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各地请客吃饭的有趣风俗习惯
世界各地请客吃饭的有趣风俗习惯
世界各地请客吃饭的有趣风俗习惯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这里招持客人十分诚恳,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到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带点助消化药。吃多吃少,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我吃饭,你付钱。”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如果同商业谈判对象和朋友共进晚餐馆,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的资本比我的多,所以这笔餐费应该由你付。”不熟悉情况或初来乍到的客人,常常会被这种场面闹得啼笑皆非。钱多的人或是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对你的尊重,与抠门或挨宰不能相提并论。吃定量,多吃自费。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细算,节约成风。在这个国家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一日三餐固定供应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茶。谁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先订“协议”后吃饭。与澳大利亚人共进午餐要特别注意记住哪一顿饭该由谁付钱,如果你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礼貌的,在一般情况下,你提议喝酒,通常由你付钱,不可各自付钱,除非事先说好。吃多少要多少,严格“三光”。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共进餐馆,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
第二篇:世界各地有趣的公交车体广告.doc
世界各地有趣的公交车体广告
因为泉水的缘故,济南无法建地铁,自认为济南的公交业还是比较好,面对整天枯燥乏味的挤公交,我特意找点好玩的公交广告跟大家分享。很久没来发帖了。
照相机?原来镜头是车轱辘!
Atravesse na faixa,意思是请使用斑马线,重点是提醒行人别随意穿越马路,相信很多人看到那位模特儿的惨状,绝对印象深刻。所以请别任意穿越马路哦!
准备好戒烟了吗?
这支牙刷超弹性!
把身材从大巴减到变小巴,从口吻来看应该是香港的纤体广告。
拉不住的好滋味
啤酒瓶变成遥控车喽~海尼根的形象广告
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
左边:找寻完美;右边:你的配对。上下左右合起来正是:找寻你的完美配对!
到亚洲坐飞机比较快!
让我吃一口就好!
荷兰阿姆斯特丹保险公司设计的广告,而且这是车子背面哦。
吃XX薄荷糖,让你时时CHU
羊入虎口,应该是人入鲨口
把心放宽,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见彩虹
关键词:爱情 精彩 鼓励 彩虹 ┊ 图画 ┊ 推荐: ┊ 来源:网络 ┊ 收藏
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了美丽的彩虹~
他总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愿这些美丽的彩虹色给你开心!
文章配乐:annabelle【激励版】
文章配乐:追梦人【忧伤版】
【图U起名】第153期:犭猋 / 狗咬吕、洞、宾 / 相牵何太紧
关键词:互动 趣味 图U起名 ┊ 图画 ┊ 推荐: ┊ 来源:有意思吧 ┊ 收藏
第152期颁奖典礼请锁定本帖下方
下面是第153期题目
(供图:路人甲)
供图请发射至 looongtao@163.com 并注明【图U起名】及用户名(注:只接受供图,不接受起名)
──────────── 152期颁奖典礼红地毯 ───────────
(本期评委:生在春分)
我们都是电影控: 说好了,咱不入身(BT虫)兄弟,你太客气了(芙蓉姐姐)【你俩太默契了(捂嘴坏笑跑掉)】
新诗人: 那一夜
那一夜。月黑。无风。红烛。你陪着我。那一夜。有风过耳。你我执手。结伴而行。丝丝细雨。那一夜。轻解罗衣。青涩。羞愧。揽你入怀。温软如玉。那一夜。叶落。风住。我丢了你。丢了情。丢了爱。亲爱,你要独自成佛。(忆氵深处)【难不成这诗是男主人写给女主人的(⊙ o ⊙)】
我们都是成语控: 衣冠禽兽(0天之道0)【我不穿衣服我是禽兽,穿上衣服我是衣冠禽兽!】 男人本色!(小兔兔)魂不守“色”(大鱼喵喵)【看来,在“波涛汹涌”下还是难逃一劫啊】 衣来伸手(生在春分)衣衣不舍(萨姆奥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云听风观雨)“花肢遭斩”遇到“采花剩手”(十三妖)
声东击西型:
手感不错,没有乳房增生,放心吧(梦貘)【那是医生你“摸”好的,谢谢啊】
小姐,我是学服艺设计的,你这衣服布料很好嘛!我来研究研究……(kitty_magic)【大哥,你怕是内衣设计的……】 乱摸什么,只是空气(湘斯)纯翻译:枯木逢春(where old clothes feel young again)(Selbst找)嘿嘿,我也喜欢这裙子……(北辰)【难道你是小沈阳?】
其他:
围观的人队形好整齐(Dépendance)以后别用这家的衣服架了(「Dele尛冰」)【生怕哪天情不自禁了……】
亲爱的,这么些年了,你还是这么有吸引力(CapriAuqra)【想当年,俺就是拜倒在你这条石榴裙下滴】
也许你不知道我有这么爱你,即使脱离肉体……(三水君)哦~~穿过胸罩的你的手~(小猪喃喃)整体衣柜领跑者:让衣服享受爱的激情~~(catless)
第三篇:世界各地图书馆
爱沙尼亚国家图书馆
(爱沙尼亚)
馆名:爱沙尼亚国家图书馆 馆址:Tonismagi 2,Tallinn 15189,Estonia 新馆设计师:Raine Karp 和 Sulev Vahtra 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楼层数:8层 总成本:2100万美元 工程开工:1985年 新馆开馆:1993年9月 职员人数:512人
服务人数:123437人(注册读者)
