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8:2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

第一篇: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

XXXX市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物流过程中的交通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包装、搬运装卸、区域分拨和配送等行业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的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臵,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物流业发展,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服务业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到了重要位臵。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疆的物流业发展中心,在全疆物流业发展中占据龙头地位,已被国家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二级节点城市),也是新疆打造面向中、西、南亚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区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已被乌鲁木市摆在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臵,目前,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乌鲁木齐市货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分别占到全疆的 21.3%、38.6%和23.5%。进一步加快乌鲁木齐市物流业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合理布局建设物流园区是其重要支撑载体。物流园区作为支撑和承载物流运作的基础平台,也是物流网络的灵魂和中枢,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物流效率与物流成本,也是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体现。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更具典型和现实意义。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类型及功能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类型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行业内部对物流园区的定义和内涵表述还存在差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GB/T18354—2006)》和《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20068837-T-469)》(征求意见稿)对物流园区的定义和类型的划分: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由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物流园区划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主要业务范围及功能界定:

——货运服务型:选址在具备一定规模空港或海港或陆港之一,以实现不同的运输方式转换为主。

——生产服务型:以生产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企业供应链物流为主要服务内容。

——商贸服务型:以商贸流通业为服务对象,以为规模化商品流通提供集散功能及物流配送为主。

——综合服务型:兼具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和商贸服务两种及以上的特征,物流服务业态多样化。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物流园区的定义详见文后所列物流相关知识。

(二)物流园区的功能

根据国家标准及目前国内外已经具备一定经营规模、运作较为成熟的大型物流园区运营情况看,物流园区应具有微观业务服务功能、物流系统效用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微观业务功能:是指运输和配送的组织管理、集中储存、包装与流通加工、中专换装与集散、多式联运、综合一体化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

——物流系统效用功能:是指货物的集散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控制中心三个效用功能。

——社会经济功能:是指物流园区所带来的产业集聚作用、经济开发功能、以及对周围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作用。

二、目前我国和我区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物流园区作为一个区域物流功能集约化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辐射范围最广、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企业的集中区,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和象征。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建设整体已进入一个高速建设和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物流园区正在开始发挥集中基础设施,集聚物流资源,集约物流业务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规划建设中的以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命名的各类物流园区达几百家之多。这些园区大多由地方政府牵头规划并投入一定资金,企业具体运作,大多数园区都是综合型的物流园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区域,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交通枢纽地区多、交通滞后地区少。与经济欧日等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物流园区起步晚、发展快,各类物流园区的规划背景、定位和软硬件水平差别很大,明显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很难满足物流园区的产业积聚和成本集约的需求,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定位不明、物流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的情况十分突出。

当前,新疆物流园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新疆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但是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瞄准市场空白已经开始在疆进行布局投资,乌鲁木齐市作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成为投资建设物流园区的重点区域。目前,已经有中国保利、中国物流、中国远洋物流等国内大型物流、地产企业开始进行实质性的项目建设,中国保利与亚欧大陆桥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拟在火车西站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中国物流计划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5亿元,建设乌鲁木齐国际现代物流园,物流业面临加快发展的阶段。

三、乌鲁木齐市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物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目前乌鲁木齐市正处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关键时期,调研发现,乌鲁木齐市物流园区建设还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真正意义的物流园区正在加快规划推进建设,目前所形成的大多是依托铁路、公路和商贸市场而形成的具有物流园区雏形和功能特征的物流设施集聚区,比较突出的是在各大商贸市场周边伴生了若干个有形公路货运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物流功能,但这些距离国家标准的物流园区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根据调研实际情况,我们着重从乌鲁木齐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判断乌鲁木齐市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现状 1.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基本概况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逐步完善,东联西出和连接南北疆重要交通枢纽地位的日益突出,乌鲁木齐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逐步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商贸市场体系和七个二类口岸优势,不但成为内地商品辐射全疆以及出口中、西、南亚乃至俄罗斯等国的中转集散地,也是新疆及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和农产品进入内地的集结中心,由此带动形成一批由运输和商贸催生,具备中转、储运等基本物流功能的铁路、公路货运站场和依附商贸市场、二类口岸的物流作业区。这些区域汇集了目前乌鲁木齐市主要的物流设施,承载着乌鲁木齐物资中转集散的重要功能,按照基本功能划分,可分为铁路货运站场、公路货运站场和商贸市场及二类口岸附属的仓储货运区等三大类型,具体包括火车北站、东站铁路运输仓储货运场站,南郊三环公路货运站,西域轻工基地、边疆宾馆、华凌市场、新疆商贸城物流中心、火车头外贸基地、广汇美居物流园、北园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市场和二类口岸附属的货运仓储区(海关监管区)。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布局功能及特点如附表所示

