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

时间:2019-05-15 07: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

第一篇: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

“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

摘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阿联酋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在其首都阿布扎比举办的国际书展也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文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2017年,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在国际重要书展上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是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开展对外出版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 阿布扎比 国际书展 主宾国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促进了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阿联酋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在其首都阿布扎比举办的国际书展也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文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以中国为主宾国,在国际重要书展上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是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开展对外出版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阿布扎比国际书展,通过举办多场出版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向阿联酋及各阿拉伯地区国家充分展示中国当代文明与当代文化魅力,也将两国在出版文化领域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笔者很荣幸随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参展团一起参加了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参展期间,与同事们一起,和阿拉伯地区出版业、作家和读者进行了一些交流和沟通,现简单交流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概况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创办于1991年,由阿布扎比旅游文化局承办,力求通过合作,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出版文化交流平台,使之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流书展。参展人员可以借助展会平台开展版贸合作、图书销售,展会还附设多种奖项,积极鼓励推广阿拉伯文化的优秀出版人才。截至2017年,书展已成功举办27届。2017年书展总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1300家出版单位参展,展出约30个语种的50多万册图书,举办出版文化及作家交流活动约500多场。

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阿布扎比国际书展,通过举办多场出版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向阿联酋及各阿拉伯国家充分展示中国当代文明与当代文化魅力,也将两国在出版文化领域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以此进一步拓展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书展期间,中国以“阅读中国”为主题,以图书为媒,以系列出版交流活动为平台,扩大中阿文化贸易,推动图书版权输出,提升中国图书在阿联酋乃至阿拉伯地区图书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中国出版在阿拉伯地区的市场与合作。

二、中国展区布局

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展台总面积达到650平方米,展台内近3500种、5400多册中国优秀图书琳琅满目,让现场观众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多彩魅力。展区分为出版单位图书展区、专题图书展区、文化展区、活动区、接待区等五个部分。展区内精选了一批外向型出版物,包括众多阿拉伯语、英语类图书,还有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科文化、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儿童类等图书,充分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出版单位图书展区

该展区是整个主宾国展台面积最大的区域,由传统出版展区和数字出版展区组成。传统出版展区主要展示及销售在阿推广的精选外向型图书,以及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出版物。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传统故事美绘本》《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中国美术全集》《极简中国工艺美术史》《极简中国书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此外还有北京出版集团的《中华文明探微书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化读本(阿文版)》等图书。数字出版展区重点展示中国近年来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移动阅读、数字技术平台打造等方面的卓越成果,推动中阿在数字出版领域交流互鉴,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二)专题图书展区

该展区设有中国主题图书展、中国少儿精品图书展、中阿互译图书展区三部分。中国主题图书展区展出了包括新闻出版“走出去”基础书目库200种图书在内的一批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承载当代中国价值观,以及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成果的300余种优秀主题出版物。如外文出版社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企业成长调查报告》(阿文版)、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的品格》(阿文版)、湖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孩子的梦》(阿文版)。中国出版集团此次遴选了众多精品图书参展,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展出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老生》《带灯》、周大新的《曲终人散》等作品;天天出版社展出了《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火印》、“青铜葵花小说奖”?@奖作品集、长篇小说《野芒坡》、图画书《小雨后》等精选作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展出了《“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还有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的《“一带一路”:共创欧亚新世纪》等图书,主题出版还有《中国梦?复兴路》《国魂》等;华文出版社展出了《大国来了》《大国不易》《静观日本》《我们误判了中国》等书;中译出版社带去的是《图说海洋强国梦》、著名少数民族作家叶梅的《歌棒》等。中国少儿精品图书展精选了来自国内众多少儿出版机构的优秀中外文原创少儿类图书约100种(册)。中阿互译出版成果展区是“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及其他中阿互译出版成果中精选约300种(册)图书,内容涉及主题、社科、文化、文学和儿童等五类图书进行展示。这些图书中,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大中华文库》(汉阿对照版)较为突出。《大中华文库》是采用中外文对照形式,全面、系统地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典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该项目由中国外文局主导,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支持,其中汉阿对照版图书已出版20部著作。

(三)文化展区

该展区由中国出版印刷展、中国原创图画书插画展、经典连环画作品展三个部分组成。

中国当代出版印刷展首次亮相中国出版印刷展区,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展一起,全面展现中国印刷的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成果,推动中阿出版印刷合作。

中国原创图画书插画展位于中国少儿图书精品展展区内,展示约15幅国内优秀插画师的原创精品插画作品,包括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获奖作家黑眯的作品,以及以“你好,阿布扎比”为主题的插画作品,展现独特的中国艺术创作风格。

经典连环画作品展区展示的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连环画图书原作。该展是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的中国经典连环画作品展,将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与图书出版形式,结合阿拉伯文化特色,精选出中国经典连环画代表画作,向参展观众展示中国连环画的独特魅力。此次共展示《武松打虎》《西厢记》《杨家将》等24幅中国经典连环画代表画作,画作让前来参观的大小观众们流连忘返,陶醉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

三、对书展的深入了解

书展期间,笔者和参展团成员利用在外参展的机会,对书展和当地出版情况进行了考察。据了解,阿布扎比国际书展的展商主要包括:出版社、自由作家、分销商、书店、进口商、出口商、报纸和杂志,书展的观众除了普通大众外,各级学校组织的大中小学生、教师观众占据了相当大的数量,学者和专业人士也非常多。书展活动类型包括:文化沙龙、儿童活动、青年活动、教师园地、作家活动等。

书展为既有版权功能又是展销型的展会,读者乐于到展会来买书。展会虽然是书展,但是对于展品没有太多的限制,图书周边衍生或者不太相关的产品也可以在书展销售,所以书展现场除了图书外,还有玩具、游戏、动漫周边产品、音像产品、电子图书等销售,展品的丰富多样性也增加了展会的人气。

书展的青少年活动丰富多样,形式灵活,人气很旺。书展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尤其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观众的活动数量多、形式新、人气旺。书展邀请不同的知名儿童作家在现场举办签售活动,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活动区内举办各种形式的趣味讲座、读书会、故事表演等活动,数字展区还有专门供儿童进行电子阅读的电脑和桌椅;为了推广儿童图书,许多展台都搭建了趣味互动的装置,例如现场表演的卡通人物、可以用来合影的塑像或者背景板、试听试读设备等。

各级学校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展,书展和各参展单位为此特别量身设计了许多集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充分发挥了书展文化、教育平台的作用。

因此,书展不仅成为当地重要的出版盛会,也成为了普通大众休闲、亲子教育的“嘉年华”。参加书展对于中国出版业融入书展和当地市场,以及中国出版单位在国内的书展平台上创新发展,都具有许多启发意义。

四、参展后的一点思考

2017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圆满闭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中国主流媒体,阿拉伯地区多家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展会活动,也多次报道了中国出版集团参展团的活动。通过本次参展,大家收获很多,同时也?⒎⒘宋颐嵌杂谖蠢础白叱鋈ァ惫ぷ鞯乃伎迹?

