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

时间:2019-05-15 08: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

第一篇: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

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探索分析 ——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成为农业现代化急需解决的难题(农业部教育科技司,2017)。

而解决农业现代的难题,关键在人。加快培育新兴职业农民,吸引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务农创业,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终完成中央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部教育科技司,2017)。

为探索如何在广东省响应中央号召,落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本文创新性应用PEST模型分析了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原因,接着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广东省培育新兴职业农民的优势与劣势。基于PEST和SWOT分析,结合仲恺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的培育实践,得出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践的总结与启示。

一.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原因——PEST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自2012年起,中央高度关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连续五年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认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和发展的动力源(颜廷武,2017)。2012 年农业部在全国100 个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 年农业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示范培育范围扩大到4个省、21个市和487个县,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齐乃敏,2016)。

与此同时,广东省农业厅也积极配合,出台如《广东省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2017〕224号)和《广东省农业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农规〔2017〕2号)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大力促进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向前发展。

从中央一号文件的纲领性指导,到广东省农业厅出台的具体实践政策,都反映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和政府当前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政治需要。在该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基本形成了有利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但人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根据新浪财经全球宏观数据显示(见图1),我国截至2015年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9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我国要用约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十分低下,目前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何传启,2012)。严重匮乏的人均耕地面积资源和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在人口持续增长,土地面积不变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完成农业现代化的破局关键,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图1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对比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从个人层面看,2016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684元,2016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12元(见图2),同时期比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所得收入远远超过在农村务农所得。由图2还可得知,自2013年至今,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1067.79元增长至2016年的14512元,同期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9537.29元增长至2016年的37684元,尽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年稳步增长,但收入金额之间的绝对值差距却愈发明显,传统农民的生产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导致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谁来种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颜廷武,2017)。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升级,这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图2 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对比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3.社会环境

尽管中央自2012年起就在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但在现实社会中,务农人员社会地位低,社会各界包括农民自身对职业农民缺乏足够的认同感,这是阻碍人们投身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大众认为农民社会地位低,主要是因为职业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和收入低引起的。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在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主体队伍(20-60岁)中,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呈现出整体偏低的特征。其中,农村地区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数占总体的88.71%、高中文化程度为8.5%、大学专科及以上程度为2.79%(见图3)。对比世界著名农业大国美国,1990年大学毕业的人数已达到农民总数的10.8%,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到32.9%(杨成明等,2014)。

图3 2008年中国农民接受教育与培训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中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此外,传统农民思想观念禁锢落后,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从事农业的目标只是维持生计,加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和农民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低(杨成明等,2014)。加上农村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和低竞争性,使得农民普遍缺乏对农业市场消息的了解,没有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这也导致农民在农业贸易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议价能力弱,所生产的农产品产品附加值小,利润低,最终导致农民收入低,仅够维持温饱。

要改变传统农民社会地位低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农业现代化中,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和培育有文化,善经营的年轻人投身农业,通过他们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逐步推广,以点带面,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稳健向前发展。

4.科技环境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每年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而转化为生产力的仅为35%~4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80%水平(谢学芳&何其祥,2017)。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特别指出,在农业领域仍有大量科研成果被闲置,没能得到有效转化。一方面,科技成果供给存在问题,很多科技成果的研究方向和投入产出比严重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农民对于学习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不主动不积极。我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对单个农户产生的实际效益。

从个人层面看,从历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看(见图4),2010年我国公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等,以及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众事务的能力)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27%,而农村仅为1.51%(杨成明&张棉好,2014)。我国农民群体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偏低,这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有重大消极影响,因此更加需要加快落实对现有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接收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生产效益。

图4 2005-2010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指数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情况》

二.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与劣势——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1 政策大力支持

广东省农业厅为进一步推动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地部署,相继出台如《广东省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2017〕224号)和《广东省农业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农规〔2017〕2号)等系列政策。在该系列政策地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农业厅、教育厅创新性联合农业高等院校——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成立了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该基地成立后发展迅速,于2017年5月获批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陆续在广东省内广州、韶关、梅州、河源、云浮等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7000多人,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1.2 专项资金支持保障