2.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发展特点

目前,这些物流设施集中区域基本位于交通枢纽及商贸市场内部或周边,主要是为满足运输中转集散以及商贸流通服务而形成,其中除铁路货运站场是根据国家铁路建设规划由政府投资建设外,其它重点公路货运站场尤其是商贸市场和二类口岸附属的货运仓储区(海关监管区)均由企业主要是商贸市场投资主体为满足本市场商户货物储运需要投资兴建,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正式颁布相关行业标准,乌鲁木齐市也未出台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设施集中区从选址到内部布局建设、规模确定以及功能定位,均按照便利周边商贸流通需要,由投资企业根据自身财力以及土地仓储设施现状自行建设,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均未参与其规划与建设。

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服务型特征明显,基本可划分为货运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三种类型,符合乌鲁木齐市第三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特点。另外,能够提供的物流服务内容也较为趋同,基本包括仓储和简单的运输组织配送以及信息服务,具备一定的中转集散功能。这些物流设施集中区集中了乌鲁木齐市主要的物流企业和仓储设施(如三环公路物流园目前占地800亩,仓储面积5万平方米,停车场20万平方米,集中了从事货代、仓储、运输等物流企业300余家),基本构成支撑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物资集散的基本构架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由于基本是自发形成,缺乏统筹规划,与全市生产力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缺乏有效对接,而各区之间也未形成合理分工和布局,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从整体布局看,火车北站、东站铁路运输仓储货运场站和南郊三环公路货运站,属于国家规划建设的铁路公路货运枢纽,规模较大、物流能力相对较强,处于城区外围,对城市交通基本没有太大影响,具有一定的行业引领作用。其余商贸型物流设施集中区布局较为散乱,各自为政,选址缺乏科学预测,物流线路设计欠优化,无法直接进入区域主要干线道路,建设规模缺乏适度超前性,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自身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场地狭小、周边交通流量大道路容量有限等矛盾日益显现。并突出存在商流、物流混杂,已成为推进城市物流发展的一大阻碍,商、物分离是物流合理化的一个核心问题,现有商贸型物流设施聚集区基本是为商贸市场服务而伴生的,除新疆国际商贸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区)与周边商贸市场分离外(但也处于城市中心城区),其余均与商业交易中心合一,处于交通拥挤、人口密集的天、沙、新、水四大主城区,对城市交通、环境(噪声、尾气排放)已造成很大压力,出口过多倚重河滩快速路,增加了贯通城市南北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导致迂回运输、对流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大量存在,增加了物流成本,远期看不适合作为大型物流集散地。目前,乌鲁木齐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对此市政府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在河滩快速路、太原路、外环路辅道、大湾南北路、仓房沟路、西山路、珠江路、宝山路、雅山北路、延安路10处重点路段白天禁止中重型货运车辆通行,这一举措虽然暂时缓解了交通压力,但对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的正常运转却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成本。另外,由于物流设施集中区与产业布局不匹配,支撑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物流园区还未形成,制造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基本依靠自身解决,城市北部重点产业园区在大型物流设施布局处于空白。

