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时间:2019-05-13 06:4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第一篇: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2.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3.“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

14.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15.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6.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江西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得对南京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湖南的计划。”与电文中的“情况”相关的史实是

A.“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D.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

17.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此举引起美国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下列场景在出访期间可能出现的有①美国民众在机场迎接李鸿章②美国官员陪李鸿章坐汽车游览美国城市

③美国媒体拍摄访问的影像④电视台记者跟踪报道出访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对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安排,并不预先显示出他已经知道答案,而是带着许多问题去探讨。当学习者得到一个暂时答案时,他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去检验其正确性。„„他似乎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方法,总是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方法。”这里所描述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B.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

C.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教育D.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19.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B.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

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D.地理大发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20.“国家濒临经济浩劫和解体,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人和士兵断然地拒绝支持科尔尼洛夫的军事专政,因为他除了强权、镇压的方针,已经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俄国奴制改革B.俄国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运动D.法国大革命

21.“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22.《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霄顿森林体系”

23.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理代主义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 启蒙的“内源”因素。(2分)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4分)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2分)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8分)

39.(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8分)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8分)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6分)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

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12.A 13.D 14.C 15.D 16.C 17.B 18.C 19.B 20.B 21.D 22.A 23.B

38.(共26分)

(1)内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2分)

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1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理性主义阶段。(4分)

(评卷说明: 关系一问,按照层次给分,第一层次,回答出基本史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各给1分,共2分;第二层次,回答出接续关系的内涵是“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的阶段”得2分,如果将接续关系回答成“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到追求人自身的解放”,“反封建神权束缚发展到反封建神权和王权”也可得2分。)

(2)答案一赞同:(答案可从性质、目的、影响、局限性等角度论证,任意两个角度即得4分)例如,(性质)尽管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但本质上仍是属于儒家正统思想;(目的)通过修复儒家传统思想以巩固开明君主统治。(影响与局限性)没有促进社会的转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没有与政治运动相结合等。

答案二反对:(答案可从背景、内容、积极作用等角度论证,任意两个角度即得4分)例如,(背景)这一时期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突出)的条件下萌生的;(内容)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影响)对社会传统文化一定冲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早期启蒙性质。

(评卷说明:观点与论据需要一致,否则不给分)

(3)思潮:19世纪末期的戊戌维新思潮、20世纪初革命派的民主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或民主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实业救国思潮。(1个2分,满分6分)

(评卷说明:如果回答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给分。回答同一类的思潮不给分,如回答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潮,只能给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2分)

(4)国际:一战的爆发及战争的残酷性,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欧美社会贫富对立与阶级冲突日趋尖锐,引起人们西方文明进行反省;十月革命的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答对1点即给2分,满分不超过4分)

国内:一方面,辛亥革命后,军阀独裁混战,列强欺辱,黑暗的政治局面使知识精英们反思“欧化”的成效;另一方面,专制结束,思想进一步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盲从倾向;(或答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了政治舞台等。(答对1点即给2分,满分不超过4分)

39.(共26分)

(1)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结合所学,言之成理皆可,任答对2点得4分)

条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民国成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4分,答对2点即可)

(2)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2分)

影响: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民主党派性质变化等(任答两个方面得4分)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单一的公有制,部分地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任答一个方面得2分)

(3)需要: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调控社会经济的需要(缓解社会失业压力、挽救破

产企业、调节资源分配以提高效率等);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减少盲目生产、调节有效需求);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答对2点即给4分)

变化: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分)

(4)认识:不能把“国有化”、“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私有化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现代国家中都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利用“国有化”或“私有化”发展民族经济;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言之有理,答对2点给4分)

第二篇:广东省2013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13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 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 “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句封制

13.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

①三纲五常 ②因行称义 ③天赋人权 ④君权神授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4.“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賦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这段引文播 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5.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宁国已经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6.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 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 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 当指

A.从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17.右图(图9)为某一时期的“人会须知”,从中可知

A.国民革命的发展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8.“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 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引文所描述的当指

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D.美国总统选举时的选举人团制度

19.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 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 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A.君主立宪B.人民革命权利C.社会契约D.三权分立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昧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 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 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21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现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A 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22.右图漫画(图10)作于1992年。最符 合漫画寓意的选项是

A 经济全球迎来新—轮浪潮

B.英德竞争阻碍欧州一体化

c 欧共体成立回事欧州经济发展

D 欧州一体化前路将充满波折

23.历史学家克罗齐说:“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下列与其观点相近的是

A 卡莱尔:只有传记是真实的B 汤因化: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C 班固:后之视今,我今之视背

D 魏源:执古以绳今,是为评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38.(24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 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 铄”互动型。

结论三: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 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2分)

(2)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8分)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39.(28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規模 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亊件。20世紀30年代中期,萝斯福政 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措谈信念,如征 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財产、市场竞 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 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 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 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 亡判决。” 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 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 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象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 2.5万人直接 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 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4分)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 分)《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 因。(4分)

(4)通过上述各国环境污染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201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目121314151617答案BDCCAA题目***3答案CCBDD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8.(共24分)

(1)特点:专制主义(或答中央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答地方实行郡县制)。(4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2分)

(2)西方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2分)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开展;早期维新派出现(或答民族企业的诞生)。(6分)

(3)得: 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任答一点得2分)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任答两点得4分)

失: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2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2分)

39.(共28分)

(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答两点得4分)

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分)

(2)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4分)

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4分)

(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4分)

(4)可从经济体制与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幸福;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答。(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4分)

