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乡油菜节(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8:3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乡油菜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乡油菜节》。

第一篇: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乡油菜节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油菜花:党旗下的“金黄”事业 嵩县大坪乡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工业弱乡、财政穷乡,探索一条合适的经济发展路子一直是道难题。近2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现实需要,加大了种植油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今年成功举办了油菜花节,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成为了大坪乡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油菜是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响应“5A嵩县”创建,带动大坪乡乡村旅游,更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大坪乡党委政府认真宣传,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油菜产业发展,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质高产油菜种子,全乡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余亩,今年,随着大坪乡“远方香花油菜花节”的宣传与开展,清明时节,油菜花盛开,游人络绎不绝,对嵩县经济发展和旅游业产生了良好促进作用。大量游客来到嵩县,使客运、饮食、住宿、土特产销售等行业收益增大,相关旅游消费收益大大增加。如农户将家中的农产品拿出来销售,价格比平时要高,也都能卖光。

2011年,小麦平均亩产300公斤,在河南收购小麦的价钱是每斤0.9元,;油菜亩产250公斤,油菜籽收购价是每斤2.5元。大坪乡油菜花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张文化旅游金名片,也成为外界了解大坪的一个重要窗口。发展油菜产业,举办油菜花节,为我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活跃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促进油菜产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党旗下金灿灿的油菜花打响了大坪乡为“5A嵩县”创建的第一枪,让农民尝到了油菜花种植的甜头,下一步,大坪乡还将继续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中的龙头产业来抓,按照“5A嵩县”的战略要求,积极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范文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日期:2010-06-17]来源:玉林广播电视报作者:梁世喜阅读:82 次

时下,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产业的确是一个吸纳就业、综合性、支持性很强、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的“无烟”产业,又称为“朝阳产业”。但就目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有一些不足和亟待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游客的需求,笔者认为,广西是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要把乡村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注重特色,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注重特色,促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市场化运作。注重特色,要让乡村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用,就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统筹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是注重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一个旅游景区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往往与它的文化内涵的多少紧密相关。为增加景区文化的“厚重感”,对一些古迹进行修建是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大型景点的建设上,更不能把十分有限的资金用来搞那些充其量的“古董”。要让游人“品”出景区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就应该加强对原始文化形态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具有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俗民情的整理与开发,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游人通过游览增加知识,陶冶情操。同时,这有利于加强民间的文化交流。二是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增长见识不是旅游的唯一目的,休闲、体会自然美等也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现代乡村旅游开发不应仅仅注重景点建设,还应注重旅游景点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将乡村旅游规模扩张与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要多探讨围绕“民俗旅游走进千家万户”这个主题,推出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和增加乡土文艺表演等活动,倡导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休闲生活,是乡村旅游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主题,形成特色。应该从乡村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走势,确定若干旅游主题。围绕主题慎重选择开发项目,分批次、多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以突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观光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产品的特色,让游客从中领略到更多原始文化形态、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厚重文化氛围,让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受益。

二、规模经营,促进扩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标准低、吃“老祖宗”或守住旧摊子原地踏步,其根源在于投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前瞻性不强、处在“接待型”或是单打独斗状态。规模经营要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除了搞好高标准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外,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突破投入这个“瓶颈”。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吸纳外资、民间资本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资金比例还很低。因此,各级必须用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除了实行广开门路和开放合作多渠道融资方式外,各级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搞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解决投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资金来源。这样在高标准、统一规

划的指导下,让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促使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千帆竟发的竞争发展的新格局;要遵循“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和经济能人大胆投入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在竞争发展中促进管理,冲破传统落后发展观念,克服接待型旅游观念的影响,真正把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努力向高层次旅游产业型转变,推动乡村旅游景区按照不同的旅游主题和特色来开发建设,让有经济实力的老板进行强强联合,扩大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规模,推动各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综合开发,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规模景点、规模宣传、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逐步形成乡村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增收途径。