2.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综合服务功能薄弱

从功能分析,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应属物流节点范畴,但从业务范围看,普遍只具备仓储、简单运输配送组织、装卸等功能,物流节点应具备的规模型运输和配送组织管理、综合组织协调、包装和流通加工、中转换装与集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和车辆、设施维护以及保税、法律、结算、咨询等增值服务功能远不完善,集散中心、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效用功能远未形成。其中除受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外,还有就是物流企业普遍实力弱,运营模式存在缺陷。现有这些物流节点主要以地产出租模式运营,物流功能(如运输和配送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服务等)主要依靠进驻的物流公司和货代企业承担,物流资源要素缺乏有效整合。由于物流企业及货代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导致现有物流设施集中区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但在物流活动的组织、运输方式的衔接、物流通道的疏导、物流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等方面还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物流的组织化水平低,传统流通方式仍占据主导,目前乌鲁木齐仓储、运输等传统业务仍占物流市场的80%以上,现代物流运营模式远未形成。以火车北站为例,目前北站地区有仓库近千栋,仓储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汇集了乌鲁木齐铁路局北站集装箱公司、新疆友好利通物流总公司、兵团物资储运工贸总公司等60余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营平台,铁路专用线、仓储、堆场等基础设施资源分散,基本处于自成体系独立运营状态,设施综合利用率低。如公路货运,由于信息不畅,货运车辆返空率多年在50~70%左右。另外,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等仍处于空白,部分货代企业乘机进入(货代行业进入门槛低,只要求十万元注册资本金),违规开展代收货款业务,加之缺乏有效监管,货代企业挪用客户货款等违法现象多有发生。根据乌鲁木齐市运管总站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09年1到10月,涉及托运部代收款出现投诉案例多达23件,且涉及的代收款金额日渐增高,有的已达上千万元。3.功能定位重复,发展空间有限

除铁路货运站场外,现有其它物流设施聚集区普遍存在自身功能定位不清,功能交叉重叠,低水平重复建设,土地资源有限,发展空间狭小等现象,必须要进行整合调整。其中比较典型的如边疆宾馆和新疆西域轻工基地货运仓储区(海关监管区),两者都从事国际贸易物流服务,辐射地域范围、客户类型、流通商品种类基本相同,两地距离不到5公里,不但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也加剧了城市交通、环境的压力,目前,边疆宾馆场地已基本饱和无法继续扩大规模,新疆西域轻工基地正试图通过发展空中、地下立体仓储设施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层级不分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现有物流设施聚集区一方面具有物流园区、中心大规模、综合性、宽辐射的特性,同时又承担着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这其中除缺乏统一建设规划外,也反映出乌鲁木齐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城市内部物流配送系统还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既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和交通流量无序增加,也使现有物流设施聚集区在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升级发展中存在较大难度。

4.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能力有限

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看,类似工业地产投资,投资收益率仅为6~8%,属于基础设施长线投资。现有物流设施聚集区,除铁路货运场站外,其余基本都是从事商贸地产开发或传统运输等行业的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商流、土地)兴办的,附属、服务主业发展的特征明显,投资规模非常有限,大多处于维持状态,导致目前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差,突出表现在:一是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滞后,几乎处于空白,已成为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中转联运设施建设薄弱,公铁联运集装箱转运场站建设严重不足,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衔接不畅,多式联运水平较低;三是仓储设施陈旧简陋,多为一层普通砖混结构仓库,且数量不足,场地及仓储空间狭窄,多数仅能满足存放需要,缺乏自动化立体化仓储设施;四是满足物资装卸倒运的输送机械、特种车辆、装卸搬运机械以及其它专用机械应用水平低,人工劳动仍占很大比例;五是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等物流新技术还未应用到实践中,物流作业科技含量很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成为现有物流设施聚集区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

5.缺乏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由于物流产业属于跨行业的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管理多头,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支持政策体系。国家虽已出台《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并确定乌鲁木齐物流节点城市地位,但在实际推动布局建设方面缺乏配套实施细则和引导资金投入,自治区也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出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目前仍按照商业地产的管理方式对待,极不合理,特别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费收取方面缺乏系统明确的扶持政策。另外,物流行业监管还处于真空地带,尤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规划利用、物流企业行业资质要求、物流服务及设施标准等方面,应加快制度完善。制度的缺失导致目前一些所谓物流园区建设实际是在变相圈地,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对乌鲁木齐市物流园区发展阶段的判断

综合以上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GB/T18354-2006)》(2006年版)和《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20068837-T-469)》(征求意见稿)对物流园区的标准界定,现有的物流设施聚集区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在规划布局、物流运作方式、基础设施水平等关键环节还存在很大差距,整体处于整合调整转型期,处于规划建设的起步阶段,与乌鲁木齐市作为全疆物流集散中心地位极不相称。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的物流园区,对优化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全疆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乌鲁木齐市正着手制订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根据乌鲁木齐未来城市总体规划、交通格局、产业布局、土地资源状况,初步提出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具体包括乌鲁木齐铁路国际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型)、乌拉泊公路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型)、米东工业物流园(生产服务型)。其中《乌鲁木齐铁路国际物流园发展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以头屯河区政府为管理实施主体,整合利用现有火车西站、北站物流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公铁联运和集装箱运输,建设专业运输、保税、仓储和加工四大主体功能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建设立足乌鲁木齐市、面向全疆、辐射中亚和内地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五、加快乌鲁木齐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

