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旦大学社会学考博教师介绍以及参考书目
刘欣(LIU Xin)
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千人层)。
办公电话:
86-21-5566-4224 Email:
liuxin_at_fudan_dot_edu_dot_cn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公平的制度基础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作:
2009.“Institut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Creating Wealth and Pover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ed.by Deborah Davis and Wang Feng.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007,《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6.“A Power Generatio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Issue.(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2003,《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理论争辩的焦点和有待探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2002.“Strata Consciousness in Transition-era Urba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Issue.(中文版:《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
谢遐龄(XIE Xialing)
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办公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方法论、康德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伦理哲学。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Social Capital, 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s: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al Construct of NGOs in Rural China(Ford Foundation).代表作:
2007,“直感判断力:理解儒学的心之能力”,《复旦学报》第5期。
2005,“1930年代中央苏区的农村社区重建”,《复旦社会学论坛》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1996,“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社会学研究》第6期。1989,《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范丽珠(FAN Lizhu)
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
办公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宗教社会学、中国民间宗教、市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中国乡村民间组织研究”(福特基金会项目),“美国宗教非政府组织研究”(教委项目),“中国宗教状况报告”(中国统战理论研究基地项目)。
代表作:
2007,“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社会》第1期(与金耀基合作)。
2005,《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变迁:深圳民间宗教信徒的田野研究》,台北:韦伯文化。
2005.“Fate and Fortune: Popular Religion and Moral Capital in Shenzhen.”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 Vol.32, February.2003.“The Cult of Silkworm Mother as a Core of Local Community Religion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China Quarterly, No.174.2003.“Popular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Social Compass, Vol.50, 4.桂勇(GUI Yong)
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
办公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经济社会学、城市社区与基层治理、草根抗争、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城市基层社会变迁与邻里社会资本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研究:测量与影响因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一项基于上网活动的实证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
代表作:
2008,《邻里空间:城市基层的行动、组织与互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私有产权的社会基础——城市企业产权的政治重构(1949-1956)》,上海:立信出版社。2008,“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期(与黄荣贵合作)。2006.“Job Referral in China: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Ties”.Human Relations, Vol.59(6).(Co-authored with Chau-kiu Cheung)1997,“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战略与管理》第3期。
周怡(ZHOU Yi)
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
11234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文化社会学、乡村社会学、社会资本、社会研究方法。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西方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流动者的乡土情感”(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谁主导温州的转型:市场、政府,还是民营企业?”(国家社会科基金)。
代表作:
2007,“贫困群体:情境适应理论”,《社会科学》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3期转载)。
2006,《中国第一村——转型经济背后的后集体主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寻求整合的分化:权力关系的独特作用”,《社会学研究》第5期。2005,“共同体整合的制度环境:惯习与村规民约”,《社会学研究》第6期。2003,“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社会学研究》第4期。
于海(YU Hai)
哲学硕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西方社会思想史、城市社会学、Development Studies、Shanghai Studies等。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国家社科);“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上海市教委);“上海学生民族精神研究”(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民慈善调查”(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社区发展研究”(上海街镇协会);“西方社会思想史”(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规划项目)。
代表作:
2006,“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载《上海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报告》(于海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西方城市理论一百年”,载《城市社会学文选》(于海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非典的社会学分析”,载《SARS:全球化与中国》(谢遐龄、于海、范丽珠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学术月刊》第11期。1993,《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乐天(ZHANG Letian)
哲学硕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办公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人民公社。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
