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

时间:2019-05-15 08: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

第一篇: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

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 沈兰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

你们好!

我受特邀参加这次沈氏祠堂扩建落成典礼活动,只是因为我将保存了20年之久,继汉阴沈氏八世祖绪谱后第二次绪的一部《沈氏家谱》(《流源考》和《人物志》)捐献了出来。那是我父亲(沈继汉)在临终前用毛笔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唯一的一本《沈氏家谱》,这是他老人家退休后18年的辛劳结晶。他等人组织的绪谱,为汉阴沈氏族人继承和发扬光大沈氏精华文化起到了又一次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是对汉阴沈氏族人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是对汉阴地方文化的贡献。

汉阴沈氏族人有两件宝:一是历经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家宝——铜牛,二是我们之所以能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虎居龙盘、昌盛繁衍的文化瑰宝——《沈氏家训》。铜牛是汉阴沈氏族人同宗同源的物证,而《沈氏家训》则是以修身为本、耕读传家的氏族延绵不绝、兴旺发达的根本和精神灵魂支柱。《沈氏家训》是汉阴沈氏族人的宝中之宝。

对汉阴沈氏,中国作协会员、移民与客家文化学者、也是汉阴人陈良学当年评价《沈氏家训》说:在人杰地灵的月河川道上,《沈氏家训》二十条,沿用至今已有230多年,对祭祖孝亲、教子择配、持家睦邻、志节行操、出仕交游等,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沈氏家训》作为沈氏族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始终引领着这个氏族在历史长河中稳步前行。

有凤凰山作证,有月河作证,沈氏族人在汉阴的历史上做出了不可抺灭的贡献:他们的一世株山老祖,像愚公一样,五个半世纪以来,他号领着他的子孙,从汉江上游的右岸(现今紫阳汉城)向北开始农耕开发,翻越凤凰山一直汉阴月河。他的30000子孙,一代又一代,接着前人的接力棒,在历史这个马拉松的跑道线上发起了长期的冲刺,他们像一支庞大的永不止步于荒漠的长长驼队,一次次地远行,一次次地带回新的物需,他们像一群雄壮而不知疲倦的拉着梨耙农耕的水牛,把曾经的不毛之地翻耕成了今天的肥沃农田。他们一代又一代,用汗水浸泡这块土地,将青春的朱墨抛洒在这片土地上,把月河川道编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画。他们非凡的雕刻师团,从南到北把这凤凰山镌刻得如此峻秀,他们的一支大师级巨匠,用他们的绝尘技艺,把擂鼓台修建在了凤凰山的万仞绝壁上,让群山俯首,白云低垂。

朋友们乡亲们,汉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蜚声海外,这与汉阴县的打造的“三沈”文化有关系,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宣传有关系,跟互联网有密切关系。只要你们打开网页搜索汉阴沈氏,就会有以中纪委、国家监察部为代表的100多家网站转载《沈氏家训》和有关汉阴沈氏的文章。“三沈故里”和《沈氏家训》是汉阴腾飞的一双翅膀,有了这双翅膀,汉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必将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翅膀,必将会为汉阴人民带来更好的福祉与安康。

先贤们勤劳智慧留下的优质物质遗产,使今天人们仍然享受着他们的恩泽,而他们优秀的文化遗产还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守望美丽家园,传承民族血脉。总书记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美好境界。”

古为今用,正古灼今。祠堂,本是一个祭祖的地方,是找寻并发扬光大先民们的优良传统、高贵品德和民族精神的地方,是游子们回家寻根访祖和释放乡愁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了文化新阵地。沈氏族人在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或平日休闲时光来祠堂祭祖,重温家训,祈求和顺,和游客一起来朵颐精神食粮,寻找精神寄托,让人性、理性回归,这无疑是促进地方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向转化的良方之一。沈氏祠堂这个文化新阵地,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定能带动汉阴的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为汉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增色添彩。

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汉阴人民以及沈氏族人对沈氏祠堂扩建的大力支持。清明之即,我怀念沈氏先贤,同时,我也怀念我的父亲,我把他续写的家谱捐献给了祠堂,我可以对他老人家说一声:我完成了你的遗愿,你安息吧!

最后,我祝愿沈氏祠堂这个新的地标,能成为集礼仪、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殿堂,从而形成汉阴在陕西、全国乃至全世界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此促进汉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我祝汉阴人民、沈氏族人更加兴旺发达,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谢谢大家!

