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尼克松访华前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尼克松访华前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2012-02-20 17:11大庆日报我有话说字号:TT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左起周恩来、唐闻生、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
检阅三军仪仗队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新中国的访问,不仅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外交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关系的大格局,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
本文是建国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口述实录的结集。通过这些口述追忆,有助于我们了解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即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周总理提出让美国人尝尝烤鸭
言及尼克松与周恩来越洋的握手,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个行动准备——基辛格秘密来华。
接待基辛格秘密来访的工作,从1971年6月末就悄悄动起来了,经毛泽东同意,周恩来亲自部署成立了对美工作领导班子,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负责,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等参加。周恩来亲往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了他情有独钟的、距北门不远的5号楼,作为基辛格一行的下榻之所。
5号楼的部分房间,立即被粉刷一新。沙发、窗帘和一些家具也全换了新的,空调等设备做了全面检查。基辛格房间客厅里增摆了酒台,放了各种中外名酒和香烟等。
对基辛格一行的饮食,周总理考虑得更为周到。当时的钓鱼台国宾馆还没有契司(即奶酪),听说美国人爱吃契司,就专门到北京饭店去取。了解到美国人爱吃海味,就准备了鲍鱼、海参、海贝等海鲜。他还提出,应该让美国人尝尝烤鸭。考虑到去烤鸭店不方便,接待组就请了北京烤鸭店的一位老厨师,在钓鱼台搞了个小烤炉。
载着秘密来华人员的飞机于北京时间7月9日中午12时15分抵达南苑机场。基辛格等下飞机后,坐进拉着深色窗帘的红旗轿车,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基辛格发出密码电报“我找到了”
7月10日上午,中国方面安排基辛格等到故宫博物院参观,这是秘密之行中唯一的一项外出活动。中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陪同基辛格参观的,只有黄华等少数几位外交官员。不知内情的基辛格在参观时说:今天的故宫显得格外清静和宽敞。中国方面特意安排了一名摄影记者,给大家拍照留念。
基辛格等在北京停留了48小时,同周恩来的会谈就占用了17个小时,平均每天会谈8小时以上。会谈前的寒暄,气氛还是相当轻松的。例如在31岁的洛德向周恩来总理自报姓名后,周总理对他说:“小伙子,好年轻啊。我们应该是半个亲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中国来访问。”
最后一次会谈结束后,叶剑英来宾馆,与基辛格一行进行其在华的最后一次午餐。两天来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醇香的茅台酒打开了,叶剑英风趣地对基辛格说:“这次很对不起啦,没能以正式公开的方式来欢迎你,以后再补上。下次来就不需要再躲在这里了,可以到烤鸭店品尝烤鸭,也可到东来顺吃涮羊肉,还可以给你们的家人买些纪念品。”
基辛格等离京时,叶剑英等到机场送行。返回伊斯兰堡,基辛格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华盛顿发出密码电报“我找到了”。这句短语的真实含义,就是北京之行取得成功。第二次来华又添“偷筷子”笑料
基辛格离开中国后刚过两个月,即9月13日,林彪携妻子、儿子私乘飞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直到10月1日国庆节来临,国宾馆内仍处在一片剑拔弩张的氛围里。可10月2日,负责人邬吉成接到通知匆匆赶到北京机场,开会研究的却是有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和警卫安全问题。“林彪事件”的突发,并没有影响中美关系“解冻”的进程。
会上传达了周总理的有关指示:“要把飞机场的标语检查一下,有哪些不适合的取下来。美机组人员倾向于住东郊机场。上海机场、广州机场,外交部、民航要去检查一下,主要是安全问题,具体由8341部队负责。”
基辛格带领着比第一次秘密来华时“庞大”得多的班子,于10月20日抵达北京。
比之更多务虚意义的第一次秘密接触,基辛格第二次来华拟订总统访华日程、敲定中美联合公报的务实会谈,就艰涩得多了。为此,周总理以其过人的睿智折冲樽俎,致使洛德最后发出“周恩来太厉害了,让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接受他们的方案,而且高高兴兴,心悦诚服”的慨叹。
基辛格第二次来华又增添了点新的笑料。有个别随基辛格来华的美国人,在飞机场吃饭时,也许是想留点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作纪念,把筷子悄悄藏了起来,成为一件趣事。
选定《美丽的阿美利加》有深意
在外交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李耀文通报说:尼克松访华的先遣小组17人,由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领队,定于1972年1月3日来华。他们将逗留一周左右,除了到北京外,还要到杭州、上海。
12月23日,周恩来询问了接待、安全工作的准备情况。有关负责人请示部分场所的毛主席像是不是要移走,有人提议将部分外宾参观场所的毛主席像移走,当时不能说移走,而要说“请走”。周恩来表示同意。
请示的问题还有三军仪仗队的服装是否新做?周恩来同意做新的。后来,换了新装的仪仗队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中国的仪仗队是我看到最出色的一个。他们个子高大、健壮,穿着笔挺„„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因中美尚未建交,周恩来指示招待宴会不悬挂国旗。宴会上也不吃鱼翅。宴会上要请军乐队演奏,除了中国的乐曲外,还应该找一些美国的民间乐曲来演奏。
后来,乐队就演奏了《美丽的阿美利加》等美国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加》尼克松很喜欢,在他的就职仪式上就演奏了这首乐曲。但据说江青听了排练后大为不满,认为“是为美帝国主义唱赞歌”,周恩来听有关人员反映后说:“我记得这是一首赞美美国风光的曲子嘛,不要太‘左’了。”
关于招待美国方面的文艺节目,周总理认为上海的杂技不错,中央芭蕾舞剧团的《红色娘子军》,都可以演。电影则可以放《成昆铁路》、《红旗渠》、《沙石峪》这几部纪录片。
1972年元旦刚过,黑格带着尼克松访华先遣小组,到了北京。
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奇格勒,也随黑格先遣小组来了,他的任务是就尼克松访华时的新闻报道事宜,与中国的有关人员洽商,其中包括通讯卫星的租用、地面接收站的设置等问题。周总理指定由熊向晖与奇格勒晤谈。参加接待的警卫人员每人做一套毛料衣服
再过两天,尼克松就要到中国了。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邬吉成睡得正酣,突然接到从中南海警卫处值班室打来的电话,说周恩来将前来钓鱼台国宾馆,对尼克松下榻的18号楼的各项准备和安全设施再做一番查看,要他在那里等候。
