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方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层论坛方案(草案)
一、论坛背景: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构成尖锐矛盾的今天,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聚焦的重话题.环境保护,已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包括所有企业和公民,来共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近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此外,国家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掀起了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巨浪,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系列举措迅速出台,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在环保问题上无比坚定的决心和立场。
从1986年开始,由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国家28个部委办和群众团体共同开展的旨在通过科技的引导作用,推动我国广大城镇进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试点工作。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区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积极广泛的社会反响。
为响应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号召,2006年9月10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厦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会”期间举行,届时众多政府高层官员来自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展开对话,就“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进行政策解读并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重点讨论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探讨企业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的绿色责任。同时,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公众、企业及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待定)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商务周刊、北京科技报、、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厦门电视台、东南卫视、广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环保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雅虎中国
三、会议流程:
8:30—9:00
来宾签到 9:00---9:15
开幕仪式
主持人宣布开幕
参会领导致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9:15----9:45
演讲主题:金融投资对环保的倾向
演讲嘉宾: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 9:45----10:25演讲主题:当今中国环境问题及统筹解决思路
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
10:25---11:25 演讲主题:中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演讲嘉宾:福建省丰泉环保集团懂事长:陈泽丰 11:25:
午餐
2:00—2:40 演讲主题:强化环境保护的管理系统
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环境问题专家 顾海兵
2:40---3:30 演讲主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演讲嘉宾:(待定)
3:30----4:30 主题对话: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
牟广丰
(其他待定)
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主编 杨眉
四、拟邀演讲嘉宾
杨富强
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兼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主要从事和研究国家能源规划、节能以及农村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政策研究工作。1977年2月至1984年9月,杨博士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杨博士获世界银行麦克那马拉奖学金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工作。1991年获得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工业工程博士。在1992年至1999年期间,杨博士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从事能源和环境政策工作。1999年12月在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作,2000年11月任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周孝正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66年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去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团七营二连(宝清县852农场)务农10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77级1981界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任中学教师6年。
1988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至今。讲授“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和“人口社会学”等课程。进行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事多项课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进一步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科学研究”;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国家资源研究报告”的研究和撰写。
顾海兵
1990年与1994年分别破格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之后破格成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国际投入产出学会会员,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兼职教授,《中国税务报》专家指导,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中国茅台股份公司顾问,国家发改委价格顾问。
著有《简明实用经济数学》、《宏观经济预警》、《实用经济预测方法》、《经济系统分析》、《非主流经济学研究》、《新范式宏观经济学》等。
专长于宏观经济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与创新设计。
牟广丰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
1955年 出生于北京
1978年 考入山东师范大学
1982年 分配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后分出为环保总局 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 现为正司级巡视员
其他待定
(以上嘉宾和演讲主题以正式方案为准)
五、《中国经济周刊》简介:
《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内目前唯一一份经济周刊杂志,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是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品牌影响力位居中国财经媒体前5位。在中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层中享有广泛影响力。
《中国经济周刊》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确定的63家中央级重点新闻单位中唯一的经济类期刊,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进行宣传指导的重点财经媒体。
《中国经济周刊》是 “领导者决策的经济参考。”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期刊。为中央、地方及企业的领导层提供最有决策借鉴价值的资讯。
《中国经济周刊》核心目标读者群为城市和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层。泛读者群为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大学以上学历的副处级或副经理级以上的干部。他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和购买力的人群;他们是中国典型的“四高”(高职位、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他们是中国拥有社会资源和财富最多的人群;他们是掌握中国经济现实并关涉中国经济命运最重要的人群。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中央级重点媒体,在中国高层和官方享有广泛影响力。《中国经济周刊》每周的报道,广为其他电视、广播和国内外平面媒体转载,其权威性受到广泛传播;《中国经济周刊》是国内外各大官方网站、商业网站的首选转载媒体,每期网络转载率达80%以上,2005年,据百度、google统计,《中国经济周刊》网络转载总量均超过500万条,居中国财经类媒体前列。
