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力法理学公开课:现代化与法制

时间:2019-05-15 08:0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朱苏力法理学公开课:现代化与法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朱苏力法理学公开课:现代化与法制》。

第一篇:朱苏力法理学公开课:现代化与法制

现代化与法制——朱苏力讲课笔记

我们从熟人社会逐渐过渡到陌生人的社会,从乡土生活到城市化的生活,原本稳定的人群变得高度流动化,人们变得更加自由、没有约束,从而机会主义大大增长。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只能发生在农村,并不是因为民风淳朴,或是说并不仅仅因为民风淳朴,而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大家都是熟人,为人即为己,损人机损己,违反规则即意味着被孤立。而在自由主义滋生蔓延的都市中,犯罪率远远高过农村。人群流动性越高,投机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旅游景点贩卖的高价纪念品,专宰外地人的出租车,这不仅仅是素质的问题,在国外也是如此。原本守规矩的人也不守规矩。举个例子,卖淫嫖娼的行为不大可能发生在本市,起码是避开了生活的圈子,或是说生活的“社群”。种种违法或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是丢人的,但是如今又是不“不丢人的”,只有在熟人圈子才谈得上丢人(所以fr姐姐不怕丢人,f姐不怕丢人)。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由,这些自由毫无疑问是我们所期盼的,但是也带来以上种种问题,没有熟人社会的约束,机会主义带来的危害不可避免。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变革,而隐藏在我们人性中的因素便爆发出来。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是我们不可能像关心陌生人像关心自己的亲人或是熟人一样,就比如在宿舍捡到钱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问:“谁的钱包啊?”但是假如在马路上捡到钱包,情况大不相同,可能就占为己有了。

机会主义最极端的情况就是犯罪(简单的情况是生意中的欺诈,排外),各种形式的犯罪。城市中犯罪率增加,总有人批判是道德败坏,其实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增长,大城市犯罪主要来源就是流动人口,比如农民工,或为生活所迫,或是被“机会”所诱惑,就会犯罪。如盗窃(许霆案),杀人(反正不是自己的亲人,也没人认识)。中国人有句古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为什么不吃窝边草?一个是为了隐藏自己,一个是下不了手。这是普遍现象。所有的侵略军都特别残忍,为什么?因为是远来的“兔子”,吃起草来就狠。而传统社会的控制机制,乡规、民俗、社会舆论、家庭、门风等等都有制约作用。当人们自由、解放的时候,也就是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有的社会控制机制开始弱化了。在以前的社会中,其实不太需要国家的法律,只有杀人、放火、官员或是交税、纳粮的时候才会受国家法律的制裁,而现在随着原有的社会控制机制、宗教的弱化,老一辈人常感叹社会风气在衰败;且人员的流动也会导致家庭的不稳定、婚外恋的增加;但随着社会的高度自由化,人们的创造力可能被激发出来,也可能更加离经叛道。因此我们需要新的社会控制机制,人员的流动是机会主义不容易得到惩罚,现代社会的交通便利,常常需要全国通缉;现代的财产形式也发生变化,古代的房屋土地牲畜都不易携带,难以偷走,而现在财富基本货币化、电子化,窃取转移变得方便,资金信息快速流转,房产也可以抵押变现;因此,我们需要法制,需要大政府,需要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制定统一的法律。

我们需要法治也有其他一些因素。首先是经济生活的发展,各地做生意有各地的规则,所以首先希望法律统一的是商人阶层,需要法律统一的是流动人员,常年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的人不需要国家法律统一,只有流动才会感受到各地规矩的差异,才会需要统一、需要平等,也需要对陌生人法制的透明,也就是说,不但需要法制统一,还需要法制明确,因此就需要用文字记载。文字记载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所以才有世贸组织的规定,才有欧盟的产生,才有国家统一的需求,没有大的政治框架,就没有更大规模的资金、劳动力、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同时消除对外地人的歧视和区别对待,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统一的意义在于能通过本地的规则推出外地的规则。