他赶紧洗了把脸,换上准备在接待美国来宾时穿的涤卡军便服。到了18号楼,邬吉成没等多久,周恩来的车就到了。北京的2月还有几分料峭,在三更时分,更觉寒气袭人。那天周恩来穿得也很单薄,可是他指指点点、一丝不苟地查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钓鱼台。
回到办公室的邬吉成还没有暖过身子,电话铃就又响了起来。打电话的是周恩来的卫士长张树迎:“总理让问问你,是不是没有质地好一点的制服?如果没有,总理说,拿他的一套给你。尼克松来华,警卫人员一定要穿戴整洁,不能让人家小瞧我们。”
第二天,邬吉成把周恩来托张树迎来电话的事,向中央办公厅和警卫处的上级领导作了报告。中央办公厅和警卫处领导当即决定:参加接待尼克松访华的警卫人员,马上到北京红都服装店量体裁衣,每人做一套毛料制服。
基辛格将中美首脑会晤比作瓦格纳歌剧序曲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的专机在东郊机场准点着陆。
按惯例,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仪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此次欢迎的仪仗队员多达360人。这种少有的高规格,令尼克松非常满意。欢迎仪式后,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部红旗轿车,直驱钓鱼台国宾馆。
毛泽东破例在尼克松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在中南海会见了他。也恰恰是由于毛泽东亲自决定的意外和匆促,所以没来得及事先和负责尼克松警卫的官员打招呼,甚至连美国国务卿罗杰斯都被排除在外,几辆负责接送的车子,悄无声息地把美国总统尼克松、基辛格几个拉去了中南海。
尼克松、基辛格等走了以后,在钓鱼台的美方负责警卫的官员才发现,他们的总统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不见了,顿时慌作一团。中国外交部礼宾司的人员便告诉他们不必紧张,你们的总统都受着很好的接待,安全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当美国客人进入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的寓所后,毛泽东说:今天谈话的范畴是你定的,吹哲学。于是,双方海阔天空。当尼克松把话题拉到越南和台湾等具体问题时,毛泽东当即制止:“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他指了指周恩来说:“那是他跟你谈的事。”
美国人又提起“放空炮”的笑话,毛泽东说:“大概我这种人放空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套。”尼克松笑着指指自己:“就是(打倒)像我这样的人。”毛主席说:“就个人来说,你可能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和敌对了二十多年的美国首脑第一次会面,竟然谈得那样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基辛格把这次会面比作瓦格纳歌剧的序曲,必须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其涵盖的意义。
尼克松专门阅读了毛主席诗词
钓鱼台18号楼会谈后晚8时,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行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体育表演。就在看表演的时候,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
如果雪一直这样下的话,明天长城、定陵的游览还能去吗?几位负责接待人员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周恩来一锤定音,不管想什么办法,明天还是按原定日程行动。
晚会一结束,吴忠、杨德中紧急动员了几十部洒水车,连夜对次日游览要经过的路面,进行喷洒盐水和清理工作,同时还安排人力,对登长城步行道上的积雪进行了清扫。
上午8时,参观游览的车队出钓鱼台国宾馆北门,按照预定的路线奔八达岭而去。沿途整个路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但公路两侧的原野依然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车队平安抵达长城,尼克松和他的随员们兴致勃勃地登上高高的烽火台,眺望观赏长城内外的景色。
为了这次访华,尼克松专门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和部分哲学著作,此刻他居高远瞩才有更多的感触,真正领略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传神描绘。
此时,记者们也围了上来。意犹未尽的尼克松,即兴对记者讲了一番话。他讲到长城所反映的中国历史,还联系中美两国关系,说了一些含有政治寓意、哲理性的话。表达了他对中国行的积极态度。
“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2月26日,尼克松在周恩来陪同下,乘坐中国领袖使用的伊尔—18涡轮螺旋桨专机,前往杭州。
一到杭州,中、美两方人员就各住各处,尼克松被安排在刘庄,周恩来住在西泠。根据预先日程安排,下午是游西湖,周恩来和尼克松在花港观鱼景点会合。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领会好意图,导致周恩来随行人员在花港观鱼的景点等过了会合的时间,仍不见尼克松一行的身影。周恩来连忙吩咐有关人员立即联络寻找。
其实,尼克松一行就在距会合点不远处的一片草坪上等候,他们也是准时到达的。负责外宾警卫的邬吉成当时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一向守时的周总理,怎么没能按时出现在会合地点。后来才知是有误会,两边的人终于联络上了。
在杭州发生的另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是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等国务院专家,突然对即将于第二天在上海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发难,要求再做修改。有文字披露说:罗杰斯如此节外生枝,有借以发泄对尼克松、基辛格与毛泽东会见时将其撇下不满之嫌。
《中美联合公报》此前已经毛泽东、尼克松分别予以同意批准,此刻再提出修改,岂不显得反复无常吗?尼克松气得要死,在刘庄宾馆的客厅里踱来踱去,脸色铁青。最后,他还是无奈地让基辛格再找乔冠华商量。
乔冠华马上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又随即求见毛泽东。毛泽东思虑片刻,说:“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他要周恩来对美方明确表示:“任何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于是,乔冠华和基辛格分别在当晚开夜车修改公报稿,吸收了罗杰斯等的部分意见。第二天,修改稿再次经中、美两国首脑批准。
1972年2月28日,作为中、美关系重要里程碑的《中美联合公报》正式签定。尼克松在归国前的告别宴会上,高举斟满茅台的酒杯,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在这里已逗留了一周时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第二篇:尼克松访华祝酒词
Toast Speech by Richard Nixon 尼克松访华祝酒词
Mr.Prime Minister and all of your distinguished guests this evening:
On behalf of all of your American-guests,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y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I particularly want to pay tribute, not only to those who prepared the magnificent dinner, but also to those who have provided the splendid music.Never have I heard American music played better in a foreign land.Mr.Prime Minister,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At this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Yet,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the world.As you said in your toas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If our two peoples are enemies the future of this world we share, together is dark indeed.But if we can find common ground to work together, the chance for world peace is immeasurably increased.In the spirit of frankness which I hope will characterize our talks this week, let us recognize at the outset these points: We have at times in the past been enemies.We have great differences today.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As we discuss our differences, neither of us will compromise our principles.But while we cannot close the gulf between us, we can try to bridge it so that we may be able to talk across it.So, let us, in these next five days, start a long march together, not in lockstep, but on differ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same goal,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structure of peace and justice in which all may stand together with equal dignity and in which each nation, large or small, has a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form of government, free of outside interference or domination.The world watches.The world listens.The world waits to see what we will do.What is the world? In a personal sense, I think of my eldest daughter whose birthday is today.As I think of her, I think of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world, in Asia, in Africa, in Europe, in the Americas, most of whom were born since the date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hat legacy shall we leave our children? Are they destined to die for the hatreds which have plagued the old world, or are they destined to live because we had the vision to build a new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be enemies.Neither of us seeks the territory of the other;neither of us seeks domination over the other;neither of us seeks to stretch out our hands and rule the world.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
This is the hour.This is the day for our two peoples to rise to the heights of greatness which can build a better world.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Chairman Mao, to Prime Minister Chou, and to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which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 in the world.(A toast given by president Nixon on his first visit to China in 1972)总理先生,在座的各位贵宾:
我谨代表你们的所有美国客人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以这种盛情款待而闻名世界。我不仅要特别赞扬那些准备了这次盛大晚宴的人,而且还要赞扬那些给我们演奏这样美好的音乐的人。我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
总理先生,我要感谢你热情洋溢而又令人信服的讲话。就在这个时刻,通过电讯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不过,我在这里讲的话,人们不会长久记住。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
正如你在祝酒时讲的那样,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不是敌人,否则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的确是黑暗的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实现世界和平的机会就无可估量地大大增加。
我希望我们这个星期的会谈将是坦率的。本着这种坦率的精神,我们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几点: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在我们讨论我们的分歧的时候,我们哪一方都不会在我们的原则上妥协。但是,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因此,让我们在今后的五天里在一起开始一次长征吧,不是在一起迈步,而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向同一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和平和正义的世界结构,在这个世界结构中,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一起享有同等的尊严;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有权利决定它自己的政府形式,而不受外来的干涉或统治。全世界在注视着,全世界在倾听着,全世界在等待着看我们将做些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呢?就个人来讲,我想到我的大女儿,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当我想到她的时候,我就想到全世界的儿童。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儿童,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
