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新

时间:2019-05-14 06:4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新》。

第一篇: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新

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

路径探新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青岛市;路径新探

[论文摘 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现代城市能级提升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近年来,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因素。加快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青岛市要发挥好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现代城市能级的需要

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即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的过程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的全面改变和提升,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是现代服务业在现代城市各方面、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同时,现代城市经济又具有聚集效益(是指劳动与资本的聚集引起社会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高带来收益的提高,或资源共享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而现代城市聚集效益则是通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的。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工业化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加快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必然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必将进一步加剧,现代城市发展工业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只有加快发展占用自然资源较少、人力成本较高的现代服务业,才有利于发挥现代城市的比较优势,提升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推动的,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等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现代城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提出了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思路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特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凸现。一是以构成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态的金融、旅游等行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据统计,2006年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325.2亿元,同比增长26.7%;省级以上总部企业达到134家。二是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和中介服务等领域,已成为现

代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据统计,2006年青岛市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吸纳社会资金逾40亿元,内容涉及动漫、影视制作、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出版等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238亿元。三是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06年,青岛港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2位;进口铁矿石继续保持世界港口第1位,进口原油继续保持沿海港口第1位;集装箱完成770.2万标准箱,同比增幅22.1%。四是海洋服务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近海资源,按照以港口为龙头,水产为基础,旅游、造船为重点,海洋药物、精细海洋化工为新兴产业的思路,海洋产业占CDP比重在12%以上,海洋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接近14%,已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如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会展业、旅游休闲产业对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契合;西海岸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物流业,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国内商品、部件、物资的集中、储存、拼装、分拨中心;市南区已形成了包括楼宇经济、金融业、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在内的“一楼四业”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市北区近年来在打造商贸流通、餐饮文化、婚庆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尤其是以台东二路步行街为中心的台东商圈、啤酒文化街等兴旺发达,充分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引导的重要作用;四方区的汽车贸易大道,李沧区、城阳区以及即墨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商贸流通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繁荣地方经济、服务市区消费需求的主要供应地。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据统计,2006年仅市南区涉及楼宇经济的企业、总部型企业总数已分别达到了7100余家和392家,税收分别达到了30.6亿元、31.2亿元。金融业方面,9家外资银行全部落户市南,金融机构总数达到57家,在香港中路形成了青岛金融街;软件企业达到242家,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2亿元,软件产业基地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抢占了省内最高点,“创意100”成为全省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列为环渤海重点创意产业园区。市北区依托六条特色街道大兴现代服务业,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3.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48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27.1%。李沧区着力打造新型商贸、物流中心,全区目前已有大型物流企业4家,物流货运配载市场6家,从事物流运输的个体私营企业700余家。

(二)制约因素

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目前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概括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不大。2006年青岛市服务业虽然实现增加值1340亿元,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2%,但是现代服务业在全市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尚不足1/3,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4位。二是结构失衡。2006年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只占GDP比重6.5%,而深圳、宁波分别达到19.7%和11.2%。三是服务领域狭小。目前,青岛市不少服务行业还属于垄断型或保护型,尚未进入市场,有些生产性服务业仅限于企业自我服务,而生产型企业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需求也只有50%左右,“小而全”、“大而全”的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存在老城区活力不够、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发展功能不足以及服务质量不高、市场服务不规范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上述差距的存在,与其存在多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方面,由于受体制、机制的制约,目前青岛市除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以外,现代服务业众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特别是像金融、电讯、铁路、航空等,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发展的资源归不同部门所有,缺乏统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据调查,目前青岛市确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即金融、旅游、现代