第二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1.环境科学的定义: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因此,在环境科学中,同学行缩成的环境是指人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总和。2.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大致有以下3种类型: 一是从“容量”角度的定义; 二是从“阈值”角度的定义; 三是从“能力”角度的定义。3.环境问题;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4.环境污染:
又称“公害”。它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量或生物进入环境系统导致环境系统原有组分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恶化,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干扰和危害的现象。
5.环境问题的实质:
由于人类盲目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从而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加剧、资源过度消费和浪费、甚至枯竭。
6.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7.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积重难返;
二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个复合性环境污染新阶段;
三是环境和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蔓延;
四是新污染潜在影响难以预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危害逐步显现; 五是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新的外交热点; 六是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8.新形势下,做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 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 三是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第二章 1.气候变化:
全球或某一地区范围内气候的平均状态在统计学意义上发生巨大的
变化或者出现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的现象。
2.根据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家的预测,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有以下方面: 一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二是冻土消融,湖水“泄露“; 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四是影响生物多样性,造成物种灭绝; 五是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六是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传播和危险。3.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一是影响人类健康; 二是影响陆生生态系统; 三是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四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建筑材料; 五是改变大气结构。4.酸雨:
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现在泛指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的酸性物质。5.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 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 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途径: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存
第三章
1.大气污染的类型:
(1)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大气环境状况划分: 还原型污染,氧化型污染
(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及反应划分: 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2.化学需氧量COD:
在酸性条件下,采用强化学氧化及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水污染控制的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 4.固体废物的特点:
资源性,污染的特殊性,严重的危害性 5.土地污染的定义;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6.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第四章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任务:
一是保护盒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2.按照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划分:
环境保护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国家行业标准,环境保护地方标准 3.ISO14000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93年开始制定并相继颁发的一套国际化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4.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法律,经济,行政,教育 5.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6.环保产业的定义: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第五章 1.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与挑战;
一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自有分离; 二是自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急剧背离;
三是对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对环境质量的自觉养护之间产生严重失衡;
四是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保障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不协调; 五是成本外部化所导致的“制度失灵”和“政府失灵”。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是持续发展,中视协调的原则; 二是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 三是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 四是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五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第六章
1.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区域分布不均衡;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绝对人口数量仍在上升; 人口迅速进入老龄化,老龄化问退备受世人关注。全球人口结构呈菱形,人口仍面临一个生育高峰;
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较大; 人口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但各地城市化进程快慢不一。2.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将呈现的特点:
人口数量将快速增加;
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
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和艾滋病病人的生命均将会延长; 人口构成由高生育率转为低生育率。3.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三个阶段: 一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二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三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4.中国人口发展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 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切实加强对人口发展事业的领导。第七章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区域性,;两重性,有限性,多用性。2.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节约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资源开发遵守一个度原则,资源系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3.世界水资源消耗过快的原因;一是工业用水量增长快; 二是农业用水消耗量大; 三是生活用水量不断增长。4.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一是水体污染严重;
二是水资源浪费和盲目开采较普遍; 三是城市和工业区集中发展; 四是自然因素的影响。5.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6.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环境压力较大; 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第八章
