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国经济年会主论坛
许戈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许戈辉,欢迎各位光临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年会的开幕式。
一年一度的盛会与我们如期而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回顾2010年,展望2011年,可谓是意义深远。中国经济年会是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先生倡导下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开放性平台,今天我们也特别高兴,因为我有一个真正内行的搭档,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那就是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先生。
2011-01-15 09:05:55
魏建国:
大家好,十分高兴与许戈辉女士共同主持今天上午的论坛,本届中国经济年会将就过去的2010年的经济进行梳理和盘点,同时在2011年新的起点上共同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本届中国经济的主题是“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有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组成。
2011-01-15 09:07:51
魏建国: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届年会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前副总经理曾培炎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顾问、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先生;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先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先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先生。还有其他来宾,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发言嘉宾暂时介绍到这儿。
2011-01-15 09:09:09
魏建国:
参加今天年会的还有政府各部门的各级领导以及企业界的商业领袖和媒体界各位朋友,以及部分驻华使节、商务参赞,还有国内外经济金融研究机构人士,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
2011-01-15 09:10:30
魏建国:
今天,我们在这里将探讨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并发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有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智慧。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务院前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先生为本届经济年会致辞。
2011-01-15 09:11:14
曾培炎: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在从容而自豪地告别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新的一年,特别是正逢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在这儿欢聚一堂,参加第二届中国经济年会,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011-01-15 09:11:51
曾培炎: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风云变幻、喜忧交织的一年,世界经济的发展波翻浪涌,总体格局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复苏总体向好,但是危机的阴影没有消除;变数和矛盾不断显现,但是推动经济复苏的积极力量凸现。中国经济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激流勇进,实现了由回升向好到平稳较快地发展转变。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此时我们在这儿一起研究经济发展的宏观态势,探讨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才智。我想,这是我们理应恪尽的责任和使命,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人士能够围绕以下问题畅所欲言,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2011-01-15 09:12:37
曾培炎:
第一,正确地研判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的复苏,深度调整和全面转型之中。与此同时,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主要的经济体持续地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影响?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是否会再进一步扩大蔓延?新型经济体面临的通胀风险有多大?世界经济失衡的程度是否会重新加剧?全球的货币体系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调整?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全面系统地、细致地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判。十九世纪英国的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说过,他是描述当时他的时代,他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他经典的语言来描述今天的世界是否仍然贴切,繁荣和危机同在,进步和破坏并存,需要我们精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2011-01-15 09:13:47
曾培炎:
第二,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走势。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这些严峻考验情况之下,五年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充分地证明了我国经济已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有效地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危机的经济措施也使我们付出了一些代价,当前我国物价水平高企,资产价格泡沫居高不下,通胀预期正在形成,体制机制不顺引发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2011年,中国经济要为“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就必须认真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好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防通胀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地发展。
2011-01-15 09:18:33
曾培炎:
第三,清醒地认识“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大家可以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调整经济结构,成功地实现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如何增加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以及如何合理地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2011-01-15 09:19:53
曾培炎:
我认为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关键途径是要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突破口。《易经》中写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十二五”时期就是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坚定有力于转变发展方向的新体制,解决好人民关心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使经济在公平、包容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治理的新秩序,维护自由、公平、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使我国在世界整体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将继续在变革和调整中发展,我国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一个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的中国,也同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考验,多智才能多谋,多谋才能善断,让我们搭建一个为天下才智沟通的平台,在机遇与挑战和变革中提出我们中国的对策。
2011-01-15 09:20:55
曾培炎:
祝本届中国经济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1-01-15 09:23:18
许戈辉:
非常感谢曾培炎理事长为本届经济年会开幕式作的精彩致辞。就像刚才理事长所总结、引用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论当前的经济危机是面临挑战,还是迎来机遇,我们都需要对当前的中国经济、世界经济进行深入的分析,来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经验和教训。刚才魏建国部长也介绍了,我们今天的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主论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厉以宁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当前重大问题和未来走势”,有请厉以宁教授。
厉以宁: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当前重大问题和未来走势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我们当前遇到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在西方国家,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研究得比较晚,主要是七十年代以后开始的,因为当时美国发生了滞胀,而滞胀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凯恩斯的政策是没用的,因为凯恩斯政策对需求拉动会有用,而对成本推进是没用的。
而中国遇到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第一次,计划经济时代有通货膨胀,可那是隐蔽的通货膨胀,有钱买不到东西,表面上物价没上涨。后来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所以,当时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有效的,但后来也过了头,以至于在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又发生了通货紧缩的现象。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是最近几年才有,尤其从去年开始越来越明显。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有四种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因为短缺而价格上涨。第二,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的供不应求引起了整个成本上升。第三,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价的上涨。第四,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关于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但是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既是成本推进的,可也是需求拉动的。因为需求拉动以后,对土地消耗量、需求量大了,所以它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来,既然这几种类型通货膨胀中,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紧缩的宏观政策是无效的,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可能对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既然已经上升了,成本还在推动着总价格的上升。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1-01-15 09:30:17
厉以宁:
“十二五”规划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因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中国劳动力是低廉的价格,这样使我们在出口中具有优势。但是现在工资成本要上升,从国家政策来讲也是要提高工资标准的,要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另外,从农村现在的情况来看,农民考虑的问题已经不单纯是城里工资比农村高就行,跟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是不一样的,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当时只要是城里工资比农村的收入多,他就愿意出来打工,所以民工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
2011-01-15 09:31:52
厉以宁:
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有三个方面可以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成为了林区的创业者,因为林区承包是70年不变的,山都划界了,包山到户,在承包的林里可以养鸡、可以种蘑菇,还可以种树,劳动力是不够的,他要把那些同村的或者附近的农民都吸引到山区,这样是他本人创业,而且其他来工作 4 的人是就近就业,他何必花那么多成本到城市来打工呢。所以,从湖南、江西到广东的打工人数减少了。
第二,小城镇发展起来了,县城也发展起来了,他们也需要劳动力,何必要坐火车、两地分居、长期探亲回家,不如就近打工,就近打工对他来说既方便还容易照顾到家,并且收入也不低。
第三,沿海一带雇不到人,今年我得到了一个消息,新疆摘棉花都是从哪里去的?都是从河南、陕西、甘肃、宁夏,今年摘棉劳动力短缺,都不去了,即便是加了工资,还要计算整个收益和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坏事,从政策上讲,中国的经济规模这么大,工资标准是应该提高,因为廉价劳动力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有刚性的需求,一上去就下不来,在逐步提高,成了一种刚性,这种刚性如果累计起来看,不谈物价上涨以后工资应该上涨的因素,即使物价不变同样还会上升,因为劳动力供给越来越有限。因此,有的经济学家预言,“十年之后中国将缺少蓝领,中国城市将雇不到保姆”。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已经这样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企业已经机械化,新疆正在考虑如果长期找不到摘棉工的话,那就要采用美国的技术,用摘棉机,像喷农药、喷化学药品,把棉花、叶子全打掉,然后用机器来做,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人靠摘棉为生,会对中国带来影响。另外,缺少保姆怎么办,现在北京市雇保姆多难呢!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考虑。
2011-01-15 09:33:48
厉以宁:
当然,最近几年还不会产生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前我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个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加快转型呢?从三个方面来讲是需要这样做。
第一,对企业来讲应该由此得到一种认识和启示,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参与出口的时代从此结束了,我们应该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使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第二,对广大农村劳动力来讲,他们也认识到了粗工是没有前途的,工资始终是低下的,因此要加快自我的技术提升、技术训练。各地都把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到广东调查,凡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毕业生,99%都毕业了,这对中国长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结构非常重要。举个例子,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是4亿人,英国当时才1000多万人,可是人力资源结构不一样,中国的农民和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这还不算,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读四书五经的,整天忙着考科举,有几个懂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经营。而英国就不同,英国工业化开始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之内,英国的义务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技工培训,不断地出来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人力结构就不一样。对我们来说第二个启示是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要做到工业强国以外,还要做到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
2011-01-15 09:36:35
厉以宁:
第三,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将会有好的发展时机,比如请不到保姆,加快了家庭的智能化。工人在减少,熟练技工增多了。整个现代服务业同样有发展,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考虑“十二五”规划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再认真地总结一下吗?
