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税政该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我国税政该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继2月底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之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再次召开针对现代服务业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种种迹象显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出台步伐正在加快。
本专题以浙江省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践分析及国际比较,力求为完善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本专题将研究范围界定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五大行业。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五大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5年-2009年是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税收收入规模稳步增长的时期。以五大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5年分别贡献税收收入31亿元、37亿元、47亿元、61亿元和67亿元,其中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增长均超过了20%。从税源结构看,金融保险业和现代物流业居行业税收前两位;从税负水平看,行业间税负水平分布不均衡,其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都超过了8%,而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则仅为6.1%和4.6%。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商务服务业外,其余四大行业的税负水平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有待改善
税收立法应逐步统一。目前,针对现代服务业的各项税收政策,大多以税收优惠条款的形式散布于各个单行文本,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划;在立法级别上,大多以意见、通知甚至是批复的形式出现,法律效力相对较低,立法形式也缺乏稳定性;同时,多数地区均出台了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但优惠方式和力度都存在一定差别,极易造成行业税负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
税收制度设计应更趋合理。税制设计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兼营业务上。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基本沿用了旧条例的原则,即:应税劳务为兼营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分别适用各自的税目税率;不能准确核算的,一律从高适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整体性日益明显,现代服务业涉及的劳务作为统一的整体,各环节间往往具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现代物流业,在服务外包的情况下,货物的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及信息服务等环节紧密衔接,如果人为地将各环节割裂,分别适用3%或5%的税率,显然不利于行业的整体运作。
提高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以金融保险业为例,目前,金融保险业执行5%的营业税税率;在2010年浙江等省下调娱乐业营业税税率后,大部分营业税税目适用3%或5%的税率,金融保险业5%的税率相对于建筑、邮政等3%的税率明显偏高,相对其他计税项目也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且金融保险业的计税依据为营业额全额,包括各类实
际上不应归属企业收入的价外费用。
调整税收政策的行业偏好。当前,国有资本在文化教育、邮电通讯、铁路运输、水电供应等诸多领域仍然占据绝对支配地位,民营资本在这些行业的市场准入方面面临着诸多限制性条款。同时,在这些垄断行业中运营的国有资本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国家邮政局及其所属邮政单位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业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等。这些政策在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以及保护国有资本运营方面起到过积极作用,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各经济类型、各行业、各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清晰税收优惠的目标定位。首先,税收优惠的环节不合理。现代服务业以高资本投入、高技术支撑为基本特征,产品和劳务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这往往意味着产品开发环节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但目前的税收优惠大多集中于产品研发成功之后,而对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技术更新等环节的支持力度不大;其次,税收优惠对高科技产品和劳务的倾斜不够明显,没有突出应有的知识经济导向,以产业为重点的税收优惠对优惠的目标、重点都不够清晰,使得现代服务业在与传统行业的竞争中优势不够明显。
税收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立法体系。在我国立法改革的框架内,针对目前现代服务业税收立法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现状,可从以下
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努力提高立法层次。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改变以部门规章、意见、通知为主的形式,整合现有松散的税收优惠条款,对临时性、过度性政策加以清理,对需要保留的政策通过全国统一的系统性规划,将政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增强政策的法律效力及其可预期性。
二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的针对性。既要对现代服务业实施全国统一的、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又要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的优惠政策,体现行业差别,实现行业税负的公平。
三是对各地已出台的地方性政策进行整顿,效果好的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效果不好的予以废除,对危害国家经济利益、造成地区间恶性竞争的政策,坚决加以废止,以此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税负差异,实现地区税负的公平。
实施税制改革,降低行业税负。建议对物流业单独设置“物流业”税目,对行业运营涉及的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及信息服务等劳务征收统一的营业税,税率可定为3%,既能有效减轻企业业务核算的工作量,又有利于行业的整体经营;同时,根据物流业的特点,对行业发展实施相应的税收优惠。如针对营业税不能扣除上道环节已征收的税款,容易造成重复征税的事实,可参照现行交通运输业的规定,对物流行业实施差额计税,准予其将外包给其他单位的仓
储、包装、设计等劳务从其总收入中扣除,降低经营性劳务的税负。建议逐步降低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由5%过渡到3%,以体现国家政策对该行业的扶植,增强金融保险劳务相对其他应税劳务的竞争力;同时,改变金融保险业多数劳务按营业额全额计征营业税的方式,允许其扣除代收代付价款等不属于企业经营性收入的项目,降低行业整体税费负担。
