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200905

时间:2019-05-15 07: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20090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200905》。

第一篇:2009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200905

2009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次培训记录 5月8日上午 部领导开班致辞

——主讲人:王林

王林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大背景下,投资银行业务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当前证券市场发展的重点在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服务,近期目标是提振市场信心,远期目标是建立市场稳定运行的良性机制。

一、保荐制度完善问题

保荐制度、发审委制度和询价制度是现阶段发行监管的基础制度,更是发行审核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强化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保荐人是第一道把关者,尤为重要。

2008年12月1日,《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此次保荐制度修订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保荐机构的内控制度,通过严格的内控实现对保荐业务的质量控制。强化保荐机构要建立保荐工作底稿制度,强化保荐机构负责人、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控负责人的责任。强化保荐机构取得保荐资格的条件,将符合保荐代表人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不少于2人增加为4人,同时,要求保荐业务部门具有健全的业务规程、内部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销售能力等后台支持。

2、强化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规范保荐代表人的行为,落实保荐代表人的责任。市场反映少数保荐代表人利用其在发行上市环节具有的特定角色和独特作用,放松了勤勉尽责的要求,甚至有极少数保荐代表人沦为签字机器,不实际参与项目。还有少数保荐代表人放弃职业操守,借发行上市的机会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此,本次修订强化了保荐代表人的责任和处罚。保荐代表人必须参与尽职调查工作,强化保荐机构对保荐代表人工作日志的管理。一旦发现签字保荐人没有参加尽职调查工作或尽职调查工作不彻底、不充分的,将采取措施,严重的要市场禁入。对保荐代表人职业操守提出更明确的要求,保荐代表人必须服从保荐机构的管理,保荐机构对保荐代表人进行年度考核,并报告证监会。

3、强化保荐机构的管理职能。增加保荐机构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权限,以便保荐机构对保荐代表人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比如要求保荐机构定期检查保荐代表人的尽职调查工作日志、督促保荐代表人履行保荐职责;对保荐代表人应进行年度考核、评定,并将相关情况上报中国证监会。

根据创业板推出的安排,《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将进行进一步修订。同时,继续对 保荐制度、发行制度、询价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突出强化市场约束机制,提高审核、发行的透明度。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工作如下:

1、发布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的格式准则。

2、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

3、起草保荐机构内控业务指引,明确内控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内控流程。

4、组织对保荐业务的现场检查。今年要组织证监局对保荐机构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内控、底稿制度的建立及履行情况。[5月9日下午李庆应在总结讲话时通知本月底就要开始检查,希望大家做好准备。另,通知及时补报保荐书和保荐工作报告]

5、对发审委否决项目的事后谈话。

6、完善保荐信用监管系统,对违法违规内容进行披露。

二、保荐制度的成效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保荐代表人1180名,准保荐代表人987名。作为证券发行上市市场化约束机制的重要步骤,保荐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执业水平得到认可,一线人员水平的提升是市场化发行的基础。二是从源头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防范了历史上出现过的欺诈发行或上市当年即亏损等恶性事件。虽有立立电子这样的事情,但总体情况向好。三是责任落实,特别是保荐办法修订后,保荐责任更具可操作性。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责任的落实,有利于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担风险的良好局面。目前保荐制度的作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保荐制度的理念,已经逐步内化为保荐业务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但是保荐业务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保荐机构的质量控制和内部控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程序,推荐的企业部分明显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条件,今年以来有20多家企业撤回申请,风险控制不到位。部分已上市项目风险的暴露也说明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形。

2、保荐代表人的专业判断存在欠缺,对发行上市条件的理解与市场的普遍理解有差距,对独立性、持续盈利能力、实际控制人等问题,作过宽解释,曲解规则。

3、保荐代表人勤勉尽责不够,对在审企业未能及时持续跟踪和报告,申请文件制作粗糙、信息披露不全面,对发行人的风险、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等信息的描述存在前后矛盾、夸大事实的情况。保荐代表人兼职现象严重,恶化了行业形象,对制度运行造成影响。

三、向保荐代表人提出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现在有人频繁转会,谋取暴利。有人四年来转会四次,没做过一个项目。我们享受行业应有的高薪,但要有相应的付出,以形成保荐代表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判断能力。投行的使命在于价值发现,不仅要考察企业的合规性,更要关注其长远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宏观经济发展的把握能力,提升对行业、市场的综合判断能力。

3、多反思自身的执业责任。对个人而言,现有的法规是最低要求;在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条件下,当法规有冲突时,希从严把握、审慎推荐;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保荐办法,还市场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对客户而言,要忠诚、平等对待,在同等条件下不能因规模大小而区别对待;要做好保密工作。保荐代表人队伍的市场形象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要尊重同行、公平竞争。

5月8日

IPO审核有关问题

主讲人:陈永民 证监会国际合作部

一、对在审企业有关工作要求

当前在审企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对在审企业要求如下。

(一)重大变化及时报告

当前,经业济环境、市场环境变化大,有些行的企业业绩可能出现较大变化,有些企业可能对投融资进行调整,保荐人应及时报告。

(二)如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保荐人要对项目出核查意见,并重新征求发改委意见。

(三)在审企业,如果出现增资引入新股东,或出现股东(不论大股东还是小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须撤回材料,重新申报。

(四)利润分配问题,发行人需在实施完毕后才上发审会,如分配股票股利,须追加利润分配实施完毕后的最近一期审计。保荐机构需对审核期间利润分配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专项说明,就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对发行人财务情况、生产运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出核查意见。以往招股书对利润分配的披露比较笼统,现结合《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招股书对利润分配的披露要包括股利分配的原则、股利分配的形式选择、是否进行现金分红、现金分红的条件等;选择现金分红的,可进一步明确现金股利占当期实现可分配利润的比例。

(五)在审企业期后事项、会后事项要认真核查

(六)为做到审核过程留痕,保持发行审核工作的严肃性,减少申报的随意性,今后撤回材料要说明具体原因。

二、保荐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所报企业条件不成熟,申报项目把关不严,存在明显不符合基本发行条件的问题。

(二)信息披露核查不够,信息披露存在瑕疵。

(三)未对证券服务机构意见进行必要核查,其他机构所出意见存在明显不当。

(四)材料制作粗糙,文件内容前后矛盾,说法不一。

(五)不及时报告重大事项(股权变动、诉讼、市场重大变化),不及时撤回材料。

三、IPO审核若干问题

(一)董事、高管诚信问题

要求符合公司法21、147、148、149条,首发办法21、22、23条的规定。关注高管的竞业禁止,从改制、出资、历史沿革(子公司及兄弟公司)、资金往来等方面关注董事、高管的忠实、诚信义务。如国企管理人员新设公司收购原公司的情形、高管与拟上市公司共设公司的情形、高管持股公司与拟上市公司存在大量交易的情形,以及破产企业与高管关系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推荐企业发行审核时根据其过往情况,着眼于未来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二)股东超200人问题,原则上不要求、不支持为上市而进行清理。如股东自愿转让,需由中介对转让双方是否知情、是否自愿、是否存在纠纷进行逐一核查确认。股东的股东超过200人,也不行,但如属小股东且本身就是上市公司的除外。城商行2006年后形成的股东超200人的,不行。委托、信托持股不行,清理也不能超过200人。对于在发行人股东及其以上层次套数家公司或单纯为持股目的设立的公司,股东人数应合并计算。但要看具体情况。

(三)独立性问题。主业独出,还是整体上市,更侧重于整体上市,对集团经营性业务,原则上要求应整体上市;关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问题;资金占用,不仅是解决的问题,还要关注其他业务的现金流,关注其他业务对拟上市公司资金的渴求程度,从公司架构上判断未来是否发生。

(四)重大违法行为的审核。重大违法,指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且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行为。原则上,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均属重大违法行为,但处罚机关认定为不属于重大、且能依法作出合理说明的除外。对行政处罚不服正在行政复议或诉讼的,不影响对重大违法行为的认定,但可申请暂缓作出决定。

(五)上市前多次增资或股权转让问题的审核。对IPO前的增资和股权转让,重点关注行为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即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决策程序,是否签署了合法的转让合同,是否是转让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已经支付价款、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是否存在潜在纠纷,是否有代持;关注转让的原因及合理性,新股东与发行人或原股东、保荐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要求披露该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说明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涉及工会或持股会的,要一一确认并核查;

定价方面,对于以净资产增资或转让、或者以低于净资产转让的,要说明原因并中介核查,涉及 国资的,关注是否履行评估及报备,是否履行公开挂牌拍卖等程序,如程序违规,需取得省级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

关于股份锁定,发行前一年增资的股份锁三年,发行前一年从应当锁三年的股东处转让而来的股份锁三年;高管的直接、间接持股,均需符合公司法142条的锁定要求。

(六)环保问题。曾发生环保事故或因环保问题受到处罚的,保荐人和律师应对其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出具核查意见,并取得相应环保部门的意见。

(七)土地问题。保荐人及律师应就发行人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取得程序、登记手续、募投项目用地是否合法合规发表明确意见。《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作为规范性文件,应将其作为核查及发表意见的依据。

房地产业务,要专项核查以下内容并发表意见:

1、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办理情况;

2、土地出让金或转让价款的缴纳或支付情况及其来源;

3、土地闲置情况及土地闲置费的缴纳情况;

4、是否存在违法用地项目;

5、土地开发是否符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是否存在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不足1/4的情形。

募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项目的,项目用地应已经落实,即要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投资非房地产项目的,项目用地应基本落实。招股书中应披露募投项目用地的取得方式、相关土地出让金、转让价款或租金支付情况、产权登记手续办理情况。

(八)先A后H及H股公司回境内上市问题。先A后H要点:A股材料受理后,可向港交所提交申请材料;A股的发行比例须满足法定最低比例(10%或25%);H股的价格须不低于A股发行价,H股定价原则须披露;H股公司可独家发起,先A后H不能独家发起;信息披露按A股要求进行。H股公司回境内上市要点:按首发要求申报和审核;计算最低发行比例时合并H股公众股;信息披露从“孰严原则”;面值不是1元的也可发行;暂不考虑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转A股,可先转让香港主板后A 股。

(九)文化企业上市问题。

共性问题:股份公司设立不满三年。独立性有缺陷,难以做到整体上市,如出版集团中,有的出版社不能进入上市公司;报业及电视台改制,核心资产不能进入上市公司;存续部分生存能力差。经营区域性明显,行政分割制约了发展空间。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不突出。

建议:支持文化企业整体重组;先规范改制,大量的文化企业豁免发行上市条件是不现实的;支持拟上市文化企业跨区域拓展,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支持已上市文化企业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十)军工企业上市信息披露问题。军工企业申请信息披露豁免,首先,必须报国防科工委同意;其次,保荐机构须判断豁免披露是否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如果豁免披露的内容过多,将被认定不适宜 成为公众公司。

四、提问环节的主要问题

1、关于取消证券发行实质性审核的建议

考虑到对于发行人的规范运作、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判断存在难度,而且申请文件可能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形,因此取消证券发行的实质性审核目前难以实现。

(1)中介机构要对推荐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保荐机构要做实质性判断;(2)证监会的初审阶段:合规性审核,尽量不做实质性审核;(3)发审委审核阶段:投票表决方式决定其具有实质性审核特点。

2、关于提高审核过程中透明度的建议

认为目前审核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是畅通的,保荐人、发行人与证监会相关审核人员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沟通:

(1)见面会阶段的沟通;(2)书面反馈后的沟通;(3)发审委会议上的口头陈述。

3、外资化架构问题

关注的对象是:本来是境内个人持有的境内企业,境内个人在境外设立SPV,然后将境内企业股权转给SPV。真外资投资的,不受此审核要求影响。

审核态度:将外资架构恢复为境内直接控股,如果没有导致实际控制人、高管、业务的调整,且外资化和落地过程符合外资、外汇管理规定,则不构成上市障碍。对于境内企业外资化后转让股权的部分,可以保留,仅要求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部分恢复为境内直接控制。

外资化架构不变的企业上市,目前仍然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目前来看存在的问题:(1)资金流动、股权安排、股东承诺等情况比较复杂,如公司治理、股权退出、对堵条款等情况难以核实;

(2)避税港公司本身缺乏透明度,控股股东等情况难以核查;(3)假外资现象突出(超过三分之一),对经济存在负面影响

根据1995年1月1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发布的《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规定,发起人股份的转让须在公司登记3年后进行,并经公司原审批机关批准。该规定尚未明确废止,目前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后3年内办理股权转让如经过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时原审批机关批准即可,并不属于违反规定。

4、分拆上市

(1)境内上市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尚不可操作,关键取决于上市部的意见。(2)境外上市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取决于境外是否有相关规定,审核关注发行人的独立性、业务的相关性。

4、实际控制人在服刑期间

虽然首发管理办法没有规定,但认为实际控制人的要求应比高管更为严格,因此,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

5、合伙企业持股问题

由于目前合伙企业开户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对于合伙企业持有股份的公司申请上市,目前虽然受理但无法进行具体审核。

6、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保、公积金缴纳规定不尽完善,各地具体操作不尽相同,使部分企业在为农民工、流动职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方面存在困难。

对于未能为部分员工缴纳的社保和公积金的企业,需进行以下工作:(1)核实和说明未能缴纳的原因;(2)取得当地社保部门的相关文件;

(3)实际控制人承诺:如需补缴,由其承担。

7、国有企业改制程序瑕疵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改制程序中存在未经评估、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净资产等瑕疵问题,不建议进行补充评估等方式,可通过以下方式弥补:

(1)核查改制当时是否存在相关特殊规定或文件;

(2)国资部门的事后确认文件,对于重大程序瑕疵需取得省级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

8、外资企业同业竞争问题

外资企业在大陆和海外都存在业务的,通过市场分割协议或海外停业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很难得到认可,主要是市场边界难以确定。

9、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问题

(1)审核关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

(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的话,不要求撤回材料,但需要就变更的募集资金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并发表意见。

(3)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无明确限定,要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模式确定,如工程类企业募集资金多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可行的,而传统的生产型企业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宜过大。

10、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则认定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辽宁荣信?一致性动协议】

11、审核期间股权变动,撤回重报。小股东的股权变动也要撤,小股东中有工会持股,也不行。

5月8日 首发企业财务相关问题

主讲人:常军胜

一、近期发布的首发申请财务方面规定

(一)3号适用意见,关于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法规要求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无重大变化,但现实是实际控制人为上市需要有整合业务的需求,为此出文规范。

主要内容,同一控制下的重组,从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扣内部交易)、利润总额三个指标考察,以大吃小,增加披露要求,要含最近一期财务数据;以小吃大,运行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同时,不仅考察财务指标,还要考察业务相关性。相同业务,上下游业务,为满足业务完整性的调整(如整合销售公司),视为同一控制下的重组。完全不同的业务,不行。发行申请前一年一期多次重组的,累计计算,以加权方式测算指标。

对申报报表的编制,明确:

1、重组超过20%的(有重要影响),至少需包含重组完成后的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即重组的内容要反映在报表基准日前。

2、重组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项的,被重组方合并前的净损益应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并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即追溯调整,扣非。

3、同一控制下的非企业合并事项,且被重组方相关指标超过20%的,应假定重组后的公司架构在申报期期初即已存在,编制备考报表,并由会计师出具意见。

(二)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

在说到税收返还时,指出中国税收制度不规范,税法执行受政策影响大,企业纳税不合规情有可原,但无论如何,发行人不能将可能的风险转嫁给新的投资者。

对历史上的税收不规范,如某企业迟延交税,06年该完的税至08年才交,处理建议:

1、找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如该企业提交了县政府会议纪要,对该类企业可减免缓;

2、当地税务部门认可,不处罚;

3、律师、保荐人意见;

4、股东承诺。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建议:

1、按当地政策计提;

2、股东承诺如计提不足,原股东补足。

二、在审企业2008年年报相关情况和关注问题

1、与在审IPO公司申报会计师沟通

共涉及31家会计师事务所,涉及在审企业116家,占40%。

2、重点关注问题 建议重点关注08年下半年的业绩变化情况:(1)在审企业所处行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变化情况

(2)纵向比较在审企业2008年下半年与2008年上半年主要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指标(3)横向比较2008年下半年在审企业与同类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指标

(4)确实出现业绩下滑迹象的再审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对相关风险及影响因素作具体披露,影响重大的,须作重大事项提示。

目前,汽车零部件、房地产、远洋运输、出口导向型企业,下滑严重。对2008年业绩下滑要有平常心,如实反映,下滑是正常的。

共有26家企业撤材料,14家因业绩下滑撤,分别为:电子元器件3家(出口配套),纺织2家,金属制造2家(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文化用品1家,证券公司1家,普通制造5家。90%的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反映了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出口导向,外需为主。

目前在审汽车零部件企业较多,受影响的也较多。

三、其他问题

1、资产评估增值问题

(1)对于改制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时进行评估调账的,不构成障碍,但要求持续运行三年方能申请。

(2)对于公司以评估增值的自有资产对自身进行增资的情况,属于出资不实,必须进行纠正。(3)对于企业历史上的出资资产质量差、评估价值较高的情况,属于会计问题,应合理计提减值。如要对评估增值过高的出资进行现金补足,不需要对出资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追溯调整,补足的现金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4)对于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未能进行评估的,属于程序瑕疵,不提倡评估复核,需要主管部门对改制出具意见。如改制时资产已摊销完毕,对目前财务状况无影响的话,不构成障碍。

2、非典型同一控制人下合并、业务重组

(1)通过资产、股权收购方式属于典型的同一控制人下重组,要将收购的资产、股权可作为独立核算主体,进行追溯调整,纳入合并申报报表。

(2)通过业务承接、人员承接、销售渠道承接的方式属于非典型的同一控制人下的重组,要做延伸审计,即将被承接业务、人员、销售渠道的原企业进行审计,并纳入备考合并利润表,以供参考。