(一)充分利用书展平台旺盛的人气,持续参展

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是中国人民同阿拉伯地区人民交流的一个良好的机会,通过在该书展上宣传中国、展示中国,让阿拉伯地区人民了解中国,有利于他们接受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国出版“走出去”。

(二)继续做好内容,不断提升参展效果

通过参展,我们对当地的人民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了解了当地的一些市场需求。在参展中,阿拉伯语图书、虚构类图书较受关注,中阿汉语教材、生活类图书、保健类图书、通俗易懂的简易外向型汉语读物较受欢迎。因此,有必要加强将中文图书翻译成阿拉伯语图书的支持力度,尽量整理出一批精品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图书,有利于实现这些图书“走出去”。

(三)加强与汉学家们的合作,“走出去”效果显著

此次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教师、汉学家哈赛宁,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鑫(艾哈迈德?赛义德)为代表的一批中阿文化联系人活跃在展会上。中国出版界通过同他们的合作,取得了大量成果。以智慧宫为例,他们不仅设立了一个48平方米和两个9平方米的主题展位,展出5000余册智慧宫翻译出版及版权输出阿语图书以外,还举办中国文化展示、“丝路书香阿文百部图书”展示、“阿云翻译”上线、“智慧宫书城”上线四个文化主题展示。在“丝路书香阿文百部图书”成果展示活动中,智慧宫将“丝路书香工程”翻译出版的阿文图书进行梳理,精选出100部在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受到读者高度好评且销售量较高的图书,进行统一展示和推广。此外,智慧宫还承办了多个大型活动,包括“中阿作家交流座谈会――文学世界里的丝路畅想”,在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加大同汉学家们的合作,切实能使中国出版“走出去”工作事半功倍。

第二篇:2006年北京国际书展小结

2006年北京国际书展小结

一、版权输出情况

本次书展中,我社在向外方推荐自主本土组稿选题共计46个种次,包括各种语言版本的版权购买意向,以及翻译使用权购买的意向。其中,最主要的是版权购买意向,共达到43种次;涉及图书23种,主要分布在财经类选题、生活类选题(包括时尚、情感、亲子教育)、社科类选题(包括文化、传记、心理自助)和学术经济类选题。对我社选题感兴趣的出版社除传统的中华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外,还有来自欧洲的英国、俄罗斯。

   英国方面对于反映我国当前经济、文化、时政类的选题非常有兴趣,希望我们能够提供相关的选题介绍;

而俄罗斯的出版社则对于我社的畅销图书最有兴致,圈中了10种选题,涉及选题种类比较庞杂;

日本和韩国、港台地区的出版商更加钟情于带有中国文化背景的选题,同时对于能够反映当下中国经济全貌的财经类图书比较有兴致。从这一点上看,我社可供输出的财经类选题并不多。我们出版了一些国内成功企业和企业家的传记类作品,尽管在国内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受制于这些企业家和企业本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限,所以比较难于被日本、韩国市场接受。比较热门的选题包括《展望中国》系列、《第二波》、《突围》、《像园丁那样管理》、《柏杨品三国》、《东亚三国志》等具有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现实,以及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选题。

二、本次书展给我们的启示

从本次书展的综合情况来看,结合我社的实际情况,主要谈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国内出版社引进类型的选题主要集中于科技、学术、教育、少儿、经管类图书。对于我社而言,少儿类选题和经管类选题在引进方面与其他出版社的竞争更加激烈。

1、少儿类选题,我们属于后来者,但是在后来者的序列中,我们决不是唯一的一个。根据与外方会面的情况看,有相当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涉足于少儿图书的出版领域;同时老牌的少儿出版社加强了对童书选题的挖掘,特别是对于童书绘本方面开始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兴趣。尽管国内儿童绘本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少儿出版社已经开始加大了在这类选题的开发力度,包括通过引进和自主组稿两种方式,跑马圈地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方面,我社是否进入,如何进入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国外在绘本方面的选题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从适合于国内市场的角度看,来自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绘本更容易被接受。

另外,从收集到的信息看,国内的童书出版社已经开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在市场上积极宣传绘本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培育儿童认知世界和性格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有目的地培育童书绘本市场,另外一方面开始做早期的品牌宣传。从版权的角度看,童书绘本相较于少儿文学故事类选题,它的形势和内容更容易被各地读者接受,从而也更容易输出版权。

我社今年6月开始正式进入少儿图书领域,让国内的同行感到震惊和紧张。据国外出版商介绍,得知我们进入这一领域,许多少儿图书出版社都很担忧,认为我社进入加剧了这一市场的竞争,对他们的市场压力非常大。从海外同行的经验看,台湾地区向来以出版财经图书著称的天下集团,包括天下文化和天下杂志,分别与2003年和2005年进入这一领域,并且其销售额直追财经图书。在进入童书领域的策略上,两家各有不同。天下文化在2003年成立小天下专门负责出版童书,继承了财经图书成功的经验,以购买翻译版权为切入点,目光集中在少儿文学、小说领域,以“波特莱尔大遇险”系列成功地踏出第一步;接着出版了翻一书《永远的童话》绘本图书系列。在营销手段上以直销为主,通过到校园免费义演、讲座,直接向小读者进行销售;另外,加强了对童书专卖店销售的力度;以次两种销售手段为主。在其整个少儿图书领域,外版翻译类图书的份额达到了80%以上。经过3年多的发展,到2006上半年,小天下终于开始盈利。有别于小天下,天下杂志利用自身媒体的优势和早期在儿童教育积累下的人气,以本土组稿为主,先后推出《我的感觉系列》和《字的童话系列》,成功地占据了童书销售排行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确立了童书出版的品牌。在经营策略上,天下杂志善于利用话题作为本土创作的思路,着重于儿童早期方面的教育,利用教育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讲座和读书俱乐部,直接面向终极读者。在图书出版形式上,强调系列图书的出版。

从以上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我社既然已经决心拓展童书出版领域,那么除了在挖掘本土选题外,在版权引进方面应该着重于从台湾地区引进儿童教育类选题,比如类似天下杂志出版的选题;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着重引进绘本系列选题;从欧美着重引进部分畅销的少儿文学类系列选题。