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间的税负公平。出于国家战略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政府一直没有放开对邮电通讯、铁路运输、金融保险等重点领域的准入限制,对非国有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设置了重重障碍;同时,对垄断经营的国有资本还给予相当的税收优惠,这不仅造成了行业间实际税负的差异,不利于服务业的均衡、统一发展,而且也限制了行业内部的充分竞争,丧失现代产业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上述行业的开放力度,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实现各经济类型企业在税收上的同等国民待遇,促进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协调发展。
丰富税收优惠方式,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应着力转变税收优惠方式,将以降低税率、减免税额为主的直接优惠,转为间接优惠为主,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要转变税收优惠环节,将以结果为主的优惠转变为以过程为主的优惠,这对于研发周期相对较长的技术研发行业至关重要;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创新,根据我国实际以及各行业特点,积极探索差异化的行业优惠方式,促进现
代服务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体说,可包括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实行税收优惠抵免。把服务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纳入到税收优惠范围,允许企业将技术开发费用按一定比例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尤其是对研发周期较长、成功率低但一旦成功能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给予重点支持,并允许扣除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产品出口等方面费用,提高企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其次,实行加速折旧制度。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角度,实行加速折旧,将原本应上缴的税金作为营业利润留存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将有效提高现代服务业资本投入的动机。最后,鼓励风险控制。允许以银行为代表的高风险现代服务企业按照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投资准备金,并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以尽量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税收优惠应以产业优惠和项目优惠为主,并对不同风险的产业和项目实施差别化的待遇。
第二篇:发展服务外包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展服务外包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访谈嘉宾: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驷,服务贸易科科长石跃军,服务贸易科主任科员王学干
【主持人】今天我们做商务局专场,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商务局的主要工作。
【牛驷】洛阳市商务局承担着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和商贸服务业发展两大任务,肩负着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商贸服务业发展等主要职能。
【主持人】说到服务外包,大家了解并不多,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服务外包?
【牛驷】外包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行业合理化分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经营管理策略。外包被广泛接受的分类是: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
2015年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对服务外包的定义是:专业服务供应商通过契约方式,为组织(企业、政府、社团等)提供服务,完成组织内部现有或新增的业务流程中持续投入的中间服务的经济活动。简单讲,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主持人】就是说主营业务之外的事情让专业团队来做。【牛驷】是的。服务外包按照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地域不同划分为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2015年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对服务外包统计分类包括3个门类(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9个大类,35个中类。
【主持人】洛阳市在3个门类中哪个做的比较好?目前我市在岸和离岸哪个业务多?
【牛驷】主要还是信息技术外包,目前在岸的业务多一些,离岸业务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离岸一年业务规模在2亿美元。
【主持人】我市为什么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牛驷】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一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省政府在《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巩固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开展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同时,加快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方案》中部署的89项具体工作之一。二是我市565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构建“五强六新五特”产业格局,加快促进洛阳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和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三是承接境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式和手段。发达地区因各方面因素,需要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为我们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机遇。四是促进双创和就业的需要。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众多的小微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吸纳大量的大学生就业。
【主持人】我国、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牛驷】从国家层面是2006年,洛阳是从2009年启动,目前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几个方面已成规模,已形成以软件开发、智能设计、工业设计、呼叫服务、动漫设计等门类齐全的服务外包产业结构。
【主持人】洛阳市服务外包产业在河南省属于什么位次?有没有什么做的比较好的企业?
【牛驷】目前此项工作我市在省内名列前茅,比较典型的是洛阳中重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把主营业务中涉及自动化开发矿山机械产品智能化信息化的业务和技术剥离,提供生产型服务,不仅为本企业,还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此领域的服务。
【主持人】作为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数据库如何填报?