1.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粗放型经济和城市人口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 城市环境现状好和改善进度尚不能够满足公众要求;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尚难以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
2.城市可持续发展:
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城市高度发展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人对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 群体化;生态化;知识化。
4.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科学的确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和规模; 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 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城市绿化;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第九章
1.我国现阶段农业环境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差; 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我国现阶段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 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防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投入的合理性,系统的协调性,发展的持续性 4.中国生态农业:
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子啊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下,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于一体并进行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5.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 生物物种共生模式; 种养配套互补循环模式; 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 农田合理间套作结构优化模式; 用养结合集约型规模经营模式; 农林间作或混农林系统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模式; 庭院经济模式;
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
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敬爱强农村城镇化建设。第十章
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情节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2.清洁生产面临的障碍: 环境责任意识薄弱——主要障碍; 经济投入及激励不足——根本障碍; 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瓶颈障碍; 外部政策体制环境未形成——政策障碍。3.清洁生产的促进手段: 制定足够的清洁生产政策;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研究及推广;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无污染、减少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生产工艺和产品; 更新产品;
发展环境保护技术,搞好末端处理。4.清洁生产审核:
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第十一章
1.循环经济的定义:
一种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少,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减物质化经济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的原则: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3.资源型社会的定义:
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4.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转变消费方式;完善节能政策;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节约型机关。5.20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6.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大原则:
统筹规划,整村推进;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一点为主,区别对待; 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第三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护与期待
摘要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染等有害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意思到这个问题,仍然随意丢弃垃圾,乱砍滥伐,排放污物等。因为人类的无知,使得我们这个美丽家园从此不再美丽,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望无际,见不着边的空地。如何能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的到有效的保护。关键字:环境保护;污染;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法
一、环境
1.我国的资源
1.1 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1.2我国境内的资源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①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按资源的恢复更新的能力,还可分为不可恢复的资源(如各种矿石、石油等),可恢复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如土壤、陆地和海洋中的自然植物和有益动物以及水能和太阳辐射能)。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按用途分
①农业资源
②工业资源
③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三)按资源状况
①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②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③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2.3 我国的资源状况
①自然环境脆弱。
中国自然环境先天脆弱,历史上长期开采,再加上现代规模巨大、作用强烈的人类活动,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本底不高,极易遭受破坏i4J。因此,在中国实行有节制地自然资源开发并尽快建立资源循环系统就更加紧迫。
②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按人均计算,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 /2:此外,矿产资源中贫矿多,高品位矿少。据统计,我国铁、锰、铜、磷贫矿所占比例分别为全国总储量的97 0r6 , 94 06 , 65 % , 93,这是矿种探明储量的平均品位,有的远不及国外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矿产资源中伴生复杂矿多,单一矿少汉,这就使矿物加工、金属分离和提取费用增高。
大部分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以有色金属为例,中国的稀土、钨、锡、铂、锑为优势资源,但由于多年开采,有些已经出现资源危机。
而用量大的铝、铜矿,中国的自然条件不好。中国的铝土矿以一水型铝土矿为主,占总储量的97.9,这种矿石加工难度大,耗能高。中国铜矿储量严重不足,贫矿多,混合矿多,外部条件差。因此,大量矿物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缺乏存在明显的矛盾。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表现:①资源危机、水危机 ②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我国的环境现状
2.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思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2 环境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也变严重了。出门到处看看我们会发现,原本看似美丽的城市,其实污染已经快要覆盖整座城市了。例如:前两天和同学一起去海边了,可以看到海滩上、海水里随处可见人们吃喝完,用完之后的果皮纸屑,这些垃圾看似渺小,可是积累起来就会发现它的巨大,以及它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多么的严重,其后果有时甚至难以预估。
记得小学有一次秋游时,学校组织去一个地方叫“快乐农庄”,刚进门就看到了两个巨大的用易拉罐所做成的恐龙和老鼠,听工作人员说是因为以前游客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因此他们相处了这样的办法,用易拉罐做了两个模型,起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要爱护、保护环境,有效利用它,很多我们所认为的垃圾其实是可以利用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对待大自然,废物也是可以利用的。
