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治结构范文

时间:2019-05-15 08: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的政治结构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的政治结构范文》。

第一篇:日本的政治结构范文

第一节 日本政治结构主要特点 日本近代政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环节,是建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的探索过程。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幕府制度,重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统治,为了加强和确保天皇“万世一系”的统治,1889年制定了《大日本国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天皇,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直接统帅军队;由天皇任命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内阁,内阁在法律上对天皇负责;日本帝国议会由世袭的贵族院和选举产生的众议院组成,对天皇起咨议作用。“明治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立法权和行政权依然掌握在天皇手中。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国土狭窄、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日本大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国际资本主义间的矛盾使国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和日本的军阀政治相联系,通过1932年的5.15事件和1936年的2.26事件日本彻底军国主义化。日本为了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策划并制造了1931年的9.18事变和1937年的7.7事变,使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终于爆发了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处于美国占领之下,天皇的战争责任勿庸置疑,但美国为了远东争霸的需要保留了天皇。1947年日本制定了新宪法,建立了议会君主制的现代天皇制。天皇原有的权力被剥夺殆尽,不再有统帅军队、缔结条约、决定立法的权力。天皇的实际职能与英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英王是法律上明确的世袭国家元首,是一切权力之源。而日本宪法明确主权在民,天皇只是国民整体的象征,没有明确规定他是国家元首。战后日本新宪法确立了以下两点: 1,确立了议会民主制 宪法抛弃了以天皇为中心的近代天皇制度,而仿效欧美建立了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制,确立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资本主义宪政民主原则。对君主和议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换位——原帝国议会只起对天皇协助和咨询作用,天皇垄断一切权力;新宪法规定由民选的议会行使立法和监督之权,内阁向议会负责。2,放弃战争 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决不以武力威吓或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据此,战前所有的军事机构均被撤销。但朝鲜战争后,美国中止日本“非军事化”的政策。1954年日本组建了陆海空自卫队,以后军力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军国主义有所抬头,军事大国野心时有表现。军费开支突破GNP1%限额,现在仅次于美国。依新宪法建立的政治结构成为日本宪政民主的主要载体。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其特征为: 一,议会内阁制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首脑)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1)议会中心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党,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2)内阁(首脑)集权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可以象英国首相一样大权独揽,甚至在下野后仍可以操纵大权。比如田中角荣控制了自民党内被称为“田中集团”的最大派系,因“洛克希德”案下野后仍控制日本政治多年。20世纪80年代,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是自民党的实权派,首相的当选必须得到他的同意。所以首相如果没有最大派系为依托,便不可能长期稳定执政,重要决议都要看别人的脸色。

3)“议”“行”相容 日本内阁制政体的形式是“议行合一”,但“议”谁都可以“议”,在“行”上只是由议会极少数人控制。这部分人就是内阁成员,他们既是议员又是行政上层首脑。“议”“行”相容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议和行必须保持最低限度的一致,否则不是议会被解散,就是政府下台。“议”“行”的一致还取决于执政党在议会有无优势(在特定情况下,未获得议会多数的政党也可以组成少数党政府),有多大优势,能否保持这种优势。自民党在93年以后都是和别的小党组成联合政府,如果照顾不到小党的利益,就会产生政府下台的危机,所以自民党不易推行自己的政策。4)议会内阁相互制约 日本议会对内阁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监督政府的活动,特别是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内阁辞职;当然,内阁反过来也可解散议会。若是前者,议员还可以照当;若是后者,议会和内阁要重新组成。议会要政府下台,政府就要议会解散;所以双方互相制衡,都不能轻举妄动。二,一极多党的政党制度 战后民主化促进了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战后日本保持了一极多党政党体制。自民党得到美国的支持,是日本最大的保守政党。从1955年成立以来就把持政权,除自民党外,还有社会党(1995年更名为社民党)、公明党、共产党、民社党,在93年后出现了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控制政权,是因为它在国会占有多数的席位,每每强行通过法案,如1960年岸信介内阁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92年6月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法,都是在强行将反对党议员驱逐出会场,或强行中断委员会辩论而进行表决的情况下通过的。1993年,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导致政党分裂,虽然很快和在野党组阁重新执政,但在议会的议席数一直不能超过半数。因此象以前一样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是不可能了。1996年实行小选区制后,有利于多党两极制的实现但现在尚无这种苗头,所以很可能走向意大利式的不稳定的一极多党制。同样施行议院内阁制的英国政党体制为两极多党政党制,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另外还有11个小党如绿党等。在小选区制下,小的政党一直无法与两大政党竞争。三,多级单轨的司法系统 日本不同于欧美的双轨制组织方式,采用单轨制。日本在全国只有一个单独统一的法院系统,只是根据审级的需要划分为三至五个层级,在较低的审级根据地域设置若干同级法院。日本的法院系统分为四级:简易裁判所,地方裁判所和家庭裁判所、高等裁判所、最高裁判所;真正按法律程序审理诉讼案件的只有后面三级裁判所。而同是议院内阁制的英国,以上院为最高审级,以下便分为民事法院(包括郡法院,高等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包括治安法院,刑事法院)两套系统,而美国拥有联邦和州两套司法系统,各州的实体法和诉讼程序都是不同的。第二节 日本选举制度和政党战略 一,中选区制向小选区制的过渡 1,中选区制 日本的选举制度1996年以前是中选区制,由全国130个选举区按人口比例分别选举3—6名议员。投票采用非移让式制度, 候选人超过当选票数时剩余选票不许移让给同党其他候选人,世界上只有日本执行这种选举制度。冰岛和芬兰是可移让式中选区制。日本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到期全部改选;候选人登记时众议院议员和参议院地方选区议员要交纳10万日元的保证金。在达不到法定得票数时,保证金将被没收。这种选举制度下政党在候选人间必须分配选票。要在众议院占过半数,政党必须保证每个选区有两名以上候选人当选。日本同一政党候选人之间必须展开竞争,保证在一个选区不产生一人独揽的局面,否则另外的候选人就要败给别的政党的候选人。日本政党96年前的选举战略是选择中间投票点偏左或偏右的位置,比如图2.1的L点和M点,以分得选票,这就造成选票分散,小党林立。为自民党的特别利益供与提供了温床,自民党的个人后援会战略也有了用武之地。

图2.1 投票 人数

O L X M R 候选人立场 A政党 B政党 图2.1 的纵轴表示选民所偏好的政党或候选人立场(或议题、政策)的频率分布。横轴表示政党或候选人的立场(或议题、政策)。X点为群众信誉高,大多数选民支持的政策。从X向左和X点向右支持率逐渐减少。如果每个选民都投票,并且对最接近选民的最偏好位置的政党投赞成票,那末两党竞争的结果是两党都采取中间投票点的政策。在图2.1中如果A政党担心失去位于横轴点L左侧的那部分选民的支持,他将他的政策订在L点上;如果B政党为了争取横轴左侧选民的支持,他也把政策立场从M点移到L点;结果A政党获得O至L之间的选民的支持,B政党虽然失去了M点以右的选民的支持,但却获得L至M之间的选民的支持。所以两党竞争的结果必将是两党都把政策调整到X点。但真正能否当选,还取决于政党的政策实现能力,****、丑闻等损害国民利益的事情也是决定因素,并不是只靠政党的政策公约。这和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相矛盾,但为了选举成功,政党又不得不这样做。同时,资本主义选举存在用金钱收买投票人的现象,使选民意志得不到反映。大的政党也允许候选人之间的政策差异,但这会给党的政策带来危害,候选人之间在政策上的互相攻 会导致选票分散。日本自民党采取的选举政策是对选举人的单独利益供与。与其在意识形态上争夺不如向特定集团提供单独利益。在中间投票点左右两侧寻找政策点以区分同党候选人的战略虽然缓和了同事相残,使分票结果容易掌握,但这种结构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之上,使社会要素资源的分配集中在特定的利益集团,有组织性的选民占优势,而没有组织的选民则维护不了自身的利益。使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保护生产者,远远偏离中间投票点,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了社会成本。这也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大原因。‘候选人本位’的选举战略在日本的人际社会中需要组建个人后援会。六十年代大多数选民住在农村,80%的选举区也在农村,自民党的社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战前日本农村存在町村和部落二重结构。町村是国家行政的末梢,以部落为单位展开。每个部落的自治机构部落会承担了大部分町村的行政职能,部落会以部落内地主和上层农民为主导。因而战前的保守政党就以部落会为基础组成农村选举地盘。战后农地改革使地主和富农的领导权利大大衰落,但并没有消失。自民党议员利用农村的村社组织和农协建立个人后援会。个人后援会是议员在自己选区建立的办事处,为得到选票自民党议员搞来道路、桥梁、隧道、河川、铁道、开垦等多种公共土木工程,使当地居民受益,同时在同党候选人间分配选票。而且后援会活动进入选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便选民对议员有父母官的亲切感。国会议员出资援助体育大会、妇女协会、老人协会、相扑大会、马拉松等,这些组织定期举行旅行、聚餐等活动,有时和别的国会议员一起举行新年会。自民党的国会议员为追求更大的当选率,一个月要参加几次葬礼、结婚典礼和毕业典礼等。据说前首相田中角荣在每天早晨必定翻阅地方报纸的婚丧版,决定是否参加或致辞。1961年加入个人后援会的会员总数,估计在全国超过1000万人,所以自民党想使这些潜在的党员成为在册党员。但个人后援会均属于中央的某一派阀,是以支持个人为目的,所以议员们一般不会把他们的金钱和血汗的结晶交给党。个人的忠诚心是构筑自民党个人后援会的中心,后援会组织的成员和议员的个人关系在竞选中起到关键作用。自民党议员的40%是二世议员。从父亲、义父和党指导者那里承继的后援会组织,对候选人非常有利,也由于可继承性,使投资后援会组织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为。但也不是所有国家都受这种战略的影响。1830年到1880年英国中选举区制下政党选举主要依靠政党政策纲领,而不是公共开支的诱导战略。在这几十年间,英国随着选举区规模的扩大,减少了几人区选区。结果,政党根据中间投票点的意图选取政策,最后证明这比个别收买选举人的政策更加有利。选区越大,利益诱导的费用就越大。覆盖的区域越大,必须获得的支持者票数也增加。