2016年4月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

让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

摘要: 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气氛融洽、师生互动的课堂,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在初中阶段寻求新知的愿望,彻底改变原来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其实是一种有着美感的学习。大胆地变纯粹理性教学为以美感为中心的感性教学,这样现状,都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注重美感教育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博览群书、笔耕不缀的学生,使他们的头脑动起来、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下面,本人将阐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的语文学习中感觉、融合了思想教育等几种美育教学方法,以及美育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育

我们的教育和时代一起进入了21世纪,许多教学方面面临的挑战都在需要我们去面对。这些问题中教育手段和方法都在转型。对我们这些教师来说,很多语文教师一直都在努力探寻新的阶段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观念。因为语文教学在各种基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知识几乎涉及到了其他任何学科,也就是使语文教学要与我们的时代一起前进,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勇于革新,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构架、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切实的服务。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要求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在学习中能够可以随时随地都用得到的语文学习规律的武器,也就是说,老师在场的时候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过程,做到与老师同步,在离开老师的“搀扶”之后也能够自觉地走入语文学习中去。如果我们能够教给他们一个始终都感觉得到、应用得到的学习武器,我们的学生也就成为了博学多才的才子,也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在新世界里面对汪洋大海似的知识而像往常一样手足无措了。

许多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可能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始终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作用。因为,在现在阶段学习中,随着学生在知识范围的不断需求,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体素质上的提高,更要求在学习视野方面不断拓宽。但是很多老师不太愿意把许多课外

知识(看似与语文考试无关的内容)教给学生,有的时候是不太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因为,老师要交给学生的是中考考试的应对策略,学生面对的现实是要“学以致考”。这样一来的话,就势必造成了老师在上面“有目的”地讲,学生在下面无奈的听这样的局面。这种情景,不仅是老师不愿意面对的,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如果我们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充分拓展知识面,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气氛融洽、师生互动的课堂,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在初中阶段寻求新知的愿望,彻底改变原来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其实是一种有着美感的学习。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会那么“强迫”了,学生就会在课上或课外自发的读写,找到自己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更加明确自己如何提高语文水平、如何丰富语文知识、自己看了多少书、应该怎样看书、自己写了多少文章、怎么写文章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学就更完全有必要应用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去完成这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工作。大胆地变纯粹理性教学为以美感为中心的感性教学,这样现状,都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注重美感教育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博览群书、笔耕不缀的学生,使他们的头脑动起来、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下面,我将阐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几种美育教学方法,以及美育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的语文学习中都能感觉到,自己就是很美的角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感觉自己是美的角色。语文教学在很大的意义上来说,是一台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表演的戏,这场戏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至于把这些都给了学生之后学生要怎么做,那就要看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了。但是,作为教师,也应该很明白,要让学生能够领悟,首先就要教师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提高这台戏的质量,当好这场戏的导演。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越俎代庖,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言论代替学生思考和学生的言论,这不应该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很好,学生在语文你学习中,也会越学越怕,尝不到“甜头”。

1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和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

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想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善于创制情境,充分运用想象思维和演艺之乐启发学生想象,在“想和演”中感受意境的美让学生产生内心美的触动,才能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更换位置,学生当主角,让他们在学习中经常能够感到美。当然,这种美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来的,而是从语文的各个篇章中精选、发掘能够激发学生情绪的字、词语、句子、文段等。以这些点作为出发点进行设疑,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时,我们可以完全有必要不把答案的目标对准中考,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回答,让他们可以“有一万个理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野来看问题,不要完全否定他们的观点,不要让他们回答问题时的小小失误就成为老师批评的借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看待语文,进入语文中来,自己就是里面的人,里面正在表演喜怒哀乐角色的人,那么,学生所学的语文就是自己表演出来的语文,他当然会感觉到:其实,语文让自己“美”了一回,我是美的,语文是美的,我在别人面前很美。当学生得到美的感染,自然而然地便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多更浓的兴趣,使之从被学到想学,甚至发展到求学。

