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大学介绍资料
关于“迎校庆·庆国庆”知识竞赛初赛的通知
各学院参赛组:
现将“迎校庆·庆国庆”知识竞赛初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各参赛组认真准备。
一、比赛时间:4月23日下午3:00
二、比赛地点:研究生院102
三、初赛形式: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总分100分;
四、初赛内容:校史、校情、校规校纪;新中国历史、国情、国家重要制度等。
五、参赛人员:各二级学院参赛组。
六、主办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承办单位:重庆大学研究生团委
七、初赛过程:半开卷,小组成员之间可讨论,但不可查看相关资料;
题目范围:详见附录;
初赛结果:根据初赛成绩选评,前六名进入决赛
研究生团委
“迎校庆·庆国庆”知识竞赛组委会
2009年4月14日
附录:初赛相关资料
“迎校庆”部分相关材料 重庆大学概况
办学宗旨: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学风:求知、求精、求实、求新 【学校简介】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重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直辖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奠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
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58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0余人,本科生295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继续教育等其他各层次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博士后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2个,以及MBA等9种专业学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6个。本科专业88个,覆盖理、工、文、经、管、法、艺、农、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在职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正、副教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300余人。
重庆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700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8万多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337万余册,中外期刊60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60余个。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设在学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3个,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13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此外,还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以及多家外国知名企业在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近5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0余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市级教学名师5人。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知名高校,以及德国Siemens、美国Rockwell自动化、IBM、Microsoft、ABB、利宝集团、纽约人寿国际公司、日本OMRON、FUNUC、电装株式会社、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近20家境外公司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派出3000多人次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访问考察等;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新西兰前总理莫尔、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前商务部长古特雷斯、著名大学校长等不少国家和地区政要、知名人士曾来校访问,杨振宁、李政道、田长霖、克莱茵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韩国、泰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越南、叙利亚、俄罗斯、哥伦比亚等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重庆大学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李鹏、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等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长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高级人才。其中,40余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学风,坚持按照“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和部市共建,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创新型校园、和谐的校园,朝着建设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而不断奋进!
校史回顾
重庆大学创建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至今。学校1935年成为省立大学,1942年改为国立大学。截止1949年,重庆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商、法、医等六个学院,二十一个系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女士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在校任教的著名学者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
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等十余名两院院士、著名诗人杨明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先生等。
然而,就在重庆大学高速发展的时候,政治却让重大成为牺牲品,沉积了近三十年的精髓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所剩无几:
重大医学院分并入四川医学院,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组成北京邮电大学;
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重大商学院组成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
重大法学院组成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
重大地质系就是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
重大体育系科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重大农业系科并入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重大化学化工系并入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的土木建筑组成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
还有许多的专业并入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等等。
如果不是1952年的政治倾向,今天的重庆大学能和任何一所大学媲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陆定
一、吴玉章、蒋南翔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建国后至1978年期间,在校任教的知名学者有:我国白云鄂博大铁矿发现者、著名的地质学家丁道衡教授;因在我国首次发现三亿年前的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被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著名学者乐森寻教授;在我校研制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料、填补了我国塑料生产空白的高分子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徐禧教授。
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郭尚平研究员、王方定研究员等10余名两院院士以及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等。
1978年以来重庆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新增了经管文法艺术体育类专业,改造了部分工科专业。学校由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工业大学发展成为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综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92年通过教育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评估,1994年被教育部授予“文明校园”称号,1996年通过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校之一,也是重庆市、三峡库区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校。2000年5月31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属于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建设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中国建筑总公司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