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粤农〔2017〕224号)政策,拨款3300万元用于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在2016年示范县的基础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项目县数量为105个农业县(市、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进高校培训。该笔资金按照“2017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安排表”,根据各市县实际情况,分发到105个项目农业县(市、区),为各项目农业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有利于调动当地政府、农业培训机构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农业培训机构积极培育,农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1.3 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强劲

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达62.7%,主要农作物、猪、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7%、95%、85%,水稻优质率达72%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7%。科教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全省建有161个农业科研和4331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省级科技创新联盟加盟成员单位达334家(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由以上信息可知,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说明广东省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接受度很高,转化应用能力强,实践效益高。另一方面,广东省具备较为丰富的农业科教资源,能为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当这些农业科教资源和传统农民被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将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促使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劣势Weaknesses 2.1 农村劳动力逐年流失

从前文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可知,由于务农收入低和农民社会地位低等原因,近年来广东省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出现“谁来种地”的农业用工荒现象。根据《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见图5),2000年至2015年,广东省农业劳动力从1572万人逐年流失至1351.8万人。从目前广东省城镇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在人,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要想维持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方面需要推动现有传统的农村劳动力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另一方面也需要吸引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务农创业。

图5 广东省主要年份农村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6》

2.2 培训对象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前文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分析指出,我国存在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呈现出整体偏低的特征,广东省也不例外。据肇庆学院图书馆的一次全省抽查调查统计,全省1438名农民受访者中3.6%没上过学,26.2%为小学文化,39.9%为初中文化。受过中等教育(高中和中专/技校)的占16.5%,受过高等教育(大专和本科)的占13.8%,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合计为30.4%,而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计达69.6%(马艳萍,2017)。大多数传统农民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农业技能和生产机械操作,还是停留在只凭传统经验开展农业种植和养殖生产。另外,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树立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竞争意识,信息闭塞,不能灵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3.机会Opportunities 3.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逐渐建立健全

广东省自2013年就着手开展新兴职业农民培育,采用“专门机构(管理结构)+多方资源(培训机构)+市场主体”的组织方式,联合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特别为粤东、粤西和粤北等欠发达地区培育了大批基层农业人才,为推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方农村报,2017)。广东省目前已建成48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12个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试点,1个高等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基本形成了从乡镇到市县,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特别培训班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该体系目前已积累了几年的成功运营经验,能在广东省即将启动的新型职业农民整省推进计划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3.2 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高

广东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对国家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越来越多农民对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义和好处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各地政府的引导下,农民对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特别是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的建立,给了广大农民一个途径走进大学校门,在体验高等学府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农业技术,更新农业生产经营思维,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科学文化素质。

4.挑战Treats 4.1 培训资源分配不均

广东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到2020年之前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指标有限,从总数上就远远不能满足广东省1351万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需求。广东省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只能先覆盖青年农场主、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因此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渴望转型新兴职业农民的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满足。此外,各县市分配到的培训名额数量不等,有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因为路途遥远,农忙等客观因素无法参加培训,也就错过学习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错过摆脱生产生活落后面貌的机会,反而加大了各地区之间农民的差距。4.2 激励扶持体系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重心主要还停留在开班培训和认定管理阶段,后续配套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完善。一方面,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金钱成本来进行学习,当培训结束时,如果农民只能获得一本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证书,没有实实在在利益,实在难以保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农民长期的吸引力。因此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证书还需要与一定的激励扶持政策挂钩,例如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在农村金融借贷上能享受一定的优惠,在租借或够买农用机械器具的时候享受一定的折扣。另一方面,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后,想尝试新的农业技术或新的农业推广产品,还是会面临很大的生产风险的,失败的风险也往往让农民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望而却步。因此也需要政府推出相关法律法规立法保障,或联合保险公司为新兴职业农民的农业创新生产提供农业保险服务。