内阁制政府制度使执政党易于控制政府资源,自民党议员在候选人本位的选举战略下充分利用其优势,把政府预算等公共资源用于供给地方的利益集团,这是赤裸裸的****,但这是中选举区制的结果,是资产阶级获得利益的手段。自民党议员可以在规制、预算、租税政策上帮助当地的业者。50-60年代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经济结构,第二、第三产业占人口的51.7%。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国家采取保护市场的政策。在开发的初级阶段,经济市场的扩大需要公共设施的建设,货物的运输要求有贯通日本的铁道和公路。自民党在制定预算分配上,倾向生产者集团,开始提供低息贷款、大笔公共投资、辅助金、补助金。自民党为了保护农村的利益,实行米价保护、农产品市场保护,提供财政补助,同时下放权力,把原政府管辖的事务下放到“农协”。这种政治时常超越经济规律,按政治需要进行。自民党候选人可以选择在中小企业政策和零售业政策上支持选区的业者。同党别的候选人可以选择在农业、运输、电气通信、建设等政策上支持选区的业者,也以此分配选票。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政策照顾时常向自民党献金。贡献资金的生产者,可以取得预算、税制、经济规制等方面的额外利益。这产生的问题是消费者的损失大于产业界得到的利益。对产业的保护使日本商品的价格昂贵,品质却不断下降,在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问题相对轻一些。但纺织、流通、建筑、银行等部门的保护政策使日本的总体竞争实力大受影响,这些损失一般通过股票下跌、雇佣条件的恶化、服务的低劣转嫁给消费者。所以,城市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希望自由竞争的体制。同时此结构在人际关系上耗费资源。人际关系是不产生任何价值的,所以这浪费了日本的社会资源,提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2,选民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随着选民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日本的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向小选区制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展,日本选民开始涌入城市,农村也变成了小城镇。开始阶段也发生了城市人口过密、交通拥挤、大气污染、犯罪率增加等问题。这时,渐渐成为城市人的农民在选举中占选民的大部分。农林渔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60年到1970年由33%锐减到19%。而工薪生活者则由19%上升到27%,产业工人由25%上升到32%。自营工商业者由20%减少到18%。到20世纪末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6%,第二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0%-40%,而第三产业占总人口的50%-60%。自民党议员的票源地盘变成两重结构。第一,发生动摇而收缩的传统地盘。一般以利益为本位加以改组和加强。第二,因城市和大众化而从传统的社会网脱落的浮动地盘。据时事通讯社的调查,1960年回答“没有支持的政党”者为7.2%,而在1972年超过20%。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生活方式开始向同一水平划一,因职业、年龄、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生活方式的特征和差别也在逐渐消失。以自家的生活水平属于“中中”的中流意识增强,1958年为37%,1964年增加到50%,1973年达到60%,加上“中下”和“中上”意识的人,由1961年的76%增加到1970年的90%,在巨大变动中自民党在大选中的相对得票率由1958年的57.8%下降到1969年的47.6%。向日益无党派化和生活中等化的选民层传播信息并把他们动员起来的最大武器是大众传媒。自民党的统治变成了二元的结构:一个是扎根于利益分配体系的党内派阀政治,另一个是对大众社会的大众传媒政治。生活的中等化产生的是无党派化。到1975年末,全部选区的65%已经都市化了,组织囊括大量选举人的个人后援会越来越困难了。都市投票人比农村投票人对自民党的特别利益供给政策更加迟钝,个人后援会在城市也不能象在农村一样对分票产生巨大作用。随着日本人向都市的移动,自民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小选区制。都市居民有相对高的学历和移动率,他们通常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比起要求政府保护的农民和中、小企业经营者,都市选举人更重视自由竞争的市场政策。七十年代以后经济保护随着凯恩斯主义的退潮而渐渐不得人心,城市中产阶级的呼声日渐高涨,以靠向产业界为中心的特别利益供与遭到了城市居民的反对。

日本的政府保护政策,使国外的生产商不能打入日本市场,所以他们鼓动本国政府对日本施加压力。对日本的出口商采取贸易报复政策,这使日本的出口商对日本的非市场化非常烦恼。所以日本的大出口商要求政府改变保护本国产业的经济政策。这对自民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农民和商店业是坚固的支持基盘,但又不能丢弃献金的主要来源地大企业。城市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经济保护而大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实力,参与国际争夺开始倾向自由竞争的政策,中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这种政策也是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二.小选区制的实施 显然,90年代开始的经济萧条打击了日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日本存在一种使统治者阶层利益最大化的产权结构,而非社会总产值最大化的产权结构。比如日本的金融业一直在政府的保护下,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受到政府行政命令的控制。日本银行的储蓄金是受政府全额保护的,同时业务也受大藏省的管理,在这种机制下,银行的股东没有风险意识,存款人也没有风险意识,所以银行职员的工作脱离风险控制机制,这成为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起因。而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可以使自民党议员索要政治献金和其他好处。在中选区制下,对金融的管理也成为自民党议员分配选票的手段,并由此产生了金融族议员,金融规制和其他经济规制符合自民党议员和日本富有者的最大利益。但显然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不良债权的处理需要政府缓和规制,国内的阶级矛盾也需要调整。在这个背景下,小选区制得以出台。1993年国会决议改革选举制度,实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1996年10月首次在新选举制度下选举产生了国会。在小选区实行多数当选制,获得有效票数最多者当选,但必须获得总票数的六分之一以上。在比例代表区被重复推荐者的候选人若同时当选,则以小选区为先;具体操作是把全国分为300个小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众议员,余下的200个议席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等11个比例区。2000年,自民党通过方案把众议院比例代表区议员减少20名,在比例代表区以选区为单位政党提交候选人名薄,并以选区为单位计算选票,各政党根据得票率分配议席,确定各党的议席总数。具体人选由各政党在选举前所排定的名单顺序确定。1996年日本实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后,废除了在一个选区必须选举多个议员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个政党的候选人只有一人当选,在同党候选人之间不必分配选票。候选人以政策作为竞争的手段。只有提出中间政策的候选人才可以当选。所以,城市中产阶级的政策取向可以反映到政治决策过程中。但问题是每个候选人为了当选而提出靠向中间位置的政策公约,使每个候选人的政策基本相同,选民无法有别的选择。这时只有靠候选人自身的经济实力、守信、人品来决定谁当选。这样,当地的名门望族就会更容易当选。当前的日本政坛甚至出现了电视、电影界明星当选议员的情况,日本电视台也哀叹说日本的议员是先当选后学习。同时这种选举制度使大的政党处于有利地位。在选举中采用的多数规则要求选票多数就可以当选,存在几个候选人时可能20%-30%的得票就可以当选。这样,议员不能真正代表当地选民的利益。冷战结束后,日本****势力和国际****势力相勾结,开始了新一轮的右倾运动。小泽一郎等人努力推进小选区制。在小选区制,选举采用赢者通吃的方式,自民党是大型政党所以占尽优势。同时,右翼小政党面临联合组建大政党与自民党竞争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占社会支持率30%上下的左翼就会土崩瓦解。要麽作为一个小政党出现,要麽和右翼政党联合,可能还有执政的机会。日本政党制的两极化也是推进小选区制的势力希望看到的。自民党一党独裁造成日本政坛****丑闻屡屡发生,连带关系左右自民党人事。所以,财界也希望日本政权交替,保护自己的利益。

