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科学复习思考题
领导科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讲: 1.什么是领导?领导的涵义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其属下或多或少地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和控制。
(2)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立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促使一位属下按照所要求的方式活动的过程。(4)领导即有效影响。
领导是一种社会行为,就是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率领、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下属,为实现群体目标而进行的行为过程。(P36)2.如何理解领导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伴始终? 人类一旦产生,就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的状态,有其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其原因在于: 一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性,人类意识活动的自觉性,是的人类在一切活动中贯穿目的性。人类活动的从预期出发,经过一个活动过程,使得他们要提出一至的意见,而这一意见具有权威性,提出这一意见的人也就具有“领导”的可能性。他具有“引导”优先权,调遣指挥的权力。
二是人类活动的组织性。组织性决定人类生活的秩序性,规则性,组织内部有分工有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的萌芽。导致人类活动产生领导与被了领导,权威与服从的关系。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种关系得到强化,领导活动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现象。
3.领导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
(2)领导活动的内在矛盾
第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第二,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4.为什么说领导科学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基础
(1)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
(2)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变
(3)现代社会活动影响越来越深远
2.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领导科学的产生
(1)现代系统理论的出现, 使人们有可能运用数学工具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研究和处理
(2)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复杂信息进行处理以及自动化控制的能力,从而可以根据数学模型进行社会领导的模拟实验 3.人类领导思想长期积累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左传》、《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古罗马时期恺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近代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等。
4.国外领导理论的发展(P6-8)
(1)性格理论(2)行为方式理
(3)权变理论
(4)改革精神理论
(5)超凡魅力理论
5.谈谈领导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构成了领导学的学理基础, 但两者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政治学是历史悠久和学理成熟的学科。领导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大致行程了自己的学科理论结构。
一、研究对象不同。领导学以领导人与领导活动、领导环境以及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对象,显得更加专门。政治学则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加以研究。研究方式不同。
二、政治学注重规范分析,由于千百年的积累与改进已经具有经典学科的地位。而领导学注重实证研究,刚刚脱出经验描述的状态,研究中对于经验事实的借重,是学科建设中起支撑作用的方式。
第二讲
1.如何理解领导活动的两重性?
1、领导活动的两重性
(1)自然属性(一般属性或共同特征)
(2)社会属性(特殊属性或具体属性,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反映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2、领导活动二重性的关系
(1)领导二重性是相互依赖的。共同领导的自然属性存在于具体领导的社会属性中,相异领导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共同领导活动的自然属性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二重性值得是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不意味着两种领导活动。
(2)领导的本质主要由社会属性决定的。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俄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其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认识一定的领导性质,既要看到其自然属性,更要揭示其社会属性,否则失去方向。
2.领导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权威性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一、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性质
1、一切领导活动都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并受全体人民的监督
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构成了一切领导活动的基础
3、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 领导就是服务
(1)充分体现了领导权力的公共性质(2)体现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第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第二,这是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集中体现
第三,这是共产党的宗旨和国家公务员性质决定的(1)领导者的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
①权力来自于人民
②权力只能服务于人民
③权力运行必须受到人民监督
(2)领导者的服务是从正确履行领导职能来体现的(3)对领导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
总之,“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江泽民)
4.如何正确理解领导活动的层次性原则? 分层领导要求在领导系统中建立合理地层次系列,正确处理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商城对下层不要包办代替,越级处理,下级理应认真履行职责,不能把自己原则内的工作上交。
层次分明、整齐规一,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各级领导者业务性质大体相同,干部升迁或调动均能很快适应,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但是如果中间层次太多领导也难于指挥。
第三讲
1.什么是领导体制?领导体制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指为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的划分的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领导组织结构。领导组织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的构成问题
(2)领导的层次与跨度。纵向层次的划分,有多少等级层次,领导层次,一个上级可以直接有效的指挥下级的幅度
(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4)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级狭义的人事制度,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等等,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2.如何正确理解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的关系?
