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13.苏格拉底深刻地讽刺雅典民主的某一方式:“没有人愿意用的方式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命令B.投票C.高薪D.抽签
14.曾任李鸿章幕僚的姚锡光所著《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黄海大战后,李痛詈亲赴天津要求决死战的丁汝昌说:“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而征诸李电稿和盛宣怀档案,发现在黄海大战后.李曾电令丁:“寇在门庭,汝岂能避处威海,坐视溃裂。速带六船来沽,面商往旅拼战,渡兵运粮械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下列关于两则材料的看法不妥的是()
A.前者成为李鸿章“避战保舰”政策的重要证据
B.后者与主流观点相悖,应该回避或不予采信
C.后者较前者应更具说服力,可信度更高
D.史料发掘与考订有利于史学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维护
15.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1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17.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18.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 1
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19.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20.“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进口洋货主要是纺织品D.外国商品丰富中国民众生活
2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28分,第39题24分,共52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5分)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
(2)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2分)“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2分)试结合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8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39.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发行的,代表着其持有人(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的发展兴衰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17世纪初,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分析其形
成的原因?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崩盘,从而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是如何应对的?(8分)
(2)二战后,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股票分散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这种现象带来了什么社会影响?(6分)
(3)1920、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两次成立。分别指出两次成立的主要经济背景。(6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4分)
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文综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16ADBCD17-21 DDDAB22-23 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28分,第39题24分,共52分)38.(1)(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3分)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史实:明朝废丞相、(1分)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2)旧体制“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2分)“新制度”: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
背景:国际上,19世纪末,欧美代议制度的不断发展。(2分)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分)民族危机的加深;(2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2分)
(3)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18世纪中期
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2分)
(4)趋势:从君主专制(1分)走向民主共和。(1分)
39.(1)原因:荷兰海上贸易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4分,每个要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应对: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4分)
(2)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大量吸收资金,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另一方面企业的决定权仍在少数大股东手中。(6分)
(3)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2分)
199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4)股票市场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水平;要加强监管,注意防范股票市场的风险;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要善于学习借鉴,不断进行经济制度创新。(4分,每个要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第二篇: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历史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13.苏格拉底深刻地讽刺雅典民主的某一方式:“没有人愿意用的方式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B.投票C.高薪D.抽签A.命令
14.曾任李鸿章幕僚的姚锡光所著《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黄海大战后,李痛詈亲赴天津要求决死战的丁汝昌说:“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而征诸李电稿和盛宣怀档案,发现在黄海大战后.李曾电令丁:“寇在门庭,汝岂能避处威海,坐视溃裂。速带六船来沽,面商往旅拼战,渡兵运粮械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下列关于两则材料的看法不妥的是()
A.前者成为李鸿章“避战保舰”政策的重要证据
B.后者与主流观点相悖,应该回避或不予采信
C.后者较前者应更具说服力,可信度更高
D.史料发掘与考订有利于史学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维护
15.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1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17.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18.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D.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19.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20.“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进口洋货主要是纺织品D.外国商品丰富中国民众生活
2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5分)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
(2)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2分)“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2分)试结合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8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39.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发行的,代表着其持有人(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的发展兴衰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17世纪初,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崩盘,从而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是如何应对的?(8分)
(2)二战后,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股票分散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这种现象带来了什么社会影响?(6分)
(3)1920、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两次成立。分别指出两次成立的主要经济背景。(6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4分)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测
历史试题答案
12-16ADBCD17-21 DDDAB22-23 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28分,第39题24分,共52分)
38.(1)(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3分)唐朝:三省六部制。
(2分)史实:明朝废丞相、(1分)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2)旧体制“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2分)“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
背景:国际上,19世纪末,欧美代议制度的不断发展。(2分)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
量的壮大;(2分)民族危机的加深;(2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2分)
(3)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2分)
(4)趋势:从君主专制(1分)走向民主共和。(1分)
39.(1)原因:荷兰海上贸易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4分,每个要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应对: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4分)
(2)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大量吸收资金,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另一方面企业的决定权仍在少数大股东手中。(6分)
(3)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2分)
199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4)股票市场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水平;要加强监管,注意防范股票市场的风险;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要善于学习借鉴,不断进行经济制度创新。(4分,每个要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精品试题
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嫁人要嫁万元户
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主要原因是()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新设置了一些新节日。这些节日与历史事件对应错误的是()
A.国家宪法日———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 B.国家公祭日———1937年南京大屠杀
C.烈士纪念日———1949年新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特点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 ④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高考精品试题
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6.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7.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8.2008年8月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在美国电视观众中深受欢迎,收视率达到21. 5%,仅次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的27%,超过了其他任何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是()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9.有人说,中华民国是“美国式的共和国”,但也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其“英国政体特点”主要表现为()
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
10.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高考精品试题
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11.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15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A.外交:推行“独立主义”,开始确立欧洲霸权 B.国内: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帝国: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D.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
12.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二、非选择题
高考精品试题
13.(15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14(22分).陈独秀眼中的中西文化
