具有自由、团结、勇敢、信守诺言的品质。“面对鸟类壮丽而悲伤的命运,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
影片最后那只腿上还绑着网绳的灰尾雁,在冬天重新回到救它的小男孩身边,当那群曾经拒绝老妇人喂食的灰鹤,也终于在再次路过那个农庄的时候,接受了老人的馈赠,它们的长嘴灵巧地从老人手中叼走食物,是那样信任。我真希望美丽的鸟儿永远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人与动物永远这样和谐相处。
鸟儿们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它们用翅膀讲述着迁徙旅途中的一幕幕精彩: 灰尾雁掠过宁静的湖水和金色的麦田,穿过桥洞和沟渠,飞过丛林、沼泽、大海、城市和乡村;斑头雁在雪地里休憩,在雪山崩塌之前机警地离开,任凭雪崩在身后翻滚;天鹅们或在美丽的湖面上优雅地飞翔、或迎着暴雪疾飞、或在冰天雪地里舞蹈和歌唱;红胸鸭经过空气污浊、废水横流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区……即使那些出生不久的鸟,没有迁徙经验也能随着迁徙的群体准确无误地飞行数千公里,安然抵达过冬的目的地。旅途中有的挨不过风雪的严寒、有的抵不过沙漠的酷热、有的躲不过猎人的子弹,尽管旅途艰辛,鸟儿们却始终坚持,年复一年,无止境 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地往返于天地之间。
(鸟儿迁徙的故事是关于承诺的故事。几千里的旅程充满着危险,惟一的目的就是:生存,为活着而迁徙。)是的,正是为了履行这永恒的承诺、为了生存,那只被网缠住的灰尾雁,在小男孩为它解开网眼之后,带着脚上的网绳,奋力追向自己的伙伴,一路飞越万水千山,在冬天又重新回到救它的小男孩身边。有只折了翼的小鸟拖着受伤的翅膀做最后的挣扎,仍旧逃不过被蟹群无情蚕食的厄运,但它的生命却因为履行过承诺而精彩。因为承诺,这些鸟类精灵用翅膀诠释着飞翔的奇迹。我感谢影片的导演,他仿佛让我也有了一双翅膀和鸟儿们一起飞翔,和它们一起飞越春夏秋冬、飞越人间冷暖,我能如此清晰地听到鸟儿们挥动翅膀、划动空气的声音,我能如此强烈地感受它们的承诺。
我并不羡慕这些拥有翅膀的精灵,因为承诺而迁徙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们的迁徙也同样是为了过冬、为了生存、为了履行我们的承诺——“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当我为这部影片鼓掌的时候,我想更应该为我们自己鼓掌。
在中央电视台的所有节目里,《动物世界》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对《动物世界》的钟爱并不是影像的原因,因为大自然奇特而美丽的画面,赵忠祥低沉淳厚的讲解只是丰富画面的一种附加物,它们只是在丰富画面,让你在浪漫中感受身临其境的效果,而我对这些效果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在动物求生和繁衍中所感悟到的思维模式和市场竞争。于是,周一至周五傍晚,我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狮、虎、大象、豹、鬣狗、狼、猴、羚羊、野牛、螳螂、鳄鱼、鹰、蜘蛛、雕等富有攻击性、防守性、自我保护性和喜欢打抱不平的动物登场演绎。
在动物世界里,我更形象地悟到团队协作的巨大力量和改变思维模式对生存的重要性。
这种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像鬣狗,体形小,虽然凶猛,但凭个体的力量想吃掉庞大的野牛,结果不但不会损掉野牛半根毫毛还会搭上性命。然而,它们毫不畏惧,胸有成竹,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主动进攻野牛,在进攻中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各显其能,使得不可能变成可能。
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说到底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决定胜负的并不是外形的大小和势力的强弱,而是聚力的技巧,智便是两者的总和。刘备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在刘备所处的那个年代,诸侯根本不把刘备放在眼里,而刘备也自知势单力薄,无法与各诸侯抗衡,但最终刘备却成为三国中的一足,原因是刘备有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和心智超凡的核心人物。
二是打破习惯思维才有出路。豹是凶猛、进攻性很强的动物,在森林中除了虎与狮,豹也称得上“霸王”了。应该说,豹在鬣狗面前是绝对的强势。但是,豹却不敢去进攻鬣狗,而且还处处提防鬣狗,因为,每次豹捕到食物都不敢安心在地面食用,而是要把食物拖到树上,它主要是怕鬣狗来抢食,而一旦鬣狗围上来抢食,豹尽管痛恨鬣狗,但它不敢与鬣狗争斗,只能让出食物,趴在树上饿着肚子贪馋地看着鬣狗分吃它辛辛苦苦捕获的食物。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尽管豹子凶残,但鬣狗在它面前没有一点胆怯心理,去抢食时它们都显得很从容,这是团队的力量在起作用。
固守习惯就会形成定势思维,思维不能发散,在竞争中就会失去优势。定势思维在竞争中虽然不是失败的唯一因素,但肯定会降低取胜的概率。在敦煌莫高窟,看到美女怀抱琵琶反弹的优美姿势突然让人感到反弹琵琶比正襟危坐的姿势美得多,这种逆向思维的创意会让人耳目一新。的确,人如不能从习惯思维和陈旧的观念中挣脱出来,跳不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我们就会失去创新的动能。只有跳出习惯思维模式,才能激活思维细胞,才能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出现美女反弹琵琶的优美创意,才能出现笔动而刀不动的卷笔刀和梯动而人不动的电梯。