谢谢大家!
2011-01-15 09:39:35
魏建国:
非常感谢厉以宁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在他的演讲中,他告诉我们,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以及这个通货膨胀的起因。他提出了三点克服办法,使我们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有请的演讲嘉宾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先生,他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他演讲的题目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戴相龙理事长作为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天津市市长,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有着深刻的了解,下面有请戴相龙理事长。
2011-01-15 09:42:17
戴相龙: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敏感也很专业的题目,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2011-01-15 09:43:23
戴相龙:
第一,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首先,我们现在的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绝对优势的体系,这是一个历史,但是现在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当美元承担这两项功能有矛盾的时候,美元当然为他们国家的货币政策服务。但是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跟美国的周期是不一样的,所以必然带来了国际资本不正常的流动,带来金融的振荡。我认为,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也是这个原因,2008年美国自身发生的危机归根到底也是这个原因。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谓新兴经济体和大量的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8万多亿,比1997年翻了一倍,还在增加。为什么?为了应对这个体系。另外,新兴经济体资本相互开放就非常害怕,同时储备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这么大,所以它有贬值的趋势,2002年以来已经贬值了40%多,所以给一些国家造成了资产损失。
2011-01-15 09:44:51
戴相龙:
第二,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比较现实的道理。现在很多人提出很多方案,有的提出来实行新的国际货币和黄金挂钩的方式,有的提出来要采取地区货币,当然有的提出来在现实的情况下采取国际货币多元化。2008年,第一次二十国集团会议,胡主席演讲指出了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目标,特别提出国际货币体制要改革,改革的方案 6 就是要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我认为这个“多元化”理解是继续承认和发挥美元的作用,更加发挥好欧元的作用,同时推动其他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可能这个方案比较现实。因此,我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又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
2011-01-15 09:46:17
戴相龙:
首先,人民币能不能国际化?我们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五年以后将是8万多亿、9万亿的美元总量,还没算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28000多亿,一年增加4000、5000千亿,还在上升,我们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对外金融债权国。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贸易量28000亿,占世界10%以上,我们有这个条件逐步国际化。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是一个稳定的货币,其他国家利用这样一个稳定的货币计价投资储备,可以保证它的资产不受损失,也可以促进世界贸易,同时也可以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权益。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仅仅是中国自己民族的事情,是全世界要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2011-01-15 09:47:30
戴相龙: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步骤和路径。人民币国际化是比较高的标准,不仅仅是可兑换,首先它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完全可兑。二是应该承担国际货币的五项职能。三是在国际货币的储备货币中它应该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个比例起码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例相当。如果中国的经济占世界比例12%,那我认为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人民币应该占到10%。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也可能需要三个到四个五年,那就是15年到20年。
2011-01-15 09:48:30
戴相龙: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有两种,一个是市场化常规步骤,先实行完全的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更加方便,比现在方便,同时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后主要是鉴定它的真实性,只要它是真实的货币,它就是可以兑换的。从途径上来讲,先执行计价结算投资货币,然后才承担国际储备货币。从地区来讲,先在周边地区,再到亚洲,再到新兴经济体,再到全球。因此,这样一个过程的设计,是一个常规的市场化过程,应该是个主要的过程。另外,通过政府建立特定的安排,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府之间的特定安排是双方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政府之间的特定安排,就明显推动了国际化过程,主要是实行货币互换,我们现在货币互换已经达到8500亿,这个货币互换跟2002年以前不同,它是直接可以兑换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方法,把人民币输出去,其他的特定安排就是只要双方政府、双方中央银行同意,可以往外国的中央银行或者是政府到中国来发债。还有一些国际援助,对方愿意,也可以这样。另外特定地区的投资,只要是双方政府、双方中央银行同意,是可以推进的,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概念、步骤,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方法逐步推进,因为市场认可以后才可以。二是通过政府间的特定安排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011-01-15 09:49:36
戴相龙:
第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采取的措施,我认为现在已经提出来这样的说法,叫发挥人民币在境外贸易中的结算和境外投资中的作用,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这已经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明确的意见,这句话概括起来,我认为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以,现在应该在这方面加快步骤,我有几条建议,也许是应该研究的问题。一是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尽快地加快大型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现在人民币“走出去”途径已经很多了,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最近下发的一系列文件都是很好的消息,都是很正确的做法。比如把境外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到20个省市和6万多个企业,我相信中国将来的进出口贸易28000亿很快有很大的比例会用人民币来结算。二是境内的企业可以用人民币到境外去投资,境外银行特别是中国的银行可以对在境外发放人民币贷款或者人民币贸易融资,最近在英国、美国纽约等很多国家,人民币在他们那儿银行柜台进行兑换,这都是很好的消息,说明人民币汇迅速地扩大在国外的流通,我认为这些措施是很好的,要坚定不移地去落实。
2011-01-15 09:51:01
戴相龙:
但是我也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不“走出去”,上述措施落实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因为人民币出去都需要结算,需要人民币业务的经办行,人民币业务的经办最好的银行还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所以我认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应该更多地在国外设立分行,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据理力争,我们可以吸收外国的金融人才,应该加快这个步伐,我们对有些国家应该理所当然地提出要求。我在交通银行当行长的时候,曾经在有一个国家设立代表处,现在已经时隔了十七年了,可能要筹备分行了,这么好的一个银行都不能设立,我们为外国设立了那么多银行分行,我觉得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经过改革以后,有条件加快对国外设立分行,国内也应该采取支持的措施。这是一点建议。
2011-01-15 09:52:04
戴相龙:
第二个建议,要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民币“走出去”也困难。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已经28500亿美元了,正因为20万亿人民币,现在还在上升,外汇储备这么多,占用了人民币,增加了中央银行调控的压力,增加了中央银行调控的压力,增加了外汇资产缩水的压力,这本大帐要好好算。所以,我认为应该要加快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就是说对进来的钱、引进外资要提高质量,把好关。
2011-01-15 09:54:28
戴相龙:
第三个建议,应该走出去投资。这两年我们对外直接投资600多亿,增长很快,最近三年兼并成果也非常明显,所以要加快对外开放。现在温州已经开始有个人用人民币买外汇或者用自己的外汇到外面去投资,原来是搞香港股票直通车,时隔三年了确实是个机会,因此要加快对外投资。我非常赞成一些专家的建议,我觉得这些建议非常好,现在外汇储备一年增加4000多亿,如果不收购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过快,如果中央银行发票收购外汇,货币发行量就更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前两天我见野村证券的人,日本从1949年就开始,他 8 们在市场上收购的外汇储备是通过日本政府大藏省发行短期债券来收的,到现在为止,现在他们1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95%是政府的大藏省、日本银行。这个意见可不可以考虑?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央财政发行一部分短期债券,把市场上的票子收回来,同时又把外汇买回来,不至于人民币升值过快,也不至于市场货币供应量太大。这样一方面是负债,一方面是资产,这种增长不是增加财政赤字。今天我在这儿提出这个意见,只是我赞成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2011-01-15 09:55:09
戴相龙:
第三,要加速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要进、要出,如果在外面利率只有1%,在国内假如利率一年期三点几,如果同样一个货币两种价格,是不利于流通的,既不利于流出,也不利于进来。所以,我认为应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现在人民币毛利差是三个多百分点,在台湾只有1.5个百分点,在香港也只有1.5,在美国也差不多。人民币要想市场化,其结果就是利差的缩小,利差的缩小对企业有利,对银行有利,对我们走向国际有利。同时要让商业银行开征更多的中国经营,来弥补利差缩小的问题。我问过汇丰银行总裁,他说他们的收入来自于利率的只有50%,来自非利息收入占50%以上,他利用网点、利用结算国,可以取得其他收入。所以,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从现在来说,利率市场化马上可以做的事太多了比如一年期的存款2.75%,一万块钱也是这个利息,给他100亿也是这个利息,要组织100亿是多少成本?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发行一种大面额的存单,比如10亿、50亿或者更多,可以在市场流通,这样对商业银行有利,不要搞那么多网点,对投资人有利,回报增加了。现在地方养老金,包括我的社保基金,还有企业,也可以增加收入,这样吸收存款就更规范,这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2011-01-15 10:00:31