新重大扩大了规模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增强了参与国内外高校竞争的实力。为了建设好新重大,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间给新重大投入5.4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为此新重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高新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新重大制定了适应新形势的“十五”发展规划,重新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网络学院和软件学院,2002年完成法学院和文学院的建设,同时加速筹建医学研究院,并计划在本科生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逐年增加一些新学科专业,使学科门类更全,专业结构更趋合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学科建设。重庆大学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机遇,继续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团结拼搏,不断创新,把新重大建设成为全面适应我国特别是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在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管理机制等方面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国际知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原重庆建筑大学的前身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1952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共六所院校的9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1953年并入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建筑工程学院,也是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属高等院校,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1966年,全院共有4个系,15个专业。1978年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城市规划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1983年集体转业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建校七十余年来,重庆大学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为国家输送了十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达40余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李鹏、李岚清、方毅、钱伟长等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师资概况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方针,通过重点培养与普遍培养相结合、强化国内外培养,加大引进力度,采取奖励、资助并举的方式,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10人,其中教授501人,副教授945人,博士生导师29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35%,45岁以下人员占78%。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共同努力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3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计划”等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名。
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同时,学校重点培育了6个校级学科团队。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欧可平校长 李晓红
党委常务副书记 赵修渝 常务副校长 张四平党委副书记: 陈德敏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舒立春 党委副书记 肖铁岩 副校长 张卫国 副校长 杨天怡 副校长 黄宗明 副校长 张宗益 副校长 杨 丹 副校长 白晨光
学科建设
★ 1.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3个)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17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
材料学
工程热物理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岩土工程
采矿工程
技术经济及管理
注:*: 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 2.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2个)
光电技术及系统
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工程
现代技术经济及管理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受信息传输技术
生物信息与生命工程新技术
复合共生矿冶金科学及高值新材料制备
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
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
山区岩土工程与现代结构工程
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与工程技术
先进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建设有“985”重点建设学科平台/基地8个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
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 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1个)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实验室
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设)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研究中心/平台(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创新平台)(8个)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 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 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 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 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 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特色专业
★国家级(12个)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建筑学
市场营销
采矿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土木工程
生物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级(13个)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建筑学
土木工程
信息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市场营销
采矿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与计算科学
英语
学院设置
贸易与行政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美视电影学院
数理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
建筑城规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法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
城市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简介
为实现重庆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在教育部和重庆市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4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新校区位于重庆市规划中的西部新城的重要区域――重庆大学城内,因选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故名虎溪校区(以下简称虎溪校区)。虎溪校区离位于沙坪坝正街的老校区约20公里,车程30分钟。
虎溪校区占地3670亩,其中,教学用地2628亩,教职工住宅用地和发展用地1042亩。校区浅丘地形,视线开阔,东望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虎溪河沿校区南边界蜿蜒流过,自然环境良好。
虎溪校区于2004年12月18日开始动工修建,计划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高标准、园林式、现代化的一流校园。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成近40万平方米的建筑及配套设施,2005年10月,首批7000名学生入住,2006年9月,第二批7000名学生入住,目前,共计14000名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在此学习、生活。虎溪校区环境优美,校内花木繁茂,山林湖泊点缀其间,各类教学、生活、体育运动设施先进齐全,已成为一个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重庆大学悠悠七十余载的历史,肩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因有虎溪校区这一片新兴热土的加入,必将续写明日的辉煌。
关于“庆国庆”部分的知识竞赛题目主要涉及我国建国以来发生的大事、国情及国家政策制度等,具体内容从略。
第二篇: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梁锡昌:
教授、博士生导师、齿轮制造专家,曾任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成形磨齿成套技术”曾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齿轮制造技术、切削及刀具制造技术等诸多领域,以及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现是机械制造学科学术负责人。
徐宗俊:
男,江苏宜兴人,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留校任教,曾在上交大进修二年,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一年。现为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理事长,<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CIM,CAD/CAM等。“制造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获中国高校科技一等奖(2001年),另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0项。合著《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系统能量特性及其应用》等著作。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数十人。
刘 飞:
男,重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并兼任重庆大学科协主席、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专家委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及网络化制造。近年来主持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及企业大型课题20多项,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成果奖1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防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1本。
多次获得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如“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先进个人”等。
张根宝:
1983重庆大学机械制造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瑞士联邦洛桑高等工业大学机械系博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系主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获得者。
社会兼职有: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重庆长风机器公司总经理
助理,四川省机械工业质量技术保证中心现代质量管理研究所所长,重庆市信息化协会信息
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杂志副主任编委,著名国际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评审员,“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编委等。
