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荒资料介绍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谱写出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但是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2912万亩耕地,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北大荒现有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 万亩。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
第二篇:钢结构资料介绍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
钢结构工程概况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汇总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2007年1月20日)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2007年4月5日)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2007年9月20日)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塔吊安拆)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脚手架)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油漆)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防火涂料)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屋面吊安拆)
技术交底记录
高强度螺栓施工记录
焊接材料的烘焙记录
施工日志
焊工合格证汇总表
焊工合格证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表
有关安全及功能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检查记录
钢结构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原材料、成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检验检测报告
“钢结构工程原材料、成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测报告、复试报告汇总表”
“钢结构工程原材料、成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测报告、复试报告”
焊接材料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报告汇总表
焊接材料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报告
“连接用紧固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报告汇总表”
连接用紧固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报告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检测报告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
钢结构涂料原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报告、复试报告汇总表 钢结构防腐涂料、稀释剂、固化剂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告
钢结构防火涂料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检测报告及粘结强度、抗压强度复验报告
钢构件合格证和进场验收记录
钢构件进场验收记录汇总表
钢构件进场验收记录
钢构件合格证汇总表
钢构件合格证
检查记录
各种(强制性条文)检查记录一、二级焊缝内部缺陷探伤报告检查记录
钢结构防腐涂料施工厚度检查记录
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厚度检查记录
其他检验项目的检测报告及隐蔽工程项目检查验收记录汇总表
扭剪型高强螺栓预拉力复验报告
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复验报告一、二级焊缝内部缺陷探伤报告
高强螺栓施工终拧扭矩(梅花头)检查记录
167.6~173m预埋件安装后隐蔽验收
箱型钢柱柱脚安装后隐蔽验收
钢柱垂直度检测报告
高层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垂直度检测报告
高层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平面弯曲检测报告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高强度螺栓连接施拧记录
钢结构主体工程检查记录
钢结构主体工程检查记录
钢结构工程焊缝外观质量检查记录
钢结构焊接材料烘焙记录
钢网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钢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结构焊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构件焊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高强螺栓连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结构组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构件组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构件组装分项工程检验批中有关允许偏差检查记录
钢结构预拼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构件预拼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纪录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中有关允许
偏差验收记录”
钢结构涂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最好是四川建设厅制表,要方案等。最好有范文,就是评定发记录。施工管理资料
1.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4.施 工 技 术 标 准
5.质量责任制
6.特种作业操作证
7.企业营业执照
8.企业资质证书
9.相关人员证书
施工技术资料
10.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11.施工组织设计
12.技术交底记录
13.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测量记录
14.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物资资料
15.见证检测委托记录
16.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
17.钢结构成品出厂合格证总汇表
18.钢材原材料质量证明书
19.钢材原材料检测报告
20.辅材原材质量证明书
21.高强螺栓质量证明书
22.高强螺栓检测报告
23.超声波检验检测报告
24.H型钢构成品检验表
25.涂层膜厚检测表
26.防火涂料相溶型实验报告
27.防火涂料厚度检测报告
施工记录
28.结构吊装记录
29.建筑物标高测量记录
30.轴线及标高测量放线验收记录
31.屋面坡度检查记录
32.屋面防水记录
33.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垂直度检验报告
34.钢结构主体结构整体平面弯曲检验报告
35.施工日记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36.(钢结构预拼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7.(钢结构涂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8.(钢结构的组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9.(单层钢柱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0.(钢结构焊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1.(压型金属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2.(剪固连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3.(钢零部件加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钢结构组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5.(零件、部件加工)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6.(涂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7.(钢构件制孔)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8.(钢梁制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9.(单层钢柱制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50.(焊接H型钢制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51.(高强度螺栓连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2.(普通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3.(钢结构零件、部件加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4.(金属板防水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5.(钢结构制作(安装)焊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6.(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7.(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8.(钢构件组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9.(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0.(钢构件预拼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1.主体验收自评报告
62.验收报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1.工程整改回复通知单 670386880
第三篇:重庆大学介绍资料
关于“迎校庆·庆国庆”知识竞赛初赛的通知
各学院参赛组:
现将“迎校庆·庆国庆”知识竞赛初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各参赛组认真准备。
一、比赛时间:4月23日下午3:00
二、比赛地点:研究生院102
三、初赛形式: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总分100分;
四、初赛内容:校史、校情、校规校纪;新中国历史、国情、国家重要制度等。
五、参赛人员:各二级学院参赛组。
六、主办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承办单位:重庆大学研究生团委
七、初赛过程:半开卷,小组成员之间可讨论,但不可查看相关资料;
题目范围:详见附录;
初赛结果:根据初赛成绩选评,前六名进入决赛
研究生团委
“迎校庆·庆国庆”知识竞赛组委会
2009年4月14日
附录:初赛相关资料
“迎校庆”部分相关材料 重庆大学概况
办学宗旨: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学风:求知、求精、求实、求新 【学校简介】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重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直辖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奠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
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58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0余人,本科生295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继续教育等其他各层次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博士后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2个,以及MBA等9种专业学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6个。本科专业88个,覆盖理、工、文、经、管、法、艺、农、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在职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正、副教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300余人。
重庆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700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8万多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337万余册,中外期刊60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60余个。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设在学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3个,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13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个。此外,还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以及多家外国知名企业在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0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近5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0余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市级教学名师5人。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知名高校,以及德国Siemens、美国Rockwell自动化、IBM、Microsoft、ABB、利宝集团、纽约人寿国际公司、日本OMRON、FUNUC、电装株式会社、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近20家境外公司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派出3000多人次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访问考察等;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新西兰前总理莫尔、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前商务部长古特雷斯、著名大学校长等不少国家和地区政要、知名人士曾来校访问,杨振宁、李政道、田长霖、克莱茵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韩国、泰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越南、叙利亚、俄罗斯、哥伦比亚等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重庆大学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李鹏、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等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长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高级人才。其中,40余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倡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学风,坚持按照“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扎实推进“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和部市共建,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创新型校园、和谐的校园,朝着建设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而不断奋进!