案例一:

A公司与发行人甲是同一控制下企业,A公司向甲销售控制系统和控制装置,为上市需要,甲收 购A公司的控制系统和控制装置的相关资产,构成非典型同一控制下合并、业务重组,参照企业合并进行。A公司前三年的会计报表要由申报会计师审计,追溯调整,除非能论证出A公司不具备会计核算条件。

案例二:

发行人乙与销售公司A、B、C为同一控制下企业,为上市,发行人乙接受了A、B、C的人员和渠道,拥有了完整的销售体系。但在整合过程中,呈如下特点:

1、没有对价;

2、A、B、C三公司债务与乙无关系;

3、A、B、C已注销或正在注销。此时,需对A、B、C进行延伸审计,防止虚假销售。报表不合并,备考利润表,披露。

以上案例中,发行人甲收购资产的行为构成企业合并行为,发行人乙的行为不构成,但甲和乙的行为均适用3号意见。

另,指出:如有同一控制,又有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但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为辅时,两种合并统一计算,按同一控制下合并的相关指标计算运行时间。实质为放松管制。

3、出资时存在虚开发票问题

某公司上市过程中被举报设立时实物出资(固定资产和存货)时用的是假发票,称系评估机构评估时要求提供,而股东取得资产时未有发票。涉及金额700万元,占当时注册资本的90%;且申报期末固定资产、存货已经没有账面余额。目前该项目还没有上会,会里意见是虽然目前来看金额不大,但性质是作假,要做特别提示且提请发审委关注。

4、评估增值过大

某公司股东以生产线出资,原值7800万增值为3亿元,使得公司注册资本由750万变为3.5亿元。会里认为评估报告和后来复核的评估报告不能反映资产评估增值的合理依据,企业关于对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等原因导致增值说法,会里表示难以认同。

5、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

会计估计变更,应未来适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应追溯调整。如某企业2008年末账面股票投资由于股价下跌存在浮亏,即使2008年度审计报告出具时股票价格已大幅上涨,但该企业2008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还应依据2008年末的市场价格确定。

某证券公司,2004年因擅自将委托方资金购买股票涉诉,1亿元委托资金产生损失8300万元,当年作了预计负债,导致当年亏损。2007年因满足上市条件需要,又根据07年的市场环境认定该处理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追溯调整,使得2004年盈利。属于典型的滥用会计差错。

6、发行前相近业务剥离

业务相同,为包装业绩而剥离不符合整体上市要求;纵然是不同业务,也不鼓励剥离,重点鼓励整体上市。

7、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差异

无差异是不正常的,说明作假;有差异没有关系,披露即可。

差异大,大幅调增报告期利润的:

(1)取得充足证据,说明该差异的真实性;

(2)由于差异产生的补缴税款事项,需要取得税务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确认不对补缴税款进行处罚;

(3)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承诺:如因补缴税款事项而遭到罚款,由其承担。

会里要求提供的“原始财务报表”是公司当年度向税务部门实际报送的财务报表。目的是通过报表差异发现问题。

目前很多公司按照经申报会计师审计后的申报报表,相应更改原始报表,导致原报与申报基本无差异,由此掩盖了重大审计调整事项。

7、“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理解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中,“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是从合并口径要求的。对于母公司报表的最近一期末分配利润为负的情况,要做出合理说明、解释。同时对于母公司属于控股型公司的情况,要关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要从制度安排上保障将来的利润分配能够得到满足。

5月9日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

主讲人:罗卫

一、审核依据

主要是《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及规范性文件《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试行规定》。

二、上市公司融资产品介绍

(一)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核情况

1、非公开发行股票:目前唯一正常审核和发行的融资方式,2009年公司18家发行,金额合计129亿。

2、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可转债:受理后正常审核,但是均未提交发审委。

3、公司债:发审委审核通过后均未取得发行批文。

4、可分离债:由于涉及权证问题,目前暂停受理和审核。

5、可交换债:目前受理2家,由于可交换债需要将股份登记质押,目前证监会正在与最高院协商该质押的优先权问题,避免股份在登记质押后被司法冻结。

(二)上市公司融资产品介绍

1、配股

必须采用代销方式,认购股数没有达到拟配数量的70%,发行失败。对发行价格没有约束,发行股份没有锁定期。

2、增发 特点:

(1)市价发行,在市场不好时存在较大的承销风险,券商对该品种比较谨慎。06年之前增发可以打折发行。

(2)稀释老股东权益。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增发要注意外资的比例,一般外方比较关注股权的比例。

(3)融资规模。理论上没有融资规模的限制,现实情况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公司现有净资产规模,保荐人必须务实考虑。

关注:发行人最近一期不存在较大金额的金融投资,否则,存在增发资金用于金融性投资的嫌疑。

3、非公开发行股票

发行风险:某种程度上,发行风险较小,没有发行数量及发行比例的限制。而且在市场下滑的情况下,拿到发行批文后,原来的发行底价跌破,发行人可以重新走程序调整发行底价,因此困扰非公开发行的发行价格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给境外投资者定向发行,必须先拿到商务部的批文,发行部才会受理。

认购对价:现金和资产都可以认购,如果资产认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报上市部审核,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报发行部审核。关于用债权认购,与上市公司无关的债权,不应该考虑,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债权,可以考虑,相当于债转股。

重大资产重组的非公开发行和募集资金的非公开发行,必须分两步实施,走两次程序,先做重大资产重组,再做非公开发发行。

4、可转换公司债券

基本上作为公开增发来看待和审核,转股价格可以不断修正,最终基本都能实现转股。经调研,市场呼声较大,发行人更愿意做转债,投行也较认可该融资品种。

5、分离交易可转债

2008年基本暂停,主要是权证上市后炒作厉害,市场非理性。

6、公司债券

 募集资金的用途比较市场化,基本是补充流动资金,改善财务结构。 发行批文:分次发行:24个月有效;1次发行:6个月有效。

 审核要点:债券的安全性以及相应的债权人保护制度是审核的重点,而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不是审核的重点。

 建议关注:债券的条款设计;违约条款的责任细化和明确;担保问题;现金流问题等等。

7、可交换债券

目前该品种存在法律上的瑕疵,即用于质押的公司股票如果遇到司法冻结,股份的质押无法对抗司法冻结,存在交换不能的可能。为从制度上堵住漏洞,目前正在与最高院协商,出司法解释。但何时能出不知道。

推出可交换债的目的:给上市公司提供一个市值管理的渠道和工具;减少大小非的减持压力。目前,证监会有2-3家可交换债在审。

三、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关注问题

1、募集资金运用

保荐人要把关,明确募集资金的金额,在发行方案中明确募集资金不超过**亿元;明确募集资金的用途,规定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项目需要量。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用地:关注土地使用权是否取得,是否存在合法使用的法律障碍,如果未取得,保荐人都要对发行人的用地问题的解决是否存在障碍发表意见。

2、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07年以后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存在同业竞争,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解决途径是通过整体上市彻底解决,或者逐步的资产收购,分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关联交易:主要关注交易的公允性(定价)以及是否存在依赖(即独立性;另外资金占用也是关注点,有些公司在上市前解决关联占用,上市后马上又发生,保荐人需要把好关)。

3、资产收购

审核三处主要关注:拟购买资产的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被抵押、质押、冻结等限制转让的情况。

审核四处主要关注:拟收购的资产的定价和盈利情况,即审计和评估。

四、其他问题

1、非公开发行的认购方式

(1)全部以现金方式认购,则由发行部审核;

(2)现金+资产认购方式,如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由发行部审核,审核关注的是:同股同权,认购的资产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如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不宜同时进行,建议先进行资产重组(上市部),再进行非公开发行(发行部)。这主要是考虑到重组和非公开发行涉及的股票定价问题。

2、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问题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对象不得超过10名,这对于融资规模较大的发行形成了障碍。目前关于10名发行对象的限定条件不会进行调整,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规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基金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这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发行对象数量的限定,但是对于融资规模特别大的企业,建议采用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

3、新股东是否可以资产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

对于该问题无明确限定,但是要符合“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减少关联交易和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的目的。

4、再融资的环保问题

(1)环保批文不是再融资的前置程序

(2)再融资的审核关注的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相关的环评,因此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程序走环保即可。

5、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调整问题

由于二级市场价格变动,非公开发行会出现价格倒挂问题,目前原则上允许对发行价格进行调整,上会前调整的,先申请暂停审核,经董事会、股东会审核通过后报证监会;过会后、已获取批文后调整的,不影响批文的有效性,但批文中的发行数量不能变,要在批文的有效期(6个月)内完成发行。

6、配股的超额认购问题

配股方式引入了发行失败机制,即“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百分之七十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经认购的股东。”因此为确保配股成功,有建议提出是否可以由其他股东超额认购。鉴于是否认购配售的股票是股东的权利,股东放弃认购权后并不能直接将该权利转移给其他股东,因此,考虑到利益平衡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不允许股东超额认购。

5月9日 再融资财务审核的要点与问题

主讲人:肖华

一、近期新颁布的再融资相关规定

1、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及内容与格式准则(1)公司债券发行与财务会计相关的规定 内控制度的要求:内控制度健全,债券信用:债券信用级别良好 净资产: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年均可分配利润: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备注:年均可分配利润为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 债券担保:保证方式担保的,保证人资产质量良好;设定担保的,担保财产应当权属清晰(2)募集说明书的财务会计披露要求

财务会计资料有效期: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资产评估报告和资信评估报告

债券风险披露要求:要有针对性,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充分披露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偿付风险、资信风险、担保或评级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等。

公司资信情况的披露要求:充分披露公司的资信情况:授信情况、经营违规情况、债券发行及偿还情况、发债占净资产的比例、重要财务指标等。

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应以按照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为基准。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内容和基础:对公司三年一期的财务分析必须要有简明的结论性意见;重点披露本次发债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最近一期末的对外担保情况和未决诉讼或仲裁情况。

2、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及内容与格式准则

(1)强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基本原则:应该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应当有利于提高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保荐人要在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具体方案中体现上述原则。

(2)按照细则和格式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要做好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的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关注非公开发行股票和公开发行申请文件的异同。

(3)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是非公开发行审核的关注要点,本次募集资金投向是非公开发行审 核的重点。

3、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规定

(1)关于与原规定(证监公司字【2001】42号)的主要区别: 改变了规范对象;

对鉴证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中前次募集资金使用和项目效益对照情况的披露格式内容予以规范。

增加了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专项存储、闲置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口径一致、前次用于认购的实物资产运行情况的说明;

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对外转让或置换的(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除外),增加了与转让或置换以及置入资产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2)常见的几个问题

审计报告与鉴证报告对应的截止期可以不一样,但需要说明原因。必须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出具鉴证报告和同期的审计报告。

4、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

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保荐机构对在审企业中仍不符合《决定》相关规定的,要提出解决意见。对于2008年10月9日之后受理的申请公开发行证券的再融资企业,一律严格适用《决定》的相关规定

5、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试行规定

主要关注,不得通过发行交换债券将控制权转让给他人。

二、近期再融资财务审核的侧重点

1、融资的必要性

关注: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性资产余额情况;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融资与净资产规模的比较情况;现有产能利用率情况等;

2、直接或间接将募集资金用于新股申购、配售或买卖证券的问题

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余额;投资收益的金额、比重及构成;金融资产的性质。

3、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关注:前次募集资金投资进度、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情况、最近5年内募集资金实现效益情况 及相关披露问题。

4、关联交易公允性及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问题

5、原材料价格、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率、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6、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规性及变更情况;

7、公司债券的风险披露和资信评级问题

关注:偿债能力及相关风险的披露;特殊风险的披露;信用评级的合理性。

三、近期发审委再融资审核意见涉及的主要财务问题

1、关联交易的变动趋势、关联交易公允性及其对独立性的影响;

2、重要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合规性;

3、宏观环境及宏观政策变化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4、股权融资的必要性;

5、本次募集资金运用中资产评估问题、盈利预测问题;

6、对外担保的合规性及其潜在风险;

7、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的变动趋势及其与同行业差异较大的原因;

8、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效益与承诺效益差异较大的原因;

9、特殊业务或主体的内部控制情况;

10、偿债风险及其披露。

四、2008年发审委否决意见涉及的主要财务问题

1、重大关联交易不公允;

2、股权融资必要性问题;

3、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效益与预计效益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误导性陈述;

4、本次募投项目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素;

5、拟收购资产评估问题;

6、重大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合规;

7、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

第二篇:2014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期培训记录

近期IPO新政策解读

(一)段涛

第一部分近期监管问答的解释和说明

一、关于调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征求国家发改委意见材料的要求

在报送证监会、国家发改委意见材料处理程序的方面,4月18日证监会的监管问答对主板和中小板首发企业提交用于征求国家发改委意见的材料进行简化。简化后的材料包括:申请文件电子版光盘一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项目备案(核准、批复)文件、环评批复、土地预审意见、节能评估文件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文件的复印件单行本一份。请各发行人和保荐机构按照上述要求,在报送预先披露材料的同时报送相关材料。

二、关于变更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处理程序

4月4号发布的《发行监管问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要求:“负责本次发行的保荐代表人发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者签字会计师、律师发生变更,需要履行相关程序的,应当中止审查”。在4月4日之前已经提交了变更申请的按老办法执行,无需中止审查。4月4日之后的,按新办法执行,如果提出变更申请的,应该提出中止审查的申请,履行完尽职调查程序之后,再恢复审查,并补充相关的文件。

三、有关老股转让规定 1.老股转让是国际成熟的做法

在新股发行重新启动并推出老股转让规定之后,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老股转让是国际上一种成熟的做法,在境外的主要的市场,如美国,香港等,都有相应规定。股票市场是资本流动的平台,老股转让对上市和未来的二级市场的套现或转让,做了一个程序提前实现。市场上存在反对的声音,是市场环境决定的。2.老股转让是不违法的

证监会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论证,也征求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意见。《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法律关于老股转让是有空间的,证监会关于这个问题征求了法律界的意见。依法转让基于自己的自身出资持有的股份,是老股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条提出转让股份的限制要求 时,限制转让的时点是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而老股转让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部分,这个时候的股票并不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所以,老股转让不违反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3.推出老股转让政策是为了解决三高问题

在制定老股转让的操作方式时,为了确保改革的效果,明确规定了暂不允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只进行老股转让。第一,明确要求转让老股与发行新股同时进行。第二,明确老股转让的性质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部分,要遵守《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规定,转让的价格要与发行股票的价格相同。第三,老股转让确定了自愿转让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控股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采取平等自愿的原则。第四,为了避免市场质疑老股转让过程中突击入股套现的行为,老股转让的条件要求持有36个月以上,并且股权清晰,权属清晰。

在2013年12月13日《发行监管问答——落实首发承诺及老股转让规定》中,明确了36个月持有期的要求,是指拟减持公司股份的股东自取得该等股份之日起至股东大会通过老股转让方案表决日止,不低于36个月。

4.老股转让数量和发行新股数量跟募集资金和项目挂钩的问题

《意见》本身从逻辑上讲不存在问题,出现相关问题是执行时的特殊情况导致的。由于IPO暂停时间较长,业绩增长比较快的公司获批发行新股时,由于需要将老股转让数量和发行新股数量跟募集资金和项目挂钩,老股转让数量较多,市场上就会有质疑。严格地执行这个政策不是特别合理。我们也公开承认了政策的不尽合理之处。

5.《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暂行规定》的调整内容

第一,适当放宽了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但是同时也对募集资金的合理性要严格的审核,以前监管问答不再执行。

第二,对第九条的第二款进行了修订。一方面,确立了首发以公司融资为主的原则,新股发行的数量一定要大于老股转让的数量,新股发行的募集资金数量也不再与募集资金项目资金需求量强制挂钩。另一方面,以市场化的方式约束老股转让的数量,明确了老股转让的数量,不得超过自愿锁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获得配售股的数量。

第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自愿设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不得与公开发售股份的公司股东及相关利益方存在财务资助或者补偿、股份代持、信托持股等不当利益安排。”做了原则性规定,回应了第九条第二款的要求。

第四,在披露方面要充分地提示风险,要求把所有的情况都向投资者披露清楚,如老股转让所得的资金不为公司所有等。

第五,对发行人经营有重大影响的股东,比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股份转让时,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应当说明并披露此次股东公开发售股份事项对公司控制权、治理结构及生产经营等产生的影响,提示投资者就上述事项予以关注。

第六,在承销费用分摊的方面,国外的市场基本都是发行人承担的。在对承销费用分摊的问题讨论时,有些人认为一定要合理的分摊,平均分摊,也有人认为有些老股东转让股份,实际上在股价上有了一 定的折扣,实际上承担了公司股份流通的一部分成本,所以老股东也可以不承担这笔费用,因此证监会这方面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只是要求发行人与公司股东在发行上市前要对分摊的原则进行约定并披露。

以上是有关老股转让的一系列问题。建议券商在招股书中关于这部分的披露要统一,在进行老股转让表述时,按照第九条的要求详细说明。

四、有关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 1.关于减持价格和股票锁定期延长承诺的把握

《意见》规定了解禁后两年内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和特定情形下锁定期限自动延长6个月的最低承诺要求,但是证监会鼓励发行人控股股东、持有股份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形提出更高、更细的锁定要求。在监管过程中,发现部分已作出承诺的高管,在辞职后不履行所作承诺,因此,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证监会要求对于已作出承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明确不因其职务变更、离职等原因,而放弃履行承诺。2.关于股价稳定的预案

