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社火的当代价值
《弘扬社火的当代价值——以浚县社火为例》
(浚县社火会首培训班讲座提纲)
时间:2013年8月31日 地点:浚县文化馆 开场白:
问题1:什么是社火?什么是浚县社火?
按照词典里的定义:社火是传统节日里村社迎神赛会时的杂戏。社字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乡村组织;第二个含义是指土地神。现在通常的说法是,社火是传统节日和庙会上人们祭祀祈福的各种文艺娱乐形式。包括杂耍、民间舞蹈和音乐、民间游戏、传统武术,以及嬉戏谐谑等等。
浚县社火,是在浚县正月庙会期间参观同乐会潮汕机身、祈福迎祥的民间文艺和活动。——这是个狭义的概念。也可以再做个宽泛一点儿的定义。
定名:浚县社火
浚县正月庙会社火
问题2:社火的功用是什么?
社火三大功用:娱己、娱人、娱神(或可称作自娱、娱人、娱神)。现今,娱神的功用逐渐淡化,而娱乐功用逐渐强化。所以,浚县正月庙会也被人们誉为“民众的狂欢节”,“乡村狂欢节”。社火这种趋势和社会现代化是一致的,也是符合党和政府的文艺方针的。
问题3:浚县社火的特色、品位
从目前看,寻仙所独有、唯有的社火品种还未出现。给人最突出的感觉是在正月社会期间集中地出现在浚县庙会上。靠的是数量、规模、集中的优势。再深入的分析,会发现浚县社火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民众参与广泛),传统性(同乐会和正月庙会),内涵丰富(民间信仰),队伍多、品种多(据不完全统计,每xxx有40多个队,有20多个品种)。分析特色和品位,是为了增强自身特色和品位,找出比较优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村一会。一会一品。绝招绝活绝技。
吸收外地社火技艺和购买外地道具,要慎重,是为了张扬本地社火特色。如南狮舞技和南狮道具的引进不能照搬。你们参加中秋节绿博园金鼎奖评比,就有个障碍不是中原狮舞。
问题4:如何为浚县社火定性、定位?
三个层面:基础、功能层面: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社交功能和审美功能;中间层面:宗教信仰,祈福纳祥,追求风调雨顺;最变层面:它塔尖,是精神化的,精神追求,人性张扬。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社火就是一种杂耍和文艺活动,可有可无,可多可少。
问题5:社火的核心是什么?灵魂是什么?
换一个角度思考,一是祭祀,是祭神,浚县正月庙会祭祀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泰山神。有许多地方社火队出社时,要请火神,祭火神,完了要送火神。所以,也有人把社火的火字解释为火神。此街和九流渡就请火神。
二是祈福迎祥(祈福纳祥)。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阖家安康、人丁兴旺。
这两点是浚县社火的魂魄,也正是有了这个灵魂,浚县社火才能够百年绵延不绝,才能够吸引民众积极参与。
问题6 社火队不能评定代表性传承人?
可以可行而且必要。但此事比较麻烦和敏感。但要做这件事,县、市、省、国家分级评定,各社火队分社次平定。名义可以是“浚县社火xx(地方)+xx(社火品种)代表性传承人”,如“浚县社火(东街竹马代表性传承人xxx)”。传承人有两类人:一类是有传承谱系的组织者,即会首、会头;第二类是技艺高超的、有传承谱系次的艺人(表演者)。
先评定无争议的,先评定条件最具备的,逐年扩充,逐批次提高规格。
问题7 浚县社火也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其社火品种是否仍能申遗?
完全可以。具体的社火品种和形式可以用自身的名义申遗。如东街的竹马、北街的背阁、西街的高跷,李海屯的门狮等等,可以以“传统舞蹈”的名义申遗。吕祖祠里的道教音乐,可以以“传统音乐”的名义申遗。不要以“社火”名义申报。
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逐级申报,成熟一项申报一项。
问题8 浚县社火能否常态化?能否商业化?
△常态化值得探讨和实验。在正月庙会期间,除了正月十二至十五这几天有社火外,可以从初五至二月二期间,每天组织或允许社火队踩街和上山。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朝山的日子里,允许或组织社火表演。社火队朝山免收门票。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参加社火队朝山的机会和数量,二是吸引外地游客。
△商业化要慎重、应缓行。先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和点客的因素,带动浚县文化旅游。
△有些社火项目是可以商业化的,如盘鼓、大鼓,可以参加开业庆典、剪彩仪式、庆祝会什么的。
问题9 增强社火的仪式感
社火队的组织形式要有基本规范,出社要按传统仪式,程序可以适当增减,但基本仪式和组织形式要相对固定和正规,有说头,有来历,有传统,有记载,按程序来,不能太随意。仪式能增强神圣感。
建议各同乐会(社火队)简历会志和台账,各同乐会专人专宝专箱保管社火道具。
问题10 浚县社火的舞台在哪里? 时间:春节期间
空间:庙会,包括两山正月庙会,八月庙会,九流渡添仓会,其他庙会。时间和空间组成了文化空间。正月庙会离了这个大舞台,只能称为民间文艺表渲和游戏,就不叫社火了,建议扩建碧霞宫广场,将戏楼向南整体平移几米,使广场扩大一倍到两倍;在东西两面增建半封闭看台,把观众、游客与社火队分隔开来;疏通社火队进出口。半封闭看台可以设单独的出入口,按票就坐,也可以卖票。
问题11 浚县社火的存在生态基础是什么?