第三篇:2013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调研考试作文示范

2013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语文调研考试作文示范

(2013年4月21日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 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说:“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说的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是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用思想的天空,托起有力的翅膀

海是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价值观是鲲鹏雄鹰展翅飞翔的天空,是龙鱼畅游的乐土,是一种国家、民族和个人行动的内驱力,是智慧、人才、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施展才华的无形舞台。强大的民族和国家,必先以价值观立民族百姓之心,而后才能经世致用、富国强兵。

《庄子》说:春秋时代的鲁国,举国儒服但儒者只有一人。儒服虽然是鲁国最时尚最畅销的服装产品,但全社会并未推行儒家价值观。所以,鲁国尽管拥有孔子而不能任用,流行儒服而不能强国。鲁国只配生产和畅销儒服产品,却未能真正成为富强的国家。与之相反,商鞅在秦推行法家,举国信奉,人人争立功受赏,秦虽居于中华边陲,生产力落后,但最终“大出于天下”。

儒家、法家,正是那个时代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任何产品、任何生活方式,都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物化,都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物化。江南人善绣,是因为江南是温柔旖旎的水乡;德国制造业领先世界,是因为德国人崇尚严谨的哲学和思想。善学者,必深入浸淫其思想和价值观,以求根本;不善学者,购得器物而归,以获得财货而洋洋得意。西方那些老牌的强国,不惧怕我们以消耗资源的方式出口产品,却非常忌惮我们的价值观传播。现在,美国西校军校总结说:“我们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这是价值观给一支军队带来的威力。

成熟的商业品牌,深谙只有运载价值观和文化的产品,才能长盛不衰的道理。因为商品的本质,只不过是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喜欢炫耀金钱的人一定还不是真正的富有,声嘶力竭宣传产品性能的国度,其产品的质量也一定还未能尽如人意。

优胜劣汰是一种价值观,武力征服是一种价值观,和谐共赢是一种价值观。人类历史在此消彼长中交替前进。哪一种价值观赢得人心,哪一个民族就是世界的无冕之王。蒙古铁骑征服亚欧大陆靠的不是GDP和科技,靠的是一个民族在马背生长出来的勇武和善战骁勇的狼的价值观;孔子博得世界的青睐和万世之名不是因为富贵霸权,而是仁的深入人心。所有的科技发明、强大武力和畅销产品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只有世人认可并根植人心的价值观才能不朽;所有的征服都会遭遇反抗和冲突,只有美好的价值观才会让人自愿顶礼膜拜。白马迎佛经,是因为佛有舍身饲虎的伟大;万国争办奥运会,是因为奥林匹克圣火的无私健康。

产品、财富和权势,可以通过投机、暴力、命运而获得,但对价值观的判定和追随只能基于人心。美好的价值观,不是强大得让人惧怕而没有对手,而是因为利他而人不与之为敌。倭人因为仰慕大唐的盛世繁华而远涉大海派来遣唐使,德意志因为信奉武力征服而折戟莫斯科城。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等临”(孟浩然),只有超越个人和民族利益的价值观,才是人类的公器,才能超越种族国境,并不胫而走,才能代代浸濡人间。

在华夏,万古圣王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尽管孔子的书被焚烧过,追随者被坑杀过,但什么人能够毁灭广阔的天空呢?仁爱的凤凰,始终翱翔在古老民族的天空。释迦牟尼说,任何邪恶的力量,企图诽谤和毁坏光明的信仰和价值观,如“仰天自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最终自取其辱。

人类漫长的历史证明:屠城的战火没有奥林匹克圣火持久,自利的奸诈比不上共赢的智慧博大,兵法,武器的锋芒掩不了仁爱的光辉。

所有的文明史都说明:有了思想形成价值观的美好天空,才有雄鹰强有力的翱翔。

编号:1 得分:59分中国精神的突围

多少次,我们骄傲孔孟儒思,老庄哲孛,李杜诗篇?(。)多少回,我们自傲自己的千年历史,悠久文化?(。)多少年,我们高呼中华民族必将带着自成一派,独立系统的中华文化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带给我们的优越感日渐被撒切尔或希拉里几句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便不算强国的犀利话语弄得灰头土脸呢?

不可否认,中国的物质腰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不同人的辛勤劳动后变得日益强大,颇有几分威武之势。而与之相对,我们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倒在改革开放下面临委顿的危机。撒切尔笑谈要等到中国节目而不是中国电视机出口到英国她才会真正感到危机。且让我们将其傲语作为前进的动力,毕竟精神之臂的无缚鸡之力注定物质之躯再粗壮也寸步难行。

倘若每个公民都不曾停止追求,(、)汲取,(、)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每个企业都竭力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倘若国家不曾停止去推广,(、)弘扬,(、)引导文化的发展,我想我们不单单能把五千年的精华归整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更能将其输出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当广电总局用禁播、限播日漫、美剧来阻止他国价值观的输出;当我们下一代的童年只能在喜洋洋和灰太狼中度过的时候;当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了解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在欧美文化参天大树中寻求到一线光芒实现突围?

