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8:0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精品试题

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嫁人要嫁万元户

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主要原因是()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新设置了一些新节日。这些节日与历史事件对应错误的是()

A.国家宪法日———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 B.国家公祭日———1937年南京大屠杀

C.烈士纪念日———1949年新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特点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 ④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高考精品试题

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6.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7.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8.2008年8月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在美国电视观众中深受欢迎,收视率达到21. 5%,仅次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的27%,超过了其他任何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是()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9.有人说,中华民国是“美国式的共和国”,但也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其“英国政体特点”主要表现为()

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

10.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高考精品试题

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11.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15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A.外交:推行“独立主义”,开始确立欧洲霸权 B.国内: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帝国: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D.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

12.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二、非选择题

高考精品试题

13.(15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14(22分).陈独秀眼中的中西文化

《东方》记者又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义为基础。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故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乃为统整文明之所有事。”呜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by the people)而非为民(for the people)”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民本主义,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义者也,其或径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倘由《东方》记者之说,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则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即

高考精品试题

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如何融合,如何会通,敢请《东方》记者进而教之,毋再以笼统含混之言以自遁也。——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2,原载《新青年》6卷2号)(1)简述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论争的社会背景。(2)概述材料中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记者的主要分歧。(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中西文化观的认识。【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探究]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

1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

高考精品试题

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枚,约占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大国与我国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等。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后,中日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1950年到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年至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

材料三 高技术武器造价非常昂贵,如一枚“爱国者”导弹价值100万美元,一枚空对空“麻雀”导弹价值169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各类导弹5 500多枚,仅导弹一项一天耗资就有1亿美元。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制约现代战争的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爱因斯坦

材料二 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恩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请回答:

(1)材料一中“牛顿所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高考精品试题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高考精品试题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要出现于古代社会,故A项错误;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人阶级地位提升,故B项正确;斗私批修体现在文革时期,故C项错误;“万元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国家利益是了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造成题干中美关系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再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影响中美外交关系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之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为“国家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为纪念1937年南京大屠杀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将此日定为烈士纪念日突出了“国庆勿忘祭先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1945年9月3日日本签订投降书,而不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答案】A

【解析】从秦汉到明清,我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故①正确;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及至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②正确;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不断加强监察和控制,设立刺史、通判等机构,故③正确;选官与考试紧密结合开始于隋唐科举制,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新航路的开辟,不能说明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是在14世纪,故C项错误;15世纪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欧洲资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还没有开始主宰世界,故D项错误。

高考精品试题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项也排除。7.【答案】C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与题中中苏对抗不符,故A项错误;60年代中美关系是敌对的,与题中中美合作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由敌对走向缓和,美苏仍然冷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90年代苏联解体,中苏、美苏结束了对立局面,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电视为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的,故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应该是英国和伦敦。故此题应选B项 9.【答案】A

【解析】 中华民国建立后成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为限制袁世凯,又实行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体的特点,故选A项。10.【答案】D

【解析】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可看出D项正确。A项中的“治学”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B、C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11.【答案】B

【解析】英国在近代实施的外交政策是“大陆均衡”政策,故A项错误;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加选举的权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甘地是20世纪初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中1859年印度兵变无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并未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爆发,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总额从无到有,在高考精品试题

金融机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钱庄、典当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1920—1936年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从来,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官僚资本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13.【答案】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第一小问“新气象”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朝中后期”和角度要求“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农业方面”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玉米、番薯等……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作答;“手工业方面”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根据所学可得出“会馆的出现”等结论。第二小问“政府的老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引发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

(2)对民主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民贵君轻可以作为民主主义的基础,而陈独秀则认为这只是民本主义,跟民主精神想去甚远;对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纲常名教可以与民主政体相融合,而陈独秀则认为两者无会通余地;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可以不变,陈独秀则认为政体改变政治原理亦应随之变化。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

答案l:能将陈独秀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解读是基于自身文化救国的理想,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文化的结果。

答案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答案3:就文本本身内容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有绝对化之嫌。答案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等。评分项二:史实

答案1:能提取文本提供的信息,并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高考精品试题

答案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答案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答案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答案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答案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

【解析】(1)根据材料出处《新青年》及材料所述陈独秀与记者之间的论争内容可知是关于封建的纲常名教君道臣节等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是否能相融合的问题,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前期这个时间,所以结合新文化运动前期批判封建文化即引发的结果去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中的“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与 “现代之民主主义”可知是对民主的认识不同;由“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与“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可知是对中国的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由“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与“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可知是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

(3)这一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知识迁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语言表达等诸多能力。解答这一题需要考生现根据材料提炼出想要论证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相应的背景、思想主张等史实作为论据,还要在答案中将史实和观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逻辑联系,并用历史性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15.【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高考精品试题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 第(1)问中的弊端从“他们的奴隶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措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分析;据“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等信息归纳梭伦的观念。

16.【答案】(1)因素:核战争毁灭性后果;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

(2)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理由:制约战争发生的因素增多,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解析】 第(1)问要对三则材料逐一分析,材料一是从核武器对人类的毁灭性角度阐述的;材料二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密切;材料三体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消耗。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格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题、制约战争的各种力量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等方面分析即可。17.【答案】(1)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爱因斯坦在科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是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

【解析】第(1)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者主要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2)题,可从材料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以及犹太人的身份等分析原因。

第二篇: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

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

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46.(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C A D A B B D A D C B

40.(25分)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41.(12分)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45.(15分)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46.(15分)

(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

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

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展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国图存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准备。

47.(15分)

(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48.(15分)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第三篇: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写写帮整理)

2014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140分)

2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

B.科举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

C.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

25.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26.《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27.罗马法内容广泛,既包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也包含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其至罗马城市行政官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法律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C.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较普遍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D.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8.苏格拉底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

B.苏格拉底强调教育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

C.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

D.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39.《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描述某一时期的中共活动:“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下列文章发表于这一时期的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30.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31.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

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32.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

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时代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在“五四运动”时代,推动中国思想界“坚决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包括:()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③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④国民革命的发展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③④

33.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

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3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

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5.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

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利于社会。„„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第三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亚当·斯密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并结合二战后史实说明这一思想的实践。(13分)

40.答案:思想内涵:(1)自由是天生的基本人权;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需要构建政府;实行法治保障人民自由;分权以限制政府权力,维护自由。(6分)

原因:工业革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阻碍经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启蒙思想。(6分)

(3)特点:自由具有世界性;政府给予人民享有自由的经济保障;世界和平是自由的有力保障;(4分)实践: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欧洲复兴计划;组建联合国;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建设福利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等。(9分)

41.(12分)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l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l6至l9世纪欧洲“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至l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从l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6分)

41、【答案】

⑴意义:实现了君主专制向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⑵基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思想的不断革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⑶变化历程: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又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进行思想变革。(6分)

第四篇: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

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

24-25 CD 26-30 ABBCA 31-35 CBACD

40.(25分)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41.(12分)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45.(15分)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失去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6.(15分)

(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

(2)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地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巩固。

47.(15分)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8.(15分)

(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第五篇: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

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

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

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

下载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重庆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

    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2018 年广州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 年广州一模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

    2016年4月高三江门一模文综历史试题(无答案)

    江门市2016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24、《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

    2014年北京文综历史试题

    2014年北京文综历史部分正式版 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 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为 30 多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 A. 肯定“工商食官”政策 B. 肯定“重农抑商......

    文综答案

    二模文综答案1.C2.B3.C4.B5.C6.B7.A8.D9.A10.C11-15DBAAC16-20CCBBB21D22.C23.D24.(1)图1中人物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无私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爱帮助他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

    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新疆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