P110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划分,有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领导体制类型。
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称之为一长制(即首长制),又称独任制。如果法定的决策权力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行政首长行使,则称之为委员会制,或称合议制。
一长制: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分明,行动迅速,指挥灵敏,冲突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可以有效防止推诿扯皮,消除或减少产生没有个人意志、不负责任的现象。
缺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有限,加上监督机制不完备,容易产生专断指挥,导致对问题处置欠周详,尤其是决策上失误,就会因为权力集中而产生严重后果。
委员会制:
优点: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的方面,有代表性,有利于系统内部的协调;各委员分工合作,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负担,也可避免个人滥用职权。
缺点: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行动迟缓,效率较低,难于考核优劣。这两种领导体制难于在绝对意义上区分优劣,而只能在社会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灵活运用。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家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求之贵果,断之贵独。”因此,属于速决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突发性的等一类领导活动,宜采用首长制的方式处理。属于方针政策、规划制定以及立法性、协调性、综合平衡等一类的领导活动的处理,用委员会制的方式处理为宜。
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这两种体制正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着。首长制的行政首长,常常依靠各种专门委员会协调处理问题,委员会制也向责任主体明确化的方向发展,如减少委员人数,减少虚职,明确分工,以提高办事效率,把首长负责和集体负责统一起来。
3.在领导体制改革中,为什么说建立合理的权力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见笔记本:我国领导体制的弊端)
1、权力过分集中
(1)横向关系:党的一元化领导(2)纵向关系:中央高度集权
(3)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一把手现象严重
2、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1)党委过多干涉和代替政府部门的工作(2)国家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太多
3、领导体制不健全不合理
(1)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现象普遍存在(2)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往往形同虚设(3)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4.结合实际谈谈领导体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领导体制是开展领导活动的组织保证
可以协调领导机构的内部分工,可以沟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领导体制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 提高整体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目的,健全的合理的得当的促进的科学的领导体制才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工作、相得益彰,提高效能。
3、领导体制是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建立健全一种合理的科学的额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中至关重要的任务,才能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积极性和才能。
第四讲
1.什么是决策? 决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方案的全过程,包括决策的实验、反馈、调节的全过程。
(1)创造性(2)目标性(3)优选性(4)实施性5)过程性
2.为什么现代领导者必须实行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
决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决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决策转型是决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目前科学化决策与现代目标差距大,科学决策的体制尚未真正建立,一些地方决策不规范,透明化民主程度不高,主观随意性大,民众参与度低,决策方法简单没、手段贫乏)
决策转型是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决策是在整个公共管理工作中起先导性和前提性作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然深刻影响和制约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没有决策的科学化,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就不彻底不完全)
3.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
科学决策是各项工作和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切行动和工作的先导,事业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的决策包括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科学决策是组织成员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信念、宗旨、目标的指引作用)
科学决策是现代领导者的最重要的领导职能
科学决策对加强和改善当前领导工作更具有迫切性 科学决策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必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都要求领导人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
4.谈谈科学决策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及其相互关系。
P120科学决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性P120 科学决策的公共性是由现代社会的政治特征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我们认为,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科学决策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
1、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理性而又科学的决策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政策合法话的基础和前提。
公共政策所追求的五种理性:①技术理性,即公共政策是否对社会产生效用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②经济理性,即公共政策是否对社会有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效益,或者提供固定的效益,而消耗最低的成本;③法律理性,即评定公共政策是否符合成文的法律规范和各项先例,以探讨公共政策在社会上的合理性问题;④社会理性,即断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与社会上流行的规范与价值一致,分析公共政策在维持社会制度中所做出的贡献;⑤实质理性,即政策是否追求前面谈到的四种理性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容,以及能否解决各项理性之间的冲突问题。
同时,公正性也反映在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上。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或公共权力机构协调和平衡公众利益的途径与手段。任何公共政策都要能让公众接受,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合法的。没有公正性,也就无从谈起合法性,没有合法性,那当然就缺失公正性,公共政策也就因此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2、公平性。
公平性是指科学决策所体现的平等观。公平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同时,公平不仅是一种伦理,而且也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体系。公平的相关原则有:公正无偏原则、个人受益原则、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普遍原则。公平所体现的科学决策的公正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多数,另一方面也应当尽可能的保护少数;在对于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于具有正当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3、公开性。
公开性是指决策在公共领域中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公众具有对决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共政策的公示,有助于国家的意志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并能够正确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政策动员,使公众知晓国家的意图和国家的重大事务活动,从而激发公众的劳动热情和落实政策的积极性。除法律特别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现代公共政策讲究其过程的透明度,讲求公众发表意见的合法途径,强调公众舆论监督。
5.应当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统一?