二、融合了思想教育的语文充满了美感

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来讲是一种修养课。因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融合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课本之后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对外界事物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这很容易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如果我们单纯把这些内容教给他们,他们会很显然地认为枯燥乏味,当然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和学生都很尴尬。那么,我们可以把语文这方面知识的教学由讲解变为观摩,欣赏等直观的模式,比如参观烈士纪念馆、观看录像等。这些教学手段不仅直观,而且教师也很轻松地把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历史、接近人物、贴近时代,免去了他们的怀疑心理,他们更能够准确地把握事实。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学生更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也能够以自己的视角积极地和身边的人、事、景相互比较,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主张,这就打破了语文教学模式陈旧的观念。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课文的教学,我们也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把角色分配给那些在性格上适合人物特征的学生,或者也可以用“招标角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参与,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把这样的“作业”让

学生合作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会让学生感到尴尬,相反,他们会觉得新奇而愿意去尝试。比如《雷雨》一课,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角色扮演式的教学试验。通过这种尝试,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会很深刻,而不是一味的学习枯燥的戏剧欣赏理论,学生在“表演”中就会体会到戏剧的感觉是什么了,再加上课堂上老师的稍微点拨就可以完成初中学生对戏剧的学习了。另外,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周朴园在认出侍萍的过程中,心理是怎样变化的?周朴园回忆梅小姐的一番话,是虚伪还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观点你是否有疑义?诸如此类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与学生沟通。当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书本文强记知识跳转到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中情感体验,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老师上课也就轻松了。

我们学习这样的课文就是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的认识、当时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物的形象认知,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尝试的话,那么,实际上我们就在这种教学中很自然地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在角色表演中,他们为了能够把角色表演好,势必要很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没有演好的话,同学们会不会瞧不起我?老师会不会很失望?如果丢掉这么好的表演机会是不是很可惜?相反,如果学生的表演才能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的话,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在语文学习上的转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很美丽的演员,语文学习是美的,语文学习就是对美的认识的学习。当学生在认知中接受这样融合了思想教育的语文学习是如此美的感受,那么他们将会对以后的语文课堂就会有了新的期待。

三、由课本延伸扩展出来的课内外知识所具有的“美”的魅力

(一)把让学生树立人格美融入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本中,许多篇章都体现了怎样加强人格修养。我们在讲授这样课文时尤其要注意尽量不要再课堂上用命令式的语气对学生,最好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自己能够像那些古今中外的人物一样,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能够以塑造完美的人格为人生准则,把始终保持坚定的毅力作为做事原则,学生就可以在平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认真的心态刻画完美的人格,这要比在其他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的“严肃纪律”教育方式好得多了。不仅老师容易投入教学,学生学习起来也容易接受。

在语文课本里,有的文章赞颂的是中外 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有的文章表现的是强烈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艰苦朴素情怀、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艰苦朴素情怀、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并为之奋斗,仁义志士把满腔的热血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等。教师应利用好这样的教学契机,结合教材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说,语文教学中渗透着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志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我们尽量不要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给大家讲革命故事”上来,这比在学生面前“苦穷”、“忆苦思甜”要好的多,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现遐想的空间,如:革命是什么,怎么样做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等。如:《五人墓碑记》一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的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因为,离开了写作背景,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以及文章的主题所在,或者说只能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认识。对于这样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对文章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理解课文,而不至于去生搬硬套的去学习“艰涩”的文言文,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把文言文与其他文章“同等对待”了。

(二)把篇章中体现的祖国山河景色美融入语文课堂

学习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山河、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之类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注意的不是马上就进入到对课文的分析、评价,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第一段讲什么,第二段意思是什么等死板的套路,课文学完了,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也就随着下课铃声一起“烟消云散”了,我们不仅没有真正教给学生实质的知识,也可惜了这样美丽的课文。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祖国的无限风光、感受祖国的壮观山河,与那些具有崇高审美眼光的作家们一起感受美景带来的思想上的共鸣。

在对这样的课文进行讲解时,我们应该首先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朗读、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很优美的文章,没有熟读是不行的,很多情况下,这样的文章是“感觉”出来的,只是老师一个人去感觉是不行的,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怎样去“想”出美,“想”出瑰丽多彩的景色,从而激励他们为建设美好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如:《登泰山记》一文,统观这篇文章,全文

只有八九百字的篇幅,却能够在这样的文章中描写出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这样的学习效果,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而成诵才能获得,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慢慢就可体会出这篇文章的妙处,从而感受到泰山的高峻、雄壮,体验到“五岳独尊”的伟大。充分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观和美丽。