像以上的这个故事,看上去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说,按常规思维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兄弟俩比赛的结果是财产没拿到命却搭了进去。只有按逆向思维,才可将问题
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
我最喜欢看的电视是《动物世界》。起初,是因为一来喜欢小动物,二来是《动物世界》的“写真”,对动物的生与死毫无人工雕琢、编造的痕迹,极其真实地反映出各种动物一切本来面目,同时也被千姿百态的动物和海底、陆地、天空等大自然所吸引,开阔了眼界,观后心情舒畅。但是,以后不断地看到动物之间相互残杀,特别是狮子和鳄鱼捕杀野牛、角马、斑马的场面,让我胆颤心惊。然而,看的多了也就慢慢适应了,并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就象童话里说的,凶猛的狮子捕到了小鹿,小鹿可怜的哀求“放了我吧,看我多么弱小可怜,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呢?”狮子说“放了你,我就要饿肚子,不吃你们,我就没法活!”。是啊,自然界就是依靠上天造就的这个循环生物链来维系的,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活法,长颈鹿的演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地面可食的草料随着食草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枯竭,为了生存,经过长期的进化,长颈鹿颈项越来越长,吃到了其他食草动物难以吃到的树叶,这也是适者生存的道理。只是从陆地上的动物来说,做为这个生物链顶端的狮子,数量相对于食草动物要少的多,否则,狮子也要进化改吃草了。而做为被捕杀的食草动物,多数强壮者得以生存,并继续繁衍后代,老弱病残则被无情地淘汰。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动物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何况不是如此呢?人也是动物,是地球上的高级动物,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自己的生存和生存质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官,比如克林顿,也是普通的人,他的第一要务也是自身的生存,只是他的生存能力比普通人要高些,他有能力让自己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让自己的心理和生存条件更好一些。至于“思想品质”不比高官高的“芝麻官”就更不用说了。
人的基本欲望是共同的,能适应人类社会各种复杂环境,其生存条件和生存质量就高,反之就差。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个性等情况不同,适应社会的能力就 中国国情及其现代化建设论文
2005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张群甲 030412005042 有差异。有些人对上司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也可以说是社交沟通)并不是偏爱某个上司,而是想通过这个上司获得自己需要的、更多的东西,以提高自己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假如这个上司不在其位了,没有了能够给他需要的东西,那么这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热情将会大打折扣。不妨观察、分析一下周边的人,这种人无处不在,这也是他“适者生存”的能力。耿直的性格,在人类社会,至少在我们国家这种传统观念、社会环境下是“吃不开”的,属于“不适者”。由此,我又悟出一个道理——以柔克刚,这是一位年过百岁的前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生中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他说:刚者先亡,柔者而后存。其实这里包含着“适者生存”的道理,不看时局,一味地强硬,必然身先亡。做为“不适者”要看到和正视人类社会看不惯的东西、丑陋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是高级动物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又比如骗子,他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条件和质量,而采用了更露骨、更卑劣手段,你可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而上当受骗。前述两者目的一致,手段不同罢了。为了生存,高官被下放劳动也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为了生存,普通百姓各尽所能。国家之所以要制定法律,就是用法律来约束人永不满足的欲望,保护他人的利益不受不法伤害。即便是有法律约束,包括高官在内的违法犯罪现象仍层出不穷,试想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局面将会怎样?不敢想象。当然不要真的以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哦,否则,那也是“不适者”。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是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生存法则,只是高级动物比一般动物表现的手段高明一些,人与人的手段高低层次不同罢了,“不适者”想通了,看开了,那就只有“认命”吧。做为几十岁的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怕是难以做人类社会的“适者”了,安分守己,不要伤害别人,夹着尾巴度余生吧。