戴相龙:
第四,要发展人民币的离岸中心,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认识有个过程。所以,要有一个离岸市场,美元出去也是这样,当时苏联就不相信把美元放在美国,有的国家也一样,所以在伦敦、纽约,也算是示范,就发展起来了。中国也是一样,香港是我们特别行政区,跟大陆联系那么密切,我们把香港作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我认为是最好的选择,根本不要担心什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等于香港金融中心有了一个新的国际货币。所以,缴税或者服务还是用港币,不能代替港币,所以港币的法律地位不会受到影响。另外,人民币汇率还是根据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来调节的,这样从方向上来讲,香港实行跟美元挂钩,和大的方向来讲差别不大。所以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对当地的联系汇率,我认为也不会形成巨大的挑战。把香港办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办法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投资,开辟新的渠道,让香港的人民币回到境内来投资。总而言之,要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
2011-01-15 10:02:22
戴相龙:
第五,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步伐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很重要的利益,是国家的一个长远方向,要从这个方面来想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央在 9 92年明确地提出要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我看到2009年国务院下过一个文,提出要在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正在推进中,但是我感觉到步伐慢了,不适应我们长远的目标,也不适应国际上给我们这个绝好的机会。从美国来讲,政治中心在华盛顿,经济金融中心在纽约,日本和英国的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金融中心,我们国家比较特殊,我们的金融中心设在上海,金融管理中心在首都,我觉得这种体制需要历史检验。从现实出发,我们可以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说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设立的子公司、附属公司能不能更多地设在上海?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我们可不可以通过重组,在上海建立几家超大型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集团呢,我国金融管理机关能不能在现实的体制下来改进管理,发挥上海在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的作用,更多地促进把上海变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些问题都是要研究的。
2011-01-15 10:06:53
戴相龙:
因为这些问题都很专业、都很敏感,全世界都研究了,我们中心更应该研究,我说的这些话可能也很敏感,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1-01-15 10:08:03
许戈辉:
非常感谢戴相龙理事长作的有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精彩演讲。就像您所说,这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敏感是因为它被全世界所关注,它直接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贸易的发展。我相信,培炎理事长在当初发起这个经济论坛的时候,就希望能够听到更多重量级嘉宾的声音,把他们的思考和他们在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大家充分开放的交流、碰撞,真正为中国和世界经济进行把脉,对于我们政府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感谢戴相龙理事长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让我介绍下一位演讲嘉宾,他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先生,贺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统计教育家和经济计量学家,中国经济计量学的开拓者,曾经担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等职务。他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2011年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贺铿先生。
2011-01-15 10:08:25
贺铿:
培炎理事长、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经济年会,根据这次会议的主旨“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我选择的发言题目是“2011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对策”。刚才戴先生讲了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可能要涉及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时间关系,我尽量按我的稿子来说。
2011-01-15 10:09:26
贺铿:
我认为,2011年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与2010年所面临的形势相比可能更加复杂,更直白一点说,对于2011年,我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担忧可能好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担忧。2010年,10 我们担心的是“二次探底”,2011年我担心的是出现经济滞胀,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由于我们从1998年开始为了应对亚洲的金融危机,一直以来我们实施了12年的扩张财政政策,而且一味地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使得经济结构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已经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地步。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至少凸显出来四个问题或者四个加大。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而且显示出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刚才厉以宁教授已经讲了这个问题,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恰恰就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是债务风险,我们过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效益又很低,因此相关部门是债台高筑。三是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明显,金融风险压力加大。四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得进城谋生的农民加速地增加,城镇就业的压力加大。所以,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四个加大。
2011-01-15 10:10:01
贺铿:
这四个加大就引出了经济滞胀的可能性,什么是经济滞胀呢?经济滞胀,刚才厉教授讲了,首次出现在美国的七十年代,它是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交织并存的一种经济状态,我们现在唯一的经济增长率是比较高的,去年超过10%,但是这个“高”是投资拉动的高,不是真正由经济自身的需求拉动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经济状态,许多人认为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否定,也有人认为这是实施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直接的结果。我们现在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我觉得不能小视,应该高度地重视。为了防止和应对和出现经济滞胀的状态,在政策上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的宏观管理应当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管理为主,认真地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扶植低利润、高就业的行业发展,以增加就业。要实行差别税率和差别工资津贴,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千方百计地促进全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2011-01-15 10:11:16
贺铿:
第二,实行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我认为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它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公平,而不是依靠财政来拉动经济增长,或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经济增长,不能在总量控制上过多地做文章,要让商业银行能够自主地进行贷款,但前提条件当然是保证资金的安全。
2011-01-15 10:12:12
贺铿:
第三,要下力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就不可能扩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就不可能增强。但是从现在各个省市的“十二五”规划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我看还是在一味地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怎么样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怎么样保民生?这个问题不突出,多数省都在提GDP翻番、财政收入翻番,没有看见有居民收入翻番的提法。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就不可能真正形成。第四,要稳定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外需,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跟有的部门的意见是非常不一致的,我一直不赞成人民币升值,因为升值没有任何道理,凭什么要升值?
2011-01-15 10:13:19
贺铿:
第五,要尽快出台房产税的办法,如果不出台房产税征收办法,不征收房产税,房地产当中的投机行为就不可能得到遏制。房地产的泡沫不但不会消除,而且会进一步扩大。如果房地产的泡沫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是居民有意见,房价太高,更重要的是会加大金融风险。因此,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唯有出台房产税,加大多余房屋保有环节的成本,才能真正遏制炒房的现象。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也一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如果我们在2011年房地产的问题还解决不好,经济当中积累的危险性就会越来越大,而且老百姓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大。
2011-01-15 10:14:35
贺铿:
第六,要认真转变执政理念,切实将GDP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转变到以民生问题为目标。我曾说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各级政府要真正转变执政的理念,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而不要围绕一个GDP去做各种各样的努力,非常令人担心。我们“十二五”规划从中央五中全会的建议是很不错的,但是从各个地方的“十二五”规划来看,是比较令人担心的。如果这个问题中央解决不了,在各级党委政府换届的前期,用哪一个跃进式的投资,用投资来推动我们的GDP上升,这样我们的经济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我谈的这些是一家之言,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谢谢各位!
