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儿童学习
向儿童学习
王开岭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说中,对家长和孩子们说——
“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若老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那么你们宽恕他就是,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认自己的缺陷,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又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
作家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激动得几乎颤抖了。他是这样说的:
“你们现在想回家了吧?亲爱的小朋友,那就回家去吧!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的话,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了解的话,请问问你们的孩子们!”
请问问你们的孩子们!多么精彩的忠告,多么让人沉思的警策啊!
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个生命一件了不起的礼物:绿色的童年!可惜,这绿色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并没什么了不起,结果是丢得比来得还快,消褪得比生长得还快。
儿童的美德和智慧,常常被大人们粗糙的双目所忽视,常常被不以为然地当废电池一样地扔进岁月的垃圾沟里。而很多时候,孩提时代在教育者那儿,只是被视作一个“待超越”的初始阶段,一个尚不够“文明”的低级状态……父母、老师、长辈都眼巴巴焦急地盼着,盼望他们尽早地摆脱这种幼小和单薄,“从生命之树进入文明社会的罐头厂”(凯斯特纳),尽早地成为和自己一样“散发着罐头味的人”……继而成为具有教育下一代资格的 “大人”“成品人”。
也就是说,儿童在成人们眼里,一直是被当作“不及格、非正式、未成型、待加工”的生命来关爱和呵护的。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天大的错觉。天大的“自不量力”。
1982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茨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一书。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捍卫童年!作者呼吁,童年概念是与成人概念同时存在的,儿童应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教育不应为儿童未来而牺牲儿童的现在,不能从儿童未来的角度来提早设计儿童的现在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指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无论年龄大小,提供保证其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他说,“教育者要尊重未成年状态”。目前国际社会基本认同的童年概念包括:第一,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即承认其独立人格。第二,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不能将其当作“成人的预备”。第三,儿童在成长期,应尽量给其提供与之身心相适应的生活。
对儿童的成人化塑造,乃这个时代最丑最愚蠢的表演之一。而儿童真正的乐园--大自然的丧失,是成人世界对童年犯下的最大罪过。就像鱼塘鱼缸对鱼的犯罪,马戏团动物园对动物的犯罪。我们还有什么可向儿童许诺的呢?
人要长高,要成熟,但并非成熟就一定是成长。有时肉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萎缩,人格变矮,梦想溜走了。他丢失了生命最初的目的和意义,他再也找不回童年时那种纯真又极度本色和正常的感觉……
“回家问问孩子们!”这并非一句戏言,一个玩笑。
在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和平、反对杀戮、保护环境,维持生态……无数方面,有几个成年人能比孩子理解得更真诚、更本色,履行和实践得更彻底更不折不扣呢?
当成年人忙于毁灭森林、猎杀珍禽、锯掉象牙、分割鲸肉……忙于往菜单上填“熊掌、蛇胆、鹿茸、猴脑……”的时候,难道不应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们吗?当成年人昧着良心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对罪恶熟视无睹、对丑行隔岸观火……的时候,难道不应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们吗?
有一档电视节目,播放了记者暗访一家“特色菜馆”的情景,当出现一只套铁链的幼猴面对屠板--惊恐万状、拼命向后挣逃的画面时,我注意到:演播室的现场观众中,最先动容的是孩子,表情痛苦最强烈的是孩子!最先失声啜泣的也是孩子!无疑,在很多良知判断上,成年人已变得失聪、迟钝、麻木不仁了。一些由孩子脱口而出的常识,在大人们那里,已开始变得嗫嚅不清、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了。
可以说,儿童在对人间善恶、好歹、美丑的区别,在保持清晰的看法、作出果决的判断和立场抉择方面,比成人要健正、纯粹得多。儿童生活比成人要朴实、要干净、要简单明朗、要有尊严。他不懂得妥协、欺骗、撒谎、虚与委蛇……等“厚黑”技巧,他对危弱者的同情和救援之慷慨、施舍之大方是最令人感动的,堪与最纯洁的宗教行为相媲美。
“天真”--这是我心目中所能作出的对人的最高褒评!简单、清澈、不掺杂质即是美!拒绝复杂、浑浊和阴暗即是美!流畅、朴实、纯净、坦然、不折不扣……即是美。比如琥珀,比如玉石,比如婴孩的瞳仁、鸽子的神情、少女的皙肤……
那时候,我们以为天上的星星一定能数得清,于是便真的去数了……
那时候,我们以为所有的梦想明天都会成真,于是便真的去梦了……
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快乐、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善良、正直与诚实,比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
有一次,高尔基去拜访列夫·托尔斯泰,一见面,老人就对他说:“请不要先和我谈您正在写什么,我想,您能不能给我讲讲您的童年……比如,您可以想起童年时一件有趣的事儿?”显然,在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眼里,再没有比童年更生动更优美的作品了。
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固然是一篇捍卫童年的宣言,令人鼓舞,让人感动和感激。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后来呢?有过童贞岁月的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一个人的童心是如何从他的生命中不幸消失的?即使有过天使般的笑容和花朵般的纯净又能怎样呢?倒头来仍免不了钻进其父辈们的躯壳里去,以至你根本无法区别他们……就像“克隆”的复制品一样:一样的臃肿、一样的龌龊、一样的功利、一样的俗不可耐、无聊透顶……
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这也就是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的“生命丢失”罢。
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却实为一种“减法”过程:不断地交出生命中天然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经验、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从何时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崇崇地脸红了?