爱沙尼亚国家图书馆的任务是收藏所有爱沙尼亚出版物,爱沙尼亚文和有关爱沙尼亚文化的书刊,并使其为公众服务。该馆同时也是国会图书馆,为国会和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新馆位于塔林,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建造新馆的目的主要是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览座位,并进一步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文化、研究和专业训练的中心。新馆共有8层,其中地下两层为书库。砖墙、水泥板结构屋顶,外墙材料取自当地一种能够防水、不需特殊护理的石灰岩。
点击
放大
比利时奥斯特坎普市图书馆
(比利时)
馆名:比利时奥斯特坎普市图书馆
馆址:Kapellestraat 19,8020 Oostkamp,Belgium 新馆设计师:Joseph Vannootte Bruges 总建筑面积:1198平方米 楼层数:2层
总成本:7000万比利时法郎 工程开工:1982年
新馆开馆:1994年4月8日 职员人数:10人 服务人口:2.1万人
点击放大
奥斯特坎普市图书馆是座公共图书馆,它坐落在古时一座城堡的花园内,馆舍的前身为城堡的马车房,1984午改建为图书馆。1995年加以扩建整修,1995午9月对外开放。扩建后的新馆为二层楼房,面积1198平方米,整幢建筑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比利时佐特海姆市图书馆
(比利时)
馆名:比利时佐特海姆市图书馆
馆址:Kasteel van Egmont,B9620 Zottegem,Belgium 新馆设计师:Leo De Vos和Jacques Kint 总建筑面积:1622平方米 总成本:1.4亿比利时法郎 工程开工:1986年10月20日 新馆开馆:1996年10月20日
点击放大
职员人数:16人 服务人口:2.45万人
佐特海姆图书馆是佐特海姆市公共图书馆,它原为11世纪的—座土木结构的城堡,后经重新修建而成。
16、18和19世纪分别进行了内部装修,又扩建了小规模的裙房。为了适应图书馆现代文化功能的需求,1986年10月20日对这一历史建筑又进行了整修翻新,1996年10月20日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面积1622平方米,设有成人、儿童阅览室、视听室和展览厅等
大英图书馆(英国)
馆名:大英图书馆 馆址:96 Euston Road,London NW1 2DB,United Kingdom 新馆设计师:Professor Sir Colin St.John Wilson 总成本:4.5亿英镑 工程开工:1982年 新馆开馆:1997年11月 服务人数:40万人/年
大
大英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有效地让公众使用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新馆于1997年11月开始对外开放,为众多研究人员和学者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工作学习环境。新馆占地面积108000平方米,耗资近4.5亿英镑,由英国建筑师Colin St.John Wilson爵士设计。大英图书馆藏书1200万册,每年服务人数超过40万,是英国20世纪最大的公共建筑。新馆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气势辉煌的馆内布局而受到人们的赞誉。新馆位于伦敦Euston大街,建筑西南角设有一个广场,为读者和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休息和社交的场所,这里还有一个小剧场,夏天可以举行露天表演。
新馆书库和11个不同的阅览室内的各式书架总共长达300km。大部分的藏书都存放在深达23m的4层地下室,受到先进的防火、防水设备的保护。水平滚筒传送带和竖式升降台构成的书本传递系统将书库和阅览室联接起来。科技和商业阅览室占了3层楼面,人文综合阅览室也同样占了3层楼面。自然光可以从楼顶天窗直接照进大楼中央。
馆内还有3个面积总共为135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陈列着该馆的精品。馆内各公共部门都能通向餐厅,读者从餐厅可以欣赏对面那幢造型十分新颖的国王图书馆,那是一座共有6层,高17m的玻璃塔,存放着英王乔治三世的6万册藏书。
馆名:冰岛国家和大学图书馆 馆址:Arngrimsgata 3,107 Reykjavik,Iceland 新馆设计师:Manfred Vilhjalmsson
冰岛国家和大学图书馆
(冰岛)
大
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楼层数:5层 总成本:3570万美元
工程开工:1978年 新馆开馆:1994年12月
职员人数:100人 服务人数:6000人
该馆由国家图书馆和冰岛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1994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面积 13000平方米,由4层楼面和一层地下室所组成。新馆藏书量为90万册,有800个读者座位,是冰岛最大的研究图书馆。大楼主要入口处设在二楼,这一设置为读者在图书馆不同部门之间行走提供了方便。入口处有一个 500平方米的区域整天对外开放,可以用来举行各种活动。大楼里还有展览、会议室和咖啡馆等场所。
丹麦阿尔堡大学图书馆
(丹麦)
馆名:丹麦阿尔堡大学图书馆 馆址:Langagervej 2,DK-9220 Aalborg Ost,Denmark 新馆设计师:Kjeld K.Knudsen 总建筑面积:9980平方米 楼层数:3层(地下1层,地面2层)总成本:2600万丹麦克朗 工程开工:1993年 新馆开馆:1993年 职员人数:65人 服务人数:1.12万人
击放大
丹麦阿尔堡大学图书馆总馆建筑面积为9980平方米,馆藏58万册,职员65人。该馆不仅为全校1.1万多名师生服务,而且还与北日德兰国家图书馆一起成为地区的研究图书馆,为地区居民提供最佳文献保障服务。1993年,该图书馆经过重建、整新与重新配备设施,现已建成一座外观漂亮、安排合理、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建筑。新馆现分为人文学科区、科技区、社会科学区,每一个区域都可以找到各自所需的书刊与参考工具书,具有舒适的阅览环境,并配有计算机可供上网。新馆的中轴线是一条宽阔的走廊,走廊两边是高大的绿色植物,走廊中间有世界著名的丹麦艺术家J.F.索伦森专为新馆设计的喷泉。在新馆内,精美独特的现代艺术复制品随处可见,营造了一个安静、典雅的读书氛围。