乌鲁木齐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尽快修改完善出台实施,按照发展规划,有必要对乌鲁木齐市物流园区建设制订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目标、整体布局、层级分工、实施进度以及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快推进。

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通过城市规划立法来保障城市物流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应在物流规划和物流设施建设用地和物流设施功能及布局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规划要求,有序引进物流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建设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

要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从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价格和收费政策等方面给与倾斜。在资金投入政策上,要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国债资金支持,自治区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给予物流园区规划等前期工作资金支持补助,要加大对物流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增加授信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股权质押等贷款融资业务,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在用地政策上,物流园区建设用地按照省级开发区用地政策执行,对重点物流园区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采取“先征后反”的政策,专项用于物流园区建设。对园区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实行与一般工业同价的政策。

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完善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政策,如物流企业资质要求、物流设施标准化等,彻底消除目前存在的一些所谓物流园区建设实际是在变相圈地的现象,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创新投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重点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政府应适当给予财政补贴,也可借鉴日德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采取BOT等融资模式,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其他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多种所有制成份企业自主建设经营。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企业兼并、增资扩股、中外合资等途径筹建设资金。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同时要加大对物流园区内部仓储设施、转运设施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功能升级,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促进各类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实现铁路与公路场站运营的无缝对接,方便货物转运,降低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的成本和运营风险。

(四)加快布局调整

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加快物流设施布局调整,明确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层级和职能分工,构建完整的物流网络。目前,乌鲁木齐市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现有的物流设施集中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从城市物流发展的要求,商流、物流必须分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物流园区应布局在远离主城区,靠近交通枢纽和产业园区,根据乌鲁木齐实际情况,应向城区外围拓展,如甘泉堡、三坪等地,有效分流过境物流。市区内目前形成的物流设施集中区通过逐步推进商流、物流的分离,形成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通过科学规划,在市区内合理布局建设物流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进一步增强城市物流配送功能,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形成以综合物流园区为中心、专业物流中心为支撑、多种运输方式紧密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五)完善管理体制

物流业是一个涉及领域多、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持,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体制障碍日显突出,必须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政府要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建立物畅其流、低成本、高效率,符合新疆发展实际和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国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

(六)培育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推进物流业发展的主体,大力培育物流企业群体是持续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动力。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促进现有传统物流企业改制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增强物流业发展的活力。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到新疆投资建设和发展物流业,积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各项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对物流企业倾斜,要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管职能,创建物流企业发展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同是要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加强对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提升我区物流业发展水平

第二篇:建设文化强国与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现状[范文模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

今天有幸聆听了陆校长的演讲,获益匪浅。课堂开始,陆校长传达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实践到如何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并谈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内容充实丰富并诙谐风趣,现记录如下:

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

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

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6.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全会指出:(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7.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

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

1.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其主要形式: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二是各种文化活动,即知识讲座、辩论赛、讲演赛、各种征文比赛、学术讲座等等。三是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四是社团活动,既有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五是社区文化活动,即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宿舍文化活动等。六是心理咨询,即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校园文化的推行除了对内加强宣传,也要加强对外的宣传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将校园文化的精神传递到每个人的脑海里。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2.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传承理工精神,即“求实的态度,献身的精神,革新的气质,勤俭的作风,集群的性格,乐观的情绪”

3.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4.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5.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三.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现状

1.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是指亚非拉各国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又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执政党鼓吹的社会主义;

二是亚非拉国家内的共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

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类型可分为:

①村社社会主义

②宗教社会主义

③民主社会主义

④激进社会主义

⑤军事社会主义

⑥合作社会主义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的有:欧洲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托派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等。它们的社会主义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张,不尽一致,但它们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

第三篇: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横山桥镇环境优美,山水隽秀,商贸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是实现“退二进三”,打造常州“东大门”核心示范镇,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有力支柱。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镇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镇的意义