第二篇:《向儿童学习》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向儿童学习》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人类心灵最深处,总是留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人最纯洁、最美好的阶段在童年。童年里,有我们最朴实、最干净的对善恶、好歹、美丑的辨别,有我们最浪漫的童心和梦想。儿童的对美丑的分辨最公正和朴实。在这一方面,成人之后的我们应该向孩子们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刻意的用成熟来包装自己,坚决的抛弃了童年时代的那份天真,当我们不再为了欺骗、丑陋动容,当我们用麻木的灵魂、冷淡的表情行走世界,我们叩问心灵:自己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吗?如果我们像孩子那样看到丑陋和不公,大胆的说出来,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真实许多。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只有孩子敢于揭示假象。是孩子唤醒了所有人的真实想法。
儿童单纯、真挚。即使成人,我们也需要坚持童年的那份高尚、善良、正直与诚实。当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这份坚持,世界就会变得清朗许多,也就会少了很多欺骗和罪恶。
第三篇:向特殊儿童康复者致敬
向特殊儿童康复者致敬
走进海宁二院儿童康复中心,温馨的墙面装饰和五彩的地板忽然让人不觉着是在医院,而像一个幼儿园。康复中心有40多名小患儿,有的在做康复训练、有的在上特教小组课、有的在进行一对一的语言矫治课程。“你做得多好,你真棒!”工作人员认真的在给孩子进行着治疗,微笑地鼓励着他们。在这群孩子堆里,负责他们康复治疗课的医生常被患儿和家长称呼为老师。
30岁的马燕婷就就是儿童康复中心一名普通的康复治疗医生,接受省残联的培训后在2015年开创了我市首个引导式教育课程,也是目前我市唯一一位专业引导式教育老师。她每天面对的是发育迟缓、智障、脑瘫等有先天缺陷的孩子,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数字、一个发育动作,需要不断地重复上百遍甚至上千遍去教。还要面对孩子的多动和攻击行为,所以付出的艰辛会比一般的老师更多。
一句简单的祝福就能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他们中有的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不懂交流和表达。教师节前夕,这群特殊的孩子在马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参与了“我送鲜花给老师”教师节感恩活动,共同说出了“老师节日快乐”,并捧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鲜花。当听到孩子们亲口说出“老师节日快乐”时,马医师留下了眼泪。看到孩子们不断进步,听到他们的祝福,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马燕婷原本是一名成人康复治疗师,她刚接手引导式教育课程时,面对一句话都不会说的孩子有些不知所措。“刚来到学校的孩子大部分不懂交流,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放声大哭,有的孩子还会踢打老师。”马老师说,她刚开始上课时经常被孩子踢打,孩子跟她不熟悉也不懂交流,她只能耐心地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慢慢地接受她。有些孩子跟不上课程节奏,她还要做个别训练,比如爬行训练,她往往跟着孩子在地上一爬就是一节课。
“我举高双手,举高,举高,我抓住木棒,抓住,抓住。”见到马老师,是在引导教室里,她正在上感觉统合集体课,由于每次上课都要与孩子们一起做训练,一节课下来浑身都汗水浸透。马老师说“这是感觉统合训练课,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造成孩子触觉敏感,导致他们胆小、粘人、安全感不足、适应陌生环境慢。第一节课对他们来讲是最痛苦的,因为要和父母分开一段时间,他们哭闹比较严重,平复他们的情绪是最重要的。杰杰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平衡发育不是很好,每次做转椅就哭。记得有一次他哭的特别严重,我只好抱着他一起做,每次和杰杰做完转椅,整整一天几乎都处在晕车状态。但看到孩子一天天进步,再苦再累也值得。”
马老师也坦言:刚开始感觉这份工作很辛苦,有过放弃的念头,但这些孩子太需要关爱和帮助了,正是这种对孩子的爱使她坚持了下来,并爱上了这份工作。“看到我教的孩子能够走路、能够说话交流,能够融入社会,就会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此次教师节感恩活动最后,家长带着孩子主动走上讲台表达对老师的感谢。程程妈妈告诉我们:程程一岁多时一直哭,连一个字都不会说,更不敢奢望她喊 “妈妈”。后来,她带孩子来康复中心接受语训和引导课程学习,马老师耐心地坚持给孩子上引导课,孩子在课堂上又哭又闹,半年也不见好转。当她想要放弃时马老师鼓励她坚持下去,在第7个月的时候孩子终于有所好转,开始跟老师学说话了。所以希望其他家长也不言放弃,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
马老师经常说:“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让他们每天都有进步,让他们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和生活,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我相信‘我的孩子’明天会更好!”
离开康复中心,孩子们并不标准的发音久久回荡在我耳边:“老师节日快乐”!嘉兴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 儿童康复科 是海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专门收治脑瘫,发育迟缓,脑发育落后,智障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现在有来自桐乡,海盐,嘉兴,平湖,嘉善,杭州,临平等市的康复训练儿童 50余名。
(图一:小朋友亲手做的鲜花送给马老师)
(图二:马老师的引导式教育课堂)
(图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爬行训练)
(图四:马老师和她的菠萝班学生们)
张尹佳
2016年9月8日
第四篇:向雷锋学习
迎建党90周年“党在我心中,岗位在我手中”读书演讲比赛
向雷锋学习
机关
