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6: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第一篇: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的比较优势,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此,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还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缺、融资困难、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等问题,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以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契机,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推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等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转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家及各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更加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央“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设立了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并把“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软件”和“数字媒体内容平台”作为优先主题;200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和“十

七大”报告,都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标志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与此同时,关于软件、动漫、现代物流等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纷纷出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许多省市也都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点。

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中国制造”的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由此而形成的庞大的服务市场规模,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驱动力,可以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规模经济的龙头企业。二是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互联网用户上亿、固网、广电网与移动用户居世界第一,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现代服务业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我国在全球最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四是全球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体系与标准尚未健全,同时现代服务业服务模式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文化特色,这种态势非常有利于推动以我为主的相关国际标准与体系的建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五是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具有应用性、系统性、集成性的特点,使我国有可能通过面向应用的模式创新带动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实现技术体系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许多行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出受影响晚、抗跌性强、增速高等特征。2008年下半年,软件行业仍然保持了29.8%的增速,是我国所有行业中增速最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在金融危机中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促进了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具体表现在服务外包业务向我国的转移和外商投资向服务领域的聚集;二是物流等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是金融危机加速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四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的加快转移,有力地促进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科技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0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2000美元左右。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只有3.16万元(约合3856美元)。从物流行业看,2008年,一项针对物流装备企业高层的调查活动显示:85%的高层认为我国的物流技术装备业与欧美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60%的高层认为阻碍中国物流装备业发展的核心是新技术、新工艺。

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效益很低,而且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正逐步扩大,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研发费用比重上升的趋势更加明显。2000 年,服务业 R&D 活动在全部企业 R&D 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澳大利亚为 39.9%、美国是 34.4%,而我国只有11.9%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30% 的平均水平。

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服务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结构性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物流行业,熟悉现代物流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高端物流人才奇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软件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在西安、杭州等地已经出现了服务外包人才难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西安市近几年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以平均每年超过3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而西安外包服务人才却不能满足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外包产业的需要。调查显示,今后几年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缺口将达到18万人左右,其中基础性操作人才缺口约13.5万人。四是融资困难亟待改善。大多数服务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在需要大量资金的现代服务行业如节能服务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在金融危机

中,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发展势头,但融资困难依然是制约其更快发展的首要难题。目前,国内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没有进行过资产评估,国内保险公司也没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动漫创意等方面的无形资产评估也没有有效开展,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常常因为无法提供足值抵押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我国一些地方试点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开展的并不顺利,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很难通过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

五是规模品牌有待提升。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也是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服务外包领域,企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越高,越容易获得订单。我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规模偏小、品牌效应不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较大的订单。日本前五大外包公司占了本国外包业51%以上的份额,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拥有员工近4万人,年营业额达7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大型外包企业的规模只有3000~6000人,大多数外包企业为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与国外服务外包企业在规模和品牌效应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探讨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2005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超过美国服务业总量的70%,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大体类似。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在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也引领世界潮流。金融危机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我国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既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在东部沿海地区围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研发、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服务于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以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契机,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

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既有总量上的,也有结构上的;总体看来,我国外包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更多是总量上的不足。为此,教育部、商务部以及许多省市已经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在2009年3月发布《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的目标。与之相反,软件服务业的人才不足则是结构性的。据介绍,金融危机中大量软件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中级软件人员,对高、中、低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出“橄榄型”的特征,而目前我国院校培养模式却无法适用这种需求。因此,应以此次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强大的市场需求为契机,首先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扩展到其它现代服务业领域,最终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美国、日本、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为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北京市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进行政策扶持,很好地解决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紧时间研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三是积极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担保公司,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和放贷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推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当前,为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扩大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一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软件服务业等之间开展以市场为中心、以产权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并购,特别是鼓励开展国际并购,较快地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超过万人以上的现代服务企业。二要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客户资源。比如,安排客户开拓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到国外推介、扩大影响;帮助企业解决多次往返工作签证;鼓励有条件和有能力的企业到国外设立接单公司和售后服务机构等。三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

展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国内服务业务外国企业禁入、外汇管制过于严格等问题。四要尽快出台鼓励国内政府、机构、公司外包非核心业务的税收、收费、信息保密和资格认定等政策,为现代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资源。

参考文献:

1.段小华,柳卸林.服务业R&D的投入强度及其国际比较

http:///fxyj/zcfx/documents/20051212.htm

2.科技部新闻网.《关于印发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有关会议材料的通知》,http:///fggw/zfwj/zfwj2006/200610/t20061019_54465.htm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占全市GDP比重不断提高,贡献能力不断增强。2004—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6.7亿元增加到29.2亿元,其占GDP比重由26.6%上升到35.6%,年均增加1.4个百分点(见下表)。2011年,全市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41.8%;服务业从业人员为