1、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内涵
2、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关系
(1)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2)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要求和目的
3、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路径(1)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2)注意营造民主协商的决策氛围(3)努力扩大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4)注重体现和吸纳广大民众意见
第五讲
1.阐明政策与一般科学知识的关系。
1、政策与一般理论知识相通的共性
(1)每一项政策都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或价值偏好为基础(2)政策包含着各门科学对于客观世界一定领域的认识成果
2、政策与一般理论知识相区别的个性
(1)政策具有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性和问题针对性(2)政策的产生和制定要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
3、政策与一般理论知识的关系(1)一般理论知识只有被运用于追求组织的特定目标和解决特定问题时,才进入政策领域。(2)运用科学理论所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需经过组织程序的确认才能形成政策。
2.谈谈如何才能使政策具有可行性?
、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
(1)正确分析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2)正确分析阶级关系和国情国力
(3)正确了解群众的觉悟、意愿、情绪和心理
2、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制定政策的理论指南
(2)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目标
二、制定政策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1)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民意基础
首先,只有在充分考虑民意基础上制定的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片面与不公正。
其次,只有在民意基础上制定的政策,才能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获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
(2)要经过专家论证
首先,专家参与决策是现代组织进行决策的需要。
其次,公共政策的制定更需要专家的经过专家的讨论,听取专家的意见。(3)要经过决策层的集体讨论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1)法律上的考虑(2)政策系统的考虑(3)社会心理的考虑(4)资源条件的考虑
方法的选择
1、宣传解释
2、组织落实
3、检查总结
第六讲
1、谈谈领导工作中选才用人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选才用人是实现科学决策的组织保证
1、领导者的职责不同于组织的普通成员
邓小平:“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2、决策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组织保证
毛泽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3、决策方案的实施离不开大量的人才
二、选才用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1、现代化大生产是知识化生产
(1)现代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推动力(2)现代知识在产品中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3)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2、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显得更为重要(1)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是一场激烈战争(3)我国在人才开发和使用问题上更具有紧迫性
2、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人才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突出?
二、选才用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1、现代化大生产是知识化生产
(1)现代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推动力(2)现代知识在产品中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3)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2、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显得更为重要(1)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是一场激烈战争(3)我国在人才开发和使用问题上更具有紧迫性
3、如何理解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第七讲
1、为什么必须对领导进行监督?
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1、权力和资源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
2、领导者的情况呈现复杂性
3、领导者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2、领导监督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1)强制性(2)双向性(3)社会性(4)公开性
3、我国目前在领导监督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1、我国现行领导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2)监督法规不完善(3)监督体制不健全
2、加强领导监督机制的改革措施
(1)完善领导监督的主体系统,保证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强化监督主体的权力(3)加强领导监督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4)严格限制领导者个人权力, 加强民主集中的领导体制(参阅:任中平、张振雪:党内“一把手”体制的由来、危害与治理,《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3期)
4、为什么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参考论文)第八讲
1.谈谈掌握现代领导方法对于搞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领导方法是有效地完成任务的“桥”或“船”
2、在现代化建设时期,领导方法更具有重要性
2.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基本功?P260(补充部分)
(1)搞好调查研究,是在领导工作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要求。(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
(2)调查研究又是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方法。(科学决策,选材用人)(3)调查研究又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调查研究也是领导者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九讲
1、为什么必须对领导效能进行考评?
1、考评是在领导活动中贯彻实践标准的需要
2、考评是推动领导活动向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
3、考评是实行任人唯贤政策的需要
4、考评是加强领导活动中民主监督的需要
5、考评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改善领导素质的需要
6、考评是改进和充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2、如何正确看待领导效能考评中的行为效果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1、领导者的能力不是决定效果的唯一因素,效果与能力 之间往往呈现各种复杂情况
2、客观环境不仅对于领导者的行为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它与领导者的能力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3、由此可见,领导者的能力与客观环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第二篇:领导科学复习范围
考试范围(大家自己去课件里找答案)
一.概念比较题
1.领导与管理领导就是为引导出服从、尊重、忠诚与合作而将领导者的意志施加于被领导者的一种能力。(摩尔,1927)
2.3.4.领导是一种影响他人的力量源泉。(韦伯,1947)
5.领导就是引导追随者依照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的价值和动机去行动。(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1976)
6.7.领导就是超越于机械式服从之上的一种影响力。(凯茨和汗,1978)
8.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9.(一)对象差异
10.领导:人;管理:物
11.(二)属性差异
12.领导:变革;管理:程序
13.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14.15.领导高于管理
16.领导管理相互融合17.领导从属于管理
18.管理过分而领导不力
19.领导有力而管理不足
20.21.22.激励
(一)何谓激励?