《意见》规定,“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提出上市后三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预案应包括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具体条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发行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等。上述人员在启动股价稳定措施时应提前公告具体实施方案”,对稳定股价的预案的规定比较笼统。

2013年12月13日的发行监管问答细化了具体做法,要求“预案应明确发行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增持、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增持的具体情形和具体措施,确定出现相关情形时股价稳定措施何时启动,将履行的法律程序等,以明确市场预期。稳定股价措施可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对于未来新聘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也应要求其履行公司发行上市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已作出的相应承诺要求”。

证监会只提供了稳定股价的措施的一个方案,实际上还可以有很多种方案,除了回购公司股票和增持之外,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根据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决定。3.关于股份回购的承诺

《意见》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开承诺,发行人招股说明书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对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的,将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且发行人控股股东将购回已转让的原限售股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这一条的执行情况五花八门。部分招股说明书中只作了一个承诺,但是没有说明回购的价格、回购的情形、启动回购措施的条件等。有些保荐机构在提供的回购承诺措施里面,加了很多限定条件。所有赔偿承诺都是以法律责任做前提的,不履行承诺,仍然会依法处罚。建议某些保荐机构删除承诺中的限定条款。监管问答要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中介机构作出的关于赔偿投资者损失的承诺应当具体、明确,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4.关于持有5%以上股东持股意向透明度

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持有5%以上股东持股意向透明度的情况也比较多,有很多招股书都提到持有5%以上股东会根据未来的资金需求和市场状况,来决定是否减持。这样的安排不是很明确,至少应该明确在限售期期满两年内的减持计划,而且要披露清楚。

12月13日的监管问答要求:招股说明书及相关申报材料应披露该等股东持有股份的锁定期安排,将在满足何种条件时,以何种方式、价格在什么期限内进行减持;并承诺在减持前3个交易日予以公告。如未履行上述承诺,要明确将承担何种责任和后果。

12月27日的监管问答进一步要求:发行前持股5%及其以上的股东必须至少披露限售期结束后两年内的减持意向,减持意向应说明减持的价格预期、减持股数,不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减持”等语句敷衍。

对这个问题的明确,主要是为了给投资者一个预期。如果股东减持的量大,会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投资者也会对大股东减持的意向作安排。5.承诺事项的约束措施

监管问答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所作出的承诺及相关约束措施,是招股说明书等申报文件的必备内容,应按要求进行充分披露。除上述承诺外,包括发行人、控股股东等主体作出的其他承诺,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于规范关联交易等的承诺等,也应同时提出未能履行承诺时的约束措施。保荐机构应对相关承诺的内容合法、合理,失信补救措施的及时有效等发表核查意见。发行人律师应对相关承诺及约束措施的合法性发表意见。

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提到,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发行人记载的材料中,出现自相矛盾、有实质性差异的,要中止审核。在审查过程中,有些企业因为中介机构的更换或一些政策情况不明朗,材料补充不及时,导致审核工作根本无法继续,既影响了审核秩序,也影响了审核透明度。以前中止审查,就要排到最后,在这次监管指引中规定中止审查状态不影响排队,在程序上做了改进。

监管问答规定了四类中止审查的情况,第一是文件不齐备的,第二是发行人、中介机构受到限制的,第三是重大问题需要核查的,第四是发行人主动申请中止。证监会根据情况作了安排,明确了立项稽查和终止审查或不予核准的情形。

监管问答同时明确了申请文件中记载的信息是否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是否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标准。

六、在审首发企业中介机构被行政处罚、更换等的处理 这个监管问答的目的是明确,中介机构被处罚或更换时,企业是否需要重新上发审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5号(新修订)》第二条规定,如果已过会企业全部满足17项情形的,可不再提交发审会审核。但是如果有一项不满足,是不是一定要提交发审会审核?还没有明确。证监发行字[2002]15号文《关于加强对通过发审会的拟发行证券的公司会后事项监管的通知》的第二条规定:

“拟发行公司在发审会后至招股说明书或招股意向书刊登日之前发生重大事项的,应于该事项发生后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并对招股说明书或招股意向书作出修改或进行补充披露,主承销商及相关专业中介机构应对重大事项发表专业意见。

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述补充材料和说明后,将按审核程序决定是否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讨论。”证监会将对过会企业中介机构涉及变更是否要重新上发审会的问题明确标准,并且向社会公开。目前的发行方式实行保荐制度,保荐机构承担的是保荐责任,律师、会计师承担勤勉责任。所以,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围绕保荐制度和相应中介机构的责任来进行设计的,对审核过程中各个时点的中介机构进行了明确。

1.在审首发企业,包括已过发审会的企业,更换保荐机构的,一律需要重新履行申报程序。因为保荐机构在整个发行上市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核心的作用。

2.更换保荐代表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律师、会计师的,更换后的机构或个人需要重新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专业意见,保荐机构应进行复核。如保荐机构认为新出具的文件与原机构或个人出具的文件内容无重大差异的,则继续安排后续审核工作。如保荐机构认为有重大差异的,则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已通过发审会的,需重新上发审会。

3.审核过程中,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或相关保荐代表人、签字律师、签字会计师被行政处罚、采取监管措施的,保荐机构及所涉中介机构均应就其出具的专业意见进行复核并出具复核意见。如复核后不存在影响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的重大事项的,则继续安排后续审核工作;已通过发审会的,可不重新上发审会。

相关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导致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签字保荐代表人、会计师、律师执业受限制的,如12个月不受理材料或者暂缓审核的情况,在相关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实施完毕之前,不安排后续审核工作。

4.在审首发企业更换保荐代表人、律师、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原签字机构和个人需出具承诺,对其原签署的相关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其出具的文件存在问题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从严追责。

以上是对证监会最近出具的要求的解释。证监会目前在讨论几个监管问答,包括风险因素的披露方式,知识产权的披露方式以及历史沿革的简化等,会陆续公布。第二部分关于下一步的发行审核工作的交流 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定位主要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证监会在监管理念方面有了一些重要的转变,现在也在摸索过程中,对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在完善之后会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监管理念方面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不判断投资价值

部分投行对信息披露的问题不是很重视,更多的是关注业绩,信息披露的质量、广告化等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对信息披露进行认真把关,希望投行内控和内核积极做好相关工作。2.提前预披露信息

这段时间密集预披露的企业比较多,市场没有过多地进行反映。但是提前预披露会面临很多问题,部分企业申报时间较长,材料质量比较差。

二、材料中数据没有更新的问题 1.业务与技术部分

在对行业的描述时,没有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整。有些材料在逻辑方面明显有问题,对于市场和行业的分析时使用08、09年的数据,没有进行调整。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部分

对于项目的预测过于乐观,对于部分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煤炭行业等,还进行乐观地进行预期,对于风险没有提示到位。3.承诺措施部分

在监管问答里面强调,希望要按照要求对材料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最近政策密集出台,投行人员对政策的消化理解需要一个过程。部分投行打算等上会前,更新材料的时候集中修改。这种“等”的思想是不对的。

三、关于信息披露的问题

这次改革提到了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执法,强化归位尽责。再次提醒大家,首发上市核心的就是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无论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都要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本次改革还提到了监管部门不对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进行判断,但是要对和投资者投资决策相关的盈利能力和相关信息的充分性披露到位。

四、关于底稿质量的问题

随着披露时点的进一步提前,我们在发审会前还有对于底稿的抽查制度,加上日常的考核,会进一步加大处罚的力度,所以要做好工作底稿,要依法合规,不要嫌麻烦,做好内控。

五、关于风险提示的问题

在招股书中要充分地披露风险。现在的风险披露好多是流于形式的。无论是从《证券法》的要求,还是《意见》里面都强调,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对信息披露是全程负责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次指导意见明确了发行监管的边界,发现违法违规重大问题,要立即移送稽查部门进行调查。

近期IPO新政策解读

(二)蒋彦

今天结合首发新出的规定,主要讲两部分的内容。第一,有关募集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的发行监管问答;第二,结合最近报送的2013年的年报,讲一下及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的执行问题。第一部分募集资金运用信息披露

募集资金的监管问答是落实新股发行指导意见当中的一环。在3月21号发布监管问答时,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新规。2006年版的招股说明书准则中说明,募集资金是可以有各个投资方向的,可以直接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合资经营或者合营项目、对其他企业增资或者用来购买对方的股份、偿还债务或者补充营运资金等等。

从实务上讲,在过去一年中,首发企业把募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比较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也大多数是涵盖在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当中。这次监管问答又一次地明确了募资资金使用可以用于一般用途,而且对信息披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监管问答明确了首发企业募集资金除了可以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之外,还可以用于一般的用途,如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等。以下结合预披露文件当中有关募集资金使用的问题,跟大家进行交流,希望避免以后在报送文件的时候出现类似的问题。

一、募集资金投向及其披露要求

问答中要求,“募集资金的数额和投资方向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未来资本支出规划等相适应”。这是管理层在做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一种约束。虽然募集资金使用是在发行完成,资金到位以后,未来几年的事情,但是募集资金的使用要跟目前企业的现状以及基于这种现状的规划相适应。1.募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从投资用途来看,如果募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该按照招股说明书准则的要求披露项目的建设情况、市场前景和相关风险。这部分内容在原有的招股说明书准则当中规定得非常细,比如跟项目有关的投资概算、相关的设备、土地、技术等准备的情况、项目的市场前景,新增的产能和产量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符合等等。2.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募集资金用于一般用途,首先要分析一般用途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时,不同的行业,同一个行业不同的经营模式,包括公司现有规模的大小等等都对流动资金需求规模的影响很大。比如主板和中小板最常见的工业制造业企业,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工业产业链上的一环,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客户比较稳定,公司对客户和供应商都有比较稳定的信用政策和相应的还款期。这类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就比较容易测算。而对于其他的行业来说,比如商品流通企业需要的流动资金比较多。所以不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流动资金规模的大小。

同一个行业的公司,也会因为客户的类别、经营模式等因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有所不同。有的企业,虽然是传统的工业企业,但是面对的客户可能是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受到预算约束的原因,可能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够集中付款,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测算流动资金需求的时候,就要充分地考虑到客户的类别和付款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测算流动资金的需求量。

再比如服装经营企业,但是因为销售的体制不一样,也会导致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不同。有的服装经营企业采用经销商形式销售,还有的服装经营企业采用直销形式销售。在直销的模式下,存货的规模较大,服装在商场里和专柜里,只有等到客户买走相应商品,风险才能完全转移,没有卖走的部分存货,在直销模式下,都会占用流动资金。所以一般来说,直销模式下占有的流动资金量会高于经销商模式。经销商模式如果是卖方的经销,经销商提货完毕即实现销售,但是这样的经销商给企业付款的时间不确定,有的会直接付款,不需要占用很多的流动资金,有的会有时间不等的信用期,所以在做流动资金测算的时候,就要考虑回款的时间。

以上例子就是要提醒大家在测算流动资金需求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发行人自身的特点。流动资金规模的确定不能武断,要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清楚。3.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使用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也要说明合理性和必要性。从大环境来讲,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根据银行信贷和债权融资的环境,来决定自身的贷款规模。从企业自身来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资产负债率的高低,融资渠道多样性的选择、财务费用对于经营业绩的压力等等来综合分析。

希望大家在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偿还银行贷款的分析时要切合企业的实际。同时提醒大家,不希望大家做突击式的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在监管问答出台的时候,可能有的企业会考虑临时借入银行贷款,再使用募集资金来偿还。建议企业不要为了迎合这个政策,调整自己既定的方针,出现前两年的时候贷款量很少,突然到了期末或者半年报的末期,突击增加了几个亿的银行贷款的情况。提醒大家劝告有这样想法的企业。

二、在不同审核状态之下执行问答的要求

问答规定,还处于初审过程的,可以调整募集资金用途,企业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就可以,要向监管部门主动提交调整募集资金使用的说明。

已经通过发审会的企业,原则上不可以调整募集资金的项目,但是可以根据募集资金实际投资的情况、成本变化等等可以合理地调整募资基金的需求量,并且可以部分募集资金增加一般用途。对于已过会的企业,根据2006年版的首发办法和招股书准则的内容来看,募集资金的使用一直都是发行条件,初审会和发审委的审核,首先围绕的都是发行的条件和信息披露。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审会的审核已经包括了对于当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因此不建议过会企业更改募投项目,否则会带来后续程序上的麻烦。

但是从项目自身情况来看,客观地说,从立项到发审委的审核,再到发改委的审批,再到预披露,过发审会,再到准备发行,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募集资金到位之后再去实施项目,跟立项时相比,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动,因此我们允许企业在过会之后,根据募集资金项目的实际投资情况、成本的变化等等,合理地调整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量。

三、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6月30号,证监会发布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IPO企业即将实行申报即预披露的制度,并且实行中介机构责任自负的原则。最近证监会陆续收到了保荐机构的预披露文件,考虑到募集资金的监管问答以及其他的几个监管问答,提出了新的披露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证监会要求预审员对招股说明书中相应的表述的合规性进行了关注,对于其中明显不合规的披露内容,提醒了保荐机构进行调整,这是预披露文件公布较慢的原因。

现针对审核中几个比较有普遍性的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并明确告知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今后监管部门不会再就募集资金的调整事项提醒保荐机构进行修改。对于已经报送的预披露文件,如果预审员提出了修改意见,保荐机构可以修改完之后再报送;也可以暂不修改,直接预披露,在预披露之后证监会会以反馈意见、告知函等形式提出相关意见,企业再进行调整,对于披露文件前后两稿之间的差异进行把握。

对于预审员还没有提出修改意见的其他企业,我们将按照保荐机构报送的文件原封不动地进行预披露,希望保荐机构对照以下提出的问题对招股说明书进行修改。监管部门不会再对近期预披露的文件进行一一审核,直接挂网预披露,不表明其中披露的内容都是经过监管部门认可的,建议保荐机构不要盲目地互相效仿借鉴。1.发行数量的确定原则

本次发行数量确定的原则是要满足最低的上市底线。相应募集资金的金额也应该根据这个原则测算。《公司法》规定,公开发行证券,相关的股份应该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如果股本超过4个亿,可以为10%。

2.对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的合理性分析不足

我们发现很多预披露文件经常犯的毛病,就是没有对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的用途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有一批企业所增加的用途和原来的项目规模相比及其接近,只能理解为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披露流动资金的需求量。

3.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不明确

监管问答当中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要分析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提示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分析。只有在金额明确的前提之下,才能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金额的合理性。如果连金额都没有,怎么去测算合理性?比如“如果将来实际募集资金超过募投项目所需,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的表述是开放式的,是不合规的,但是也是很常见的,提醒目前有这样表述的项目,进行改正。

4.募集资金使用的披露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

有一部分企业的募集资金使用的披露是很详细完整的,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数据成陈旧了,没有做及时的更新。有的企业在分析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时,还在使用2010年的数据。对于已经提前实施了募投项目的企业,要对建设的进度如实披露;对于已经用自有资金进行提前垫付等方式建设的情况,在招股书中进行如实的披露,募集资金到位后可以进行置换。第二部分 及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

执行的时点在指引中有明确的规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在刊登招股说明书的时候,要充分地披露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的财务信息和主要的经营状况。

企业已经过会完毕,拿到核准批文,在准备发行并刊登招股说明书时,才要求对审计截止日之后的情况进行披露。在提交初次预披露文件或者在更新预披露文件的时候,都没有这个要求。因为会计师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要进行审阅,而保荐机构和会计师还要对披露的情况进行核查,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成本,为了尽量地节约发行的成本,证监会只要求在发行环节做好相关的披露工作,能够让投资者了解到更及时的财务信息。在初审会和发审会的环节不需要按指引要求披露。但不排除极个别的情况,如果有发行人自愿在预披露环节披露相关的及时性信息的话,监管部门不会反对。但是要提醒凡是出现在招股说明书当中的财务数据,必须是经审计或经审阅的,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严肃性。证监会在一月份审核会后事项的时候,发现有部分保荐机构,在其保荐的每一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重大事项提示的部分,都会提示发行当年可能亏损,或者每一个风险因素后面都会写“有可能由这个因素导致发行当年的亏损”,不管企业的是经营情况如何。这样不加区别的信息披露是一种无用的信息。信息披露不能不到位,不能越位,更不能泛滥。免责依靠的是充分的尽职调查,而不是这样泛滥的信息披露。

第三篇:2011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

2011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

(2011年6月,上海)

一、领导开场致辞 —— 发行部主任 陆文山

发行基本态势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监管理念发生转变,放松监管,市场参与各方的权责利关系明确,监管与法律协同效应逐步发挥。

1、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等政府文件明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资本市场要助力融资结构优化。2、2011年,资本市场环境悄然变化,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年来由量变引起的质变,资本市场越来越市场化,需要投资银行积极领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

3、投行如何应对资本市场、实体经济的变化?