一提起雷锋,人们就会想到乘车让座,敬老爱幼,接济别人;一提起雷锋精神,就是替别人洗衣服、给人家理发,爱护公共卫生等等,把我们的雷锋看作是一个好行善事的“活菩萨”。这种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能不说是失之偏颇的。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值得人学习和探讨。
我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应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雷锋并不是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但他同样被人们誉为“伟大”;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并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们所做的一切,同样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不褪色的魅力!
雷锋总是在任何可能的机会里自觉地真诚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路过工地,他会情不自禁地参加义务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雷雨之际,他用自己的被子去盖被雨淋的水泥;他对工作认真积极,干一行,爱一行,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提高军事技术水平。是的,正是这样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战士,才会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雷锋确实把自己所有的爱都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也正是这种闪光的共产主义思想,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雷锋”这个名字成为众人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使平凡的事迹放射出璀灿的光芒!
然而,历史却也曾有过曲折的一页。当社会上出现
“雷锋精神过时了”这种错误思潮时,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有人对此
迷惑不解,有人在埋怨中随波逐流;我也以一个年轻人特有的偏激,戴着变色眼镜去观察社会观察周围的人们,冷眼看着社会上的假、丑、恶,也曾迷惑他问自己:难道“雷锋”真的不在了吗?事实雄辩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前不久,某中学一位学生家中遇火灾,全校师生伸出了温暖热情的手慷慨相助;某中学老师的父亲不慎摔伤,未留名的年轻人将他送至医院……一桩桩,一件件事实无不在告诉我们:“雷锋”就在我们周围,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新的时代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有人讲:学雷锋,那是教师逗小学生玩的,雷锋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已是市场经济时代,又有谁去学习雷锋呢?但我相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不会导致学雷锋活动的消减;相反,还会促进此项活动的蓬勃开展。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雷锋精神。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它要求我们像雷锋那样始终如一地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螺丝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敬业的态度和实干的精神。雷锋一生中做过许多事情,甚至在参军前也从事过治安巡逻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钉子”的精神。雷锋在部队是一名司机。他为了学文化,始终将所学的书放在自己的挎包里,一有空闲,他就坐在车上看。用他自己的话讲,这就叫钉子的“挤压”法。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将不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不能更好的干好本职
工作。因此,我们就要像雷锋那样,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的铁路职工。
雷锋虽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笔莫大的精神财富。四十多年来,在他的精神召唤下,我们的祖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式的好同志,他们曾经感动过你和我。雷锋精神甚至超越了国度,在雷锋纪念馆,三位美国人士写到:“雷锋是一个伟大人物,我们认为全世界人民都应该把他当作一个大公无私的榜样来学习。”我想:美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位美国人士的话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一个泱泱大国公民品质的敬仰。它启示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向雷锋同志学习”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雷锋精神很博大,它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它体现在人际关系、职业态度和志愿行为这几个方面。它为我们的社会开创了一代新风,它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而有人担心和怀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锋精神还能与我们同行吗?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思想道德领域,则必须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思想境界,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不仅在四十多年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永远向他学习,学习他对同志像春天一样的温暖,对待个人注意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我们要像他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千百万个雷锋涌现在祖国的大地上!