2011-01-15 10:16:30
魏建国:
非常感谢贺铿先生的精彩演讲。贺铿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他提出了一个当前的争议话题,提出了可能有经济滞胀的可能性。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一个民间智库,我们就希望有智慧的学者通过论坛把当前难点、重点、热点、焦点的问题,特别是刚才大家所提到的物价、房价、地价、投资、人民币、工资收入等问题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们正是把脉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时候,我们所提出的建议将一定会对政府的决策者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我们以热烈掌声再次感谢贺铿先生。接下来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先生演讲,刘遵义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学者,长期以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研室担任中心主任,同时又是美国著名的智库胡佛研究所的名誉研究员,他发言的题目是“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和外汇政策”。
2011-01-15 10:17:48
刘遵义: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中国经 12 济年会发表一些我个人的意见,我发言的题目是“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和外汇政策”,强调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
中国传统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北美和欧洲,但这两个地区目前基本上还没有重新开始正常增长的迹象,而中国本身的内销市场非常蓬勃,零售业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个趋势在前一段时期,尤其由于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经过最低的工资调整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国外市场的购买力疲软,中国不能也不需要再依赖对欧美的出口,作为今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中国必须尽量应用和发展自己庞大的购买力、强劲的国内市场。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比它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大,除了美国之外,再有15年的时间,中国也会赶上美国。所以,也不可能再依赖出口大量增长来带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已经比它的顾客大了,不可能再靠顾客来持续高速增长。现在是一个改变发展方式,就是从出口带动转变为内需带动的好时期,这也是“十二五”计划中的一个要点,就是逐渐改变发展方式。
2011-01-15 10:22:19
刘遵义:
但是转变到以内需带动的发展方式,并不等于要实行保护主义,我们不要忘记平等的自由贸易是双赢的。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全球新形势下,中国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以前大家都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表面来看出超多是占便宜的,因为出超出口多,中国是货真价实的出口,美国只是印几张纸头,股票也好、债券也好,究竟是我们占了美国的便宜,还是美国占了我们的便宜,这需要仔细思考是不是继续出超?出超有什么好处?其实对美国来说有短期的好处,不用生产,就印几张纸,可以买到全球的货物。美国现在在用有很多债务,所以他也慢慢想到入超减少。中国要不要走入超的路?中国也不希望要走入超的路,中国应当不要追求入超,但是也不要学美国一样大量入超,最主要的是要追求进出口平衡。
2011-01-15 10:25:35
刘遵义:
另外有一个看法,以前中国很需要外汇,需要外汇就需要出超,不出超就赚不到外汇。现在中国外汇太多,不是太少,所以也不必专注再创汇。中国对外贸易应当是有限的出口换取质与量,让中国在出口方面产生更多的增加值、更多的境内收入和境内所得。在增加出口的时候,中国其实更需要的是增加进口各类的商品,进口商品可以弥补国内的短缺,但是无论是投资比或者是消费比,都可以弥补国内的短缺,但是也会有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国内短缺的时候,用进口来弥补这个市场,价格就不会大幅度上升。所以,人们要利用外汇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怎么样增加进口?我想有几个方向可以考虑:
2011-01-15 10:31:43
刘遵义:
第一,可以大幅度降低关税,关税在中国财政收入里面占的比例已经不算太大,但是关税引起很多问题,比如香港现在红酒没有税了,为什么这个钱不让大陆流通行业来赚呢?为什么要在香港去买呢?应当可以考虑降低关税,很多进口变成直接进口,而不是经过其他地方来进口。第二,鼓励海外旅游和海外留学,好好利用外汇。我们应当降低外贸的成本与风险,最重要的风险其实是汇价的风险,现在全球汇率波动性很大,做进出口生意的人最害怕汇率波动太大。刚才戴相龙理事长也提到,慢慢开始可以用人民币来做贸易,用人民币报价、人民币清算,这样的话,很重要的一点不但是不依赖美元,而且还降低了出口商的风险,他们用人民币来出口,也会降低外贸的成本,从而增加出口和进口。
2011-01-15 10:36:08
刘遵义: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8500亿美元,超过了正常储备的需要。随着人民币结算的普遍化,对于外汇储备的需要还会持续下降,所以我们现在的政策应当从以前强调创汇的政策转变到怎么样有效率地用汇。我们有几个方向可以考虑,一是要想办法减少外汇的流入,很多境外企业希望在中国境内做直接投资,这对中国来说是很好的做法,因为他们会带来技术、带来专利、带来品牌和管理方式,但是我们实际上不需要他带钱来,我们可以考虑贷款给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做直接投资,只要他的母公司能够保证他进来就借钱给他,借了钱要买外汇储备,用人民币结汇,这样可以吸引直接投资。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放宽外汇的流出,现在每年每个公民应当可以汇一万美元出去的限制,现在外汇这样充裕,我想也可以放宽这个限制,可以让多一点美元出去。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另外,允许中国人投资到外国去,我们也可以考虑允许境外的机构和企业在中国集资、在中国放债、在中国上市,当然他们筹到的资金,也允许他汇回到本国,这样可以降低外汇的压力,外汇进来,我们不想汇率上升太厉害,人民银行一定用人民币去买外汇,还要对冲,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们减少外汇的流入,放宽它的流出,会对整个经济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大家。
2011-01-15 10:36:56
许戈辉:
非常感谢刘遵义先生,刘遵义先生刚才引领我们一起探讨了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与外汇政策。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张晓强先生,张晓强先生从2003年11月底起就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和党组成员,他专门负责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高技术产业、经济贸易和外事方面的工作。他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晓强主任。
2011-01-15 10:39:53
张晓强: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金融危机之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多国促进经济复苏、抢占下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选择,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2011-01-15 10:41:17 张晓强:
一、总体部署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的当天,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促进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可以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
2011-01-15 10:41:54
张晓强:
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决定提出,我国将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及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关键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考虑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国家确定了“三步走”思路,提出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1-01-15 10:42:39
张晓强: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
第一,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并形成系统集成技术能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二是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若干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形成突破口和发展优势。三是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和骨干企业集聚。
第二,强化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培育市场,重点围绕提高人民 15 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二是开拓市场,重点加强有利于新兴产业市场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三是规范市场,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类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011-01-15 10:44:06
张晓强: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是突出引智的作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创新成果。二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本,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我国到境外投资发展高端产业。三是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第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一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立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吸引社会多元投资。二是从激励创新和引导消费的角度,研究流转税、所得税等环节的支持政策,研究完善地方税政策。三是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交易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现代方式融资。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效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能源配额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等。
2011-01-15 10:44:43
张晓强:
女士们、先生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在新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1-01-15 10:45:40
魏建国:
非常感谢张晓强副主任的精彩演讲,晓强副主任长期在国家发改委主管我国对外投资、吸引外资以及高新技术和经贸工作,他所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谢谢他。
今天我同大家一样,享受到一席丰盛的智慧大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到很充实,因为今天上午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汇就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这将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近期中央召开的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未来的政策将会更加持久。
回顾2010年,中国经济迎风破浪,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将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上,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再次感 谢曾培炎理事长和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参加。主论坛到此结束,我相信我们的分论坛将会更加精彩,请继续关注。接下来是15分钟茶歇时间。
第二篇:2017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会议纪要
这届很犀利!2017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完整会议纪要)