第四篇:第二十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暨第四十五届世界儿童画展览征稿通知
第二十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暨第四十五届世界儿童画展览征稿通知
全国各中小学、幼儿园及国内、外各艺术教育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由中国国际全息教育学会、中国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中国少儿艺教网、《少儿画苑》编辑部和全息教育国际集团联合举办的“《少儿画苑》第二十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中国少儿艺教网作品入网暨第四十五届世界儿童画展览”已拉开序幕。
《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已成功举办十九届,国内、外共有近300万人次的少年儿童参加了该赛事,所有参赛作品均发布在中国少儿艺教网(www.xiexiebang.com 电子信箱:4006600159@b.qq.com 263560334@qq.com 少儿画苑QQ:4006600159
中国国际艺术教育联盟 中国国际全息教育学会 《少儿画苑》编辑部 中国少儿艺教网
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组织委员会 世界儿童画展览(中国)组织委员会
二零一四年九月
第五篇:论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欣赏儿童画
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欣赏儿童画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童声,最美的图画是儿童画。怎样去欣赏世界上最美的画呢?很多人认为儿童画很简单,只要画得像、色彩鲜艳、内容完整就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了。甚至一些美术工作者或中小学美术教师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这种观念是陈旧的,是不了解儿童的,当然就是不对的。积于我多年的少儿绘画辅导的经验,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儿童画不是越像越好。
绘画大师是吴冠中说:我国现阶段“美盲要比文盲多”。这里的美盲是指不懂欣赏美术作品的人。这些人认为画得越像越是好画,其实这种说法早已在上世纪中叶已被否定:由于摄影技术的产生,已不需要用绘画来再现物象了,你画的再像能比摄影还逼真吗?所以从那时起绘画不再追求像,而是通过绘画这种手段来表达画者的思想。儿童画更是如此!他们要画出所有的内容,而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因为儿童画得像不像不是技法的事,而是还不到具备认知事物的年龄。他们画的画,不符合比例,不合乎逻辑,没有科学根据,千奇百怪:画得房子歪歪斜斜,人比房子都高,画得西瓜红皮绿瓤,画得蓝色的太阳在草地上,甚至乱七八糟,不听他讲解都看不懂,这些都是正常的。反之,如果楼房画得很直,人和动物画得很比例协调,西瓜画得使人流口水,太阳画得圆得不能再圆,画面完整、不乱、很干净,倒是不正常了,至少能确定画上的东西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有成人思维,成人意识及修改过的嫌疑,我将这样的画称为“成人化的儿童画”。
二、儿童画不讲构图、不论技法。
一幅儿童画可能出现多种画法,也可能使用多种工具材料。孩子喜欢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特别是他第一次见到用到,他不管这种东西是不是用来画画的,也不管这种材料是多么昂贵,也不考虑色彩的搭配,他只管自己高兴、快乐。儿童画画省略了很多“思维”程序。没有整体构思,没有作画秩序,没有方法步骤,更没有“胸有成竹”,画的结果在事前是没有任何“设计”的,效果更是不可预见的,是推着往下画的,画到哪里是哪里,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画到什么时候是好,画到什么时候是完,画好应是什么样子。儿童认为重要的东西要画大、不重要的要画小,用得着的画在画面中心,用不着的靠边。画面的安排和布局凭的是感觉不凭真实现象,主观意识远远超过客观现实,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物品优先在画面上出现。儿童在用色上有自己的特点:一幅作品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光嫌颜色品种少,恨不得把所有的颜色都用上,画的画“花里呼哨”不整体,或是每一幅颜色都相似,几幅画过后,喜欢的颜色所剩不多,不喜欢的颜色原封不动。孩子用颜色既不表现客观、也不考虑协调与对比,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色。有一个画童把太阳画成了黑色,问其原因,他说今天他做错事,挨了打,心情不好,连他的太阳也伤心呢!有个孩子把熊猫画成了彩色,他说他长大要做科学家,培育出彩色的熊猫,更可爱。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他们是多么童真、多么率直,他们画出了心里话,谁能不为之感动呢?