3.6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54.5%。

伊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表(2004-2011年)

二、服务业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商贸流通、旅游、交通运输三大优势服务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0%。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8亿元;全市旅游人次达到165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61亿元;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增加值为5.3亿元。

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教、信息咨询、培训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较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2011年,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6亿元;电信业实现收入3.1亿元;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销售额5.4亿元,成为全市重要的地方财税来源。同时,伴随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全市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2011年,全市中介服务企业达250余家,其中信息咨询经营机构 102家,培训经营机构83家。家政服务企业和机构43家,固定从业人员578名,带动就业12700人次。

三、服务业分布格局逐渐明晰,区域分工逐渐强化 中心城区作为市域服务业中心,其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商业形态基本完善,逐步形成了解放路、新华东路、英阿亚提街、新华路解放路、铜锣湾、望景华庭等一批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以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火车站为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四、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放开,发展环境有所优化 伴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信息等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逐步承担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篇: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120814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2-08-14 10:13:31 来源:《中国经贸》杂志6期作者:李钢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益凸显,服务业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服务业取得一定发展,但是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益凸显,服务业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提出,广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升级和新兴服务业,亦即服务业现代化;狭义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和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各行业结构继续优化,商贸服务业平稳发展得益于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这段时期,我国的批发零

售业发展迅速,5年中的年均增速达到16.3%,2010年实现增加值3.57万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20.7%,比2005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

金融业快速发展。“十一五” 时期,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 010 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2.1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1%,较之2005年的8.1%提高了4.0个百分点,金融业年均增长率为18.8%,居各行业门类之首。

我国房地产供给大幅增长,居民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2010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23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2.9%,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1.3%。

经过行业的重组整合和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正在进一步向满足现代物流业要求的方向转变。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1.0%,年均增长率为8.4%。

随着通信能力的迅速提高,传统邮政业务稳步发展,电信业务快速增长。2010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1.7%;其中,电信业务总

量由20 05年的1.14万亿元提高到2010 年的3.1万亿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0%,而同期全国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9%。

除上述按国民经济标准分类统计的现代服务业外,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服务外包业、会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以及总部经济等新兴现代服务业更是有快速喜人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业取得一定发展,但是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一是总体规模偏小。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9年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7%、71%、78%、73%和79%,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这一比重分别为69%、62%和55%。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较发达国家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为低,显示出我国服务业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注:美国、日本所列数据为2 0 0 8 年。)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1%,无论是“十一五”期间的纵向比较,还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以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横向比较,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此外,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偏低。

二是结构有待优化。“十一五” 期间,虽然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较为落后。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这与历史因素、投资环境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扭转这一格局绝非朝夕之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有加剧倾向。

四是公共服务业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教育、住房、医疗等一系列支出预期因素迫使消费者压制即期消费。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社会服务体系相当不完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治 安等供给较为短缺,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

五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比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全球是基本保持在20%,我国是11%多一点。服务的出口和服务的进口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行业结构还不尽平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的比重仍然偏低,运输、旅游等传统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景

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服务型经济调整提升与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趋势并存,世界主要国家为了重塑国际竞争优势。美国面临着经济缓慢增长、欧盟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科技创新、引发方面的投入这几年不降反增,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制高点,大力发展高

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抢占战略制高点。现代服务业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服务业的快速细分不断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推动新兴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全球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高新技术的发展。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民生改善的要求来看,也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外包服务、电子物流等服务业,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链转移、带动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以知识密集、人力资本密集高成长性的现代服务业态,在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包括数字文化、数字健康、数字社区、数字旅游等这些从传统的公共服务业态衍生出来的高端服务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不但要通过其创新支持产业的发展,其本身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愈加一体化。大力促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培育科技服务业新模式,将极大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

发展方向与任务

“十二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就是要积极促进服务业的现代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分类,现代服务业或新兴服务业均可以归类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之中。

第一个方向就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一是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信托、理财、租赁、担保、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探索发展巨灾保险,创新保险营销服务方式,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推进再保险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是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四是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

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

第二个方向就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扩大内需为导向,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

一是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二是积极发展旅游业。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是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

第三个方向就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一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重点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确立中国服务国际地位,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重发展,推动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为外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投融资、产权交易、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服务的专业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创新)基地、软件名城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产业集聚区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和出口促进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打造中国服务外包国家品牌,提升国家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要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第一,扩大开放,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落实“十二五”规划要求,“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要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吸引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