第三节 一极多党与自民党的组织结构 一,一极多党的政党体制 1,自民党一党独裁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盟国为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实行了解散财阀、农地改革、组建工会、整肃战犯等措施。1947年日本国新宪法规定:国民有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议会由国民选举,政府形式采用三权分立。由此促使政党纷纷成立。日本现代政党制度作为日本宪政民主制的重要载体开始形成。日本现在主要有六个政党:自民党、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社民党、共产党。日本的政党是议会党团,在社会上并不发展政党组织,在竞选时,政党公认候选人,这样,候选人就以政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竞选。代表日本经营者利益的保守政党自由党和进步党在45年11月成立,进步党是战前民政党的复活,集中了民政党的干部,而自由党是战时受压制的鸠山一郎为首的政友会的变形,但盟军总部对它们的保守性质很厌恶。随着工会运动和农****动的发展,西尾、平野和水谷等战前工人运动、农运、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复出组织了日本社会党,但分成左、右两派。右派社会党主张劳资调合,是中道性质。盟军总部正是看到了这个中道性质,在47年,组建了片山社会党内阁。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发展,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在远东堡垒的作用日趋突出,盟军总部开始支持保守政党。自由党政权的成立和之后的自由党与民主党的联合,都是在盟军总部的谋划下完成的。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成立自民党,在大选后组建了自民党政权。到1993年的38年间自民党一直独揽政权。55年体制下,社会党和自民党占议会总议席的90%以上,自社两党议员比例为2:1。所以,这是不对称的多党一极政党体制。自民党长期执政是美国、财界的支持,社会党的低落、劳工运动的低迷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财界作为自民党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和自民党保持了密切的关系,自民党政权在自民党成立初期,财界就提供了10亿日元资金。财界一直向自民党提供巨额献金。1989年自民党总收入中的308亿日元,其中47%是财界提供的。在60年代开始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越南战争的爆发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转型。重化学工业代替农业、简单机械行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基础。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0%以上,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巩固了自民党的统治。而自民党控制政府资源供应给各利益集团,使自民党保持了议会多数。社会党在55年体制下完成了统一,但党内派阀长期斗争,在工会发生分裂后,于1960年,西尾末广在“总同盟工会”和“全农”的支持下,从社会党分裂出去,成立了民社党。社会党的群众基础主要集中于“总评工会”,不能实现自民党式的大众化,所以一直不能掌握政权。60年代日本工会开始春季斗争运动,但随着日本外向经济的发展,工会运动转入劳资协调,金属劳协、国际金属工人联合会日本协议会、钢铁劳联否定阶级斗争主张产业民主化,总评会员数开始减少,运动走入死胡同。工会运动的分裂使社会党基础瓦解,而右翼工会却发展起来,支持民社党的总盟工会会员超过177万人,中立劳联103万人,社会党在1972年,1976年大选中的相对得票率21%左右,议席率24%上下。1976—1993年出现多党化趋势,公明党、民社党、共产党、社民联等政党影响有所扩大,自民党和社会党的力量进一步削弱,日本的政党体制转为一极多党制。自民党在93年的分裂使其丧失议会多数,沦为在野党。标志了55年体制的终结。1994年自民党卷土重来,组成社会党、自民党、新党魁党联合政府。在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日本经济的衰退,日本政坛走向保守化。代表左翼的社会党(现为社民党)在短暂的执政期间基本上执行自民党的政策,因而力量大减,失去了选民的信任,不再能阻止自民党的政策。而共产党对政局没有影响。现在的自民党、保守党、公明党联合政府属右翼,小泉纯一郎上台1年,两次参拜靖国神社。在内心中,日本国民是没有认真地考虑它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这和冷战后国际****潮流相结合,成为日本政坛右倾化的基础。

2,政党结构 在日本政党的组织中,有明显的国会中心主义,党的组织以国会选举和制定法案为中心。日本的内阁制政体决定了政党在组织上要有全面的控制,党大会下一般由总裁控制党的内部事务,这有东方的集权主义倾向。集权主义的政治体制就需要集权主义的组织,只有这样的组织才会在日本生存下去。在2001年的竞选中,电视广告和各政党总裁的招贴画引人注目,在小选区制的今天,集权性的政党组织依然需要,但不能说议员会被迫服从党的领导,也不能用日本的共同体文化来解释。议员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才组成政党的。议员们为了在日本的中选区、小选区、议院内阁制等环境下赢得竞选,必须组织强大的政党。而强大的政党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人,议员们必须把自己的一定利益贡献出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集团,由党的中央干部管理和协调各议员的利益。但如果认为议员在政党中和政府中没有发言权是不对的。日本议员委托党的干部处理日常的事物,在强大的政党下,议员权力被削弱,但日本议员的权利比美国议员权利要大,因为多数党会控制政府并对司法机构有强大的影响力。而美国是议会、总统分立。正是议会、行政和司法的密切关系,反而使日本的议员要放弃一些权利以取得政党的胜利。在日本的政党结构中委托—代理 的一些问题是明显的。议员在委托一些执政和管理党务的干部时首先面临逆向选择问题,选哪一个总裁、干事长才符合党全体议员的利益,在干部当选后,又如何防止道德风险,防止干部滥用职权,也是必须考虑的。在讨论党的中央集团之前,党的派阀组织作为更小的结构也常影响政党的政策决定,影响政党的前途。二,自民党的派阀 自民党的组织构造是日本政党中的典型,而派阀在自民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适应选举制度和内阁制,自民党必须建立强大的党组织,这些议员组成派阀,团结在派阀领袖周围,为自己的利益而形成一定的组织。在一个强大的政党里,权力是必须集中的,而对权力的争夺,使议员们团结起来,在争夺权力时,可能会损害党的利益。但派阀之间存在凝聚力,这种力量就是为了控制议会、控制政府对议员的压力。所以,自民党的派阀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党的力量。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两个问题也可以解决。比如,委托—代理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就是对谁能胜任某个工作不能了解,从而损害了集团的利益。派阀的相互竞争使议员们各展其能,对议员的选拔和培养也由派阀担任,同时,派阀间的竞争反映了各方的利益,使双方的信息传达到党中央,派阀在中选举区的分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派阀在小选举区下会渐渐消失,因为在小选区制下,派阀对分票没有作用,但内阁制的存在为派阀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只要权力必须集中在几个议员手中,派阀就不会消失,日本式的自由竞争就必不可少。1,派阀历史 政党的派阀首先在自由党和宪政会这2个政党中产生出来。1900年长州元老伊藤博文就任政友会总裁时,参加这个政党的多数议员出身于山口县。在党内伊藤和同乡的政治家结成了明显的地域性派阀。战后自由党和民主党在1955年合并时就已经存在派阀。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时,自由党有吉田茂、绪方竹虎、大野伴睦率领的3个集团。民主党有鸠山一郎、岸信介、三木武吉和新进党的集团。所以,自民党最初由11个派阀组成。1956年和1960年石井派因2度首相选举失利而解散。藤山爱一郎在1960年、1964年、1966年总裁选举中失败。失去了所有的财产,所属议员最后去了福田赳夫派。到1978年,小派阀已经全部灭亡了。早在1955年自民党新总裁石桥湛山和干事长三木武夫提出限制内部斗争一致对外的提案。1977年自民党终于有了实际行动,在总裁选举中引入预备选举,自民党员的投票变为更加重要。1978年举行了新党规下的最初预备选举,大平正芳和福田赳夫在预备选举中都投入巨额资金,收集地方选票。最后大平在预备选举中获胜。一年之后,1979年9月,大平不顾福田派、中曾根派、三木派的反对,解散众议院实行总选举。大平的目标是在选举中取得大胜,巩固在党内的地盘。但是1979年10月的选举和预想的完全相反,自民党以惨败告终。实际上,自民党获得有史以来最低的248个议席,在和新自由俱乐部联立后才勉强过半数。福田开始活动让大平辞职。1980年5月,福田派联合3派(三木派、中川派、中曾根派)采取共同行动支持社会党提出的大平内阁不信任案,最后社会党的不信任案意外得到通过。但大平拒绝总辞职而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事态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是:大平首相因意外的总选举而突发心脏病猝死。对自民党来说幸运的是大平的死得到了“同情票”,自民党再次获得了议会多数。自民党一直消灭不了派阀分裂活动。