(1)要树立“大投行”概念。投行要为企业提供融资的多样化解决方案,积极整合融资、资产管理等多种业务,要有团队意识、做到信息共享。要讲究团队协作,不能延续目前投行存在的“散兵游勇”模式,即“包工头+包工队”。会里面已经出台保荐内控指引征求意见稿,就是要提供投行质量。(2)加强品牌意识。

(3)加强承销意识、提高承销能力。(4)提升承销风险担当与应急处理等能力

4、资本市场未来的市场化趋势对投行承销能力是一个挑战及历练。

“核准制”和“注册制”。要明确,西方的“注册制”并不是简单的备案,诸多方面要求十分严格、十分细致。

IPO非财务审核—— 杨文辉

1、关注IPO过程中最新的产业政策导向:

(1)发改委2011年最新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指引;(2)外商投资产业政策;

(3)募投项目不能是限制类、淘汰类;(4)现有业务是否符合产业政策?需尽职调查。

2、关注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完善、合法、合规;

3、股权结构: 清晰、稳定、规范,入股及转让程序合法,要核查“股东是否是合格的股东?”关注入股的真实原因及合理性。

4、独立性: 从严要求。

申报前解决无障碍,但要做到实质性独立(鼓励规范运作一段时间后申报);“资产完整”要特别关注,不鼓励资产放到外面(比如:土地厂房放到上市主体之外,上市公司享受不到资产增值的收益);生产型企业,土地、房产、设备、商标、专利等均要全部纳入上市主体,权属全部挂在发行人名下。

5、董监高任职资格要进行持续性的尽职调查,审核过程中及审核前要不断关注董监高是否受到证监会、交易所的行政处罚。

6、要关注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及可上市性,上市必要性要充分论证。

7、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

(1)消除同业竞争,减少持续性关联交易;(2)不能以细分行业、细分产品、细分客户、细分区域等简单界定同业竞争,要把生产、技术、研发、设备、渠道、客户、供应商等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关注生产流程、设备、技术是否具有同一性,销售渠道、销售客户、采购渠道是否具有同一性,界定同业竞争的标准从严。(3)判断相关业务是否应纳入或剥离出上市主体,不能仅考虑该业务的直接经济效益,要同时考虑到该业务对公司的间接效益,正常情况(已持续经营)下不鼓励资产剥离、分立,为梳理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进行的相关安排不能影响业绩计算的合理性、连续性。

(4)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直系亲属从事的相关业务必须纳入上市主体,旁系亲属鼓励纳入,不纳入要做充分论证,同时做好尽职调查,如实信息披露。

8、重点关注发行人与新引进战略投资者之间交易:

交易公允?可持续?决策程序合法合规?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真实性?

9、董监高人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个案分析,实质性判断。若董监高人员大部分变化了,尚界定为董监高无重大变化,那么发行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公司治理是否依赖少数人?是否真正有效?要关注。

10、要关注董监高竞业禁止问题,董监高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董监高不能与发行人共同设立企业。

11、重大违法行为。

界定原则: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

(1)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不能有犯罪行为;(2)若犯罪行为在报告期外、而处罚在报告期内,是否构成“最近36个月无重大违法行为”?目前无定论,但肯定从严,目前基本上不可行!

11、环保问题:不能仅仅以政府文件为依据,保荐机构要做独立的核查,如有必要可以请专业环保机构协助。

12、历史上的出资不规范,若不涉及重大违法行为、现业已规范,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13、实际控制人认定:若股权较分散,不一定要认定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可以界定为无实际控制人。另外,要实事求是,不鼓励一致行动协议、委托协议等特殊安排。

14、股权转让过程中,主管部门确权,要关注是否有权限?

15、报告期内入股的新股东,都要详细核查。

16、资产、业务涉及上市公司,要重点关注:发行人取得资产、业务是否合法合规?上市公司处置资产、业务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满足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要求?是否触及募集资金?是否损害公众投资者的权益?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以上问题均构成潜在的实质性障碍。

17、诉讼与仲裁,均要求如实披露。

18、招股书需要去广告化。

19、判断新的特殊行业或新兴行业企业是否适合上市的标准。(1)监管体系是否成熟。

(2)行业有没有技术标准、操作规范。

(3)募集资金有合理的用途、融资是否具有必要性。(4)社会公众能否接受。

(5)行业运行是否规范(如医药代表就不适合)。

(6)是否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强化持续督导责任,发挥保荐机构作用 —— 上交所公司管理部 史多丽

1、公司管理部主要负责上市公司持续信息披露监管,上交所有1个公司管理部,深交所3个板,3个公司管理部。

2、持续督导范围:(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上市公司发行证券;(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4)上市公司恢复上市;

(5)股权分臵改革承诺履行(截至2011年6月尚有不到10家未完成)。

3、定向增发,发行部征求上市部意见,上市部征求交易所意见。

4、有问题鼓励大家及时与交易所保持沟通,创新操作事前交流。

5、定向增发,发行部征求上市部意见,上市部征求交易所意见。

6、有问题鼓励大家及时与交易所保持沟通,创新操作事前交流。

IPO财务审核 —— 常军胜 1、2010年240家IPO,60家上市当年净利润下滑10%,下滑30%的30家,下滑50%的1家,70家左右业绩持平。在2010年总体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上市企业财务状况总体仍出现了一定的问题,2011年总体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审核过程中对业绩的关注肯定比2010要更严格,重点关注业绩及增长的真实性、合理性、可持续性,严格防范虚增业绩及利润 调节等行为,比如:(1)放宽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大幅增长;(2)费用的不合理压缩等。

2、审核中对规范运行、财务真实性、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11年下半年会出台相关指引,引入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从12年开始,申报项目要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3、希望证监会审核理念与投行设计上市方案的理念一致,提高上市核准通过率,引导投行选项目,总体上降低社会成本。

4、报告期内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务必慎重!可以调,但调整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要比调之前、比同行业更为谨慎。折旧、坏账计提等重要会计政策、估计要进行同行业横向比较。

5、鼓励连锁业态、品牌管理的企业上市,发展很快,但要关注快速扩张风险。需要核查每一家加盟商,关注其是否能持续经营?

6、拟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问题。

未上报的,若有股权激励,无论增资还是转让,一律按照股份支付处理。

定价标准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同期有PE入股的,相关价格视作公允价值;(2)同期没有PE入股,较远期曾有过PE入股,参照PE入股时的同一定价依据确定公允价值;(3)上述两种方法都不适用,可以要求专门机构作评估报告认定公允价值。

股份支付相关成本一次性进入当期费用,不允许分期分摊。目前还在研究公允价值的认定、具体的股权激励方式的认定等细节,近期会推出。近期过会的深圳一家装修类企业已经按股权支付准则处理。

7、不接受分立、剥离相关业务 主要是两点考虑:

(1)剥离后两种业务变为一种业务(主营业务发生变化);(2)剥离没有标准,操纵空间大(收入、成本可以分,费用不好切分)。法律上企业可以分立,但审核中分立后企业不能连续计算业绩,要运行满3年。

8、关于业务合并

(1)存在一定期间内拆分购买资产、规避企业合并及“法律3号 意见”的行为,审核中从严要求,业务合并参照企业合并。业务如何界定,需要做专业的判断,从严把握。

(2)同一控制下合并,以账面值为记账,交易中可进行评估,但不能以评估值入账,不接受评估调账(这样计量基础改变了),记账时以评估增值冲减所有者权益,保证业绩计算的连续性。

(3)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允许“整合”上市,但要规范;不接受“捆绑”上市。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比同一控制下要求从严,并入的业务或股权三项指标(总资产、收入、利润总额)达到20%-50%的运行一个完整会计、50%-100%运行24个月、100%以上运行36个月。

五、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 证监会发行部 李明

2009年6月改革至今,八项措施、四个目标 未来可能的改革:

1、网下发行比例过低

2、主承销商不能自主配售

3、存量配售

六、公司债券发行审核解析 —— 李洪涛

1、股权融资申请、债券融资申请可以同时进行。审核周期很短,1个月左右。审核流程独立于股权融资,建立公司债券专岗审核,指定专组发审委员负责债券审核。发审会不一定要求聆讯(目前实施聆讯的家数约1/5),集中快速审核,5分钟左右一家。若属于9大限制类行业,募投不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无需征求发改委意见。(股权融资也是)。以下几种情况流程可以更便捷:

(1)3A级;

(2)100亿以上净资产;

(3)最近3年公司评级都在2A以上;(4)定向发行;

(5)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司。

2、《证券法》16条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份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二)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三)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四)„„ 相关口径计算:(1)净资产额为合并报表净资产额,包括少数股东权益;(2)计算累计债券是否超过40%原则上不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属于银监会及《银行法》的监管范畴),但审核中实质重于形式,比如,有的企业到银监会发了40%的中期票据,又要到证监会发行40%公司债券,则很难通过审核。若中期票据的期限低于1 年,快到清偿期了,则计算累计债券时不予考虑;(3)最近一期会计报表中期末净资产可以是未经审计的数据。

3、审核要点

(1)关注现金流及偿债能力

(2)关注债券信用评级高于企业信用评级的情况(3)目前案例中债券信用级别普遍2A以上,最低的是A+(4)最近三个会计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指合并报表净利润,无需扣非

(5)少数股东权益可以计入净资产额(6)最近一期净资产额(中期)可以不审计(7)可以同时受理股权及债权融资。

七、创业板非财务审核 —— 毕晓颖

1、设立及出资问题

(1)案例(整体变更时无验资报告,但完成了工商注册): A、无验资报告无法确定出资是否缴足? B、省级人民政府确认,不够,在无验资报告的情况下完成工商注册,违规,需要请国家工商局确认当地工商主管单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上述问题该项目被否决。必须重新设立后运行36个月。

(2)控股子公司的出资也必须缴足,出资未缴足视同出资不实。在合法缴纳期间也需要补足。出资不实的,事后规范整改,须如实信息披露,执行以下规定: 问题出资占当时注册资本50%以上的,规范后运行36个月; 占比20%-50%的,规范后运行12个月; 占比20%以下的如实披露,不构成障碍。

(3)抽逃出资的,数额较小,在报告期前解决的不构成发行障碍。数额较大,且在报告期内才解决的,需要工商部门出具确认意见,同时提供出资归还的充分证据材料。需要规范后运行36个月才不构成发行障碍。

(4)技术出资问题要关注,是否属于职务成果?技术出资比例不宜过高,需提供技术出资的评估报告。若用于增资的技术与发行人业务相关,要详细核查是否是职务成果。重点关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手里是否有与发行人业务相关的技术尚未进入发行人? 关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相关的法律风险、潜在纠纷,前期尽职调查时要充分核查。发行人的技术优势、创新性不体现在专利的数量(审核中重发明专利、轻外观及实用新型),关键在于源于核心技术的经济效益的金额及比例。

2、独立性问题

(1)业务和资产的完整性 资产独立性存在问题的,构成发行障碍;共用商标,生产厂房、办公场所不能向关联公司租用。上述案例被否决。关联交易参考30%标准,但不仅看比例,更看重交易实质,审核 中作实质判断,比如:业务链的核心环节的相关交易金额及比例虽不大,但是否依赖关联方或第三方?业务链是否完整?如果发行人业务只是集团业务的一个环节,关联交易虽然少于30%也被否决。或者一个重要业务环节依赖关联方均构成发行障碍。

(2)同业竞争 实质性判断仍然构成同业竞争,虽然实际控制人承诺不进行同业竞争,仍然构成发行障碍。与第二大股东从事相同业务也构 成同业竞争。

(3)关联方非关联化 报告期内注销或转让的关联方需要提供清算或转让之前的财务数据,审核中重点关注标的股权(或业务)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经营业绩的影响,是否涉嫌业绩操纵? 非关联化公司股权的受让方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若存在亲属关系(即使不是会计准则规定的关联方),建议主动披露,若被动披露则是诚信问题,审核会更加严格。(4)关联交易 与同一家关联方存在比例较大的采购和销售构成发行障碍。

3、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

4、持续盈利能力

(1)客户集中度较高,募投项目不是目前主导产品(2)募投产品未获得客户认证

5、信息披露:

(1)风险披露不充分,名义说风险,实际说优势;

(2)行业竞争格局、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数据来源缺乏客观性、权威性,确实没有数据可以不写,在“招股书不适用”专项文件中予以说明;

(3)报告期内关联方、注销公司、客户关联等情况均要如实披露,被动披露涉及诚信问题。

6、其他

(1)诉讼、仲裁 必须如实披露

(2)社保公积金 发行人应说明并披露包括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办理社保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员工人数、未缴纳员工人数及原因、企业与个人缴纳比例、办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起始日期,是否存在补缴的情 形。如补缴,补缴的金额与措施,分析对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影响。保荐机构及律师应对缴纳情况进行核查,并对未依法缴纳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及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影响出具意见。

(3)信息披露豁免,除非是军工等国务院豁免的情形,商业秘密原则上不予豁免,审核中从严把握。

八、再融资财务审核 —— 张庆

1、证监会逐步推进分类监管,IPO和再融资分开,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分开,未来分类监管考虑以下几点:(1)发行人资质;

(2)发行人选择的品种及该品种投资者的特征;

(3)融资额大小等。一个基本原则: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在市场监督机制逐步增强的条件下逐步降低行政干预及管制。

2、补充流动资金:

(1)关注测算依据,发行人未来业务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2)补充流动资金、还贷,对EPS、ROE有何影响?是否符合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3、再融资审核总体原则:

(1)必要性:资金需求的测算依据,资金需求与现有业务的关系是否合理?

(2)是否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考虑以下因素:a、融资品种选择的合理性(资产负债率、财务结构等因素),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品种?b、自身资金积累,账面货币资金金额,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如何?c、融 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4、再融资审核中,未来会加强对现有股东、投资者利益的关注,以后可能要详细披露与“融资方案合理性?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关的分析,预案里如实信息披露。

5、正常情况下,两次再融资间隔应保持一定时间(1年以上),但若前次募集资金用的好、用的快,间隔不到1年也可连续申请。

6、募集资金与项目资金需要量

(1)董事会决议之前已投入的资金不算作资金需求量,比如:项目总投资10亿元,非公开发行预案董事会决议通过前投入6亿,则项目资金需求量为4亿。

(2)调发行底价,原则上不鼓励调底价、调方案,尤其是调整募集资金投资计划:A、若二级市场股价低于发行底价/预案到期,重新召开董事会,则前次董事会之后先行投入的算作项目资金需要量,资金到位后可臵换;B、若募投方案变化,重新召开董事会,新召开董事会之后投入的资金才算作项目资金需求量。

7、铺底流动资金:项目启动所需流动资金,一般占项目投资金额的10%。审核中关注有无变向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形,界定流动资金从严!

8、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资产(评估定价)

(1)原则上不直接对盈利预测进行实质性判断,但拟收购资产之前的财务状况要如实披露;

(2)评估定价,原则上不对评估值的高低作实质性判断,但关注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参数选择的合理性、评估结果的选用是否合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定价是否公允?

(3)对于溢余资产,从严把握:需充分证明该资产与过去及未来的 经营业绩是独立的,才能说是溢余资产。对收益现值法的认定本身从严监管,原则上也不认可对溢余资产的认定。

(4)评估基准日与资产交割日之间的收益归属要明确界定,若是收益现值法,则归属受让方。

九、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 —— 罗卫

1、再融资7个品种:配股、公增、定增、公司债、可转债、交换债、分离交易可转债,交换债、分离交易可转债目前尚无案例。

2、《关于修订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1)关联方:资产认购的价格 = 现金认购的价格(2)非关联方:资产先进来,现金部分再询价进来,相当于两次发行股份的行为。

3、发审会之前允许调价一次。

4、募集资金购买资产,与50%无关,不适用重大资产重组,是融资行为,发行部受理、审核融资申请。

5、现金认购(融资行为、发行部);资产认购(50%以上,重大资产重组,上市部;50%以下,可申请发行部、也可申请上市部);资产认购底价不打折,现金认购打九折。

6、房地产企业再融资需征求国土部意见,九大受限行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型锻造件)再融资需征求发改委意见,但若不新投项目,不征求意见。

十、创业板IPO财务审核 —— 杨郊红

首先,说一下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很多人咨询拟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财务处理的问题,创业板一直在执行股份支付准则,只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符合该条件的案例。会保持一定程度的政策延续性。最近有个案例,实施了管理层股份转让,但管理层年薪最高1.8万元,会里认为过于离谱,是否将工资都计入了股份里,已经反馈,要求说明,不排除要求按照股份支付处理。个人认为创业板短期内不会强制执行股份支付准则,但长期来看是个趋势,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应当重点关注,防止实施股权激励导致不符合上市条件。

创业板今后审核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如实信息披露,坚决反对财务造假、操纵业绩的情形,盈利规模大小不是问题。2011年上半年,名义通过率86%,实际通过率(考虑未上会企业)仅70%,创业板平均业绩水平3,500万元左右。审核中关注六个问题:

1、与发行条件直接相关的财务要求(1)硬指标;

(2)成长性:关注成长类型。成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市场及收入提升?成本费用控制?产品结构变化?审核中,为判断成长性,一般逢季需补财务数据,根据财务数据判断经营情况,安排审核进度。(3)持续盈利能力

(4)是否存在税收优惠依赖?若依法纳税且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均符合法律法规(有明文支持),审核中不管金额、比例大小均不判定为税收优惠依赖,比如软件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但是,要关注税收优惠的 稳定性、持续性。

(5)重大偿债风险、重大或有事项(诉讼、专利纠纷等)(6)财务独立性:关联交易是否公允?

2、财务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1)股权激励是否属于股份支付,要充分论证股份支付所适用的条件,审核中高度关注运用股份支付处理操纵利润的情形。

(2)收入确认方式是否合理?能否反映经济实质?收入确认是理解企业会计政策的基础。审核中关注利用跨期确认平滑业绩的情形,技术服务收入的确认从严审核!

(3)财务数据是否与供产销及业务模式符合?

比如:农林牧副渔行业,如何确认收入?如何盘点存货?容易操纵业绩。此类企业的审核标准从严把握。(4)毛利率的合理性

(5)会计政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6)前五大客户、前五大供应商的质量,要关注报告期内的新增客户、新增供应商,客户类型是否合理?是否与公司业务匹配?