现代化也使原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问题,比如禽流感。禽流感自古就有影响,但从来没有引起过多关注,这两年才变成真正的问题。以前鸡瘟时还会把得病的鸡放干血做了吃。。而现在一只鸡得病,整个养鸡场的鸡都会被屠宰。这也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问题。人员高度流动,物品也高度流动。以前养鸡主要自我消费,禽流感一般不会大面积扩散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而今天鸡生产主要为外地供应。如今,原本小危机可能变成了整个范围的危机(恐怖主义)。再比如03年非典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流行,以往信息封锁以避免恐慌的做法不再有效。

因此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社会管制机制。这不仅仅是指法治,其实更是一个政府,强大的文官体制,公务员队伍和相关辅助人,因此立法来制定规则,法律的执行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注意,这里制定的规则还不算是法律,仅仅是一种规则的文本(我们以前的法律是指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而产生的规则制度比如不杀人、不偷窃、诚实守信等,是同我们的身体连在一起的),而现在通过立法机关预防性制定的法律仅仅是一种规则,这与我们的习惯没有什么关系,要把这些规则变成我们生活中真正的习惯律法,一定需要执法队伍。这不是说明民众的法律意识薄弱额问题,而是这本来就可能脱离了原本熟悉的习惯。比如一个农村人,原来在田埂上遇到人,往旁边一让就行,根本不存在交通规则,或者这就是他的交通规则,如果进了城,他如何知晓红、黄、绿灯所代表的含义,怎么知道红线、白线,怎么知道各种箭头等标志?要让这些大批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小城镇的人守法,仅仅告知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监督执法的队伍。再比如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原来我们是鼓励抄袭,也是看作知识传播的行为)。

除此之外还有司法的问题。司法就是按照统一的规则解决纠纷。统一的规则很重要,这意味着纠纷不再是独立的,可能相互关联,比如交通事故造成行人死亡,这起赔偿20万,那起赔偿10万,就是不妥的。这也是属于信息引发的问题。同时,相比以前解决纠纷是向后看,如今更多是向前看,不注重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注重今后机会成本的损失。生活不幸、穷苦的人更趋向于打官司,他们的机会成本低,而容易创造财富的人为过往损失诉诸法律的可能性较低。

还有些规则是靠职业伦理,国家不可能了解、管理事无巨细,所以要靠行业规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法律,或是说行业习惯、软法律,比如说医生、律师,他们的规则常和其他人的法律有相异之处。比如律师的“说谎”以维护当事人利益,演艺界的绯闻以保持自身知名度,和我们社会规范倡导相异。这些规则保证了行业标准,规范职业人的行为,规范产品的标准。再比如工业上的标准化生产,插头插座、螺丝钉螺丝帽,都是为了生活的方便统一。

社会中的法律统一也是这个道理,规范人们的行为标准,节省资源。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对违法犯罪、不轨的行为进行管理,就出现了监狱、警察(最早是英国社会,1830年出现)。传统社会很少出现监狱,而实际上是拘留所,一般的“徒刑”是流放,使之与社区隔离。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法学实际到19世纪才产生,并不是古老的。这种集权的政府(中国古代讲究无为而治,政府没有办法过多干预民众生活,生产力不够)出现就产生了问题,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政府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且当第三者来解决纠纷时容易产生腐败。

一、所以要控制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职能边界如何确定?侵犯民众权利,侵犯如何界定?——应该是这个社会老百姓的共识,而不是英国的法律、美国的法律。比如在美国淫秽物品的界定包括男婴爆露生殖器的裸照,而我们国家就不以为然。