第五篇:向榜样学习
向榜样学习
一、个人简介:
农历生日:丁未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鞋码:36
业余爱好:锻炼、聊天、发烧音响
座右铭:认真、敬业、合作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血型:AB型
最喜欢的颜色:灰、宝兰、桔红
最喜欢的食品:羊肉
最喜欢的服饰:带有一些随感的职业装
最喜欢的书:很多,每个阶段都不同
最欣赏的人:答对12道题的人
最喜欢的事:有朋自远方来
最难忘的事:去唐古拉山和敦煌
王小丫的爸爸是《凉山日报》的编辑,在给她起名时,认为‚大俗即是大雅‛,于是取名‚小丫‛,结果果然,这个好记的名字让小丫红透了半边天。大学学经济,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毕业后在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曾在北京广播学院研修电视文学。
二、个人经历
●1986年9月——1990年7月
四川大学学习经济。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
●1990年9月——1996年7月
四川《改革时报》工作,后改成《新经济时报》,后又变成现在的《城市购物导报》。
●1996年
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研修电视文学。
●1997年7月
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1998年
王小丫在‚华鹤杯‛全国优秀经济节目大赛中崭露头角。
央视经济节目改版,小丫被调入重头栏目《经济半小时》。
小丫曾先后主持过《商务电视》、《供求热线》、《金土地》、《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等栏目;
客串主持了《对话》等栏目;
主持过至少10年 ‚3.15‛消费者权益日直播晚会。
●1999年
上海财富论坛
●2000年
科技下乡;
‚6.5‛环境日特别节目;
《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
●2002年
主持《200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与李咏搭档演出小品《智力闯关》;
主持《2002年元宵晚会》;
●2000年至2009年
小丫主持的晚会
★CCTV2
2000-2007经济人物颁奖庆典等大型节目。
《小丫跑两会》作为经济频道两会报道的品牌节目已经进行了8年。
小丫主持的经济频道的晚会节目还有
《CCTV汽车颁奖》
《CCTV模特大赛》
《春暖2007大型直播》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节能减排,共同行动》启动仪式
★CCTV3
《2001志愿者年晚会》
《主持人形象设计大赛》
★CCTV4
《2004海峡两岸知识大赛》
★CCTV5
《2001年体坛龙之队颁奖典礼》
《2003站在第三极》
《雅典奥运会观众互动节目》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会晚会》
★CCTV6
《庆祝回归十周年晚会》
★CCTV7
《2001全国律师辩论大赛》
《2004十大杰出青年颁奖》
★CCTV10
《2007平安中国》
●2009年
小丫与王刚再次推选为中国普通话形象大使。
央视2套财经频道的《开心辞典》《咏乐汇》《非常6+1》整体移师央视3套文艺频道。
主持CCTV2《今日观察》
参加湖南卫视《鲁豫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节目录制
《开心辞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暑假期间全国火热开赛,小丫与高博搭档主持。
10月24日,第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启幕,张宏民、王小丫担任主持人。
11月7日晚,两岸三地明星汇聚江苏盐城唱响环保主题演唱会,朱军小丫担任主持工作。
11月22日,中国电视‚60年60人‛主持人评选颁奖典礼在浙江桐乡市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魅力主考官王小丫榜上有名。
三、主持经历 编辑本段
游刃于《经济半小时》和《开心辞典》几档节目之间的央视名嘴王小丫,因为旺盛的人气而被很多喜爱她的观众誉为央视‚黑马‛,中央电视台最具品牌价值的女主持人之一。
把困难当作是一次机会
王小丫来自巴山蜀水的凉山彝族地区,和许多优秀的女孩一样,她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经济专业,毕业后学以致用在四川一家经济类报社当了6年的经济记者。可能很多人会很佩服她离开报社、一个人闯荡京城的勇气,她却说:‚其实不是我主动想这样做,而是当时报社经营不景气,基本快要垮了,老总告诉我们要自谋生路。我刚开始很怕丢了工作,心里很烦,精神上也很疲惫。后来索性就把这次遭遇当作一次机会吧,干脆主动出击。‛
于是,王小丫重返京城,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由于有经济专业的学历和经济媒体的工作背景,1997年,王小丫进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她说:‚当时心里也没有多想,只是想要做一个好的电视记者,惟一的梦想就是做一个证券市场或经济领域的权威记者。‛可是,谁能断定,王小丫当时不是冲着《经济半小时》去的?