《东方》记者又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义为基础。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故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乃为统整文明之所有事。”呜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by the people)而非为民(for the people)”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民本主义,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义者也,其或径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倘由《东方》记者之说,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则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即
高考精品试题
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如何融合,如何会通,敢请《东方》记者进而教之,毋再以笼统含混之言以自遁也。——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2,原载《新青年》6卷2号)(1)简述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论争的社会背景。(2)概述材料中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记者的主要分歧。(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中西文化观的认识。【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探究]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15分
1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
高考精品试题
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枚,约占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大国与我国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等。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后,中日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1950年到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年至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
材料三 高技术武器造价非常昂贵,如一枚“爱国者”导弹价值100万美元,一枚空对空“麻雀”导弹价值169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各类导弹5 500多枚,仅导弹一项一天耗资就有1亿美元。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制约现代战争的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爱因斯坦
材料二 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恩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请回答:
(1)材料一中“牛顿所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高考精品试题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高考精品试题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要出现于古代社会,故A项错误;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人阶级地位提升,故B项正确;斗私批修体现在文革时期,故C项错误;“万元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国家利益是了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造成题干中美关系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再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影响中美外交关系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之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为“国家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为纪念1937年南京大屠杀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将此日定为烈士纪念日突出了“国庆勿忘祭先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1945年9月3日日本签订投降书,而不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答案】A
【解析】从秦汉到明清,我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故①正确;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及至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②正确;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不断加强监察和控制,设立刺史、通判等机构,故③正确;选官与考试紧密结合开始于隋唐科举制,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5.【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新航路的开辟,不能说明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是在14世纪,故C项错误;15世纪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欧洲资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还没有开始主宰世界,故D项错误。
高考精品试题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项也排除。7.【答案】C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与题中中苏对抗不符,故A项错误;60年代中美关系是敌对的,与题中中美合作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由敌对走向缓和,美苏仍然冷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90年代苏联解体,中苏、美苏结束了对立局面,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电视为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的,故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应该是英国和伦敦。故此题应选B项 9.【答案】A
【解析】 中华民国建立后成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为限制袁世凯,又实行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体的特点,故选A项。10.【答案】D
【解析】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可看出D项正确。A项中的“治学”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B、C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11.【答案】B
【解析】英国在近代实施的外交政策是“大陆均衡”政策,故A项错误;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加选举的权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甘地是20世纪初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中1859年印度兵变无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并未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爆发,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总额从无到有,在高考精品试题
金融机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钱庄、典当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1920—1936年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从来,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官僚资本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13.【答案】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第一小问“新气象”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朝中后期”和角度要求“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农业方面”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玉米、番薯等……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作答;“手工业方面”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根据所学可得出“会馆的出现”等结论。第二小问“政府的老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引发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
(2)对民主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民贵君轻可以作为民主主义的基础,而陈独秀则认为这只是民本主义,跟民主精神想去甚远;对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纲常名教可以与民主政体相融合,而陈独秀则认为两者无会通余地;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可以不变,陈独秀则认为政体改变政治原理亦应随之变化。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
答案l:能将陈独秀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解读是基于自身文化救国的理想,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文化的结果。
答案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答案3:就文本本身内容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有绝对化之嫌。答案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等。评分项二:史实
答案1:能提取文本提供的信息,并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高考精品试题
答案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答案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答案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答案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答案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
【解析】(1)根据材料出处《新青年》及材料所述陈独秀与记者之间的论争内容可知是关于封建的纲常名教君道臣节等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是否能相融合的问题,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前期这个时间,所以结合新文化运动前期批判封建文化即引发的结果去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中的“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与 “现代之民主主义”可知是对民主的认识不同;由“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与“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可知是对中国的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由“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与“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可知是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
(3)这一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知识迁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语言表达等诸多能力。解答这一题需要考生现根据材料提炼出想要论证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相应的背景、思想主张等史实作为论据,还要在答案中将史实和观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逻辑联系,并用历史性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15.【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高考精品试题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 第(1)问中的弊端从“他们的奴隶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措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分析;据“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等信息归纳梭伦的观念。
16.【答案】(1)因素:核战争毁灭性后果;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
(2)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理由:制约战争发生的因素增多,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解析】 第(1)问要对三则材料逐一分析,材料一是从核武器对人类的毁灭性角度阐述的;材料二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密切;材料三体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消耗。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格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题、制约战争的各种力量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等方面分析即可。17.【答案】(1)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爱因斯坦在科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是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