二、政府应为社会、国家、公众的利益服务,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不一定,比如一个在乡土社会成长的具有地方歧视的人怎么在进入政府后就能转变为一个公平的现代人?在芸芸众生中产生一批公务员来按规矩办事很重要。这种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大学的目的在于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而是改变思维、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做到对陌生人诚实,而不仅仅是对熟人诚实,是每一个人或至少是承担一定责任和职务的人应当做到的,就比如学校的推荐信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中肯,不仅仅是考虑到本校的发展,更要考虑到对社会负责,对其他学校负责。所以说政府应当平等对待,而非延续乡土社会种种熟人之间的习惯,这种现代化的进程所要做出的改变无疑是痛苦的,而且不仅仅是政府腐败,还有很多人希望政府腐败,各种方式的托关系、贿赂的现象络绎不绝,只要官员有一点个人偏好,就可能被腐蚀。

设定约束政府权限、设定规则,所有人按规则办事,建立科层次的文官体制结构。只有在权限范围内且按规则办事,才是被允许的,而不是你做的对就按你所说的做。韦伯说:“法治是一批专业人士进行的具有合法性的工作或事业。”福勒说:“法治是人类是自己遵循规则的事业。”

防止腐败也有多种措施,比如民主选举、评议,也有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的教育,除了制定规则,这也是法治。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比如八荣八耻,都是辅助政府的法治进行的。

把文官体制下公务员从熟人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中只注重规则的体系——由此产生程序正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正义女神用黑布蒙住双眼。这是艰难的过程,每个国家由此走过的道路都不同,不能够复制的。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可能是经过几百年逐渐地调整,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而中国不同,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在过去不到30年内完成了这个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一代人之内,而意识形态一旦养成了,就很难随之转变。

转变意识形态的机制除了以上提到的大学,还有军队,政党。在中国,军队是最早开始现代化的机构(以前的军队是少数民族的绿林,八旗子弟,或是湘军、淮军,以地域为划分或者血缘关系组成的军队),袁世凯的新军将世界各地的士兵混合在一起,不看家庭背景、地域,而是根据军功进行评价,这与现代社会制度更为接近。所谓政党,人们是因为共同的意识形态、政治纲领走到了一起。这些机制不断把农民的意识淡化,把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剥离开。

中国的法制过程是艰难的,而且还在进行当中。恪守政府的职责,抵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思想的影响、腐蚀。“第三世界”国家出现普遍腐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法治的执行需要人,而我们不可能从国外直接引进一大批人做官(也有成功的经验,比如香港,曾经不聘用本地人而是英国人作为法官),这个方法不容易成功,在小地方香港、新加坡可以实行,但是在一大片国土内却不容易实现,除非是像美国、澳大利亚对土著人赶尽杀绝再建立新的体制。

政府的法治还有一个问题。对社会问题不再是下一道命令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知识、信息。法律规制社会行为时必须获得社会问题相关的信息,如果缺失信息,制定的法律往往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太多制定规则事与愿违,比如一些调查表明系安全带后死亡率可能更高。单凭简单的道德感、正义感、合理推测是不够的,需要考虑经济生活等各种现实。比如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可能会减少老百姓对教育的投资,因此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总投资并没有增长;另外政府的投资是缺乏效率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也应当对其他社会科学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规则本身不能给我们知识,只有基于对社会的了解,才能掌握知识。

下面讲讲中国现代化与法制的问题。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改变了,上层建筑也随之改变。没读过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逐渐形成,而非预先设计。中国不是其他国家历史的重演,而是有本国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通过国外的制度对本国制度进行评价。社会谱系学提出:所有制度、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法制、国家机器等等上层建筑都是在经济基础等发生变化而挤压出来的,并不是因为良好的意愿、一个伟大的圣人创造出来的。尼采曾说:“科学发现不是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结果,而是科学家相互较劲的结果。”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生不是商人为了社会的利益,而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才会提高商品质量、产品标准化、考虑顾客需求,创造更多财富。大部分现代化过程,社会共识不断被打破、旧的社会控制机制不断失效,新的社会控制机制慢慢产生。而现代中国,市场经济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发生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试图将中国转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组成部分,迫使中国走进了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道路,在反抗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才有了李鸿章、曾国藩等一代代政治领袖,各行各业的政治精英,并以此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完成中华民族的转型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制度是外部侵略、殖民扩张强加给中国的,我们再从中学习,这和原生的资本主义缓慢的发展有所区别。1870年李鸿章曾说鸦片战争是中国数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时局要求变化要快且全面。