三、整体推动,促进合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在一些地方部门仍然是小农意识、各自为政、“画地为牢”障碍乡村旅游业开发,其根源在于政府缺乏宏观市场管理。整体推动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各级要树立地方支持、部门配合和民间力量参与的全局意识,形成乡村旅游产业、旅游经济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度指导,采取“政府主导,协调服务,利益共享,合力发展”的工作思路,破除部门意识和小农意识,按照市场运作,进行资源开发,实行滚动发展,以旅游带开放,以开放促旅游,带动乡村第三产业发展;要理顺全局与局部、块块与条条的关系,坚持从大局出发,强化协调服务,合力促进发展;要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管理,理顺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业内专家告诉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它较其他产业要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善与进步;没有相关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没有大发展的经济依托和社会基础,它的综合效益也就难以发挥出来。另外,从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经济发达的省份来看,乡村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非常突出。所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只有破除部门意识和小农意识,把乡村旅游产业纳入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局来谋划,才能形成强大的开发合力、进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推动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增收。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靖边县东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靖边县东坑镇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6万亩,有水浇地19万亩,有农业人口5.2万人。全年降雨量395㎜,干旱少雨,年均无霜期121天,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无污染,有利于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 “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主要手段。2010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0.8亿元,较2005年末的3.8亿元,年均递增25%;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较2005年末的3.12万吨,年均递增8%;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94元,较2005年的3058,年均递增20%;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总量较2005年的3000万元,年均递增20%,2010年全镇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达31680元,土地产出率达52520元。特别是我镇伊当湾、东胜两村已有35%的农户,户均突破10万元大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75400元,土地产出率达79500元。2007年以来,我镇连创全国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八项全国单产记录。以上几组数据表明,我镇“十一五”开始发展现代农业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生活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现代产业化发展理念引导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只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的新技术化,而是融合了生产资料、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

二、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硬件建设。“十一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资金、引项目,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打深井456眼,建成水厂15座,建成蓄水池12座,解决了3.9万人的饮水工程,新建淤地坝5座;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全镇的农网改造,安装各类变压器358台,架设高压线120余公里,架设低压线115公里,解决了867户的照明用电难题,建起 了110KV变电站一处,解决了农业灌溉轮电问题;在道路交通建设上:沥青化通村道路120余公里,沙石化道路80余公里,铺设东坑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道路12公里,在通讯设施建设上:建起移动通讯架8座,联通通讯架3座,架设电信网络120余公里。

三、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科技引领。首先,我们集中精力,用现代化的农牧业装备设施武装“菜、蓄、薯”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逐步形成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序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1.2万亩,积极发展种植30亩水地以上,饲养30—80头(只)家畜,种养殖互助型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型农牧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试验示范推广的典范。2011年全镇发展棚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温棚0.4万亩,拱棚0.8万亩),发展夏马铃薯5万亩,秋马铃薯3万亩,发展大田蔬菜5万亩(红萝卜3万亩、大田杂菜2万亩),全镇生猪羊子存栏量达37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子存栏22万只,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5%以上;其次,我们通过多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外出考察调研,邀请外、本地养殖大户、蔬菜专业大户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第三我们注重科技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保障。我们采取上聘“洋专家”、引进“土专家”、内育“小专家”的办法,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撑。同时,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新型农民和镇村两级干部培训班,加快新型干部群众的培训步伐。五年培训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 第四我们狠抓新品种新技术革命,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进企业做示范、扶助合作组织带农户、规模标准化生产连市场”的运作模式,引进了十余家种养殖公司,建起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各一处,向农户推荐新品种、传递新技术。五年来,扶持建起合作组织30余家,发展起农民经济人500余人,通过合作组织的组织协调,构筑起了连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新桥梁。

四、提升产业化水平,狠抓市场营销。一方面我们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制冷保鲜库、肉联厂、包装厂,为“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贮藏、保鲜、交易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引进了蔬菜脱水、饲料加工等十二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努力把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为一支对外立体式的销售网络组织,现在全国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特别是我镇的夏马铃薯、红萝卜、辣椒远销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地,全方位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前进

(一)注重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实行干部管理“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留守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三分之一的干部外出学经验、跑市场、争资金、引项目,组织新农村建设。同时,成立了产业办,专门为农户提供农资、农经、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种养殖决策难、技术难、组织资金难和产品销售难的“四难”问题。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和现代化的理念,特别是要求村支两委负责人具有现代化的产业理念来组织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为此,镇党委通过积极调研深入研究,决定将党组织与产业链相联系,创造性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将各村在外能人、企业家吸引回村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使其用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是将各村种养殖大户发展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再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支两委成员或是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业经济人。再一方面是要求每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年联系培养本村30户种养殖示范户。截至目前我镇黄家峁、伊当湾、东胜、四十里铺、小桥畔等12个现代农业重点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全部是吸纳各村 在外能人、企业家担任,全镇30余名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80%以上,全镇500余名农业经济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50%以上。