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社会发展中,我镇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投入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也任重道远。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同时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横山桥的投

第1页,共7页

资环境,提升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绿色GDP的需要。现代服务业,以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要素,被喻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减轻自然环境损害,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镇现代服务业概况

(一)我镇现代服务业现状

首先,总量持续增长,比重稳步提升。2010年,全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4亿元,比上年增加30%,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消费品总额15.8亿元,增长22%。另外,我镇2011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606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其次,传统服务业发展逐年提升。零售业、旅游和餐饮类是我镇传统服务业的主要行业。我镇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风光每年吸引着海内外大量游客,同时带动了商贸、住宿、餐饮业的蓬勃发展,稻香村、国瑞宾馆、红太阳等高档酒店立足横山,辐射整个常州东部,而横山百叶、芙蓉鲜螺等特色农产品已响誉沪宁线。横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将进一步拉动服务业发展。最后,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新型业态取得突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力带动了现代商贸设施的开发。羊绒城、新利财富广场、购物中心等商业板块的建成,有助于规范沿潞横河商业业态布局,培育大型专业市场,将促进传统商贸向专业化、中高档化转型。

第2页,共7页

(二)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由于我镇是工业重镇,制造业占整个产业结构的比重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增加值占镇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二是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我镇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服务业附加值、层次和科技含量较低。三是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商业意识淡薄,商业氛围不浓,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创业意识不强,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不明显,辐射效应不强。四是服务业发展人才短缺。特别是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高素质人才不足,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优能力的人才缺乏。

三、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更新理念,深入研究,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全是上项目,首先要理念更新。由于理论上的影响,人们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思想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但在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应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两轮并驱”,同时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建设“实力横山、魅力横山、和谐横山”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服务业改革与开放,促进现代服务业有序、协调发展

第3页,共7页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打破服务业中的垄断经营。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服务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领域,积极加快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继续深化服务企业的改革力度,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注重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

我镇是工业重镇,制造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积淀厚实,但制造业更大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联。生产性服务性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帮助制造业增强作业连续性,提高生产率,降低可变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同时,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壮大给生产性服务业以极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也会愈好,集聚效应也增强。生产性服务是一个营利性行业,必须通过竞争来发展,政府的工作是要做好引导,建立必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发展生产性服务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传统服务业现代化

传统服务业现代化是促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我镇整体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比重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影响,其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通过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获得的产业增加值有巨大上升空间。引用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引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服务管理制度和现代经营

第4页,共7页

方式,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并且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

(五)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通过制定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注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关注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为服务业人才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完善服务业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建立健全人才评估和激励体系。

四、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要求,以中心镇区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居住房地产,着力打造“宜居横山”。加大中心镇区房地产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商品住宅品质,形成一批高品质生态社区。加大紧房户住宅建设力度,适度开发低密度住宅,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工业房地产,根据产业特色来发建设各类生产用房,满足企业生产所需。大力推行和规范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

第5页,共7页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举全镇之力全力规划建设“江南第一财”主题公园,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与运作,使“江南第一财”成为全镇乃至全区全市的旅游新名片,塑造具有横山特色的旅游总体形象。同时,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努力打造芳茂山历史文化游、龙潭湖生态生态农业游、羊绒城现代集镇游、五一村新农村考察游、白龙观第一财祈福游五大旅游亮点。建设一批高档次、现代化的旅游接待设施。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更广泛、更深入地宣传和展示横山良好旅游形象。

(三)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充分利用我镇的旅游、交通、市场、经济等各种资源,按照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促进发展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要求,推动全镇餐饮和住宿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餐饮龙头企业,加快四星级南阳假日大酒店的建设,进一步发展稻香村、国瑞宾馆等成熟酒店。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推进餐饮企业品牌化。加大行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镇餐饮住宿业档次,发展成为精致宜居的中心镇。

(四)加快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物流市场,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变,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

第6页,共7页

(五)提升商贸流通业。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大力推广现代商业营销理念,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推动和鼓励传统杂货店、小超市向购物中心、专业店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连锁集团到我镇开设大型超市连锁店。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培育1~2家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专业性市场。

第7页,共7页

第四篇: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摘 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海峡西岸中心城市,有发展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明确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有利条件,对加快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厦门;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