23.激励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引发行为,并促进行为以积极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24.25.刺激需要、引发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一个动力过程
26.27.28.职位权力与非职位权力职位权力:合法权、奖赏权、强制权
29.30.非职位权力:专长权、参照性权力
31.32.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33.权力与权威
一、权力的类型与领导权威的构成要素
34.35.职位权力+个人权力=权威
36.37.38.权力的类型职位权力:合法权、奖赏权、强制权
39.40.非职位权力:专长权、参照性权力
41.42.43.领导者与管理者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44.极为不同的两种人
45.1、权威基础不同
46.2、存在空间不同
47.3、精力投向和思维方向不同
48.4、目标态度不同
49.5、对待他人和下属的态度不同
50.6、自我意识不同
51.7、生活方式的抉择不同
52.二.判断题(范围)
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2.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
3.激励的作用
4.授权的原则、效果
三.简答题
1.三种领导理论的关系特质论行为论权变论
2.领导者的技能要素有哪些
3.决策中“内脑”与“外脑”关系确定科学的决策风格
左脑:理性思维,逻辑型决策
右脑:感性思维,直觉型决策
左脑+右脑
确定科学的决策风格
逻辑 + 直觉
定量 + 定性
理智 + 激情
科学 + 艺术
4.集体决策中的危险性
四.论述
领导者应如何用人用人原则
1、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容人所短,不苛求完美
2、“将能而君不御”——放手用人
善用人者不侍人,避免“将能而君难御”
3、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因时用人
4、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用其所长,人人可用 用人技巧
用好自己 领导“用好自己”是“用好他人和团队”的前提
一切以修己为起点,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便是修己的三大要领
1)自觉受人敬重必须自动讲理
2)自律并敬重他人应该给足面子
3)自主地提高自动自发的精神
用好他人用好他人
1)分槽合槽
2)高屋低屋
3)分饼画饼
4)厚赏惜赏
五.图类说明
1菲德勒模型菲德勒的认知资源理论
• 认知资源理论是从注意是如何协调不通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理解注意的,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无人的高速公路上,熟练的汽车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车内的人
说话。他之所以能够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所要求的注意容量没有超出他所能提供的容量。若在行人拥挤的街道上开车,大量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占用了他的注意容量,他也就不能再与同伴聊天了
认知资源理论主要研究了领导者通过什么而获得有效的群体绩效领导理论,是对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的扩展和重新界定。
费德勒与葛西亚在对先前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认知资源理论,将相关的个人认知能力列入权变领导的考虑项目之一,其中包括智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领导者的经验。该理论还阐述了压力和认知资源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该理论认为在领导者感到无压力的情境中,领导者的智力水平与群体绩效成正相关;在高压力环境下,工作经验与工作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在有支持性、无压力的领导环境下,指导型行为只有与高智力结合起来,才会导致高绩效水平。
2追随者类型
六.案例分析(范围)
1.领导者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授权
2如何用激励的原则用好人艺术之一:先激后励,激励互动
1.“鲶鱼效应”的启示
2.“威士忌效应”的启示
3.行为强化的艺术
1)偶然强化
2)增量强化
3)及时强化
4)转换强化 市场规范与社会规范
艺术之二:先我后他,相互激励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激励自我,激励他人
1)激励会实干的人而不是激励会评论的人
2)激励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激励努力工作的人
3)激励高效率工作的人而不是激励高数量工作的人
4)激励善于创新的人而不是激励因循守旧的人
5)激励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激励听话的人
艺术之三:先心后智,心智激励
1.点石成金竟成真
点燃激情和开发潜能是激励的两件大事
2.从潜能到显能
中国人实际能力的平均得分6.08分,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的实际能力的平均得分都在25分至45分之间
1)罗森塔尔试验
2)皮革马利翁效应
艺术之四:先分后合,激励有方
杰克韦尔奇的亲笔信
王选不“愚民”不“害民”
1.先激励个体,后激励群体
2.先分别激励,后综合激励
双因素理论用马虎牛
第三篇:领导科学复习大纲
领导
封闭性定义: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开放性定义:离队是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指的是组织内部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和规范。领导权力
就是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作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力的能力。一体制
一体制是指同一层次的各机关货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权力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导机关货一个领导者来领导和控制。分离制
是指统一层级的各类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元,根据其不同职能,权力结构上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来领导、指挥和控制。集权制
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级机关或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分权制
是指下级机关货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权限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首长负责制
指的是最高决策权掌握在一人手中。层级制
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划分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上一层次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连续台阶那样的指挥系统,即形成直接指挥、监督和控制的渠道。整个组织体系呈现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型结构,全力分布则呈现出上宽下窄的格局。职能制