校史回顾
重庆大学创建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至今。学校1935年成为省立大学,1942年改为国立大学。截止1949年,重庆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商、法、医等六个学院,二十一个系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周恩来总理及夫人邓颖超女士曾于1938年、1946年两度到重庆大学为学生运动作演讲,给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生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在校任教的著名学者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
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等十余名两院院士、著名诗人杨明照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先生等。
然而,就在重庆大学高速发展的时候,政治却让重大成为牺牲品,沉积了近三十年的精髓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所剩无几:
重大医学院分并入四川医学院,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组成北京邮电大学;
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重大商学院组成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
重大法学院组成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
重大地质系就是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
重大体育系科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重大农业系科并入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重大化学化工系并入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重大的土木建筑组成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
还有许多的专业并入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等等。
如果不是1952年的政治倾向,今天的重庆大学能和任何一所大学媲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聂荣臻、陆定
一、吴玉章、蒋南翔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建国后至1978年期间,在校任教的知名学者有:我国白云鄂博大铁矿发现者、著名的地质学家丁道衡教授;因在我国首次发现三亿年前的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被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的著名学者乐森寻教授;在我校研制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料、填补了我国塑料生产空白的高分子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徐禧教授。
在校就读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有:郭尚平研究员、王方定研究员等10余名两院院士以及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等。
1978年以来重庆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新增了经管文法艺术体育类专业,改造了部分工科专业。学校由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工业大学发展成为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综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92年通过教育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评估,1994年被教育部授予“文明校园”称号,1996年通过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设规划,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校之一,也是重庆市、三峡库区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高校。2000年5月31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分属于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大学、建设部的全国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中国建筑总公司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
新重大扩大了规模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增强了参与国内外高校竞争的实力。为了建设好新重大,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间给新重大投入5.4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为此新重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高新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新重大制定了适应新形势的“十五”发展规划,重新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网络学院和软件学院,2002年完成法学院和文学院的建设,同时加速筹建医学研究院,并计划在本科生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逐年增加一些新学科专业,使学科门类更全,专业结构更趋合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学科建设。重庆大学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机遇,继续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团结拼搏,不断创新,把新重大建设成为全面适应我国特别是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在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管理机制等方面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国际知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原重庆建筑大学的前身重庆土木建筑学院是1952年由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川北大学、川南工业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共六所院校的9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而成。1953年并入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建筑工程学院,也是当时中央建筑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属高等院校,195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1966年,全院共有4个系,15个专业。1978年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学等学科的建设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城市规划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质量评估,标志着学校土建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技术学校,1983年集体转业改为重庆建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建校七十余年来,重庆大学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为国家输送了十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达40余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李鹏、李岚清、方毅、钱伟长等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师资概况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方针,通过重点培养与普遍培养相结合、强化国内外培养,加大引进力度,采取奖励、资助并举的方式,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10人,其中教授501人,副教授945人,博士生导师29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35%,45岁以下人员占78%。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共同努力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3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计划”等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名。
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同时,学校重点培育了6个校级学科团队。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欧可平校长 李晓红
党委常务副书记 赵修渝 常务副校长 张四平党委副书记: 陈德敏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舒立春 党委副书记 肖铁岩 副校长 张卫国 副校长 杨天怡 副校长 黄宗明 副校长 张宗益 副校长 杨 丹 副校长 白晨光
学科建设
★ 1.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3个)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17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
材料学
工程热物理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岩土工程
采矿工程
技术经济及管理
注:*: 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 2.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2个)
光电技术及系统
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工程
现代技术经济及管理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受信息传输技术
生物信息与生命工程新技术
复合共生矿冶金科学及高值新材料制备
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
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
山区岩土工程与现代结构工程
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与工程技术
先进能源动力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建设有“985”重点建设学科平台/基地8个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
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 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1个)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实验室
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设)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研究中心/平台(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创新平台)(8个)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 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 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 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 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 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特色专业