2,派阀机能 派阀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挖掘新人,在党内的派阀竞争中派阀的领袖为了巩固在党内的地盘,会寻找在选举中最有可能获胜的候选人。在选举时要获得党的公认,派阀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党干部的公认名单中,一般优先派阀成员。选举中派阀领袖向候选人提供资金援助。制造反乱的自民党议员一般也交由派阀领袖惩罚。不遵守党的决议会成为政治生涯的障碍。无视这种纪律的议员会受到惩罚。比如,1987年对营业税投票中鸠山邦夫投了反对票。他所属的派阀领袖竹下登推迟了他担任政务次官一年。自民党议员在各阶段的获胜都依赖于所属派阀在选举、阀务、资金面的支持。派阀干部们把党的竞选资金掌握在自己手中,支付给中选举区中的候选人。最重要的是在中选举区中互相竞争的候选人加入到不同的派阀组织中去,成为重要的分票手段。派阀作为日本政治的特殊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依然存在各种封建的残余,存在落后的方面,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派阀在自民党内是中间组织,在选举区是基本竞争单位。派阀的存在是中选区分散党中央政权的方法,由于党内候选人的竞争,党中央不能保持过于强大的力量,否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当选的前提--党的公认、财政支援、人事管理等,一般由派阀领袖提供。作为回报派阀所属议员帮助领袖竞选党首。中选区下,派阀竞争使自民党维持了在议会过半数的地位。派阀的存在也产生相当的弊害。向自民党献金的企业必须支付更多的金钱。为了自民党取得选举的成功,支持者团体付出了巨大的财富。三.自民党的中央组织 各个政党都有一定的党纲,在党纲中规定了党的组织形态,一般分为党的中央机构和党的地方机构。在党的中央机构中一般分为政策制定机构、地方机构的管理机构、国会对策机构、议员总会、党纪委员会等。图3.1 自民党本部机构图 外交部会 党纪委员会 环境部会 选举对策委员会 社会部会 财政部会 政务调查会 交通部会 人事局 文教部会等 党大会 总裁 干事长 名薄管理室 总务局 地方组织总局 全国组织委员会 副总裁 地方议会总局 总务会 团体对策总局 注:此图为简图 小选举区的导入、议院内阁制、选民的多样化,这些决定了政党在维持强大的党中央时必须能适应选民的变化。在野党在政策上越来越走中间投票点的路线,在野党为了在日本政坛竞争,也维持了强大的中央集团,党纪律也很严格。在对选民的争夺战斗中,自民党的政策决定权渐渐由政调会、总务会向内阁转移。为了笼络大多数选民,强有力的首脑是各党争相推出的战略。美国是总统直选,议会多数党不控制行政和司法部门。所以,强大的党中央就不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日本政党中央干部的领导作用是选举胜利和执政顺利的重要保证。但为了解决自己的当选问题,一般议员是需要强有力的党干部的,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有一个问题是道德风险问题,理性的个人有其自身的利益,他们会为了自己的贪欲损害集体的利益,为了使党干部的行为不损害议员自身的利益,议员会采用一些方法来控制党干部。议员控制党干部的第一个方法是支付高额的工资。使他们对未来收入有期待感。从而使他们私自动用党的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第二个方法是只从稳定的选举区选拔干部。稳定选区选举出的政治家有把选举地盘让渡给子女的倾向,所以长期稳定的可能性较高,这就缓和了滥用权力的行为。自民党统治干部的第三个方法是频繁更替指导部的职务,这种方法的效果比第一和第二种方法差,从直观来看,让党干部转任各种工作会减少他在一个领域中构筑势力的可能性。但党的工作需要实行力,因此,这是种费用很高的方法。当自民党一般议员和派阀按自己的意图分别行动时,就会面临‘囚徒困境’ 一样的情况。他们可能采取自灭性的行动。所以,自民党议员把重要的党运营的权力交给了超派阀的党干部。党中央会约束一般议员的行为,代表自民党全体的利益。

自民党议员建立一定的制度结构,使党干部按议员的利益行事。议会内阁制决定自民党必须有强大的中央领导机构,这个机构解决3个问题。1)作为执政党容易发生过度的财政支出,党的中央干部可以抑制这种倾向。2)为了取得中选区、小选区竞选的胜利制定党的政策。3)贯彻党的方针,控制行政和法院系统。由于自民党控制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所以议员可以向支持集团分配特别利益,如果没有党中央干部的制约,一般议员会随意分配政府预算。要获得中选区、小选区竞选的胜利,议员的自身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强有力的党组织中,党的政策公约和信用可以帮助议员当选。自民党议员必须依赖党干部,党干部是从在任议员中任职期最长,选举失败可能性最小的议员中产生出来的。所以党干部有信守的动机,并掌握强制一般议员信守公约的权利,自民党必须维持党的信誉吸引选举资金。在日本,‘无所属’的政治家(不属于任何党派)很难为献金者提供单独利益,也不能保证维持长久的政治公约,所以很难筹集竞选资金。而政党是维持长期信誉的实体组织。因此政党比‘无所属’的政治家在私人利益供与上更有实力和信用度。政党是阶级的代表,是政治生活的基础。政党在所有问题上结成最小获胜联盟,减少了交易费用。政党是为了赢得议会多数而结成的基本竞争单位。从组成联合的成员偏差性减少的角度看,政治家负担的成本随着交涉费用的减少而减少。自民党的派阀只是部分解决了集体产生的问题。派阀消除不了恒久联合产生的交易费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到在国会过半数的派阀。因此自民党议员把超派阀的诸权限委托给党的干部。自民党一般议员委托党中央干部统治全党,同时授予他们一定的行动权限。一般议员有时必须接受违反自己利益的制约。不接受这种制约会导致别的议员‘免费乘车’。党干部为了取得工资额以上的收入(如金钱,权限),有利用党的集团资源牟利的动机,如果一般议员没有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就会使自己的个人利益受损。自民党的议员在控制党中央干部时也使党的组织更有效力、更强大,党干部在选举获胜中有重要作用,但为了全体议员的利益他们也要接受严格的监督。第四节 日本的立法结构和政府外监督组织的影响 一,立法结构 日本国宪法规定了国民主义,以国民的意志决定国家政治。为了体现国民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以国民选举产生的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立法活动由国会负责。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为了体现内阁制政体,确立了众议院优先的原则。参议院只是监督众议院的立法,在众议院解散时,暂时担当立法工作。由于参议院的性质,100名议员的选举采取了全国选区的比例代表制,另外150人从中选区选出。以有效监督众议院的立法,但60年代以后,党派政治在参议院盛行,发挥不了监督的作用。近来日本国民缩小参议院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日本的国会以众议院为立法主体。也许是汲取军国主义的教训,日本实行众议院优先的制度,但在某种意义上,牺牲了三权分立的相互制衡的效果。在议院和内阁的关系上,内阁相对保持了一定的权限,国会在质询政策时,内阁成员必须参加,回答提问,这分为书面回答和口头回答两种。国会答辩采取向社会转播的形式,让广大人民可以看到这些答辩。众议院还独享提出内阁不信任案的权力,只有众议院有权提出内阁不信任案,而参议院没有此权,这也是内阁制下,众议院优先的表现。当不信任案通过后,内阁必须辞职。同时首相也有权解散众议院,让选民重新选举议员直接表达自己对政府政策的观点。但首相无权解散参议院,这也是参议院监督立法的性质决定的。在众议院解散期间由参议院负责立法权和紧急对策权。众议院重新组成后,内阁必须总辞职。在立法的过程中,内阁是立法主体。在日本议院内阁制下,自民党一党独裁的政党体制直接决定立法的过程,因为自民党控制议会多数,同时由自民党组阁,所以内阁制定的大多数法案可以在议会通过。而在野党在议会中占不到多数,缺乏阻止自民党的手段。由内阁立法就渐渐成为惯例。

第二篇:大地震对日本政治与外交的影响

日本地震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影响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随之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次地震影响巨大,不仅对日本的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打击,而且也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日本当今的政局及其外交活动。本文章分三部分对震后日本的政治格局和外交做了简要地分析:①地震前后当局政府面临的政治局面;②地震后的日本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③日本大地震对东亚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危机”、日本外交、东亚格局

正文:虽然,野田佳彦在2011年9月2日就任日本第95任首相,但是,历史是有连贯性,不能割裂开来,所以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前任首相菅直人在任期间对日本政治与外交方面的作为。