是指一系统或单位,在横向上按照业务性质不同平行设置若干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领导素质
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是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的要素总和,它既包括领导者的身体素质,同时又有着更加管广泛的内容,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专业素质、领导和管理能力等。领导决策
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程序化决策
也叫规范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领导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也叫非规范性决策,是指领导过程中首次出现的或偶然出现的非重复性的决策。确定型决策
是指在决策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已完全掌握的条件下作出的决策,确定性决策的每个方案都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所以便于方案的评估和选优,是一种比较容易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无法加以具体测定,而客观形势又要求必须做出决定的那种决策。这种决策,由于未来存在着不能确定的情况,因此各种方案都有几个不确定的结果,所以最终决策后果也是不确定的。风险型决策
是介于确定性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只掌握了部分决策必需的情报和资料。授权
是领导者通过与下属和员工共享相关信息,给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的自主权以提高其绩效的过程。领导环境
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社会氛围和外在条件。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领导与管理的联系: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②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型和相容性。领导与管理的区别:①制定过程方面:管理侧重于计划与预算过程;而领导侧重确定经营方向。②完成发展计划所需的人力网络方面:管理侧重在企业组织和人员配备:而领导侧重在联合群众。③执行计划方面: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管理主要控制和解决问题;而领导主要是激励和鼓舞人员。④结果方面: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计划,维持秩序;而领导是引起变革,通常为剧烈变革,并形成非常积极的变革潜力。领导与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等等功用不同,领导能带来有用的变革,而管理是为了维持秩序。权力与权威的联系与区别
权力是指一个人或几个人所拥有的机会,这些机会就使他们通过集体行为,甚至是在他人反对的情况下,实现自己一直的可能性。权威是指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1)两者的联系:在于它们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知识与感召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2)两者的区别:①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②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③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④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绩效。领导行为论对领导学的重大贡献
领导行为学找到了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可以通过训练使人们成为领导者,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培训项目把有效领导者所具备的行为模式植入个体身上。领导行为论将领导行为确定为三个维度:
(1)结构纬度: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构建字与下属的角色,以达成组织目标。(2)关怀纬度: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3)发展纬度:具有发展导向的领导者更令下属满意,下属认为具有发展导向的领导者更有能力,其主要体现在战略思考、远景领导、价值领导、追求变革等。总体来说,领导行为理论在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达成了共识,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优先的成功。领导体制的内容
(1)领导的组织结构: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包含纵向和横向两种基本关系。纵向即隶属的领导关系,横向是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2)领导层次与领导跨度: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组织系统设多少层次进行领导与管理。领导跨度是指一个领导直接有效的指挥下级的范围和幅度。
(3)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其中心内容是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责任制,对不同领导机构、部门之间以及领导者之间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的规定。
(4)领导体制的构成要素。包括决策中心、质询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五个部分。领导素质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政治理论;②政治知识;③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④政治思想与政治观念;⑤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2)道德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事业心和使命感;②进取心;③胸怀宽阔;④公正;⑤自身廉洁。
(3)能力素质。主要包括:①政治能力;②科学决策能力;③选才用人能力;④计划规划能力;⑤组织协调能力;⑥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⑦控制与自控能力;⑧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⑨开拓创新能力;⑩学习能力。(4)知识素质。主要包括:①宽广的知识面;②熟悉现代管理知识;③一般的科学知识;④本职专业知识;⑤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5)心理素质。主要包括:①乐观的情绪;②坚强的意志;③广泛的兴趣;④开朗的性格。
(6)身体素质。包括体质和面貌。决策过程的环节
(1)明确问题、目标——要做出什么决定。(2)分析问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案。(3)评估备选方案——各有何优势。(4)确定方案——哪个方案最好。(5)实施计划——需要采取什么行动。决策的要素
(1)决策者。即作出决策的个人和集体。决策者在决策系统内、外处于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举措目标。即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决定受决策影响主体的行为。
(3)决策信息。它是决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沟通决策者和决策对象的桥梁,它直接反映着决策者索要解决问题的现状。