但是,大部分人们都不愿意去动脑经思考这类的问题,不管是可利用的,还是不可利用的,对他们来说,那都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出去游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周围的很多地方都有随处乱丢的垃圾,总是不愿意将它带到垃圾桶里,也许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可就是不愿意。殊不知,少一份垃圾,我们的地球就多一份美丽。
2.3环境污染
①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②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③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话虽这么说,但是,真正意识到我国资源有限、地球需要我们的保护、我们生活的周围的地方的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的保护。尽管如此,防御这些问题,使之不再继续恶化下去是必要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毅力、有信心,总有一天保护地球的意识会深入到大家的内心里去。
优美舒适的环境,能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而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如果想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三、其他建议
在我看来,除了可持续发展之外,应该再实行一些其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落实环保行动等。例如: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而我认为如果想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应该要: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要以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更要注意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我们要做到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尽量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我们必须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总结
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地球的环境中,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基本。没有了它,我们也就不能继续生存下去了。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因此,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
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引论》 叶文虎
[2]《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72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80.htm
第四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环境问题有:
1、大气污染严重以燃煤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为主,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南方许多地区酸雨污染加剧,并且酸雨有由南向北扩张趋势;
2、水环境普遍受到污染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许多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突出,严重的水污染已造成许多城市不断缺水;
3、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快速增长,许多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4、城市噪声污染污染严重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广,并且呈扩张趋势,由于私家车的大量使用,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的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张,草原退化加剧,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能源紧张由于人口继续增加,经济总量不断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资源、能源紧张短缺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必须也是必要的选择。
因此,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要有清楚的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它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 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系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
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 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 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 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时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大问题
1、环境
2、南沙厂环境方针
3、环境管理
一、什么是环境?世界环境日?中国是怎么时候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 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环境分为三大类:
1、自然环境:没有加工改造即天然存在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地质和生物。
2、人工环境:经过人加工改造。像我们现在周围环境都属于人工环境。
3、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
化传统、社会治安等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存在的所有外
部条件的总体。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
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它包
括:
1、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物质因素。
2、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非物质因素。
3、自然因素。
4、社会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有或能够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洗动对环境的影响。
图一:气候变暖,难降解的有机物。全球变暖是自然现象,由于人们在生活中焚烧化石矿物产生二氧化碳进入了大气层,之后,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
图二:臭氧层破坏:图三:海水污染、图四:空气污染,排放黑烟或白烟,漂浮的烟雾很重,低空飘散,对当地居民单位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环境污染。图五:固体废物污染,垃圾没有分类处理。
图六:酸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汽车排放废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二、南沙厂环境方针省略
三、环境管理程序省略
南沙厂的环境因素
1、废气
-----有机气体、粉尘
-----几乎所有的有机气体都是极易燃烧的。
2、废水
-----生产性用水、清洗设备用水、生活用水、受污染的雨水
3、废物
-----有害垃圾、一般工业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4、噪音
-----设备噪音、气动阀门。
废气管理
1、空气过滤系统
2、粉尘收集系统
粉尘收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原理):风机产生负压把周围的烟尘、有害气体等吸收,进入空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再经过气液分离,液体和气体分离后,液体流进接水盘,气体经过过滤后排放到大气中。
为什么还装一个二氧化碳(CO2)系统?目的是为了避免吸入温度较高的气体、烟尘产生着火现象。当检测到某处温度超过70Ç时,防火阀自动打开,引进CO2.空气过滤系统(原理):(见资料省略)
水管理
废水处理目的: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资源。
1、废水管理:主要来源是生产性用水、清洗设备用水。
2、饮用水管理:生活用水
3、雨水管理:收集初始的12分钟的雨水量,每周巡视下水道,禁止向雨水沟倒废油、添
加剂、化学品。
4、废水管理:污水处理站原理:所有废水流入调节池进行混合调节,添加氧气,通过沉淀
池后,杂质沉淀,并制成混泥饼与水分离开,最后过滤,通过澄清池排放。
5、南沙厂废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生物法)
废物管理
南沙厂垃圾分类
1、生活垃圾
-----控制室一般垃圾、办公室垃圾、饭堂垃圾
2、工业垃圾
-----废旧PPE、一般Houseking垃圾、废清洁工具
3、可回收垃圾
-----废纸品、废金属、废卡板、废粒子、废料条。
4、有害垃圾
-----废机油、真空废液、废电池、废电子产品。
废物管理政策:废物管理、废物收集、废物贮存、废物运输、废物处理。具体内容省略! SFS1固体废物产生源及控制省略
讨论题
1、怎么样才能减少废物产生?
1、减量
2、重复利用
3、回收
4、再生
2、五种废弃物并归类?
5、医疗垃圾
噪声管理
南沙厂噪声排放标准
白天:<65d B
夜晚:<55d B
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
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