民主党执政时间并不久,从1955年开始执政党都是自民党,直到2009年大选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获胜,当选为日本第93任首相,才改变了自民党“独揽大权”的局面。鸠山由纪夫在任时,对外主张“日美对等”、构建“东亚共同体”;对内主张“行政刷新”、对官僚实行“大扫除”。应该说民主党执政家一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颓废态势,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然而好景不长,民主党的上升态势维持了半年左右时间,就出现了颓势。在外交上,美国不断对其施加巨大压力,日本国内保守派也反对民主党外交政策。在对内政策上,忽视官僚,致使官僚主义又逐渐兴盛起来,使得民主党举步维艰,鸠山首相被迫下台。

一、菅直人政府面临的“危机”

(1)地震前的菅直人政府

民主党是带有偏左性质的政党,菅直人在鸠山由纪夫之后上台,其党内派阀斗争严重,执政根基并不牢固,本来该吸取他的教训,及时纠正鸠山政权中的错误政策与手段,但菅直人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沿用鸠山政权的执政理念和方向,导致权力斗争突出,大大削弱了民主党的执政能力。之后菅直人的支持率不断下降,政权摇摇欲坠,大有垮台之势。“政治献金”在拖垮菅直人政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于2011年3月6日引咎辞职,其原因是他接受了外国人20万元的政治捐款,这违反了日本政治资金归正中关于禁止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的规定。前原的辞职对于菅直人政权来说

可谓雪上加霜。前原在日本具有良好的政治形象,菅直人能上台他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前原是菅直人在民主党内制衡小泽一郎的得力助手。所以,前原的辞职势必加重小泽派系在民主党内的权重,致使党内斗争愈演愈烈,加重菅直人政府的执政困难。

同时,据共同社报道,2011年3月11日上午,在内阁会议后的阁原恳谈会上,菅直人承认曾接受韩国人的政治捐款,但他解释不知道捐款人是韩国人,并表示将全额返还。菅直人称“今后也将为工作竭尽全力,希望得到大家谅解”,并表示不会辞职。两大政治献金丑闻势必会对菅直人政府造成巨大打击,菅直人在地震前,其民意支持率只有15%-20%,他的许多政策,包括在日外国人可以参政政策,都得不到民众的认可。据日本媒体调查显示,70%的选民认为菅直人应在7月前辞职。可见,菅直人政权在政坛上已经是步履维艰,甚至奄奄一息。当然,从现在看,菅直人无论怎样也是不得民心了。

(2)地震后的菅直人政府

当菅直人正在为政治献金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恰逢日本发生了大地震,这对于日本是一个大灾难,但对于菅直人政府可谓是一个机遇,因为当时国内的焦点都转移到如何有效应对地震上面了,如果菅直人政府能够展现良好的执政能力,从新获得民众的信任,或许还能够延续政权。但是菅直人在地震中的表现让民众彻底失去了信息。

隶属于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站泄漏爆炸事件一再瞒报,加上信息公布不及时,对当地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菅直人政府在救灾中表现不甚好,民众显然不买账,从而也成为在野党攻击当局的有利因素。最大在野党自民党的总裁谷垣祯一也要求菅直人下台,且民主党内以前党代表小泽一郎的支持派为主正在提高对政府的批判声调,菅直人政府陷入深深的困境。

(3)震后重建以及对本国的社会政治影响

由于地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重重打击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对日本造成了重创。经济损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啸冲击的直接损失。虽然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不是日本最主要工业区,但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经济规模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8%左右。其次,地震导致了社会经济混乱,由于地震导致交通线路瘫痪,交通中断,限制了日本进口,也影响了日本出口。受核辐射恐慌情绪影响,人心惶惶,国民都出国避难,并且由于日本是核电大国,核泄漏事故使电力供应成为难题,核电站不能正常运转,甚至面临被关闭的危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银行首都经济学家林毅夫报道称,日本地震及次生灾害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初步计算在2.5%-4%之间,约1000亿-2300亿美元。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日本经济重创势必会影响到日本的政治。由于经济地位的下降,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影响力也会下降。

核泄漏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日本在没有通报邻国的情况下把放射性物质污水大量排放到海中,事实上,从核电事故爆发至今,到底有多少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排放至大海中无法得知。”核泄漏所带来的安全方面的隐患,对日本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从而,日本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府失去信心。从此次地震中,可以看出日本的防灾是不利的。海啸袭击日本之前,无论如何是有很长预警时间的,可日本政府应对不利,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日本地震频发安全意识极高,但在这次地震中却还是死伤无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无能”,灾民们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许多老人在饥寒交迫中遗憾死去。核危机抢救也是一塌糊涂。

二、地震后日本外交走向

此处,仅分析与日本关系比较复杂的中美俄的外交关系趋势。

日本以美国马首是瞻,关系密切,在经历了重大的灾难后,国内经济遭受重创,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必将引起日美两国关系的变化。大地震发生后,美国派出航母进行救助,但是后来听说有核辐射,担心救援人员受伤害所以马上撤离了相关海域。美国此举虽然可以理解,但是让我们看到了美日同盟根基的不稳固性,即日美同盟更加侧重于传统安全上的合作,并且美国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此外,由于地震日本政府的重点肯定是国内,对周边国家的威胁会相应减少,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全球霸权理念,也会影响美日同盟关系。

地震发生之前,日俄两国关系因“领土争端”问题还很紧张,不仅政要之间大打“口水仗”,两国关系也一度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后,俄方显示出了积极的态度,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参加救灾工作,并迅速提供救援物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第一时间向日本首相菅直人发去慰问电,表达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之情,总理普京立即表示俄罗斯愿意向日本提供煤、天然气等能源援助,以缓解日本因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的电力紧张问题。同时,俄罗斯广大民众也纷纷为日本地震死难者献花,表达同情和哀伤之情。俄方在日本遭受了灾难后不仅显示出了“纯粹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俄方正在寻求日俄关系的突破口,期待借此机会软化日本在领土争议上的态度,并试图通过支援等周到的“地震外交”来改善两国关系。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日本内阁面临巨大考验,日本政府的工作重心由强势外交转为国内灾后重建,对于与俄方存在领土争议的日本而言,今后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在资源等方面对俄罗斯出现“依存”的倾向,此前炙手可热的“北方四岛”问题将被冷却,搁置一旁。而随着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完成,经济的复苏使

其更有实力从容应对,同时,会加强岛上的军事力量,部署更多的先进武器。“北方四岛”蕴含的丰富资源和处于太平洋咽喉要道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将长期掌握该群岛的控制权。

中日两国渊源很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抗日战争,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等等。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日本民众表示慰问,中国政府派出救援队赴日协助救灾,并提供了积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以及燃料。面对灾难,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互支互援,体现了超越国家及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给修复中日关系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此前日本政府不断参拜靖国社,不对侵华战争进行反思,时不时的激起我国民众的反日情绪,中日关系也曾一度降至低谷。

三、日本大地震对东亚格局主要影响

由于地震的影响,日本政府的战略重心在今后几年内将转向国内,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在外交方面不会再像原来一样剑拔弩张,而会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会有利于缓和东亚局势。

首先,对朝鲜是极为有利的。在此之前朝鲜半岛充满了火药味,局势异常紧张。日本大地震打乱了美日韩的军事部署,原订的针对朝鲜的联合军事演习全部停止,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缓和。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过去一直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自去年以来,每次朝鲜半岛出现危机,日本都会追随在美国后面,时刻准备援助美国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但现在,日本暂时无力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同时,在近期内,美国把重心放在了处理中东、北非等国**,以及援助日本灾后重建,无暇顾及朝鲜半岛事务。美国、日本各有关注重点,韩国在没有美日这两个国家的支持下,不敢对朝鲜动轻举妄动,朝鲜可以暂缓一口气,领导人将会赢得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环境,从而推动朝鲜的改革开放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中国也从中受益。去年以来,在日本的操纵下,东亚地区俨然出现了一种新冷战格局,即美日韩联合对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拒绝与中国共同开发,进行实则对准中国的美日韩联合军演,借美国力量打击中国。美日韩联盟成形,东亚新冷战局面隐约出现。中日关系恶化,甚至不少人怀疑会爆发中日间的军事战争。但日本大地震后,东亚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东亚局势得到缓和。

最后,加速东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特大灾害冲击了过去的传统安全观,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是中国吗,还是其他因素?在我看来,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恰来自它自己: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身处火山地震活跃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所以其更大的威胁来自于传统安全因素。这个因素恐怕有些时候日本本身无力面对的时候,恰恰需要

其他国家的协作,尤其是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日本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东亚其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认识,由此加速东亚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日本的大地震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全球市场动荡,势必也会对日本的政治与外交策略产生影响,进而也给东亚地区的局势带来了影响。

参考文献:

1、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1年3月11日

2、《华尔街日报》,2011年3月21日

3、韩国《中央日报》,2011年4月7日

4、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4月6日

第三篇:加油机结构

[汽车之家 技术] 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善良的中国车主不论走到哪里似乎都是被坑被骗的主儿,加油的费用无疑是车主们最大的一笔用车开销,而黑心的商家偏偏就在“加油”这件事儿上玩儿起了猫腻,“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情况屡见不鲜,这次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加油站偷油”的那些事儿。

● 加油枪抽“油气”偷油?