3、预防财务操纵、欺诈上市

(1)编造成长性(刻意追求30%,不必要);(2)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非关联化处理,不必要,不鼓励,要降低持续性的关联交易金额及比例);(3)申报表与原始表的差异,较大时要充分解释,差异大说明会计基础差;(4)财务造假。

4、财务独立性(1)经常性关联交易:财务独立性存在缺陷

A、发行人与其重要控股子公司的参股股东之间的交易视同“准关联交易”。是否是重要控股子公司?此类交易重点核查、关注,如实披露,未来修改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准则时予以考虑。B、报告期内注销、转出的关联方,实质审核,转让前后均视同关联方审核,注销的提供清算之前的财务数据。(2)偶发性关联交易

5、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比如:季节性风险披露一定要数量化,详细披露,季节性风险披露时要具体、定量,要由具体数据。

7、重大事项及时与会里沟通,比如:会计师离职,中介签字人员(券商、会计师、律师)如有变动,及时沟通,今后若出现不及时沟通的情形,严肃处理(监管谈话)。

十一、保荐监管有关情况 —— 王方敏

1、截至目前(2011年6月24日),保荐机构73家,保代1818人,准保900多人,“保代+准保”占投行从业人员40%。目前主板在审455家(IPO有287家),保代利用率50%;创业板在审202家(全部是IPO),保代利用率21%。

2、监管工作动态:

(1)近期下发了《保荐机构内控指引》;

(2)问核程序(目前仅中小板履行问核,创业板暂未执行);(3)监督鼓励保代跟踪项目全程(尽职调查、见面会、发审会);(4)对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其他中介人员实行差别化管理,出现相关问题的,其项目推迟一个月审核;

(5)现场检查,不事先通知,09年6月份以后发行的项目均在核查范围;

(6)对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管理,比如做过什么项目等,并上网公告。3、2011年保荐代表人考试时间定于2011年8月28日,7月初出考试大纲、7月15日前后出报名通知。

第四篇:2011年第一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zy(模版)

2011年第一期保代培训记录

(2011年4月14-15日

北京友谊宾馆)

一、4月14日上午开班致辞:发行部副主任刘春旭

(一)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的主要方面

1、发行审核和保荐监管相结合:不断强化保荐工作的过程监管,将项目的发行审核作为保荐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执行跟踪打分制度,后续推出有关执行办法;

2、现场检查力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包括对保荐业务制度建设情况、项目工作底稿制作情况;

3、提升多种途径传递监管信息:  和协会合作,推进保代和高管培训  制作推出《保荐业务通讯》

 增强了审核部门和保荐机构及中介机构的内部沟通,重点对2009年、2010年发行审核的重点及问题进行了沟通;

 保代注册及变更制度不断完善,去年增加了公示环节,后续保代监管不断透明化,将推出信息平台向外网公布项目审核情况和保代执业情况;  不断加大对违规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处罚力度

(二)保荐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内控制度的执行有待加强,目前存在如下现象:  项目立项和内核时间间距很短,制作时间短;  无内核会议记录或者内核会议记录内容简单;  现场内核工作不够,对项目组的道德风险控制不足;

 内控目的要和监管精神保持一致,着眼于控制风险而不是协助项目过会;

2、尽调工作不彻底,不到位

 不按要求现场走访,而只是索要资料,各类回函或者证明基本由企业取得后 给保荐机构;

 严重依赖会计师、律师工作文件,财务问题抄审计师、法律问题抄律师;  持续尽调工作不够,未对发行人的新情况跟踪了解,项目申报后注意力放在推进项目审核上。

3、发行申请文件质量有待提高  关键问题避而不谈,或淡化处理  信息披露同一化,互相抄袭、套话空话多  披露信息前后不一,工作不认真

 发行人问题和风险揭示不充分,反而过度渲染风险应对措施

 招股书质量有待提高,去广告化。各种“第一”、“最”等信息要有充分的权威性的客观依据,行业地位和企业价值要客观表述,不要专注于追求所谓的“第一”、“最”的问题。

4、保代水平有待提升

自身专业、能力和经验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差异较大,同一证券公司的不同项目差异也较大,说明保荐机构内部项目制作质量尚没有足够的统一标准,有待统一提高执业水平,加强内部控制。

(三)后续监管工作内容

1、加强对保荐工作监管

审核五处后续将加强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考核制度,日常项目审核情况累计形成对保荐工作的定期考评,对问题较大的保荐机构及保代采取谈话制度,并执行差异化对待,对问题券商和保代将重点关注和差别对待。

2、推出问核机制,审核关口前移;

3、加大现场检查频次和力度,重点关注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项目工作底稿,以后不再事先通知,并采取监管处罚措施;

4、继续强化多渠道传达监管理念,包括与保荐机构的座谈、研讨等,听取建议、加强培训,办好《保荐业务通讯》;

5、加强保荐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尤其对于违规持股的、尽调有问题的保代加大处罚力度。

二、4月14日上午第一场:发行一处杨文辉

(一)基本发行条件

1、发行一处审核的理念就是“合法合规性”,生产经营方面、信息披露等,包括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2、主体资格

(1)股东出资手续未办理完毕,或者资产重组过程中有关手续未办理完毕等,大家要关注,并尽早处理,其中涉及出资的资产权属未办理完毕的,构成实质障碍。

(2)股权清晰和规范:股东身份合法合规性:比如:证券市场从业人员的不得持股、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内自然人不能合资成立公司、保险公司不得有个人股东、公司章程规定中是否对股东身份有特殊规定、特殊身份(公务员、领导干部、国企高管对子公司持股)不允许;最后不得代持、不得有特殊利益安排。

3、独立性

独立性在时间上的要求:关注是申报时点还是报告期;

(1)对于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如果有制度上的安排或保证、无重大不利影响的,报告期内允许存在,在申报时点已经解决了就行;

(2)原来租赁,后来报告期内进行资产收购的,独立性上还是有点缺陷,因此必须独立运行一段时间后申报。

关键还是实质判断,看发行人是否存在对股东的重大依赖,是否有重大不利影响,否则要独立运行一段时间再申报。

4、规范运行

(1)董监高(包括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要重点关注,注意是否有证券市场或交易所处罚记录,是否曾在其他上市公司任职、曾作为其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并受处罚,出现过一个案例,其高管曾经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高管而受处罚,这个问题成为本项目被否决的因素之一。尽调时,做好确认工作,注意公开信息搜索确认。

(2)对于家族企业,不得由亲属担任全部董监高,尤其监事绝对不能是亲属,3 要保证监事的独立性地位;

(3)除了独立董事,其他董事全部是亲属关系的,也不行,因为如果关联方回避表决时,如何安排表决机制就成了问题,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董事会成员;

5、募集资金

强调还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市场发行情况、合理设计募投项目,合理规划募集资金使用。

审核中,调整募投项目是允许的,只要履行必要的内外部程序,我们对变更募投项目的,我们会重新履行发改委征询意见的工作。

(二)几个具体问题

1、整体上市问题:

(1)注意从源头上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问题;

(2)同业竞争的概念:相同、相似、相关联的都应该纳入,不能产业分得过细,否则如同一个药厂,一个药品或者产品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发行主体了。如果有竞争关系、有关联的,或者是同一品牌、客户、供应商的都应该作为同业问题加以解决;

(3)经常性关联交易:

1)对生产经营影响重大的,比如生产场所、土地、重大商标、重要知识产权等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租赁的,构成上市的重大影响,应该考虑一起上市;

当然,也会看关联交易本身的程度、重要性情况,比如已经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不利影响的,可以存在;

不强调30%的量化指标,关键看交易内容和交易实质,要对该关联交易是否产生重要影响做实质判断,以此为准来取舍是否必须纳入整体上市范畴; 2)如果是和非关联方、独立第三方之间的专利许可、资产租赁行为,对发行人生产经营没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允许存在此类经常性关联交易; 3)总的来说,我们还是鼓励经常性的关联交易尽可能纳入整体上市。(4)对于家族企业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

1)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直系亲属的,要尽可能整合,实现整体上市; 2)如果是兄弟姐妹和远房亲属关系,独立发展和分散经营的,如果原业务是一 4 体发展然后分开的,则能整合的整合,如果确实本来就是独立发展的,比如类似江浙、广东地区的,由于产业聚集之类的亲属间同业竞争问题,一、看业务关系紧密度,比如为发行人做配套的,关联关系强的,应当整体上市;

二、看亲属关系的远近程度;

三、业务内容的重要性,重要的应当整体上市;

四、看原来是否一体化经营、后来分开发展的还是本来就是独立发展的,前者应当整体上市,后者如果从资产、人员、业务、技术、客户等方面都是独立的,可以不整合。(5)本专题重点是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亲属,但是对于主要股东,也要关注

主要股东是指5%(含)股份以上的股东,但是也要关注股东对发行人的实质影响情况,即使股份比例小,但是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的,比如主要商标、技术许可等,也要重点关注;最后也要看股权分散情况,股权较分散的,和股权较为集中的,对主要股东的判断是有差异的。(6)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采取企业关闭、清算、或者转让出去的;对于关闭或者清算方式的,请注意资产及人员是否处置完毕和安排,是否存在很容易恢复生产经营的问题;对于转让的,要注意是否转给了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是否已经转让完毕;

注意子公司转让不应当是为了故意掩盖和遮掩违法违规事项而进行的处理,尽职调查时要充分关注,会里审核时也会关注;禁止临时安排拼凑争取上市的情况,比如上市前做了临时处理,暂时转移出去,上市后收回,这种安排不被认可,我们要求申报材料里头对转让出去的子公司要明确表述转让后若干年没有收回计划。

2、董监高问题:(1)董监高的重大变化

要求基本保持稳定,允许有变化,但是变化情况没有量化指标,还是要根据个案分析来处理。

要关注的是变动原因,相关人员的岗位及其作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等,注意并购重组过程中要保持董监高人员的相对稳定。(2)董监高的诚信问题

1)关注董监高竞业禁止问题,要如实披露,不能构成对发行人的重大影响;有些发行人申请上市前做资产重组的,将部分业务转给了董监高,从而会形成关联交易或者有同业竞争,这种情况不是很好,并注意要如实披露;

2)有些发行人引进重要供应商、经销商或者客户作为股东,他们如果要求董监事席位,也形成了董监高竞业禁止的问题,这个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求如实披露,另一方面不能有重大不利影响;

3)禁止董监高和发行人共同投资企业的情况,此类问题尽早处理,不要延迟到申报前甚至申报后的审核过程中;

4)这里讲的董监高竞业禁止问题也含了董监高的亲属。

3、公司治理问题:

(1)注意特殊行业要遵从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比如金融类企业,公司治理要求会更严格;

(2)还要关注公司章程等文件的有关要求;

(3)引入新股东时,如果新股东对公司治理有特殊要求的,该特殊要求不符合上市公司规定的,也要解决。

4、重大违法行为:

(1)重大没有量化标准,兜底条款: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要关注处罚的次数、频率,比如刚刚处罚完,再次又因同类问题受处罚的,问题就比较严重;

(3)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重大违法行为:主板对此是没有明文禁止的,但是也是审核关注内容,核心是关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诚信状况以及该诚信问题是否对发行人构成影响。

他们的重大违法范畴等同上市公司的标准,有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两种情况;对此类重大违法行为不简单参照36个月的标准,而是关注其是否存在该类行为,以及该类行为引发的诚信问题及其对发行主体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犯罪行为,如果该人是发行主体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的,则会重点关注该发行主 6 体的违法违规情况,及对发行人的影响。对于什么是重大违法违规,同样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可参考《公司法》对董监高任职资格的要求,另外也可以参考:犯罪的性质和内容、看与发行人业务是否存在关系、看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也看犯罪主观意识上是故意、过失还是疏忽,还看刑法期限等。

5、环保问题

环保批复文件或者证明不能替代环保问题的核查程序,保荐机构要实地核查,履行必要的核查程序,注意环保核查文件中是否提到有整改问题及该问题的落实情况,并注意是否存在公开的环保问题,尤其是重污染行业要充分关注是否存在环保问题及风险。

6、合伙企业股东问题

(1)合伙企业作为发行人股东当作一个股东计算,但是禁止利用合伙企业制度来规避200人的问题。

(2)要关注合伙企业协议背后的安排,比如代持问题等,比如合伙企业本身注册资本仅几十万,但是它投资几千万投资到某公司,那么要核查资金来源及其背后协议安排。今年出台的一个司法解释,已经对代持问题做了明确规定,请大家参考执行。

7、出资不规范:

存在出资不实的,尽早规范和补足;为了迎合外部审核条件,比如招投标等,主动虚假扩大注册资本的情况,性质相对严重,这种问题不只是出资不实,还涉及到了相关人员的诚信问题。

8、实际控制人认定:

一般来说代持关系的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都不太认可;当然合法合规的代持关系,我们也是认可的,需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还原;

(2)代持行为下去指定实际控制人,必须要有足够充分的客观依据,单纯的代 7 持声明或者合同不作为代持关系的依据;没有股份却实际主导经营管理也不能认定为实际控制人,因为内部控制的事情还是比较普遍的,公司法下还是要基于股份关系、股份对应的表决权角度来界定的;

(3)发行人整个董监高团队保持相对稳定,然后认定其中一部分董监高为一致行动人并作为控制人,那么要充分说明为什么认定这几个为一致行动人,并要有足够的客观依据,而不是任意指定;

(4)有时股权很分散,认定某一个或多个人为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其他几十个人为一致行动人,并做一些授权委托等,这个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几十个人的一致行动,还是比较难的。

实际上,对于发行上市来说,股东结构相对稳定是监管理念,而不必要一定要认定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只要能保证上市前后的股东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比如做出合理制度安排(锁定3年等),保证上市前后业绩可比,那么就是符合上市要求的,而不必要一定认定实际控制人。

家族企业,一般来说家族成员及其亲属要认定为一致行动人,有时,将父亲认定为实际控制人,儿女或者亲属不认定为实际控制人的,其实都是要锁定3年的,这种实际控制人认定方式还是要关注,要核查实际的控制关系。

9、股权转让及突击入股

(1)国有股权转让、国企改制等,不符合规定的,最好申报时就取得国有资产相关主管部门的确认文件

(2)集体企业改制或者股权转让:取得省级政府的确认文件,不管是发行人、控股股东还是实际控制人存在集体企业性质的,都要取得,最好申报前取得。

10、资产、业务涉及上市公司

要注意是否是非法交易,是否存在掏空上市公司损害公众利益的问题,一定要核查清楚,保证资产及业务的来源是合法合规、权属清晰。

对于实际控制人或者控股股东曾经或者当前持有上市公司的,注意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董监高等相关人员的诚信及合法合规问题。

11、诉讼和仲裁

此类问题要及时地如实披露,只要对发行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一般不会影响发行上市,但是被举报后确认属实的,就构成重大问题了。

另外,发行审核时间一般半年以上,要注意材料申报后要持续关注。

12、信息披露问题

(1)信息披露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基础上,今年将重点强调招股书去广告化问题,包括:

 概览里,长篇累牍地表述竞争优势、公司奖项及荣誉等;

 风险因素中应重点揭示风险问题,如实客观说明风险内容,不要写对策及解决措施等,甚至后者占了大头。

 业务与技术、募投项目、发展目标等章节,数据引用杜绝浮夸或者临时找数据,不强求必须要有定量说明,重点是要客观表述清楚。比如“最”、“高档”等字眼,要有客观依据。

 大客户、供应商及供销渠道过度渲染,但是报告期内前十大客户中又没有该客户、供应商等。

(2)重大合同:意向书、备忘录要谨慎披露,要有充分依据,并充分提示是意向性或者备忘录,注意有关风险,否则删除;对于预测性文字也要有充分依据,并充分核查。

三、4月14日上午第二场:上交所公司监管部王绍斌

(一)持续督导范围

首发、再融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若涉及股份发行)、上市公司恢复上市、股权分置改革承诺履行(目前还有8家公司未完成、200多家的承诺还没结束)

(二)持续督导有关法规

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 股票上市规则

 上交所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指引

 深交所有关规定(两个交易所有差异,不要拿一个交易所的规定去更另一个交易所理论)

要多学习各种备忘录,要学共性问题,不要学特性问题、不要跟个案攀比。

(三)持续督导期限

1、首发

主板:两年又一期 创业板:三年又一期

2、再融资(配股、增发、可转债)主板:一年又一期 创业板:两年又一期

3、并购重组 12个月

4、股改 承诺履行完毕

(四)督导文件的提交期限

1、首发和再融资

报告披露后5个工作日提交报告和总结报告 现场检查后5个工作日

2、并购

结合定期报告,在公告后15日内出具意见

结合临时报告,每季度前三个交易日就本季度事项出具意见

3、重大资产重组 定期报告披露后的15日内

4、恢复上市 年报后5个工作日

5、股改

每年结束后20个工作日

(五)持续督导内容(关注风险)

1、规范运作

目前每年都会抓到20几单董监高违规减持的。

2、信息披露 交易披露的标准; 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标准;

关联交易的标准:要披露的标准;上股东大会的标准

3、公司及控股股东承诺

同业竞争、关联交易、资产整合、股份限售期、业绩、股权激励

4、募集资金使用及变更

08年6月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

5、现场检查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情况etc

6、补充说明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七十二条的具体金额,参照交易所《持续督导 11 期间保荐机构审阅表》

最后:关注当前的一个案例:长航油运的非公开,非公开发行过程和公司分红过程搅合在了一起。

四、4月14日下午第一场:发行二处常军胜

1、首发办法修订工作今年完成不了,明年修订;

2、反馈意见回复如果基本作完,就差外部批复文件等,可以先报反馈意见回复,只要注明某文件未取得即可,加快审核速度。

3、内部控制指引将在国内外同步上市企业中执行,再推广到全部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师将对发行人出具内控审计报告,而不是内控的鉴证报告。

4、玩具制造企业中,动漫影视作品投资的会计处理不适用《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因为该动漫影视作品是自己花钱播出然后带动玩具销售的,而不是该动漫影视产品本身有预期收入的,只能当作广告支出,费用化处理。