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同乐会、晚会、武术会(社)、文艺会。这是社火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是民众的一种文化自觉。
在宽泛一点儿,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的点会、朝山会。民众的信仰需求,精神的诉求。
同乐会和朝山会也是浚县正月庙会的文化生态,也是浚县民俗的文化生态。保护、扶持民间同乐会,理性地、宽容地对待朝山会,引导民间同乐会的健康发展,就是直接保护住了浚县社火的生态条件,保护住了浚县庙会的生态条件。
对于群众文化的牌,周口有一个剧场,邓州有文化茶馆,咱浚县有同乐会。需要研讨的是剧场和文化茶馆是经常性的,咱这个同乐会如何演进?抓同乐会基本建设,把国家扶持资金主要用在这个方面。
问题12 如何看待社火中的所谓的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现象? △理性对待,投鼠忌器
△对民间信仰,不能简单地冠以封建迷信而打压。只要它不违犯法律、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就应宽容地、理性地对待,给以较大的生存空间。政治与信仰保持一个距离。
△对低级趣味,对伤害一部分人(如残疾人)人格和情感的节目,要引导。有些节目虽然情调不高,无甚益处,但只要无害就行。审丑也是一种精神活动。豫西东西常有骂社火。形势不变,内容可更新。曲牌不变,唱词更新。
△对涉及民族的内容和现象要特别慎重。回族也玩社火。如周口的回族秧歌、驻马店的文狮子就很有特色。
问题13 如何扩大浚县社火的对外影响? 多种措施: △“走出去”战略 1.积极参加外地的展演 2.争取在大型比赛中拿奖
3.积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政府、民间 △宣传推介
1.组织一台(晚会)演出,在民俗节时上演,在保持传统曲牌、舞谱的前提下,可请专业人员辅导和编排,使其更具观赏性,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保持传统、不排斥创新。
2.编印宣传品。社火队可以自编自印宣传品。县里、市里可以编印综合性宣传册页,甚或图书。国家扶持经费中就有这一项用途。
3.组织经常性的社火摄影大赛,吸引外地摄影爱好者来浚拍摄。
问题14 如何制造浓郁的社火氛围? △多种措施
1.号召、吸引和欢迎外县社火队进城朝山 2.号召企事业单位邀请社火队表演,成为惯例
3.沿街店铺、单位摆设茶摊(点心摊)和休息处,免费招待外乡社火队。像迎接八路军进城一样迎接社火队踩街、上山
4.组织社火队进广场、进社区、进大型商场 5.在现有广场和合适地方,建造社火塑像(城市雕塑)
问题15 浚县正月庙会定名、定性、定位 △各种称谓:浚县正月庙会
浚县正月古会(浚县正月古庙会)
浚县两山庙会(浚县浮丘山、大伾山庙会,浚县山会)△定性:民俗庙会
△定位:中国春节,春节庙会 纳入春节范畴,打包申遗。
△定下以后在正式场合、正式文本中就不再变了。其他作为俗称、又称。
问题16 浚县民俗文化的主题内涵是什么? 浚县民俗文化的主体内涵是什么? 一是以社火为代表的传统民众娱乐
二是以泥咕咕为代表的手工艺,以石子馍、油炸虾为代表的传统食品 三是以大平调为代表的地方戏曲 四是以物资交流为主体的庙市经济 五是老字号,特别是传统医药中的老字号
问题17 会首在社火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火,祭祀类非遗中,会首就是组织者、领导者、传承者,往往也是技艺最高的人。
会首一般由两种人担任:一是世袭的,二是在当地德高望重的。现今,出现了第三种人,就是行政领导人,由街道、村干部来担任会首。这是一种社会职能的重叠。会办得好,会极大地提高干部的威信、威望,树立形象。所以,能当会首也是一种荣誉。
当会首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义务,要具有奉献精神,不但出力流汗,往往也是捐献最多的人。办会不足的款项也往往由会首垫付了。
回收的历史担当、历史责任是很大很重的。你这里历史上有传统社火,不能在你这一带断档了,不能在你手里消失了。所以,会首是很伟大的,回首是很高尚的,会首是让人尊敬的人。我在这里向你们致敬。
问题18(浚县)社火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一、丰富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自娱、娱人,尤其是在节日期间。
二、社会教化,引领风尚。其表演内容多取自戏曲、民间传说、故事,当地英雄人物,惩恶扬善,祈福迎祥。文化活动多了,丰富了,吸引力强了,赌博就少了。
三、促进民众交流、交往、交会,有益于邻里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四、有益于培养民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责任感。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同乐会是一种民众文化组织,一种文化传统。
所以,要张扬、放大社火的当代价值,也就是保护和传承社火的理由,及其现实意义。
问题19 抢救和保护浚县社火,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事情?