三.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 ——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充分利用广东省政府的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于2016年12月申报并获得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立项,并于2017年开始省农业厅开展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广东“百佳农民”评选与培训、师资队伍等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项目检查指导与绩效考核等项目工作。2016年以来,基地先后承担了省农业厅、连平县、新丰县、和平县、博罗县、五华县、兴宁市、韶关市武江区、浈江区、翁源县、云浮市郁南县等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为以上县市地区培育超过2000名新型职业农民。此外,基地还成功完成中山市、五华县、和平县、新丰县等地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项目。基地通过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践,力图规范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内容、程序和要求,通过培育“百家农民”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为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培育合作基地建设

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在传授农民农业理论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平台供农民学员在田间地头实地操作所学到的新农业技术。因此,基地通过整合校内原有合作单位以及新增合作共建单位,与广东绿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仙居果庄农业有限公司等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展开教学场地使用、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截至目前,基地现已拓展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培训实训基地,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农业、品牌电商、设施农业、连锁农业等完成的农产品培训链。形成了100位教师资源、20位田间辅导员、10位创业辅导员的可使用产业和师资规模,能同时承担500人的培训接待。

3.完整的培育模式建立

经过一年多的培育实践和管理经验总结,基地基本完成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的培育模式和课程体系。2018年,基地计划把全部课程分为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习知识和体验大学生活阶段,由培训机构与农林类高校合作,让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农林类高校体验高校学习、生活,主要内容涵盖农业政策解读、市场营销和品牌创立等课程,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二阶段是开拓眼界和洽谈对接阶段,由培训机构与电商机构合作,让新型职业农民进入省级以上电商基地、电商产业园农产品体验馆、京东生鲜物流基地,聘请电商产业基地、农产品电商企业高管授课,与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对接等活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三阶段是参加实训、交流、评价和考试考核阶段。由培训机构结合当地实际,让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当地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大型休闲农庄等进行交流学习、实训操作,聘请有经验的高管分享农业经营心得,教会学员使用“云上智农”等农业信息平台APP,在网上对任课老师进行评价,做好考试考核,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4.师资库和教材编写基础性工作的完善

2016年以来基地通过优秀师资邀请和实战培育等方式新拓展了40位课程专业师资力量,涵盖高校专家、政府政策专家、企业管理和创业专家、田间优秀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形成了多元、优质的师资结构同时,编印了《鹰嘴蜜桃栽培技术实训手册》、《柑橘栽培技术》等6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总体上,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师资力量,优化了师资结构,在鹰嘴蜜桃生产、柑橘生产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专业技术和培训优势。

四.广东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践的总结与启示

1.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

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之前,需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除了选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覆盖县市地区和培育名额指标之外,还应该根据学院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种植养殖模式和产业发展需求等因素,把培育对象划分为生产技能型、技术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三类。针对不同培育对象的需求和特点,设置不同的培育目标与任务,然后分层次进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科普知识,内容涉及基础文化科学知识,一般性农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常识等;第二层是专业技能培训,即根据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具体需求,开展实操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培训;第三层是经营管理培训,培训重点是市场营销、品牌树立、“互联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童洁、李宏伟、屈锡华,2015)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界定每次培训学员所属的类型和层次,有利于指导各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为农民学院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成效。如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根据实际需求,为基层农民和“广东百佳农民”提供了不同的培训内容,不仅让基层农民掌握了鹰嘴桃、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也让“广东百佳农民”通过“精准培训”学到了精准农业和互联网电商运营管理等知识,使得不同培育对象都有所收获,受益匪浅。

2.构建多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2.1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目前广东省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联合涉农职业院校和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开展进行的。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充分激活调动各方面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推动校企合作,不仅能使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供给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也能通过市场竞争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和多家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展开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场地使用、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这是高等学院和社会企业合作的一次成功范例。但基地应继续探索完善和企业的合作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双赢模式,一方面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实地教学实操用地,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也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培训内容,以培育出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多样新型职业农民人才。

2.2 利用多元媒体创新培育方式

考虑到广东省各地区农业生产周期不同(农忙时间不同)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阶段覆盖县市有限的因素,为了让更多渴望得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有机会学习到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教育机构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集中授课,实现观摩等形式,更要利用现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新培育方式。