我们将给我们的孩子们留下什么遗产呢?他们的命运是要为那些使旧世界受苦受难的仇恨而死去呢,还是他们的命运是由我们有缔造一个新世界的远见而活下去呢?
我们没有理由要成为敌人。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取得对方的领土,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统治对方,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伸出手去统治世界。
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
本着这种精神,我请求诸位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能够导致全世界所有人民的友谊与和平的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干杯。
(美国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时的一次祝酒词)
第三篇:尼克松访华演讲英文版
speech---Richard M.Nixon 1972, US president Richard M.Nixon visited China, below was his Speech at a Welcoming Banquet
Mr.Prime Minister,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At this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o them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Yet,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the world.As you said in your toas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If our two peoples are enemies, the future of this world we share together is dark indeed.But if we can find common ground to work together, the change for world peace is immeasurably increased.In the spirit of frankness which I hope will characterised our talks on this week, let us recognize at the outset those points: we have times in the past been enemies.We have great differences today.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ose differences.As we discuss our differences, neither of us will compromise our principle.But while we can not close the gulf between us, we can try to bridge it so that we may be able to talk across it.So, let us, in these next five years, start along march together, not in lockstep, but on differ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same goal,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structure of peace and justice, in which all may stand together with equal dignity and in which each nation, large or small, has a right to determine its own form of government, free of outside inference of domination.The world watches.The world listens.The world waits to see what we’ll do.What is the world? In a personal sense, I think of my eldest daughter whose birthday is today.As I think of her, I think of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world, in Asia, in Africa, in Europe, in the Americas, most of whom were born since the date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lic of China.What legacy shall we leave our children? Are they destined to die for the hatreds which have plagued the old world, or are they destined to live because we had the vision to build a new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be enemies.Neither of us seeks the territory of the other, neither of us seeks domination over the other, and neither of us seeks to stretch out our hands and rule the world.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hour!” This is the hour.This is the day for our two peoples to rise to the heights of greatness which can build a new and a better world.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Chairman Mao, to Prime Minister Zhou, and to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that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 in the world.总理先生,我要感谢您好作的如此盛情和意味深长的讲话。此时此刻,通过电讯的奇迹,在观看、在聆听我们的讲话的人数是空前的。也许,我们在这里的讲学不会长留于人们的心中,但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
正如您好在祝酒词中批发市场是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互相敌视,那么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会暗淡无光。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共同立场,那么实现和平的机会就将无法估量地大大增加。
我们将留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什么遗产呢?他们注定是要因为那些曾祸患旧世界的仇恨而死亡呢,还是因为我们缔造一个新世界的远见而活下去呢?