在同乐会和社火队微观层面上,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说直一点,咱们这些会首要做些什么事情?在办会兴社方面,在筹款拉赞助方面,你们都富有经验,而且做得很有成效。我只是从抢救和传承方面提醒几件事。
1.收集和保管好道具等社火实物,尤其是历史上遗存下来的道具实物。残缺残破的也有价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展室。
2.收集和保管好社火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刚才在问题9中建议的,建立同乐会志和台账。我在滑县道口镇一个武术会里看到过“文革”前出社的登记表,见到写有民国纪年的装背阁道具的木箱子。
3.组建和保持社火骨干队伍。培养青年人,培养中小学生。巩义鲁庄李老师收集了300多个教谱。
4.建立社火公益基金,公开透明。我看到在很多同乐会(或村办)墙上都贴有账目收支明细表。但不一定年年都花干净了事,有点积累不是更好吗,也为下年办会留点启动金,留点引窝蛋。
5.努力使社火不中断。社火不管上不上山,年年都办会兴社。可以在本村玩,也可以到邻村玩。人多大玩,人少小玩,社火规模有大有小,关键在于不中断。
6.一村一会,一会一品。争取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同乐会(晚会、武术会、文艺会),每个会都有一样能拿出手的社火品种,一出社就有五六个品种,很是壮观,要保持优势品种。
7.在服装道具方面,注意保持传统特色,不要追求奢华和现代化。例如扇子舞和扭秧歌,就不宜穿现代红妮裙子和戴无檐帽。(这几年,每年都有服装的社火队,很不协调)
问题20 如何保护和传承浚县社火? 保护的方式和手段很多。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整体保护。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解决后继承人现象是最重要的。
现在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在家时间少。男人外出的多,在村里妇女比男人多,妇女也想玩社火。如郏县、西平一带的大铜器所面临的困惑。
△顶层设计
1.让社火项目进学校。如舞钢灯舞的经验。让中小学生业余练习社火,组织校队。建议县文化局同县教育局协商,在全县推行这项举措,条件成熟时来一次校园社火大赛,乡镇一级教育部门也可以这样做。
2.资金扶持。国家级非遗项目,国家有扶持资金,用好这笔扶持资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留的下的实事。研究扶持对象的侧重点是对传承人还是对社火项目哪种方法更有成效。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撒胡椒面与重点扶持,扶持会首为要。
3.把保护工作下移到同乐会层面上。同乐会组织建设、新手培育、活动开展等。扶持和奖励组织和活动开展好的同乐会,抓队伍建设。
4.对浚县民俗实行整体保护,申报国家级浚县民俗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局正在做。
5.研究用旅游来促进和拉动浚县社火保护、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浚县社火有一个很好的物质平台,就是浚县历史文化古城(包括两山一河一城)。但这座残缺的明清古城对游客吸引了不是很强,更具吸引力的是这座古城里的浚县民俗。古城的内涵是民俗。古城的灵魂是浚县正月庙会。从旅游角度看,缺陷是庙会是非常态的。
泥咕咕的制作、销售已经常态化了。其对社火的传承是否有启发意义呢?这个事情,我没深入调研,仅提出个题目供研究。
6.建立浚县社火博物馆。利用两山上或县城里某个场所建馆,或者在碧霞宫广场扩建时,在看台下边建成社火博物馆,把场、馆二合一。
(草于2013年8月11日)
第二篇:弘扬当代雷锋精神
“弘扬当代雷锋精神”
“弘扬当代雷锋精神”主题讲座致辞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雷锋的生前战友,雷锋精神职业传火人,院德育导师 乔安山老 先生来为我校学生来做德育讲座。我谨代表学校对乔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雷锋精神源于时代,但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越了时代,并被历史定格为代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雷锋久孕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形成了以拼搏奉献为特征的高尚道德精神,这种精神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时代造就了雷锋精神,是雷锋精神引领了一个时代。雷锋勇于克服困难,自觉为国分忧、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奋发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需求,高扬了社会的主旋律。雷锋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它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是激励和促进个人、民族、国家进步的内在力量。几十年来,尽管时代变迁了,社会的道德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但雷锋精神以其巨大的道德魅力始终矗立在人民心中。雷锋精神深深融入人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毫无疑问,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学习雷锋精神,要像雷锋那样做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用坚守延续雷锋精神。雷锋说过,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工作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样的钉子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锐气。新时期产业工人典型许振超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在青岛港立足本职,务实创新,自学成才,苦钻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法官宋鱼水对审判事业执著追求,独立办案以来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700余件,其中5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审判在她手里成为公正与善良的艺术。学习雷锋精神,要像雷锋那样忠诚于党。周总理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学习雷锋,就应当像他那样自觉学习党的理论,树牢政治信仰,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学习雷锋忠诚于党的精神品格,就要像他一样,无时无刻不把“听党的话”作为自己的最高思想行动准则。只有打牢 “听党的话”的思想根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人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引领作用,才能保证在多元价值观中塑造主流精神,有效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强化战斗精神,在严峻考验面前不迷失,在艰难险阻面前不退缩;像雷锋那样,自觉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像雷锋那样,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和危险,只要党中央一声令下,都能做到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发达,物质如何文明,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
过时,永远是时代的标杆,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努力。这正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当年读雷锋先进事迹和日记后,写下的一段深刻的话语:“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正是由于雷锋精神彰显了人类共同价值,所以任何人都敬仰雷锋,学习雷锋;同时由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其精神昭示的是共产主义品格,而这又是需要通过巨大努力才能学到的。今天,雷锋精神已经大大超越了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范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特征,因而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大力弘扬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用雷锋精神教育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民心士气,锤炼意志品质,强化战斗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严峻考验面前不迷失,在艰难险阻面前不退缩,确保各项建设的科学发展,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可见,雷锋精神仍是时代的需要,甚至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有利于激发人民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有利于团结和鼓舞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文明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向雷锋同志学习,要培养和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像雷锋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在四化建设和经济调整中发挥突击作用。就要像雷锋那样重视思想、品德的修养和锻炼,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树立革命人生观。
一、弘扬雷锋螺丝钉精神——“忠于职守”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这是雷锋同志的名言。它深深地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激励着人们在各行各业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教师也应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螺丝钉并不是要老师寸步不离的守着学生,也绝不是拘泥而不加改善的应试教学。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期待每一节语文课,我心中暗暗要求自己要不断进步。为了上好口语交际课,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大胆表达,我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在情景中畅所欲言,从“不知道说什么”到“我想说”;从“我想说”到“我敢说”这一变化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学生”爱是什么?教室对于学生的爱又何尝不是对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一种高级表达。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从而形成一种动力。那么怎样的爱对学生才是最好的呢:
1、有原则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智的爱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2、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个体成绩的好坏而影响老师对学生的爱。
他的行为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更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他。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干一行、爱一行,热爱岗位,是学习雷锋精神的直接体现。雷锋生前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好事,但他首先是一个爱岗敬业的模范。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自觉服从社会性需要。正如他
在日记中所写:“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在今天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辉。市场经济给人们择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人们可以解除束缚,放开手脚,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但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个人选择要立足社会和人民需要。只有这样,他的个人价值才能实现。敬业,就是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要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
我作为中心的一员,立足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认真学习与自己行业有关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内涵和职业素养。为了确保中心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就要严格按照中心提出的工作标准要求努力工作。我在工作中,时刻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鼓舞自己,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立足于本职工作,研究自己工作性质,加班加点,团结同志,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在部门人员紧缺的情况,仍乐观面对,积极进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努力塑造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像雷锋那样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句朴实的话,也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我再一次从雷锋那里得到了启示,他让我知道如何生活,怎样活得有价值,如何使美好的生活达致永远。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普通的干部,工作中我只是在我的本职岗位上做了我应该做的,虽然有付出,也有回报,我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为回报社会,我会一如既往的以“热情、乐观、责任、付出”要求自己,“用心、用脑、用情”去工作,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努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有人曾认为,雷锋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言下之意,似乎雷锋精神只是一个过时的道德标杆。我们要说,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核,在今天仍然诠释着科学发展观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鲜明主旨,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仍然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共识和行动。因此,我们要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发扬和丰富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真正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争做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人。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重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重点内容,利用其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现实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介绍和分析,增强学员对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发展历史的了解,激发学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主讲人:朱振康 中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教师
教学过程:
一、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共产党宣言》
(一)宣言的产生背景
一是经济前提。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布的时候,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步入成果期,新能源引爆了巨大的生产动力,纺织工业、采矿、冶金、运输,都进入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工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随着资本主义越来越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起人们的思考:资本主义的道路往哪里走。
二是政治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1831-1848年,欧洲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矛盾凸显,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政治基础上就诞生了科学的思想。《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三是思想材料。1516年,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传世之作《乌托邦》,《乌托邦》的发表是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个“乌托”是“没有寄托”的意思,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想象。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到达顶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走了300多年,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看透资本主义的根源,但是它是无产阶级自发地对资产阶级的进攻,从伦理道德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指出了私有制,并且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设想和实践。所以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有高度评价:“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
四是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845-46年,马恩合作了一部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唯物史观思想,论证社会发展的方向。1847年马克思写了《哲学的贫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然性,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从空想到了科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了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恩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的总纲,1848年2月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宣言的基本内涵
1848年到今天,166年来,《宣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恩格斯说过:“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句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前进的动力,这一句讲的是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一句讲的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全人类解放的规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创新的思想之一,是宣言的核心思想,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贡献,“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对我们今天也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唯物观,看问题要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的视角分析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践观,历史是人创造的,要把全部历史看成是人的活动的历史,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重视人的社会实践。正如总书记说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根源”
