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湾寨烈士陵园修建及烈士情况简介-6
湾寨烈士陵园修建及烈士情况简介
湾寨烈士陵园起源于一九五九年。以前俗称烈士墓,几经苍桑,坟墓倒塌,杂草丛生,1958年7月26日,滇黔铁路在我区施工段正式动工,其中最长,最艰苦的施工段为黑晒至岩脚寨隧道。岩脚寨隧道全长2714米,当时在全国也是比较长的隧道。接受施工更有甚者,随意侵占。1974年原大用公社出资3千余元,初建陵园,将陵园地界划定,并建门坊题字。几十年来,湾寨烈士陵园已成为全镇及至全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为使烈士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002年底,在时任特区党委书记熊德威同志、政府区长朱绍伦同志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在大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由中铁十五局株六复线指挥部,六枝特区煤焦经销公司,六枝特区原铁道兵部分老战士马登云等单位和个人共同捐资34万元,将烈士陵园的主体进行扩建,同时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将烈士的英名刻于大理石碑,镶于纪念塔周围。2004年初,特区政府又出资8万元,民政局出资3万元,完善了烈士陵园的附属工程,使整个烈士陵园焕然一新,尤为壮观。追溯历史,悼念烈士,使我们感慨万千,倍受教育。
事故原因是施工中碰上了煤层,瓦斯突出,洞内的解放军战士及民工牺牲了99人,事故发生后,进洞抢救的解放军指战员也都相继牺牲在洞内,牺牲人数达百余人,这么大的伤亡在铁道兵部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此次事故很罕见,一瞬间的强烈闪电爆炸,有些不幸者的耳朵被撕了下来,有的身上的衣服看似完好,但用手一摸却全都成了灰,有的简直无法辨认是谁。紧张的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抢救分主次进行,凡有希望救活的都优先抢救。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有许多同志还是没能活过来。对牺牲的烈士,同志们将其洗净裹好,装殓好,有的由亲属运回原籍安葬,有的葬于现在的湾寨烈士陵园,有的葬于现岱港村半坡的跨网山。
那时解放军修路就如同打仗,没有索取,只有奉献,为新中国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强大,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在当时的烈士追悼会上,无论谁上台讲话,总是先落泪,喉咙哽得无法讲下去。
1961年的春天,艰苦的岁月终于熬到了头,8506和8507部队全体官兵们终于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整个隧道从设计到完工,误差才0.4%,当时在全国的大隧道中打出如此水平,是罕见的。坚强的队伍终于创造了奇迹。
悲壮的事实证明,滇黔铁路,岩脚寨隧道的畅通,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铺平的。在众多的烈士中,有一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他让人民联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让
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506部队第二十七团和8507部队,另外还有10个民工中队。当时施工设备差,甚至没有。而是用人工一锤一钻地打。一锄一镐地刨,正是这些英雄们,他们用汉水、鲜血甚至生命开通了近3公里长的隧道,时间仅用两年零七个月。
岩脚寨隧道两头山型结构均不相同,东进口为山夹煤层,西出口为石灰岩石山。东进口易施工,但容易塌方和发生瓦斯爆炸,1959年6月26日下午5点钟,施工正进入紧张阶段,岩脚寨隧道口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就在这一巨响中,由于受强大冲击波的作用,洞口内飞出了百架棚子、木柱、铁柱,还有都斗车和乱石等。洞外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
人们想起新中国初建时那错综复杂的艰苦岁月。他就是饶其柏烈士,饶其柏烈士是江西人,为肃清匪患、解放贵州。于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来到普定县,一个月后,饶其柏同志调任原普定县化处区去大用乡任乡长(也就是现在的六枝特区大用镇)
饶其柏同志到任后,积极带领其他同志组织群众开展减租退押并要求地主富农要向乡政府交粮、交税。为此,不甘心灭亡的地主阶级怀恨在心,视机报复,向当时的乡政府施压,经常威胁乡政府及饶其柏等同志,并将当时协助乡政府筹粮筹款的李立江等两人秘密拉倒湾寨锅底坑杀害。
1950年3月下旬,地主与土匪相互勾结,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一时间,匪患迭起,土匪横行,革命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面对这种复杂情况,饶其柏同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下村,走访群众,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置脑后,常常是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
1950年4月,天刚微微亮,大用附近的大小土匪头目肖相奎等人,带数百名土匪把邓柏符家的洋房包围起来(当时饶其柏同志因工作需要,就住在大地主邓柏符家)。饶其柏同志见情况紧急,便以楼房为依托同土匪展开了战斗。由于寡不敌众,埋伏在民房楼上的土匪开枪击中了饶其柏同志的大腿,饶其柏同志倒地后不幸又被正面拦击的土匪开枪击中背心。年仅28岁的饶其柏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饶其柏牺牲后,穷凶恶极的土匪将其尸体拉倒街上,将其抛尸荒野,后来才有群众偷偷将其掩埋。