【解析】第(1)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者主要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2)题,可从材料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以及犹太人的身份等分析原因。
第四篇: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写写帮整理)
2014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140分)
2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
B.科举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
C.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
25.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26.《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27.罗马法内容广泛,既包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也包含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其至罗马城市行政官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法律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C.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较普遍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D.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8.苏格拉底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
B.苏格拉底强调教育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
C.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
D.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39.《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描述某一时期的中共活动:“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下列文章发表于这一时期的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30.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31.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
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32.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
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时代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在“五四运动”时代,推动中国思想界“坚决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包括:()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③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④国民革命的发展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③④
33.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
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3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
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5.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
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利于社会。„„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第三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亚当·斯密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并结合二战后史实说明这一思想的实践。(13分)
40.答案:思想内涵:(1)自由是天生的基本人权;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需要构建政府;实行法治保障人民自由;分权以限制政府权力,维护自由。(6分)
原因:工业革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阻碍经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启蒙思想。(6分)
(3)特点:自由具有世界性;政府给予人民享有自由的经济保障;世界和平是自由的有力保障;(4分)实践: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欧洲复兴计划;组建联合国;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建设福利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等。(9分)
41.(12分)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l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l6至l9世纪欧洲“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至l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从l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6分)
41、【答案】
⑴意义:实现了君主专制向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⑵基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思想的不断革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⑶变化历程: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又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进行思想变革。(6分)
第五篇: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太原市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
(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第一部分(必考题共275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一做法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25.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 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26.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27.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
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
28.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29.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30.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这一现象导致 A.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B.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 C.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
D.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
31.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某领导则批示:“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B.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 C.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
D.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
32.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33.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34.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一言论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 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
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
35.下表为1947年至20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一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四大支柱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探讨这个(些)要素与西方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要求:自行拟定论题,围绕该论题展开探讨。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给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随着法西斯战争威胁的日益增长,美国资产阶级中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人士看到了法西斯是整个人类生存的敌人。在罗斯福的倡议下,1939年11月4日,国会通过了修改中立法的决议,在“现购自运”(现金购货、运输自理)原则下,美国可以向交战国出售武器。1940年6月德军横扫欧洲大陆,法国迅速败亡,英国孤军奋战。美国朝野上下受到极大震动。1940年6月5日,罗斯福宣布:“我们将向抵抗暴力者提供我国的物质资源。”紧接着,美国政府将军火库的50万支步枪、8万挺机关枪、900门大炮和100万发子弹全部运往英国。但是,随着战争旷日持久,英国财政陷于危机,无力再用现款购买美国军火。面对此种情况,美国从维护自身安全出发,决心全力支援英国。1941年3月11日,众议院以260票赞成、165票反对,参议院以60票赞成、31票反对最后通过了《租借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可以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任何国防 物资。法案还规定在战争结束后,受援国应归还“借贷或出租”的武器和物资。
——摘编自王正义《美国租借法案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借法案》带来的影响。(7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新中国成立后,对盛宣怀的评价基本是否定的。邵循正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盛宣怀未刊信稿)导言中的结论一锤定音,从此盛宣怀基本上是以买办的面目示人。
“文化大革命”中,盛宣怀被称为“洋奴买办”。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之时代背景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加之盛宣怀所经手过的文字(包括日记、信函、文稿、账册等,甚至宴客菜单)被挖掘出来,这些都带动学术界对盛宣怀做出新的评价。他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和“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一时又几乎被视为完人、能人、圣人。
——摘编自蒯世杰《洋务巨擘盛宣怀的生前身后》
(1)根据材料,概括盛宣怀社会活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对盛宣怀评价出现的倾向并分析其成因。(7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25BC 26-30ADCAB
31-35DBADC 40.(25分)
(1)趋势:由官方主导到允许民间发行;逐渐使用新式印刷技术’;出现了相关职业(专业化);报纸内容趋于多样化。(6分,任答3点即可)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印刷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放宽;社会关注度提高。(6分,任答3点即可)
(2)变化:出现大量外国人办的报刊,中外文均有;种类增多,发行量增大;带有政治救亡色彩;出现专业性刊物;报刊业中心转移到上海。(6分,任答3点即可)
评价:新变化源于西方侵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新变化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清末政局变化,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民众启蒙,活跃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7分)41.(12分)评分标准
示例: 论题:自由市场与西方兴衰密切相关。(2分)
探讨:自由市场是西方近代经济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18世纪中叶,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思潮引领之下,西方国家逐渐确立了比较完备的自由市场,自由竞争成为社会共识,为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经济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进入20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日益明显,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放大了这些缺点。这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西欧的国际地位因此一落千丈。(8分)综上,自由市场应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完善。(2分)
44.(15分)(1)设专门机构管理;每年定时核查;核查登记严格;中央加强对地方检查;引诱流民入籍。(8分,任答4点即可)
(2)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保障政府赋役征收;限制民众流动,稳定统治秩序;对后世影响深远。(7分)45.(15分)(1)法西斯威胁日益增长,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英国孤军奋战,急需援助;英国财政困难,无力支付现款;罗斯福的积极倡导;有识之士的推动。(8分,任答4点即可)(2)支持了反法西斯斗争,加速了二战进程;激化美德矛盾;打破了孤立主义,提升了美国国际遗位;剿激了美国经济发展。(7分)46.(15分)
(1)以官员身份参与实业;兼具列强代理人身份;与近代化事业密切相关;涉及面广,热心公益;具有开创性。(8分,任答4点即可)(2)倾向:绝对化。(2分)
原因:政治环境;观察视角;史料搜集;研究者的个人素养等。(5分,任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