历史观,看问题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是社会发展的最后一站,要把事物当做发展中的过程来看待,任何事物有其不断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我们正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实际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得出的结论。
辩证观,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光明前途,又要看到曲折的路径。
所以它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意义,就像一部望远镜,让我们看到更远更多的东西。
(三)宣言开创了伟大传统
《宣言》开创了共产党的伟大传统——包括思想的传统、精神的传统、文化的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个传统。
1.从《宣言》汲取思想力量,科学把握并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
《宣言》作为世界上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实际上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当年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的最大优点,就是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这是具有长久的理论价值的,是通古今之变的,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我们来说,《宣言》就如同木之本,水之源。
2.从《宣言》汲取精神力量,培育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
《宣言》不只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它确立了一切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它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目标的完全的统一结合。打开宣言,我们就能感受到马恩为这个目标不懈奋斗的情怀和境界。所以丢掉了这样的崇高情怀和浩然之气,就是丢掉了共产党的灵魂,共产党及其意识形态就不会再有感召、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尤其是面对现在社会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时候。
3.从《宣言》汲取文化力量,涵养共产党人的文化气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学者。没有这样的学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需要一流的学者、知识分子,俄国有普列汉诺夫,中国有李大钊陈独秀。没有杰出的学者、知识分子,共产主义是很难传播的。
所以说,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党,在德国是这样,俄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尤其是我们面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所以说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党员干部就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就要不断学习,包括《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仍然是我们在文化上汲取力量的源泉。
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一)宣言的正文内容概括 第一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章:阶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党 第三章:政党的思想武装,就是主义
第四章:斗争的策略,在具体实践中怎么开展阶级斗争 各章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阶级中的核心成员组成政党,政党通过主义进行思想武装,并在具体革命实践中使用策略进行阶级斗争。
(二)宣言的两个重要原理
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两个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宣言》概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宣言说“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关系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也就是说,资产阶级也是发展的,是先进的。《宣言》强调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积极肯定。资产阶级的作用之二是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全球化,“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宣言》强调:“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封建所有制的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阻碍了生产,于是灭亡了。
《宣言》接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就是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宣言说“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无法适应的地步,再容纳不了它本身制造的财富了”。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要想让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为什么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这是第一个原理“两个不可避免”的前半句,资产阶级的灭亡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呢?
纵观历史,封建社会不是自己消亡的,而是被资产阶级打破的,同样,资产阶级也不会自我消亡,也需要人来消灭它。谁来承担这个历史的重任呢?从发展的情况看,只有无产阶级了。
无产阶级有“进步、革命、群众基础、超越民族”四个特点,所以说“资产阶级在生产它自己的掘墓人”。
(2)第二个原理:“两个自由发展”,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由,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人们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是要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所以人们的第一需要是劳动;人们的活动不被限制在某种领域,没有社会分工,没有职业;人们不受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控制,而是能够支配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人的能力由此得到全面发展。
无产阶级必须在宗教、政治、经济各方面得到解放,从而实现自由发展。这个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打破旧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来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最终要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发展。
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有过多次起义的实践了,三大工人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宣言》第二章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放在共产党人的肩膀上。因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的基本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上,共产党人是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理论上,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一步步地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专政。“就像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一样„„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最高纲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第二步,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后,首先是消灭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我们关注每个人的利益,劳动异化克服了,公共权力的暴力性质消失了,阶级对立消失了,阶级本身消灭了,国家统治也消失了,于是新的时代就来临了,这就是自由人联合体。
在这个理想中,人人是自由人,不依赖他人,也不依赖物,在联合体中,人人平等,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这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最高理想。
1894年,恩格斯去世前一年,两位意大利记者写信给恩格斯,说有一个新办的杂志叫《新纪元》,请恩格斯帮忙题个词。恩格斯左思右想,就题了“自由人联合体”这几个字。可以说,自由人联合体是马恩毕生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重要原理,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在现实中一些思考和启示
我们重读宣言,为的及时解除精神、思想上的疑惑。刚才我们讲了《宣言》的原理,讲两个不可避免,两个自由发展。两个避免,那为什么资本主义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灭亡?社会主义为什么遭遇挫折?自由发展,共产主义到底是不是空中楼阁?这些问题,不只是我们在思考,全世界都在思考。
第一,为什么资本主义到今天还没有灭亡?原因有三: 一是战后全球资本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发达的经济、科技的优势和国际制度霸权,在世界市场上垄断,获得巨大利润。
二是科技革命。根据唯物史观,宣言提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催生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可以说科技革命挽救资本主义。