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总经费300余万元。近几年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大型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40余篇,被EI收录近10篇。出版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7部,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技术、先进制造技术、ISO9000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创新理论及应用软件开发、现代制造系统等。
郭 钢: 1982年1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84年10月在重大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在机械制造专业、工业设计、机电一体化专业任讲师、副教授,94年9月在重庆大学获博士学位,97年破格提升为教授。“九五”期间任国家863/CIMS设计自动化专题专家,重庆市CAD专家组成员兼秘书长,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西南分会副理事长。现任重庆大学产品设计支持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CAD专家组组长、重庆市电子商务专家组专家、长安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兼)。
90年以来,一直从事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承担了四个国家级CIMS应用工程项目、国家863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咨询、总体解决方案、CAD/CAE/CAM/PDM及ERP单元及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施。
第三篇: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一、总则
3、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办学地点:A、B校区和虎溪校区
三、招生计划和类别
1、经教育部批准,2012年本科招生计划为7000名。
四、录取原则
1、调档比例: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调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05%以内,生源好的省可适当扩大比例。其它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调档比例一般原则为:105%-115%;具体情况由各省招办在投档前根据生源情况与学校商榷后确定。
2、按照学校志愿优先的原则,首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填报本校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的第一批投档)的上线考生;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的第一批投档)的上线考生数不足本校在该省的招生计划数时,根据缺额的招生计划,按照投档顺序从高到低录取非第一志愿(或非第一批投档)的上线考生(总分不低于我校录取平均分)。若生源仍不足时,将不足部分的招生计划调剂到其它生源好的省。
在招生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我校将用部分预留计划接收二志愿高分考生。北京考生第二志愿填报我校,高考成绩高出我校调档线80分及以上,我校将用预留计划(北京计划的10%左右)予以录取,专业安排按照高考总分减去20分后进行考虑。其它省在省级招办同意和我校预留计划许可的前提下,由学校与省级招办协商考虑。
3、对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的第一批投档)的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兼顾专业级差的原则安排专业(专业1-2;2-3志愿之间的级差分别为3分、2分,其它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0分即:3、2、0、0)。对报考的专业计划已满且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根据其专业志愿意向及缺额专业计划合理安排;对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作退档处理。因生源不足进档的非第一志愿(或非第一批投档)考生,学校在缺额的专业中进行安排。上海市考试科类要求:统考理科本科(3+综+物/化/生皆可)。
4、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实际考分确定专业。
5、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英语、日语、德语实行总分相当时,英语和语文成绩较好者优先录取;新闻学专业实行总分相当时,语文和英语成绩较好着优先录取;软件工程专业因需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
6、报考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专业潜质。本省已组织徒手画统一测试的,其成绩须合格。以上三个专业录取的学生进校后学校将组织美术基础复查,不合适者将进行专业调剂。
7、在保证招生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原则上要求考生外语和相关成绩在及格以上。
五、学费、住宿费和奖贷学金
1、学费:本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方式。学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构成。每年实行先预交,学年末根据所选学分实际结算的原则进行。2011级各专业预交学费参考标准如下:文理科各专业4000-6250元/年之间,其中:英(日/德)语、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专业6875元/年;软件工程专业1、2年级5625元/年,3、4年级15000元/年。
2、住宿费:学生公寓1200元/年/人。
3、奖助贷学金:为了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学校设立了新生奖学金(特别奖学金2万、1万,优秀奖学金5000元);为了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争优创先,设立了包括综合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防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近100项。为了保证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项资助措施和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困难学生按照规定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学校设立了大批的勤工俭学岗位,优先安排特困学生。
六、招生纪律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招生政策,遵守招生纪律,杜绝一切舞弊行为,热情接待来信来访。招生监督电话:***(工作时间内,仅限投诉举报)
第四篇: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怎么样?
一、学校简介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共32个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现设有本科专业96个,覆盖理、工、文、经、管、法、教育、艺术、哲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学风,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不懈奋进。精诚教育于1997年创办,作为重庆大学专本科网络教育的报考点,依托重庆大学优秀的教学资源,采用基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和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面向社会人士开展网络教育。办学18年来,精诚教育以不懈的努力与执着的追求,成就了其在教育培训行业的领先地位。考生携带身份证和毕业证书复印件以及蓝底彩照5张可至精诚教育思明校区报名报考重庆大学网络教育。
二、入学及毕业
入学: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由重庆大学组织入学考试,录取学生名单在重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站公布。
毕业证书:凡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并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庆大学毕业证书(加注“网络教育”),符合规定条件者可授予重庆大学成人学士学位。
三、学习方式及学位考试
1.学习方式:基于互联网的学分制教学方式,不需要集中面对面上课,也不占用工作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只要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修完并获得该专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
2.学习计划:由学校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各学习中心实际安排。考试一般集中在星期天。3.学位考试:平时考试成绩平均分达70分以上,补考不能超过3次,论文良好以上!
第五篇: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房地产学院导师介绍
1.任宏,教授,博导,英国里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并担任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建设部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建设管理;房地产
2.傅鸿源,教授,博导,学院元老,被人们习惯称为“傅老爷”,数学模型高手。研究领域:系统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区域经济学
3.李世蓉,女,教授,博导。学院又一牛人,英国里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大官,副厅级)。
研究领域:住宅产业化,建设行政管理。
4.张仕廉,副教授,硕导,副院长。建设部三大执业资格考试命题人,建管学院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建筑技术经济”试卷命题老师,为人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
研究领域:建筑安全,建筑技术经济。
5.杨宇,副教授,副院长,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研究领域:工程合同。
6.刘贵文,副教授,副院长,重庆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国内价值管理研究领军人物,著名香港学术团体“香港价值管理学会”和“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的核心会员,英文专业杂志“Journal of Value Management”副主编。
研究领域:项目管理、价值管理、项目融资、建筑业信息化、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7.颜哲,教授,前副院长(已退),为人正直,有学者风度,在学生中的口碑最好,曾被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评为“重大十大帅哥老师(”颜老师已经60岁了),学院研究经济学的老大。研究领域: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经济学。
8.曹小琳 女,副教授,工程管理专业系主任,建管学院博士、硕士人学考试“项目管理”命题人,和蔼可亲,很受学生欢迎,报曹老师的学生特别多。
研究领域:项目管理
9.叶晓甦 副教授,财务管理系主任,刚申请到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城市公共建设融资方面的,叶老师的近两届学生都要忙这个咯。
研究领域:建设融资
10.张建高 副教授,学院搞“博弈论”的高手。
11.张巍,副教授,麻省理工访问学者。刚从美国回来,会给学生有带来些新的东西。研究领域:项目管理 房地产经济学
12.王林 副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写论文的高手,一年之内发表了6篇cssci论文,并成功申请到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研究领域: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