2017-02-15财经会议资讯
今天,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权、动力、质量”。
主要发言嘉宾主题:
吴敬琏:批改革执行不力,钢铁产能越去越多
刘世锦:谈城镇化,人口是挡不住的 有人愿意来是好事 李稻葵:股民的产权最得不到保护
黄益平:必须释放风险 政府总有兜不住的一天 李扬:中国应对危机没有章法 管涛:中国经济陷入了滞胀
完整会议纪要:
吴敬琏:批改革执行不力,钢铁产能越去越多
第一点意见,回顾一下去年的工作。我们在去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里我插一句,对于三去一降一补,有人把它说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另外一种说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我是比较同意第二种说法的。
从它要达到的目的来看,去年我们在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补短板上,成效比较明显。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三去一降一补”的另外两个方面,成效不那么显著,甚至“去杠杆”方面,不但没有去,而且杠杆率有所提高。这就使得最近一次政协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的“系统性的风险在积累,部分地区困难增强”,或者用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说的话叫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累,部分地区困难增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二点意见,我认为“三去一降一补”得失互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不够快、不够实。我这里讲的结构性改革,不是结构调整,而是体制结构和政府监管框架结构的改革。因为结构性改革推进的不够快和不够实,就使得市场不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不能通过激励创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达到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供给效率的目标,而只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去实现“三去一降一补”。
第三点意见,在当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在纠正资源错配,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一定程度地运用行政手段和选择性产业政策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行政机关并没有确定什么是最优经济结构的能力,用行政手段进行“去”和“补”的资源再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不小的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用行政指标要求“去”和“补”,他总有办法绕过这个行政命令。比如最近发表的关于钢铁业去年实际业绩的报告就告诉我们,去钢铁产能,不但产能没有降低,而且提高了。
我们大概从2亿吨产能的时候就开始提去剩余产能,到现在11亿吨,越去越多。另外产量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五年实现压缩粗钢产能1.5亿吨,16年压缩指标4500万吨,但实际上钢铁产能是增加了,粗钢产量不降反增,2016年
粗钢产量增加了1.2%。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压缩产能和降低产量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优胜劣汰。要按照指标来压缩,它往往变成压缩的是有更高效率的企业,而低效的企业并没有压缩,这种情况用行政指标是难以解决的。
第四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出路就在于切实推进改革,使市场能够在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我赞成总书记在2016年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作出的论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2016年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五中全会决定的研讨班上,总书记也是这样来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的,他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建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所要求的体制,用这样一个体制去实现三去一降一补,这样就是一个有效率的调整。
最后一点,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基础,发布了多方面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有关“四梁八柱”改革的文件大部分都齐备了,这些文件规定的改革方向明确,措施得当。问题是执行上,比较婉转的说,还不够得力。所以2017年要做的就是在执行上花更大的力气,使得这些决定、这些文件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能够为我国的资源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
比如说去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个文件,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而且他提出的一些方向、措施都切中实际,能够解决困扰我们多年的许多问题。
比如它提出了平等保护,要改变过去那种分等级保护的状况,所以要求在立法上废止按照所有制的不同类型所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开展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非公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这就涉及到立法部门的工作了。
另外一个涉及到司法部门的工作,坚持有错必究,抓紧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对涉及重大财产处置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民营企业和投资人违法申诉案件,依法甄别,确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使用法律错误的错案冤案要依法予以纠正,并赔偿当事人的损失。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些企业家缺乏信心,他造成了比如说外汇资本流失等等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非常重要的举措。
另外,还跟宣传部门、意识形态部门、传媒有关,应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这样一个文件在执行上我们应该要花更大的力气,使它真正的落地。谢谢。
刘世锦谈城镇化:人口是挡不住的 有人愿意来是好事
最近两年的城镇化进程中,东西部地区在衰退,人也在减少,与此同时,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还有其他一些大的都市圈在加速成长,人员包括资源都比较密集。像过去一年一线城市房价的飙升和这个是有关的,对这样一个变化怎么看?
总的来讲,还是符合中国城镇化到目前这样一个阶段的规律,其实发达国家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讲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和大都市圈的要素聚集密切相关的。但是我们现在已有的城市化发展的思路、战略、政策,不少方面与这种趋势要求是相矛盾、相背离的。
比如我们一线大城市一直采取用挡的办法,限制人口的办法,从几百万到了一千多万,现在到了两千多万,其实这个挡不住,是节节后退。问题的实质,你是承认并顺应还是不承认抗拒,已经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城镇化发展的这么一个规律。
你看一下现在咱们有些城市人口在大量的流失,有人愿意到你这个城市来,应该是非常幸运的,我估计若干年以后,各个城市都是要争人的。现在确实到了反思已有城市化政策的时候了,但是现在面临的现实挑战是什么呢?北京等一线城市已经过度拥堵,城市病已经很突出了,怎么办?这里面实际涉及到一个城市结构的问题。
我想讲一个基本的观点。应该由目前各种功能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这样一个结构,转变为城市核心区加上大批的小城镇,优势产业支撑,快速轨道交通连接,高水平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的城市网络,朝这样一个城市结构转变。我稍微说具体一点,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比如北京在二十到五十公里范围之内,我们建成几十个小镇,大概十几万人二十几万人,然后你把北京这些科研、教育、媒体,特别是我们的央企总部可以过去,形成一大批大学城、科研城,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装备制造、军工等这些小镇,是有产业支撑的,央企可以去,民企可以去,有战略支撑的等等都可以聚集在这些小镇上。这样的话,到那个地方去,住房可以更宽敞,生活成本可以下降,环境可以更好一点,至少比今天的天气要好。而且各位要进城,有高铁,到钓鱼台国宾馆开会,二十分钟就来了,其实生活质量是在提升的。这样一个城市网络,我概括为五个特点,第一就是大的城市结构应该是核心区+大批小城镇,也就是大集中,小分散。第二个就是有产业,这个小镇是有产业支撑的,职住结合,工作和居住基本是一体化的,减少流动。包容性发展,不能再驱散中低端人口,中低端人口走了以后,高端人口过不下去的。还有轨道交通连接,还有绿色低碳,如果我们形成这样的城市网络结构,聚集效应和要素生产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就从人口来讲,你再增加一千万也没问题,甚至可以增加更多。现在我们讲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动力其实有很大一块,你可以预期今后我估计几年的时间之内,大都市圈的这种网络的形成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应该是排在前面重要的增长来源。
要做这件事,实际是城市结构这样一个转化、转变,实际是相当难的。这事一旦做起来的话,你会碰到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的理念政策和体制上的束缚。要做几件事情,我们这个题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步还是解放思想。现在这个观念的问题变起来很难,但是必须要变。特别是我们城市的决策者这个观念要变,思路、政策要变。包括城市规划的方法应该相应的调整。第二就是今天讨论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个事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了,三中全会把大的方向已经定了,问题是如何落地。另外我想说一下,在这方面改革推不动,有人有一种理由,要保护农民利益。其实恰恰你是把市场放开以后,才能真正的显示出农民的利益,然后再加以保护、发展。第三就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机制应该有大力度的改革和开放,服务业首先对外开放,然后对内开放。我们搞城市化,我特别强调包容性发展,不仅是高端人士要有用武之地,作为中低端人才,更应该给他们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谢谢。
李稻葵:股民的产权最得不到保护
李稻葵:刚刚前几位发言谈到产权的保护,经过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产权保护的形势有一点变化。有一个群体他们的产权事实上没有得到认真的保护,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涉及的人群多达一亿人口,二十多万亿的资产,股民散户,散户的产权没有得到保护,这就说到产权的本质是什么?去年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颁给了两位经济学家,其中一位说我80年代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深受影响,哈特理论贡献的出发点就是产权的本质是剩余的控制权。
在你合同中间可以跟别人签走了合同里面没有讲清楚的,讲不清楚的情况下,谁有最后的控制权?根据这个观察,这是他从法律上做了很多的法律案例,最后得出的一个基本的推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法律方面的专家。
根据这个看法,其实股民的产权是最弱的。当每一个股民买股票的时候,事实上签了合同,尽管他本人并没有看这个合同。当企业内部人没有按照这个合同履职的时候,履行合同的时候,小股民唯一的办法就是走人,没办法去实施自己剩余的控制权。
这个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为什么这么讲?以去年为例,通过股市直接融资获得的社会融资总量是非常低的,IPO去年254家IPO,只是融了1800亿人民币,二次融资,再融资,1.3万亿,拢在一起,1.5万亿,仅仅占到社会融资总额5%左右,整个固定资产投资5%,非常的低。杠杆率不断上升,很多企业发展必须要向银行借钱。
股市上融资融不到了,你要再融资,股民是深恶痛绝的,因为没有信心。怎么办?发达经济体这方面有很多的探索,怎么保护股民的产权,办法很多。我总结三个主要的机制值得我们去一个一个探索。
第一个机制就是德国模式,德国模式靠什么呢?靠家族企业,靠大股东他长期持有股票,比如宝马公司,宝马公司况特家族长期持有,小股民放心,你是长期的股票持有者,你干什么,我跟着你跑。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可以思考,目前我们股市上内部控制人控制的股票量是非常低的。比如去年王石他的团队控制的股票百分之十几,非常之低,而且之前更低。如果恒大上市,个人70%的股票,他承诺我不退出,这样小股民就放心了。如果恒大要转过去造汽车的话,造电动车的话,小股民也放心,你首先拿自己的钱往里砸,我跟你走。这是第一个机制,探讨家族式的个人法人长期持有股票。
第二个机制就是美国的机制,在市场上形成法律约束,小股民可以告。我过去几年不断提这个建议,我们的司法系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我的建议是在上海或者深圳专门成立一个高级法院,专门处理证券方面的违法机制。这一点美国的纽约联邦法院是专门干这个的,非常有效。