丹麦腓特烈港图书馆
(丹麦)
馆名:丹麦腓特烈港图书馆 馆址:Parallelvej 16,9900 Frederikshavn,Denmark 新馆设计师:Lasse & Jorgen Andersen 总建筑面积:4740平方米 楼层数:2层
总成本:4100万丹麦克朗 工程开工:1986年 新馆开馆:1987年9月 职员人数:35人 服务人口:3.5万人
丹麦腓特烈港图书馆新馆于1987年9月1月起开馆。新馆共有2层,建筑面积为4740平方米,其中书库1100平方米,儿童区域688平方米。新馆提供因特网上网服务,设有咖啡屋、展厅等设施与场所。
丹麦国家和大学图书馆
(丹麦)
馆名:丹麦国家和大学图书馆 馆址:Universitetsparken,8000 Aarhus C,Denmark 新馆设计师:Kjaer & Richter 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修建)楼层数:3层 总成本:3930万克郎 工程开工:1993年 新馆开馆:1996年 职员人数:212人
服务人口:5万人
丹麦国家和大学图书馆是丹麦Aarhus大学的图书馆。该馆主楼建于1963年,像大学其他建筑一样为黄色砖瓦结构,其主要部分是那座高达45m,共有17层的藏书楼。
1993~1996年对图书馆大楼进行了修建,工程主要是在图书馆大楼中央新造一个中庭。中庭有两层楼高,拱顶上开着一些朝北的天窗。中庭里有一个圆厅,外借服务台围着圆厅的弧形而设置,旁边设有咨询部门。圆厅上部4座玻璃与钢结构的天桥将其与2楼的其他房间连接
丹麦国家科学和医学图书馆
(丹麦)
馆名:丹麦国家科学和医学图书馆 馆址:49,Noerre Alle,DK-2200,Copenhagen N,Denmark 新馆设计师:Joegen Hasen 总建筑面积:4333平方米(扩建)楼层数:3层 总成本:4200万克郎
职员人数:87人
服务人口:3.6万人(注册读者)
丹麦国家科学和医学图书馆1989年新建造了一个现代化书楼。新馆建筑风格既和老馆形成对照,又与其保持一贯性。
新馆建筑与老馆由建在老馆书库两侧的玻璃走廊连接,老馆书库两侧的外墙成为玻璃走廊和新开架书库的装饰部分,而新馆外墙建筑材料颜色与老馆建筑色彩保持了一致性。新楼办公区域布局灵活,大办公室设有多个出入口。馆内安装了特制的霓虹灯照明,使灯光均匀分布,可以同时照亮书架顶端和底部
丹麦皇家图书馆
(丹麦)
馆名:丹麦皇家图书馆 馆址:P.O.Box 2149,1016 Copenhagen K,Denmark 新馆设计师:Bjarne Hammer(斯洛何门),Dissing+Weitling(阿玛格)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斯洛何门);6500平方米(阿玛格)楼层数:7层(斯洛何门);4层(阿玛格)总成本:4.75亿克朗(斯洛何门);1.1亿克朗(阿玛格)
工程开工:1995年(斯洛何门),1995年(阿玛格)新馆开馆:1999年9月(斯洛何门),1999年春(阿玛格)
职员人数:305人 服务人口:40万人
丹麦皇家图书馆新馆位于首都哥本哈根的斯洛何门,大楼形似一颗大钻石,故被称为钻石楼。新馆将于1999年9月对外开放。大楼高24m,共有7层,楼面布局构思巧妙。图书馆外借台设在通往老馆的天桥出口处,接着是咨询部,有整整一层楼面的开架参考书。各种阅览室则设在新馆的天桥入口处。图书馆工作人员办公室位于各层对外服务区域的四周。这幢建筑设计还包括一个与新馆相连的副楼,容纳图书馆的另外4个独立部门。
皇家图书馆的另一幢新大楼位于阿玛格,紧挨着哥本哈根大学,整幢建筑工程将分期进行。第一期工程现已完成,包括一个大的中央书库和办公楼。大楼分两部分,水泥结构的4层为书库,玻璃幕墙结构的是办公大楼,有中庭连接。
丹麦国家教育图书馆
(丹麦)
馆名:丹麦国家教育图书馆
馆址:Emdrupvej 101,2400 Copenhagen NV,Denmark 新馆设计师:KHRAS,Architects and Planers 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楼层数:3层 总成本:5900万克朗 工程开工:1995年 职员人数:56人 服务人口:3.63万人
现在的国家教育图书馆由丹麦皇家教育学院图书馆和国家教育图书馆组成。
新馆位于皇家教育学院校园中心的教学区,由改造原有建筑,拓宽地下部分而成。原来的两个大健身房和一座相邻的教学楼加高为3层楼,在停车场和健身房下面造了一个大地下室,通过圆筒状大天窗采光。健身房外的一条70m的长廊变成了阅览室。在改造健身房地下室时还修建了一些大采光井,使藏书部分的阅览区域也能获得较好光照。
德国阿沙芬堡市图书馆
(德国)
馆名:德国阿沙芬堡市图书馆
馆址:Schlobplatz 2,63739 Aschaffenburg,Germany 新馆设计师:Bernhard von Busse 总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 楼层数:3层
总成本:1700万德国马克/ 服务人口:6.68万人 工程开工:1989年/ 新馆开馆:1993年7月
德国阿沙芬堡市图书馆是一座公共图书馆,坐落在市会议中心及这座古城的象征——约翰尼斯城堡之间,新馆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共3层。建筑的三个部分如众星拱月,衬托出正中的楼梯,呈现出现代派的建筑风格,在1993年7月9日对外开放。
新馆的服务宗旨是:为全市市民提供一个文化集会和休闲的场所。藏书总量为8.17多万册。辟有儿童阅览室(包括儿童游戏角)、声像室、地方文献室、商业/技术阅览室、展览区、咖啡吧、服务台(4个)等场所,读者可根据自己需要随意选择不同媒体(如视听资料、光盘)进行阅读和欣赏,新馆的借阅和目录编制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化。
德国巴伐利亚州图书馆
(德国)
馆名:德国巴伐利亚州图书馆
馆址:Ludwigstr.16,80539 Munchen,Germany 新馆设计师:Sep Ruf和Hans Doellgast 建筑使用面积:9170平方米(书库)总成本:2350万德国马克/服务人口:200万人 新馆开馆:1988年/职员人数:417人
德国巴伐利亚州图书馆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慕尼黑市,是德国历史最悠久、也是德国最大的图书馆,始建于1558年,收藏重点是人文科学图书,拥有丰富的古籍、珍本。它是联邦与州政府出版物的保存馆,也是联合国、欧共体等国际组织出版物托存馆,目前藏书量为718.3万册。