梁晓声曾言:文化实际上是根植与内心的休养,能约束自己的自由,潜移默化中的优雅举止。利益的重重包围下,我们多的是小聪明,而绝少大智慧。而正是已融于我们血脉的大智慧才能使我们最终找到输出价值观的路径,成为真正崛起的大国、强国。

我从来不曾失去信心,我相信中国能如它一贯的清淡平和姿态在世界中站稳脚跟,而非自满于一席之地的短暂拥有。

我相信“孔子学院的热捧”只是我们“强人”、“强市”、“强国”的预热,我相信汉语热潮定能席卷全世界,然后他们能明白仄起平收的词句、琅琅上口的诗篇、含蓄隽永的山水画究竟有多么动人。

但在此之前,我们要打起精神虚心学习,诚心汲取,因为,我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点评】

作者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从“ 我们曾经拥有傲人的文化”开始,对我国向世界输出价值观,实现精神突围充满信心。但又不盲目自信,而是理性、深刻的认识到要实现这种突围,需要每个公民和企业不停追寻、汲取、创新,需要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体系,需要有大智慧。文章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有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输向世界的信心和期盼。

整篇文章结构错综见薏,摇曳生姿,第一段肯定我们有傲人的价值观,第二段便质疑我们为什么轻易被人弄得灰头土脸,第三段说要把别人的批判当做动力,第四段写我们满怀信心将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到第五、六自然段笔锋一转,写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有融入血脉的大智慧。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可以走上这样的道路,但需要我们虚心学习,诚心汲取。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此文得到比较充分的显现,对一高中生而言,在考场上有此等匠心难能可贵。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多个文段大胆运用排比或对偶构段,有气势,有充沛的情感,有相对严密的逻辑。“物质的腰围”“精神之臂”等比喻生动形象。

当然,文章也有些不足: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核心概念有些紊乱,文章标题是“中国精神的突围”,但内容时而谈“中华文化”,时而谈“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三个概念没弄清楚,也没能基于题目做有机的整合,一以贯之。

编号:2得分:58.5分“拿来”更应懂“送出”

当中国远销的汽车在外国的大路上嘟嘟齐鸣;当中国出口的机床在别国的工厂里轰轰作响;当外国城市中林立了中国工程(“林立”过于夸张,不合情理);当外国超市里列满了“中国制造”,你是否为中国技术、经济的发展感到自豪?你是否因此便确证中国的强大?至少我不会。(本段分号用得不当)

正如撒切尔夫人不曾担心,仅会外销产品的中国会威胁到英国的存在,当下的中国人又怎可仅因我们日臻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便拍拍胸膛大喊自己的强大?在我看来,中国尚停滞在“拿来”的阶段,我们也许知道“送出”,但国人所专仍拘限于先进的物质,怎不更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文化与思想?英国不仅因其曾为“世界工厂”闻名于世,她还有那大英博物馆中涌动着的辉煌历史与文化;美国不仅因其闪动着科技之光而成为强国,她亦有其燃烧着的思想火花与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所以我们怎可仅凭技术产品称雄?我们必须懂得送出,传扬我们的文化、文明。

可惜的是,当下有多少人信誓旦旦地扛起传播文明的大旗,又“轻轻松松”沦为产出产品的机器? 犹记清华美院的学生怀揣着传承国画的信念却终沦为只为卖画挣钱的机器。即使他们摹出了完美的油画挂在金碧辉煌的展厅中,又怎能传扬中华笔墨中的浓淡、典雅?犹记年轻建筑师们带着重现中国经典的梦想一次次的设计、筑造,最终除了庭院楼阁式的小洋房,我们哪里看得到直栏横槛、“钩心斗角”、亭台楼阁的中式设计?

我想,许许多多的人们(删掉“们”)更关注的是产出、产量,却鲜有人可以为文化的传扬多驻足一秒,如陈丹青那样忠于国画的画家,莫言那般忠于脚下土地的作家是否早已失职?难道我们不应该担起“送出”、传扬文明的责任吗?

是的,我们应该。正如那些专注于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的老师们,既(改为“即”)便他们并没有为中国的GDP带来直接的影响,但他们埋下了中国文化的种子;正如那些专注于弘扬古代纹路的本土服装设计师们,也许他们的产出十分少,但他们让外国人认识到了龙凤、生肖、青花、图腾的精致,他们才真正地炫示了中国的强大,中华文化深处的富饶!

可是这样的事情仅凭个人之为怎能完成,社会不该营造这样一种传扬文化的社会氛围吗?

若有更多的人注重国画、汉字,不一味拿来送出西洋的油画,是否会有更多人为中国倾心?若我们更热爱古典建筑的高雅,我们传递出的不会是对文化的忠诚吗?若我们不仅有“中国制造”,更有“中国创造”;若外国人如我们读莎士比亚一样读孔孟,我想这样才更显我们强国风范。

千年以前,孔子慢坐牛车传承、传扬的是思想,辘辘车声中传递出的是诗情,正因他,他的国家备受赞誉。我们是否也该就此反思呢?

别再痴迷于产品的输送了吧,我们更该专于中华文明的传扬!“拿来”更应懂“送出”,只有如此,中国才可真正称为强国。

【点评】读罢此作,颇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融会贯通,既能拿来,又能送出。

作为一篇优秀作文,有几点吸引我们的眼球:1.运用设疑法开头。作者先摆出中国貌似强大的现象,提出疑问。设疑之后,再以自己的观点作答。通过开头设疑,文章把读者带入了矛盾的焦点,使读者思考,亦令读者急切想知道作者的观点。

2.运用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将“‘拿来’更应懂‘送出’”的观点引向深入,富有逻辑性,事例鲜明贴切。文章以大英博物馆的辉煌历史文化,美国所具有的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清华美院的学生模仿出完美的油画、年轻的建筑师只会建筑小洋楼作对比,论述了我们只懂拿来,不懂送出;以陈丹青、莫言的失职和孔子学院、本土服装设计师传播中国文化作对比,论述了我们应担当起“送出”的责任;以假设排比,进一步论证了送出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层层递进,构思绵密。3.语言亦理亦情,富有感染力,整散结合,给人美感,同时亦有说服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但语言也略有瑕疵,少数句子表达不当,但瑕不掩瑜,此文不失为考场佳作。