三是自我调节。1928到1932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成功实施了第一个5年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工业国,整个社会欣欣向荣。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引起了西方的高度关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他的著名观点,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力量推动经济运转。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的做法,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困境,比如国家掌握资本、干预经济,比如收入均等化,增加工人阶级收入,比如免费教育,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下得到了启示,可以说是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以西方有人说:“马克思是西方病床边的医生”。
如果这样,资本主义会不会必然灭亡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源源不断的经济危机表明,周期性经济危机难以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
苏联在70多年的历史中,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从1917年十月革命起,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苏联沦陷,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最后胜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1000万兵力,占了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则以2000万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国家。
苏联成就很辉煌,但是苏联的很多做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不符合《宣言》的基本精神。
第一,文明传统的制约。俄罗斯文明有三个基因,一是斯拉夫民族,二是农村公社,三是宗教。斯拉夫民族强调民族统一,集体高居个人之上,而在斯拉夫各国中,俄国又处于核心地位。俄国农村公社则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俄国没有商业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没有市民中产阶级,农奴主以军队维持公社,形成强有力的政治控制。此外就是宗教,俄国的东正教与基督教不同,它追随王权,宣传对王权的紧密结合。所以从文明传统来说,苏联政权产生在一个缺乏民主自由传统的土壤上。这和宣言精神是不合的。
二是阶级斗争的惯性。俄国长期处在阶级斗争的状态中。从1917年开始,2月革命到10月革命,俄国半年经历了从沙皇到布尔什维克五届政府。20年代党内路线斗争,30年代对党政军干部大清洗。1940年屠杀波兰人,卡廷惨案。俄国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持续化,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违背了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的方向。宣言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也就是发展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而不是无休止地进行阶级斗争。
三是体制模式的僵化。唯物史观讲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发展变革,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从1936年苏联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建成开始,就把斯大林模式固化了,保持20、30年代战后的发展模式,比如工、农业全盘集体化,单一国有制,计划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等,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斯大林的地位如日中天,更没人敢于改革。此后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小修小补,没有改革。到了戈尔巴乔夫,终于出现偏差,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是发展道路的封闭。宣言明确提出,资本扩张推动全球化。这是全球化的时代,不能封闭。斯大林,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结果社会主义失去了开放性,放弃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成果的机会。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创造了大量物质的精神的文明,人为的封闭失去了借鉴。造成了两种制度的长期对立,长期军备竞赛严重消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精力和资源,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恶化了国际环境,封闭僵化,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邓小平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实际上,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的优势。结论很自然,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没有错,错在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甚至背离。
第三个问题,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不是空中楼阁?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我们一直说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后进入一个过渡时期,叫做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然后发展再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两个阶段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有发展程度的区别。新社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在各个层面都带有资本主义的痕迹,比如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财富还不那么充裕,人们还摆脱不了旧有社会分工的束缚,分配上还是按劳分配,用马克思的话叫做“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人们劳动能力有差别,最后的报酬也是有差别的,这不是还有社会矛盾吗?但是马克思说这是个过渡阶段,不可逾越。到高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了,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后来1917年,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写了《国家与革命》,他把这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别等同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或者说列宁把第一阶段取名为社会主义,把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来源于列宁。在列宁的基础上,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很多人把社会主义看做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这是错误的,我们目前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们目前就处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
从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要经历多少时间,马克思主义没有明确回答。但是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讲,“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过程是漫长的,但是方向是明确的。只要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就能实现理想。
我们到底坚持的是什么呢?我们给共产主义下个定义。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有人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终极理想,都比较片面。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马恩在1846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句话,给共产主义下了定义,说“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共产主义一直在发展,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它要消灭现存状况,追求它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又是什么呢?
《宣言》阐述的第二个原理叫做“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后提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可以说,共产主义追求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用唯物史观来看,人的自由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这个渐进的、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所以说,共产主义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运动,一个发展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就必定要先打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所以要采取阶级斗争的方法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了,我们怎么追求人的自由发展?那我们就要发展生产力,不断改进人的生存状态,不断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消除劳动异化,人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平等,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所以说,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尽管我们离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走在共产主义的大路上,就不会感到理想的渺茫了,就有动力,有热情,共产主义信念就坚定了。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闭幕会时的这句话,我觉得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人的自由发展在中国现阶段的最好体现。“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最好承诺。