1966年11月10日,原大用公社将饶其柏烈士的遗骸移葬于此,并撰写碑文,以便后人悼念。据说,饶其柏同志西进贵州前曾是一名大学生,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远大理想,他用自己的鲜血为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增添了色彩,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饶其柏烈士用鲜血乃至生命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无悔人生的英雄赞歌。
愿长眠于青山之下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第二篇:走进烈士陵园感受烈士风采
走进烈士陵园、感受烈士风采
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
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的优秀少先队员们于2012年3月28日走进了通化市靖宇将军烈士陵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杨靖宇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在抗战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
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了解历史,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让大家学会感恩,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明确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第三篇:老营烈士陵园简介
老营烈士陵园简介
老营烈士陵园与一九七一年二月动工,一九七三年四月落成,全园总面积二十一点二亩,园内安葬者为修建襄渝铁路而壮烈献身的八九二零一部队的200名烈士。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抵四川重庆,全长九百一十六公里,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又一条重要干线。它沿线山高峰险,川大流急,不少地段上傍悬崖、下临深涧、地质复杂、人迹罕见。铁路穿过巍巍的武当山、大巴山、华夷山,多次跨越滔滔汉江、后河、将军河,桥多隧长、工程险巨。六九年底,八九二零一部队广大指战员奉命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继承和发扬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风餐露宿、沐雨栉(zhì)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胜了很多艰难险阻,为胜利建成襄渝铁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危机关头抢着上,舍生忘死救战友的五八零一部队勤务连副排长李安普,八九三零二部队修建连战士魏保宁;有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排险情的零四七部队四连副连长黄利启、五八零四部队十九连战士兰祥万等200名烈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战歌,为纪念他们,使后代继承他们的遗志,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建了老营烈士陵园。
陵园内不仅有纪念碑,而且有供宣传教育用的讲台和休息亭;不仅有四季常青的松树,而且有珍贵的花卉,不仅有管理所,而且有小型停车场。虽然有的地方因种种原因而脱落、裂缝,但也不失陵园的庄严。
当然,目前我们这个陵园的建设和管理还不便应我们武当山旅游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一定尽量想办法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美化,力争早日把老营烈士陵园建设成一所庄严、合格的烈士陵园。
第四篇:肇州烈士陵园简介
肇州烈士陵园简介
肇州烈士陵园于1946年建立,占地25,000平方米。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永垂不朽碑和烈士墓、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抗日烈士纪念碑。1988年10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塔是陵园内东侧的中心建筑,塔的基座总面积为120平方米,呈长方“回”字形,座高1米,在基座的边沿上设置栏杆,南北中间有台阶,塔身建在“回”字形基座的中央,塔高13米,方柱形,下宽上窄,全部采用红砖混凝土砌成。塔顶逐渐狭窄,形成漫尖形。此塔在1947年7月7日建成。为纪念在肇州事变殉难的六烈士和历次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塔身正面有原嫩江省主席于毅夫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塔身后面有中共哈西地委书记王建中撰的悼文《六烈士永志》。
在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后边,建有12座烈士墓,其中有李祝
三、韩清华、刘德明、岳之平、邓国志和王耀先六烈士之墓。有在抗日、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之墓六座。在六烈士墓前立有1块高2米的纪念碑,用大理石制成,碑身正面刻有“永垂不朽”4个大字,碑身后面有肇州县县长刘明义撰写的纪念碑文。