验和通用标准,正确引导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流向有利于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的领域,同时注意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第二,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到期,应加快出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续政策,这不只是前期政策的延续与完善,还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特别是应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对成果转让、节能环保、研发设计等高新技术相关的服务业税收实施优惠政策等。CBU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

编辑 / 杜建芳

第四篇: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从产业划分上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任务,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迅猛转变。这种转变使得现代服务经济成为了现阶段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图根据葫芦岛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探讨。

一、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是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根据葫芦岛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到2008年末,葫芦岛市共有法人单位9299个,其中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643个,占法人单位总数的71.4%。葫芦岛市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合计36.2万人,其中服务业的从业人员15.1万人占41.69%。葫芦岛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14.6亿元,其中服务业的GDP为168.3亿元,占全市GDP的40.6%。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4-200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99.1亿元增加到16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2%。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也达到了2008年的45.4%。法人单位总量指标在一经普5406个的基础上增长1237个,年均增长5.2%;从业人员15.1万人,与一经普相比,总量指标比一经普的13.7万人增加了1.4万人,年均增长2.5%;实现全年营业收入252.9亿元,占全市营业收入的23.7%,与一经普所占的18%相比,服务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增长了5.7%,增幅较大。

(二)传统行业依然优势突显,提供高层次、知识型生活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1、交通运输以及相关行业所占服务业GDP比重减幅明显,但仍占主导地位。

2008年,由于雨雪冰冻、汶川地震两大自然灾害,奥运交通限行、环境整治以及油价剧烈波动和燃油税出台,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与一经普相比,葫芦岛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量指标虽然持续增长,比重指标却减幅明显。据二经普资料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为33.1亿元,比一经普的24.9亿元增加了8.2亿元,年均增长7.3%;但第二次经济普查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服务业GDP的比重却从一经普时的25.5%下降到19.7%,但仍居服务业主导地位,和批零业同为葫芦岛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2、批零业稳步增长,仍占据支柱产业地位。

2008年,葫芦岛市批零业增加值为3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一经普的19.8亿元增加了17.7亿元,年均增长17.3%;所占行业比重从2004年的20.3%提高到22.3%。法人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0.2亿元占服务业法人总收入的47.5%,在三产中支柱产业地位不可动摇。

3、提供高层次、知识型生活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高层次、知识型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增长迅猛。2008年,教育行业增加值为11亿元,和一经普同期相比增加了5.2亿元,年均增长20.6%;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10.7亿元,和2004年同期的3.2亿元相比增加了7.5亿元,年均增长35.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为15.9亿元,和一经普同期相比增加了7.8亿元,年均增长19.5%。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明显增强。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分别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19.7%、22.3%、9.9%、7.6%、6.1%、5.4%,对服务业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1.9%、25.6%、10.1%、7.1%、7.4%、5.3%、10.8%、7.5%、11.3%。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得到改善。

二、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

据中国社科院财经蓝皮书显示,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了60%,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70%,而中低收入国家则达到43%的平均水平。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末,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明显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葫芦岛市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6%,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GDP的比重仅为5.4%,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GDP比重为7.6%,房地产业所占服务业GDP比重为9.9%,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娱乐业占服务业GDP比重为11.4%。

(二)传统产业优势突出,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就业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有待大力发展。

目前,葫芦岛市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分别占服务业GDP的19.7%、22.3%和6.1%。现代物流、IT、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和带动高就业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2004-2008年,除了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所占GDP比重从一经普的3.2%增长到6.4%,增幅较大外,其他行业所占比重不容乐观。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所占GDP比重略有增长;信息技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依然同一经普持平,为5.4%;金融业所占比重则从一经普的8.1%下降为7.6%;科技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所占比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服务业结构缺乏合理性,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失衡。

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情况分析,作为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即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缓慢,和居民服务业等为老百姓提供终端服务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滞后,差距很大。2008年末,葫芦岛市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为32.9%,距辽宁省的34%还有一定差距。和2004年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失衡,葫芦岛市服务业的结构虽有改善但还缺乏合理性。我国工业总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进入中期之后所面临的产业升级,一定离不开服务业的配套发展。例如,现代工业所必须的人员培训、金融支持和物流配送等。葫芦岛市做为重工业城市,产业升级问题也难以规避,而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个短板,对葫芦岛市工业的产业升级必将缺乏有力的支持。可以说,加速发展葫芦岛市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不相适应的,因此,二者需要统筹协调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不优。

从目前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就业结构看,批零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服务业中较高,为13.7%,反映出这个行业对葫芦岛市就业率的贡献较大。而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仍较低,以法人单位为例,葫芦岛市从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合计3.4万人,其中70%以上集中在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领域,说明葫芦岛市生产性服务业依然缺乏足够的高素质的从业者。此外,精通国外法律、国外市场的国际型和开放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这些因素不但影响了葫芦岛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也成为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阻碍。