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显示,服务业不仅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且其经济增长几乎全部依赖于信息服务、银行、运输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拉动。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不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更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业、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以及人类的认识活动的逐步深化,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

二、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厦门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是厦漳泉城市群之龙头,其经济地位对闽南地区乃至福建全省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

1.从纵向来看。厦门市服务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地位日益显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厦门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已由特区成立之初的1980 年的 1.31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 003.88 亿元,增长了766 倍,三十年间年平均增长 24.8%,服务业占厦门 GDP 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由1980 年的 20.6%增长到 2010 年的48.9%,平均每年提高近1 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从横向来看。厦门市服务业的规模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与其他城市比较差距也扩大了。从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额来看,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相差甚远。从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来看,厦门直到 2010 年还未超过 50%,上述三大城市从 2000 年起这一比重均超过 50%。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比值在 2000 年时已达到69.04%,2003 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 75%,日本为 68%,德国为 69%。可见,厦门市服务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但相比经济特区地位和世界发达国家而言,传统服务业缺乏竞争力、高端服务业规模较小,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完善已成为厦门工业化、城市化乃至国际化的障碍性因素。

3.从内部结构来看。厦门服务业的产出过于集中,行业、行政区域间差距明显。从行业来看,厦门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厦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2009 年上述四大行业的增加值为 491.6 亿元,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54.9%,说明厦门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成熟,传统行业仍居主要地位,新兴行业有待进一步成长。从行政区域来看,2009年,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GDP较高,分别为577.63 亿元、431.24 亿元、232.08 亿元和 239.38 亿元,同安区和翔安区GDP 仅为 132.84 亿元和 129.07 亿元。同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GDP由高到低依次是思明区(81.7%)、湖里区(46.5%)、同安区(38.5%)、集美区(32.6%)、海沧区(29.4%)和翔安区(20.2%)。

可见,思明区服务业在厦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其他行政区的服务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占GDP的比重都与思明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009年厦门市六个行政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厦门市统计局网站。

三、厦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立法优势。1980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 年 2 月,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1992 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其间,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

1994 年 3 月,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法权。2000 年 3月5 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立法法》,把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纳入“较大的市”范围,赋予特区所在市政府享有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同样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

2010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作为经济特区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给予厦门市的政策支持也强力推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财税政策优势。在税收方面,1991 年 4 月 9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 7 条规定,“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 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无疑这是经济特区在财税政策方面享有的一条优惠政策,为厦门市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2008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并同时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新法对企业税收实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对于目前,厦门经济特区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新税法实施(2008 年)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二是新设高新技术企业执行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企业将均能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依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厦门经济特区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营业税、外商企业投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

3.市场优势。厦门是闽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 253 元,比上年增长12%,连续多年保持福建省第一的位置。此外厦门背靠漳州市、泉州市,两市经济发展迅速,内陆龙岩、三明市发展潜力较大,厦门市服务业在周边地区支撑下发展后劲很足,发展潜力巨大。

4.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厦门市位于中国两个发达的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海路和陆路中段,面对台湾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厦门市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服务业的基础雄厚。

厦门市已建成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厦门港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深水良港和主要口岸,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组建厦门港口管理局,管辖围绕厦门湾而建的所有港口和码头,厦门港的岸线资源大大加强,厦门的对外口岸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东南沿海的现代物流中心。厦门与国内外主要城市联系十分便利,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客货运航空中心,已于国内外近百个城市开通直航航线。

5.环境优势。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工业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它更需要的是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厦

门市有二十多年的特区建设基础,2003 年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奖,2004 年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2007 年名列全国宜居城市榜首,是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四、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对策。

1.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作用。2010 年 9 月,国务院发改委正式批准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为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厦门应尽快完善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对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知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将优先支持和倾斜。在税务、工商、金融等方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如减免税收鼓励研发、减轻行政审批手续、提供融资便利等,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多级力。

2.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认识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这条产业链已经成为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厦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依托厦门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港口资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等,并使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以生活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是利用厦门优越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整治旅游环境,全面推进对台旅游交流与合作,把厦门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二是重点扶持会展服务业、动漫、广播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向从事文化创意的企业提供研发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大力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化的文化创意园。免费看电影(tang)