编号:3得分:58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评:形象,在众多理性标题中脱颖而出。)

英国诗人萨松曾言:“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诚然,一个人的内心是强大而又细腻的。(评:不故弄玄虚,起笔即点题并解题,让读者恍然大悟。)何必强求外在的认同呢?世间千奇百态,而自己,只需一颗圆融饱满的心便足矣。(评:“圆融”,内心平和,佛教用语,作者见识非同一般。)

价值观的主观性就在于它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使一个国家的文化非要别国所认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强加于他人,那么这与“霸权主义”有何不同呢?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做好自己、忠于本心才是份内之事。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不需要输出。(评: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加条件分析,点击材料关键词“价值观”“输出”,用“所以”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古训有言:“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故怡和养神,则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评:“神静”、“心和”、“形全”,故“不诱于外”,引证成功。)正如庄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引用欠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评:句号应放引号之外。)在宦海烟云、功名利禄的俗世几经浮沉,唯有庄子仍坚守本心,所以他才不致为官场蜗角虚名所动。纵然清贫,仍自在惬意、享乐其中。这就是庄子的价值观,它无需向车马喧嚣的外界传递,因为庄子只求内心的一份安逸、不许一切执念打破它内心的平和。

其实,真正强大的不正是这内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吗?他的强大,在于它根本就不需要俗世中的眼光对他的认可。学会像庄子一样守静吧!守静,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可以是高擎着灵魂飞翔的风骨。何不像庄子一样,在名利枷锁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呢?(评:通过分析再次强调“真正的强大无需俗世认可”,从而证明了“价值观不需要输出”的观点;这里的分析中紧扣中心论点似显不够。)

曾有名家说过,人要多做无用的事。无用的事指什么呢?是品一杯茗茶?是看一本“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好书?抑或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不,我绝不认为这些抛开功利、陶冶性情的事是无用之事。相反,它们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美国总统华盛顿热爱田园生活,他放弃了连任总统的机会,在庄园里种葡萄,自己酿葡萄酒。他所酿的酒被路人称为“全国最好喝的酒”。他满足于陌生人一句如此简单的赞美,而不是站上最高讲台去宣扬什么政治主张,不是去输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为在他的心里,享受、热爱生活才是至深的哲学。(评:例证分析紧扣中心论点。)

弘一大师道:“以冰霜之洁励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此言真矣。何不让内心中的价值观携一颗圆融饱满的心灵安睡、让心中的那头猛虎静静细嗅蔷薇呢?(评:点题并照应开头,用反问句式强调文章观点。)

【点评】作为一篇优秀作文,本文亮点明显。

立意上,新颖而有深度。文章一反绝大部分文章顺着材料导向立意的做法,反弹琵琶,提出“我们的价值观,不需要输出”的观点,且分析深刻。

论证上,论据充足、论证方法多样。文中引证有“英国诗人萨松曾言”、“古训有言”、“一箪食„„”、“弱水三千„„”、“弘一大师道”等内容;例证有“庄子只求内心的一份安逸”、“美国总统华盛顿”“享受、热爱生活”等内容。尤为可贵的是,每个论据使用后作者都会结合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增强文章说服力。

语言上,理性内容的形象表述,增加了文章感染力。如:标题、开头和结尾中“猛虎”与“蔷薇”的表述,文中“守静,低到尘埃里的素颜,亦可以是高擎着灵魂飞翔的风骨”、“在名利枷锁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看一本“‘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好书?抑或‘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的表述等。

编号:4得分:57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铁娘子”微微一笑,一番锋芒毕露的话就击出了当今时代大国之间较量的手段——价值观(评:“较量的手段”应该是“价值观输出”。这句话为后文立论作张本)。在她眼里,没有输出价值观的中国手无缚鸡之力。

然而,笔者想说,真正的强大的价值观,无需强迫也会被接受。她们在抵抗中国价值观之时,却忘了圣贤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价值观(评:应该是“价值观输出”)决定的“强国”是强迫非强大。(评:这段文字颇为费解,句意表达不明确。)

国家间的交流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行为举动(评:“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背景”的说法不正确。),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瑰宝繁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试想,若是全世界都是千篇一律的红墙金瓦,万篇一致的庭院深深,那么美则无处安放。如今各国纷纷使出各种价值观传播的烟雾弹:美剧泛滥、韩流入侵,一首《江南style》让全球疯狂„„但你是否看见这背后隐藏各国强迫性的价值观,让你整天沉溺在“欧巴”“英雄主义”的无底洞呢?因此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阵地,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应该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评:病句,搭配不当),让世界文化(评:宜加上“百花”)齐放。

(评:国家间的交流自然有价值观的输出。既然作者说是“交流”,那么,价值观输出就不是文化侵略,也就没有违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正是有“交流”,有价值观的输出,世界文化才得以繁荣,才具有多样性。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定“交流”中价值观输出,进而否定有价值观输出是强国标准的观点,论证缺乏说服力。)