三、儿童画不需要技法作支持。
儿童画是儿童自发的一种表现愿望,是一种认识社会的生活痕迹,无须绘画基础或“技术”作支持,也用不着模仿成人,只要有生活经历就有画画的能力,就能顺利得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种“想法”不容易被成人理解或破译,如果成人想知道儿童的想法,画的是什么,反而须懂儿童的发展心理才能与儿童沟通。儿童画画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无师自通”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千万别干“统一”画法,传授“技法”等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四、儿童绘画只求过程,不求结果。
孩子们画画时的眼睛,不会盯着成功,也不会盯着失败,只管眼前“利益”,画即是玩,玩即是画,高兴就好,在绘画过程中自娱自乐。特别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新的绘画工具材料,还来不及听完老师讲课,早已跃跃欲试,乱涂乱抹起来,虽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精神十足、信心百倍,全然不顾手上、脸上、衣服上也被当成了画纸。成人与他们比起来就顾及的太多啦,要弄懂这种材料的使用方法,看看别人怎么使用,还要在废纸上试一试,讲究作画姿态优美等等,如此的瞻前顾后,怎能画得痛快、玩得痛快呢?更有甚之,看到儿童尽情“玩耍”,总是看不顺眼,要在旁边唠叨一番,心急的人士可能还要把孩子训斥一番,甚至把手举得高高,影响了儿童作画情绪,他还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儿童绘画主要是表现内心感受的,他们往往边画边喃喃自语,自编自画,如同做游戏一样,尽管画得似像非像,别人难以看懂,他自己却乐在其中,不考虑画面最后效果,而在乎绘画过程中是否快乐和尽兴,是否能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当画家才画的,也不为什么理想或责任而画,唯一的动机就是兴趣,好玩,成人不应把太多所谓的道理和规距加在孩子身上,干预孩子的思维活动,影响他的情绪和自由涂画。实践和经验证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即“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五、想像是儿童画永远的母题。想像—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幼儿,他会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想像成有生命的,它们有语言、有思想、有动作、有家庭,就像他自己一样。想像是梦幻的童心世界,是科学想像的幼虫期。儿童画中的观察生活可以想像,内容情节可以想像,物体形象也可以想像,甚至色彩也可以想像。想像力是发自孩子心灵的闪光,千万不可因为天真幼稚,不合常理,违背科学而枉加责怪。艺术是求异的,就是要表现不同人的个性与思想,展示不同人的内心世界,绘画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如果太阳就是一个无比的圆,周围是放射状的直线,房子就是一个三角形下面一个正方形,小船就是一个倒梯形上一个三角形,那绘画作品不就可以用机器批量生产了,还要我们画干什么?而非那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赏心悦目的绘画作品,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从何谈起呢?
总之:成人在欣赏儿童画时万不可枉下定论,须谨慎,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没有不会画画的儿童,只有不懂欣赏儿童画的成人。在以人为本,科学需要创新的今天,作为家长或教师的成年人,在欣赏、评论儿童画时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而是要处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