如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传播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帮助农民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最新的惠农政策和农业信息。此外,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技术交流平台,提供专家在线答疑解惑,加强培育主体和培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为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考虑到很多农民对智能手机操作使用不熟悉,针对性在培训课程中加入教会学员使用“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技推广APP、关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职业农民”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帮助学员迈入农业信息化时代。但基地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把每一期集中授课的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不仅能让当期学员能复习巩固培训内容,也能让更多没能参加培训的农民有机会在网络课堂中自主学习。

3.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化 3.1 因地制宜推广特色农业品种和技术

在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推广当地特色农业品种和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各地区农民对当地特色农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因此当推广当地特色农业产品的新技术的时候,农民的接受程度较高,调整生产的成本也会较低。

如“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潘国平就是在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中学到了适合在韶关地区应用的“奈李套袋技术”,该农业新技术让潘国平种植的李子外观漂亮,裂果和虫害减少。青奈李变成了黄金奈李,身价也从1元/斤上涨到10元/斤(刘盾,2018)。尝到了甜头之后,潘国平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更加积极,并主动把这项技术在他所在地区进行推广,带动区域农民一起转型成新型职业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3.2 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

在推动广东省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育课程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选择和安排。现阶段,广东省新兴职业农民主要来源于传统农民的转型、涉农院校的学生和农业企业家。不同群体对新兴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内容的需求明显是不很大差别的。针对传统农民群体,课程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培育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生产管理和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群体。针对涉农院校学生,可以多普及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地知识,多提供一些下乡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们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巩固创新所学。针对农业企业家,则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强调市场营销、品牌建立与管理、网络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企业运营必备的内容。

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目前的师资库已涵盖高校专家、政府政策专家、企业管理和创业专家、田间优秀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基本能满足不同培育群体的学习需求。但目前基地所编写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内容还只是针对传统农民的新农业技术知识,关于农业产业市场营销、品牌建立与管理、网络营销等发面的内容还有所欠缺,之后仍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

4.完善相关配套跟进惠农激励政策 4.1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

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发展关键在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逐步使“职业农民”一词从过去的身份属性表达转变为职业属性表达,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从而吸引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源源不断投身农业现代化伟大事业之中。

首先政府要联合涉农院校教授专家、农业产业代表和农民代表等多方力量严谨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标准。接着通过一系列规范有序的申请、考核、评估和公示流程后,授予申请者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由农业部门统一备案。然后把该证书作为农民申请国家农业补贴、农业融资优惠和农业保险等系列优惠政策的依据,提升该证书的含金量。这有助于提升新兴职业农民的职业性和标准性(杨成明、张棉好,2014)。

4.2 创新惠农激励政策

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后,广东省政府还应该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惠农激励政策:第一是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广东省政府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具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农民提供金融担保,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授信额度,支持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创新或产业转型升级等活动;第二是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对已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可以提高其农业生产的补贴标准,并提供专属的农业技术支持服务,与传统农民形成差异化,刺激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第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在向农民推广现代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时候,除了要向农民解释说明产品和技术的具体情况,还更应该为其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并对具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提供差异化优惠,降低传统农民进行现代化转型升级时所面临的风险,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收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齐乃敏.(2016).从被引分析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安徽农业科学》.第44期.第246-250页

颜廷武,张露,张俊飚.(2017).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与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第35-41页

杨成明,张棉好.(2014).多重视阈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第28期.第76-82页

郝志瑞.(2015).基于国际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路径研究.《世界农业》.第12期.第232-236页

夏益国,宫春生.(2015).粮食安全视阈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新型职业农民——耦合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农业经济问题》.第5期.第56-64页

李国祥,杨正周.(2013).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农林经济问题》.第5期.第93-97页

王晓旭,张亮.(2015).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模式分析.《新型农民培育》.第5期.第29页

赵艳艳,姚秋菊,原玉香,张晓伟,蒋武生.(2015).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与实践.《农业科技管理》.第34卷.第2期.第59-61页

童洁,李宏伟,屈锡华.(2015).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财经问题研究》.第4期.第91-96页