物流、文化及创意、房地产、信息服务、现代商贸流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涉及市发改委、经贸委、交通委、建委、旅游局、外经贸局、信息产业局、文化局、节庆办十个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比较突㈩,因而难以有效配置资源、形成竞争比较优势。同时,目前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抑制了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行业协会、商会发育缓慢且不规范,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政策导向机制不完善。近年来,青岛市虽然陆续出台了有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激励政策,在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做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在如何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方面,还显得不够完善,基本上是按照产业或者行业制定的单项政策。同时,其政策措施也还存在一个落实到位的问题。例如,在外资引进方面,虽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的决定,并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但从实践效果看,同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据统计,2006年青岛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16%,而同期上海市服务业吸收合同外资97.6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量的67%。现代服务人才短缺。青岛市虽然不乏优秀人才但大多集中在海洋科技领域,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发展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同时,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重点实验室也不过20所左右,不要说与北京、上海比,就是和省内城市济南比也不占优势,中高级专业人才在全国城市中排位落后。居民最终消费率偏低。居民最终消费率的高低反映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2006年青岛居民最终消费率只占37%,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7位,比深圳低60.5%,比广州低40.1%,比宁波低37.0%,比杭州低33.4%,比厦门低25.9%,比南京低20.0%。偏低的消费率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拉动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加快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一五”是青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到201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二次产业比例将调整为3:50:47。这预示着青岛从现在开始到2011年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提高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新突破。

(一)深化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的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尽快解决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的问题。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合理划分服务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扶持公益性行业发展;竞争性行业应逐步推向市场,政府要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补贴;以公益性为主又兼有经营性的行业,应合理区分营利性业务和非营利性业务,推动营利性业务走产业化道路。科学界定文化、卫生、邮政等行业的经营范围,适当引进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企事业的改革步伐,打破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把隐性的服务业转化为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业。逐步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将会议服务、公务交通、环卫保洁等可以交由社会提供的服务,通过社会招标等方式实行服务外包。在明确行业要求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标准,切实废除或修改不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与管理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引导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格局,促进现代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大。

(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

在项目建设中可考虑以国有投资方式为依托,盘活国有资产,更多地采用BOT、租赁融资、信托等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融资手段,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益性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扩大投资规模。要积极调整财税政策,如允许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业在计提折旧时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照销售额一定比例计提开发基金,允许这些基金在所得税前扣除;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所得税的适当减免,对一些新兴服务业初创期间实行所得税企业适当减免。同时,在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衔接配合上,尽可能地免除服务性行业存在的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等。

(三)提高现代服务业行业素质

加快制定和实施服务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如,在通讯服务业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要加快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在立足青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引导各类院校、科研和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各层次、各类型的现代服务业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同时,积极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外着名培训组织来青建立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金融专家、营销行家和文化精英。加快制定和实施海内外高级服务人才引进计划,特别要吸引一批高素质的紧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

在外资利用和项目引进上,要从引进一般加工项目转向引进研发、咨询机构等科技与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以不断促进青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端化。服务业跨国转移如服务业务和项目的离岸外包以及以提供特许权、经营许可、管理合约等为主的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显着特征,要创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和制度设计,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在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同时,扶持出口导向企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与互利合作中承接产业转移,寻求共同发展。

(五)增强居民现代服务需求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居民现代服务消费率的高低。因此,政府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要切实注重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层居民的收入水平,最大限度地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消费群体,增强居民现代服务需求能力。一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所得比重;二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现代服务消费预期;三是完善现代服务消费政策,优化现代服务消费环境。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占全市GDP比重不断提高,贡献能力不断增强。2004—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6.7亿元增加到29.2亿元,其占GDP比重由26.6%上升到35.6%,年均增加1.4个百分点(见下表)。2011年,全市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41.8%;服务业从业人员为

3.6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54.5%。

伊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表(2004-2011年)

二、服务业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商贸流通、旅游、交通运输三大优势服务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0%。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8亿元;全市旅游人次达到165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61亿元;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增加值为5.3亿元。

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教、信息咨询、培训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较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2011年,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6亿元;电信业实现收入3.1亿元;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销售额5.4亿元,成为全市重要的地方财税来源。同时,伴随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全市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2011年,全市中介服务企业达250余家,其中信息咨询经营机构 102家,培训经营机构83家。家政服务企业和机构43家,固定从业人员578名,带动就业12700人次。

三、服务业分布格局逐渐明晰,区域分工逐渐强化 中心城区作为市域服务业中心,其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商业形态基本完善,逐步形成了解放路、新华东路、英阿亚提街、新华路解放路、铜锣湾、望景华庭等一批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以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火车站为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四、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放开,发展环境有所优化 伴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信息等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逐步承担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篇: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任务