第三个机制也非常重要,去年初见端倪的,被打断了,在市场上要形成一个并购的基金。要专门找那些不靠谱的,内部人持股很低的股票拿出来,再重新上市。这个机制去年做了一半,很可惜,可能资金来源不对,但是从长远发展方向上讲,中国股市离不开这个机制。不能讲用别人的钱搞并购是错了,搞并购的基金永远是别人的钱,黑石、KKL就是这么起家的,如果没有黑石、KKL,很多美国大公司是上不去的。证监会在这方面应该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让子弹飞一会儿,探讨中国并购基金,这样才能让产权一步一步做实,从而改进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谢谢各位
黄益平:必须释放风险 政府总有兜不住的一天
黄益平:今天我听大部分专家讨论似乎都是关于增长动力讨论比较多一些,我想讨论一个跟这个相关,但是是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除了怎么样提高我们的增长潜力以外,如何保持金融稳定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也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来的,比如不良率的上升,我们不知道数字是多少,股市、房市、债市的风险在不断的出现,再加上我们最近看到汇率的压力和资本外逃等等问题。金融风险经过这段时间,似乎是在很明显的增加,甚至是变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它的背后可能有一系列的因素,我觉得短期来看,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我们现在的风险更加突出。第一是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弱化,显然会增加金融风险。第二,今天碰到的增长减速最大的挑战是新旧动能转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去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怎么样处置过去的这些金融资产,就会引发一些金融风险。
当然我们也有过去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以后造成的一些后遗症,尤其是在国企的杠杆率和地方政府的举债一些方面反应是比较集中的。金融风险一直有,但是在我们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发展更突出,但是客观来说,全世界来看,中国到目前为止,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这个客观来看,可能有很多具体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两条。
第一是过去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说实话,有很多问题都在增长中化解带了,或者解决掉了或者掩盖住了。
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兜底,有很多问题都政府出手都兜底兜住了。目前对政府来说碰到一个更大的困难,这是去年国际清算银行报告里面提出各个国家碰到的一个宏观困难叫风险性三角,第一是杠杆率全面上升,第二是生产率普遍下降,第三个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明显收缩。我想用这三条来套我们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显而易见,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下,从对策的角度来说,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我的对策思考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可能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今年怎么样,这个季度怎么样,事实上我们采取很多政策,在保短期增长的时候,不但不利于长期实现增长,其实是积累了很多的风险。这是第一个,我的建议是短期要放松,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第二个,我们可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问题,过去所有金融监管考虑的都是微观层面的问题,但微观的监管说实话我们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宏观的层面其实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监管框架,有问题了都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问题把问题兜住了,但是这样的情形现在已经难以为继。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现在要改革监管的框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似乎是应该建立一套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
最后一个,还是要看稳定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过去的政府兜底的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看不到有企业破产,看不到有债务违约。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所有的问题政府都兜在后面,最后有兜不住的一天。
日本经济很明显,很长时间没有失业,没有破产,因为大家相互支持,直到支持不住的时候,系统性崩盘。我觉得我们现在可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定里头提到了,要释放风险点,风险点释放是我们保持长期稳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我们过去一直说,似乎是做起来比较难,我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僵尸企业能不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平稳的出清。这个问题不解决,金融风险问题解决不了,金融资源提高效率也几乎不可能。谢谢大家。
李扬:中国应对危机没有章法
李扬: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美国和中国的做法,美联储寻求救助的时候,有三类资产可以买,第一类就是信用类的债券,无抵押无担保的证券及第二类抵押债券,第三类权益。一开始风暴来的时候,买的是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证券,就是所谓有毒资产。那笔钱全部打水漂了,后来转变为有抵押有担保的债券。
危机的时候他要买,危机逐渐过去他要恢复正常,要开始卖,你看最近他的资产负债表,国债占50%,抵押贷款债券占百分之三十几。我说他这个过程,他现在逐渐在缩表,他这个买到卖的过程,是一个他发大财的过程。美联储在救助这个市场,他财务上赚大钱了。因为他是在很低的价格去买的,买了之后他又没有消失,现在在价格比较好的时候他卖掉。
对比一下我们,我们都是没有章法,或者是用银行贷款的方式体现,或者在中国有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去买,这几块都不知所踪。我们在救助过程中是赔钱的,政府宏观调控肯定要不断的买和卖,因宏观调控而赔偿,这个是不可持续的。由此涉及到一个相关联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国企的改革问题。
我们看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危机中,不惜用国有化的办法来救助危机,像美国、英国很多的机构都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国有化了。他有国有化,有私有化,我们其实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比较一下你就发现又是一个区别,他国有化的时候是在价格最低的时候国有化,几乎就是在市场上财务价等于零了,他买了,今天这笔钱是不得了的钱,他会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卖掉。我们呢,我们是在市场最好的时候搞国有化,市场不好的时候搞民营化。
现在开始说国企改革,引进民间资本,你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引进民间资本就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怎么界定国有资产流失?它的账目价值肯定是比较高的,现在不值这么多钱,你想把它卖掉,必须打折,这是提出的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把这两个比较一下,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从管企业到管资产过渡是非常英明的。如果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买进,好的时候卖出,既支持了企业,也强固了宏观调控的安排。这个过程我只看资产,不看企业,是这样一个逻辑。这个事其实是没有落实,三中全会这个没有落实。我今天我在宏观调控和债务危机救助的财务分析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根据,这样做,政府是赚钱的,国有资产是增值的。谢谢。
管涛:中国经济陷入了滞胀
管涛:我讲两点,第一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比如现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个人观察,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状态,滞胀一般是经济停滞,美国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当时出现了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当时美国面临经济滞胀。但中国现在还有百分之六七的增长,通胀百分之二三。
第二个问题,货币政策的框架转型是非常迫切的。过去经验来看,加息预期长的时候,美国金融市场会调整,现在美国股市全面上涨,因为大家理解耶轮的表态,美国对经济前景有信心。中国货币政策有很多目标,有些目标是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央行资产负债表80%多都是外汇占款,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要回到资本大量流入,我们货币投放原来通过再贷款,现在我们通过很多工具投放基础货币,很多是没有抵押品的。这个长此以往,对央行的市场信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不论是从短期还是从中长期来考虑,货币政策的转型是非常迫切的。
哈继铭:去年增长过度依赖地产和基建
哈继铭:我就调增长的质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这几年增长的质量从某种指标上来来衡量是有一定改善的,比如经济失衡的状况,投资与GDP的比重来看,这几年是有所下降的。原来是接近50%,现在降到45%、46%,这主要得益于消费的稳健和出口的明显下降。其实投资增长还是在经济当中起着一个过大的作用,比如以去年的情况来看,虽然经济增长达到6.7%这么一个水平,但是这里面受益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占比很大,我们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匡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直接对GDP的贡献达到2.3个百分点,间接的作用和直接的作用加起来更大,如果扣除了这两个行业的贡献,实际上剩下的增长只有四点多,甚至更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长还是不够全面,过度仰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
投资背后不可避免伴随杠杆率的提高,第二个增长质量的衡量指标可能就是在增长的过程当中,杠杆水平的变化。我们看到美国的经济增长,去年一点多,今年有望差不多百分之二,但是09年到现在整个债务占GDP的比重下降30到40个百分点,我们这些年来是上升了一百多个百分点。接下来非常有必要做一些分析,看债务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未来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用BRS这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债务率与他长期债务率水平的偏离程度,似乎得出这么一个经验的结论,就是当一个国家的债务率与他长期水平的偏离度超过十个百分点之后,似乎很少有国家能够避免接下来出现的信贷危机。美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07年、08年的时候偏离超过十个百分点,之后我们看到了金融风暴。在欧洲一些国家,比如西班牙曾经一度偏离度达到40个百分点,中国现在是什么水平呢?是30个百分点。如果你自身的长期水平偏离度过高的话,也会带来未来巨大的金融上的风险。可能最终还是要在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的降低杠杆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增长的质量有保障,规避金融风险。我就说这些,谢谢。
第三篇:《名家论坛--中国经济解读》观后感
观《名家论坛--中国经济解读》有感
这次选修课《中国经济解读》,上过第一节课之后,就觉得觉得获益匪浅。它让我对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发展状况有了一定得了解。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经济定位,目前及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乃至许多人都非常关注的房价持续增高问题。
《中国经济解读》由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韩秀云主讲。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在读博士、德国科隆大学访问学者、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士。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香港经济问题、国际汇率。个人专著:《宏观经济分析》《推开宏观之窗》《宏观经济》《最后一击——MBA论文选题写作与答辩》
《名家论坛--中国经济解读》共分为十八讲:
第一讲: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第二讲:让人看不懂的楼市
第三讲:房子为什么这么贵?