所以,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非常明白。总书记近两年的讲话中强调多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决不是空喊的口号和盲目的信仰,而是不断解决面临的历史课题的真经法宝。”
我们中华民族有两大历史课题,一个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决了第一个课题。第二个课题,我们探索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方法。经历一番曲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所以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标志。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道路。一方面我们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通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30多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道路,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努力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所以我们党在实践中获得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体现。12个词,24个字,“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代表着我们党的理念也从革命党正式转为执政党,也代表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这种自信我相信大家在这两年尤其感受越来越深刻。总书记在内政外交上有很多作为,中国梦的提出,反腐、作风建设我们亲眼目睹,这两年习总书记外交出访40多次,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理念到做法,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下去,要坚持三个自信。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实际上,共产主义理想确实是很远,但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大提出两个100年,第一个就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理解共产主义之后,不光翘首以待,还要为这个目标奋斗,苦干实干。那么我们就有自信,说2050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让新中国改变100年以来没有变的世界版图。
“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所以关键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存不存在问题,不是当下的现实社会存不存在问题,而是能不能直面问题,能不能有办法解决问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能够解答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个历史性的课题。
所以对当下来说,我们要做到“四个把握”:
理论、历史、群众、现实基础,尤其是历史基础,是我们自信的来源。单纯地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没有说服力,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历史中去考察,去认识他的来龙去脉。比如有人问,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连资本主义都没经历过,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呢?我们就要回答,中国的确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但是世界经历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将延续科学社会主义的香火,向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这就是把握历史基础,以此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
列宁说过:懂理论的人对行动更有信心。
就像邓小平20多年前在南方谈话中所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第四篇: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
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我为教育事业添贡献
太行山是不屈的山,彪炳着傅说“武丁中兴”的史册;
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更新着林州人守望精神家园的血液。
唱着《敢叫日月换新天》,林县人推起小车推出了地球上的蓝飘带,推出了自力更生创奇迹的人工天河;
捧读《红旗渠当代传奇》,洹水两岸荡激着重整家园的气吞山河,荡激着教育搭台经济唱戏的鸿篇巨帙。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的血在激荡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的心在翻腾着。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进行曲,这是一支热血沸腾的高亢歌,这是再次敲响的抖擞精神的振气鼓,这是几度威震中原的冲锋号。多少个日子,多少个岁月,一个从事教育的平凡教师,我却在为红旗渠壮行,我却在为红旗渠添彩,在平凡中彰显着灵魂工程师难而不惧的伟大追求。
不懈的追求成长着我的专业。当我初遇李运昌局长举办的“河大地理大专班”教师培训后,我就热衷上了地理课,钟情于了地理教学,倾力于地理课的“容量大,时间少,高质量”的研究,摒弃“满堂灌”,创新使用自己探究的“自学——辅导——训练”均衡十五分的“三一五”教学法,教学质量得到空前提升,同时也为我带来极好的奖项,1992年、1999年被评为县级优质课,1994年被评为安阳市级优质课。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在远程教育进入校园后,我又大胆把电化教学引进教学,拔高了 “三一五”的档次,提升了我教改的知名度,1997年执教于地处深山区的三类初中——横水三中的我,特别受到林州市的直接推荐,安阳电教中心亲赴三中拍摄课堂实录,我再次走进安阳讲授电教优质课并获大奖,我的伟大追求在太阳的喷射下熠熠闪着多彩的光。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豪情满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心潮澎湃。这是一桌精神大餐,激发着林州人难而不惧;这是一部史诗,诉说着林州人的富而不惑;这是一次思想大宴,催化着林州人的自强不已;这是一种昭示,引发了林州人的奋斗不息。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日落月升,一个耕耘着希望的教师,我在为红旗渠弘扬着,我在为红旗渠传承着,在平静中倾注着满腔自强不已的热血。
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冲击着教育教学,一场新的课改在全国轰然涌动。善于勇立船头弄大潮的我,不耻下问做调研,受鹤壁实验中学校长田贵仓的启发,我逐步在摸索创新着教学模式,在深研广讨的基础上,我将我的“三一五教学法”完善为《教有“定”法,学有学法》三段九步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心血不会白付,1999年《教有定法,学有学法》被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编的《河南教研》刊用,论文《三一五自学辅导法》荣获《河南教育》“课堂教学新探”二等奖,《林州教育教学论坛》以《课堂教学改革与三一五教学法》为题再次推荐。教学在成长着我,2001——2007年,我光荣地先后成为林州市级、安阳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在塑造着我,1994——2003年,我光荣地连续被选为教育行列的林州市政协委员,走进政协大堂参政议事。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青春焕发;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踌躇满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岁月染花了头发,年华催深了皱纹,但我依然心是年轻的,49岁的我依旧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余光来装点璀璨的蓝天,在平常之中付诸着极强烈责任感,咏唱着一支奋斗不息的战歌。
常规的地理教学,我始终把爱国主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秉承着“继承 + 创新 = 发展”的教育理念,让红旗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地形,我重点描述太行独秀;讲河流,我特例阐述红旗渠的可贵;讲自然,我高调引述林州人的斗志;讲人文,我巧妙插入红旗渠畔儿女的难而不惧,扬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传人在我的学生中形成了潮流。尤其是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将代代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图片收集于我的U盘,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融入,凭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理念,延续着争先不屈的红旗渠精神,传承着自主创新的红旗渠传统,拓宽着勤俭吃苦的红旗渠斗志,把“三一五”三段九步教学法归纳升华,形成了《高效课堂“3510模式”导学法的研究》课题,并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11年立项(豫基教研字【2011】9号文件)。历时多年的研究终于结出硕果,我的以“导入——导学——导演”为航线,把“我阅读我了解、我训练咱讨论、我整理咱展示、他质疑咱对照、我识记你检测”当过程,让“三环节,五步导,一板书,0作业”为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超市自选,网上购物”的快乐,真正体验“无课前,无课后”的高效减负。