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的主楼建成于19世纪,附楼于 1966年落成,设有普通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等;保存本书库位于慕尼黑市北部,于1988年落成,可使用面积9170平方米。
馆名:德国国家图书馆(法兰克
德国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
(德国)
福)馆址:Adickesallee 1,D-60322 Frankfurt am Main,Germany 新馆设计师:Mete Arat、Hans-Dieter Kaiser和Gisela Kaiser 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 楼层数:3层 总成本:2.5亿马克 工程开工:1992年
新馆开馆:1997年
德国国家图书馆规划、建造于80~90年代,其主要任务是:为统一后的德国服务,并努力在今后全球信息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新馆位于法兰克福Adickesallee街和Eckenheimer大道上,1997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新馆由斯图加特建筑师Mete Arat、Hans-Dieter Kaiser和Gisela Kaiser共同设计,其建筑特色为线条简洁、轻巧透明,着重体现图书馆的功能。为了避免繁忙交通要道的喧闹,新馆邻大街的一面采用全封闭式石墙构造,而另一面则为高大的玻璃幕墙,面对着一个绿色的大花园。大楼外观轻巧,2/3为地下层,面积达30000平方米,分为3个藏书库。书库可容纳1800万册藏书,目前该馆的总藏书量为700万册。
新馆造型最突出的地方是入口处的圆形大厅,在这个大厅里可以看见新馆的每一个部分。大楼设计充分注意利用自然光,圆形大厅上面巨大的玻璃顶,使整个入口处受到直接的光照。阅览室楼顶上安装了三角形天窗,能使阳光折射到阅览室各个区域。在顶层阅览室凭窗眺望,读者还可以欣赏到法兰克福城有名的都市风景
职员人数:300人
馆名:德国明斯特市公共图书馆
德国明斯特市公共图书馆
(德国)
馆址:Alter Steinweg 11 D48143 Munster,Germany 新馆设计师:Peter Wilson,Julia Bolles-Wilson和Eberhard Kleffner 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总成本:6410万德国马克
工程开工:1991年1月 新馆开馆:1993年11月
职员人数:59人 服务人口:28万人
德国明斯特市公共图书馆坐落于该市历史上的文化中心,毗邻哥特式的兰伯尔蒂教堂。新馆于 1993年11月26日明斯特1200周年城庆之际向大众开放。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两部分,一边名为“信息超市”,另一边则以传统的书库和阅览室为主。
新馆内设有咨询研究室、儿童阅览室、视听资料室、休息室、展览区、学术厅、公共娱乐室、服务台等,并配备通风、中央暖气、照明、特殊木制隔音镶板、4部电梯及防盗装置。其主要目标是:成为视听资料和新通讯技术的集散地,方便残疾人,并让更多的书籍为公众所利用。现已成为大众化的、开放的和富有活力的信息中心。
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
馆名:法国国家图书馆 馆址:Quai Francois-Mauriac,75706 Paris Cedex 13,France
新馆设计师:Dominique Perrault 总建筑面积:360000平方米 楼层数:20层 总成本:7亿英镑 工程开工:1989年 新馆开馆:1996年12月 服务对象:年满16岁的读者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图书馆建筑之一,位于巴黎第13区,被视为具有发展前途的中心城区。新馆于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收藏国家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期刊、视听和电子出版物。
Dominique Perrault设计的新馆建筑使用了木材、玻璃、混凝土和金属等4种材料,设计极富想象力。4座玻璃塔围绕一个下沉花园,每座玻璃塔高达 79m,其中7层为办公区域,装有木制百叶窗,上面 11层为书库,窗上装有同色防护材料制成的帘幕。新馆东北面的玻璃塔顶上的观景楼也同时对外开放。高塔中间广场有条宽大的台阶通向塞纳河畔。两个入口处设在新馆建筑的东、西两面。
新馆建筑围绕着花园的两层是阅览室,阅览室外侧排放着书架,每层都有读者服务设施,室内装饰温暖亲切,所有的细节都精心构思。除了阅览室外,还有数个总共可以容纳4000人的会议室,两个展览大厅终年为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另外,新馆还为读者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餐厅、咖啡馆、礼品店和书店等
(法国)法国莱昂纳多·达芬奇极地大学信息馆
馆名:法国莱昂纳多·达芬奇极地大学信息馆 馆址:92916 Paris-La-Defense cedex France 新馆设计师:Cabubet Valode et Pistre 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楼层数:6层
总成本:1400万法国法郎
工程开工:1994年 新馆开馆:1995年9月4日
职员人数:25人
服务对象:5000学生以及教师、科研人员
法国莱昂纳多·达芬奇极地大学信息馆新馆于 1995年9月开馆。新馆为6层结构,建筑面积达 3200平方米,藏书容量7万册,可提供465个读者座位。新馆设有参考工具书、科学与商业阅览室;32间配有计算机的研究室、2间电脑培训学习室、公司与商业客户用专室、2间学生会议室与3个参考服务台。新馆还配备50台计算机供免费上网,并提供17台专业计算机供用户使用。
英国苏格兰国家图书馆
(英国)
馆名:英国苏格兰国家图书馆 馆址:George IV Bridge,Edinburgh EHI IEW Scotland,United Kingdom 新馆设计师:Andrew Merrylees 和 Paul Grierson 总建筑面积:19168平方米 楼层数:7层 总成本:4500万英镑 工程开工:1984年 新馆开馆:1989年9月 职员人数:150人