三、加快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带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1、发展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全面优化旅游城市整体功能,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

旅游业素以“无烟工业”著称,在当前低碳环保的大主题下,旅游业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其高效的创汇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而迅速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葫芦岛市位处渤海湾,有山、有海、有泉水、有山庄、有果区、有明代古城、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远近闻名的菊花岛,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新近建成的滨海大道是新型观光公路,葫芦岛市还是辽宁滨海大道西端起点,有着关外第一市的美誉,是出关的必经之地。这些现有和潜在优势资源的开发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的整合葫芦岛市旅游资源,使葫芦岛市旅游业产业化、规模化;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采摘游、农家乐、自驾游等专题旅游项目;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提高葫芦岛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树立精品意识,结合葫芦岛市尤其是景区周边住宿餐饮分布情况,开发多点多线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网络,鼓励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争取把旅游业打造成葫芦岛市经济的拐点行业,从而更好的带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

2、发展复合型物流业,加快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葫芦岛市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市拟建物流园区12个,现已正式运营物流园区一个,为恒大(建材)物流园区。其中,总投资10-20亿元物流园区3个。同时,葫芦岛市有千万吨吞吐量的港口和绥中这个运力大县为依托,有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等连接关内外的物流通道。值得关注的是,葫芦岛市不但拥有大量的煤炭储备,还拥有大型的批发市场20个。可见,葫芦岛市物流业发展前景广阔,规模化、产业化雏形已经形成。利用葫芦岛市优势资源,抓住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全力推进葫芦岛市复合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已成为历史必然。为此,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一体化的复合型物流业。把传统的交通运输业融入到物流业的产业链中,引进集团模式、连锁经营,盘活货运客运信息;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实现运输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运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运输业转型带来的潜在资源,大力促进衍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社会就业比率,获取最大的社会价值。全力推进柳条沟、绥中、北港、兴城四大港区和十二个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港口和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条件。在建设发展港口和物流园区的基础上,根据县域经济的不同特点,培育和构筑服务于周边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葫芦岛市地理区位优势,辐射周边省、市,把葫芦岛市物流业建设成为辽西的物流业枢纽。带动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再次腾飞,成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二)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发展关系,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没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同样没有生活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

一是既要转变观念,增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重要作用的认识。要将其放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重视。又要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吸纳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葫芦岛市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各种人群基本生活消费的商业设施建设,对于具有优势的、规范化发展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

三是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企业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要制定餐饮、洗浴、家政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相应的准入标准和条件,实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双重准入制度,即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应实行准入制,持证上岗。多管齐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葫芦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大力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正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发展中国家普遍进入服务业比重迅速提升的时期,葫芦岛市也不例外。在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将会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一是要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全力打造绥中滨海经济区数字技术产业基地,把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海岸中关村”。从而吸引更多高新企业和投资商,进一步带动、完善葫芦岛市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葫芦岛市研发服务业、设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要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法制化的发展环境,以吸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引进高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要发展面向生产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扶持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培育龙头企业。

(四)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要建立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协调促进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

二是要加大开放力度,制定扶持、鼓励政策,建立促进体系、打造整体品牌和推进重点地区建设。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根据葫芦岛市实际情况,引导培训短缺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比如月嫂、高级技工等高薪紧缺行业。使技能培训制度化,提升葫芦岛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使更多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化。

三是要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积极推动葫芦岛市服务业的发展。

第五篇:我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

2016年02月22日 14:44:39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打印 字大 字小

老龄服务业是中国老龄产业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行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发展潜力,具有形成产业集群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是老龄产业发展中的优先领域。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产品日渐丰富,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着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集中度较差、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和服务人才市场培养,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多层次的老龄服务产业体系。

一、引言

发展老龄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中国老龄产业中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老龄服务业在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要。中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日益明显的高龄化、失能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化趋势,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水涨船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相比,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快速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而且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提高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龄服务业”概念界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但对于何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使用较多的“养老服务业”“为老服务业”“老年服务产业”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并不统一。这些概念或从广义或从狭义角度,对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进行了界定,但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老年服务”,都仅仅是从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一角度提出的。