课题的轰动带来的是我工作的重负,除了做好课题的成果整理,还得实践见证课题的有效,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2011年,我得到横水中心校的首肯,推向林州市展示,又作为林州市的唯一代表到安阳市作优质课,再次得到评审小组的认可。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我激情飞跃,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感慨万千。红旗渠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拨动了我们的血脉,填饱了肚子难而不惧;挣了票子富而不惑,换了脑子自强不已,有了点子奋斗不息,扬正气把红旗渠当作了传家宝,聚人气一碗糊涂面也气壮,振精神人生没有休止符,创佳绩践行当代红旗渠精神,提品位立于本职放眼未来,我有决心,有信心,当用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教育事业添光彩;我有目标,有措施,当把红旗渠精神入课堂,入教材,入头脑,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让红旗渠精神后继有人。
山做碑,我在践行着诺言,从最苦最累的地方干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争取修出自己心里的红旗渠。
碑做山,我在付诸着行动,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一步一个台阶,让 “及时雨”滋润红旗渠精神这颗思想火种,永驻心房,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专业成长中的巨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不断争创一流的骄人业绩。
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明天更美好,我的明天更壮观。
第五篇: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行动动机在道德评价和道德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为仁由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荣辱观上。今天重温传统荣辱观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以为上”的荣辱观
“荣”和“辱”本身是指道德行动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荣”是情感上的一种满足感,“辱”是道德行动主体的羞耻之心,它们构成行动主体的行动动机。中国传统哲学荣辱观(这里主要谈的是儒家的荣辱观)强调的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当荣之事为荣,以当辱(耻)之事为辱(耻)。在儒家看来,当荣之“荣”是指履行道德责任或义务所应有的满足感;当辱之“辱”则是指做了违反道义之事之后所应产生的羞恶感。这里所讲的“满足感”和“羞恶感”,实际上就是道德行动主体内心的某种道德动机或影响实际动机的动机。因此,儒家的荣辱观主要是关于道德动机的学说。
儒家的荣辱观强调“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其“义”不仅是指道德原则,更强调这些原则要转化为行动主体的道德动机,认为只要行动主体有了正确的道德动机,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志于仁”就是以行动主体的意志来确立“仁”的动机,一旦有了这个动机,在具体的行为中就可以趋当荣之荣,避当辱之辱。所以,孔子强调“为仁由己”。孟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他认为有了恰当的道德动机,知荣辱,则很难去做不道德的事情,因为,“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他甚至认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强调行动者的动机(即“惟义”),而不是行动后果,是判断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朱熹说:“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孟子集注》卷十三)因此,儒家的道德学说特别强调培养正确的道德动机在道德生活中的重要性。
荣辱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传统的荣辱观把修身主要看成是一种培养正确道德动机的过程。“修身”一方面要反省内求,反省内求首先要“知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行己有耻”,即要有羞耻心。孟子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陆九渊则认为“明耻”和“知荣”是相辅相成的,知荣才能明耻,只有知耻,才能自觉趋荣避辱。另一方面,“修身”需要践行,通过践行来巩固道德信念,包括正确的荣辱观念。荀子曰:“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荀子·修身》)荀子主张把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日常修身处世原则结合起来,把知荣辱视为修身之本。在修身的过程中,儒家还强调道德行动主体的意志力在形成荣辱观乃至道德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儒家强调修身为本,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看来,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如果能够做到“行己有耻”,家庭就会和睦,天下就会太平。儒家强调道德动机的修炼,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往往过于强调道德行动主体的“为仁由己”,而忽视了社会体制和国家治理状况对人们道德观和荣辱观的影响。
正确荣辱观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儒家认为荣辱观,或者说道德观的产生来源于人之本性。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与人的本性相一致的,即内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即指人人具有相近的本质(性),因而具有知荣明耻,实现理想人格的可能。但能否达到主要靠人们后天的习俗,不同的习俗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习相远”之意。孟子进一步将孔子的“性相近”引申为“性本善”。他认为人之本性所以相近在于凡人均有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四端人人具有,扩而充之便成四德,即仁义礼智,正确荣辱观的可能性正是建立在人之本性的基础上。由此,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为尧舜”的著名命题。
但以孔孟为代表的正统儒家把道德观、荣辱观建立在人性乃至“天命”的基础上,忽视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荣辱观的影响,虽然他们有时也看到了这种影响。如孔子主张,使民先富之,再教之。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孟子看到了“恒心”(长久不变之意志或道德观念)和“恒产”(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关系,但他又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如此,至少对真正的道德之士来说,“恒产”并非“恒心”之必要条件。因此,总体上,儒家更强调道德行动主体内部不依赖外部环境的意志力对形成道德动机的作用。所以,儒家强调舍生取义,士可杀不可辱,路之饿人耻受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法家主张积极进行社会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他们看来,荣辱观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的。战国思想家管仲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把荣辱观和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联系起来。这一命题突破了儒家的人性论和“天命观”,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荣辱观产生的前提问题。
传统荣辱观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荣辱观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起过重大的作用,培养了许多志士仁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温中国传统的荣辱观,对其进行现代性转换或合理性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学说,强调形成正确的动机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道德的合理性是西方学者极力想证明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论证的结果表明,无论对道德的合理性的证明如何充分,这种证明只对有基本道德感(即仁爱之心和正义感)或具有基本的道德动机的人起作用,能够使这些具有基本道德感的人形成实际行动的道德动机,即打动这些人;但对缺少起码的道德感,缺少起码的羞耻之心的人来说,这种论证就好比“对牛弹琴”,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毫无作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的西方学者认为道德不过是基本的道德感(如仁爱之心)的显现罢了。传统的荣辱观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建立在道德主体自觉愿望的基础上,出于外部的强制性因素而不得不为的行为,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所以,儒家有“慎独”之说。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他的学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强调培养良好动机的重要性。他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是要将那不善的念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但传统哲学对善恶分辨的具体标准以及善恶观念产生的条件的论述是有缺陷或不充分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性重建,才能更加彰显其价值和意义。
重温传统荣辱观对我们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进行道德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当今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道德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人缺少正确的荣辱观,缺乏正确的道德动机,常常以耻为荣。因此,我们今天重温传统荣辱观,明义利、理欲之辨,贵德重义,对于端正我们的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都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