(三)注重配套运作,强化产业发展后劲。我们重点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订单,通过“订单农业”,调节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入股,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真正投身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以上就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靖边东坑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依托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在沿青银高速东坑段打造150平方公里的现代特色农业带,形成“六个万亩基地”,即:1万亩苗木基地、2万亩吨产田玉米基地、3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四万亩棚栽果蔬基地、5万亩露天蔬菜基地、6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六处万头养殖小区”,即:以合作社为依托,建成万头养牛小区一处,万头养猪小区2处,万只养羊小区3处。同时将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与东坑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统筹规划,实行“园区+重点镇+移民工程”三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统筹园区和重点镇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重点镇新区建设成占地6平方公里“三横五纵”的商贸区和居住区,将农业园 6 区建成占地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区,将环白于山区4000——6000人移往重点镇新区和农业园区,使其转变为镇域商贸活动者和现代农业劳动者以及企业从业人员。到“十二五”末,将园区建设成西北最大的蔬菜物流营销基地、陕西最大的农副产品转化基地、陕甘宁蒙晋最著名的现代农业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基地和西北部农副产品关联产业基地”。届时东坑镇域人口将达8万人,园区、镇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3万人,有商业区、居住区、产业集成区,实现城乡统筹,镇村联动,经济发展,人民安居。

第四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百良镇太枣村位于合阳县东北部,距县城30千米,共有8个村民小组,555户,2185口人,耕地面积4680亩。具有良好的地域资源优势,海拔高度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气候条件优势优越,是发展红提球葡萄的最佳区域。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发展特色产业战略的要求,结合实际,精心谋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他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采取“支部+ 党员+ 农户”的方式,积极引导鼓励村党支部和党员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加收入。

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我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县、乡政府号召集中连片,规模栽植,带领群众发展红提葡萄产业,2009年秋季栽植红提葡萄200亩,2010年栽植红提葡萄300亩,2011年建日光温室设施葡萄15座,今年底再建温室设施葡萄15座,露地栽植红提葡萄300亩,辐射带动全村村民大力发展设施葡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使葡萄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村干部2010年9月27日在路井镇参加县上组织红提葡萄产业发展推进会,樊书记、陈县长做了重要指示,通过现场观摩北党村雷俊杰和车庄村景来宝的二年生嫁接红提示范

园,看到了红提葡萄是一个“稳、平、快”的好项目,具有发展潜力,了解了红提葡萄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使人振奋,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会后村干部变心动为行动,扎实做好红提葡萄产业推进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村两委会制定《太枣村2010——2012年千亩红提葡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为了果农建好园,村上提供葡萄杆,多次组织村民到行家庄、新民村、北党村参观学习,邀请县果业局王颖丹来我村开展技术讲座,面对面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确保红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去年建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示范基地,村干部埋头想事,认真干事,为果农协调土地,聘请工程队建棚,联系邮政信贷,解决果农资金缺乏问题;为设施大棚通电、通水;组织果农到渭南、大荔参观学习,全力促进红提产业发展。九月的太枣葡萄绿意正浓,串串葡萄缀满枝,处处呈现丰收景,2011年9月15日中国渭南葡萄节,我村葡萄种植能手张敏孝葡萄产品参加评比,喜获金奖,为我村葡萄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我村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匮乏是瓶颈,还需上级大力支持,想方设法联系、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建立一支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市场营销队伍,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真正要让葡萄成为我村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五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定稿) 1月8日修改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中共兴义市委

(2011年1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兴义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有关情况作简要发言。

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全市辖22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2915平方公里,2009年末人口达7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1.7%,属农业人口大市。由于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民增收困难,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乡村旅游经营户已达2400多户,乡村旅馆达130余家,拥有接待床位1200多张,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万余人。2010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超过1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4亿多元。现我市正在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以顶效镇绿化村为例。该村距兴义市城区22公里,地处喀斯特山区,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绿化村两委班子立足村情,从调整农业结构入手,采取“平地种粮,解决农民吃粮问题;坡地种桃,解决农民用钱问题”战略,充分利用近2万亩荒山荒坡,大力发展桃产业。随着桃产业的发展,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绿化村的对外知名度,“桃花谷”、“绿化桃”成为绿化村的两个名片。依托桃产业,绿化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阳春3月,满山遍野桃花盛开时节,这里都要举办桃花节,十里山谷如诗如画,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桃子成熟季节,游客又纷纷到这里吃农家饭、采生态桃,多年前冷清的“夹皮沟”,变成了今日游客不断的“桃花谷”。随着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农民的荷包也鼓起来了,2010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8000元。绿化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实践,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05年2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到绿化村视察时,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二)依托民俗文化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以郑屯镇民族村和鲁布格镇鲁毗村为例。郑屯镇民族村距兴义市区32公里,原是一个贫困的布依族村寨,出了名的穷山窝,路、电、水三不通。2003年以来,郑屯镇依托该村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山村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民俗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当地民族风俗风情,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按布依特色改造民