5、同业竞争的有关会计处理,有的同业竞争解决方式不采用股权收购,而是有意分割采用资产分期购买方式,以规避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的会计处理:比如:2008年9月份发行人购买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相关设备,账面值4700万,评估值4900万,2008年12月,有关厂房和土地也进入发行体,厂房账面值3000万,评估值4200万,土地账面值400多万,评估值5000万,上述收购完成并运行一年后申请上市,形式上看起来符合3号适用意见,但是其实是违背会计准则要求的。因为这里实质是通过分期收购资产实现业务合并,用评估价为基础入账不符合“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能评估调账,业务合并参照企业合并处理”的会计准则。

实际上设立新公司时,是可以评估价值入账的,但是,根据首发管理办法,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时,允许业绩连续计算,但是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是不允许评估调账的,如果有评估调账,那么要运行3年后再来申报,以前也是有这个案例的。

对于新设公司,以评估值入账,它已经运行了3年以上了,说明相关资产名副其实具备了相应价值,能实现足够的财务业绩。

因此上述案例是比较巧妙的在3号意见和首发办法中寻找套利机会,这个是不允许的,上面这种处理方式是不被认可。

该案例的会计处理应当是:交易对价可以是评估值基础上的收购价格,但是 13 会计处理,还是账面值入账,两者差异应当调整母公司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

6、分立企业上市,比如房地产业务目前上市有障碍,则有关企业就开始剥离房地产业务,目前对剥离业务还是持谨慎态度。一方面业务剥离,可能导致主营业务变化,另一方面,业务剥离容易包装业绩,同时,我们对剥离会计报表问题持谨慎态度,资产收入好分割,但是成本费用就很难分割。我们不建议分立方式来处理,可以通过资产处置方式来解决。

7、分部报表要坚持,分业务披露的,也要遵循独立业务单独披露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等。连锁经营的企业,以渠道为主的、销售导向的扩张特别快速的企业,披露的客户不只是前五大,原则上要覆盖所有的客户,或者原则上我们至少是要覆盖80%收入以上的客户的情况,包括所有客户的3年经营情况。对于客户比较集中的,前五大收入占比就很高的,前五大客户要全部实地核查;分散的客户,要按区域或者县乡的分类来分析业务扩张是否合理,要判断客户采购数与该客户本身业务能力的逻辑一致性。这些工作都要提前做,尽调时做完整。还要关注有无关联客户非关联化。

8、会计政策变更:董事会有权制定会计政策,但不能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操控利润;

(1)不能随意变更、要变更也要按照“更趋谨慎性”;

(2)申报期内出现不谨慎的会计政策变更,可能被界定为“变更会计政策操控利润”,会计政策要与同行业相比较;

(3)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要谨慎,要有实质性的技术提升或者生产效率提升,要有明显提升盈利能力的可能性,否则不能随意资本化。

五、4月14日下午第二场:发行监管部李明

美国没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香港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仅供机构投资者; 国内必须有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并只能给机构。

(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从09年6月份推行到现在时间不短了。两点改变,主要是针对之前对旧体制的批评:

 提出了最低申购量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当时高报不买的情况;  网下提出了配售随机摇号,不再对全部有效申购进行比例配售,加大定价者的责任。

李明表示,报价和申购量的规定针对性太强,不易持久,长期来看应该是会调整。

券商写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质量太低,草草了事。对买卖双方的报价进行约束,使报价更审慎。增加承销商的责任:适当扩大参与询价机构的范围;

(二)下一步的改革:

我们基本与其他市场差不多了,下一步改革不再只是新股  网下发行比例过低,国外是90%网下发行,我们是反的;

 主承销商还不能自主配售,现在券商意见截然想法,有的坚决反对,有的比较支持;  存量配售

六、4月15日上午第一场:发行监管部审核四处张庆

(一)再融资管理办法今年将修订,核心精神:推进市场化,加强监管,放松管制,主要包括:

1、分类监管,根据再融资品种不同,分类监管、从财务角度分别规定不同发行条件和关注重点

2、强化市场化约束机制、弱化行政管制

3、强调募集资金管理、盈利预测披露义务和责任、重视股东回报

4、强化“合规性审核、强制信息披露”

5、市场主体归位,强化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

6、再融资涉及多部门审核,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融资效率

(二)再融资有共性约束,也有差异化条款:

1、非公开发行相对宽松,但并不是没有条件,有兜底条款-不得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等情形;

2、区分不同品种有不同要求,比如公开和非公开、股性和债性、新股东和老股东

3、公司债券发行条件:偿债能力指标、规范运作

(三)市场化改革给再融资会计监管带来的变化:

1、再融资的公司类型呈现多样化,包括行业多样化、地区多样化、盈利能力多样化

2、为达到再融资发行门槛而粉饰业绩的冲动有所减缓,但涉及大股东利益而操纵业绩的冲动有所增强,比如股改承诺、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非公开发行底价确定等相关的业绩操纵行为有所增加

3、再融资会计监管的角度、范围和重点发生相应变化,IPO和再融资会计监管不同,IPO定义为环节监管(发行前阶段性监管)、再融资监管重心现在已经由环节监管向过程监管(全过程:预案、方案、股东大会等、审核后的发行阶段)16 过渡,比如从诚信档案看过去状况、比如向监管机构去问询情况,比如非公开发行在过程监管上有了有益探索,有了发行预案说明书、发行情况说明书格式指引,但公开再融资只有募集说明书准则,是环节监管思路,后续我们将考虑将募集说明书的很多内容提前到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内部决策程序里,提前披露;再融资会计监管新重点:前次募集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和有效性监管。

4、借力监管:三位一体:证监会+派出机构+交易所,还同时借助中介机构力量。

(四)财务审核关注重点和主要问题:

1、常规性审核要点:

申报的财务会计资料的齐备性、合规性以及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重大会计处理是否合规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判断公司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还关注信息披露的及时和公平(不同于IPO),重点关注:  发行条件

 最近三年非标意见涉及的事项

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最近三年会计差错更正  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披露质量

 历次(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本次募投项目的市场前景

2、融资必要性和合理性

(1)必要性:资产结构合理性(货币资金、资产周转情况)、募集资金间隔、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财务投资和非主业投资情况、融资与净资产规模的比例、现有产能利用率低情况下扩大产能必要性、还贷的具体安排和必要性、补充流动资金的测算依据和必要性,主要不能是拍脑袋的;

(2)合理性:资本结构合理性、不同融资方式募集资金的可能行及对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是否符合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

(3)建议:非公开发行预案中增加融资必要性和融资方案合理性的充分论证,明确纳入发行人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范围,作为决策依据之一;

3、募集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的政策合规性

17(1)原则上不鼓励通过股权性融资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因此增发和权证类就不要安排这样的募集资金使用方向了。(2)例外情况:

 募集资金用于铺底流动资金或偿还前期投入的专项贷款或替代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铺地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启动前期资金、不能是项目的全部投资额;  经营模式或所处行业具有特殊性,募集资金难以与具体建设项目挂钩的,比如航空业、商品流通行业  配股融资

 非公开发行,同时还贷和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不超过30%  全部向确定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并锁定3年

 在上述基础上,结合融资必要性和合理性做综合判断。

4、内控制度完整、合理和有效性

(1)重点关注:报告期内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内容和性质、前次募投违规使用的行为、诚信档案中反映的相关内控问题;

(2)鉴证报告:未过会的项目补年报资料后,须补充截至新的年报基准日的内控鉴证报告;

5、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1)未来会更加关注本专题(2)重点关注:

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的规范程度:决策程序规范(变更募投、临时性使用)、信息披露质量(事前和事中的信息披露)

 公司运用募集资金的能力(规划能力、运作能力、管理能力)

 募投项目的效益与公司整体效益变动趋势的关系,有些极端情况:募投项目效益很好,但是公司整体效益不佳,甚至亏损;出现了如何界定募投项目效益问题

(3)其他重要问题: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的界定是否准确、使用情况说明是否与报告一致、募集资 18 金使用鉴证报告截止日期是否合理和中介机构选择是否合规。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效益对照表填列是否合规

6、评估定价合规性、合理性及盈利预测可靠性

(1)原则上不对盈利预测进行实质判断,但关注相关资产的历史数据,关注发行人是否全面、准确、完整地披露资产质量及盈利状况;同时关注盈利预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原则上不对评估值的高低进行实质判断,但关注评估方法的适用性、重要评估参数的可靠性、评估结果采用的合理性;

(3)特别关注:历史业绩较短或波动较大或缺乏盈利记录的主体采用收益法的适用性问题、收益法中与未来业绩预测相关重要参数以及溢余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确定依据、是否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评估、按照孰高原则采用评估结果的合理性、评估基准日对评估结果有效性的影响、评估基准日至实际收购日利润归属原则的合理性、同此收购选择不同评估机构的合理性、矿业权评估问题等。

7、信息披露的关注重点

关注信息披露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问题、以及广告化问题。特别关注非公开发行项目操作过程中有关敏感性事件的披露情况,比如非公开发行过程中,增持子公司股权等投资性事宜,审核时将重点关注有关事项信息披露工作是否及时公平,是否是选择性得做信息披露,对操作过程中的每个重要时点都要做信息披露工作的全程了解,加强对内幕人士窗口期交易的监管。

8、公司债财务审核

重点是偿付能力的审核,包括偿付能力的各种财务指标,评级情况,以及导致偿付风险的内控制度等。

七、4月15日上午第二场:发行三处罗卫

1、受限行业,比如房地产及9大行业企业的再融资问题、原来严格执行,现在会适当放缓

2、配股:

(1)认购资金必须是现金

(2)上会前应当确定配股比例或者配股数量

(3)与非公开发行相比较,对于大股东来说,股东比例有保证情况下,不用锁定3年、发行价格没有约束;

3、增发:

(1)发行条件中特别指出:除金融企业外,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持有金融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其他再融资产品均只强调“除金融企业外,募投资金不得用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

(2)注意公司章程中是否有反稀释条款,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公司章程中有反稀释条款,那么做增发会有障碍,除非外商投资者承诺参与增发,保证股份不被稀释。

4、非公开发行

(1)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区别,前者锁定12个月,后者锁定36个月,前者是询价时选定的对象,而后者是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决策确定的发行对象;(2)拟发行对象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申报前须取得商务部的原则同意函,如果是银行和保险机构,则不是从商务部取得原则同意函,而是分别从银监会、保监会取得原则性批复;

(3)询价对象:新出现现象: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如何界定发行主体数量,集合理财产品的,算一个投资主体,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一对一理财的)要分别计算主体;

(4)杜绝法律套利,非公开发行中,以资产认购的不能享受九折优惠底价条款

20(5)会里内部已经取得一致,今年将修改《非公开发行实施细则》里第六条,未来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可以配套募集资金,比例控制在25%以内。(6)非公开发行条件问题:2007、2008年时,行情起伏较大,当时曾经执行过领取批文后,非公开发行调整发行底价的问题,2009年后,执行新的监管要求,即如果出现价格倒挂,允许调价,但是必须在上发审会前提出;

(7)承销保荐办法明确要求,必须完成分红后才可以发行,请严格执行;(8)承销发行过程中,明确要求是发行人律师现场鉴证;

5、公司债:

(1)建立独立审核体系:项目独立排队审核、预审员也单列;内部掌握1个月审核周期,受理后下周即安排初审会,初审会后第二周安排发审会;对于3A以上的,净资产100亿以上的,还有期限较短的,会更快。简化发改委征求意见程序,10个工作日内有意见的给反馈,没有意见的不等反馈,和股权项目不同。

6、发改委意见问题

(1)房地产企业融资需要向国土部征求意见;

(2)9大受限行业,不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只要募投项目没有新投资项目的,均不再履行发改委征求意见的程序。

八、4月15日下午第一场:创业板发行监管一处陈禄

(一)审核流程说明

1、反馈意见回复报送会里后,会里审核的内部程序更为明确了,将在合适的时间公布出来。

2、静默期结束后,企业和中介接到反馈意见,尽早主动和审核员沟通,把握反馈意见中问题的实质;反馈意见回复要审慎、切记多次反馈多次沟通,影响审核效率,防止挤牙膏、防止陷阱、防止钓鱼;原则上我们不进行口头反馈,以下情况会出二次书面反馈:

(1)还需要现场核查,并出具专项核查报告的;

(2)企业和中介要提供有关政府部门的或者支持性文件;(3)反馈意见函中尚未覆盖到的问题。

书面反馈分两种方式:书面反馈意见和来访登记表

3、初审报告中重点提醒委员关注的问题:

(1)企业特殊的重大财务或者非财务问题,不一定是负面问题:比如常规性合法合规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到期情况或者该类税收占比较大、特殊行业(新闻出版、文化传媒等)情况

(2)独立性、出资方面、历史沿革、规范运作方面的问题;(3)其他影响发行人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诚信规范的问题;(4)其他信息披露真实性有重大偏差的问题。

4、审核口径和审核案例

我们监管部门会不断总结并和各位沟通审核口径,以及审核典型案例,不断形成审核标准。

(二)我们会提请委员重点关注的具体问题

1、出资

(1)股改设立股份公司时没有验资报告,要省级人民政府对设立时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确认,我们也是要提请委员关注;

22(2)出资不实,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存在出资不实,报告期内补足了,我们也会提请委员关注;

(3)抽逃出资,股东以对第三方债权作为对发行人的增资,之后发行人偿还了该债权,形成了股东对发行人出资资金不到位,后来股东通过为发行人代垫款项和分红方式来归还;这种情况性质比较恶劣,我们重点会提请委员关注。

2、技术出资

无形资产出资的,我们会关注无形资产形成过程、权属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当时出资比例的要求;特别关注无形资产的形成,看是否是职务成果,权属上有无纠纷,无形资产对发行人目前和当时的业务和技术上有无实质作用。

上述要求同样适用于技术出资。对于技术出资还要关注:

(1)一定要清晰表述技术形成过程,说明是否是职务成果,涉嫌是职务成果的,要关注出资技术、出资人原任职单位和发行人的关系,看是否存在侵权等纠纷,要明确的给出结论性意见,还要提供技术出资的评估报告;

(2)如果技术出资部分还存在大额未摊销的,看看是否采取了恰当的措施消除对公众投资者的潜在影响;

(3)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能证明该技术不属于是职务成果的,我们会重点关注。

3、股权清晰

(1)对重要股东的披露要求要求同发行人,重要股东是5%以上及其他重要股东,对于历次股权受让或者增资过程中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个人及董监高的大额出资资金要重点核查;

(2)国有股权:股权设置方案批复文件要有,如果期间国有股权频繁变动的,国有股权非国有化的程序要合规,需要国资部门对最后的国有股权设置方案做确认;国有股权非国有化要注意是否国资流失,如果有重大问题的可能要省级人民政府的确认;

(3)集体股权:历史上存在集体资产无偿量化为个人的,比如红帽子企业,要省级人民政府对产权进行确认。

(4)股份代持:个人股东非常多的,股权结构太简单的,都是要关注是否有代持;历史上有代持申报前处理的,要全面核查解决过程、定价、支付方式、履行 23 的程序、协议等,判断是否有纠纷。

(5)股权激励等影响股权稳定性的协议安排:在申请前解除

(6)从历史沿革和实际情况出发判断实际控制人,同时注意不要在申报时和反馈时来回改,要严谨

4、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

(1)同业竞争:我们原来重点关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如果股权关系较分散,我们会扩大范围,关注主要股东的关联交易问题;

(2)同业竞争,不只限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还要关注主要股东和重要关联方(比例比较接近的股东),看是否存在业务冲突。不接受承诺未来解决的对策。

(3)关联方披露:要对报告期内的做完整、充分的披露;关联交易:对交易双方的影响,交易金额占交易双方的收入、成本的比例,注意要看占交易对方的比例,判断是否重大影响。

(4)关注董监高的兼职问题,比如实际控制人在发行人担任重要职务外还在关联企业担任重要经营性职务的,那么要考虑是否足够精力、是否能客观公正得履行职责。

(5)发行人和关联方合资成立企业:

 发行人与董监高及其亲属合资成立企业的,申报前必须清理;

 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资成立企业的,我们也要重点关注,如果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自然人的,要清理。

5、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

(1)董、监事:不能是公务员、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证券公司高管、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等;

(2)家族企业:不能家族控制,比如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全部是家族成员,这个不认同;

(3)环保:不是污染企业,提供一定部门的环保合规证明;如果是污染行业,要核查污染情况、重污染要按要求提供环保部门的文件;如果环保批复文件中有模糊结论或强调事件段的,要如实披露,保荐机构和律师要重点说明核查情况和结论。

24(4)税收优惠:是否有税收重大依赖;是否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是符合地方相关规定的,但是地方规定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以前已经说过要求(个人补充: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同时由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做承诺)。(5)募集资金:

1)还贷和补充流动资金以及置换前期投入资金均可,说明清楚即可; 2)创业板募投项目不再征求发改委意见,但是我们会注意一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取得匹配级别的批复文件;

3)新增产能和目前产能关系及可行性和市场消化能力,要有足够逻辑,要披露清楚。募投项目-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募投项目,也要充分披露使用方向,即使务虚说明也要有条理得表述清楚。(6)与主板不同,强制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

(7)资金占用,如果辅导后还发生大额的占用等情形,会提请特别关注。

6、股份锁定

主板和创业板时间节点不同,主板看的是刊登招股书的时间,创业板看的是材料受理时点。

(1)材料受理前6个月,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受让的股份(不论直接和间接),上市后锁三年;从一般股东受让的股份上市后锁定一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关联方也遵照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锁定要求来执行;(2)材料受理前6个月,新增方式取得的股份自工商登记之日起锁定36个月,注意董监高及其亲属的直接或者间接持股还要遵循25%比例的要求;