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断要求更新的同时,对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寻找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观念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改革。我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量,也要求活求变的教育手段。如果学习语文仍然在照本宣科地重复以前的教育过程,那么,学生的知识构架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他们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已经落伍了。

美育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为,侧重美教育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美德,锻炼学生的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际上,我们上面讲的内容已经是德育的部分内容了,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德育观念,多方位充实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过程,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也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使之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适合新阶段对人材高素质的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王守恒.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

第三篇:让课堂成为育人的殿堂

让课堂成为育人的殿堂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根本任务。对“教书”与“育人”工作相比较,“育人”工作更重要,工作难度更大,又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所以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依旧是重“教书” 轻“育人”,而且这种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d待解决以提高育人质量。本文从管理育人、文化育人、言行育人三方面探讨育人工作,建议制定育人的相关规章制定和客观评价标准,真正实现“育人”与“教书”并重。

【关键词】英语 教书育人 高职院校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育人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发挥英语教师特殊的育人作业,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大根本任务。只有“教书”与“育人”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管理育人

教书就是知识的教学,育人就是品德的培养,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之所以把教书与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着两者不可偏废。实践中,对“教书”与“育人”工作相比较,“育人”工作更重要,工作难度更大,又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以高职生为例,目前大部分学生有厌学现象,我曾对358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自认为有厌学者176人,占49.2%,其中英语又是学生厌学的主要课程。教师要使学生学好英语,首要问题是纠正厌学,要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本身就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育人工作,诸如此类的育人工作还有差生与消极悲观学生的转化等。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未将这些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与管理之中,所以对教师而言这些育人工作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全靠教师自己掌握,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导致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高职院校把这些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与管理之中,并制定育人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二、文化育人

英语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不但要教学生语言知识,如语法、语音、语调、词汇、翻译和写作技巧,还要结合教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自然而然地将育人融入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例如:学习名著类课文时,分析和指明文中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学习名人传记类课文时,重讲名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习交际类课文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交际语言和举止;学习圣诞节和感恩节时,注意将西方国家的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西方人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人的节日意义,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利用英语视听课,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观看英文经典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看后写出观后感,也可对某一细节发表评论,使学生懂得爱情需要付出,需要?任,使学生认识到学生时期不适合谈恋爱,从而树立高尚的爱情观;此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永州博物馆、九凝山舜帝陵、柳子庙和永州八景,参观前将学生分成10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教师在参观前布置任务,如写英文观后感,教师批改后选择优秀的论文在全班宣读,这样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了高尚的道德观。

三、言行育人

教师的言行可以育人,也可以伤人和毁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由师哥和学姐一级一级传下去,哪个老师治学严谨,哪个老师品德高尚,哪个老师原则性强,哪个老师贪婪,哪个老师不讲原则等等,学生都了如指掌。因此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处处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真诚的为人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用智慧的语言表达自己,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焕发出对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做的。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不利于育人的言行主要有:①自编练习册出售给学生,课堂上明确告知学生考试题都在里面,更有甚者强调凡是不买者,考试不合格。②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明确告知学生凡是不参加的,就拿不到毕业证。③监考和成绩加分,有的老师监考不严,有的老师给学生成绩加分不讲原则,所以每当考试时,学生对监考老师特别关注,凡是由不严教师监考的课程,基本上可以不看书,考试后如果没考好,就去请老师吃饭或送点礼品,请求老师加分,结果造成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比学习好的学生成绩还要高,这种不平等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管理,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对拒不执行校规的,言行极坏的教师,学校应取消其教师资格。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和育人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这一文化载体,在进行听、说、读、写译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育人内容,寓管理育人、文化育人与言行育人于日常英语教学之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蔡斐成,席海芳,王臻鑫.医卫类高职生厌学现状、原因分析与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 9:55-57.作者简介:蔡斐成,女,硕士在读,讲师,主要研究高职英语课程教育教学。

第四篇:让“三尺讲台”成为拓展执行力的“神圣殿堂”

让“三尺讲台”成为拓展执行力的“神圣殿堂”