个人间的交流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背景与思想,百花齐放,思想碰撞激烈的时代更加容易倍(辈)出人才。然而,这种思想碰撞(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不等于非得强迫他人也接受你的观点。傅雷与张爱玲之间的交流也曾充满硝烟味,但仅只限于嘴;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对话也曾充满挑衅意味,但仅止于文。可如今人们口舌之争往往上升到人身攻击:徐铮与周立波间的对骂让看客无奈;闾丘露薇对柴静的点评却遭网友攻击„„是谁说你的观点我必须接纳,我的看法你必须认同的?思想贵在独立,所以我们待人接物也该时刻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以上两个主体段,都是论述交流需要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的道理,都不能切合“价值观输出是否是强者标准”的题意。)

真正强大的人,无需自我推销,无需强迫他人,亦能屹立高山之巅:真正强大的国家,无需使用手段,无需借助口碑,亦能助矗立世界之林。吾山自有清林风,吾水自有水自流。强大与否,并非依靠别人评价,而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完善成长。强人所难非强大,违人所愿非力量。所以,价值观的输出与否,并非衡量强大的标准;而价值观的强大与持久与否,才是国家民族屹立不倒的主心骨。(评:病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强大回归本质,让价值的衡量重新找回标准。(表意不清)

【点评】本文行文生动,语言颇具张力,比如开头一段文字很有个性,一开始就很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表现出这位考生的文字功底。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引用的例子丰富新鲜,给人鲜活之感,展示出这位考生丰厚的积累和对现实的广泛关注。书写工整,字体端正,几乎无涂改痕迹,如此整洁美观的卷面,也是难能可贵,可见这位考生扎实的基本功。从反面立意,独立思考,力求新意,颇有挑战的勇气和自信,故而文章底气较足。但此文的立意和论证是值得商榷的。此文的立论的基础是作者对“价值输出”的认识,作者认为,“输出”是“强迫”性的,这显然是有片面性。基于对“输出”的这种认识,作者引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在文中是指交流的原则,而不是对价值观输出是否是强者标准的判断,显然此文的观点并未直接准确地切合题意。并且,由这个观点怎么就能得出价值观的输出“并非衡量强大的标准”的结论?文章的观点和结论之间明显是缺少直接的逻辑关系。思维不严密,语言表达也不够规范简明。此文最终判为57分,这足见阅卷老师的厚爱和鼓励。

编号5得分57分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的话,让人不得不捂住俨然被戳中的软肋。中国文化的代言,仿佛仍是孔夫子、功夫。而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微乎其微。须知对功夫等事物的迷恋仅仅是外国人对于东方文化的一腔热情所致,要想真正变得有影响力,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要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则必须拥有并输出成熟而吸引人的思想。

尽管我们有诺奖得主莫言,尽管李安也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可他们更多的是以个体之名闻名的,而我所说的思想,是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抽象的价值观,比如法国有启蒙思想,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更是被推向了世界各个角落。甚至于日本文化,也以其独特的精致与禅意征服了乔布斯这样挑剔的完美主义者。很无奈的是,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存在的呢?

我如身处黑暗,无法认知其真正的特征。孔子的确是伟大的思想家,可他的思想在当世已不再具有太多实用价值与新意。中华美食?有可能,不过外国的中国美食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色,难以培养真正的中餐爱好者。细细想来,我还真找不出什么明显的特征。在世界上,中国的思维难以应用于物质,而中国的物质,却又难以承载中国的精神与思想。的确,有影响力的思想是需要物质载体的,通过物质载体,才能提供一种途径,使思想为人所知。类似孔子学院的机构不是载体,它更像是国际友好机构而不是文化场所,而且它也无法体现物质承载寄予思想这一特点。真正的物质载体,是风靡世界的书籍、电影,将美与中华文化传向整个世界。曾经的李小龙做到了这一点,可随着他的陨逝,功夫已经很难将中国的武术之道传递给世界了,至少,影响力大减。

归根结底,这一切还是源于国内文化的浮躁。我们好像缺乏一种特质,一种沉下心细细钻研的特质。我们的文化缺乏必要的庄重与仪式感,我们的思想缺乏新意与哲思,匿于诗意与美感。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然而我们却缺乏发展高端精致文化的耐心,任浮躁的心将文化资源处理得越来越廉价。廉价的文化,注定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深邃的普世价值观。

顾城呼吁道“我要做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在经济如狂风一般扶摇直上时,我们的文化圈理应还得保持沉静。唯有如此,才能制造未来最大的海浪潮。

物质载体与沉静踏实,内外结合,中国文化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我真盼望那一天!

【点评】考生作文的文化含量,往往是阅卷老师的聚焦点之一。本文以“文化”为中心词立意、拟题、行文,自然显得“有文化”,而且扣紧了所给的材料。

行文也不乏闪光的语句,尤其是开头——“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的话,让人不得不捂住俨然被戳中的软肋”。先顺手拈来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两个女强人,后妙笔点出“感性十足”的“软肋”;确实绽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魅力!

当然,如果文章的重心略往前移,照应自己的文题可能更从容些。

编号:6得分:57分

弘文化,扬国威

当“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改逗号)当“和平崛起”势不可挡;(改逗号)睡狮觉醒,雄鸡高唱。在经济与体制的推动下,中国的“强国之名”已正。

然而撒切尔的一句话却让人深思:我们输出的,除了物质,更应有丰富的、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化。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软实力。

(对比之中,提出中心论点,以下写如何提升软实力)

然而软实力的体现,是由内而外的。只有先将华夏文明内化,融入到国人的血液、灵魂中,才能由内而外,向国外推广、宣传。(总写“怎么办”,明确)

将文化内化,不能只通过读与学,要融入灵魂,先要慢下生活的节奏,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写文化怎么内化,提出要慢下节奏,比较牵强,扯远了。)

看看邻国印度,“中国速度”之下,他们无比淡然。印度流行“拼慢”。他们的每个早晨,起床后,先会慢条斯理地阅读《印度时报》,与家人讨论经济金融,饮一杯咖啡,开始畅谈哲学与灵修,开始讨论、争辩。兴尽,方开始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吗?)