2、财经类型的选题在经过7、8年的发展,老式的强调管理理念的财经选题已经日渐稀缺。

国外财经图书发展的趋势上看,财经选题的内容不再是硬邦邦的管理,而是题材更加丰富、更富有人文风格的选题,比如《世界是平的》、《魔鬼经济学》等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着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改变人们的处世态度。这种叙事性的财经类选题在欧美市场颇有愈走愈强的趋势,老式的财经管理类图书已经开始被这种文笔优美的叙事性财经图书取代。我社最近签下的版权图书如《卧底经济学》、《沃尔玛效应》、《追逐时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选题。这一类书不仅能够迅速捕获传统的财经书读者,而且还能吸引那些通常没有阅读财经图书习惯的读者,从而扩大图书的市场销售份额。

即便是我们所称的实务型商业财经图书,在欧美市场上也开始趋向于加入更多人文的因素,更加强调了“人”的因素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创业、团队建设,还是执行力,都强调归属感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感,强调心理幸福指数,强调读者阅读时的轻松感。

从这种趋势上看,我们在做财经图书时,应该适当地调整选题思路,不能再局限于以前评估选题时对题材方面的固有思维,而应更多地从读者阅读的心理状态来考虑财经选题的出版思路。即便是貌似商业小说的选题,我们一样可以做 成典型的财经图书(比如《海底隧道》)。

所以,要注重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习惯和阅读心理,打开思路才是根本。而真正的畅销书是靠做出来的,能够挖掘出一本书的卖点,并通过营销宣传将这些重要信息传递到读者手里是关键。

第二,海外出版商对于中国题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本次书展上,苏童的《碧奴》举办了全球首发的仪式,随后该书将在法兰克福、英国等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不同的语言版本。版权输出也是今后国内图书出版同业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海外出版商对中国题材的兴趣日渐浓厚。与我们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欧美出版商,除了与我们会晤时介绍自己的版权图书外,还有一点就是着重询问我们是否有可供输出到欧美的中国选题。这一类选题涉及到既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又能体现当代中国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的图书。具体来讲,东亚地区的海外出版商更乐于接受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选题,同时对于能够反映中国当代经济、文化的图书颇有兴趣;而对于欧美出版商而言,他们希望更多地引进有关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类型的图书,淡化历史文化类型的选题更易于被欧美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我们做国内的选题开发时,编辑在思路上还要加强版权输出的意识,在论证选题时最好能够考虑到图书的各项邻接权,如改编成动漫、影视、电子图书的权利,以及适合于向哪些海外地区输出选项。根据欧美出版社的经验看,选题在立项阶段,编辑就已经开始提炼图书对外发行和输出版权的卖点,并提供给销售和版权部门。由这两个部门向各自的客户对外发布选题信息。在图书还未正式出版前,其海外版权就已经开始预售。我们的很多版权图书,就是以这种方式购买的。在本次书展前后,我们发现中外出版业的合作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版权输出外,还有中外出版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比如中外大型出版集团(社)之间的合作,国外出版商不仅要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分一杯羹,更要掌握国内作者资源、创作资源,如兰登集团与北京出版集团的合作,企鹅出版社与重庆出版集团的合作,哈博〃柯林斯集团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合作无不体现着这一趋势。特别对于国内的创作资源,国外出版集团非常重视。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一个出版社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拥有一批优秀的作者创作资源。此前,我们在这一领域只是同国内出版同行进行竞争,而今后则需要面对国外出版巨头的参与竞争。以国内出版社的实力看,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处于极大的劣势。因此,从现在起编辑部门应该着重于本土选题来源地挖掘,对于有潜质的优秀本土作者应该在签约时就要有目的地把作者揽在自己的旗下,将其今后的系列作品全部签下来。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皇冠出版机构的做法特别值得参考。在对方的书目上,其所有的图书都是分类都是按照作者的系列作品来分类的。与其说出版社是在向读者推销图书,不如说是在向读者推销作者。而在其后的版权输出时,双方的版权转让就不再是单本书的版权输出与引进,而是整个套书的版权转让。与单本书版权转让相比,套书的版权谈判更具效益。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来自台湾地区的出版商越来越多提到两岸出版社共同开发选题,共同策划营销,同步发行的理念。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更好地拓宽开发选题的思路,和借鉴海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另外,对于营销来讲也是事半功倍。往往,我们在邀请作者做图书宣传的时候,两岸的巡回营销可以产生更大的宣传效果,带动销售额的上涨。第三,北京国际书展到今年共举办了13届,已经有20年的历史。其规模到今年一举超过了东京书展,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的国际性书展,跻身于5大国际书展之列。

今年海外展商参展的达到1200多家,很多国际著名的出版机构高层人士亲临书展现场,并且举办各种推广、宣传活动。会战期间,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分别组成以国别为组织的国际展团,同时还举办各种讲座。因此,从这个国际化的角度看,对于我们做出版的来说,尤其是负责选题策划的编辑部门来说,在家门口就能亲历国际书展盛会,了解国际出版趋势,学习国外选题策划的经验,这都是一个难得机会。建议编辑今后能够更多地参与这样的活动,甚至申请参加海外的国际书展,开拓眼界,拓展选题领域。

第三篇:一路一带国际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力量的战略支撑,是集“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于一体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其基本要义是借用千古传颂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突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由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样的战略构想最早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之后写入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形成过程

“丝绸之路”,有时也简称为丝路,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

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从此,这条路线就成为了“国道”,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进行贸易。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他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 2

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2014年11月11日,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发展设想,会议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共识。亚太自贸区的概念最早源于2004年前的APEC会议上提出,2006年前被写入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蓝图》或将作为领导人会议宣言的四份附件之一向社会公布。作为此次APEC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蓝图》将对硬件、制度、人员全方位互联互通给出明确时间表,设立出2025年实现亚太地区“无缝联通”的目标。在硬件互联互通方面,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和其他方式提高基础设施融资;发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在制度互联互通方面,应对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问题。2020年实现各经济体经商成本节约25%,通商效率和便利度提高25%的目标。

(二)“一路一带”战略形成的依据 1.历史选择的回归

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多边合作的契机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

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2014年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路一带”战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老挝总理通邢、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东帝汶总理沙纳纳、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进行了同台对话,共同探讨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3.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一带一路”战略形成的缘由 1.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