(公众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同学: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蔡老的办学思想,对于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具有非常宽泛的借鉴意义。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说过: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执行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三尺讲台‛成为拓展执行力的‚神圣殿堂‛》。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这是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这一看法,与我们所主张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亦是匹配吻合的。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将教学质量视作学校的生命。随之,质量管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从长远来看,注重质量、关注效能、追求人道是教学管理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境界追求。要完成这三个层次的循序渐进、相得益彰,提高和拓展教育教学执行力是根本,也是关键。值得商榷的是,我们在追求质量与效能的同时,却不能摒弃教育教学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且要符合人伦底线具体要求的‚变革路线‛。

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具有的计划、指挥、跟进、协调能力。换而言之,执行力就是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执行力是过程,但不是结果。

有人曾这样说过:‚教育服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国情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培养‚知先于行‛、‚行重于知‛、‚知行相须‛的知行观,以‚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的理念,将‚教化‛的概念转化为‚人性‛的概念,使教育教学成为美好人性自然流露激荡的过程。

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归根结底牵涉到人在教学活动中的身份认同与关系定位问题。人生存在天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生长在心灵世界里,相应地也就有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问题即面向主观世界的伦理觉醒问题,它远比人与物、人与人的问题复杂,因为后者可以适当分离,冷静观察,而前者无法分离,必须依靠自身的体认来把握。

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是培养人才的‚通行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7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任务,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这对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集中力量建设好以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教育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能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逐渐拉大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它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不断在传统模式中开发出适合业务发展需要的方式,充分为我所用,并且能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教育教学机构要提高工作质量关键靠课堂,而课堂质量关键靠计划和备课,备课中最关键是靠教学设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增强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的自觉性,在 尽心、热心、用心、耐心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检验提高执行力的效果。

执行力需要反思,也需要创新。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全面贯彻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立足本职,审时度势,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方法、应用不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执行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开创‚条线(块)分管领导务实、创新校本化实施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努力打造一批专业型学科群,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教学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责任,都有份内的工作,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也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好的执行是建立在流程和标准上的,是需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执行者的制度和标准的。譬如,日本人的执行是无条件的,这抑或是日本国强盛的原因之一。

没有制度,难成方圆。用制度统一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执行力,提拓展教育教学执行力层面的关键环节。执行力并不简单地由个人体现,既不可以因过于强调个人执行力而提高或忽视了组织力量,又不过于强调组织规范而忽略个人的特点和价值观。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工作中显得更为重要。就当前而言,我们只有加强教育教学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管理,提升教学管理过程的执行力,才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提高执行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探索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以‚一心一意抓质量,聚精会神谋发展的‛的魄力在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上作出表率。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来说,一定要牢记‚四个危险‛,增强自觉性、纪律性和创造性,用现代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努力构建教育教学工作高效运行机制,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新模式,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搞好内部监督、制度执行力的考核,激发提高教育教学执行力的能动性。只有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 ‚三尺讲台‛真正成为拓展执行力的‚神圣殿堂‛。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教师的个性特长成为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让教师的个性特长成为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案例呈现:

杜老师,化学教师,有一绝技,喜欢瞄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丢粉笔头,百发百中。学生佩服得紧,特别喜欢上他的课。那些被他扔中粉笔头的学生也不生气,大家哈哈一笑就好了。但是后来,在严格强调不许体罚学生的政策后,那个老师上课不再扔粉笔头了,结果他发现学生们很失望,上课觉得没劲了。现在这个老师很迷茫,到底是扔还是不扔呢?(这里有个说明,这位老师的课上得还是很精彩的。老师的点评:

呵呵,扔还是不扔,是个问题。老师迷茫在何处?不扔粉笔头了,上课吸引学生的杀手锏没了,学生上课没劲了,这课还怎么上?习惯了过去的热闹、有趣,现在的冷清令人难以适应。

老师们对这一做法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实这个案例当然是个案,它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无外乎这样几个:我们上课用什么吸引学生?学生喜欢的是不是就是我们要给予的?对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教师是迎合还是引导? 如果再深入一点,就是这样两个问题:优秀教师一定是被学生喜爱的(学生都不喜欢,那还能叫什么优秀教师?),但是学生喜欢(或者说被一部分学生喜欢的)的教师未必就都是优秀教师。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首先确立一个前提,否则不好讨论,因为我们需要举一反三,扔粉笔头是这个老师的做法,其他老师会有别的做法,只有讨论出共同的规律才有价值,否则,本文的讨论对没有扔粉笔头习惯的老师就没有多少意义了。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姑且不把扔粉笔头的行为看做体罚——一种学生能接受并喜欢,又没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还能增加学生兴趣的行为怎么能算作体罚呢?我们只是把这一行为作为老师博得学生喜爱甚至崇拜的一种个性化的技能,把这种技能(或者说技巧)放到课堂教学这个背景中来讨论。