第四讲:面对天价房,我们怎么办?
第五讲:中国股市是怎么涨起来的?
第六讲: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
第七讲:炒股首先心态要好
第八讲:股市未来走向哪里?
第九期:物价为何一涨再涨?
第十讲:如何面对通货膨胀?
第十一讲:黄金为何暴涨?
第十二讲: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之谜
第十三讲:如何面对黄金的涨跌?
第十四讲:人民币升值之路
第十五讲: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与通胀?
第十六讲:人工价格与人口素质
第十七讲:中国经济周期的起落
第十八讲:和谐世界,和谐中国
有人说,中国经济如一架装满了油、载满了乘客的巨型客机,起飞在即。也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前夜,而大爆发的引爆点,很可能是类似国有股减持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经济决策的出台。
面对如此的经济大势,我们不停思考:我们努力的目标难道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我们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和谐社会”是否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而已……
这些问题,正如现今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一样,令人费解,让人迷茫。相信这些问题也正在影响着您的判断,影响着您的决策,影响着您的行动,甚至,影响着您的生活。
股市暴跌,房价骤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确实有太多现象让人看不懂。那么,房价真会出现拐点吗?谁来拯救中国股市?金价为什么连跌二十多年之后一路暴涨?谁在为通货膨胀买单?人民币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中国的经济是向下还是向上?在这个十字路口,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当我们无比困惑时,著名宏观经济专家韩秀云来了。韩教授对中国房价、股市、物价、金价、钱价等七大热点话题作出全新解读,全面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为我解疑释惑,指明市场发展、合理投资的一般规律。
韩秀云——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之
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解析“当前中国经济走势与投资方向”。
“你要有钱,我给出理财三分法:三分之一,投资给自己和孩子的教育。三分之一,保留现金存款,以备不时之用。三分之一,搭经济增长快车,投资股市和楼市,防通胀。”“我认为现在房地产短线看平、中长线看涨。只要熬过去,中国未来的房地产是看涨。”
韩教授一开始就谈论起大家关心的房价。人民币是在升值,但人民币资产升值比人民币还快。房地产代表人民币资产,可投资、可居住、可出租,还可消费,它具有的这四个优点,没有其他资源能超越。从供给的角度说,中国的房子是有限的;可从需求的角度说,中国的房子是无限,从农村进城打工的人都希望买套房子。这么少的供给,这么大的需求,未来的房价能跌吗?
“我对中国股市未来长线看好,中国未来必然有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要跟崛起中国相匹配。”提到中国股市未来走向,韩教授信心十足。她认为,中国将是金融海啸中第一个从谷底爬出的国家,2010年曙光将照亮中国。在股市里,一定要做长线投资,千万别做短线投机。买完一只股票,天天在那看,能涨么?做股票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投资心态,选一个好的,放进去,长线投资,但绝不长期持有。这就像你买的不是银行,是银行背后的经营业务。如果选股票,一定要选稀缺不可再生资源类股票和优质的股票。
韩秀云她不愧是留德才子,名校教授,讲的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的确实有道理!看了她的中国经济解读,我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一、经济运行中各种现象为宏观经济之表面现象
以前仅在理论上认为微观经济为宏观经济之具体表现,宏观经济决定微观经济的表现形式,两者在概念及运行中为辩证统一、生生不息的哲学关系。而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对中国目前物价指数上涨、股票涨跌、金价上涨、房价上涨、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供需矛盾及目前古董、黄金价格同时上涨等奇怪现象的具体分析,让我看到了以上种种经济现象正是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经济又恰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这一切我真正感觉到以前所接触到的哲学理论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或应付各种考试之中,但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应该将经济理论、经济现象与哲学的基本观点统一起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当今世界经济实乃“盛、乱”并举
回头看看当今中国经济热门问题之物件指数上涨、股票涨跌、古董升值、房价上涨、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反映出我国近年来积极、合理的财政、经济政策正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及民众收入水平、财富的大幅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又出现了以上的一系列问题,事物发展都是辩证统一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近几年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成绩和危机事件处理的观察,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一定会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整,促使我国经济进一步向前迈进。而黄金价格上涨、房价上涨、一度的股票涨跌及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全球经济不稳,正处在“乱世”之中。正因为此,“乱世”之投资集团、热钱等,都把投资、理财的目标瞄向了我国和一些保值、储值功能较好的资产、产品,从而使得我国很多投资领域处于不断涨幅之中。
三、居安思危,机遇与风险并存
当今世界经济“盛、乱”并举,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某些投资领域过热,而我国经济仍以8%左右的速度在向前发展,这究竟是机遇?还是风险?我觉得书中运用巴菲特说的“在别人贪婪是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观点,正好和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居安思危”的思维模式相统一,这些观点给予了目前企业、个人在“盛、乱”并举的经济时期如何发展的一种启示。利用这一启示在国、内外成功的企业、个人都不在少数,如刚才提到的巴菲特,目前很多知名企业在使用的“危机管理”、“倒逼管理”等同以上观点基本上是如出一辙。在具体理论、观点的运用、实施过程中我认为:目前经济状况下个人投资应以基金、房产、保险等保值、升值较为稳定的资产、产品为主;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在主抓产品质量、客户服务、产品、服务创新、成本控制、人员管理的同时应该不断拓展内销市场,在资金、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多元化经营。
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韩教授认为。“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就像我在2004年4月8日《中国财富》杂志创刊号上,写了一篇《中国经济处于大爆发的前夜》的专栏文章。当时我的观点经受了严峻考验,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江苏铁本集团、新疆德龙集团、天津顺驰公司等陆续倒下。后来中国经济真的爆发了,一发而不可收。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无论怎样都不能阻挡中国经济的步伐。中国经济正处于大爆发当中,经济中每一次的大跌都在为经济的大起做准备。不管人们相信与否,任何暂时的困难挫折和问题都难以阻挡中国经济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崛起的中国。”
看完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教授所讲的《中国经济解读》现结合《中国经济解读》所言回首,似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现代复杂的经济分析呈现出的是古老简单的自然定律——世间万物“得与失、是与非都是相对且平衡的”。股市大涨中,在我们每每悔恨自己失去了杀入股场的良机,轻盈夺取那份的收获时,也得到了后面免于全军覆没的好结果;房价节节攀升时,因我们把握不准是否还要升、还要升多少的答案,或前或后地买房卖房,结果是平的。。。
原来那些具有强烈理想色彩的梦想和追求都只能看做是大方向(如我们梦想中的中国股市一万点),在朝着大方向努力的过程中,在大势时刻变幻的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把握生活的静心、柔韧和智慧。
无欲则刚、无求则静、静而致远。试想,如果我们不去强求自己能力所达不到的欲望,不去要求别人去帮助我们实现永无禁止的欲望,就会做到真正的刚强,简单生活,生活就会简单快乐。
总之,《中国经济解读》这是一个非常实用、易懂的经济类讲座视频。通过对视频观看使我对经济理论、经济现象、哲学三者之间的联系、区别、运用有了一次质的飞跃,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经济定位,目前及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是我获益匪浅。
第四篇:大连_中国经济论坛议程安排
2010(第二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
主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战略
主办:大连市企业发展研究会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时间:2010年5月29日——5月30日 地点:大连〃富丽华大酒店
随着一揽子拯救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已率先走出危机。然而,这些拯救行动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中国长期赖以生存的经济增长模式,影响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进程。
目前,虽然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各种问题的清理还远未结束。未来,世界经济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转变结构和发展方式,从而使经济走上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是中国经济的长期目标。然而,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民众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等系列问题的解决更是当务之急。
后危机时代,中国既要防通胀、调结构,又要保民生、促增长,近忧与远虑并重。凡此种种不仅要求国家决策层面要未雨绸缪,参加论坛的每位嘉宾也可以并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5月29日议程安排 08:20 签到
08:40 致辞
李玉臻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主席 夏德仁
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09:00 主旨演讲
姚景源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海
闻
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
刘积仁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连
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苏敬勤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常德传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王
璞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张亚勤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吕立山
锦天城(北京)律师事务所资深国际法律顾问
12:00 午宴
13:00 主题论坛一
主题:为中国战略出谋划策
一系列短期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走出危机的同时,不仅延缓了长期战略的进程,也使中国经济增加了更多隐忧和不确定性。后危机时代,中国不仅要把握好短期政策的退出策略,更要继续全球化进程和坚持市场化改革,许多重要的改革议程能否尽快重启,将决定着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表现能否再次令世界瞩目。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哪里?改革的过程当中重点应该把握哪些方面?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不同行业的企业应如何把握?