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任务

一、人才培养培训与引进的总体规模

今后五年,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利用全市现有教育和培训资源,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与引进步伐。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驻青高校和青岛市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25840人,协调40个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现代服务业人才37200人。每年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6300人,重点引进政府服务业宏观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引进国内外大院大所和著名企业,重点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及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邮轮公司、国际连锁店、世界服务外包100强企业、著名设计公司和动漫企业、国际著名展览公司等,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青创业发展。

二、人才培养培训与引进的重点领域

(一)金融业。重点培养培训银行客户经理、银行国际业务员、银行风险管理主管、证券经纪人、投资管理人才、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保险经纪人、保荐代表人、基金销售人员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跟单信用证专家、证券承销保荐代表、证券分析师、保险精算师、高级核保师、高级理赔师、保险理财分析师、保险公估师等领军人才。

(二)现代物流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系统化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运输督导、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物流规划师、物流信息管理工程师以及国际贸易运输和物流经营型人才。

(三)旅游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旅行社和旅游景点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旅游组团、旅游地接、旅游计调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景区规划、景区品牌策划、景区质量监控、游艇邮轮经营等管理人才。

(四)商贸流通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批发、零售和酒店业的管理人才,以及采购主管、销售主管、业务经理、烹调师、面点师、调酒师、茶艺师、营养配餐员等专业技术和实用技能人才。重点引进销售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等人才。

(五)科技与信息服务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数字内容产业、电子信息设备销售与租赁等方面的管理人才,以及IT咨询顾问、IT销售代表、客户经理、CAD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师、通讯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高级软件工程师、高级网络工程师等人才。

(六)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文化市场、文化企业、新闻出版和影视行业的管理人才,以及研发设计、咨询与策划、时尚消费、软件动漫、广告传媒、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等领域的技术人才。重点引进大师级文化艺术名家、国家一级演职人员或在国内外享有较好声誉的文化艺术名人、高级创意师等人才。

(七)房地产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服务的管理人才,以及房地产设计师、房地产工程师、物业工程师和房地产投资、营销、项目拓展、市场调查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房地产策划、品牌管理、资产经营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八)中介服务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代理、经纪、鉴证等中介业务的管理人才,以及物流师、商标代理人、律师、保险代理人、保险公估师、房产经纪人、评估师、测绘师、会计师、税务师、监理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高级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审计师等人才。

(九)会展业。重点培养培训会展设计、策划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会展设计

师、会展项目策划师以及会展经营管理人才。

(十)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培养培训能够胜任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领域的管理人才,以及外包项目、外包营销、程序设计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外包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外包项目领军人才。

实施服务业高级人才重点培养工程。2010年前,组织500名领导干部、服务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专门培训,并从中选派部分人员赴国内服务业发达地区或境外培训。市政府投入培训经费人民币570万元(每年190万元),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列支。

7、在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会展业和总部经济领域,每年培训1600人,重点培训16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8、政府采取减免税费、提供补助等方式,支持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重点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各类政府专项资金要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机构以及参与培训的个人给予适当补贴。对提供紧缺服务业人才培训的企业,实行培训费用税后支付;对个人自主参与相应培训的,实行所得税奖励和养老保险优惠等政策。

(二)人才引进政策。

1、鼓励和扶持企业设立服务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对进站开展科研工作的博士后从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2、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结合项目需要引进领军型归国留学人员和优秀创新团队。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和创新团队,从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50—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3、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事业单位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对引进的优秀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从市科技财政专项资金中给予30—100万元的科研项目启动资金。

4、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快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对引进且聘用的优秀人才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按其上一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予以为期三年的奖励。

5、对服务业企事业单位急需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和特需人才,可打破学历及职称限定办理人才引进落户手续。

6、对引进到我市工作落户或办理《青岛市居住证》,在青居住工作1年以上并与服务业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部分优秀人才,实施购房安家补贴。凡单位给予引进人才个人购买住房的补贴所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市财政给予补贴。

7、采取组织安置、单位协助和个人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安置引进服务业优秀人才的随迁配偶。

8、引进优秀人才的随迁子女,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就近入学原则,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到居住地学区内公办学校就读,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升学方面享受本市户籍待遇。普通高中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经学校考核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安排到省、市级规范化高中就读。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资金投入机制。使用好各类政府专项资金,落实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与引进的各项政策。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要发挥主体作用,全面支持现代服务业人才工作,重点落实服务业人才引进的资金奖励补贴政策。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在逐年提高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综合性现代服务业