【王学干】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分为管理端和企业端。企业需通过注册账号,进入服务外包平台系统进行填报。主要需要填报年报、季报、月报等5个报表,企业填报后商务部门会逐级审核。【主持人】服务外包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
【王学干】概括来说有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平台建设经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项目资金支持相关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一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国家每年给予服务外包示范城市500万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每年条件有一定变化)的企业可享受项目资金扶持,支持项目类型有国际认证、人才培训、贷款贴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外机构、境外注册商标、开展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建立国际(离岸)接包中心和研发中心;开拓国际市场等项目。
【主持人】洛阳市是否有服务外包相关政策?
【王学干】我市正在准备起草制定有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同时我市一些政策也适用于服务外包产业。比如今年5月份出台的《洛阳市支持大数据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规定:
1、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将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剥离成立独立法人企业的,给予剥离后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城市区内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的信息服务企业,自建、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由市财政按实际投资总额的5% 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3年每年按年租金的50%给予补贴,享受补贴内不得对外转租和出售。
3、对于一些国际认定等方面给予奖励,比如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3级、2级、1级资质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5万元、8万元,由低等次向高等次升级的,奖励其差额部分等。
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39号),意见从三个方面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扶持: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二是加强金融服务。三是提升便利化水平。
【主持人】企业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相关政策?
【王学干】企业可通过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部分查询相关文件或者联系市商务局服务贸易科了解。
【主持人】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优势?
【牛驷】一是政策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已纳入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方案》,编制《洛阳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洛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区政策叠加,以及目前正在大力推进“565”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都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二是地域优势。洛阳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必将为资本、人才、信息的聚集创造更好的条件。三是产业优势。我市具有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基础,制造型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剥离属于服务类的业态,形成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科研优势。洛阳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科技研发优势得天独厚,现有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4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5万人,是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强,科技人才密度高的科技型城市。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为洛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五是教育优势。目前,洛阳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9所大专,112所中专职高,40余家培训机构,在校生有20多万人,每年毕业的与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有4万多人,这为开拓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洛阳市的产业园区对吸引企业入驻是否有相关政策?
【王学干】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市区级政府及省市级服务外包园区也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优惠措施:例如:洛龙区对新入驻园区的服务型企业,房租连续三年分别按每月每平方米20、15、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元;涧西区、洛龙区对入驻的专业园区且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连续三年分别按其当年区级收入的100%、80%、5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等等。
【主持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石跃军】目前,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约50亿元,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管理信息系统》注册企业已达600余家,从业人员9.7万。2015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洛阳市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个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017年3月洛阳3个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目前洛阳共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5家,另外还有4家市级服务外包园区。
我市编制了《洛阳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待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巩固扩大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提高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能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到2020年力争成为中西部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力争成功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到2020年实现服务外包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实现服务外包总体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重点发展领域如优先发展工业智能化设 计、软件外包和教育、呼叫中心,积极培育动漫影视、跨境电商、大数据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外包业务,打造洛阳服务外包“3+3“产业格局。
第三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四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梁山县商务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发展大势、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的梁山县来说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梁山县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发展实际,把招商引资作为牵引,不断创新推进措施,努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提升,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加,全县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目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心城区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竞争激烈,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有必要对梁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认真分析,深入探究,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加大投入,以求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大力度,逐步构建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
“十二五”是梁山县工业化加速期、城镇化扩张期,也是爬坡过坎、蓄势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支撑跨越发展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南水北调工程打开了南北贯通的“黄金水
1道”,晋煤东运铁路建设、范平高速立项、220国道改线、黄河公路桥建设启动,使梁山县区位交通优势凸显,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条件将根本改观;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符合发展实际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加上近年来多年的发展积累,主导产业进入提升发展阶段,一批新上项目也陆续进入显效期,会为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这些都为梁山县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走招商引资路子,优化布局,突出重点,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框架。
二、坚定不移、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路子
当前,就自身条件而言,尽管梁山县的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了相对较高的起点上,涵盖拳铺镇、梁山街道办、水泊街道办、经济开发区的两大经济板块已颇具规模,但是与国内外工业发展的高端化趋势相比,与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梁山工业发展仍存在体量偏小、层次偏低、竞争力和带动力偏弱等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梁山县工业发展处在将成长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阶段,战略取向可概括为:以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双轮为驱动力,竭力做好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篇文章,大力发展机械制