本文认为,在界定上述概念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两个视角:①生命历程视角,即服务提供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功能衰退而产生的服务需求;②老龄社会视角,即要从老龄社会的新思维,立足老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服务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老龄服务”是一种为满足人们进入老年期后由于年龄增长、疾病等原因而导致身体机能衰退,从而在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产生的特殊需求而引致的一系列应对活动,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等;“老龄服务业”则是一个面向公民老年期、以提供生活性老龄服务产品为主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体,它是老龄社会条件下一种新的业态,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中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老龄服务业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混合性特征。一是广泛性。老龄服务业几乎涵盖了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包括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二是综合性。从涵盖的行业内容来看,老龄服务业主要以传统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即老龄服务业主要是民生服务业,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业(最终需求性服务业),但它也涉及了一些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三是混合性。一般来说,以增值为目的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既不是纯粹的产业,也不是纯粹的事业,而是兼有事业和产业两个性质的一种混合业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老龄服务业最终将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道路。

三、老龄服务业的消费需求潜力

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生活照料(特别是老年餐桌、家政服务)、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需求旺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几个主要领域。

(一)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需求强烈

在城市地区,老年人需要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的比例较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需要家政服务和老年餐桌的比例分别高达58.0%和49.0%。特别是空巢老年人对家政服务和老年餐桌的需求比例更高,根据本课题组对北京市240名老年人的专项调查数据,空巢老年人需要上门送餐的比例达44.6%,需要家政服务的比例达56.1%。

2010年的调查还就老年人对上门做家务和老年餐桌这两项服务能够接受的价格进行了调查。从数据分析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能够接受上门做家务的平均价格为12.6元/小时,能够接受老年餐桌的平均价格为9.7元/份。

尽管城市老年人可接受的价格与目前城市地区这两项服务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0.0元/小时和10.2元/份)有一定差距,但随着老年人经济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两项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

若不考虑消费限制条件等因素,可以推算出未来城市地区,为老年人上门做家务和老年餐桌的年销售额将分别由2015年的992亿元和645亿元,增加到2050年的3261亿元和2121亿元(见表1)。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普遍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普遍。本课题组对北京市240名老年人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62.3%的被访老年人需要“医疗卫生”服务。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中国城乡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的比例达到了54.9%。农村地区由于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交通不便,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2.6%。这不仅预示着未来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新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2013年7月,在项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对北京市24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就老龄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同。也表明了未来中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

二是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的调查数据,86.2%的受访者认为体检对健康有正面影响;60.3%的受访者在2011年进行过体检,平均体检次数为1.06次;在体检花费上,老年人计划花在一次体检上的费用平均为641.7元。据此可推算出,2020年,北京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市场规模预期将为91亿元左右①。如果推算至全国,中老年人体检的潜在市场规模将更加巨大。

(三)康复护理需求增长迅速

2013年,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3700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的继续发展,失能老年人不断增多,康复护理市场的潜在需求不断增长。

一是康复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乡老年人当中需要康复治疗的需求比例为36.5%,需要上门护理服务的比例为36.9%;其中农村老年人对上门护理和康复治疗的需求比例更高,分别为47.7%和45.9%。另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的调查数据,有33.5%的被访老年人表示未来会使用康复护理服务,到2020年,北京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30亿元左右。

二是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8%,其中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假设老年人口的完全失能比例和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比例不变②,根据以往研究,中国失能老年人的平均卧床时间为2.1年,则可推算出未来中国失能老年人所需的养老床位数和护理人员数将分别由2015年的489万张和163万人,增长到2050年的1041万张和347万人(见表2)。

(四)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老年旅游服务的需求旺盛。本课题组在北京市的专项调查显示,45.0%的老年人都有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并且有将近三分之一(31.8%)的老年人在2012年有过旅游消费。另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的调查数据,有40.2%的被访老年人在2011年旅游过,有超过60%的老年人表示以后还会去旅游;2011年被访老年人的平均旅游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报告[R].2012.②根据联合国对未来中国老年人口的预测,推算出中国完全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将由2015年的1404万人增长到2050年的2986万人。根据以往研究,失能老年人的平均生活不能自理时间约为2.1年,则养老机构中一张床位的年周转率(W)=1/2.1,再取目前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与失能老年人1:3的比例,即可推算出上述结果。

花费为5708元,其中周边旅游平均每次花费745.4元,国内长途旅游平均每次花费3907.2元,出境旅游平均每次花费8799.9元。据预测,到2020年,北京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旅游消费规模将会达到300亿元左右,其中蕴含了一个巨大的老年人文化娱乐消费市场。