朱苏力认为:中国问题不是法治化问题,而是现代化问题。所以他批评倡导法律移植的专家,他们把法律看成与制度可分离的事物进行切割。只有经济社会发生变化,法治、政府才会发生相应改变。有人说古代中国是封建专制社会,而实际情况是官吏的数量非常少,农民“天高皇帝远”才是体现;而今天小到村庄党支部、村长都要接受村民选举的法律。这是整个社会的变化,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人员流动,政治架构发生变化——才会有法治出现。中国法治必须建立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讲:“发展是执政党、执政新中国的第一要务。”比如说没有经济发展,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律师、法官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收入,保证其廉洁。

不到一百年间,现代化人才要从原本不具备先天条件的旧中国生成,从普通农民中生成,这是巨大的变化。这也是中国法治理发展的困难所在。

第二篇:朱苏力法理学上课实况

第一讲 何为法律

法理学这门课还是比较难的,我在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也是忐忑不安的,害怕自己给大家讲的太浅或者说讲的太一般,我们这个课在理论上有64个课时,每周上两次课,每次课是两节课的时间,所以这个课时量跟你们学的其他的专业课相比较还是比较大的。其实这个课程呢是不适合采用教科书的,当然不用教科书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学习已经不在是仅仅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最终来讲是我们要通过学习来掌握法律,对法律问题的思考,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好在什么地方呢?将来你们要去考统一司法考试的时候,你可能得重新去准备,不过反正到时候要考统一司法考试你也还是得去准备的,因为目前各个学校所教的法理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每个学校都试图把自己学校的法理提升下,那么在统一司法考试中事实上很所都是教条,而我们学法律最重要就是要注意就是说在法学里面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结论的,而统一司法考试是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结论的,法律问题有一个合乎情理的问题,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的问题。你好比你说我杀了人,判无期可以,难道判死缓就不行了吗?在假如我贪污了,判我十年是对了,但是判九年呢?就错了吗?该对我进行罚款,罚一百就对了,罚九十就错了吗?法律其实本身就不是那么精确的,只不过是许多法学家要未造成很精确。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要骗人,要欺骗很多的普通的善良的老百姓,不然怎么去收费呢?我们在学习法学的时候既要热爱他,又要嘲笑他,你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但是也要及时的反过来思考下这个东西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领导让职员加班连续加工2天,并且加班时间过长,职工之后反抗结果被算成旷工外加扣奖金),我们看下我们劳动合同法上的一些规定。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去培养这样的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达到深入浅出,那么对自身也算是一种提高。