便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你能转角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见智者仁人,下一刻便找到心灵的栖居。(印度简直成了圣地,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近期的新闻吧。)

文化氛围,便是如此。反观国内,轰鸣嘈杂的汽笛天未亮便开始轰鸣,“急于求成”被写在了每一个奔走于街上的人的脸上。微薄谈不出文化意蕴,微信传不出真情实感。

我们的文化追不上崛起的速度,钻不进奔跑的灵魂,文化氛围尚未成形,便又消弭。

古有书法家师宜官窘于酒资,于酒馆墙上写字,见者不禁解囊。这便是一种文化氛围。(这怎么是文化氛围?)有了文化氛围,文化才能形成,良禽方有木而栖,软实力才能得以提升。文化方能弘扬,国威才能显露。

(以上中印对比,古今对比,用例不典型,看法偏颇,是古非今,妄自菲薄,且并未分析出文化不能内化之原因。)文化内化,深入骨髓之后方能外化,才能在有意识的国民努力下与国际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这需要眼光,需要胸怀,需要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纳,需要对于本土文化的固守坚持。

(把这句放在第三段后,作为提升软实力的方法,就不会有中间几段琐碎离题的议论了。)

文人莫言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把“高密乡推向了世界”;“华人之光”李安电影结合中西特点,让中国影视为世界认可。(此两例好,可重用。)

在弘扬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不是让外来主流思想变得更贴近本土文化;而应让本土文化,去适应世界的潮流,才能真正形成文化输出,打开交流之窗。

从外及内,形成文化氛围,文化深入骨髓;由内而外,文化兼容并包,锐意求变求新,同时坚守中国特色,让华夏之声,响遍全世界。

(结尾两段,态度明确,呼应开头和标题)

【点评】文章对比入题,快速亮出观点:一个国家,除了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软实力。明确准确。然后直入如何提升软实力的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内化”,至此都很清晰,但进而提出要过慢节奏的生活,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而结束部分提出的办法才是根本途径——“需要眼光,需要胸怀,需要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兼纳,需要对于本土文化的固守坚持”,显然,是写着写着才找到路径的,中间部分明显受之前作文的影响,提及慢节奏,很是牵强。而且,主体部分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并不对应。

本文起笔入题快速,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值得学习。

(编号:7得分:57分

中国式浅薄

撒切尔夫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表现出了她对中国价值观的毫无危机感。(此句似乎应如此表达: “撒切尔夫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说明了中国价值观对她毫无威胁”)更令人惊愕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已经说过类似的话了。反观神州大地,浮躁、空洞的思想正甚嚣尘上,我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她们对中国价值观会“充分信任”了。(语句幽默风趣,言简意丰,两相对照,既点出了“中国式价值观的浅薄”,又分析了原因)

列夫托尔斯泰曾气冲斗牛地怒吼:“看看我们的文学在宣扬什么吧!骄傲、性欲以及对生活的慵懒!”重读来自上世纪俄罗斯这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却恍如大师是在针砭当今中国的浅薄。打开所谓的文学网站,各式各样的风流韵事被撰(杜撰)成小说,高高地雄踞排行榜,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再接下来的便是韩寒(、)郭敬明们,他们骄傲或忧伤的笔调赚得了足够的人气,盆满钵满。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毫无逻辑可言的都市武侠,小人物的发迹史也让人们对之趋之若鹜。“伪文学”,“伪励志”,“伪经典”(去掉逗号)大行其道。还记得“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校训”(去掉引号)吗?(哪一句校训,与观点有何关系)在大家的手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说。一本诗集仅有精悍的几十千字节却无人问津,而一本网络小说的上万千字节却被“耐心”的读者看完,无人批评其冗长肥厚(去掉“肥厚”)。有人说:“不懂得欣赏诗的民族是浅薄的民族。”难道中华民族就要这样被打上“浅薄”的烙印?

(以文学领域的事例为论据既不落俗套,又显示作者阅读的广泛性,以及较为深刻的文化思考)

价值观的浅薄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集会上语惊四座:“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都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授敢于说真话的精神令人敬佩,然而他揭露的事实也令人忧虑。如今的学生,“名利”二字从不离脑,十年寒窗无人问,只为“一日看遍长安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你又在哪里!(巧妙化用诗句,值得借鉴)再问学生们的理想,竟是一些空洞陈腐的说辞。甚至干脆概括为“娶妻成家生娃娃”,把“稳定”作为唯一的目标。难为(改为“难怪”)中国公务员的比例(改为“队伍之庞大”)会如此令人咋舌,因为那些奋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人们,脑中都只装着浅薄的、功利的价值观啊!

(深入分析了造成中国式浅薄的原因,说服力强)

中国文化曾经既厚实又飘逸灵动,价值观,也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更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中国的价值观曾经输出到四方列国,遍地生根,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书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缘何现在的外国人听说中国的价值观只留下一声放心的嗤笑?其皆出有因乎?其皆出有因也!过马路时人们有“中国式过马路”;进餐时人们有“中国式喧哗”;出国时人们有“中国式丑陋”„„难道在价值观上我们也有“中国式浅薄”?