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就是“三期”叠加。所谓“三期”,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这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和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增长点。习近平亲自挂帅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总揽全局的顶层设计决策机构的成立,足以表明中央再举改革开放大旗、应对国内国际挑战的决心和勇气。从当年改革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积极应对、主动出击,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决策者的魄力和勇气,也反映了问题之复杂,困难之巨大,挑战之严峻,任务之艰巨。

2.应对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国家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世界工业生产收缩,制

造业处于下行期,原先具有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的工业化国家普遍出现了结构性失衡,新兴经济体加剧了全球工业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发展速度有所下滑;世界资本流动减速,金融资产增长缓慢,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一蹶不振,原先专注于资本输出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使全球资本跨境流动大幅下挫,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市场动荡加剧,投资回报率普遍下降;经济增长的疲软严重拖累世界贸易的增长,世界贸易持续低迷,出口形势急剧恶化,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正在经历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结构的这些变化和调整,呈现如下明显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变化,过去几十年引领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受困于高额的政府债务、投资机会的缺乏、欧债危机的冲击、产业创新的缓慢、紧缩的货币环境、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等因素,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已经发生动摇,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率,逐渐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世界工业生产格局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工业增长减速,部分产业空心化,而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表现不俗,但作为工业增长引擎的制造业要想在全球工业生产格局中凸显领导力,仍尚待时日;三是世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逆转,原来的西方发达资本输出国大幅减少境外投资,加速全球资本的回流,恶化了发展中国家融资环境,偿还外债能力减弱,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加剧;四是世界贸易格局进一步分化,美国、欧盟、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商品出口增长较快,日本出口形势则急剧恶化,而在商品进口方面,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继续保持领先,美国和欧盟进口则持续乏力疲软。在此情形下,我国对外开放长期以来主要的对象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的东盟、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亟需通过合作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3.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这种原油进口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原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过了纯商业的范围,甚至成了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近年来美俄因乌克兰局势而交恶掀起的原油价格较量,就是最新的明证。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

量快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飙升,进口主要来源地却愈趋集中。据海关统计,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我国进口原油从9100万吨逐年增加,到2009年突破两亿吨大关,2013年达到2.82亿吨。原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国家、非洲的苏丹等地,原油进口来源地区比较集中。原油进口量的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外依存度高达58%,而据外媒报道,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仅三天。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原油安全保障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国际原油市场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原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我国原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和马六甲海”,在中东局势动荡、美国插手南海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潜在威胁加剧。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4.顺应国际贸易机制转型的趋势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经济越来越呈多样化并正在日益增长。中国加入WTO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这个贸易组织的结构和特征,这将对中国与其它国家、特别是与邻国的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许多亚洲国家正面临经济衰退,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重振经济。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既代表着对这些国家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挑战,也代表着这些国家可以从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中获益的机会。

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在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相互交织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这进一步加剧了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取得进展的难度,世贸组织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这加速了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以TPP、TTI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网络”和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 7

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网络”是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重要的两条发展路径,正折射出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对全球现有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自贸区谈判折射出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市场化、金融的创新和科技进步,制约资本、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等跨国流动的壁垒大大削减,贸易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多边贸易逐渐减弱。在多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各成员方纷纷转向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也更加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新一轮自由贸易区协定发展中,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掀起了自贸区热潮。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欧日自贸区以及中欧自贸区等积极酝酿,并逐渐取代现有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平台。这些举措实质上已折射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一个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两大贸易网络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亚太地区是最重要的利益争夺点。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两条正在发展的路径:一是东盟等16国开展的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版图”;二是美国主导的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版图”。在发展前景上,TPP、TTIP、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经济规模巨大,集聚了全球多个主要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影响巨大。

一是以TPP、TTI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网络”。奥巴马政府在第一届任期内,已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2011年11月10日,日本也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但我国没有被邀请参与。利用八国集团峰会的机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欧盟领导人又宣布共同计划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2013年7月8日,TTIP首轮谈判在华盛顿正式启动。其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TTIP谈判则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重点致力于解决市场准入和监管法规、非关税壁垒以及市场规则等三个关键性问题。

无论是TPP还是TTIP协定,其涵盖国家多、经济总量大,无疑会对全球贸易格局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TPP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成为涵盖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地区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TTIP将成为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基础,进而影响到整个全球化规则的制定。

二是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网络”。当前,全球范围内各种高层次的自由贸易协定加速酝酿,除了以美国主导的TPP、TTIP协定外,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合作程度也在逐渐加深。2012年11月柬埔寨东亚领导人峰会期间,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16个亚太国家领导人开启RCEP谈判。2013年5月,在文莱进一步启动RCEP谈判进程,预计2015年底完成谈判。RCEP协定不仅包括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涉及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涵盖当今最有活力的几个经济体,将成为WTO外的最大自贸区。显而易见,RCEP协定的建立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也备受关注。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支柱,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一旦建成,将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区域组织,其GDP总量与实物贸易额将占全球约20%的比重。

在新形势下,我国需要积极调整对外经济战略,力争使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成为我国开拓国际贸易空间的新契机,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合作新的红利所在。为此,一方面,我国应加强多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成为新的世界贸易格局的重要参与方,积极参与和支持东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进一步深化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贸易和投资合作;另一方面,作为WTO成员方,我国应积极参与WTO框架内的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向前发展。此外,我国还要加快构建“中国自贸区网络”路线图,深化与自贸伙伴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试点。

总之,不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未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仍将相互交织,国际贸易格局将逐步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与中 9

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5.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要求

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推行所谓的“重返”亚洲再平衡策略,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在外交、军事、安全、经贸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推行“巧实力”外交,强化“美日安保”,企图拉拢日、韩、菲、澳等国缔结“小北约”,打造环绕中国东部的“三条岛链”,构建从日本东京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新月形”包围圈,明里暗里插手东海、南海问题,驻军澳大利亚、重返菲律宾,炒作海空一体战、离岸作战,在APEC之外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意欲继续主导亚太政经格局,遏制中国发展。

与此同时,凭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和累积的国家综合实力,新兴的复兴中的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机制,倡导成立了许多新的地区或国际组织。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多边安全机制等前提下,新一届中国领导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睦邻政策,全新的亚洲安全观和亚洲梦,并首倡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时,中国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对话渠道和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G20、APEC等国际事务,参与协调地区事务如东盟10+

3、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机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发起并主导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欧论坛、中东欧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

1、亚信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中-南美、加勒比海国家、中-南太平洋岛国等对话平台;推行中孟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等区域合作建设项目,倡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投资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和丝路建设基金;加快自贸区建设和谈判进程,倡导缔结“亚太自贸区(FTAAP)”。而能把这些新思想理念和对话合作机制落到实处又能统领全局的,恰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无论是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还是睦领友好、开放包容这些理念,也无论是政治、外交、军事、安全还 10