帕斯卡尔,是十五世纪、十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天主教徒,还是著名的数学家,是最早对统计概率的研究者,他论证信仰上帝的一种论证方式就是用概率理论来说的,就是说一个人不信上帝有什么好处,不信上帝有什么坏处,就是说上帝万一存在呢,那我们不信那不是自然要倒霉了么,因此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去相信上帝的。他讲的就是敢嘲笑哲学者方为真哲学家,那么对待学术也是要如此,尤其是法理。法理不是关系具体的法条怎么适用的,关系到这些法条这些法律制度这些规则这些原则这些概念,是怎么发生的,他们背后到底起着什么作用,整体的法律起什么作用。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学法理,去培养自己一种理论思考的能力,并不仅仅是逻辑思考的问题,对问题总体的把握,对政治的把握,对经济、对社会的把握,注意并不是说你们一定要去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或者说是学 1 其他的学科,而是指你有基本的把你平常生活当中获得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的东西都可以把他们变成你法学家思考的一个精神,因为法律固然是社会当中一个重要的制度之一,最重要的机制之一,但他一定是在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协调下去起作用的,因此千万不能把法律看作是绝对的,不能把法律至上看成是老师至上,或者是法学家至上,变成了这个法律人至上,这个就错了,你需要对自己的学业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学术有一种最高的关切,但是在思考整个中国问题的时候却不是把他放在第一位的,而是用你的立场你的知识为这个社会的利益,社会的福利,而不是说因为我喜欢这个学科,我在学这个学科,那么这样以来就跟地方保护主义没什么区别了,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地方保护主义就是说我这个地方是最重要的,因此其他地方都是不重要的,所以要对这个地方进行保护,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学习法律的过程当中获得一个对自己本学科自己能力,对自己本学科的借鉴性要有适度的理解。如果说法学这个制度化,任何制度职能解决一些问题,法学、法理学职能解决一些问题,整个法学也职能解决社会当中的一部分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情理上去理解对方。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讲法理学他是不适合用教材的原因。那么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书呢?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一些闲书。

那么现在在整个法理学的大框架下如果不按照他的要求去讲,那自然也是贻害我们同学的,人家都在考研、考司考,你上课没教材我听着也蛮有意思的,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不是出问题了么。那么其中我们要做一次作业,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

第一讲:何为法律

我们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那么这个研究对象其实就是唬弄大家的,什么是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法律?什么是法律?那么这个就说不清楚了,所以我们今天就先来看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我们现在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讨论他,一般大家对于法律的定义,可能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就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事实上很多的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这是一个学术的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或者定义,主要有几个部分统治阶级的命令、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是我们等下要来解释什么是统治阶级,但是法律是以国家意志表现的,就是说他虽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但是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命令,一个国家的法律,不是阶级的法律,不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群体观点,即使这个主导群体的观点获得了胜利但是他也必须经过立法的方式变成国家的意志,并且法律还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最后的支撑的,并不是说所有的法律都是靠暴力来支撑的,但是他一定要靠暴力作为最后的支撑,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学完法律以后都是以为是论证,论证的确可 以说服一部分人,在一些问题当中说服一些人,但是论证不能说服多有的人。如果我想杀人,你光是给我论证的话,我不可能停止杀人。你只有把我抓起来,用暴力了吧,然后把我关起来或者枪毙了,我才能不去做这个事情,因此我们在学法律的时候,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强调文明执法,到最后忘记了法律实际上是以暴力作为最后的支撑的,只不过他往往不以暴力出现,表现出了文明、启蒙等等,但是最终一定是以暴力作为支撑的,没有这个暴力作为支撑实际上是不行的,并不是说法院给你一个判决就可以了,法院的这个判决必须有人去执行,我们知道法院里面有个执行局,执行局的地位要比一般的庭的位置要高一些的,这是为什么?其实我们可以看这个往往是我们在学完法律以后容易忘记的,因为觉得都已经是学术了,以为和数学一样的,其实是不一样的,这是在哲学意味上对法律的定义。