★国家级(12个)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建筑学
市场营销
采矿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土木工程
生物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级(13个)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建筑学
土木工程
信息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市场营销
采矿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与计算科学
英语
学院设置
贸易与行政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美视电影学院
数理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
建筑城规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法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
城市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简介
为实现重庆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在教育部和重庆市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4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新校区位于重庆市规划中的西部新城的重要区域――重庆大学城内,因选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故名虎溪校区(以下简称虎溪校区)。虎溪校区离位于沙坪坝正街的老校区约20公里,车程30分钟。
虎溪校区占地3670亩,其中,教学用地2628亩,教职工住宅用地和发展用地1042亩。校区浅丘地形,视线开阔,东望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虎溪河沿校区南边界蜿蜒流过,自然环境良好。
虎溪校区于2004年12月18日开始动工修建,计划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高标准、园林式、现代化的一流校园。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成近40万平方米的建筑及配套设施,2005年10月,首批7000名学生入住,2006年9月,第二批7000名学生入住,目前,共计14000名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在此学习、生活。虎溪校区环境优美,校内花木繁茂,山林湖泊点缀其间,各类教学、生活、体育运动设施先进齐全,已成为一个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重庆大学悠悠七十余载的历史,肩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因有虎溪校区这一片新兴热土的加入,必将续写明日的辉煌。
关于“庆国庆”部分的知识竞赛题目主要涉及我国建国以来发生的大事、国情及国家政策制度等,具体内容从略。
第四篇:专业介绍资料
一、药物制剂(湖南中医药大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制剂的研究、剂型设计与改进以及药物制剂生产的工艺设计等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剂型的设计与改进和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
5.了解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工程学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二、制药工程(湖南中医药大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3.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丁Z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光谱解析、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等。
三、编辑出版学(浙江传媒学院)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编辑学、出版与发行学的基本知识,受到编辑与出
版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学、出版美学(含装帧设计)、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等。
四、金融学(湖南商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自强精神的能胜任金融或其他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学生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及其他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和“三资”企业从事金融实务、管理等工作以及在教学单位从事教学工作。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专业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投资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银行会计、金融期货与期权等。
金融学(西安财经学院)本专业下设银行与保险管理、投资经济管理、风险管理与精算三个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金融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金融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金融学相关领域扩展学习能力,能在金融、保险、证券等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金融分析、预测、规划和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 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和实际动手能力;掌握现代金融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市场的发展动向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并做出实用的策划;熟悉证券主板、二板市场的发行、流通、投资、监管等业务;熟悉金融、证券、保险业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影响;熟悉基金运作原理、流程、操作技能和相关机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动向;具有相应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熟练的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学、金融投资学等。
五、会计学(西安财经学院)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与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
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学、经济学、审计学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企业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西方财务会计(原版)、电算化会计、审计学、国际会计、经济法概论、国家税收、纳税会计等。
六、工程管理(湖南城市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技术基础、房产经营管理才能,熟悉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懂法律、金融、企管,计算机知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从事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1)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房地产财务会计、房地产法学、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企业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工程项目策划与投资分析、工程融资、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
(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建设项目评估等。
七、工程管理(西安邮电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
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我国的各级邮电部门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条件、外贸、金融、法律及保险等),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通信系统概论、技术经济学、生产运作管理、市场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通信工程概论等。
主要实践教学:企业调查、课程设计、软件应用、学年论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本科,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继续深造方向:管理学、经济学、项目管理等。
毕业就业去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邮电企业、一般生产企业及相关的国家职能部门,也可在各类社会服务行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五篇:剪纸资料介绍
导读: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剪纸资料介绍,欢迎阅读!
中国剪纸艺术资料简介大全
剪纸这个词每当被人们提起的时候,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手工纸艺制作工艺。实际上大家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即使是现在,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己的门窗上粘贴上漂亮的窗花剪纸,这本身就给我们对于剪纸有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而据考古发现,剪纸也确实是起源于中国,我们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剪纸艺术,即使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张被发明出来。
中国剪纸的由来
那么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熟练于用一些图形来进行记事和内容呈现,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纸张,但是人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记录到青铜器,兽皮等载体上面,而随着纸张的方面,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纸张,从而将这些创造性的图案开始往纸张这样轻盈的载体上进行转移。而当我们对纸张发明之前在其他载体上的图案和发明纸张之后的剪纸制作图案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剪纸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在各个场合中接触到剪纸。不过最常见,也最为直观的接触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欢的雪花剪纸,雪花剪纸的特点在于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之后来建材出漂亮的剪纸雪花来。简单的制作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纸雪花来,而漂亮的剪纸雪花本身还可以被当作是美丽的窗花,真可谓是魅力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