荧屏上的王小丫给人以伶牙俐齿的感觉,可以前的她是个性格内向甚至‚不会说话‛的人,她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居然不知道怎么提问,但是她强迫自己改变。此后,经过北京广播学院研修班和《黄金旅游》、《商务电视》、《金土地》、《供求热线》等电视栏目的磨合,才有了今天这个‚会说话‛的王小丫。
有机会就上,没机会就算制造机会也要上
进了中央台的王小丫并非嫡系,一直都有危机感,做了主持人更感觉竞争激烈,压力倍增,而且很多时候她还很不自信。但是,不自信并没有在她身上导致自卑,相反,正因为不自信,王小丫才会反省自己,会更努力地工作,更踏实地学习和思考。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做起《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没想到在1998年全国经济节目优秀主持人评比中,当时还是实习主持人的她居然得了个第一名!总结自己由报社记者到电视主持人的转变,王小丫说:‚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人,很多时候我属于那种被牵着鼻子或推着走的人。对事业和人生,我经常是没有远虑,只有近忧。‛
正是因为王小丫总有近忧--危机感的缘故,她总是不停地给自己制造机会。她用行动向周围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有机会就上,没有机会就算制造机会也要上。
当初央视开办《开心辞典》为了收视率,首先找的是黄安,王小丫是他的助理,帮忙抱奖品之类的东西。可是当时王小丫很用功,不但仔细做笔记,还把节目录像带回家反复钻研,一副不替代黄安不罢休的架势。黄安说:‚我就知道我快要做不下去了,因为被人家‘偷师’不少。王小丫能够出头,我给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虽说黄安大哥一向以大嘴出名,这样说只怕又是故伎重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一直有所准备的人来说,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黑马基因:机遇靠自己创造
上大学时,王小丫选择了学经济。但她发现不少朋友对‚经济‛一词都很畏惧,觉得它深不可测,她自己最初学习时也觉得经济类内容学术性太强,听起来冷冰冰的。但是,为了能让自己与众不同,她硬是把那些深不可测的东西完全在生活中找到对应,把经济变得感性又通俗,所以她能够在《经济半小时》里游刃有余。
在大家眼中很顺的王小丫也经常要面对挫折和压力。但王小丫属于典型理工科出身--遇强越强型。报社还没有垮掉,她就战胜了因困境导致的不自信,调整心态,自己另谋出路。王小丫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有机会就上,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上。为了扭转自己非嫡系就不能够在央视挑大梁的状况,她努力学习和‚偷师‛,终于在《开心辞典》中一炮而红!