是经济、贸易、文化、科技这些领域,都可以在这“一带一路”战略中得到体现,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在这一点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以开放包容原则加强“五通”的具体设想。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第二,加强道路联通。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第四,加强货币流通。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这“五通”从政策到民心,从道路到贸易,乃至货币,可谓虚实结合、重点突出,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机制,落实了内容。而贯穿并统领“五通”的,就是“丝路精神”,就是古代丝路各国共同创造的丝路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战略堪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招,“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活棋,是理念价值与交流方式、合作机制、具体措施相结合的最佳载体。

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彼此相互开放,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

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大部分地区,如何让中国广阔的内地,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开放重地”,这是全方位开放要突破的的重点和难点。过去受地理区位空间条件制约,广大内陆地区发展水平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2013年进出口值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占5.7%。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过去那些不发达的、被认为无法与沿海地区竞争的内陆地区,如非洲、南美以及包括亚洲腹地、荒凉的北极圈等在内的所谓地缘政治“空旷区”,正在全面卷入世界经济增长大潮,“第三次工业革命”、“页岩气革命”等,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的地理布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旦基础设施改善,就会显示铁路运输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具有新的优势。国际上不少大公司,例如惠普、富士康等,已经着手将其一些重要生产基地向内陆地区迁移,并尽可能以铁路运输替代海运、空运,以求抢速度、降成本。以前,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地缘政治影响,为防止战争破坏,经济建设步伐放缓,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限制。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有待改善,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业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情绪,“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边疆地区和沿途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各种隔阂和误解,促进地区的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最近领导人重点调研新疆、福建、宁夏、陕西等地区,明确了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福建建设目标是通向中西部和东南亚的运输大通道,陕西要发展临空经济产业构筑空中丝路。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战略调整和空间重新布局,打破原有的点状、块状的开放模式。“一带一路”把中国的大多数省纳入进来,连成片,形成带,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推进国内的各省区的互联互通沿途国家和地区这样一个相互的合作,那么通过产业的承接和转移,通过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这个对于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多年来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2013年,尽管我国对东盟、南非、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双边贸易额有了较大增长,我对欧盟、美国、日的双边贸易额仍占我外贸的1/3,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加上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风险日益显现,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它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产能对经济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经济转型已经成为走出困局的唯一机会和选择,要把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拿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析,这一带包括了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3条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注重能源开发运输与国家安全,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国急缺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得到满足,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不深,新增了这些有效的陆路资源通道对中国十分重要。与中国情形不同,沿途国家需要大量的轻工品、家电、机电、高铁建设等高端装备正好多为中国过剩的产能,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传统贸易伙伴难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

(二)“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产业转移的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要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当担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

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借壳(TTP)深入影响亚太地区,这个TPP正在积极落实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整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和东南亚国协的主要成员国,想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美国强调强调没有排斥中国的意图,但是由于中国农业、金融、科技产业、环境问题等方面都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需要一定的时间转型,必须慎重处理多国多边贸易协定。美国试图用TTP使中国边缘化,那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周边合作与发展,倒逼改革,掌握对外经贸合作的主动权,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不妥协也不冲突。特别是在货币问题上,推动与贸易夥伴的货币互换协定,降低亚太地区贸易过程中对美元的依赖程度。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世界金融体系总体上是被西方控制的,无论是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融资还存在许多困难,仅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洲开发银行就预测为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是条件。这些都是立足长远的战略安排,需要政府支持,政府间的合作,加快互联互通。光靠中国是打造不出来的,而是需要周边国家共同的参与,才能给所有参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好处。所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外直接投资将增长近三倍,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提供融资工具和资金保证。通过对对外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多元化的管理和运用,可能变成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源所在地投资建厂生产,带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发展,然后把产品卖到全球,其中一部分用来满足国内需要。从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市场,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商品、技术、人员、服务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如环境、排放、资源压力),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尽一个负责任大国责任,也在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中收获中国的利益。

中国不可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十三五”时期甚至可能会出现逆差,需要用价格来出清国际收支差额。正如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判断 的:在庞大并且长期的经常账户盈余驱动下,未来中国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可见,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启动亚投行、丝路基金,把“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中国和推动世界未来20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这种转向最主要体现在改变现有的外汇投资结构,即将目前外储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品或国债等金融虚拟资产的形式,转变为投资到实体经济上,当然,风险也很大,对下一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也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三)“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古代海运不发达,长途运输和交通主要依赖马队、驼队等为主要运输力量,连接中国长安、经中亚沙漠通达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应运而生,其结果是亚洲内陆经济远较沿海地区发达,丝绸之路沿线的内陆地区长安在盛唐时期外国移民超过10%。进入近代以来,航海技术不断跃进,世界海运能力不断提升,使得原料、货物经海路从一个大陆远程运送至另一个大陆成为可能,一方面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大都市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导致以畜力为主的内陆商道的衰落以及内陆地区经济的衰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世界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例如,中国沿海省份较之内陆省份人均收入相差数倍,而欧美等国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较之中亚等内陆国家的人均收入更是相差数十倍之多。显然,仅靠沿海地区的繁荣已不足以刺激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只能、也应该从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把世界市场扩大到各大陆贫困的腹地,而打造联通亚欧沿海地区与大陆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此提供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和传输能力,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内陆地区经济的促进和牵引作用将不次于海运对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曾经所起的作用,甚至能弥补海运的不足。毕竟,万吨巨轮只能靠泊海港,却无法把货物直接运往内陆,大陆腹地的货物须经过普通铁路、公路或内河

航运转运至沿海港口,再装船经海路远程运送至另一个大陆的沿海港口,然后经铁路、公路或内河航运转运至内陆消费地。中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就是这种运输模式。如果中印之间开通了高铁,印度腹地生产的铁矿石就可经高铁直接运送到中国的炼钢厂,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还能省去多次转运的麻烦,从而更节省运输成本。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和发展平台,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沉睡的丰富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开发,增大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的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国际社会尤其沿途国家十分赞赏和欢迎。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也被西方媒体热炒,被国内一些人简单地引用,这是一种误解,二者有本质区别。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马歇尔计划既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也是其遏制苏联、发动冷战的经济工具,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目标。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美一方面将西欧国家收在旗下,成为其抗衡苏联的小兄弟,另一方面逐步确立了超级大国地位。由于其附加的条件,遭受战争摧残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被排除在外,人为地加剧了贫困、饥饿。其援欧款项大多用于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为美国经济的扩张打开大门。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发展为目标,弘扬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对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开放,绝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地区国家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可见,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当担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