“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研究”子项目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进城农民工文化人格的嬗变与重建”(教育部985文科基地重大项目),“麦当劳员工行为方式研究”(横向委托项目)。
代表作:
2008.“Surviving the Crisis: Adaptive Wisdom, Coping Mechanisms and Local Responses to Avian Influenza Threats in Haining, China.” Anthropology and Medicine.Vol.15(1).2007,《社会工作概论》(主编),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道德、仪式与农民的行为――对50年代初期浙北一个村落的文化解读”,载《中国研究》(周晓虹、谢曙光主编)春季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国家话语的接受与消解”,《社会学研究》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
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社会学理论
①雷蒙·阿隆,2005,《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②乔纳森·特纳,200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北京:华夏出版社。③马尔科姆·沃特斯,2000,《现代社会学理论》(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
①劳伦斯·纽曼,2007,《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③李沛良,2001,《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④戴维·希尔德布兰德等,2005,《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参阅:上篇,三、四、五章)。
第二篇:社会学考博经验
专业素养和感觉、意识很重要。
人脉也很重要。
基本: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一本出色的社会学概论书(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袁方,《社会研究方法》,1997,北大。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北大/侯钧生,《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南开/贾春增《西方社会学史》人大。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相关的优秀的理论或经验研究文章30-50篇。《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社会学年鉴》
最近20年来社会学领域出版的重要著作。
中国社会学网
谢立中主编的《西方社会学名著选读》
高阶(if available):
Original Books in English:
Sociology: An Introduction(很多很多,随便找一本就可以)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by E Babbie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by J Turner
Sociological Theory: Classical Statements by David Ashley
AJS,ASR,BJS,China Quarterly等刊物上与中国研究有关的文章
第三篇: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考博试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考博试题
1999年 经济学基础
1,论借贷资本者如何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2,公共产品。3,货币政策。4,九十年代以来诺贝尔奖学说列举三位。
政治经济学 1,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理论回顾。2,货币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3,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2000年 经济学基础 1,收入最大化的垄断卖方要求最小利润是1500,需求函数合成的函数为:p=304-2q, c=500+4q+8q2, 求其产出水平和价格,并与利润最大化的那些数值进行比较。2,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有何特点。3,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与信贷消费行为有何关系。4,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有何区别。
政治经济学 1,WTO的利与弊分析。2,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地位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进有退。3,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2001年 经济学基础 1,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2,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说明发展传统产业与发展高科技产业之间的关系。3,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解释像邮政局这样的企业由政府运营效率更高。4,计算题。宏观经济学三部门经济均衡,计算乘数,解释“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cal)。
政治经济学 1,政府对不同企业的优惠和歧视政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2,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在不同时期的境遇及其原因。3,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的相互作用。
2002年 经济学基础 1,马克思股份资本理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凯恩斯认为三个心理预期造成了总需求不足,分析三个心理预期的作用机理如何造成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出清。3,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是否使信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模型(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失效?举例说明。4,开放经济中,已知C=……YD*,I=……,G=200,T=200,X=……Y*,Q=……,Y*=1000,(Y*是外国的收入)。求: ①当i=10%时的GDP; ②此时的C、I、G是多少?并证明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③当T减少为100时,Y如何变化?此时的C、I、G以及NI; ④分析减税政策如何影响进出口。
政治经济学 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原因、对策。(20分)2,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经济学意义。(20分)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周期的特点及其成因。(30分)4,用社会主义地租理论解释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方法和途径。(30分)
2003年 经济学基础 1,论混合产品的均衡。(20分)2,有限次数的重复对策(博弈)和无限次数的重复对策的均衡结果的区别?举例说明。3,运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说明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4,国内居民的总支出D=400+0.8Y-30r,r为固定利息率=5,净出口NX=X-M,其中X=200,M(进口函数)=0.2Y。求: ①均衡的国民收入、贸易差额; ②当出口下降一单位,贸易差额如何变化?进口如何变化? ③开放经济的乘数?即国内居民的总支出中的常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④当利率r从5变为6,贸易差额如何变化?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⑤出口下降会对国民收入、就业和贸易差额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消除负面影响?
政治经济学 1,利改税、财政承包制和分税制的内容、过程和效果。2,简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议中关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战略改组的主要内容。3,试用二元经济模型说明工业化过程。
2004年 经济学基础 1,哈罗德-多马模型、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增长理论的三个阶段,其中生产函数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从此思路评说三个理论的结论。
2、宏观经济学计算及论述题: 已给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方程、价格水平等。Yt=C(Yt,Ct)+I(Yt,It)+Gt,……①计算自然产出水平、失业率以及实际产出水平、失业率; ②短期政府支出变动对产出等的影响。用AD-AS和IS-LM作图表示变动情况; ③长期产出如何变动?对P、M/P、Y、Yn影响如何?产出结构是否变动?