在讨论中,我提出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那就是,评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行为好还是不好,不能简单地看学生喜欢不喜欢,而是要看这一行为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帮助。当然,这种帮助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老师扔粉笔头的行为就不属于此列。上课不是教师的才艺表演,扔粉笔头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换一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某教师的歌唱得很好(当然不是音乐教师),如果老师一上课就唱歌,学生也喜欢听老师唱歌,不唱歌学生就觉得没劲,这就和老师扔粉笔头是一个道理了,如果老师就是凭这个来吸引学生,那么就是对课堂教学是无助的。如果这位老师换一些做法,比如,把教学的知识点编成流行歌曲形式唱出来,朗朗上口,或者如果哪节课上得特别好,教师就在最后唱一首歌作为奖励,哪一个同学的发言特别棒,那么就对他唱一句歌词作为独特的表扬方式,这些行为就很好了,它把教师的主业(课堂教学)和个性(才艺)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学生在接受了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同时,也对老师这个人的认可度大大提升,相得益彰。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才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这些优质元素和教学工作相结合,那么就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可以在教坛独树一帜。这里就有个重要的前提了,那就是教师自己的课必须上好,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主业不能丢。如果教学水平一团糟,就靠那点才艺技巧吸引学生,那不是事。

话再回到扔粉笔头这件事上来。学生从教师扔粉笔头这一行为中能得到什么?扔粉笔头有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效果?学生期待这位老师来上课,是期待他的课,还是期待着看这节课上又有哪位同学要中彩了?学生上课走神的原因很多,用一个扔粉笔头的动作,大家一笑了之,是否以这样表面的热闹取代了我们对学生真正的关注?课后学生会不会模仿这位老师用粉笔头练功?(我想那肯定是有的)继而再继续设想下去,如果学生在用粉笔头互相砸来砸去,破坏了卫生事小,万一砸伤了同学的眼睛,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再深入想一个问题:扔粉笔头是否也是一种浮躁,无益于培养学生对做学问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也许,这一连串问题有点小题大做了,学生也不可能意识到这些。学生意识不到没有关系,教师如果没有意识,那就不妥了。这位老师迷茫什么?如果他是一个智慧的教师,按照案例中提供的信息,他的课上得也很不错,那么,为什么不能想出别的方法吸引学生?为什么非要在“扔粉笔头”一棵树上吊死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生限于年龄、阅历、认知上的局限,他们往往对“好老师”的认识是片面的。同时,处于不同心理年龄、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同一个老师的同一种行为,认可度是不同的。拿教师扔粉笔头这件事说,我们没有深入具体地去了解这个班学生对老师的这一做法的态度,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说,绝对不可能每个人都很喜欢这个做法,被扔到的同学也绝不可能都一点想法都没有。退一万步说,纵然是大家都喜欢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就是对的了吗?就算是这种做法无伤大雅吧,也绝对不能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划等号,充其量就是一个个人的习惯而已,没有它,课该怎么上还是怎么上,不至于不能扔粉笔头了,连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吧?如果说学生因为不扔粉笔头就没兴趣听课了,那正是说明原来的方法有问题,说明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听课上。

如果这位教师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就是上上课,完全没有必要为扔与不扔而纠结,可以继续扔,只要学生不举报,领导不追究。如果不准扔了,那就不扔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如果这位老师的课本身上得不错,还想在教学方面有所发展,那就必须深入思考课堂教学问题,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靠这点雕虫小技,是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

所以,扔与不扔,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纠结,关键看当事人怎么看。扔粉笔头如此、爱唱歌如此、爱踢足球如此,所有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概莫能外,都是一个如何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效益的问题。

对学生的兴趣,要引导,而不是迎合。这个,与扔粉笔头好还是不好,体罚还是算不上体罚,无关。没有粉笔头扔了,课就不能上好,就好比是没有电线杆,小狗就要被尿憋死一样……呵呵。老师的点评: 让教师的个性特长成为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对学生做了个问卷调查:如果你的老师对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采用扔粉笔头到他头上的方式来提醒(扔得很准),你如何看待此事?