三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

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高端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旅游医疗,培育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项目,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4.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一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职业性,鼓励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二是制定有关政策,引进吸国内外各层次高技术水平人才,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入渠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如专利激励、产权激励等,此外,政府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长期跟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留住人才,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5.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合作,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厦门应充分利用自身海西建设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加强与周边城市政府协商,并达成共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服务业发展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厦门也应利用开放特区的优势,吸引外国的资金、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流程,推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本土有能力的服务性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厦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战略构想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战略构想 2010年06月24日16:49中国客车网综合报道我要评论(4)字号:T|T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批量化进入市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

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强产品开发能力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系统电气化。我国电动汽车开发高起点起步,围绕重点目标和核心技术,建立起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整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2~2008年,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获得专利1796项,其中发明专利达940项。

我国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自主开发的200kW以下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效率超过50%,成为世界上少数 示范运行持续深入,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从2003年起,北京、天津、武汉、深圳等7个城市及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小规模示范运行考核,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500辆,运营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3500公里以上,出勤率达到95%以上。

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集中投入了595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运行370多万公里,运送乘客440多万人次,实现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汽车企业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主流竞争型产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近来,力神、比亚迪、比克、万向等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数十亿资金加快产业化建设,上海电驱动、大郡、湘潭电机、南车时代等电机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积极完善产业链建设。在未来2-3年内,预计将形成20亿Ah以上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能够满足10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要求。

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截止目前,我国已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38项,其中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4项。形成了整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相关检测评价和产品认证能力。同时,我国还积极进行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准入程序等研究。《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7年11月发布实施,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为自主开发成果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营造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们的国情。09年6月2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前期成果,并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和加快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对电动汽车产业寄予了厚望。09年8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和部分中央老领导分别考察了我国电动汽车自主研发成果,对电动汽车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指示。刘延东国务委员就发展电动汽车、建立战略性产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09年5月30日,对国务院办公厅呈送的《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做出如下批示:“电动和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潮流,我国研发能力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并有一定的产业能力,如在政策上加以配套完善,从市场开发和产业规模上加以扶持,会有很好前景。”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宏观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去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重点支持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和整车的示范推广。经济激励政策取得突破,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支持试点示范。以湖北省《关于推进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的意见》为代表,13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研究从研发和产业化资金支持、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电动汽车发展。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在具备了以上良好基础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优势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根据已探明储量,我国锂资源储量38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新疆、河南、青海、西藏等地区。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8%,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稀土产量自

1988年以来均居世界首位,多年来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是世界稀土第一出口大国。

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及相关零配件产业迅猛发展,生产企业已超过3000家,整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生产能力接近千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在电动自行车快速普及的带动下,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体系迅速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同时为建立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市场优势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势必造成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价格、功能等要求不同,我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市场,使我国汽车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特点。这种形势下,只要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如优先发展微混合、轻混合的混合动力汽车和低成本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将有利于加快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先期市场导入。

基础设施后发优势。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基本已经结束,在城市内新建或改建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难度远远大于我们。我国大中城市建设还处于发展期,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适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的来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再接再厉,开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国际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和自主发展。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

战略定位:发展电动汽车,是在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煤基能源交通应用的最佳方式,是我国汽车工业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在国际汽车业“转移”与“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型、实现自主发展的最佳选择。

战略目标:把握电动汽车的历史机遇,实施电动汽车国家战略,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带动汽车共性技术的全面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加快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能源体系,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自主创新目标: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开发体系,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开发能力,自主开发的各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整车、动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等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动力电池、驱动

电机、燃料电池及发动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业发展目标:建立起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品开发、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电动汽车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网络化服务能力满足市场需要。小型纯电动汽车、大型纯电动商用车、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和PLUG-IN混合动力汽车形成比较优势;先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其核心材料产业化规模和竞争力保持领先。

市场环境目标:完善电动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各类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缓解能源和环境形势紧张的局面。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市场主导产品;纯电动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小批量进入市场;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电动汽车应用需求。

政策法规目标: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研究和制定工作,争取在优势产品和技术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法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系统规划、超前部署,建立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战略途径:大力实施汽车产业转型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发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加速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向电气化“转型”。利用国际汽车业“转移”的机遇,全面提升汽车共性关键技术水平,满足当前汽车节能和排放法规不断升级的需要,同时服务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战略。

低速电动车:中国电动车发展的新方向?