(4)决策备选方案。是指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5)决策情势。是指决策所面临的时空状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决策环境。(6)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阻碍领导者作出科学决策的要素(1)事先假设偏见(2)代表性偏见(3)控制错觉(4)递增承诺
(5)集体决策所包含的危险。包括:群体中的个人主导;集体决策多以满意为主;集体思维的危险;集体决策中出现的目标替换。领导的授权原则(1)信任原则(2)权变原则(3)适度原则
(4)授权留责与监督控制相统一原则(5)谨慎原则
测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量
(1)测定内部环境的变量:①组织的性质与类别;②再组内部的小传统;③下属的成熟度;④工作结构化程度;⑤领导的特质。(2)测定外部环境的变量:①政治权力的影响;②社会心理的沉淀;③外来文化影响程度的高低。
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产生方式不同;②职能不同;③对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④权威基础不同。
(2)联系:①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于一身。②注意协调非正式领导者的联系,使他们的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③改善正式领导,消除潜伏着等级体制中的对抗性因素,预防对抗性的非正式领导者的出现。④在必要的情况下,对那些妨碍正式组织目标达成的非正式领导者加以取代,从而促进整个非正式组织的瓦解,改变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其有利于组织目标的方向转化。
仁人型领导者与能人型领导者的区别
(1)领导权威的基础方面。仁人型领导者权威基础在于其高尚的人格,能人型领导者则依赖高超的能力培植其权威基础。
(2)领导原则方面。仁人型领导者对组织衷心耿耿,绝对忠于组织原则,因此他们绝对不会用原则去做交易,容易死守原则而不知变通。而能人型领导灵活多变,为了组织的整体利益,在一些次要方面显示出灵活。其容易过于变通而损害原则。
(3)领导作风方面。仁人型领导者以身作则,其认为禁令如能约束自身,就能行之于众。而能人型领导者认为为干成一件大事,细小的地方不必拘谨,不必推辞谦让。
(4)决策方面。仁人型领导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由于他们对组织有高度的责任心,脚踏实地的实现组织目标,注意倾听下属目标,涉及下属智慧。而能人型领导者对自己抱有充分信心,因而敢于采取“赌博式”的决策方式,敢于决策,不怕失败,是他们决策的特点。
(5)与下属关系方面。仁人型领导者竭心尽力实现整个组织目标,给整个组织带来好处。能人型领导者喜欢讲江湖义气,广交朋友,并对下属特别关照。因此仁人型领导者“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而能人型领导者则不遗余力地为下属带来实惠,他对自己的追谁者特别关照。四种经典决策模式之间的差异
(1)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在获得所需要的全部详细决策信息,了解所有人社会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寻找所有的决策方案,准确预测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正确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模式。
(2)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该模式决策过程为先制定决策理由,在找到可能的行动档案,在各种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最后审查,最已作出的选择进行适合评价。
(3)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直接针对传统决策模式的缺陷,根据实际政策制定的特点,从“决策实际上如何做”而不是“应该如何做”的角度出发建立的一套有特色的决策制定模式。
(4)埃特奥尔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式:在吸取传统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创立而成的决策模式。它首先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来分析一般性的决策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传统理性决策模式,打到既避免忽略基本决策目标,同时也可以保证对最重要的问题作深入的科学分析。阻碍领导者实施授权的障碍
(1)领导者事必亲躬的领导风格(2)担心员工负担过重(3)经验不足
(4)失去对任务的控制权(5)忧虑
(6)不安全感(7)怀疑员工(8)过于忙碌(9)缺乏信任
第四篇: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阶段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途径有哪些?
案例分析题
2007年2月7日,某市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巡查到某超市门前时发现该超市大门外墙壁上挂有一块标示人员招聘内容的广告宣传牌,执法人员即找到该超市负责人查看设置户外广告的有关审批手续,因该超市拿不出有关审批手续,执法人员即对超市设置的广告进行了摄像取证,随后又将广告宣传牌从墙上取下,并向该超市负责人开具了暂扣物品清单和询问调查通知书,要求该超市负责人在 三日内到区城管局接受调查处理。三天后,该超市负责人没有去区城管执法局接收询问调查。2月11日,该区城管执法局向该超市下达了罚款3000元行政处罚告知书,但该超市负责人拒绝在“告知书”上签字。2月15日,该区城管执法局对该超市按该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正式下达了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超市认为区城管执法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过重,而且还存在执法不公平的作法,逐于本月20日向该市城管执法局提起了行政复议的申请,要求 撤销区城管执法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该市城管执法局审理后认为:区城管执法局对某超市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查处与处罚都是合法有据的。但经查,与超市同时查处的另一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案件虽然情况基本相同,但区城管执法局对这一案件的当事人只给了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区城管局按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最高处罚标准对超市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为作出罚款3000元的处罚决定明显不当,有失公平公正。
市城管执法局最后依法作出复议决定:区城管执法局对超市按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有关罚则的最高标准进行处罚明显不当,应对超市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但该超市并不服市城管执法局的行政复决定,并于2月3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市城管执法局的复议法律依据(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相抵触,要求区人民法院判决市行城管执法局变更原对超市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问:
1、案例中的某市城管执法局是否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依据?