造、文化出版、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业、煤电化工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依托招商引资,将数量扩充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将产能提升与效益增强相结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极大地提高附加值的路子。建立产业研发平台共享机制,密切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优势支撑产业升级,深入推进以促进制造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质优价廉的信息服务、高端前沿的科技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科学处理中心城区“集聚区”与其他地区“辐射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三、统筹谋划,全力突破,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结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产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载体,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强力牵动作用,能不能尽快抓上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就梁山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水浒文化旅游、专用汽车、文化出版、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项目的大成效、高水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项目建设围绕水浒文化旅游,加快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速高效地打造梁山的CBD;围绕专用车产业延伸、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引入集商品展示、采购、认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智能型商贸物流项目;围绕出版印刷,积极引进现代高科技电子读物研发、生产项目;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大力推进高科技种植、养殖项目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不断加速城区内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积极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餐饮娱乐及其它新型服务业态。总之,要形成一大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从根本上改变服务业布局分散的状况,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依靠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努力实现大项目彰显大产业,大产业引领新领域的良性格局。
四、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力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梁山县服务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但旅游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新兴业态缺失、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服务业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梁山县应以超前思维,科学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突出发
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有重点、分层次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坚持以不断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为根本,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政府为引导,以投资为保障,构建“品种齐全、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促进生产、方便消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五、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营造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氛围
“攻坚必有难”,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信心和行动。这就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在行动上借力招商引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明确推进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作者:陈国宝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8期
摘要: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为四季青街道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街道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抢抓国家、省、市、区对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和杭州市城市发展重心转移两大重要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四季青街道需要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杭州四季青;服务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54-02一、四季青街道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但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新兴产业亮点不多。2007、2009年、2010年1-9月,街道三上企业增加值中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由2007年5.57%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34%;服务业由2007年的56.87%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73.19%;建筑业由2007年37.56%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4.47%,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业仍然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包括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到一半。根据区发改局公布的新兴产业名录库,目前辖区共有新兴产业企业22家,发展亮点不多,其中生物产业6家,文化创意产业3家,新兴服务业13家,三大产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仅2.15亿,同比增加5.7%;增加值665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但短期内发展不平衡现象难以改变。1-9月,庆春综合商业区实现营业收入100.44亿,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其中房地产占70%以上),除房地产外的商贸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经常性税源企业仍然集聚在庆春综合商业区。2010年是新城真正产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启动年,随着万象城开业的集聚带动以及新城楼宇的大批量交付使用,新城的经济体量将逐步增大,金融服务、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将逐步集聚,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正在形成。但是,受新城开发商总部入驻意向不明确、楼宇出售现象严重以及公建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以庆春综合商业区为主的产业布局现状难以改变。
三是楼宇资源快速集聚,但招商压力逐步增大。随着街道逐步由建设期向发展期的转型,辖区内包括新城的出让项目和庆春综合商业区的留用地项目逐步开始交付使用,楼宇资源短期
快速集聚。自2009年底迪凯国际交付使用,截止至2011年年底,仅新城范围就有近90万方的楼宇交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宏观政策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浙江省早在200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在2011年8月份出台《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街道万象城名列其中。
(三)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准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长三角区域规划给作为杭州“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区及四季青街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促进文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杭州市战略重心的逐步转移
2011年10月份杭州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正式入驻更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市的战略重心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正在向钱江新城逐步转移,这对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丰富资源
作为杭州市楼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街道拥有总面积超过490万方的楼宇,其中在建楼宇23幢,建筑面积293万方;即将交付使用楼宇5幢,建筑面积54.7万方;已投入使用的楼宇19幢,建筑面积143万方。这些丰富的楼宇资源将成为金融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其他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作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现代商贸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抢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
(二)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由于街道由城郊区向中心城区转型是个短期的、外力作用的过程,相应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集聚和储备不够。
(三)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要求街道对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街道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省、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两大集聚区,依托四大载体,发展七大产业”,即:以两大金融城为依托,发展金融服务业;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生活服务业;以商务楼宇为依托,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公建配套项目为依托,发展会展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形成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梯度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参考文献:
[1] 何燕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 张进涛.产融结合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J].攀登,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