人才培训给予补助的比例,对服务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市服务外包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市科技兴贸专项资金,要对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引进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给予奖励补贴。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会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要提高用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的比例。各区市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训与引进。

四、建设人才培训基地

加紧制定现代服务业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增加市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推进培训基地加快建设。力争到2012年,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拓普信息工程学院等驻青高校和有关职校建立10个现代服务业中高级人才培训基地、30个中初级人才培训基地。加紧建设市南软件园人才培训基地、阿尔卑斯教育研发中心、海尔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推动企业与院校在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上的战略合作,通过引入微软、IBM、惠普、海尔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成熟的人才培训体系,增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实效。建立现代服务业培训专家库,逐步打造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中高级人才培训的主要师资力量。加强对培训基地师资的培训工作。组织专家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大纲,选编培训教材,调整优化教学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五、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市场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办好现代服务业国家级人才分市场和国家级区域性就业市场,构建“有形市场、媒体市场、网上市场、猎头服务、数字电视”五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备、基础性人才市场与专业性人才市场协调发展的人才市场建设目标。加快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市场建设,构筑以各级政府人才市场为主体、以民办人才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服务业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人才信息管理技术平台,为人才服务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快各行业专业人才子系统及数据库建设,完成全市现代服务业人才调查,编制全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目录,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全面掌握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库。建设高层次人才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为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来青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才需求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

第四篇: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从产业划分上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任务,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迅猛转变。这种转变使得现代服务经济成为了现阶段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图根据葫芦岛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探讨。

一、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是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根据葫芦岛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到2008年末,葫芦岛市共有法人单位9299个,其中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643个,占法人单位总数的71.4%。葫芦岛市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合计36.2万人,其中服务业的从业人员15.1万人占41.69%。葫芦岛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14.6亿元,其中服务业的GDP为168.3亿元,占全市GDP的40.6%。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4-200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99.1亿元增加到16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2%。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也达到了2008年的45.4%。法人单位总量指标在一经普5406个的基础上增长1237个,年均增长5.2%;从业人员15.1万人,与一经普相比,总量指标比一经普的13.7万人增加了1.4万人,年均增长2.5%;实现全年营业收入252.9亿元,占全市营业收入的23.7%,与一经普所占的18%相比,服务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增长了5.7%,增幅较大。

(二)传统行业依然优势突显,提供高层次、知识型生活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1、交通运输以及相关行业所占服务业GDP比重减幅明显,但仍占主导地位。

2008年,由于雨雪冰冻、汶川地震两大自然灾害,奥运交通限行、环境整治以及油价剧烈波动和燃油税出台,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与一经普相比,葫芦岛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量指标虽然持续增长,比重指标却减幅明显。据二经普资料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为33.1亿元,比一经普的24.9亿元增加了8.2亿元,年均增长7.3%;但第二次经济普查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服务业GDP的比重却从一经普时的25.5%下降到19.7%,但仍居服务业主导地位,和批零业同为葫芦岛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2、批零业稳步增长,仍占据支柱产业地位。

2008年,葫芦岛市批零业增加值为3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一经普的19.8亿元增加了17.7亿元,年均增长17.3%;所占行业比重从2004年的20.3%提高到22.3%。法人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0.2亿元占服务业法人总收入的47.5%,在三产中支柱产业地位不可动摇。

3、提供高层次、知识型生活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高层次、知识型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增长迅猛。2008年,教育行业增加值为11亿元,和一经普同期相比增加了5.2亿元,年均增长20.6%;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10.7亿元,和2004年同期的3.2亿元相比增加了7.5亿元,年均增长35.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为15.9亿元,和一经普同期相比增加了7.8亿元,年均增长19.5%。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明显增强。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分别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19.7%、22.3%、9.9%、7.6%、6.1%、5.4%,对服务业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9%、25.6%、10.1%、7.1%、7.4%、5.3%、10.8%、7.5%、11.3%。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得到改善。

二、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

据中国社科院财经蓝皮书显示,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了60%,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70%,而中低收入国家则达到43%的平均水平。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末,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明显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葫芦岛市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6%,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GDP的比重仅为5.4%,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GDP比重为7.6%,房地产业所占服务业GDP比重为9.9%,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娱乐业占服务业GDP比重为11.4%。