四、老龄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

(一)老龄服务成为投资新热点

2012年之后,中国的老龄服务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2013年,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卫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措施,并拟将养老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随着民间资本投入老龄服务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在老龄服务机构的用地方面,北京、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进行积极地尝试;上海、广东、深圳等省市开始积极吸引境外资金投入老龄服务市场;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支持老龄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老龄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强烈关注,从而为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各路资本纷纷涌入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路资金支持老龄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央企、险资、外资等国内外各种资本纷纷投入老龄服务市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中,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鼓励外商投资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中,第一次明确许可外国组织可以独资或者合资设立养老机构。广东省专门出台了鼓励港澳老龄服务机构的政策,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许多国外的老龄服务机构已经开始涉足中国的老龄市场,如:CherishYearn公司在上海建成了800套养老公寓,美国最大的养老机构FortressInvestment已经计划投资10亿美元进入中国的老龄服务业市场,大型外资养老项目——镇海LR高端养老项目,也引进了美国养老服务连锁机构SunriseLivingBuffaloGrove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此外,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老龄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三)“医养护模式”赢得市场青睐

医疗、养老和护理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从近年来老龄服务业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医养护”结合型的老龄服务项目发展迅速,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包括如下三种。

(1)在老龄服务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如厦门市就明确规定,准许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申请办理内设医疗机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老龄服务机构特别是大型老龄服务机构中,医疗机构的配套已经非常普遍。

(2)医院直接建立老龄服务机构。如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的老年护养中心,就是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疗优势,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养老、康复服务融合在了一起。老年护养中心共设置养护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老年护养机构。另外,辽宁省的沈阳德济医院还成立了该省第一家集医疗和养老为一体的民营老年人关爱服务中心。

(3)一些专业的护理机构、老年病医院也是目前民间资本开始进入的领域。如:浙江医院与众安集团将合作建立集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如恩老年产业集团旗下的重庆颐宁医院,就是一家以治疗和预防老年病为特色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与康复为一体的二甲综合性医院;河南省成立了老年医养协作联盟,依托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专业的优势,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九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

(四)大型老龄服务项目趋之若鹜

从目前市场投资的热点来看,大型、高端、综合性,且兼具持续照顾性的老龄服务项目依然是市场投资的热点。如:上海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按照入住群体的年龄、身体状况,将社区划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等不同功能的居住单元,为不同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上海星堡中环养老社区借鉴美国养老社区经验建立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社区),可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从自理到协助护理、全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各个阶段的服务。

另外,北京的太申祥和山庄、保利集团的北京和熹会养老公寓、无锡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的九如城养老综合体等,都是这类综合型的大型老龄服务机构/社区。

(五)小型、专业、网络化项目初露头角

顺应市场需求,一些小型、专业、连锁化的老龄服务机构也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如北京的寸草春晖养老院作为一家专门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专业养老护理机构,通常开设在市内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床位数仅有100张,由于满足了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和不愿离家太远的心理特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一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专业化、连锁化护理院,也是目前市场上需求较大、发展较好的行业代表,如上海的日月星护理院就是一家连锁性的专业医疗护理机构,专门为失能、术后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未来,这种规模不大但专业化较强的连锁型老龄服务机构应该是老龄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六)智能化、信息化项目方兴未艾

智能化、科技化养老服务项目成为新的发展热点。远程医疗、电子健康等都是目前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业的一个主要发展内容。另外,基于智能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或者利用科技、智能化的老龄服务产品,也是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是借助智能化平台,整合老龄服务资源。如上海海阳集团的“‘96890’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以及各地的其他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等,都是利用智能化、科技化的信息手段,通过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将老年人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是通过直接建立“智慧社区”“智能化养老基地”等来实现科技化的为老服务。如北京市从2013年就开始推进的“智慧社区”建设,NEC(中国)建立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全国老龄办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智能化老龄服务示范基地等,都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的感知、传送、发布和对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来实现对老年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

(七)教育培训市场应运而生

老龄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服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服务人员,随着中国老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直接为老龄服务机构提供运营、管理和培训的服务机构与组织。

一些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纷纷入驻国内市场,与国内企业合作,联合成立养老服务公司,为国内老龄服务企业提供咨询、规划、运营管理队伍输送、护理人员队伍培训和输送等服务。如:金陵饭店集团与美国养老机构诺滨逊国际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了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北京九华集团与北京吉利大学合作开展办学、培训、顾问服务等项目。

五、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和事业边界不清

一是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还没有明确界定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界限,譬如在老龄服务市场,还没有完全明确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标准,产业和事业的界限还不清晰,民营养老机构和“事业体制、产业化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在不平等的环境下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制约了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二是资源配置机制和市场化要求之间矛盾尖锐,导致老龄服务市场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明显,影响和制约了老龄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