苏格兰国家图书馆从1710年起就是国家法定的托存图书馆。新馆位于爱丁堡的Causewayside,距离老馆只有一英里路程。建造新馆的主要目的是长期保存国家的藏书。第一期工程1984年开始,1989年开馆,主要有外借、地图馆和科技馆等部分。第二期工程1988年开始,1994年竣工,于1995年5月正式开馆。
建筑设计主要着眼于该馆的使用功能。所有的上下楼梯等设施全部安置在大楼的边缘地带,使中间部分留有很大的空地,大楼底下几层放置许多移动书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铺地的石板大小规格一致,与书架的布置对称,所有的水泥面都磨光呈黄色,与石料的颜色相匹配。
除了5楼和7楼的办公区域以外,所有的窗户都朝北,并装有防紫外线玻璃过滤阳光。新馆大楼有两层半建在地下,大大减少了表面体积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芬兰国家保健医学图书馆
(芬兰)
馆名:芬兰国家保健医学图书馆 馆址:Haartmaninkatu 4,00290 Helsinki,Finland 新馆设计师:Olli Pekka Jokela、Kirsti Jokela、Marko Kivisto 和 Rainer Virtanen 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 楼层数:2层
总成本:4400万芬兰马克 工程开工:1996年8月
新馆开馆:1998年1月
职员人数:32人
服务对象:任何需要医学信息的人
国家保健医学图书馆是芬兰国家中央医学图书馆,也是赫尔辛基大学医学研究机构的一部分。
新馆位于Haartman街,在大学医院区内,地下有通道与医院相连。大楼墙壁实体与透明体交替,由砖与玻璃和金属构成,内部装修也采用同一原则。因为大量使用玻璃和深灰色的金属材料,又铺上了石灰石地面砖,大楼内基本呈绿灰色。图书馆的“科学大厅”位于入口大厅一角,展出最新医学书籍和刊物,是图书馆主要聚会场所,也是整幢楼气氛最活跃的地方
荷兰海牙市公共图书馆
(荷兰)
馆名:荷兰海牙市公共图书馆
馆址:Spui 68,2511 BT The Hague,The Netherlands 新馆设计师:Richard Meier 总建筑面积:14486平方米 总成本:5870万荷兰盾 楼层数:9层 服务人口:45万人
工程开工:1990年12月 新馆开馆:1995年9月2日
荷兰海牙市公共图书馆总馆坐落在海牙市中心,与城市百货商店、办公大楼、剧场融合在一起。新馆是幢9层楼建筑,呈圆形,与市政厅、档案馆、商务楼构成气势雄伟的建筑群。新馆总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各个层面的馆藏资料均为开架,供读者直接查阅。开馆时间从搬迁前的每周39小时延至61小时。整个馆设有600张阅览席,3至5层设有若干半敞开式研究室、24间封闭式研究室,其中一间封闭式研究室配有一架钢琴。新馆底层设有消遣阅读咖啡厅,在这里读者可以一边浏览报刊杂志,一边享用各种饮料和快餐。
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迈耶设计的新馆宽敞舒适,布局合理,外观呈亮丽的白色,确实引人注目。新馆建筑简洁诱人,具有动感,成为别具一格的图书信息中心。
第四篇:说课稿世界各地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这三个方面对《世界各地》的内容来进行阐述。(课件2)
【说课标】
一、知识与能力(课件3)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重感情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4、具有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5、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进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4.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课件4)
苏教版的教材是以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编写的。它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既注意纵向联系,有注意横向联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训练整体。在编写上,有以下4个主要特点:
1、力求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思想性材的四分之一左右。
2、从发展教材看分低、中、高三个阶段,体现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三次循环。3、妥善安排训练重点,注重综合性。4、系统安排听说训练,加强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课件5)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技能现状,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来引导课堂教学。我将从2个方面来说一下。(1)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的读写词语。
(2)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读准字音,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三.教学重点、难点:课件6