在“偷油”这个问题上,我想先从争论最多的地方开始。我注意到很多人认为加油机的“油枪”是加油时猫腻最大的地方,比如“油枪停顿加油”就是一大热门话题,之前已经有媒体做了实验,证实停顿加油确实会有缺斤短两的情况(点击查看论坛讨论帖)。而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平时讨论比较多的另一个说法:加油枪抽油气偷油。◆ 普通加油机与自封油枪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常规加油机的结构,在最普通的加油机上,加油软管仅输送燃油,燃油由机内油泵从地下油罐中抽出,通过油气分离器、流量计再到电磁阀,最后通过油枪输送到汽车油箱里。

常规加油机上使用的是自封油枪,这类油枪上设计有进气嘴结构,很多网友以为普通自封油枪的这个进气口是用来“偷油”、“吸油气”用的,其实不然,自封油枪上的这根进气管连接自封装置,这个进气管其实是油枪的“开关”,一旦油液(或油液泛起的泡沫)淹没进气管,自封装置就会关闭油枪停止供油。从自封油枪的结构图也可以看出,油枪后端只有一根进油管路,根本没有所谓的抽取“油气”管路。◆ 油气回收系统及专用油枪

再来看另一种目前正逐渐普及的油枪,这类油枪被叫做油气回收油枪,能够在加油同时回收油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偷油”的油枪,它能够在加油的同时抽出油箱内的油气。油气回收油枪从外观上看和普通自封油枪区别明显,如下图所示的这类带有油气回收吸气口并带有封气罩结构的油枪便是典型的油气回收油枪。

当然,“回收油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偷油”。要知道,石油产品的轻质组分(比如汽油)有着很强的挥发性,这种油气具有毒性,挥发到环境中会对人和动物的肺部、植物产生危害,另外挥发的油气与空气混合遇到静电放电极易燃烧发生火灾,为了减少这些危害,才有了一系列的将油气回收的技术。

在目前的加油站系统中,油气排放主要产生在油罐车卸油和汽车加油这两个环节,针对油罐车油气排放的回收被称为一次油气回收(也称第一阶油气回收),针对汽车加油这一环节的油气排放回收则被称为二次油气回收(也称第二阶段油气回收)。而与我们最相关的,就是这“二次油气回收”的过程。

『带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设备示意图』

使用油气回收技术的油站,不仅在加油枪上有所不同,他们的整套加油系统都与普通加油站系统有差别,目前主流的二次油气回收技术都是使用真空泵对汽车油箱内的油气进行回收,油气回收管路与输油管路为反向同轴胶管,即两条管路套在一起,中间是油气管路,外圈是输油管路。有一些后期改造的加油枪和加油机油路与油气回收管路分离,外观上就更容易辨识了。◆ 我们亏了?

不管油气回收意义如何,对于车主而言,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二次油气回收当中,被回收的那些油气,都是我们付过帐的汽油挥发来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一定是亏了。

而更多的人关心的问题显然是“我亏了多少?”那么,油气回收究竟“吞”了多少油,让我们多花了多少冤枉钱呢?

目前的二次油气回收油枪基本都能够做到1:1的回收率,即加入多少升汽油,回收多少升油气,而从油气重新回收成为燃油的回收率基本上能够做到90%~95%。根据目前一些油站回收油气的情况,大体上每回收1000升油气,相当于回收燃油1~1.1升左右,如果用通俗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我们花1000元去加油的时候,得到的其实是999元的汽油,那一块钱,就被加油站“回收”掉了。相信一直认真读文章的车友看到这里一定会松一口气,看起来没有损失多少钱嘛!

当然,很多资深车迷一定会出来纠正我:“汽油本身就是有挥发性的,就算不用油气回收的加油机,汽油也一样会自然挥发掉,一样有损失啊!”您说的没错,但是当油枪从油箱内回收油气时,油箱气压随之降低,油箱吸入空气使油蒸汽组分降低都会加剧汽油的挥发,汽油的挥发程度要比自然环境下更加剧烈。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使用油气回收加油机加油时,损失的汽油要比使用普通加油机损失的更多。

有计量机构曾经将安装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开启与关闭油气回收系统时的加油机示数做过分析比对,开启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示数误差为在0.09%到0.17%之间(国家要求误差不得高于0.3%),比关闭油气回收系统时示数误差高0.02%~0.06%。还是用1000元加油来打个比方,使用油气回收加油机加油的损失要比使用普通加油机高0.2~0.6元。

所以,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面对油气回收系统,如果精打细算,我们在消费上一定是亏了,但是我相信大多数车主还是愿意多花这几毛钱去换来更清洁的空气、更健康的身体和更美好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够放平心态,觉得吃一点亏也挺值的。◆ 遇到漏油就真成“偷油”了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拥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通常使用专用的胶管连接油气回收油枪和加油机机体,这种胶管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会让油气回收真正变成“偷油”行为。

问题出在软管的接头处,因为加油枪经常转动,所以加油软管接头处的密封圈磨损较快,当磨损较严重时,密封效果会变差,压力较大的输油管内的油液就会进入到油气回收管内,随回收管回到油站储油罐内,如果在加油中发生这种漏油情况,那就意味着已经通过流量计在加油机上计价了的部分燃油又随着回收的油气回到储油罐中,导致加油机的示数和实际加注的油量产生较大误差。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不打开油枪开关未往油箱里加油时加油机示数就开始走字了。

这类情况造成的加油机示数误差常常会超过国家限定的误差上限(0.3%),已经可以归为“偷油”的行为了,需要加油站定期检查和更换容易磨损的软管接头密封圈,如果您在使用油气回收加油机加油时发现这种未开始加油就先走字的情况,请更换加油机或者加油站,避免“被宰”。● 关于油箱:50升的油箱加52升油?

相信有不少网友都关注过这样的问题:某某车主去加油站加油,从油量几乎显示为零到完全加满,最后加注的燃油量竟然要比油箱容积还大!50升的油箱加进去52升的油,这怎么可能?于是大家都很顺理成章地认为加油站一定有猫腻。

这个问题要分两面来看,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如果加油量轻微超出油箱容积,有可能是正常情况。国家标准规定,车辆燃油箱的额定容量(指燃油箱允许贮存的燃油量,一般就是大家在车辆配置表上看到的那个容量)不得大于其最大容积的95%(最大容积指根据油箱内表面几何尺寸计算得到的容积)。也就是说,一辆标着油箱容量50升的汽车,其实际最大容积要大于52.63升(50÷0.95),再加上汽车油箱加油管之类的容积,灌进去53升油应该问题不大。也就是说,如果您是将油液一直加满到油箱口的话,那么一辆油箱几乎见底的车辆最终加满油时所注入的燃油体积是有可能轻微超出其额定容量的。

另一方面,如果您加注的燃油量和车辆的油箱容量相差幅度超过10%甚至更高时,就要考虑是否是加油站存在计量问题,比方说如果一辆油箱50升的家轿在加油机上显示的加油量达到了六七十升,那么这里面一定有蹊跷,至于作弊的手段,则有很多可能,有可能是像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加油枪停顿加油”,也有可能是下面的作弊方法。● 加油站真正的偷油“手段”是什么?