四、获奖记录
曾荣获 1、1998年获得‚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最佳评论奖和1998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抗洪先进人物;
2、2000年获‚2000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3、2001年获得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女主持人奖; 4、2001年获第四届金话筒提名奖、最受欢迎电视节目主持人,5、2002年初获得‚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评选第一名和‚全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6、2003年第五届金话筒奖; 7、2003年和2004连续两年在中央电视台被评为十佳主持人;
8、2004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巾帼标兵,并被全国妇联和妇女杂志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经济女性; 9、2006年获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最具亲和睿智主持‛、在‚2006中国十大魅力女人‛评选中被评为‚睿智之魅‛;
10、2007年获中央电视台十佳节目主持人,在2007中国时装周获得‚时尚成功人士奖‛。
五、公益慈善
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全国青联委员以及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视协副会长,还担任全国爱护母亲河形象大使,以及全国推广普通话终身形象大使,同时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员。
王小丫是央视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只要在网上点击王小丫就能搜出几十万条和她相关的信息,王小丫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全国青联委员以及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视协副会长,还担任了全国爱护母亲河形象大使,以及全国推广普通话终身形象大使,同时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员。
六、感情经历
王小丫第一次婚姻
王小丫第一次见到吕成功还是在1992年。那一年,王小丫到四川大学经济系进修,她的辅导员老师就是吕成功。
王小丫所在的班是进修班,学员在社会上都有过一定经历,相对来说有一点傲气。在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吕成功放在眼里,王小丫也只把他当作一个和学校联系的通讯员而已。
一天,王小丫正和同学讨论英文版《金融时报》,他们因为一个金融名词‚滞涨‛产生了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一旁听了半天的吕成功突然插上了话,他不但引经据典说出这个名词的出处,还列举了国内国外的金融现象来描述。王小丫和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不禁赞叹这个吕老师还真行。完全可以来当经济专业的任课老师了。打那以后,王小丫开始有意识地接近吕成功,和他一起探讨经济学上的问题了。而吕成功对清纯美丽的王小丫也格外有好感。
很快,一年过去了,王小丫要回凉州老家度暑假。吕成功特意帮他拎着行李送她上火车,两人有说有笑,到分别时都觉得有点难舍难分了。也就是从这时起,两人拉开了恋爱的序幕,如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他们一起去食堂打饭,在校园散步、看电影,踏青,相处得非常愉快。王小丫毕业后,两人结婚。
1999年,吕成功的事业进入了冲刺阶段,他更忙碌了,而王小丫的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在广播学院的学习,王小丫发现自己更适合干电视这一行。于是,她有了进军电视台的想法,而中央电视台对她的吸引力最大。王小丫把自己的想法对吕成功说了,吕成功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王小丫来到了北京,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临时工,成了一名‚北漂‛,正式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由于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式编制,王小丫没有住房,只能住在地下室,有时连吃饭都没有一个准点。这种艰辛的苦楚,王小丫倒没觉得什么,只是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有些难受。有几次,她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准备回四川去,但一想到自己的梦,她又放弃了。
2000年元月,吕成功终于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了一个集团,在准备庆贺开张的日子,吕成功给王小丫打电话,让她无论如何要回成都一趟,以夫人的身份出席这一庆典。而此时,王小丫正要去外地采访,正忙着工作的王小丫则急忙解释了一句‚事情特殊,别人会体谅的‛就关掉了电话,吕成功再打,怎么也打不通了,气得他狠狠地捶了一通桌子。
再往后,王小丫也出名了,整日忙着上节目,对吕成功的关怀也日益减少,心高气傲的吕成功越发生气,两人都是好强的人,有了争执,谁也不肯让步,慢慢地,婚姻亮起了红灯。
2001年吕成功来到北京参加一个商贸活动,他特地找到王小丫,两人在京城美丽的夜色中漫步,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吕成功艰难地对王小丫提出了分手的要求,他还强调说分手不是为了痛苦,而是为了爱。王小丫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眼泪夺眶而出。
恢复了单身生活的王小丫把伤感埋藏在心里,几乎没人知道她的生活有了变故,甚至没人知道她结过婚。2006年4月,王小丫因劳累患病而休养,开始了她难得的清静日子。在四川的吕成功得知后,特地请人送去一束郁金香,花里的字条写着:‚曾经有过的日子不能永恒,但祝福却是真诚的。‛
七、人物评价
王小丫的思想很前卫,同样经济学专业毕业,别人只想追求一辈子安安稳稳,看中吃穿不愁的铁饭碗,可王小丫为了圆梦抛弃了金光大道,步入了另外一条崎岖莫测的路,这就是记者之路。
从王小丫身上我们学到了女人的精明和坚强,目标清晰坚定不移,执着的走莫回头,成功凭什么眷顾自己,舍得放弃才配拥有。王小丫是一位天资聪颖不可多得的主持人,善于观察,看透事理,捕捉灵感,灵秀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