1、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品读语言文字,扣住重点语句想象体会,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抓住特殊描述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文字,欣赏图片、音乐,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课件7)第四单元的主题:【世界各地】。由3篇状物散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的描绘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艺术的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埃及的金字塔》一文 着重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热情讴歌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的地位与影响。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整组教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都是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表现形式上看,都抓住他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语文主题学习紧跟教材安排了7篇文章,《观秦兵马俑》、《莫高窟》、《斜而不倒的奇迹----比萨斜塔》、《金字塔夕照》、《绿色首都——莫斯科》、《凡尔赛宫》《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7篇文章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领略了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饱览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赞叹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课件8)
1、为了实现新课标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作相应的点拨,只作宏观调控教学进程,让学生运用“自主阅读——交流体会——练笔延伸——课外补充”的自学法来学习课文,这四类自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2、教学这组时,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要适时的记录活动成果。
3、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中,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课内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形成课内课外的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评价建议:(课件9)
评价以课标为依据,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体系。具体方法有三个:
1、行为表现评价:包括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随即进行的语言评价、拇指奖励或鼓掌奖励等)
2、检测评价:包括当堂检测和作品展示(作品展示包括课前准备资料的展示以及课堂上探究成果的展示)(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奖励物)
3、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师评(在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奖励物兑换升级:给予学生一些小标志或小组内加分等,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10)
1、学生参与开发:(1)学生搜集有关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秦始皇的资料,交流丰富历史知识。
(2)搜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相关资料。
(3)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研究。
2、其他课程资源:(1)录像资料。
(2)阅读丛书。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风俗习惯
风 俗习惯
(1)、简单的食
九寨沟藏胞以青稞、玉米、小麦为主食。青稞炒熟后磨成面、做成糌粑,或酿制成青稞酒,是藏胞最喜欢的食品和饮料。玉米做成的炒炒饭、烧馍、搅团和小麦做成的馍饼、面条是九寨藏胞的日常食品。早晨,一般喝酥油茶,吃糌粑;中午,吃烧馍;晚饭吃酸菜面块。饭后喝一点青稞酒或大麦黄酒。
逢年过节吃血肠、糌粑肠、烤羊肉等。肉食以猪肉为主,也吃牛羊肉,肉清
炖,佐料放得很少。由此可见,清淡、简朴是九寨藏民饮食的两大特点。
(2)、住
九寨沟藏胞的住宅大都是木结构楼房,一般分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楼住人,三楼设经堂。藏族以上为“净”,下为“秽”,所以将神圣的经堂设在第三层。藏家的家具一般都做成组合式,与板壁镶嵌在一起,不加油彩,保持木质本色。藏家也不需凳椅,男子席地而坐,女子折腿跪坐。
(3)、行
由于九寨沟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古时候,他们大多以骡马为交通运输工具
(4)、葬
土葬、塔葬、天葬
(5)、特的婚礼
在九寨沟,藏族青年男女的择偶方式同汉族差不多,一种是自由恋爱,一种是父母包办。但婚礼就比较独特了。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选好已婚夫妇作陪伴,男方迎亲的代表,骑马先到女方家住一夜,第二天再将新娘接回家。女方村寨的妇女在道口、桥梁处用酒迎侯迎亲的马队,并把灌醉客人视为天大的乐事。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要鸣枪二响,表示欢迎。然后由新郎将新娘扶下马,与陪客一同进新房并排坐下,全寨的人带上酒和哈达前来贺喜,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致祝酒词,接着自由喝酒。新娘在男方住三天后回娘家,这次要由男方寨上的妇女在道口敬酒送女方的陪同人马回寨,谁灌醉的客人越多,谁就是最能干的女子。新娘 一般要在娘家住上半年才接回男方家。
民 居 建 筑
民宅建筑为土木结构相结合,以木结构为主,依山坡而建,墙基础用块