其实,“偷油”的重点并不在“油枪”,实际上,加油站真正的作弊手段要比我们想象的高明的多,除了像开头提到的“停顿法”那样在加油手法上做文章,奸商们更多是在加油机内部作文章,方法隐蔽不容易被察觉,而且加油机示数与实际出油量的误差常常大到离谱,动辄百分之十几的误差,如果和前面我们提到的油气回收系统造成的百分之零点零几的误差相比,这些作弊方法的效果可是要“好”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牟取暴利的效果也直接的多,比较多见的方法如下:

1、在加油机内部偷接回油管,使部分油液通过流量计之后返回油罐;

2、更换流量计传动齿轮,使流量计传感器的脉冲周期变化;

3、在不同标号油罐之间偷接3通口,用低标号燃油冒充高标号燃油销售;

4、更有甚者,通过更换、改动计量芯片、主板等方式更改加油机参数,以电脑控制或遥控方式在加油过程中“多走字,少出油”。

虽然质检部门会对加油机定期进行计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加油机设备上也全部加有铅封,但是由于这些铅封加在计量主板、流量计等设备上,在加油机内部,消费者从加油机外观上无法辨认出加油机内相应设备的铅封是否正常,所以即使加油站改动了相关设备,消费者也无法辨认出来。小结: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为大家粗略解读了关于加油站“偷油”的热点问题和加油站真正的偷油作弊方法。油气回收对于我们而言造成的损失,其实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加油站的偷油手段越来越隐蔽,不易被消费者察觉。要想避免“被宰”只能靠自己多观察,平时尽量选择大型正规加油站,少去个人私营油站,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加油”这个话题,如果您有更多看法和观点,欢迎在评论中留言讨论。(

第四篇:作文结构

知识要点:

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 1 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一、文章结构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么:

1.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2.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3.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二、中考作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1.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2.纵式结构

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

3.转折式结构

转折式安排文章的结构模式,就是转折式。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运用转折式结构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符合生活真实。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Q”因此,设置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逻‰链合奎粳灶格,使文章的内容晕馒真塞可信。

(2)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构思巧合时应在情节的安排上多下 工夫。比如,有位同学为反映父子之间思想逐步沟通的过程.描写父亲、儿子不约而同地分别爱上了对方爱唱而自己原先不愿听的歌曲。通过这一巧合,生动地揭示了两代人需要互相沟通、理解以消除代沟的主题。

(3)文章前面的蓄势要充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下文的陡转,所以一定要达到效果充分的累积,使读者的心情相当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

要全面细致地掌握文章结构,还可以认真学习本章第四节中“记叙文的构思模式”“议论文的构思模式”等相关内容。

二.“结构”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如写记叙文,可以物或情为线索结构文章,可以欲扬先抑,有问有答,也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结构文章,还可以采用抽丝剥笋式的结构方式,这里就以总分总方式结构全文的“分”——“虎腹”的部分的结构形式作一些解读。

1、排比段式。

例: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在开头摆出论点后,从“挑战自卑”、“挑战惰性”、“挑战嫉妒心”、“挑战贪念”四个角度分层论述了挑战的四种对象。

解读:在每一小节开头用一句话引领全节,实际上有类似分论点的作用。或在每一小节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节。这种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爽心悦目之感。

例:2005年江苏常州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美丽心情四季版》,在个小节的开头,分别是以下四句:春天——纸鸢初飞,春暖花开;夏天——小荷初露,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冬天——雪落无声,瑞雪丰年。

解读:很多同学都喜欢用春夏秋冬做小标题行文,而该考生却在后面分别加了八个字,提示下文内容,这就是一种创新,再将其移至段首,当然会给人一种新鲜靓丽的感觉。

2、提示段式

例:2005年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对小街宁静与陈旧的厌恶,然后从三个方面赞美小街,一、小街是美的,美在自然;

二、小街是美的,美在和谐;

三、小街是美的,美在古朴;最后以诗化的语言结尾。

解读:每一个方面的提示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放在这一层次的前面,单作一节,除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外,还有起着强调突出和引起别人重视的作用。

3、总结段式

例:2005年广东深圳半命题“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写“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萦魂绕”,中间根据所学诗歌写了四块:

一、江南的味道是清水的甜味;

二、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苦涩;

三、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

四、江南的味道是怜悯的苦楚。最后是总结全文。

解读:与提示节段式相反,总结段式是将每一层次的总结性的话作为独立的单位,放在每一层次的后面,单立一小节,起强调突出和总结这一层的作用。

2、小标题式

小标题式有好多种,这里就常见的几种作解读。A、对比式

例:2003年福建南平以“改变”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耳朵“挑食”》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变化之三:吃肥不吃瘦;变化之四:吃上不吃下。

解读:精明的考生目光深邃,以耳朵为依托点,每个小标题又用对比的形式讽刺了官僚作风、奉迎折马、金钱至上、欺上瞒下的不良现象,揭示了真话“销声匿迹”的原因。

B、比喻式

例:2005年河南以“友善”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连接友谊。

解读:三个小标题,把所写内容比喻成花絮。三朵友善的花絮,组成了一个友善的世界。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运用破折号的还有,如《友善的微笑》中“笑——逗乐了孩子、笑——增加了勇气、笑——扭转了人生”等。

C、诗句式

例:2004年山东淄博以“风景”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水祭》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纷;风景二:路上行人欲断魂;风景三:借问酒家何处有;风景四: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读:考生四个小标题,巧妙地引用了唐朝杜牧的四句古诗,写了四幅风景,古今对比,正反论证,层层深入,告诉人们水资源的污染破坏状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例:2005年江苏宿迁命题“掌声又响起来”的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中间三个小标题用了王国维的学习三境界引用的三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 3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从却在灯火阑珊处。写自己学习上故事。

D、情景式

例:2005年浙江杭州以“风景”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心弦上痴情的景致》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人去楼空空寂寂、旧日思情情切切、多情伴我咏黄昏、两行热泪肝肠烈。

解读:从四个小标题可以看出,作者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让“情”与“景”高度融合,值得借鉴。

小标题的形式很多,可以用镜头

一、镜头

二、镜头三的形式,也可以用戏剧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形式,还可以用日记形式,这里不再罗嗦。

D、小类式

例:2005年江苏南京命题作文“从'头’说起”为题的满分作文《从“头”说起》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王者之“头”、勇者之“头”、胜者之“头”。

解读:这三个小标题就是从三个较小的切入点去考虑的,第一个小标题后的正文用了名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然后写陈胜的故事;第二个小标题后用了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然后写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寻找长江源头,为勇者们开辟了探险之路的故事,第三个标题后用了佳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后写体育运动员刘翔夺冠的故事。这三点都紧紧围绕“头”来做文章,最后就地取材号召考生充满自信,开好这个精彩之“头”,辉煌之“头”,舞动之“头”,简直妙绝。

还有从家庭生活选材的:挣钱的“头子”(写爸爸),管钱的“头子”(写妈妈),省钱的“头子”(写自己),结构也非常合理。

E、感觉式

例:2005年江苏无锡半命题作文“精彩”的满分作文《精彩瞬间》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看,煦日东升;听,睡莲花开;品,人生真谛。

解读:第一个小标题,既写小姨生孩子,又写东升的旭日,充满希望。第二小标题,乍看难以理解,细读,才知考生曾侧头微闭双眼,听花开时“砰”的清脆声,这一细节描写是令人信服的。第三个小标题,写的是病危的女孩还想着捐献眼角膜时,吹散一朵蒲公英的花的醉人。三个精美瞬间都在昭示着生命的真谛,给人以希望,微笑,帮助,值得读者品味。

三、几种特殊的结构模式 1.小标题式

运用小标题的结构方法,把文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拟制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用这个小标题统领下文的内容,为下文的展开指明写作方向。这样结构文章,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篇:结构感想

结构设计技术总结

一、拿到作业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 计人员进行勾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二、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方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三、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四、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五、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可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具体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项:

a、梁:

1、梁的标高(是否确定梁底标高及梁上翻等问题)

2、梁的支座负筋不能太疏,要人为加密。

3、梁的跨数要核对。

4、尽量减少钢筋的种类和级差(≤2级)

5、有雨蓬等外挑构件处的梁要加强(可以将此处的箍筋加密、设置抗扭钢筋等措施)

6、钢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须满足净距要求,特别是梁上部钢筋的净距(≥1.5d或30mm)

7、碰到电算结果的井字梁(有主次关系)处,要分清主次关系,在主要梁支座处标出支座筋

8、搁在边梁上的连梁等,在*边梁处的支座筋不宜过大,宜减小,从而减少对边梁的扭矩

9、有主次梁关系,从梁截面上也有区别,次梁适当放小。

b、柱:

1、满足轴压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厂房等,柱子截面宜选用长方柱。

3、构造柱的设置(细查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2)

c、板:

1、负筋不宜选用过细的钢筋,可以用较大直径的钢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时被踩下;较大

直径 钢筋不宜过疏,否则受力不力或容易开裂。

2、在结构平面图中须注明标高及板剖面图。

3、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达清楚,不能让施工人员猜测。

5、在结构平面图中,注明雨蓬、阳台、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画出大样。

d、基础:

1、不能将深基础与浅基础混用。

2、基础荷载计算时,千万别漏算荷载(包括底层墙体荷载重量等)

3、基础(包括地梁、承台等)的标高要满足上部管线的通过,一般其上预留300mm 结构设计计算书范本

一、设计依据

1. 执行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与地方标准; 2. 应用的计算分析软件名称、开发单位; 3. 资料:地质勘察报告、试桩报告、动测报告等。