(与上段构成对比,凸显了产生“中国式浅薄”的原因及其危害)

鲁迅在《狂人日记》最末位写道:“救救孩子„„”

(巧妙引用,耐人寻味)

【点评】文章批判了当今文学创作及阅读领域存在的“价值观浅薄”,进而批判了学校教育中“人生观浅薄”,指出学校理想教育的缺失,浅薄的功利主义盛行。在批判的同时,分析了中国式浅薄产生的原因,指出了中国式浅薄的危害。文章思路缜密,又文气生动。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索,较为深厚的阅读沉淀以及比较熟练的语言驾, 驭技巧。

第四篇:深圳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深圳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 政治

24.某国企上市后,从2001年到2013年,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20倍、17倍和25倍,成功闯出了一条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之路。材料表明,国企上市 ①能够以股息方式返还股东出资②有利于国企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③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④其公司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A.①⑦B.③④C.①③D.②④

25.右边理财“金字塔”告诉我们

①购买基金属于稳健性理财方式

②一般来说,投资理财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

③在追求稳健收益的条件下,构建合理的理财“金字

塔”

④理财的路径必然是从基础层到保值层、再到增值层

和投机层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26.“榨菜指数”反映的是榨菜销售量与农民工的流

动趋势存在巨大的相关性。如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菜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是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和农民工的快速流出。珠三角“榨菜指数”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

A.榨菜需求量引发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流向

B.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积极自主创业

C.市场销量下降,生产规模缩小

D.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27.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基于

A.我国全面提高了开放型经济水平

B.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客观需要

C.对外开放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28.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

A.使管理的主体都具有了行政权力

B.意味着政府削弱管理、强化服务

C.有助于扩大人民民主、实现社会正义

D.有利于政府职能的缩小,人民权利的扩大

29.联合国安理会2014年3月15日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中国投了弃权票,决议草案未通过。这表明

①我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外交事务②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的行政机构 ③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④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为了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美、俄、日、印等诸多大国都构思着本国的武器棋局,几乎都将2020年作为发展武器、列装武器和部署武器的一个“节点”。这说明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彼此合作的基础

B.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C.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D.两极格局依然存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31.台湾的不少路名,关键字都出自“四书”“五经”,如“仁爱路”、“忠孝路”、“信义路”等。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有的名片。路就是一面镜子,“礼”在路上。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海峡两岸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传统思想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健康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3.近年来,不少干部陷人了网络问政的误区,认为有了网络,在办公室点点鼠标.社情民意就尽收眼底。上网,尽管只隔了一个屏幕,但还是有距离;上门,群众和干部才是真正的零距离互动。这里强调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统一

B.要深入社会实践,重视调查研究

C.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4.右图“赢”蕴涵的哲理是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要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事物的量变过程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②

35.有一位先哲说:“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为什么要让人只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见光明。”这句话

A.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表现

C.告诉我们要用矛盾分析法观察世界

D.强调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二、非选择题(52 分)

36.[6 分](1)①图 1 表明 2004 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均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 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速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1 分)居民收入增速基本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远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速。(1 分)

②图 2 表明 2004 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偏高(1 分),居民收入差距较大(1 分)。

③图

1、图 2 共同反映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急需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1 分)

[8 分](2)材料一中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的增速,居民收入差距大。为此,我们应该:

①通过财税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3 分)

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3 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2 分)

(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 分](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 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必须出台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政策。(1 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 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 分)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 分)决定了必须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 分)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 分)。所以,我们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37.[12 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3 分)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 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3分)③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 分)

④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2 分)

(如果考生仅回答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这五个制度,则每个制度给 1 分)

[10 分](2)①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 分)

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递功能,传播正能量。(2 分)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2 分)

④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 分)

⑤立足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 分)

第五篇:2016年4月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6.4 24.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

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25.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6.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8.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这一现象 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

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 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

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 29.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呼吁好人“不要清高”,要组织“好人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坚持三条原则:“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这一主张

A.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B.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

C.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

D.反映了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 30.《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B.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核心思想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D.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31.以下哪一教育方针最符合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

A.“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B.“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C.“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

D.“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2.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33.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34.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实行代议制民主 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35.图5是某著作第一部的目录,根据前后章节的内容判断,第四章的标题可能是

A.迈向工业世界 B.第三世界与革命 C.黄金年代 D.自由主义的衰落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的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据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除了革命和**,就是几乎无时不在的激情和焦虑。到处都在揭露社会的虚荣,在巴尔扎克、司汤达或是托克维尔的作品里都得到体现。这是一种急于想过上好生活的焦躁不安的期待,一种对复兴思想的痴迷和继帝国时期思想荒芜之后心灵极度的焦渴。面对这种焦渴,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立足于人性统一性来重建社会的秩序,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

——据郭景萍《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背景。(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焦虑情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指出孔德思想的历史价值。(10分)

(3)情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5分)

41.(12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治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观察下列影响政治发展的组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相关史实,论述这些组件是如何影响政治发展进程的。(要求:史实准确,结论合理;论述的组件要求至少在三个以上。)

注:社会动员主要指新兴社会群体力量的聚合。

——据(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整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乾隆20年(1755),“裁驿丞归州县”,“将驿站钱粮归各州县经管”。驿站经费大量被地方官员截留。嘉庆道光以后,清朝邮驿呈现出种种的衰落景象。1840年后,日趋衰落的古邮驿又受到新挑战,邮驿无法满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后的社会需求。郑观应说:“盖电报设而驿差轻其半,轮船通而驿差轻其七八,若铁路之干枝渐次告成,而驿传势难再留。”