3、古诺模型和公共地悲剧问题: 有N个同质厂商,每个产量为qi,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零。P=P(Q),P’(Q)<0,P’’(Q)<0 全社会计划者以全社会利润最大化为标准制定产出水平,而单个厂商以自身利润最大化制定产出水平。①每个厂商的最优一阶条件; ②全社会的最优一阶条件; ③全社会的实际产量和最优产量孰大? ④用生产的外部性解释③中的结论。
4、试述马克思的货币职能及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试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并以此说明我国城乡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
2、根据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方式。
3、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试述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2000年:
1、凯恩斯与弗里得曼的货币理论的比较。
2、套补的利率平价与非套补的利率平价的名词解释。
3、两小国的孟代尔-弗莱明模型。
2001年:
1、七次降息的资产替代效应。
2、金融脆弱性理论,并论述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3、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协调,理论与实践。
4、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数学推导。
5、B股市场的有关问题。2002年:
1、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合理性。
2、七次降息的问题(同上)。
3、货币危机的二代模型。
4、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条件,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理论。
2003年:
1、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区别
2、鲍威尔模型以及对凯恩斯模型的改进
3、汇率超调理论及其意义
4、解释三元悖论
2005年经济学基础
一 问答题(每题15分,4题。共60分)当平均利润形成之后,部门内部还存在利润率差别吗,为什么? 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2x4x,(1)求马歇尔需求函数;(2)求希克斯需求函数;(3)求支出函数;(4)求间接效用函数。4 伯兰特均衡
考虑两个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他们同时决定其产品的价格。市场需求为p10Q。有如下的有效需求原则:消费者首先购买两厂商中定价低的产品,只有当定价低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后,消费者才会去购买价高的产品。当厂商的定价相同时,他们各自分享市场的一半份额。求解下列问题:(1)当两厂商的边际成本分别为:c11,c22时,求出其均衡解(产量和价格),并说明该解是唯一的纳什均衡解。
(2)当两厂商的边际成本分别为:c11,c26时,求出其均衡解(产量和价格)。
二 论述题(20分)为什么说卢卡斯供给曲线比附加预期的供给曲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也为菲利普斯曲线的生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释? 三 计算题(20分)索罗模型中的人口增长
YF(K,AL)K(AL)a1a121122 0a1 其中: SsY,LnL,AgA
(1)定义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k为kK,求k的积累方程; AL(2)求当A=1,g=0,nn0时,经济均衡增长时的k和y;
(3)考虑人口增长是人均收入的的函数,即nn0n1()(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求此时经济处于均衡
YLr 增长时的k,y和n;
(4)比较(2)和(3),说明。。。。(记不清了)
2006年经济学试题
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简述题:(15*2)
1、举例说明公共产品的外部性
2、李嘉图-巴罗等价命题成立的关键性建设是什么?你对李嘉图-巴罗等价有何评价?
二、计算题:(20*2)
1、失业-通胀关系式推导,画图说明,并相应画出其中某变量变化时,图形的相应变化。
2、私人、公共捕鱼量求导与对比
三、论述题:(30)为什么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内在矛盾更加发展?