(二)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医疗等老年人最主要的老龄服务需求,主要由公办养老或医疗卫生机构来满足,老龄服务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一是市场在服务供给中的比例不足。如养老机构,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数551.4万张,其中民办养老床位不足三分之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政府举办的占绝大多数,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相对较少。老年人需求量较大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由公立医院提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大学,基本由政府出资建设,老龄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二是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合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这一“指挥棒”来实现的,但现在我国老龄服务的市场价格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公办养老机构的价格并不是由市场形成的,不是其所提供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是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充分。竞争是市场的“催化剂”,充分竞争的前提就是要放开投资准入条件,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老龄服务市场领域,让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老龄服务市场还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公办养老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不仅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也阻碍了老龄服务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此外,由于老龄服务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并且发展较晚,市场的开拓意识较弱,服务产品部门的营销意识也较弱,从挖掘服务需求、开发服务产品、宣传营销渠道,到服务产品的销售和输送的整个服务链来看,中国的老龄服务市场还比较滞后。

(三)产业发展无序,市场集中度较差

一是行业结构发展失衡,各个行业之间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如老年养护服务、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发展较快,而老年文化服务则发展相对较慢。本课题组在北京市的专项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健康老年人所需要的文化、娱乐服务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是行业内部发展无序,市场集中度差。如老年养护服务业中,目前发展较快的是高端的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老年人需要的中低端养老机构发展较慢;供养型养老机构发展较快,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较慢;另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城市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

同时,市场份额较大的服务企业和服务机构也非常少,经营主体较分散,导致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这不仅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服务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针对性

老龄服务业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在老年旅游业中比较突出。目前,老年旅游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对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在名称上做了改变,在旅游行程中增加了部分内容,配备了随团医疗卫生人员等,但并没有从旅游行程、旅游就餐、景区选择和设计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特点进行开发,因此,很难真正符合老年人的特点。

另外,在老年养护服务业和康复护理业中,也存在着产品创新性不足、针对性较差的问题。老年群体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服务产品的开发需要从需求者的角度去研发和设计,但目前许多养老服务产品都是照搬国外模式,或者一窝蜂地去开发高端养老服务项目,缺乏从需求者的角度去挖掘、研制适合中国国情和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服务产品。

(五)人才队伍不健全,服务水平较低

中国老龄服务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水平较低。以民营养老机构为例,服务水平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才队伍不健全、不专业,这在养老服务市场上表现特别突出。据山东英才学院2013年的调查,被访的养老服务机构中,40岁以上的护理服务人员占到了64%,下岗职工和农村务工人员占到了74%,有中级职称的仅占1%,没有职称的高达79%。

二是护理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据调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来自外地。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省市,外地护工人员与本地护工人员之比更是达到了1:1甚至是3:1。

三是管理人员缺乏且管理理念陈旧,进而影响到服务质量的提升。调查显示,全国民办养老机构中近六成的管理人员为中专或者中学学历,一成左右是小学学历,有管理专业证书的仅占1%多一点。

(六)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作用不明显

为了促进老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但许多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优惠政策本身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其难以落实。如在土地方面的政策规定: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但这些规定由于土地资源变得稀缺以及地价的上升而难以执行。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些政策也是很难落实到位的。

二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属于不同的部门。制定政策的部门不管落实,而落实的部门则往往因为部门的利益或者认为概念难以界定而不愿执行优惠政策。如在水电费方面的政策规定,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用电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收费,对社会福利机构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但事实上在许多地方,这些政策的落实并不到位。

(七)市场准入门槛高,不利于产业快速发展

老龄服务业中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过高,限制了产业快速发展,这一点在机构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国务院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这一规定使养老机构无法实现连锁化的经营,如果养老机构要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连锁化经营,就需要重新登记,这并不利于养老机构品牌化建设。随着老龄服务业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竞争日益激烈,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是必经之路。因此,促进老龄服务业快速发展,需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

六、未来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走势

(一)优先发展老龄服务业是一项战略选择

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将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加快,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大。2013年,中国高龄人口预计达到0.23亿人,未来10多年将以年均100万的态势增长;中国的失能人群达到3700多万;空巢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无子女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这些都为老龄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老龄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带动老龄产业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譬如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房地产等行业,都会随之而发展起来。因此,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老龄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将会成为老龄领域的优先产业,并进而带动整个老龄产业的发展。

(二)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是重中之重

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是老年人的主要服务需求。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强调政府要在切实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养老服务业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的边界,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中来。

(三)满足中端服务需求是行业发展大势

近年来,老龄服务业发展以高端市场为主,如老年养护业中养老机构、康复护理机构的发展,而占市场主体的中端服务市场还未形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这一代老年人收入水平有限,再加上传统的生活习惯,他们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意识还不强烈,服务需求始终不旺盛。

另一个原因是老龄服务的产业和事业边界不清,政府介入过多,服务提供的准入门槛较高,服务的竞争市场难以形成,中端服务市场社会资本介入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对老龄服务业发展的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将会逐渐走向买方市场,社会资本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增强。