2、超市负责人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3、你认为法院应该如何判决?
第五篇:领导科学与艺术复习
1、近代西方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的三个基本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20年代)(3)“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时期(二战后)
2、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1)强调领导要素的研究;(2)强调领导的作用系统研究;(3)强调领导规律研究;(4)强调领导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问题研究
3、领导:在公共组织中,领导是领导者依托个人影响力或者组织赋予的权威,为了完成公共管理使命而在特定的管理情境下制定战略,作出决策、提升绩效、实现目标的行为和过程。
4、领导与管理:
①权威基础不同:管理者的权为基础是组合的正式任命,而领导者的权威基础是个人魅力。②存在空间不同:领导者既存在于正式组织中,又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管理者只有在正式组织中才有其活动空间。③素质要求不同:领导角色是人格化的领袖;管理角色偏重于一种专门化、职务化的职务。④职能不同:管理是计划、预算、组织和控制某些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或多或少是借助于科技和权威专家来进行的。领导的基本职能是拥有愿景、提出发展战略、整合队伍、进行沟通和鼓励,从而实现组织目标⑤功用不同:管理是维持秩序,领导是带来变革。*领导权威的构成: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5、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一种是内部来源,即从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升任和补充,另一种是外部来源,即从全社会选拔优秀人才。当前我国法定的担任公共组织领导者职务序列中的人员,是通过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四种方式产生的。
6、公共组织领导者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区别:任期、薪酬、个人素质结构、责任、人事权限、与传媒的关系、绩效评价、公共监督。
*公共组织领导者大多与政治关系密切,又行使公权,因此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讲政治”摆在首位。企业也要讲政治。
7、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三种技能(THC):技术技能(业务能力)、人事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抽象和决策能力)。【罗伯特 卡茨】
8、C技能:即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洞察、判断和概括的技能,包括预测技能、判定技能和概括技能。
*随着领导等级地位的提高,管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增加,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减少。
9、领导环境:领导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客观存在,包括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各方面因素、条件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发展态势。狭义的是指领导者所在组织的内部环境。广义的是指组织内部情境和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0、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限划分以及实施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领导机构的设置、运行,称为“体”;二是领导制度的建立健全,称为“制”。
11、直线式结构的特征:①专业化分工 ②职责明确,等级森严 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制度办事 ④人员的任用、升迁和薪酬都有明确的规定。【马克思 韦伯】
12、职能式结构特点:组织内除了直线主管外还相应地设立了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这些职能机构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单位下达命令和指示。
13、首长负责制含义: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将法定的最高决策权集中于一个领导者手中的领导体制,由领导者个人对上级和监督机关负责,用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行政首长制是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这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就是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制度。
首长负责制优点:权利集中、指挥有力、责任明确、办事果断、行为迅速、决策效率高、易于考核。
首长负责制缺点:由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和才华毕竟有限,处理问题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
14、委员会制含义:是指法定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导者组成策领导集体手中的领导体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委员会制优点:一是决策权力属于领导集体,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克服个人领导能力的不足;二是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决策,考虑问题相对周详,减少武断,能够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三是委员来自不同的方面,既能代表各方面的利益,又有利于组织系统内部的协调和统一;四是各委员分工合作,既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负担,又可以避免领导者个人专制和滥用权力。
委员会制缺点:由于参与决策的领导者较多,存在着行动不快、效率较低、权力分散、责任不明、难分优劣的弊端,有时因领导者之间意见不一,相互扯皮,使问题久拖不决,贻误时机。
15、集权制含义:是指对所有领导工作的最后决策权都集中于上级领导机构或上级领导者,下级机构或下级领导者很少有自主权,只能按照上级机构或上级领导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
集权制优点:权利集中,有利于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力量集中,领导者能够统领全局,兼顾各方利益,命令容易得到贯彻执行。
集权制缺点:下级机构没有自主权或很少有自主权,因此,下级机构往往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集权制往往因为统得过死而缺乏应变能力,使组织不能因时因地制宜,缺乏必要的环境适应性。
16、分权制含义:指下级机构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立的决定权,上级对下级在法定权限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进行干涉。分权制优点:这种领导体制可以使下级机关从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依据具体情况、具体特点去处理问题,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下级机关的优势和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下级人员的智慧和才干。
分权制缺点:各组织机构相互独立,政令不统一,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且难以协调。此外,各个部门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有时甚至会发生为了部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的情况,导致全局失控、有令不止,有禁不止。