二、结构的安全等级;砼结构、钢结构、桩基、天然地基等安全等级。



三、荷载取值

1.墙自重取值:(1)砼墙 kN/m3 (2)围护外墙 kN/m2 (3)内隔墙 kN/m2 (4)活动隔断等效荷载 kN/m2 2.侧压力、水浮力计算、人防等效静载、底层施工堆载、支挡结构的地面堆载。注:一、二、三部分扩初设计说明中已有时,应复制一份作为施工图设计的资料存档。



四、楼面(含地下室)、屋面荷载计算(推荐格式,括号中数值为推 荐值)1. 底层楼面 静载:

(1)砼板厚 mm,自重标准值(kN),分项系数。(2)面层厚度 mm,自重标准值(kN),分项系数。(3)底粉或吊顶,标准值(1)kN/m2,分项系数1.2。(含吊挂灯具风管重)

静载合计 标准值(kN)/m2 

活载:施工活载标准值(10)kN/m2,分项系数1.3。

2. 楼面荷载计算:按荷载标准层分别写。一般楼面: 静载:

(1)砼板厚 mm,自重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2)面层厚度 mm,自重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3)底粉或吊顶,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

小计 kN/m2 活载:(1)活载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4。(2)等效隔断 kN/m2,分项系数1.4。

特殊楼面:机房、贮藏、库房等活载大的逐项写出。(3)隔墙计算:q= kN/m2,hioxqi= kN/m hio(净高)不上人屋面: 静载:

(1)防水层,标准值 kg/m2,分项系数1.2。(2)保温层,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3)找平隔气层,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4)mm厚屋面板自重,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

静载合计: kN/m2 检修活载:标准值0.7kN/m2,分项系数1.4。

注:不上人的屋面活载平屋面建议标准值1.0kN/m2,斜屋面为0.5kN/m2。上人屋面:

静载:饰面,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刚性面层(50厚),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找平层,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防水层,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保温层,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找平、隔气层,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屋面板自重,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吊顶或底粉,标准值 kN/m2,分项系数1.2。

合 计: kN/m2 楼梯荷载计算: 号楼梯静载:

(1)楼板自重标准值(1.15t+0.08)×24,分项系数1.2。(2)饰面自重标准值1.6d×21(水泥),分项系数1.2。或1.6d×28(石料)(3)底粉自重标准值0.5kN/m2。

合 计: kN/m2 注:(1)t为楼梯板厚(mm),d饰面厚度(m)。(2)1.15=1/cosα,α梯板顷角 α=tg(16/28),即tg(160/280)(3)饰面计算中系数1.6≈(280+165)÷280 



五、地基基础计算书 1. 天然地基

(1)持力层选择,基础底面标高。(2)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3)底层柱下端内力组合设计值(可以用平面图代替)。(4)基础底面积计算

应归纳总底面积,总垂直荷载设计值,供校对用。(5)基础计算书:冲切、抗剪、抗弯计算。2. 复合地基 (1)静载试验值。(2)承载力设计值计算与选用值。(3)、(4)、(5)同天然地基。3. 桩基

(1)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计算(分别按钻孔计算)。(2)桩数计算

总桩数,总荷载设计值。(3)静载试验分析,桩位调整。(4)承台设计计算(冲切、剪切、抗弯)



六、地下室计算 1. 荷载计算

2. 内力分析:侧板、底板。3. 配筋原则 (1)强度控制顶板。

(2)裂缝控制,结构自防水底板、周边墙板

结构设计新手指南

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只是为了向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做过多的描述,所以我只是按整个过程淡淡的讲了一遍,只是写给初入行者或想入行又对设计过程不了解者看的,再请各位前辈不要笑我,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谢谢。。

一、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二、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

1、三维建模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2、计算

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3。绘图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说明及基础平面布置,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4。校对审核出图

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核,总工进一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工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5。联系单或设计变更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的情况不符或,设计的施工难度过大,施工无法满足就需要设计变更,由甲方或施工队提出问题,返回设计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也需要多次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看施工是否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来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修改。。

结构统一做法

结构统一做法 设计前提条件

1.1 建筑物安全等级(地基规范):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1.2 建筑物重要性类别(抗震规范):丙类。1.3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1.4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1.5 设计地震条件:地震分组为第二组。1.6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1.7 抗震等级:框架四级。2 结构荷载条件 2.1 风荷载

A、基本风压取0.8 KN/㎡ B、体型系数:1.4 C、地面粗糙度:B类 2.3 楼面活荷载不折减

2.4 混凝土容重(kN/m3): Gc = 27.00 2.5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7 2.6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 BM = 1.00 2.7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 = 2.0 2.8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 2.9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活荷质量折减系数(两处):

4.6 地梁配筋时,钢筋放大系数上下均取1.05;归并系数1.1;基础归并系数0.3 5.1 柱

5.1.2柱筋放大系数1.1,归并系数0.3;5.1.3 柱纵筋最小配筋率0.9%: 400X400:8φ16

450X450:8φ18或12φ16 500X500:12φ16

600X600:12φ20或16φ18 700X700: 16φ20或20φ18 5.1.4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 5.1.5 纵筋尽量用φ20,最大不超过φ25

5.1.6 箍筋尽量用φ8,当φ8@100不够时可用至φ10; 原则上,箍筋不采用φ12,否则需说明加大保护层厚度。5.1.7 箍筋加密区用@100;非加密区用@200;角柱箍筋非加密区用@150; 5.1.8 底层箍筋全长加密 5.1.9柱按双偏压计算 5.1.10注意短柱要全长加密

5.2 梁

5.2.1 用平法表示梁配筋,当梁布置密集时,可分为纵向梁,横向梁两张图。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归并系数0.1。主次梁交接处,吊筋需表示。梁上起柱处,要表示。

5.2.2 梁宽250、其他次梁可小于250,跨度大于8000可用300;梁高1/8-1/12;断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5.2.4贯通全跨的上、下纵向筋各不小于2φ14

5.2.5纵筋尽量用φ20及φ18,最大不超过φ25;一排根数不超过4,当配筋面积大时可做至二排或三排(第三排钢筋不超过2根)

5.2.6 梁跨度小于3000,纵向钢筋通长设置;梁跨度3000-4000,第一排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如相邻跨跨度不小于6000,则所有纵向钢筋通长设置。

5.2.7 梁箍筋框架梁不小于φ8@200;次梁不小于φ6@200。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5倍梁高且不小于500,加密筋直径8,间距:hb/

4、8d、150三者取小值。5.2.8 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 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5.2.9 扭筋面积分配办法:

梁高≤400: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3,1/3,1/3 梁高>400: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4,1/2,1/4 5.2.10裂缝宽度要求:楼面≤0.3;屋面≤0.25.3 板

5.3.4 板配筋图用PKPM生成,板上下筋放大系数1.05。板钢筋不编号,整跨板配筋可编号。边支座设铰接;板面有高差设固端。板图内需表示构造柱。5.3.5裂缝宽度要求:楼面≤0.3;屋面≤0.2

5.3.6 板钢筋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0.27%,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15%: 6 施工图内容及统一要求 6.1板面开洞及周边加筋;

6.2板面标高不同时要有表示或注明标高。

6.5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在结构总说明中统一说明,不在各张施工图中说明。

下载日本的政治结构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的政治结构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理结构

    关于治理结构 一、相关资料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公司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1、组织制度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分工与......

    句子结构

    S+V是主谓 S+V+DO 是主谓加双宾 S+V+P是主谓宾 S(主语)+V(谓语)+ I(间接宾语)+D(直接宾语) S(主语)+V(动词)+O (宾语)+Complement(补语)下面是讲解1. Subject (主语) + Verb (谓语)......

    薪资结构

    车间一线工人工资结构 计件工人工资=基本工资+全勤工资+计件工资 基本工资:设立基本工资,主要为出现工伤事故和劳动纠纷时减少损失。 基本工资基数为当年度永康市最低保障工资......

    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 ——新奥集团的探索 《销售与市场》2002年11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彭剑锋 从安然破产到世界通信,美国一系......

    薪酬结构

    薪酬制度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目的 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薪酬的作用,对员工为公司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绩效给予合理补偿和激励。即: (一)使薪酬与岗位价值紧密结合; (二)使薪......

    成语结构

    成语结构 1.并列式。这类成语大多由前后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不分主次,形成对仗,起到反复强调整体含义的作用。这又有以下几种情况。a。同义交错。指出于第 一、三位置上的字分......

    结构工程师

    土木英才网http://job.co188.com 以下内容都是来之于门户垂直招聘网站土木英才网请认准域名 青岛市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结构工程师 具有国家热力专业甲级设计资......

    船员结构

    一、船员组织结构 船员组织结构的形式随船舶科技进步而演化。 目前,一艘有甲板部、轮机部和事务部,客船还有客运部等。一般货船船员组织结构如图所示,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