2010-11-09 08:44:53 来源: 新华网(广州)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11月9日报道 香车美女悉数登台,论坛精彩不断……正在深圳举行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热闹非凡。记者注意到,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低速电动车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有专家表示,低速电动车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方向。

低速电动车展会上抢风头

阔别中国21年的世界电动车大会,今年回到深圳。5日-9日,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总体规模和各项具体指标均创历史新高,60多家中外厂商展出220辆新能源汽车整车。

6日,记者在深圳市会展中心1号展馆万得国际集团的展位,看到了几款小巧别致的电动汽车,圆头圆脑的造型甚是可爱,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围观,更让人心动的是,它的售价只要2.98万元。

“这是一款非常典型的低速电动车,很受大家欢迎。”锦州万得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喜说,万得国际集团开发的这款2座电动车,一次充电续航里程100-150公里,百公里耗电不超过7度,非常经济实惠。

刘春喜说,这款车主要以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年轻职员及摩托车车主为潜在购买对象。这种电动车具有低速、近距离、低价位、更换电池快、集中充电等优点。

据介绍,国外一般以时速70公里为分水岭,将电动车划分为高速电动车和低速电动车。欧盟、日本等对低速电动四轮车进行单独管理,这类车的牌照区别于传统汽车,车主可享受购车补贴、免年检、过路等费用的优惠政策。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为低速车型专门划分了行驶道路。

万得集团董事长赵清洁认为,发展低速电动车,对目前的中国市场更有意义。赵清洁说,中国大都市已经堵车严重,未来汽车需求占2/3的市场在乡下或城乡结合部,预计将有9000万辆的需求,而这正是低速电动车的最佳市场。

无独有偶,其他一些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了低速电动车,电动大巴成为很多厂商竞相展示的对象。山东中文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在大会上展出了3辆纯电动大巴。该公司董事局主席贾秉成介绍说,今年8月,他们两款电动城市客车列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明年产能可以达到8000辆。

专家:电动车“弯道超车”需要新思路

本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基于中国的国情,应当大力发展低速电动车。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多年来中国汽车都在谈“弯道超车”,业界始终有一种声音认为,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很难赶上海外汽车巨头们的步伐,但是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从目前来看,通用汽车的雪佛兰Volt已经在美国上市。日产Leaf与雪佛兰Volt即将进入中国市场。在2010巴黎车展上,包括奔驰、大众、奥迪等传统汽车巨头都展示了自身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陈清泉说,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与海外汽车巨头依然还有差距。要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电动车企业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路线,即发展技术要求低、进入门槛低、同时没有技术壁垒的市场,尽快将企业做大做强。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低收入人群对于廉价电动车的需求很高。如果发展低速小型电动车,满足人们的代步需求,将会有很好的产业发展机遇。

“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看,低速电动车的性能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需求,因此有非常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教授孙力说,在使用电动交通工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我国政府是非常支持的,老百姓也非常支持,因此中国一定会走一条独特的电动车发展道路。

快速发展仍需政府“给油”

低速电动车要驶入千家万户,仍然面临着不少障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教授孙力总结说,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低速电动车的技术标准没有确定;二是面临道路运行难题,因为低速电动车在混合道路上会影响其他车的运行;三是充电设施几乎是空白。

事实上,我国在电动车产业方面的立法远没有完成。不仅电动整车的法规没有成形,连电动汽车一些总成要求方面的法规也没出台。而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已有了电动汽车方面的立法,大部分在低速电动车方面。

为了推进低速电动车的产业应用,万得申请锦州市政府特许20辆电动出租车运营12个月,效果理想。“我们认为,国家相应的标准出台不会遥远,我们的低速电动车设计也覆盖了欧美等国家标准,并且获得了欧洲订单。”万得集团董事长赵清洁说,现在厂商都希望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早日出台。

“电动车的这趟列车已经启动,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陈清泉说,电动车的发展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政府的扶持,第二个阶段才是市场化。在最近的3-5年内,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尽快制订各种标准,才能推动中国电动车行业快速向前。

(本文来源: 作者:彭勇)

下载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物流园发展现状与国际商贸城战略定位差异性分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