我们没有要成为敌人的理由。无论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侵占对方的领土;无论哪一方都不企图控制对方;无论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伸手去主宰这个世界。
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现在正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去攀登伟大事业的高峰,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时候了。
本着这种精神,我请求诸位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能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友谊与和平的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干杯!
第四篇:尼克松访华演讲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欢迎晚会上的演讲
总理先生,以及今晚的来宾,代表所有美国来宾,我想感谢你们无比的热情款待,中国人民正是因此而世界闻名的。我不仅特别想要向准备了这场华丽晚宴的人致敬,还要特别地赞扬提供这优美音乐的人。我从没在异国的土地上听过美国的音乐演奏地比这更好。
总理先生,我非常感谢您热情而意味深长的讲话。就在此刻,通过奇妙的远程通讯,听到和看到我们所说的话的人比在这世界的历史上任何这样的场合的人都要多。然而我们在这所说的不会被长久的铭记。而我们在这所做的事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正如您在祝词中说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的人民是敌人,那么我们将来所共享的世界是黑暗的。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点去合作,世界和平的机会将无限增加。
我希望我们这周的谈话是坦率的,本着坦率的精神,让我们在开始就意识到这几点:过去我们曾经成为过敌人。如今我们有着不同之处。是共同的利益超越了那些不同点,把我们带到了一起。既然我们讨论我们的不同,那么我们都不会对我们的原则妥协。虽然我们不能消除我们之间的鸿沟,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架起一座桥梁,这样我们也许能够跨越它。
所以,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五天里,共同开启一段征途,不要因循守旧,而是通过不同的道路通向相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和平正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所有人可以平等的站在一起,在这个世界,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可以决定自己的政府的形式,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控制。这世界在看,这世界在听。这世界等着在看我们将会怎么做。世界是什么,从个人观点来看,我想到最大女儿的生日是今天。因为我想到她,由此想到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在亚洲,在非洲,在欧洲,在美国,他们大多数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我们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什么呢。他们是注定会因为那些曾毁灭了旧世界的仇恨而亡,还是他们注定会因为我们有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愿景而活下去。
我们没有理由成为敌人,我们都不曾企图侵犯对方的领土,不曾企图侵犯对方的主权,也不曾伸手去控世界。
毛主席曾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刻。是我们两国人民站上伟大的高峰,建立一个新的更好的世界生物时候了。
本着这个精神,我请在座的所有人和我一起举杯敬毛主席和周总理,以及为世界人民带来友谊和和平的中美人民的友谊。
第五篇:尼克松访华演讲 英汉对照
Speech at a Welcoming Banquet
Mr.Prime Minister,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At this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o them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Yet,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the world.As you said in your toas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If our tow peoples enemies, the future of this world we share together is dark indeed.But if we can find common ground to work together, the chance for world peace is immeasurably increased.What legacy shall we leave our children? Are they destined to die for the hatreds which have plagued the old world, or are they destined to live because we had the vision to build a new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be enemies.Neither of us seeks the territory of the other, neither of us seeks domination over the other, and neither of us seeks to stretch out our hands and rule the world.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and seize the hour!”
This is the hour.This is the day for our two peoples to rise to the heights of greatness which can build a new and a better world.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Chairman Mao, to Prime Minister Zhou, and to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that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 in the world.Richard M.Nixon
1972
欢迎宴上的致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经典演讲
总理先生,我要感谢您作的如此盛情和意味深长的讲话。此时此刻,通过电讯的奇迹,在观看在聆听我们的讲话的人数是空前的。也许,我们在这里的演讲不会长留于人们心中,但我们在这里做的是能改变世界。
正如你在酒词中说讲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相互敌视,那么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会暗淡无光。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共同立场,那么实现和平的机会就将无法估量的大大增加。我们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什么遗产呢?他们注定是要因为那些曾祸患旧世界的仇恨而死亡呢?还是因为我们缔造一个新世界的远见而活下去?
我们没有要成为敌人的理由。无论我们那一方都不企图侵占对方的领土;无论哪一方都不企图控制对方;无论哪一方都不企图伸手去主宰这个世界。
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现在正是只争朝夕的时候,是我们两国人们去攀登伟大事业的高峰——缔造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时候。本着这种精神,我请求诸位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能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友谊与和平的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干杯。
尼克松
1972
(本文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祝酒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