17、理性经纪人假设:①人是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②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们是在组织的操控、激励和控制之下被动从事工作③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④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影响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18、自我实现人假设:(1)人的需要有低级与高级区别,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某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3)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4)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会自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19、领导理论的发展脉络:①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致力于了解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哪些人格特质方面存在差异,形成领导特质理论。
②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和视角,希望从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的差异上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区别,被统称为领导行为理论。
③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这一时期考察的重点主要在环境和领导情境对领导的有效性是否有决定性的影响,被统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20、领导风格理论:专制型领导、民主性领导、自由放任型领导三种。*决策是现代领导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职能中最重要的职能。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组织目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领导决策体制的六大系统: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中枢系统(核心)、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
21、领导决策类型: 战略决策:是指对全局有长远、重大影响的决策。战术决策:是指对带有局部性的某一具体问题的决策。
经验决策:是决策者依靠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胆略作出的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决策者依靠专家和群众,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所作出的决策。
22、领导决策程序:界定问题、确定目标、搜集信息、价值标准、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方案优选(是决定性一环)、贯彻实施、追踪决策
23、西蒙的有限理论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报工作”,即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第二阶段是“设计活动”,即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第三阶段是“抉择活动”,即在各种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第四阶段是“审查活动”,即对己作出的选择实施并评价。
*人才资源的优越性:增值型、重复利用性、可无限开发性。*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方面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人才资源的优劣程度决定着其他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再者人才资源具体其他资源没有的优越性—增殖性、重复利用性、可无限开发性等。
24、领导用人的标准
(一)德才兼备的标准(1)德,是指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③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2)才,是指从事某方面工作做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①既要有专长,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②要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二)德才兼备并非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原则。只注意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会造成不良后果,德和才是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德才相比,德是第一位的。
(三)现实意义的德与才,德才的内容和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基础上的。
25、领导沟通:是组织及其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履行管理职责、实现管理职能过程中,通过信号、媒介和渠道,有目的地交流观点、信息和情感的行为过程。包含三方面含义,首先领导沟通围绕组织目标进行。其次领导沟通内容包括信息沟通,以及情感、观点等的交流。再次,领导沟通是沟通双方的行为,而且还要有中介体和媒介。
26、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的相互关系:①在正式组织中以正式沟通为主,以非正式沟通为辅。正式沟通效果好,信息准确,比较严肃而且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②非正式沟通在正式组织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式沟通存在速度慢、刻板僵化、有时也会使信息失真等缺点,因此靠非正式沟通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③非正式组织中的沟通是以非正式沟通为主导的。*美国心理学家戴尔认为:兼用口头和书面沟通的沟通方式效果最好,其次是口头沟通,再次是书面沟通。
27、组织结构因素形成的沟通障碍:①地位差别②信息传递链③团体规模
28、首因效应:指在进行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以后的社会知觉会发生重大影响。
29、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特征被用于建立一个人或一种情形的整体印象时,就产生了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对个人的某些特质的认知影响了人们对此人其他特质的看法。30、如何实现有效的领导沟通:(1)明确领导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领导沟通;(2)保证信息完整和有效①有效沟通的信息组织原则强调信息的全面对称②强化信息的甄选(3)健全组织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①健全组织的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4)塑造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①塑造提供沟通机会的组织文化②营造平等、理解、信任的组织文化氛围(5)掌握沟通的技巧①明确角色和换位思考②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A.心理需求分析和沟通策略B.信息处理风格和沟通策略C气质类型和沟通策略D管理风格和沟通策略③积极倾听④直接、清楚的语言表达⑤利用反馈技术,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⑥选择选择适当的沟通气氛和时机⑦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⑧注意恰当地使用非语言障碍⑨注意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行为⑩注意礼节
31、弹性授权法:领导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或对下属的能力、水平没有充分把握,或环境条件多变时,宜采用弹性授权法。弹性授权要求领导者掌握授权的范围和时间,并依据实际需要对授给下属的权力予以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