我觉得这是不好用的,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除了要有一个哲学定义之外,我们还会试图去找一个操作的定义。操作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从经验层面比较好去把握的,比方说我们刚才讲到的什么叫国家意志?什么叫统治阶级?这个都不太好定义,那么操作定义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订的,由法院适用的,司法机关实际执行的规则或者社会规范,这个我们就比较容易明白。我们知道什么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者说国家立法机关,我们的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不光是立法机关,我们不要用西方的这样的一种概念来套。在西方国会是立法机关,但是国会不是权力机关,中国的人大是权力机关,至少在我们的宪法中是这样写的,在实践中我们也是努力这么去做,权力机关制订法院适用,执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实际遵循的,或者说是应当实际遵循或者执行的这些规则或者社会规范。在这个定义里面还是要继续来细分下,也就是说使我们更能够在经验层面上去把握,所以我们强调我们的法学理论不要走到哲学领域去,哲学这个东西太玄,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去把握,一定要在经验层面上去理解他,所以我们这个课不仅仅是教学大家怎么去了解法律,而且要教大家怎么去思考,怎么去研究问题。那么这个操作定义还可以细分下,一个就是狭义的立法机关,根据权限和程序制订的,那就是全国人大,制订于颁布的以文字或者其他符号表现的,一般性的行为规则。那为什么要用文字或者其他符号,大家注意有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用文字形式表现的,我们看那个交通警示牌,就像不能停车画一个叉,其实那就是法律,告知作为一个规则。比如有一个禁止吸烟的符号,并不是说一定是直接写上禁止吸烟,他可以以各种符号表示出来,但是他的一般性的行为规制,兼容,普遍性的,不是针对特定的行为特定的事件做出来的规制。但是这一点实际上也开始受到挑战,因为按照一般传统的法制原则,立法机关是不能够针对个别人个别事件制定法律的,因为这样制订出来的法律很容易被滥用,但是事实上我们现在越来越多这样的法律,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特定的法律。比方说四万亿的投资 的问题,比方说奥巴马的七千乙美元的救世计划,这些都是法律,都是要送到国会去的,但是他们都是针对特定的事件的。在比方说我们国家关于申办奥运会实际上是制定了很多的法律针对奥运会,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人员。关于世博会,汶川地震实际上也是制订了很多的规则,所以这个传统的定义实际上在我们今天都在受到挑战,但是我们现在还没到针对一个特定的人去制订一个规则,但是是不是可以针对一个比较大的时间而且持续的时间又比较长能不能制订一个法律呢?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但是一般来讲还是强调是一般性的规则不能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制订规则,尤其不能制订惩罚性的规则。那么谁是立法机关呢?那么这又是一个问题。立法机关分为全国人大、地方各级人大、较大的市、省级人大等等来制订法律或者法规,这是纯粹是立法机关的,还有就是包括其他有权力的机关,按照他的权限来程序来制订的一些规定,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证监会、保监会等等,各级市人民政府都是可以制订一些规定,这就挑战了我们一直,可能今天大家都理所当然的三权分立的观点,实际上现在的立法是一个普遍性的东西,并不是立法机关。世界各国都是,奥巴马要发布一个什么东西,他就是行政命令,他就是法律。美国要同中国签订八一七公报或者是中美联合公报,联合申明,他也是法律并且是有约束力的,这是总统的外交权的体现。因此实际上讲什么是法律的时候现在严格说来是立法机关,我们现在还把他们分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等等,其实在真正实践生活当中去看的时候,比方说我们要去当律师或者是做法官,在适用法律的时候我们都是要去注意的,都必须要这个问题弄清楚,有的人说这个东西没什么弄清楚但是有一个法律位阶,什么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又高于地方政府的地方规章,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一般原则是如此但是在实际分析的时候从来都不是如此,在实际当中并不是说宪法当中的东西总是比刑法里面的要强,比方说宪法里面讲五讲四美三热爱,他一定比刑法里面的过失罪更强有力吗?我看从来没有人因为没有五讲四美三热爱,你骂人了就把你抓了,不是这样子的,所以大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好像都挺懂的,但是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要不断用实践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去应证你在法律教科书上学到的东西,这样才能培养你们的批判能力,但是这里的批判能力不是说向愤青那样子的,愤青不是一种批判而是只要你说好我就说不好,只要你说不好我就觉得好,不管你觉得周杰伦怎么好怎么不好,反正我都喜欢。只要是赵本山和大冬红的,我就觉得赵本山很差,只要赵本山很差的时候我都觉得山寨版的什么都好,那就叫愤青。真正的批判是任何时候都是拿生活当中的事件同别人告诉我的,教科书上讲的,主流上大家都赞同的来做一个验证,把他推翻或者肯定,主要是要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他的边界或者他的道理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原来那个结论是不是应当要进行修改,要怎么去修改,其实在这 个过程当中就是培养一种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书本的知识,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所学到的知识都是过去的知识,不是属于你们未来的知识,因此你们还是要去注意这方面的。