嘉宾主持
水
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对话嘉宾
于
波
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董事长 王志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文海兴
国家银监会担保业务部副主任、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吕立山
锦天城(北京)律师事务所资深国际法律顾问 汪潮涌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
功
安邦集团董事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张金山
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20
茶歇 14:40 主题论坛二
主题:低碳已是经济的真实变量
也许人性的本质决定人类并不能停止对自然的破坏,然而降低排放、改善环境确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且已经开始行动。趋势既已客观存在,唯一正确的选择只能是主动顺应趋势并努力发现其所带来的机会。
〃低碳趋势将为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低碳趋势对中国不同行业的企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碳关税会不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新的负担?中国应如何应对?
嘉宾主持
王
璞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对话嘉宾
王梓刚
上海心尔低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建萍
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
彪
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理事长
张鉴钧
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服务总监
姜鹏明
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晏
平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路跃兵
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
16:00 主题论坛三
主题:后危机时代的商业机会
危机从来都是改革的“助产士”,在给世界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世界与中国。危机不仅催生了金融与经济的变局,国家利益和国际格局也面临深刻调整,一些重要的共识正在逐步形成。然而,危机在带来新趋势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新的商业机会。〃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商业机会在哪里?怎样才能拥有持久的商业机会?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商业机会在哪里?不同行业的企业应如何把握? 〃把握商业机会,企业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嘉宾主持
丛宏彬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合伙人 对话嘉宾
刘洲伟
《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吴云前
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苏敬勤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周成建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
华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
黄怒波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谢祖墀
博斯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大连〃中国经济论坛理事
17:25 闭幕致辞
宋金伦
大连〃中国经济论坛执行主席
17:30 晚宴
■ 5月30日活动安排 08:30 知名企业参观考察
为了促进企业及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论坛秘书处将组织“知名企业参观考察”活动,届时将到路明科技集团、东软集团大连分公司进行参观考察。
路明集团——路明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国家863计划重点攻坚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及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单位;在业内处于“发光材料世界第一、LED发光芯片世界第四”的优势格局。
东软集团大连分公司——东软是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
11:30 午宴
13:00 乘坐环保大巴、游览城市风景
五月的大连温度适宜、风景秀丽,为了使与会嘉宾在会后能够更好地放松,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论坛秘书处特别安排“乘坐环保大巴、游览城市风景”活动。具体路线:高新园区—星海广场—滨海路—老虎滩。
16:00 活动结束,返回富丽华大酒店。
■ 上届论坛部分出席嘉宾
夏德仁
时任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 姚景源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健林
万达集团董事长
王志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贺
军
安邦集团高级副总裁、高级分析师 晏
平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梅
君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白云峰
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公司总裁 谢祖墀
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于德海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树彤
敦煌网CEO 周逵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王劲平
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 史永东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邱少众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 肖志国
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瑞安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
丛宏彬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合伙人 文海兴
时任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陆
军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陈宽宏
孝感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王
璞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 吴云前
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晓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陈启宗
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
周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发改委主任于泽国
辽宁中泽集团董事长 于志江
齐齐哈尔燕北置业集团董事长 尹成福
营口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王
春
大连市国资委主任
王利民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王溪波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兆信
山东大柴缸体缸盖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顺
大连阿尔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怡华
湖北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玄靖华
阜新福棉纺织染集团董事长 邢学朴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朱金凤
辽宁五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
波
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董事长 刘海刚
辽宁华兴集团总经理
朱军良
河北省邢台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任光明
江西省新余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吴
飞
石家庄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局长 张广家
山东省淄博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李圣君
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局长
李晓玉
吉林省辽源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长筑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庆宽
山东大成化工集团总经理
宋甲晶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枢玮
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余庆平
湖北福汉木业集团副总经理
李
俊
内蒙古乌兰图嘎煤炭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宋
勇
营口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胜华
河北省安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轩世杰
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传涛
大连通发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建萍
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宝恒
鞍山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郁志云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经济委员会主任 范海廷
齐齐哈尔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段少波
四川省时进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忠安
丹东东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文学
内蒙古平西白音华煤业公司党委书记 殷书建
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
连
大连市统计局局长 徐凤翔
沈阳市康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班铁人
黑龙江新天物业集团董事长 秦安昌
大连安达圣岛集团董事长 章国龙
黑龙江中力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堵留柱
齐齐哈尔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敬武
三江航天集团万山特种车辆公司董事长 梁文第黑龙江运建建筑开发集团董事局主席 雷建军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谭少群
湖北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黎桂林
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焕昌
营口富焓自动化锅炉制造公司董事长 董学宁
阜新盛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翟源彪
陕西盛农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霍丽芬
辽宁香香集团董事长
吉志兴
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总经理 石雄安
湖北省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五篇:主论坛报告人简介
主论坛报告人简介
师昌绪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年~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55年~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曾获国家级奖10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
吴光辉 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现任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重点型号ARJ21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国家大飞机总设计师。
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总体室、民机总体室技术员、副主任、主任职务、603所民机部部长助理兼总体分部主任、603所副所长、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他是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飞机基础技术专题专家组成员,国防科工委航空器总体和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工大、南航等院校任兼职教授,中国航空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际重量工程师协会(SAWE)会员。
曾荣获“某飞机工程”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中航一集团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2006年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郭万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9年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81-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并获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5年至1998年曾在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和澳国防科学技术组织(DSTO)专家中心工作,2002年曾做德国马普协会金属所客访教授;2003年获香港政府Croucher高级学者基金。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9年受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工作,开展交叉学科前沿及其在未来空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十五期间,推动建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研究院,任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子物理力学、纳机电和纳智能系统、全寿命安全保障、微智能测控及其在空天飞行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