三、“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规划框架及其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

(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规划框架 1.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2.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 17

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一带一路”理念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它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该区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沿途多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多数国家后发优势强劲,发展空间大,处于上升期。“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为基于地缘经济传统的现代发展,致力于建设陆海联通欧亚各国的商旅之路、贸易之路、合作之路与和平之路,具有惠及地区各国、促进世界发展的重大战略功能,但其固有的区域性、多样性、复杂性特征,也使这一构想的实施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以共同的愿景引领区域国家行动,以坚实的战略互信夯实合作基础。

1.不断加深相关国家双多边战略互信

互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双赢与多赢的前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有着推动实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一致目标,但域内各国特别是一些邻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领土、文化等矛盾和问题,有些甚至处于冲突内乱之中,对采取实际措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构成重大制约。需要倡导和坚持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通过加强战略交流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凝聚安全和发展共识,妥善管控分歧,使域内国家共同致力于和平发展,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创造条件。

2.加快推进沿线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是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地缘经济优势不仅体现为更低的安全和经济成本,也体现为区域国家面对世界其他区域、联盟或国家经济政治竞争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将域内众多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致力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贸易畅通、货币流通、道路联通,协调经济贸易和金融政策,消除显性和隐性贸易壁垒,推动区域内国家经济自贸区建设,统一涵盖人员和商品往来、税收政策及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法律法规,构建互利共赢的一体化经济。当前,关键是以公路、水路、铁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投资为两翼,加强能源开发和海上贸易港口节点建设,尽早实现经济发展基础的互联互通。

3.积极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和平,而持续的和平也转而支持更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复兴丝绸之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进相关国家和地区互惠合作,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需要构建一个成熟稳定安全合作机制和框架,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享受和平红利。应当着眼维护地区和平互惠发展局面,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等推动建设覆盖更广大地区的安全合作架构,共建安全、稳定的政治格局,为地区安全提供机制保障。需要高度重视解决好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问题,注重同地区国家尤其是中亚、西亚等伊斯兰教国家联手开展反恐合作,防范并打击极端宗教组织恐怖活动,确保域内国家安全和稳定。

4.突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重点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国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落实的关键所在。应当着眼加强欧亚大陆的一体化经济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广空间的互惠发展,建立更加高效联通和多元化、立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沿岸沿线国家需要基于共同利益需求和目标定位,积极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统一规划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线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使用先进融资、技术手段和资源,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为“一带一路”构想夯实发展基础。

5.切实发挥好中国的主导作用

宏伟的战略构想,需要强大的牵引和推动。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倡导国,作为域内实力最强、体量最大的经济体,作为世界重要的战略力量中心,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责无旁贷。应坚持大国责任、共同推动、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运用充足的金融资本和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安全合作为重点,以互利共赢为指向,全方位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一体化合作。要坚持经济合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注重照顾相关国家特别是印度、俄罗斯等域内大国的利益关切。可考虑协调各国设立“一带一路”专门推进机构,定期不定期组织领导人会议进行集中政策磋商,建立“财长、防长、外长”“三合一”磋商模式,加强外交、经济、安全等具体合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落地。

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面临的外部挑战

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经济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层次地稳步推进,为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在前进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沿线国家需抵抗外部势力干扰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和谐的亚洲,一个和谐的欧亚大陆。而一些国家正好与之相反。他们要的是一个离心离德、争端不休的欧亚大陆。殊不知,近些年这些国家的国力之所以相对下降,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多少年来这种唆使别人发生矛盾、纷争乃至武装冲突的事情做得太多了,在这方面消耗了太多的力量。2015年俄对欧美的出口将大幅度下降,同样,俄从欧美的进口也将大幅度减少,给欧美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一带一路”的西头是欧洲,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国。2014年4月10日,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加强各国货物贸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互联互通,把亚太和欧亚运输体系联系到一起,是现代丝绸之路“最吸引人的地方”,俄罗斯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大困难,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的能力大幅度下降了。欧盟经济复苏受阻对“一带一路”建设同样有消极影响。

2.沿线各国仍需加强政治互信

加强沿线国家间政治互信仍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但这也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正式启动的一年。该联盟的目的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之间在十年内实行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它一旦建成,将涉及1.7亿人口,地理面积将是欧盟的4倍。有一段时间,俄罗斯担心“一带一路”会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形成与发展。2013年12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表示,俄大力打造和推动的欧亚联盟与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将共同推动欧亚一体化建设。这说明,中俄两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重要政治障碍已经解决。

但目前仍有人担心,“一带一路”开通会给中国商品“自由”进入俄罗斯开辟一个“通道”,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形成竞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欧盟发达国家和中国对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73%85%投于矿产和原料业,即使用于制造业的投资主要也用来生产棉纱、丝纤维等中间产品。这种投资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殖民主义复辟”。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消除疑虑,加强政治互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3.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规模参差不齐

从经济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由此带来许多问题。“一带一路”的西头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东头是中国等经济迅速发展的东亚国家。这些地区都有密度很高的铁路网,但西头和东头之间的中间这段(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南亚等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东西两头的情况很不协调。有的学者把这种状况称作“网球拍现象”:东头和西头就如两个网球拍的拍子,而中间这段则是两个网球拍拍把的对接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密度低,人口密度低,这“三低”使这个地区很难形成符合标准概

念的经济带。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最大障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会因为参加“一带一路”建设而得到发展,但整个区域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将是长期的远景。

4.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改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基础设施瓶颈,致使经贸合作缺乏运力支撑。基础设施之所以成为发展瓶颈有三个原因。一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长期严重不足。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国需要基础设施投资8.22万亿美元,但实际投入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多数国家存在巨大的投资缺口。二是由于制度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效率低下,不作为和贪腐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威胁着丝绸之路的复兴。如何把这些人为的负面成本降到最低,是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三是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大批量商品贸易的运输需求,运输成本很高,还常常出现“空车”现象。解决这些问题一点不比解决投资缺口容易。

5.沿途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内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地区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等恐怖主义组织一直在加强活动。世界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以残暴的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恐怖活动,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威胁。此外,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另一方面,又使人们面临着信息风险、国家主权、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境外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变得更加容易。有报导称,数千名来自英国、法国的恐怖分子加入“伊斯兰国”武装,网络蛊惑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美国和北约的10多万军队撤出阿富汗后,地区安全形势会如何变化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面对的国内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既来自国外,也来自国内,国内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西部等与中亚等国家邻接的地区地域广袤,但经济不够发达,新疆沿途很多地方是荒漠,对外贸易、投资的能力有限,自身发展本就需要从外引进资金