石砌成,墙体用土垒成。房子的大小由柱头的多少来决定,最小的是9柱,多的有40多柱。房顶一般人叫“榻板”或“榻子”,长1.3米左右。榻板有
两种规格,一种是均匀型,厚薄相等,称为汉式榻;另一种是刀片形,一边
厚一边薄,称为藏式榻。在建筑施工时前一种较容易铺盖,两片榻之间的缝
隙上面盖一片,后一种单层压边,难度大,铺盖时技术要求高。用榻刀劈出
来的榻板,在板面上有一条条由年轮形成的纹沟,下雨时,雨水随纹沟流出,流线形的房顶很容易排出雨水;太阳一出来,潮湿的榻板很快又会被晒干。用榻板盖的房顶,面上风吹雨打日晒,木质逐渐变质,而朝下的榻面经过炊烟的长期熏烤逐渐变厚变硬,两年左右,把整个榻板翻过来铺盖,这样反复一直到不能用了才换新榻片。流线型的榻板房顶,排水性能强,随房檐淌下来的雨水,天长日久,容易冲刷土墙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藏族住宅的房檐两边都安装了上长长的木水槽,用来排水。
这种水槽每户都备有几根,随时调换房檐上的水槽或作为其他应急用。在水槽口下备有数个大大桶,高1.3米左右,直径约1米左右,用来储蓄房顶淌下来的水。为了防止大水槽和木桶腐朽,选择用材时,主要用松科植物红松。这种用榻板铺盖的流线形房顶,适合九寨沟多雨雪的天气。木结构的住宅房分为三层楼。二层楼前面为平台,边上有偏房,主要住人,三楼堆放草料和其他杂物,底楼作为牲畜圈棚。这种建筑特性,适合于九寨沟半农民半牧地区,人畜分居,粮草物资储存,又有足够的肥料供农业生产使用。
宗 教 信 仰
九寨沟的宗教是以苯教为基础,佛教文化为主导的藏传佛教。苯教,是
古代藏区存在的、以崇拜自然对象为主的原始宗教形式,这种崇拜传统一直
在民间流传。苯教是一种多神崇拜,崇拜的对象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湖泊、飞禽走兽等,相信“万物有灵”。苯教“万物有灵”的多神论思
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佛教”人生唯苦,四大皆空,生死
轮回,因果报应“等缘起的思想理论以寺院为主在九寨沟藏传佛教文化中起
着主导作用。
藏传佛教文化特点——活祭与放生
佛陀说:“一切有为之善业,放生功德最大”,这是藏传佛教产生“活祭”的理论依据。“活祭”同时又是苯教“万物有灵”崇拜动物的产物。放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是把自己的家畜、家禽中年龄最大的通过念经等宗教仪式,披挂放生。放生的地点是当地的主要“神山”。间接分为:一是向他人宣传放生,达到阻止他人杀生的目的;二是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封山封水,定为“神山神水”,使其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从而达到保护各种野生动物的目的;三是把别人将要杀害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买下来。
转 经
转经,按苯教“雍仲”的旋转方向,向右转。转经是普及面最广的一种特别礼仪。转经筒内装有一定数量的经咒,每转动一下经轮就等于念诵了数百遍经轮内的经咒,其无量的功德就在于此。因此,“转经”在藏族社会久兴不衰。
佛神山与神山
佛神山与神山,如九寨沟的扎伊扎嘎山,是藏传佛教的象征,藏族人称之为“尼”。佛神山是藏传佛教教徒信仰佛教的活动场所,通过转山磕长头,诵经虔诚,祈祷达到自己清心净身的目的。
嘛尼堆
嘛尼堆,九寨沟藏区称为“牙则”。是堆积在神山的山顶或转山必经的山口和各藏寨神山指定的位置上的有经文的石堆或神箭(木制的各种兵器),堆上还插有经幡。“牙则”起源于苯教万物有灵,属于原始宗教的大自然崇拜,是藏传佛教中崇拜祭祀山神的主要仪式,是原始苯教山神崇拜的具体体现。“牙则”的位置由**或高僧选定。“牙则”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的堆放石头,这些石头,有的是信徒经过千难万苦从其他佛山圣地带来的;有的是本地经过念经护法的;有的是转山人放上的。九寨沟多数“牙则”是各种木制的兵器,是每次念经祭祀山神时由各户做的。第二种是埋在地下的,叫“布得”,主体用金属罐或陶瓷瓶,中间竖一段用方枝柏树心做的方木,称为“命木”。上面缠绕八字真经,周围装上五谷、金银、珠宝、宝瓶、各种兵器等物,深埋后在上面栽上树木花草等堆成“牙则”。
龙 达
龙达是藏语。“龙”是指天地间大气中的元气和无形的神灵;“达”是指信教徒在元气的充沛下和神灵的保佑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龙达”属于原始苯教崇拜大自然的产物,是藏传佛教祭祀各种神灵的主要内容之一。“龙达”有纸和布做的两种,上面印有图案和经文,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印有一匹驮摩尼宝珠的骏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龙、鹏、虎、狮四种动物。“龙达”使用时,纸做的顺风撒放,布做的用毛绳串联起来,悬挂在桥上或神山、“牙则”等地。现今藏族社会信教者放“龙达”,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吉祥如意。
经 幡
九寨沟藏民称为“葛达”,意为插在门口的旌旗,实是密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经幡根据其用途和不同的内容长短不一,短的几米,长的树十米,分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在长经幡的边上还有各种颜色的小装饰片,上面印有“龙达”。九寨沟的经幡多用木条做成旗杆,且高大,多为竖插,横挂的较少,这是九寨沟经幡的特点。
藏 族 服 饰
九寨沟的藏族服饰做工精细,华美洒脱。男子穿红、紫、咖啡色氆氇,或白色衬衫,衣袖宽松,系红色或黄色腰带,腰间佩带腰刀和吊刀,头戴礼
帽,显得英武潇洒,恰好衬出他们的健壮体魄和剽悍豪爽的性格。女子爱穿
长至脚踝的黑色 衫,系红色腰带,头戴羊皮镶边的圆形帽。节日盛装时,背
后从头到脚披一长带,上缀镂花银碟和珠宝,加系皮制窄腰带,上缀大银花。
佩带双耳环和玉石、琥珀、象骨、玛瑙等制成的项链、手镯和嵌珠银戒。她
们款款走来,既不失村野风味,又显得雍容富丽。中老年妇女常在肩上斜挂一个银制经盒,将头发梳成许多长而细的小辫披在肩上。老年男子喜欢手摇转经筒,戴一串佛珠项链。冬天,男女都穿豹皮镶边的大皮袄,头戴漂亮的狐皮帽。
现代藏装正向多样化和豪华方向改革发展。随着藏区的开放,旅游经济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逐步改变,适应新形式下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九寨沟出现了一些藏装改革派,她们集汉装和西藏服的优点,对藏族女装进行了大胆地改革。