兴起于英国的近代邮政履行普遍服务,方便公众用邮。张之洞称其“取资甚微,获利甚巨,权有统一,商民并利”。一些有识之士如郑观应、王韬等主张裁汰驿站,兴办近代邮政。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首先改革旧有驿站,设立官、商、民皆可使用的邮政,成效卓著。《清会典》载,当时全国各地驿(站、塘、台、所)近2000处,递铺13935处,这种网络系统为近代邮政提供了局所、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1896年清政府正式降旨开办邮政。

——据张青林《确立新制度:晚清新式邮政研究》等论文整理(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邮驿制度存在的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晚清建立近代邮政制度的有利因素。(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简述英国议会改革的发展历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庚,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2016年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以下是袁庚大事简历(节录): 1931年,进入广东省广雅中学读书。1937年9月,开始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调至东江纵队司令部工作。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52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雅加达领事。

1959年始,在中央调查部工作。文革期间,被诬为“美国特务”,囚禁于秦城监狱。

1975年,恢复工作,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

1978年10月,主持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全面工作。

1979年,向中央提议成立深圳蛇品工业区,后任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1984年1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

1985年,批准成立全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机构——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平安保险公司。

1987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材料二

1984年6月28日,袁庚在沿海部分开放城市经济研讨会上发言: 我们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蛇口,想在这块只有二点一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探索一下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走向„„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地有些经济学家到蛇口参观,问我们:“你们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或是国家资本主义?”我们都不正面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愿意授受实践法庭的审判,同时也要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辩护。任何一种事业正确与否,都必须经过实践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党内大家一致的认识。

——据涂俏《袁庚传·改革现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袁庚职业生涯的特点并概括其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庚研讨会发言的历史背景。(6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xiexiebang.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xiexiebang.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1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2016.4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题号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40.(共25分)

(1)特点:强调“情”的主体地位,以“情”维系“理”,实现“情”“理”的和谐统一。(4分)

背景: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宋明理学思想的僵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学家的虚伪。(6分,答出3点给6分)

(2)时代特征:跌宕起伏的政治革命、蓬勃发展的工业革命推动着法国社会转型(或向工业社会、民主法治社会过渡);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断裂和社会阶层分裂,使社会矛盾尖锐。(6分)

历史价值:孔德主张以利他主义的“仁慈之爱”重建社会道德,将人性的统一与政治秩序的稳定有机结合,这对缓和社会矛盾、以政治妥协的方式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积极意义。(4分)

(3)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的情感都与历史文化紧密相关(或专制环境下,人们的情感普遍受到压抑;民主环境下,人们的情感开放);理性的情感有利于社会进步,非理性的情感阻碍社会发展。要理性地看待人类的情感。(答出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以上得5分。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41.(12分)

示例一:经济增长——社会动员——新思想——民主法治——政治发展 以辛亥革命的爆发及成果为史实展开论证

示例二:国家建设——经济增长——思想/合法性——政治发展 以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及成果为史实展开论证

示例三:国家建设(滞后)——(阻碍)经济增长——思想/合法性(受冲击)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C B C D A A C B B D ——社会动员(革命)——政治发展 以大革命的兴起及成果为史实展开论证

评分说明:

第一等(12~9分)能有机结合史实,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能充分论述三个组件为满分,其余则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11~ 9分。

第二等(8~5分):能较好地结合史实,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较清晰;只选取了两个组件进行论述,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8~5分。第三等(4~0分):未能有效地结合史实,观点不明确;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晰;只对一个组件进行了论述,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4~0分。

45.(15分)

(1)问题:邮驿管理体制有漏洞;邮驿无法满足自然经济解体后的通讯需求;受电报业、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冲击。(6分)

(2)有利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的倡导;台湾省建立近代邮政的成功经验;原有的邮驿网络系统作为基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邮政制度的优越性。(9分)

46.(15分)

(1)历程:土地贵族地位下降,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普选权范围逐渐扩大。下层民众逐渐取得普选权;农村地区居民的选举权逐步扩大,妇女也获得了普选权。(6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土地贵族力量的削弱;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阶级的斗争;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统治阶级能因时而变。(9分)

47.(15分)

(1)特征:冷战开始,世界日益分裂成为两大阵营;美苏争夺霸权,威胁世界和平;

努力: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立联合国;签订关贸总协定;欧洲的联合。(9分)(2)这一观点是片面(错误)的。

二战后期,美、苏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就战后国际关系体系作出了安排;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冲突的结果,不是苏联斯大林单方面的原因。(6分)

48.(15分)

(1)特点:跨越时间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跨越地域范围大,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跨越领域广,从军事,到外交,到政治、再到经济领域。(从其他角度概括其特点也可以酌情给分)

重要贡献: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事业有开拓之功。(9分)(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放了思想;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6分)

下载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政治

    10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4.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9月16......

    深圳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

    深圳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一、单项选择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出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降低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C.热机能够把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冰......

    18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文综政治

    18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文综政治 12.“六年前出去吃饭、购物基本都是付现金;三年前出去吃饭、购物基本都是刷卡;而现在出去吃饭、购物付款基本都是扫一扫”。对于这种现象......

    深圳市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5篇

    深圳市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3、子弹射入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则A.做功使木块的内能增大B.热传递使木块的动能增大C.子弹损失的能量等......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为 30 多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 A. 肯定“工商食官”政策 B. 肯定“重农抑商......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高考精品试题 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写写帮整理)

    2014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140分) 2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

    2018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卷及答案

    2018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政治) 一、选择题(48 分) 12.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使零售业在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融合进一步加 强,实体门店逐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