和技术,因而与中亚国家的互补性不是很强。此外,这一地区的发展还受基础设施瓶颈的限制。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仅有2个航空口岸(乌鲁木齐和喀什)、8个陆路口岸(吉木乃、巴克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都拉塔、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其中,只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与中亚国家有铁路相连。即使是已经通车的铁路,由于货运量太小还常常处于停运的状态。比如说,第二欧亚大陆桥开通的第三年,中国和整个中亚地区的贸易总额还不到3亿美元。这就说明,尽管大陆桥开通了,但是由于生意不兴旺,民间投资下降很快。这既有中亚国家的问题,也有我们的问题,也有双方都存在的问题。就比如说,铁路轨距不一致,运输过程中需要换轨,费时费钱不说,而且一时又很难解决。

2.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地方上的热情很高,纷纷把这一重要战略列入政府工作事项,但相互之间多层面的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出现无序竞争状态。一方面是不少项目简单重复;另一方面是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省份经济实力不强,致使许多重要项目投入不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17个省区市中,意愿最高的第一类省区的经济规模仅占全国生产总值的5.5%;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获邀参加发改委和外交部座谈会的8个省区市的占比也只有14.2%。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问题,也是国内实行改革的问题。比如说,有时铁路和公路已经建成了,但由于海关等制度没有进行必要的改革,道路和贸易仍然不通,或不够畅通。据有关报道,我国长江经济带涉及9个省两个市,其间设有12个直属海关,报关单据互不承认,而这个地区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报关单量占全国的47%。这样的设置无疑阻碍了经济带内货物和商品的流通。从2014年12月1日起,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流域全覆盖。改革后,“12关如1关”,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都能享受“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除长江经济带外,京津冀和广东省内也进行了通关一体化改革。2015年我国海关还计划将上述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向全国海关推开,完善海关内部协作、互认共享机制,让跨区域通关更便捷、物流更顺畅。

总之,“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

我国有着共同利益。我们一方面要注意“一带一路”建设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但更要注意它对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要同样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的重要利益,对亚洲以及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书展】国际藏书家古籍收藏与保护研讨会

【书展】国际藏书家古籍收藏与保护研讨会

会场实况2015年10月22日至24日,上海复旦大学古籍保护发展研究院召开了这次会议,此会由本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先生主抓,他在半年前就命我跟多位藏书家联络,以商讨此事,最终得以圆满开幕。本次研讨会除了我所请来的近20位藏书家,另外还有研究院所请到的国内相关知名专家及业界领导,有国图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先生,主任助理王红蕾女士,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老师,北大图书馆原善本部主任沈乃文老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先生、周振鹤教授、吴格教授,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沈津先生,以及德国国家图书馆相关专家等20余人。杨玉良院长致辞10月22日上午9点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杨光辉副院长主持。首先是由杨玉良院长致辞,而后是由张志清馆长阐述本会的意义,由我来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组织情况及其来由,之后是陈引弛书记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集体合影之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学术研讨。倾听上午的研讨会的主题是“域外汉文古籍私人收藏与保护”,由张志清馆长和现居美国洛杉矶的刘冰专家主持。第一位讲演人是香港中文大学刘浩敏博士,她所讲的内容是“松荫轩印谱收藏与研究”,她是以学者的眼光,而非藏书家的视角来解读《松荫轩印谱收藏与研究》的价值所在,这种阐述方式至少让藏书家听来有着耳目一新之感。艾思仁讲演第二位讲演人是艾思仁先生,艾先生所讲主题是“三部中文善本书的日本来源”。艾先生本是瑞典人,然而他却对中国典籍有着深入的研究,曾经主持编撰全球范围内的《中文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更何况他有着在日本留学的历史,因此他对日本的古籍流通,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通过三部来源不一的中文古籍进行相互间的比较,从而可以看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对善本书价值的认识,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冯德保先生的比较第三位讲演人则是冯德保先生,冯先生所讲题目为“Chinese Books in European Dress”,为了这个讲座,会议组织方特意安排了英文翻译,然而冯先生却说,英语对他也是外国语,他说,瑞典语更流利。在轻松与诙谐之中,冯先生将中国古版画在欧洲的流布与传播,进行了比较与探讨,他的这种比较方式是中国相关学者所稀见的视角,尤其在提问时,他告诉我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当年制作的《避暑山庄图》铜版画,至少有70部之多。这个确切数字以往我未曾得闻。林章松先生的印谱概说而后的讲演人则是林章松先生,他用大量的图片来比较同一印谱的不同版本,因为元前印谱当年的制作数量很少,因此,少有人能够将同一部印谱多部放在一起进行比勘,从而发现之间的不同之处,林先生用实际案例解释了每一部印谱先后顺序的标志,这种研究方式在以往也未曾见有人提及过。刘扬先生回答提问刘扬先生讲演的题目是“浅论中国题材西文书的收藏”,近十几年来,刘扬先生将自己的收藏重点转到了他所论述的题目上,以此为专题的藏书家,我所知道者,仅刘扬先生做出了成就。他在讲演中阐述了西文书在中国流传的历史以及最终的结局,他同时也提到了当今的国内图书馆对此类书渐渐引起重视的原因。刘冰先生刘冰先生原在上海书局工作,他是印刷界的老前辈,虽然年逾八秩,然其一身长衫,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儒雅,他讲解了自己给台湾图书馆以高仿真的方式影印善本的经过,以及当今的不同古籍影印方式的优与劣。小型书展探讨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是请每位藏书家带来几部自己所珍藏之本,以此在会议室内办起了小型珍本展。此次展览的侧重点,并非只是藏品的珍罕性,更多的着眼点是在其独特性与专题性。杨光辉院长在主持本会上,动了很多心思,使得这次会议的组织较为紧凑而圆满。百万塔经百万塔经证书百万塔经的印刷方式,辛德勇坚持自己的看法在会议的茶歇期间,其中项目之一就是去参观这个小型珍本展,这些展品可谓各具特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者之一,是宗旨先生带来的日本百万塔经。此经在印刷史上很有名气,我也在多个作品中见到过此塔的照片,然而实物我却是第一次得见。宗旨先生的王大隆旧藏征得宗旨先生同意,我将此塔的藏经方式上手细看,这使得我对此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宗旨先生所带来的展品中,还有几部王大隆的旧藏,即此可知,他也对稿抄校本有着特殊的偏好。冯德保先生带来的铜版画而冯德保先生带来的展品,是一张铜版画,此画曾经出现在中国嘉德的拍场中,为某场拍卖的封面,当时的成交价可谓不菲,直到今天,我方知此画为冯先生所得,于是向他请教,为何以这等高价拍下此画?当然,此画的稀见性自不待言,但冯先生却告诉了我一个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原来此画的右下角有一方无色的钢印,这方印是我所未曾注意到者,看来,未曾买得此画源于自己查看拍品时的不仔细。我很想把这方钢印拍下来,可惜从照片中看不到其真实效果。励双杰先生下午继续开会,研讨主题为“国内特色古籍私人收藏与研究