居住房62户,开办农家乐15家,建起乡村旅馆6家,建成拥有展厅面积700余平方米的坡岗布依族博物馆1个,建成观光游道20余公里,修建了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间歇泉宾馆,打造了“九缸钵”等民族饮食文化,组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艺表演队。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以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景区,被列入“金州十八景” 之一。据统计,景区常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年均实现旅游收入1050万元,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余元。民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市内外游客,还接待了不少专家学者,受到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现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较高评价和肯定。

鲁毗村是鲁布格镇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过去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长期徘徊在低水平。近几年来,鲁布格镇充分利用该村紧邻云湖山风景区的优势,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彝族民俗文化,组建彝族文化表演队,每年举办彝族火把节,兴办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到鲁毗民族村体验彝族文化,休闲观光。发展乡村旅游以来,鲁毗村农民纯收入得到了较大增长,已从“十五”期末的人均不足1500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人均4000余元。

(三)依托景区周缘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以万峰林街道办上纳灰村为例。该村距兴义市城区12公里,地处人称“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万峰林脚下,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由于欠开发和交通不便,上纳灰

人却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一直靠着传统的农耕生活,2002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02年以来,上纳灰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万峰林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较快地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通过旅游景点带动,村民们在景区周边兴办农家乐60余家,全村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2005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纳灰村看望当地乡村,在村民岑志兴家了解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前后的变化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种养业找到了市场。这样的发展思路符合实际”。

(四)依托城市近郊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近几年,我市城郊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主要是以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为特点,满足都市人周末休闲、娱乐需求。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家品、赏田园风光,小河垂钓,清风洗肺,清泉润心,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从而使城郊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人的休闲新宠。目前,兴义市城郊已发展乡村农家乐300余家,周末游客满座,农民从乡村旅游中收入比重得到较大提高。

(五)依托现代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以位于万屯镇和鲁屯镇之间的“万〃鲁”现代烟草农业基地为例。2009年,根据省、州烟草部门的安排部署,在我市万屯和鲁屯镇高标准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在探索现代农业建设上,烟草部门积极引入现代农业理念,注重多元互动参与,注重

多方整合资源,注重设施集成综合配套。“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的建成,不仅为全市推进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促进了我市农业生产水平提升,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形象,试验区业成为我市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窗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副局长张保振、何泽华,以及部分省领导先后到试验区视察指导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烟草局姜成康局长认为,“万〃鲁”基地在业内“创造了奇迹,树立了榜样”。何泽华副局长指出,“万〃鲁”基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在国内是一流的,国际是领先的”。随着“万〃鲁”现代烟草农业基地知名度的提高,许多游客到“万〃鲁”基地考察参观,带动了周边农户兴办农家乐,促进了附近村寨旅游的兴起,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依托特色村寨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以巴结布依南龙古寨和马岭营上布依古寨为例。两个村寨均为特色鲜明的布依民族古寨。近几年来,巴结镇和马岭镇在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的基础上,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对古寨民居、民族建筑、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进行维护,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兴办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吸引游客到古寨旅游观光,成效明显,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七)依托长征文化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以威舍镇红军村为例。威舍镇红军村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那里亲自指挥了著名的猪场战斗,他的夫人贺子珍也在那里光荣负伤,至今红军村仍留有当年的战斗遗迹。为满

足游客对长征文化的寻踪,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足迹,寻觅那一段艰难的历程,威舍镇党委、政府逐步完善了红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了红军文化广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馆,树立了红军长征纪念碑,修复、保护了红军长征遗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现红军村已成为市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州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州委党校教学试验基地和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吸引了众多红色乡村旅游者,带动了农民旅游收入的增加。

二、存在差距

虽然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发展规划滞后;三是开发层次较低;四是经营管理不规范;五是宣传推介不够。

三、下步工作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信心与决心,继续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提高思想认识,制定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突出乡村特色,提升文化内涵,努力推动我市特色乡村旅游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乡油菜节(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大坪乡油菜节(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王建华 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发挥农村的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形式和途径,有利于促使农民就地转向非农领域,加快......

    发展后续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后续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太白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提纲】 一、太白县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果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李义生 现阶段各种疾病发病如此之高和人们食用的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

    发展葡萄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张公庙镇高效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发展葡萄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张公庙镇坚持调整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围绕高效主导产业的发展,遵循“扩规模、强品质、树品牌、建机制、活......

    发展玉米机械促进农民增收

    一号文件助农发展玉米机械促农增收 甘州区农机局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玉米 机械化生产列为重点项目实施。 玉米是甘州区第一大粮食(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40万亩,......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县政协常委刘树平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陈昌智在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强调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2日 10 版) 本报南宁10月11日电 (记者庞革平、谢建伟)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10日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