抗日烈士纪念碑和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建在园西的中 心,与革命烈士纪念塔相对应。这两座纪念碑建于1952年10月1日,样式、形状完全相同。碑的基座面积是48平方米,高80公分。碑身建在基座的中央。高10米,长4米,宽2米,呈长方体。碑身正面有原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梓木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原黑龙江省统战部长张瑞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题字。陵园整体布局整齐、庄严肃穆。2009年在园内新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肇州民俗馆。
六烈士生前的英雄事迹简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三肇”(肇州、肇东、肇源)人民从此结束了“亡国奴”生活。然而,由原肇州伪县长蓬世隆及郭尔罗斯后旗(肇源县)伪旗长达瓦等为首组成的“地方治安维持会”,公然反对共产党。
中共哈西地委于1945年11月22日,在肇东昌五成立,地委组织部长李祝三,根据地委决定到大同组建中共肇州县工作委员会。李祝三等人早就看透了蓬世隆的把戏,在1946年1月1日晚,肇州县政府举行新年团拜会时,他就宣布了地委对蓬世隆的人事罢免令,散会后赶紧召集亲信策划叛变的事。
1月4日8时左右,蓬世隆发动叛乱,命令县公安大队长张忠信逮捕了共产党的干部李祝
三、岳之平、韩清华、王耀先、邓国志、刘德明,并去丰乐镇逮捕了做发动群众工作的肇州县民运部部长孙新华。
这7名同志被关押进公安局监狱,在狱中,7人受尽敌人的折磨,但始终毫不动摇地和敌人做斗争。事件发生后,哈西地委当即报告上级党组织,并开始组织营救。当时驻哈尔滨代表李兆麟多次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交涉,国民党方面提出,如果同意肇州由国民党接收,被扣人员可以释放,可惜最终没能达成协议。
时间不长,东北民主联军在占领松花江南岸的扶余后,听说肇州发生革命叛乱,迅速过江解放了肇源,直逼肇州。
听说了这个消息,蓬世隆率众匪徒连夜仓皇出逃,逃走时将李祝三等6名共产党员装进麻袋,劫持到了永乐镇邹万灵屯附近。在屯子附近的一大坑边,叛匪们将李祝三等6同志推下车,向他们开枪射击。6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敌人从肇州县城逃走时由于慌乱,孙新华被漏掉,幸免于难。被害的六烈士中,年纪最小的韩清华刚刚25岁。
烈士就义后,经地委批准,将烈士牺牲地附近的6个村命名为祝
三、之平、清华、德明、耀先、国志村,以告慰英灵。现在,在肇州东南隅烈士陵园内建立了这座纪念塔,六名烈士长眠于此。
第五篇:大学生烈士纪念日观烈士陵园感想
大学生烈士纪念日观烈士陵园感想
趁着暑假,我踏上红色旅途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华烈士陵园”。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开阔的纪念广常广场的中央是红色的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江-泽-民同志题的词“丹心碧血为人民”,它的后面即是巍峨壮观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用它的现代科技技术、照片、文字讲解和幸存下来的珍贵文物这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上海地区自1840年以来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解放和革命事业而献身的235名革命先烈、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
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我们走过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来到了当时用来关押烈士的监牢。监牢分为男牢和女牢,每一个牢房都非常的简陋,而且里面还很昏暗,我们走进去都感觉阴森森的。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这些人如果还能活到现在,那么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一定会比这里好一千、一万倍,只是他们为了祖国付出了那么多,却只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牺牲。
纪念雕塑群是陵园的一大艺术景观,与纪念建筑交相辉映。星罗棋布,散列满园的10座(组)纪念雕塑,皆出自国内当代名家之手;内容皆取自上海百多年来的重大历史题材。雕塑大师们以石破天惊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上海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雕塑写实,寄情,形神兼备;所用材质,或青铜,或花岗石、或汉白石,把相应的历史内容表现得浑厚、凝重而恢弘。雕塑群除了主题雕塑外,还有很多,比如《五卅惨-案》、《四一二殉难者》等等。
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昨天我们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绵延流长,他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烈士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而现在在和平年代,一代代中华儿女又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自去年以来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圆满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明年又要迎来世博会,中华儿女正在用实际行动把烈士们的理想传承下去。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先烈们的大义之举带来了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这些成长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的大学生们,要以先烈为榜样,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