2007年经济学基础试题
一 简答题各15分。1 新凯恩斯主义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波动的解释。2 关于科斯定理。
二、计算题各20分 1 两个可分离市场的价格歧视,分别的定价、产量和利润,统一定价呢? 2 国民经济收入核算的基本公式,涉及到进出口的。降低贸易壁垒对财政政策的分析。
三、论述30分
价值、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
2010年经济学试题 经济学基础
1、政治经济学内容:解释一下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15分)
2、政治经济学内容:生产过剩现象是不是市场经济特有的并解释(10分)
2、宏观内容:解释一下消费理论,并联系中国现状加以分析(20分)计算题
3、索罗增长模型,加入政府因素,政府对产出征税,如果政府是廉洁型的则政府的支出对生产产生作用,如果政府是腐败型的则对产出不产生影响。(20分)(1)如果政府是腐败型的,求均衡产出均衡税率等(2)如果政府是廉洁型的,求均衡量。。。(忘了)求收敛性的(3)求内生增长条件的
4、这题里面有两道题。一道是公共产品的博弈,私人产品的函数,公共产品的函数,求均纳什均衡解还是占有均衡解的。
第四篇:考博经验介绍
考博策略
第一、考博的职业预期。毕业从事何种工作,毕业后的收入。中学教师、公务员,现在如
果能进,就暂缓考博。不能单纯追求学历。是想献身学术,还是享受读书生活。还是谋生手段。现在的大具体的学术环境可能不适合你献身学术,读书生活你也不一定能享受,很可能是忍受。你想献身学术,学术不一定要你。进高校难,进了之后待遇差,一系列的日常生活限制着你,买房买车,养孩子,生活可能会变的很具体。待遇欠好,可能让你很难受。
第二何时读博,怎么考。是直接硕士毕业直接读,还是工作一两年再读。通行的观点是在社会上工作,没有时间复习,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一年不怎么看书,实际并不影响成绩,这时候你等的可能就是运气。另外在社会上生活一两年,想法就会比较务实,没有那么多虚幻的理想。读书期间的生活费用也应该有所着落,只是靠学校的生活补助,是很拮据的,你的家庭可能也需要你的支持。我见到的大多数博士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这一点,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已经很清楚了,那时候我和我的三位博士师兄住在同一层楼上。并且在07年前后,出现了博导硕导和博士跳楼的热潮。现在的博生生活补助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涨起来的。我认为读博不急于一年半载,没有人在乎你是早一年还是晚一年读博士。最近复旦大学的于娟在新浪博客里讲了这些问题。我觉得社会的工作,让你务实,也能多一些生活经验。让你成为更全面的人。在生活拮据、生活经验贫乏、生存能力弱、思路狭窄、充满幻想与理想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在社会上工作以后,会让你的世界观发生变化,生存能力变强。
第三英语能力影响着你报考哪所学校:英语难的学校,北大、复旦、社科院、山东大学。
英语简单的学校,清华、北师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英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难度高,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
第四考博心态:实力+人气+运气。实力不用说了,人气,就是你这人的性格,精神面貌,人生观等,就是你有没有人缘,老师如果接触了你这个人,会不会有好感,再就是人脉关系,认识老师,或者有人推荐。运气,就是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考第一名,这个也需要一小点儿运气。
第五专业课。专业课考的是知识面,它考得东西,你能知道一点,答上就得八十分以上,怕的是你一无所知。要把专业领域所有的知识点补齐,有系统的知识,先不求深。举例通俗文学史。最后查漏补缺,你可能知道你有多少知识空缺。有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你,一是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热点问题,二搜集其它学校相同专业的考题,一定会有重复,南大和人大,山大和北师大,还有自我重复。三专业领域经典的大家的著作。第六过程:有人同行,精神支持。我们对我们自己并不是十分自信,但是除了我们自己之
外,我们几乎谁也无法依靠。谁也不能说你一定能考上,包括你要报考的博导,意外琐事都可能出现。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思想准备。有个朋友一起好一些。
第七:考上,只是第一步,论文和博士毕业的事,才是大头。
北京师范大学F大调博士
第五篇:社会学推荐书目
社会学推荐书目
一、语言与社会变迁 1.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上海,1983年。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6年。3申晓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社会语言学纵横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二、社会分层
1.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5.2.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4。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姐妹们与陌生人》,见熊月之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黄绍伦:《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工业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熊月之:《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古籍出版2003。9.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0.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1.许纪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叶文心:《疏离的学院》,见《海外上海学》。
三、社会网络 1.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4.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6.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8.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区域网络和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10.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四、社会运动 1.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孔飞力(PhilipA.Kuhm):《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3.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上、中、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韩书瑞:《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6.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商务印书馆2007。7.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8.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五、社会记忆
1.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德)韦尔策:《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译林出版社2004。6.爱德华·汤普森:《共有的习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8.景军:《神堂记忆》,网络电子稿。
六、民间社会 1.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3.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4.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韦思谛:《中国大众宗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王斯福:《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9.韩书端,罗友枝:《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0.韩敏:《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