经过改革的服装,腰间扎上腰带和银装饰品,既具有藏民族特色,又便于妇女参加各种活动。以九寨沟宾馆为例,按九寨沟的藏装的特点和西藏服的样式,把女装设计成无袖长开衫,作为具有九寨沟藏民族特色的礼服。这种服装由于是无袖长开衫,穿着时比西藏服方便,不同身材体形的淑女穿上各显其美,优美而自然,适合宾馆服务人员穿着。现代藏装有三种类型:一是表演性服装,主要是各文艺团体和个人演出节目时作表演服用。表演性服装还包括展示性服饰,这种服饰全面向人们展示各种豪华的藏族男女服饰。二是各旅游服务行业的礼服,这种服装从较流行的西藏服正向九寨沟的传统式豪华型服装发展。三是藏民族传统的服饰,取材从单一向多样性发展,色彩从传统的黑白红色向多种色彩和花样发展,服饰从普通型向高档豪华型发展。
教 会 寺 庙
扎如寺位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扎如沟宝镜崖下,据藏文史籍记载,距今
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藏语全称叫“然悟贡巴扎西彭措岭”,简称“然悟贡巴”。
由于该寺地处扎如沟内,因此汉语称为“扎如寺”。
扎如寺属藏传佛教的“苯波”教,历史上属“奔卡拉康”。由21世奔卡旦增建参**在西藏麦日一位堪布的指点下,于公元1573年迁移到扎如沟的宝镜崖下。经过历代奔卡对寺院的改建和扩建,到50年代,寺院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寺院占地面积15200平方米,拥有大小经堂多座,茶房、库房、客房、藏经房各一座,僧房六十余座。重要法器、文物、佛祖塑像、佛经等财物价值上亿元。有僧侣129人,**2人,信教村寨、四十多个,信教群众六千余人。1956年阿坝州藏区发生的叛乱使寺院的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四川宗教局负责人对扎如寺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后,同意恢复扎如寺。国家拨款一部分,加上群众的捐款捐物,扎如寺才得以逐渐恢复。经过重建恢复的扎如寺现已处具规模:占地面积14510平方米,寺院现有**1人,僧侣61人。寺院每年举行4次佛教活动,分别是:第一次是“良美都钦”,举行时间为正月初三至初六;第二次是“麻艺助钦”,举行时间是四月初七至十六日;第三次是“郎幺东确”,举行时间是五月十四至十六日;第四次是“顾朵”,举行时间是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
1995年,扎如寺纳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扎如寺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内,作为藏族文化遗产,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个功能。
节 日 盛 会
麻孜会
农历正月为藏族的年节。而九寨沟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农历三月十五的“麻
孜会”。这天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去扎如寺参加庙会,烧香敬神,朝佛转山,向师长亲友、和尚喇嘛敬献哈达,表达美好的祝愿。庙会上也有唱歌跳舞、演藏戏等庆典活动。青年男女也常在这天寻觅知音,交结朋友。
德朵节
每年冬季至初春,是易发生火灾的时节,就以村寨为单位,请喇嘛在专门的院内念经祈求免灾。这一节日由两个仪式组成:一是守火仪式,一是驱火仪式。守火仪式时,要在寨子中最适宜观望的地方搭一个了望蓬,每家委派一名代表驻守望蓬。在晚上十二点前,寨民围寨转游,边转边唱,告戒人们防火。驱火仪式由几个寨子联合举办,持续一天。寨民均穿漂亮的新衣,念经祷告,观看由数十人组成的马队摇旗呐喊,鸣枪驱火。
转山节
农历六月十五和七月十五的转山节,主要活动是朝拜扎依扎嘎神山,但也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转山这天,藏胞大都要着盛装,相互祝酒,齐声歌唱,骑马或步行绕神山一圈。
“良敏王清”庙会
每年正月初五,为纪念苯教有名喇嘛人圆寂升天,藏民们聚会于扎如寺转经。
乐 器
藏族乐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吹管乐器 甲岭(唢呐)、柴岭(横笛)、雄岭(竖萧)、岗岭(人腿骨笛)、鹰骨笛、雁骨笛、杂岭(陶埙)、洞(法螺)、洞钦(长号、大号)等。
弹拨乐器 毕旺(琵琶、琴)、毕旺居吉巴(单弦琵琶或琴)、毕旺居松(三弦琵琶或琴)、毕旺居芒(多弦琵琶或琴)、札木年(弦子)、竹质和钢质口弦等。
拉弦乐器 牛角琴、札尼(牛角胡)、铜胡、根卡等。
打击乐器 鼓、大鼓、杂额(腰鼓)、桑额(铜鼓)、钹、铙、铃、止尔布(小铃锋)、札如(手摇鼓)、串玲、盘铃、达玛如(拨浪鼓)、叮夏(碰铃)、达玛(碗形鼓)、锣等。
它们有独奏,有的配歌伴舞,有的用于宗教仪式。
羌族有哪些乐器?
羌族的民间乐器中最具特色和最著名的要算羌笛。据说这种乐器系秦汉时游牧西北高原古羌牧人所发明,故名羌笛。因为当地不产竹子,所以最初的羌笛是用羊腿骨或鸟腿骨制成。现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还珍藏着一段三个孔的骨笛。早期的羌笛还是一物二用,既可当吹奏的乐器,又可作策马的马鞭,所以又叫“过”(马鞭)或“吹鞭”。在西汉以前的羌笛只有三至四个按孔,到公元前一世纪,经过京房(公元前77年—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按孔,才有五个按孔,并逐渐传入了内地。关于羌笛的演进过程,后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有详细的记述。
近代流行于阿坝州羌族地区的羌笛,是一种六声阶的双管竖笛。管身用岷江上游高山特产的油竹削成,方筷形,长约15-20公分,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细线捆紧,竹簧插于管头,竖吹。多独奏,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不断地吹奏,音色柔和、纤细,悠扬而婉转。
此外,羌族人民常用的乐器尚有小锣、铜铃、唢呐、羊皮鼓、月琴、胡琴和竹口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