整理出一下几种看法:

1、只要不是扔我,那就觉得挺好玩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2、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扔粉笔头,挺丢脸的,虽然不痛,也有点伤自尊心;

3、要看老师善意还是恶意,发了怒用力扔和微笑着轻轻扔,是不一样的;

4、幽默与搞笑是有很大区别的,幽默是带智慧的,搞笑是低俗的,扔粉笔头是提醒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属于搞笑型;

5、课堂需要靠扔粉笔头活跃气氛,课堂是总是有走神的学生需要老师扔粉笔头来提醒,这个老师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了;

6、偶尔为之,大家哈哈一笑,可以;每课必扔,说明这个老师上课不咋地。我们从学生的评论中,看出每个学生对此看法不一,说明这是一种有争议的做法,那么就要尽量避免使用;尤其是学生们谈到此种做法有可能带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不良后果,那就应该完全杜绝这种做法。

想起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蔡老师的假打真爱让人印象深刻。从文中可以看出,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极好的,就算轻轻敲打学生一下,想来也是不打紧的,但是蔡老师还是没有真打,因为蔡老师是真爱学生的,她是下不了手的。

这样两相对比,事情的本质就比较清晰了。同样是为了警告不认真听讲的调皮的学生,蔡老师是假打真爱,而案例中的杜老师是真扔了,蔡老师内心深处沉淀的是爱学生,而杜老师是为了提醒学生,小小地惩罚学生,顺带觉得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佩服一下自己。究根到底,杜老师觉得一个小小的粉笔头是伤不了学生的,他忽略了这样的行为有可能给个别敏感的学生带来自尊心的伤害,透彻地说,杜老师不是真爱学生的。

真正的爱是如履薄冰的。如果一定要用两个词语来替代“爱”这个字,似乎只有“怜惜”“体贴”旗鼓相当,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代替,那么只有“在乎”了。

在乎学生,教师就不会只顾自己逞一时口舌之快,把学生骂得狗血喷头;在乎学生,教师就不会只顾自己扔得得意爽快,而忽视了学生一瞬间的失意与尴尬。

教师的言行,终究是要影响到学生的。一个小小的粉笔头,折射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在意,是一种随意和轻妄。如果学生学了去,那么今后,他们对于犯了错的同类,也会做出很轻妄的行为,说出轻妄的言语,就不会把别人的自尊放在首位,而是轻易践踏。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个性,但是这些个性特长要成为课堂的正能量。正如学生问卷调查中所言:幽默与搞笑是不一样的,一个充满智慧,一个比较低俗。如果这个化学老师能把百发百中扔粉笔头与化学上某个知识联系起来,倒也是智慧地给学生增长了知识,比如最近流传的某物理老师为了教给学生某个物理知识而用手劈砖头,倒也未尝不可。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有个性,但是不可以随意,不可以不得体。比如爱美的女教师在其他场所可以穿紧身、透明、无袖、超短的衣服,但进入教室,这样的装束就不够得体,因为它会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的负能量;男教师在别处可以抽烟、喝酒、开玩笑说荤段子,在教室里学生面前却不可以如此肆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他们需要极强的正能量来积极引导。在明辨是非的能力尚未健全之前,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就是最鲜明的旗帜。

所以,杜老师不要纠结于扔粉笔头是不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真爱学生的行为,是不是传达给学生积极的正能量。一切真爱学生的行为都可以被提倡,一切不爱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都应该被废弃。

一句话可以暖人心,一句话可以要人命。小小的粉笔头虽轻,也可能成为某个学生自尊心无法承受之重。

谨言慎行,让我们的个性特长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真爱,是最大的正能量。

下载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环古立峰让敬业成为为一种习惯

    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读后感 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道德就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应该做什么和......

    让优秀成为习惯,凝聚班级正能量(付学)

    让优秀成为习惯,凝聚班级正能量 麻城思源实验学校八(5)班付学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 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有重要的影......

    积聚正能量让自己成为快乐的班主任(五篇范文)

    积聚正能量,让自己成为快乐的班主任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小学 周丽梅我们能不能成为快乐的班主任,首先取决于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班主任总是有填不完的电子......

    怀揣中国梦 传递正能量——让“中国梦”成为激励青年学生前行的力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对“中国梦”进行论述,这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关注。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