(二)传统产业优势突出,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就业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有待大力发展。

目前,葫芦岛市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分别占服务业GDP的19.7%、22.3%和6.1%。现代物流、IT、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和带动高就业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2004-2008年,除了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所占GDP比重从一经普的3.2%增长到6.4%,增幅较大外,其他行业所占比重不容乐观。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所占GDP比重略有增长;信息技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依然同一经普持平,为5.4%;金融业所占比重则从一经普的8.1%下降为7.6%;科技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所占比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服务业结构缺乏合理性,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失衡。

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情况分析,作为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即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缓慢,和居民服务业等为老百姓提供终端服务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滞后,差距很大。2008年末,葫芦岛市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为32.9%,距辽宁省的34%还有一定差距。和2004年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失衡,葫芦岛市服务业的结构虽有改善但还缺乏合理性。我国工业总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进入中期之后所面临的产业升级,一定离不开服务业的配套发展。例如,现代工业所必须的人员培训、金融支持和物流配送等。葫芦岛市做为重工业城市,产业升级问题也难以规避,而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个短板,对葫芦岛市工业的产业升级必将缺乏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加速发展葫芦岛市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二者需要统筹协调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不优。

从目前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就业结构看,批零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服务业中较高,为13.7%,反映出这个行业对葫芦岛市就业率的贡献较大。而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仍较低,以法人单位为例,葫芦岛市从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合计3.4万人,其中70%以上集中在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领域,说明葫芦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依然缺乏足够的高素质的从业者。此外,精通国外法律、国外市场的国际型和开放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葫芦岛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也成为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阻碍。

三、加快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带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1、发展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全面优化旅游城市整体功能,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

旅游业素以“无烟工业”著称,在当前低碳环保的大主题下,旅游业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其高效的创汇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而迅速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葫芦岛市位处渤海湾,有山、有海、有泉水、有山庄、有果区、有明代古城、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远近闻名的菊花岛,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新近建成的滨海大道是新型观光公路,葫芦岛市还是辽宁滨海大道西端起点,有着关外第一市的美誉,是出关的必经之地。这些现有和潜在优势资源的开发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的整合葫芦岛市旅游资源,使葫芦岛市旅游业产业化、规模化;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采摘游、农家乐、自驾游等专题旅游项目;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提高葫芦岛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树立精品意识,结合葫芦岛市尤其是景区周边住宿餐饮分布情况,开发多点多线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网络,鼓励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争取把旅游业打造成葫芦岛市经济的拐点行业,从而更好的带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

2、发展复合型物流业,加快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葫芦岛市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市拟建物流园区12个,现已正式运营物流园区一个,为恒大(建材)物流园区。其中,总投资10-20亿元物流园区3个。同时,葫芦岛市有千万吨吞吐量的港口和绥中这个运力大县为依托,有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等连接关内外的物流通道。值得关注的是,葫芦岛市不但拥有大量的煤炭储备,还拥有大型的批发市场20个。可见,葫芦岛市物流业发展前景广阔,规模化、产业化雏形已经形成。利用葫芦岛市优势资源,抓住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全力推进葫芦岛市复合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已成为历史必然。为此,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一体化的复合型物流业。把传统的交通运输业融入到物流业的产业链中,引进集团模式、连锁经营,盘活货运客运信息;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实现运输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运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运输业转型带来的潜在资源,大力促进衍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社会就业比率,获取最大的社会价值。全力推进柳条沟、绥中、北港、兴城四大港区和十二个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港口和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条件。在建设发展港口和物流园区的基础上,根据县域经济的不同特点,培育和构筑服务于周边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葫芦岛市地理区位优势,辐射周边省、市,把葫芦岛市物流业建设成为辽西的物流业枢纽。带动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再次腾飞,成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二)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发展关系,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没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同样没有生活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

一是既要转变观念,增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重要作用的认识。要将其放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重视。又要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吸纳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葫芦岛市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各种人群基本生活消费的商业设施建设,对于具有优势的、规范化发展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