(一)”,由吴格老师和王红蕾博士主持。励双杰讲演主题是“家谱活字本也是‘活字本’”,这个题目有些拗口,但矛头却直接指向我的言论,认为我没有把家谱归入活字本的统计数字之内。他讲演完毕之后,吴格老师命我予以回应,于是我从传统的著录方式以及当今公共图书馆的收录范围上,解释了自己的观点。励先生的这种讲演方式,很容易引起现场的互动,可见其在讲演题目上确实动了心思。而翁连溪先生的讲演则临时换了题目,他的所讲是关于两年前杭州西泠印社拍出的一部《妙法连华经》,针对此书,当时西泠印社曾经召开过学术研讨会,结论为该经为北宋刻本,而翁先生在此后又找到了一些新的证据,以佐证这个结论。虽然对于此经的版本,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辛德勇先生就在从住地前往会场的途中,跟我讲解了他对该经的判断,他是从内容以及字体比较方面,偏重于该经为北宋本,而其他的几位专家则在探讨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认定。励双杰带来的印谱厚度让众人感兴趣祁学明先生的讲演题目为“文海楼藏书观”,这个话题其实最能引起学界的关注,这种走特色收藏的路数,能够让学者了解到藏书家对当今文献的视角。辛德勇先生解答提问第二天,研讨会继续召开。上午的主题是“国内特色古籍私人收藏与研究

(二)”,由沈乃文老师和王德先生做主持人。我讲解了自己的编目方式以及看法,而辛德勇先生的讲演题目则是“绍良先生旧藏出相本《佛说阿弥陀经》刊刻年代小考”,辛老师以他那谨严的学风以及犀利的观点,仔细地分析了他所看到的这部特殊刊本。艾俊川先生而后,艾俊川先生讲解了“古代出版业的‘铜版’传说及其真实含义”。艾先生一项喜欢做专而深的专题研究,对于“铜版”这个概念,业界一直难有定论,他对这个纷乱的说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梳理。而宗旨先生则讲解了日本百万塔的价值所在,艾俊川和辛德勇不同于惯常社会所说的认定,他二人在会上跟宗旨先生做起了探讨,而这种探讨方式也正是这种会召开的价值意义所在。祁学明先生带来的影抄本因为昨天刘冰先生谈到了他给台湾以高仿真的方式影印古籍的经过,以及昌彼得先生的评价,因此,杨光辉院长组织大家前去参观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刘冰先生影印的那部元刻朱墨套印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为此经是流传至今中国古籍最早的套印本,但是这种印刷方式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是同版分色印刷还是套版印刷,至今未有定论,而刘冰先生为了影印此经,他对该经的原物进行了仔细地分析,为此能够给大家呈现出一部跟原本没有太大区别的影印本。我在现场向刘冰先生请教了该经的影印方式,他的解答让我对此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沈津先生也谈到他在台北时,为了研究此经,专门将原物翻看了两天,所以他有着自己别样的见解。翁连溪先生的书口彩绘看完此经之后,杨院长又带着众人参观了复旦馆古籍库。看到如此数量巨大的线装书,让藏书家们都在感慨个人的收藏是沧海一粟。刘冰先生精心出版的原套印本下午的研讨主题是“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与私人藏书家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讨论”,原定主持人是杨光辉和刘蔷老师,但因为刘老师有急事要返回,故暂由我来替代。本场研讨会还请来了校内的眭骏等相关专家,同时也请来了研究院的一些研究生,共同互动探讨古籍的保护以及人才的培养等等相关话题。到下午5点,会议基本结束,我对各位专家的光临表示了感谢,同时感谢研究院的各位师生为此会前后奔忙而付出的辛苦。套印本的扉画从细部可以看出色彩的重叠,刘冰先生说是有意印成原汁原味儿10月24日上午,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大厅召开了互动访谈会,此会的题目为“书之爱”,访谈的藏书家有辛德勇、林章松、翁连溪、艾俊川、祁学明,因为翁先生有急事,昨晚已离会,故由我代之。辛老师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学生们热烈的回应,而林先生跟祁先生则探讨起了阳澄湖大闸蟹的来源和真伪,这样的闲篇最令学生们听着有趣。再一次走入复旦图书馆线装书库 ?

第五篇:论“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

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其潜在风险,对“一带一路”的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 战略 丝绸之路 挑战 机遇 应对措施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由来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F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二)“一带一路”的由来和实现情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 年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3 月5 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当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从理论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思路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其将主要影响铁路、航空、航海、农业、商贸流通、油气出口等多个行业,新的丝绸之路正在被开创,一千多年前的贸易模式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回归。中国从昔日加入APEC、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为自身发展创造机遇,到今天转而成为推动地区乃至全球贸易自由和投资便利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显然是这种转变的明证。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正在绘制一份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图,该网络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从而构筑起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骨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迄今为止中国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倡议,也是综合投入各种资源最多的经济外交战略。这一构想在我国外交中处于优先位置,对于推进我国外交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也是考验在新时期中国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两重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外交影响[1]。在规划、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外交尤其是经济外交的理念、实践和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及面临

(一)“一带一路”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亚洲各国共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包容性发展、开放式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2]。亚洲各国发展层次不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亚洲拥有外汇储备大、储蓄率高、财政状况相对健康、财富基金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可以将金融合作作为切入点,推动和激发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 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 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日本经济持续衰退,过去以日本为雁首的亚洲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模式逐渐被打破。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比较优势,未来5 年,我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望依次转移到“一带一路”周边及沿线国家,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构筑以我国为雁首的新雁阵模式,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互补性,建立和健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泛亚和亚欧经济一体化。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2011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

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 《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

1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 “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 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 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 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内忧外患。

三、“一带一路”的机遇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的新机遇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二)、实施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是针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制定的,它对于中国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都非常的重大,如何达成经济贸易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保障,在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政治不稳定等。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就出现了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根据国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找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将该战略落实到实处,实现中华人民的富强梦。

下载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上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