金洁.(2016).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农业与技术》.第36期.第4-6页

马艳萍.(2017).当代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需要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第29卷.第11期.第121-128页

叶星,徐辉.(2016).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SWOT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第27卷.第17期.第272-273页

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2016).2016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陈辉,赵晓峰.(2017).为什么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欧美国家的一半?.搜狐财经.[在线]:http://(下载时间2018年2月28日).中国产经新闻报.(2017).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走进高校.和讯网.[在线]:http://news.hexun.com/2017-01-12/187707768.html(下载时间2018年2月28日).南方农村报.(2017).广东三农新实践:3万职业农民大学精准“充电”变身“新才子”.南方+.[在线]: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12/28/c87459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下载时间2018年2月28日).

第二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三篇: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活动,打好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攻坚战。进一步创新跟踪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月18日,公主岭市农广校教师来到南崴子镇温家村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王文革家的蔬菜大棚里,针对学员需要的蔬菜种植技术、防病防害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指导,帮助蔬菜种植大户提高种植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

学员王文革对于农广校的指导很是感激,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解决了他在生产中遇到的不少难题,并表示要带领周边农民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公主岭市农广校

赵晓丽

2018年4月20日

第四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笔者认为,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培育重点对象应为“新型主体”,职业农民成长要有“新环境”,培育目标要能适应农业“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培育模式要有“新思路”,培育手段要有“新方法”。

培育重点为“新型主体”。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看,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将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这些新型主体的发展,又必须紧紧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各农村地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而对当前在农村新型主体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决策者进行培育又是重中之重,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法人经营组织的培育经验,特别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当然,除了重点为“新型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外,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培育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比如欲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劳动力,农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中存在潜在的农业从业人员,可能会是未来农业的经营者,要对其进行培育、引导,鼓励其从事农

业。对这类人员培训可以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培育回乡青年等“新规就农”人员的经验,对这类人员除了技能的培训外,必须要为他们成为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提供政策与制度条件。

培育要有“新环境”。培育职业农民不能忽视对其发展环境要素的“孕育和培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好比是一个育种工程,但优良的种子是否能带来好的收获,还取决于适宜的土壤环境。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例如在土地流转方面,能让新型职业农民顺利得到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面积;在组织体系方面,能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只做作表面文章却没有实质性内容;在市场建设方面,能让其真正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拉动力,使新型职业农民创造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再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如加工、物流、科技与市场服务等环节,而不仅仅在生产环节,为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出优良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此外,如何提高农民职业的吸引力,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除了收入的原因,农民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需要综合措施,首先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要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政府的扶

持得以实现;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善,要推动城乡一体化,把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使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其三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门槛,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培育目标以农业“新产业”为导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贴近各地农业“新产业”需要和基层实际,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怎么方便就怎么开展,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南省石门县2012年就确定了该县农业新产业为茶叶、柑橘,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中,该县围绕茶叶、柑桔这两大农业新产业项目,提出遴选条件严格选拔培训对象——要有强烈的农业从业意愿、占有一定的农业资源(茶叶8亩、柑桔5亩),实施问卷调查摸清茶叶、柑橘经营大户的培训需求,结合该县茶叶、柑橘产业发展特色,制定了详实的《茶叶、柑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培训了茶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和柑桔产业新型职业农民200人,有力地促进了该县柑橘、茶叶产业的发展。2013年,该县尽管受长期高温和持续干旱少雨的影响,柑橘总产达37.05万吨,比2012年增产2.02万吨,增幅为5.77%;茶园面积12.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1.2万亩,同比分别增加0.5万亩和0.9万亩。

培育模式要有“新思路”。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要求积极探索、力求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上有“新思路”。辽宁省通过学习和调研各地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并结合该省实际,创建了“3353”培训模式,值得借鉴。即,坚持三项原则: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农民需求;实施三个模块培训:系统理论模块、模拟操作模块、专项培训及考察模块;实行五个统一管理:省级农业部门农广校统一培训规程及培训模式、统一理论教材、市县统一师资及组织教学、考务管理,县级校统一教学班管理。对受训农民开展三证培育:全面的农业系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对没有中专学历的参训农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受训农民要在培育后获得三证,即系统培训证书、中等学历教育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也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一个条件。该省参照原有的中等专业教学计划,结合职业农民需要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同时,该省还总结职业技能鉴定经验,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办法》,要求三项培育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个证书齐抓共管、互为监督。