三是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企业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要制定餐饮、洗浴、家政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相应的准入标准和条件,实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双重准入制度,即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应实行准入制,持证上岗。多管齐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大力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正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发展中国家普遍进入服务业比重迅速提升的时期,葫芦岛市也不例外。在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将会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一是要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全力打造绥中滨海经济区数字技术产业基地,把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海岸中关村”。从而吸引更多高新企业和投资商,进一步带动、完善葫芦岛市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葫芦岛市研发服务业、设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要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法制化的发展环境,以吸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引进高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要发展面向生产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扶持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培育龙头企业。

(四)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要建立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协调促进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

二是要加大开放力度,制定扶持、鼓励政策,建立促进体系、打造整体品牌和推进重点地区建设。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根据葫芦岛市实际情况,引导培训短缺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比如月嫂、高级技工等高薪紧缺行业。使技能培训制度化,提升葫芦岛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使更多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化。

三是要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积极推动葫芦岛市服务业的发展。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税收现状分析

现代服务业税收现状分析

在阅读了《地税视角下的湘潭现代服务业》一文后,深受启发。回顾区局近几年的发展,现代服务行业确实功不可没,特别是对区级收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行业在区局税收总量的比例并不高。

一、税源结构的差异

到10月底止,我局正常管理的纳税户6380户,其中:企业2053户,个体4327户。属于第三产业的有5336户,占管理户数的83.7%。但从税源情况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制造业,如:湘钢和湘机。

根据2010年入库情况统计,年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为97户,仅占登记的企业户数的1.6%。其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52户,今年1-10月税收入库15656万元,占总收入的23.7%,其中:房地产企业21户,入库地方各税10488万元,占第三产业税收入库的67%。

从以上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在我局辖区所占比重较小,对全局的税收影响不大。

二、行业发展不均衡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10年房地产行业并不景气,资金严重周转不灵,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房产销售不畅。由于房价的居高不下,使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保持观望的态度,导致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很不理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千平米。

2、房产开发减少。销售的不理想,直接导致房产开发商减少开发的投入,甚至暂停开发,例如:金桂名城的二期工程。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发面积减少4.5万平米。

3、税源减少,税款难以入库。房产开发和销售的减少,直接影响该部分税收减少,同时,房地产行业所得税减少

1.5%,土地增值税减少0.5%至1%,使得房地产行业税负有所下降。由于国家对该行业贷款紧缩,使得企业资金不足,产生的税收难以入库。例如:金侨房地产欠税达2千余万元。

三、管理模式的差异

我局一直重视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加上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局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在数量上有增长,在规模上有扩大。到目前止,共登记个体工商户4327户,比2009年底增加1308户,增长48%。规模较大的有煮泉楼酒店、故里居、世纪阳光、天下水艺等,在规模上和经营上都有所扩大。但是,由于人员缺乏,征管力度不够,出现了一些漏征漏管的情况,导致税源流失。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局正积极试点南京个体征管模式,争取街道、财政所的配合,堵塞征管漏洞。

四、征收心理的不同

我局一直以来把“抓大不放小”作为征管的目标,但由

于经济形势较好,一些小的税源并没有重视。习惯上,部分税管员也出现了忽视小税源的心理,也造成了征管质量上的问题。目前,区局极力抓好个体税收的管理,在管理模式、定税、减免审批等事项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在税收征管上做到应收尽收,我们应注意做好一下几点:

一、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业的征管质量。南京秦淮分局7个人管8千个体户,能做到管理规范,征收到位,其主要做法是利用了街道、财政所的力量,利用了电脑规范管理。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改变单一靠自己努力的办法,协同各方面,形成征管合力,提高征管的质量。

二、端正税管员征管态度,抓好服务业的征收管理。不要因为税额小而放弃管理,其后果只会是“不好管的管不了,好管的管没了”,每个税管员必须以公正的态度,正确的执法手段,把行业的管理管好,形成好的纳税氛围。

下载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

    横山桥镇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横山桥镇环境优美,山水......

    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摘 要:现代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海峡西岸中心城市,有发展现代服务业良好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120814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2-08-14 10:13:31 来源:《中国经贸》杂志6期作者:李钢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推荐五篇)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内容摘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的比较优势,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我......

    临河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大全]

    临河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我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经过发展,已形成一条物流带和一个以胜利路为轴心的商业圈,正在建设两条物流带。已形成的物流带,即以巴运物流园区为中......

    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淮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叶立生(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程,从淮安市服务业发展总量......

    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带动了社会服务需求的逐渐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要求社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