(3)如果是股权分散的,或者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很难认定的,从最高持股股东开始,一直锁定到51%持股比例为止,都要锁定3年;

7、诉讼

(1)报告期内有重大诉讼、仲裁等,事项本身及其对发行人的影响,都要披露。(2)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创业板要求很细,报告期内母子公司全部都要核查是否办理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是否有承诺。

8、新增股东的核查情况

(1)最近1年的新增股东,正常披露相关股东信息外,要补充披露自然人股东要提供5年履历,法人股东要说明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

25(2)最近6个月的新增股东,不管是增资的股东还是受让股份形成的新股东,核查新增或者受让股份的原因、定价依据、出资资金来源、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本次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关系、是否存在委托代持问题,对发行人的影响(包括战略、财务)、发行人要出具专项说明、并由保荐机构和律师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9、其他问题:

(1)对于创业板来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诚信和违法违规问题也是发行审核条件,标准同发行人;同样,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报告期内非关联化或者注销的子公司也纳入尽调范围,也要说明其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情况,并要保荐机构和律师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

(2)红筹架构:实际控制人为境内自然人的,要把红筹架构全部清理,股权清晰,否则不利于监管。

九、4月15日下午第二场:创业板财务审核杨郊红

(一)几个概念

1、快和慢:常规审核我们是4个月周期;

2、大小不是问题,小而精就好,但是不能是小妖精(小规模的企业妖里妖气);

3、成长性问题:不强制要求30%增长率,有两套财务指标,只要是真实成长的;

4、同一业务:理解不能太教条化,比较宽泛,同一类业务、同一原材料、同一客户、同一技术衍生的都算同一业务,业务自然增长和发展的、符合合理的商业逻辑的是认可的,但不能是拼凑业务上市;对于真的不是同一个业务的,那么就是坚持3:7比例问题,不同业务在30%比例以下的,也没关系。

(二)财务审核重点

1、财务审核六大重点:  发行条件中财务方面要求  成长性情况  持续盈利能力  税收优惠情况

 重大偿债风险、或有事项  独立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2、财务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1)收入确认

 提供劳务和设备销售一体的,关注  完工百分比,一般要求第三方确认;  全额法和净额法问题;要结合业务实际来选择

 跨期收入确认:不要因为凑成长性,来做平滑业绩的事情,有合理成长性即可,不要操纵造价;异常技术服务收入(收入小,但是毛利影响大)会关注;(2)财务数据是否符合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模式,并与同行业相比较,异常问题将重点关注;

27(3)毛利率合理性、要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质、也要与同行业比较;(4)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

(5)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如果前五大合计占比较低的,则拓展到前十大,要核查这些客户情况,判断是否有关联方;核查客户保证到50%以上,这个是最低要求,我们要求全部要核查真实性;

(6)特殊事项会计处理合理性,资产重组及业务合并等

3、存货和应收账款:

大幅波动,尤其是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大幅提升的,要特别注意,如果涉及造假的,一律拒绝。

4、杜绝财务操纵和欺诈上市:

(1)编造成长性,比如研发费用资本化、跨期收入调整平滑业绩、突发性的软件销售收入等;

(2)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关联交易问题没有比例要求,主要看影响程度,必须的关联交易是认可的,注意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粉饰问题;(3)利润操纵:该减值的不减值、完工百分比、开发支出、商誉、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差异大又不能合理解释的、劳务收入和设备销售不可分割的情况;(4)造假:坚决不认可。

(三)其他问题

1、财务独立性

(1)经常性关联交易对独立性影响,是否造成实质性独立性缺陷;(2)控股股东的重要子公司的参股股东也作为准关联方纳入监管视野;(3)报告期内注销和转让的子公司的情况,已经转让出去的公司,是否还存在交易,此类交易也作为关联方来交易

2、内控

(1)资金占用,(2)对外担保、(3)偿债风险(4)募集资金使用

28(5)会计基础是否薄弱,报表经常大幅调整的,涉及会计基础薄弱问题

3、分红能力

利润主要来源于子公司的,注意建立好子公司的分红制度,保证母公司的利润分红情况

4、现金结算很大的公司:现金收付尽早整改,越来越关注。

5、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

能写透的写透,能量化尽可能量化,比如季节性特征,影响财务变动的,不会影响审核,只要符合经营特点,风险揭示充分即可。

十、4月15日下午第三场:审核五处王方敏

(一)目前概况

截至目前,一共73家保荐机构,1,804名注册保代,今年预计可以达到2,100名左右,通过考试未注册的将近1,000名。目前,发行部这边已申报项目474个项目(含再融资),创业板在审224个项目。

去年全年,发审会审核430家,通过387家,否决39家,暂缓表决4家,通过率90%,其中:

—首发审核240家,通过200家,否决37家,暂缓表决3家,通过率83%; —再融资审了190家,通过了187家,否决2家,暂缓表决1家,通过率98%。

今年截至到今天,审核了98家,通过了90家,否决8家,通过率91.8%,其中:

—首发审核了46家,通过了39家,否决了7家,通过率85%; —再融资审核了52家,通过了51家,否决了1家,通过率98%。

没过会的原因大体如下:

1、独立性不够,有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

2、财务问题,企业有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问题。

(二)近两年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人采取监管措施的有关情况

1、和招股说明书的制作、信息披露有关的情况

(1)申报文件制作粗糙,有多处文字和数字错误,已公开处理的有三单,最近要处理的是桂林三金的首发

(2)招股书拷贝了其他文件的模板,但没出来干净,例如哈尔滨誉横药业首发申请文件中对于环保问题的表述就是拷贝的其他公司的类似表述,驴唇不对马嘴

30(3)对企业的股本和财务数据,关于同一事项在招股书前后章节不一致,最近的一单是浙江闰土的IPO(4)同一个保荐机构保荐的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同一期间申报,向行业协会申报的数据不一致,两个企业还相互举报;以往也有两家同时在审,然后披露的行业部分数据不一样,都是第一

(5)增发项目中在审期间股东大会的决议过期了,企业可能发现了但未告知保荐机构,已公告要上发审会才发现,后取消发审会

(6)招股说明书的描述溢美之词很多,广告化倾向严重,最近也要处理一单

2、和申报前的尽职调查有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诉讼和担保,09年、10年、11年表现非常突出,至少将近10家对此尽调不到位

例如:

1)江苏的南风深化,保荐机构只是到基层法院做了询问,未去中级法院询问,也没找公司律师了解,到上会时判决下来才发现;

2)洛阳玻璃,申报前在加拿大有一单关于专利的诉讼,直到发审会后才由竞争对手在媒体公布;

3)一家做模具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香港居民,申报前就有一单在台湾的诉讼,实际上除在台湾的诉讼外,在香港也有2起诉讼,实际控制人认为通过做工作有可能从名单里去除,快要上发审会了才告知保荐机构;

4)发行人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拿了在境外的居留权,但未告知保荐机构,招股书披露后,就接到举报,保荐人说已询问过董事长,但被告知没有。

3、和申报后的持续尽职调查有关问题

(1)跟专利有关的,eg苏州恒久等三家企业(2)福建滕鑫食品的独董曾受到过证监会的行政处罚

4、跟保荐代表人的职业规范有关的问题

(1)跟上发审会有关

每一单上发审会时,要求两个签字保代要出席,并主要由保代回复问题 有10单左右,发审委反馈的问题:有些保代对于企业的基本情况不了解; 31 表述跟申请文件里的表述不一致

(2)保代持股

5、涉嫌欺诈上市案件

体现出来的问题是:

(1)对发行人绝对信任和依赖,没有保持适当的审慎和中立的态度(2)对审核人员提出的质疑(不论书面还是口头)没有重视,实际有些案例里在反馈时已有强烈质疑并提示给保荐机构,但保荐机构未重视

(3)做业务时存在倾向,全盘认可律师和审计师的工作,重大事项都未复核。证监会主要就找保荐机构。Eg 胜景山河的案例

(4)对于要求独立核实和走访的事项,完全依赖发行人的渠道进行,导致“独立核实”丧失了意义。Eg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客户、供应商、银行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核实

(5)从公司的层面来说,公司的内核以书面为主,现场内核的力量不足,一方面人员不够,另一方面时间不够

(三)今年要做的几项工作

1、“问核”程序,针对这两年出现问题较多的抽出40个问题着重询问

2、发审会和初审会要保代到场回答问题,今年要继续,最终目标是一个企业的整体事项都是跟两个保代充分沟通的

3、在审核中,按照中介机构的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化的审核,对出现过问题的机构在审核时放慢,每个项目至少延缓一个月

4、现场检查,今年还要做,但不提前通知。09年、10年没有去过的公司,今年去的概率就比较高,要检查的是09年、10年发出来的项目或现在还在审的项目

5、保荐人考试,今年8月初,类型跟去年类似,纯法条题很少,案例居多

第五篇:2009年第三期保荐代表人培训

2009年第三期保荐代表人培训

培训 2010-12-30 10:24:43 阅读6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9月3日

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发行监管部 李明处长

李处长回顾了国内证券市场以来的若干新股发行方式,并指出不同新股发行方式存在的问题。今年6月份进行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旨在尊重市场,形成真实报价体系,淡化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采取网上网下分开、网上设限,尽量提高散户股民的中签概率。

从今年发行以来的情况来看,某些股票的发行市盈率还是偏高,接近60倍。中小板股票发行市盈率维持在35倍左右,相对合理。随着新股集中上市(2-4只股票一起挂牌),首日涨幅过大的问题有所缓解。

二、IPO审核有关问题 发行监管一处王方敏处长

1、对在审企业有关工作的要求(1)在审企业的重大变化要及时报告

目前,在审企业较多,市场环境变化大,有些企业的业绩出现较大变化,有些企业可能对投融资进行调整,保荐人应及时报告已申报企业出现的重大变化。

(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问题

有的在审企业可能自行募集资金先行投资,对于一些企业先用银行贷款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将来用上市募集资金进行还贷,须如实披露。有的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变更募集资金项目,需要就募集资金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新征求国家发改委的意见。

(3)股权变动问题

在审核过程中的企业,如果出现增资引入新股东,或发起人股东及主要股东转让股份引入新股东,原则上要求企业撤回材料,保荐机构重新履行尽职调查之后再申报。如果转增资本,则不必撤回材料。

(4)利润分配问题

企业在审核期间对老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必须实施完利润分配方案后方可提交发审会审核;若利润分配方案包括股票股利的,必须追加利润分派方案实施完毕后的最近一期审计。保荐机构应对发行人审核期间进行利润分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专项说明,就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对发行人财务状况、生产运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发表核查意见。

为使投资者对公司分红有明确预期,同时与2008年9月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相衔接,在IPO审核中要求公司对发行后的股利分配政策细化,明确披露包括股利分配的原则、股利分配的形式选择、是否进行现金分红、现金分红的条件等;选择现金分红的,可进一步明确现金股利占当期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比例。

(5)在审企业期后事项、会后事项需认真核查 保荐机构要对在审企业的期后事项、已过会企业的会后事项进行认真核查。(6)撤回材料需要说明理由

为做到审核过程留痕,保持发行审核工作的严肃性,减少申报的随意性,企业或保荐人今后撤回申报材料,必须说明具体原因。

根据《证券法》第二十条规定,发行人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报送的证券发行申请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为证券发行出具有关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保证其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申报材料提交后,企业和保荐人即有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因造假被举报后撤回材料,如何追究其虚假申报的法律责任?

(7)发行人业绩下滑,发行人需来函说明暂缓审核的安排;(8)出新的一期审计报告时,反馈意见回复要及时更新。

2、IPO审核若干问题

(1)对企业历史问题,如出资、股权、处罚等

现在是核准制,如果历史问题已经整改,不在报告期内的,认可中介机构的意见,不构成发行上市的障碍。

严重的出资瑕疵、资产权属转移、国企产权转移,需要慎重处理;历史上的资产权属瑕疵,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如果当时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现在也必须要主管部门的确认意见。

(2)外资化架构问题

外资化架构的特点是控股股东为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境内人员;业务在国内。外资化架构上市受到重点关注,目前受限制,无法审核,要制定新的监管架构。另外,外资持股结构过于复杂(多层持股结构)且理由不充分,审核中也会要求说明或调整。

假外资架构,如原来为境外上市而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如果调整股权结构,将中间壳公司去掉,实际控制权转移至境内,同时,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董事、高管没有重大变化,股权变动程序及实质符合法律法规,则认可;如未经调整,控股权仍在境外,应慎重对待。

存在问题:控股权外资化,资金及约定安排中介难以查证,公司架构难以核查,运作不透明;控股权、出资、资金往来、股东承诺等比较复杂;为避税而设立的大量壳公司,透明度低,核查和监管的难度较大;内资企业外资化等假外资现象比较多,应慎重对待。

架构调整时,发起人可能进行股权转让,需要取得原审批部门的确认意见。转回的情形,进出程序合法,去掉中间环节,仅是控制权转回,应该没有问题。

审核时关注设置架构的必要性,中介机构需要对其影响等出具意见。(3)分拆上市

境内没有相应的规范;境外则关注业务相关性、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独立性等问题。对境外上市公司主业分拆后在境内上市的情形,在研究过程中。

(4)股东超过200人 为持股目的而设立的单纯的持股公司,股东人数应合并计算;发行人的小股东有职工持股,应当清理。

信托持股,信托公司自有资金持股的,认同;其他情形,应当清理。

职工持股会清理时要注意:中介机构要逐个核查代持关系的真实性,核查交易的实质性,是否存在纠纷,最后出具核查意见。

在发行前一年受让的实际控制人及其他上市后锁定三年的股东转让的股份,要锁定三年。有限合伙企业可以开立证券特殊账户,但只能卖不能买。(5)公积金和社保问题

对农民工、临时工的社保、住房公积金,如果企业未交,中介机构应核查原因、职工身份、当地社保部门的文件及明确意见,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要出具补交的承诺。

(6)国企改制、国资转让

国有企业改制时,没有评估,作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需核查原因、当地当时是否有打折出售的统一政策、程序瑕疵的需要事后取得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

(7)违法行为的核查

重大违法行为,如果当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守法函与中介机构的核查意见不一致,以中介机构的核查意见为准。

罚款以上的违法行为均属重大违法行为,除非做出罚款处理的机关出文说明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8)募集资金的使用

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需分行业考虑。(9)实际控制人

认可共同控制,条件是没有重大变化,还要出具承诺;认可没有实际控制人,前提是股权稳定,通常应安排三年的锁定期;共同控制条件下,持股比例最高的人将股权转让给共同控制以外的其他人,不认可几个小股东是共同控制人的说法。

(10)独立性问题

外资企业对控股股东及技术的依赖,独立性不强,台湾企业问题比较突出;在同业竞争方面,不认同市场划分解决方式,因为最终消费者很难划分,同业不竞争很难有说服力。

部分业务上市,不认可,集团内相关、相似业务、产品必须整体上市。(11)文化企业上市

需要改制成《公司法》规范的公司,不是国有独资公司或全民所有制企业。(12)A+H上市问题

暂不考虑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境内企业发行A股的申请,这类企业可先转到香港主板后再提出发行申请。不限制面值。

(13)董事、高管诚信问题 公司法(21条、147-149条)、首发办法(21-23条)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关高管竞业禁止的规定

从改制、出资、历史沿革、架构(子公司及兄弟公司)、资金往来方面。发行审核根据其过往情况,着眼于未来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判断。(14)环保问题

环保问题是审核的重点关注问题。(1)按招股书要求详细披露;(2)保荐人、律师对环保进行核查:环保投入、环保事故、污染处理设施等。(3)曾发生环保问题受到处罚的企业,保荐人、律师要对其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出具意见。(4)重污染企业按要求办理。

(15)土地问题

土地使用是否合规,是审核的重点关注问题。《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为最新的土地管理方面的规定。

发行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取得方式不合法,或者存在违反《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有关要求的,不予核准发行证券。

(16)军工企业上市信息披露问题

规定:招股书准则、《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管理办法》。

对于要求豁免披露的信息内容较多,或者重要信息不能披露,可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公司可能不适合上市。

(17)上市前多次增资或股权转让问题的审核

涉及工会或职工持股会转让股份的,关注是否有工会会员及职工持股会会员一一确认的书面文件。中介机构对上述文件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

国有股权转让的,要有履行国资部门的批准程序和出让程序。

定价方面,关注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定价原则,以净资产或低于净资产增资或转让的要求说明原因,中介机构核查并披露。涉及国有股权的,是否履行了评估、备案等国有资产转让程序。对于存在不符合程序的,需取得省级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

股份锁定:IPO前股东锁定1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三年;发行前1年增资的股份“锁一爬一”,从应当锁定三年的股东受让则也需锁定三年。高管还需遵循公司法142条规定。

3、保荐工作存在的问题

(1)所申报企业条件不成熟,立项把关不严,有些企业在独立性、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有的企业在资产权属、主要股东产权等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董事、高管发生重大变化、董事高管明显存在不符合诚实守信等情况;有些公司在报告期资产结构业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存在明显不符合基本发行条件的的情况和问题。

(2)信息披露的核查不够,信息披露存在瑕疵,未对发行人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审慎的核查,一些对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没有披露。(3)未对证券服务机构意见进行必要的核查,存在证券服务机构所出具专业意见明显不当的问题。(4)材料制作粗糙,文件内容前后矛盾,说法不一。

(5)不及时报告重大事项(股权变动、诉讼、市场重大变化),不及时撤回材料。

三、首发企业财务相关问题 发行监管二处常军胜

(一)近期发布的首发申请财务方面的规定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2008〕第3号(简称“3号适用意见”)解读