培育手段要有“新方法”。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探索中,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培育方式,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将财政投入、系统培训、专业指导、产业扶持、自我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职业农民培育一条

龙服务;二是将培育活动与农时季节、关键环节、主要技术、生产实践、农民需求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产业链中培育;三是将成人教育、田间学校、农民夜校、远程教育、半工半读等紧密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要;四是将培育机构、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成长;五是将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农技人员、乡村能人、培育对象紧密结合,组织技术人员与学员结对子,切实增强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第五篇: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郝建海

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什么?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又是什么?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土地托管、农场主

中国农民是最伟大的群体。革命战争胜利离不开人民、新中国时期,是农民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基金、改革开放时期是农民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可以说广大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现阶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更离不开农民,事实证明现代农业的根本是农民,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是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教育农民是实现国家长久发展的基本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破解“谁来种地”、推动“三农”发展的根本制度变革。

一、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由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老龄化、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寻找农业的继承人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核心主体,改变以往一家一户耕作经营方式,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共同承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险与责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没有高度知识话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话的农业。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留乡务农人员以妇女、中老年人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超过50%,出外务工的60%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意回家种地,今后“谁来种地”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有抓住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化、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

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偏低,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八分之一,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青黄不接,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那些方面入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办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可以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可以免费看病,还可以拿到养老金。

(1)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的核心内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课程以及培训方式进行改造,逐步建立成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先进的培训模式、理念,要根据农民的特点和生产特点,既接地气又灵通多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能注重数量,而要在质量上取得突破,着重从生产型、创业型和服务型三类人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以家庭农场为生产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意识和辐射能带动能力,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的职业农民;二是以返乡农民工为创业代表,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管理能力,领办和创办农业生产化经营企业的新型职业那你;三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区域经理人为服务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决策能力,掌握一定

产业化经营和市场营销技能,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

(2)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民培训项目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同,从业范围广泛,长时间集中学习十分困难,仅在教室里又很难学到生产实用技术,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品种多、技术高、周期长、环境要求千差万别等原因,决定了农民职业教育必须覆盖面广、专业门类多、技术含量高、教学内容丰富且要通俗易懂、随时随地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因此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应运而生;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就是以合作社为依托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资源共享构建群体优势,共同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最终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实现:农厂对接、农超对接、农政对接,即农场和生产、收购厂家的直接接触,农产品和超市的直接接触,农民和政府的直接接触。

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国家政策就决定了农业的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中的关键点,只要出台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才能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从事农业,才能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家法律的支持,只有完善国家面向农业的法律条例、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对待,农民也可以得到和城市人一样社会的保障,还有农业补贴、保险补贴、购买土地补助、减免税收,才能慢慢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内心对农业的抵触心理。

农业从业者的资格认证

农业生产经营者需要有务农的资格证书,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管理工作只有通过专业的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1)认定的标准:根据申请人的从业类型,分类管理生产型职业农民、经营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

(2)申请人组织培训:依靠合作社的平台组织申请人进行专业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3)结业资格认证考核:培训结束由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资格认证考核。

(4)制定每月的强制交流学习制度: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当然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尽是一帆风顺,毕竟我们都在探索中前进。

下载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以仲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

    新型职业农民3543培育模式

    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形成“3543”培育模式 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真正取得实效,敦煌市农广校通过两年的培育实践,初步探索形成了“三围绕、五精选、四结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张建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但在当前,农业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会议记录11.26

    山东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会议记录 时间:2017年11月26日上午9点 地点:山东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区培训中心三楼 主持人:苏小龙(山东长兴农业执行董事长) 出席者: 常宽(山东......

    广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以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民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制度 一、申报管理制度。天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向全市各重点水产养殖基地、国营渔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学员招收,对提交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