这将有利于从事老龄服务的企业挖掘更多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挖掘大部分普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老龄服务中的中低端需求会随之进一步释放,中端服务市场将成为未来老龄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四)品牌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引领

伴随着老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的竞争将会加剧,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将会更加明显。随着国务院对老龄服务业的进一步部署,社会力量进入老龄服务业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只有依靠规模经营、服务质量和品牌信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老龄服务市场中,未来老龄服务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五)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成为方向

随着科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化、智能化产品在老龄服务业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特别是在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六)职业经理人培养将是行业发展关键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特别是在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行业,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国外在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不仅有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机构,还有为服务机构提供人才培养、管理和经理人培养的企业和组织。中国的老龄服务业发展中最为紧缺的不仅有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专业技能人员,还包括老龄服务机构的运营和管理人才。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外的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在国内开辟市场,为老龄服务机构提供一整套专业的咨询、规划、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的建立和输送服务。未来,这将是中国老龄服务业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新趋势。

七、相关对策建议

(一)明确老龄服务产业和事业边界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在老龄服务业中,政府“兜底”、市场发挥作用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但要政府退出市场还需要相关配套制度跟进,需要对利益部门进行改革,才有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老龄服务市场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着力培育一批品牌老龄服务企业,促进老龄服务市场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二)加快出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有效需求不足是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老龄服务业中,目前需求比较旺盛的是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而在健康管理、慢病预防、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老龄服务需求方面,还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形成供需两旺的市场。这与中国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购买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2014年,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收入平均只有2061元/月。虽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强烈,但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导致其有效需求释放缓慢。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逐步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解决服务费用来源的制度性安排问题。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老龄服务业的经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提高老年人的服务购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青岛市已在进行这方面的试点。政府可以在目前各地已有的高龄补贴、护理补贴等基础上,结合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是加快发展中国老龄服务业的关键。

(三)出台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

为了促进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并不好。如:老年旅游业就非常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在医疗制度方面,老年人如在外地短期旅游或旅游养老期间身患疾病,在当地就医很难通过医保报销;就老年养护业来看,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扶持的政策,但其落实并不到位,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更加详细并具可操作性的政策,特别是要在影响老龄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用地、水电、税收及各种补贴上,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四)打造完整的老龄服务产业链

加强老龄服务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和人才配套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上游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放宽对民营老龄服务企业的贷款限制,减轻民营老龄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压力。以养老服务业、老年健康服务业、老年文化服务业为主线,全力打造老龄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包括信息服务业、老龄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服务业、服务人才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多种产业形态,培育完整的老龄服务产业链。

(五)培育多层次的老龄服务产业体系

要打造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企业、高中低端企业都能共生发展的多元化老龄服务产业体系,不仅要积极整合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品牌信誉好、产业集中度高、资源优势较好的龙头型企业,还要根据老年人的普遍服务需求,培育一些规模小、灵活度高、遍布街道社区的中小型老龄服务机构。特别是在一些细分的服务市场领域,如老年护理、卫生保健、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领域,也应该大力发展一些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型护理机构、保健中心等,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

(六)加快对职业经理人等专业服务人才市场的培养

目前的老龄服务市场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进入,但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还非常欠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积极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二是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快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培训。特别是要完善老龄服务人才的职业、职称晋升渠道,营造更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三要积极培育和形成信息畅通、引导人才流向、调节人才分布结构、促进人才成长和行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等专业服务人才市场。

(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由于有着与其他人群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老年人对服务产品有着独特的需求特点。老龄服务市场不仅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去创新、开发相应的服务产品,还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出台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行业标准等。

一是制定各个行业的规范标准体系,让各个行业提供的服务都有标准可依。如老年旅游业,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服务提供主体——旅游公司、饭店、景区等分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让服务有标准可执行,减少其提供服务方式的随意性。

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发挥行业维权作用,促进老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八)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大都与照料、健康、护理等有关,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很容易在服务消费过程中增加意外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老龄服务业的行业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防控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也是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选自《老龄科学研究》2015第三卷第七期,作者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王莉莉、杨晓奇。

下载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光明日报》 王耀中 张阳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

    我国税政该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我国税政该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继2月底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之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再次召开针对现代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种种迹象显示,《“十二五”......

    临河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大全]

    临河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我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经过发展,已形成一条物流带和一个以胜利路为轴心的商业圈,正在建设两条物流带。已形成的物流带,即以巴运物流园区为中......

    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淮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叶立生(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淮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程,从淮安市服务业发展总量......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

    论现代企业文化及我国发展现状

    企业文化论文 论文题目:论现代企业文化及我国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2012年4月30日 摘 要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选择。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转变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了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