①3号意见起草背景

主要是为了提倡整体上市、消除同业竞争、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 ②3号意见规范对象

A、期初或者设立之日起即控制

关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相关规则,目前仍在研究过程中。

B、业务相关,比如:相同业务,上、下游业务(主要针对原材料),销售公司。对于主业在并入新的产业之后成为新产业辅助产业的情况,是否为业务相关,目前仍在研究过程中。

③考核指标

A、重组前一年末资产总额 B、重组前一个会计营业收入 C、重组前一个会计利润总额

因为被重组对象与重组方可能存在税收优惠方面的差异,由此不适用净利润指标。④指标比例及申请文件

A、被重组方重组前一年相关考核指标达到或超过重组前发行人相应项目50%,但不超过100%的,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首次公开发行主体的要求,将被重组方纳入尽职调查范围并发表相关意见。发行申请文件还应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证监发行字[2006]6号)附录第四章和第八章的要求,提交会计师关于被重组方的有关文件以及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其他文件。

B、被重组方重组前一年相关考核指标达到或超过重组前发行人相应项目100%的,为便于投资者了解重组后的整体运营情况,发行人重组后运行一个会计后方可申请发行。

⑤整合方式

A、拟发行主体收购被重组方股权 B、收购被重组方的经营性资产

C、实际控制人以该等股权或经营性资产对拟发行主体进行增资 ⑥计算口径

A、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会计与拟发行主体存在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按扣除该内部交易之后的口径计算;

B、发行申请前一年及一期内发生多次重组行为的,对考核指标的影响应累计计算。⑦申报报表编制

A、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末的考核指标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20%,申报财务报表至少需包含重组完成后的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

B、重组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项的,被重组方合并前的净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并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C、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非企业合并事项,且被重组方前一个会计末的考核指标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20%,应假定重组后的公司架构在申报报表期初即已存在,编制近三年及一期的备考利润表,并由申报会计师出具意见。

2、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1号解读 ① 起草背景

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出台,需要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修订 ②修订内容

增加了以下“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A、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非国家法定的,而是根据当地土政策享受的税收返还或者减免,需要提供当地税务主管机构的意见及相关政策,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案例:某过会企业01年缓交增值税,07年才补缴,针对这种情况,该企业控股股东承诺,当地政府有相关政策,当地税务局(地税和国税)均出具相关文件,发行人保荐机构和律师均发表意见。

B、企业取得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C、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D、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E、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F、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G、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H、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比如,应付福利费。

(二)在审企业2008年年报相关情况和关注问题

1、与在审IPO公司申报会计师沟通

①征求国内7家规模较大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宏观经济快速调整环境下审计重点关注事项及相关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②与在审首发企业申报会计师进行沟通,共约请31家会计师事务所,涉及具体在审IPO公司约120家

2、在审IPO公司2008年年报审核中重点关注方面 ①在审企业所处行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变化情况

②纵向比较在审IPO公司2008年下半年主要经营业绩、现金流量指标与2008年上半年以及其他可比期间的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在审IPO公司2008年下半年经营状况变化趋势

③横向比较在审IPO公司2008年下半年主要经营业绩、现金流量指标与同类已上市公司同期情况,具体分析在审IPO公司2008年下半年经营业绩变化的合理性

④对于确实出现经营业绩下滑迹象的在审IPO公司,请其在照顾说明书中对相关风险及影响因素做具体披露,影响重大的,须做重大事项提示

说明:对于指标刚刚满足条件的企业,审核时会审慎对待,保荐机构尽职调查时同样需要审慎对待。比如,收入、利润等刚刚满足条件,现金流最容易操纵为合规。

(三)具体案例及关注问题

1、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增值

中国中铁:中国中铁设立时,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2006年12月31日伪评估基准日,就中铁工拟整体重组、独家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所涉及的纳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及相关负债进行了评估。在评估基准日2006年12月31日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中铁工拟投入股份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1亿元,评估值为192亿元,其中最主要的增值是下属各企业的评估增值,即长期投资评估增值,为141亿元。股份公司以此评估值为基础折为128亿股,其余64亿元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

但是本次改制重组属于新准则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要求,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由此,中国中铁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母公司层面确认的部分评估增值需要予以转回,转回时全部调减资本公积项目。由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中国中铁冲减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增值部分141亿元,并相应冲减了资本公司级141亿元。

对于评估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说明:

①持续经营企业不能根据评估值进行调账,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时,可以按照评估值进行折股,但是需要三年重新起算,连续运行三年方可上市。

②目前有很多具备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原评估机构的报告进行复核,复核价值与原价值差异较大的,是否需要资金弥补?对于这个问题会里仍在研究中,但是常处长认为,原则上评估复核只能针对程序问题,不可能对当时的假设条件和参数进行复核,一般评估复核之后会发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若当时用于出资的资产根本不存在,则涉及到出资不实,不是评估的问题;第二,若当时用于出资的资产在复核时已经基本没有,则同样不是评估问题,而是会计问题,需要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影响当期利润。这时,不能只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补充投入,增加资本公积金,而是该计提减值准备的就计提减值准备。③评估不具有追溯性,如果根据当时的规定应该需要评估却没有评估,现在就不能再补充评估,而需要主管部门出文说明不再追究责任。

2、非典型同一控制人下合并、业务重组 ① 案例一

A公司将其控制系统、控制装置等完整业务投入到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发行人甲,实际上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吸收合并),应按此进行会计处理,将A公司的历史报表纳入申报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同时适用《适用意见【2008】第3号》

若本案例为A公司的某项能够独立核算的业务投入发行人甲,则同样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② 案例二

基本情况:销售公司A、B、C和发行人乙同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三个销售公司以业务承接、人员承接和销售渠道承接的方式将销售业务转让给发行人乙,但是不通过交易形式,而是无偿划转,并且三家销售公司的债权、债务未进入发行人乙,此后三家销售公司不再进行相关业务。

处理:

首先,三家销售公司要做延伸审计(报告期),由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作为备考报表披露; 其次,将三家销售公司的利润表与发行人乙的利润表合并作为备考报表披露; 最后,这种情况的重组行为适用《适用意见【2008】第3号》。

3、股东原始出资 ① 案例一

基本情况:股东出资时出资资产真实,由于当时用于出资的资产没有发票,便用虚假发票弥补,后因举报被发现。

说明:对历史沿革中的不规范行为,需要实事求是,对问题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并合理解释。一旦用虚假发票弥补,便构成欺诈,性质恶劣,肯定过不了会。

② 案例二

基本情况:股东用于出资的资产由于评估方法不当,造成评估价值过高。

说明:股东原始出资中出现出资不实、资产评估价值偏高等情况对发行人首发资格造成影响。

4、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

基本情况:客户于03年在发行人处开户并存入1亿元资金,后发行人擅自买入股票,至04年末账户形成浮亏8000多万,于是客户对发行人提起诉讼,要求发行人对其股价下跌进行赔偿。发行人于04年将该或有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07年上市前会计师和律师对该事项重新进行核查,认为目前公司承担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小,故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对当时的报表进行调整。

说明:07年承担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小,只能说明07年的情况和04年不同,应该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而不能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调整。因为会计估计只能根据当时的背景做出估计,后来的环境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当时的估计错误,只是估计发生变更了。

5、发行前相近业务剥离 基本情况:06年9月,某药业公司将控股的两家药业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理由为子公司主营业务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不同。07年1月起,该两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后经核查,该公司将两子公司剥离的实际原因是两子公司每年合计亏损700万元。

说明:业务相同,为包装业绩而剥离不符合整体上市要求。对业务剥离需要慎重,现在对民营企业也鼓励整体上市。即使是不相关的业务,如若剥离之后会产生大量的关联交易,也不鼓励剥离。

6、接收虚开税票、将现金确认为收入、原始财务报表与纳税、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等案例 由于这些案例已在去年培训时详细讲解,这次并未展开说明,只是针对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差异问题做了说明。

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存在差异需要从内外部提供证据充分说明,包括合同、发票、工商、税务资料等,证明差异确实是由于会计核算造成的,并不是虚增利润。但是差异金额不能太大,太大有质变的嫌疑,同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产生质疑。

9月4日

一、创业板发行审核非财务问题 创业板发行监管办公室毕晓颖处长

1、监管原则

创业板监管以合规性审核为根本、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风险发现为重点。

2、审核中关注的问题

(1)对“三年”的理解:财务部分是指三个完整会计,其余部分是指36个月。(2)对于历史上无形资产超标的情况,只要发行前已经消除,不构成审核障碍。(3)股东人数是按股份最终权益人计算,不是按名义股东人数计算。

(4)《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的“一种业务”是指一类业务,比如上下游业务、用同一核心技术进行生产的业务、用同一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业务等。

(5)对于募集资金投向,其资金用途限制较少,不需要凑项目。募投项目也不再征求国家发改委的意见。

(6)对于有国有股的拟申请上市公司,在上发审会前一定要拿到国有股权转持批复性文件。(7)对历史演变中不规范问题审核关注点:在最近三年及一期是否构成重大违法、是否对发行人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构成影响。

(8)对于有限合伙企业作为股东的事项,目前会里的思路是只要能在中登公司开户就可以作为股东申报。

(9)不得有对赌协议,如有需终止。

(10)在发行人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内容中需明确表示在创业板上市。

二、创业板发行审核财务问题 创业板发行监管办公室杨郊红处长

1、审核对象

(1)三年一期的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

(2)对于申报财务报表对原始财务报表的调整的一个原则是:调增净利润的尽量不要采用。

2、IPO条件的审核

(1)对于增长的把握:财务指标方面的增长并不需要达到30%或者其他比例,只要有增长就行,哪怕是1元也可以。但如果采用第二套指标,其收入一定要增长30%以上。

(2)对于盈利的两套指标的计算都是以合并报表净利润为标准。

(3)对于未弥补亏损,目前对采用母公司报表数据还是合并报表数据有争议,建议两张报表都不要存在。

(4)无形资产占比虽不作为发行条件,但在审核中仍会关注。无形资产包括合并报表中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三个科目。

3、重点关注问题

(1)申报财务报表的编制。

(2)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是否合规、稳健,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3)依靠自主生产经营体系独立获取盈利的持续经营能力。(4)验资事项,特别强调不能有任何抽逃出资的情形。

(5)资产评估事项,关注是否履行立项、评估、确认的程序;对采用收益现值法评估大幅增值的情况重点关注;强调整体变更不能评估调账;对于审计中的资产质量问题不能用评估或出资来替代解决,只能先对该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然后在用其他资产进行替换,替换进来的资产视同捐赠。

(6)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三号》,在利润表中需列示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总额。(7)税收事项,关注近三年的违法违规行为;关注非经常损益中的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优惠、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8)子公司的超额亏损需计提减值准备,不得以该长期投资账面值为零作为减值极限。

三、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解读 发行部三处罗卫处长

1、罗处长简单介绍了再融资的各种方式,指出配股中“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的股本总额是指本次配股股东大会召开时的公司股本数额。

2、再融资项目一般不征求发改委意见,但对于国家目前规定的9大过剩行业则需征求发改委意见。

3、审核中关注的要点——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建产业政策,是否取得有权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2)项目实施方式、进度安排及目前进展。

(3)现有产品产能扩张或新产品开发,公司说明的市场前景是否可信。(4)产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投资扩大产能的必要性。

(5)募集资金项目村子技术壁垒的,相应技术的取得方式是否合法。

(6)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的,具体数额是否明确,必要性是否充分。(7)资金缺口的解决方法。

(8)土地使用权是否取得,是否存在合法使用的法律障碍;如未取得,目前进展及取得是否存在法律障碍。

4、审核中关注的要点——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

(1)重大关联交易是否履行法定决策程序,是否已依法披露,定价是否公允,是否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或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

(2)重大关联交易是否造成公司的采购或销售严重依赖关联方。(3)重大关联交易存在的必要性,公司是否有减少关联交易的计划。

(4)是否存在大股东持有发行人生产经营必需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并有偿或无偿许可发行人使用的情况。

(5)发行人与大股东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其关于不存在同业竞争的解释是否全面、合理、是否制定明确的解决计划。

5、审核中关注的要点——资产收购

(1)股东大会表决时关联股东是否回避,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及时。

(2)拟购买资产的权属是否清晰(土地、房屋、知识产权等),是否存在被抵押、质押、冻结等限制转让的情况。

(3)资产涉及债权转让的,是否取得了债权人的同意。(4)资产为公司股权的,是否已取得该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

(5)拟收购资产是否完整,进入上市公司后是否会产生新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6)购买价格的确定方法:按评估值确定收购价格的,评估方法的选取是否恰当,评估增值幅度较大的是否合理,评估基准日至资产交割日之间的利润归属是否明确。

(7)涉及国有资产的,是否经过有权的国资部门批准,评估价格是否履行了确认手续。(8)重大资产购买后是否会导致新的违规资金占用或违规对外担保。

四、再融资财务审核的要点与问题 发行部四处张庆处长

张处长简要介绍了近期新颁布的再融资相关规定,重点讲解了以下问题:

1、公司债发行条件及计算口径介绍(1)未分配利润为负不得发行公司债。

(2)累计债权余额中包括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子公司发行的债券余额。(3)以账面余额计算累计债券余额,而不是以债券面值余额。(4)累计债权余额包括企业债,但不包括短期融资券。(5)最近一期报表不需要审计。

(6)保荐机构需关注以下两个时点上净资产与公司债券额度之间的关系:股东大会决议日前最近一期、发行时最近一期。

(7)净资产、可分配利润均指合并报表中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的部分。

2、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1)前次募集资金不包括公司债融资;对于重大资产重组涉及股份发行的就算,不涉及就不算;对于境内外发行一视同仁,都以最近一次为准。

(2)审计报告与鉴证报告对应的截止期可以不同。

(3)应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出具鉴证报告和同期的审计报告。(4)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鉴证报告结论性意见应为积极意见。

(5)募集资金使用对照表中“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一栏应填写该项目总的承诺数,而“截止日募集资金累计投资额”一栏应填写前次募集资金时承诺的从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至本次再融资基准日该项目累计承诺投资额。

3、《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中的计算口径(1)最近一期股东大会分配现金股利在实施完毕后可以计入计算。(2)申请当年中期分红不能计入。

(3)年报进行过追溯调整的,其净利润应以调整前的净利润进行计算。

(4)上市未满三年的公司,上市前的分红不计入,按上市后年均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10%作为其衡量标准。

(5)最近三年进行过重大资产重组,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向原有股东的分红不计入,其衡量标准与上市不满三年的公司一样。并且其净利润以法定报表为准,不得以模拟报表为准。

4、近期再融资财务审核的侧重点(1)融资必要性问题

关注: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性资产余额情况、前次募集资金的时间和使用情况、融资与净资产规模比较、现有产能利用率等。

(2)直接或间接将募集资金用于新股申购、配售或买卖证券的问题

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余额、投资收益的金额、比重及构成、金融资产的性质等。

(3)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关注:前次募集资金投资进度、募集资金项目变更情况、最近五年内募集资金实现效益情况及相关问题披露、募集资金前后发行人重大的非主业投资行为等。(4)关联交易公允性及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问题;

(5)原材料价格、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率、汇率变动及影响;(6)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规性及变更情况;(7)最近一期营业利润大幅下降50%以上的情况。

5、保荐机构要注重保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敏感事项要提前关注。

五、总结 李庆应主任

1、审核中关注的核心内容

(1)历史沿革;(2)独立性;(3)规范运作;(4)募投项目;(5)财务与会计;(6)信息披露。

2、被否主要原因

2008年,共有34家公司的融资申请被否决,其中IPO20家。09年恢复新股发行以来,有6家IPO被否决。主要原因有:

(1)历史出资存在问题;(2)股权不清晰;(3)上市前股权频繁变动;(4)募集资金过度;(5)会计处理不符合规定;(6)信息披露不清晰,不明确。

下载2009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200905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20090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一--开班致辞

    2012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一开班致辞发行部主任陆文山时间:2012年6月28日地点:上海核心观点:资本市场将面临巨大、根本的变革,因此整个投行业务也面临巨大转折:如何与国......

    2012年第四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一--开班致辞

    2012年第四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一开班致辞创业板部副主任 周贵华时间:2012年11月29日地点:厦门黄色部分为新增内容一、创业板审核、发行及上市的基本情况(一)前一阶段的工作1......

    2012年第三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一--开班致辞[★]

    2012年第三期保荐代表人培训记录之一开班致辞创业板部主任 冯鹤年时间:2012年9月6日地点:成都一、创业板审核、发行及上市的基本情况(一)前一阶段的工作1、统筹推进新股发行体制......

    2011年第一期保荐代表人培训纪要

    2011年第一期保荐代表人培训纪要主送方(To):抄送方(Cc):发送人(From):发送日期(Date):2011.4.18紧急(Urgent)总页数(No. of Page):7供审阅(For Review)请回复(Reply)机密(Conf.)主题(Subject):2011......

    2011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内容

    2011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内容 【2011年6月23-24日】 一、领导开场致辞 —— 发行部主任 陆文山 1、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等政府文件明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

    2009年保荐代表人第五次培训主要内容

    2009年保荐代表人第五次培训主要内容 部领导开班致辞 ——主讲人:发行部副主任王林 王林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大背景下,投资银行业务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当前证券......

    XXXX 年第五次保荐代表人培训纪要

    2010年保荐代表人第五次培训纪要 (10月14日-10月15日) 记录可能不够完整,仅供参考,内部使用,不对外 部领导开班致辞——主讲人:王林 2010年1-9月,IPO166家,再融资77家,前20名券商包揽......

    2009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期培训资料

    2009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期培训资料 2009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次培训记录 5月8日上午部领导开班致辞 ——主讲人:王林 王林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大背景下,投资银行业务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