其他由权力机关制订的在他权限内制订的规制,我们将行政机关和地方的人大。在英美法当中还存在法官造法这样的现象,在英美法当中绝大部分法律都是法官创造的,至于像英美法的刑法、侵权、合同、不动产、代理等等主要的法律,都是法官在实践当中创造的,包括美国的宪法,看起来有一个宪法文本,但是真正的宪法实际使用的宪法是美国法官创造的,因为他都是通过解释不断的用文字作解释,比方说一个人,那么这个家伙到底是不是人,是不是法律定义上的人,法官通过慢慢的解释,从刚开始的不承认因为他长的不像这个白人所以不能把他算作是人,后来人的概念扩大了我们慢慢把他纳入进来,黑人也就成了人,在美国宪法当中最早的时候是规定黑人是不享有公民的权利的,美国的女性也是不享有公民的权利的,虽然她们会得到一些保护,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事件人的概念初步的扩大或者逐步缩小,对什么是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某一种做法都是正当的,而是说在这一次事件当中是不是正当,那么慢慢的总结出一些规制,有的时候又扩大一点对这个公民权利看起来是保护公民权利实际上是妨碍了另一部分公民的权利,那么会对他进行一定的收缩。比方我们原先的刑法当中认为打击犯罪的范围太大了那就就不断的进行收缩(反革命罪),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比方说美国的宪法当中规定不能刑讯逼供获得证据不能强迫指证其罪,可是911来了怎么办?美国最著名的自由派也就是反对刑讯逼供的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虽然宪法是说不能刑讯逼供指证其罪但是如果我们不对他们进行定罪那么能不能够进行逼供呢?那么他们说是可以的,不能逼供取证定罪,但是宪法当中没有说不能刑讯呀,刑讯获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据,那我们不作证据就可以了。美国前段时间不是要释放一些人么在关塔那摩基地关了很长时间也刑讯逼供完了获得了证据,但是你也不能够把他关在美国的监狱里面他又不是美国人也不能在美国释放,因此怎么办。正是因为他不是美国公民他不享有美国宪法上规定的这些权利。那么每一个在新的事件出来都会根据社会的需要保护整个社会的利益,权衡其中的利益。所以法官在这些事件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官造法但是他并不是仅仅针对本案作出的判决,尤其是在英美法过程当中如果他一旦是作出了一个判决决定以后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以后这类案件的警示,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要遵行先例,本法院要遵循本法院之前的判决,同级法院相互参考,下级法院要遵行上级法院的判决,这个制度我们以后在给大家详细的讲解。因此法院的判决会对此后的同类案件产生影响,这是在英美法律制度但中明确规定的遵行先例制度。那么在大陆法系国家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的规定,也是有的,在许霆案件判决完以后有人就利用这个案件的判决为自己过去的曾经判了 比较重的案件进行翻案,实际上虽然我们在法律上不承认有先例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存在先例作用的,除非你可以做到把信息隔断。就像两家孩子考试都不及格,这家的孩子回到家以后父亲给了一巴掌,不给看电视不给吃零食,还要罚做作业;另外一家也是不及格回到家以后就哭了,那父母看到也心痛不但不责罚还加以安慰。对于这两个家庭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都是公平的,但是当这两个人走到一起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进行信息的交换,那么这样一来第一家的孩子就开始抱怨你看人家的爸妈多好我的爸妈就知道打我罚我。那么在中国事实上有很多都是受到法官的判决影响的事例,比方说泸州二奶继承案,就是有一个男子在临死之前把自己的部分财产(夫妻共有财产)作为馈赠,赠与给了自己的二奶,大家不要以为二奶都是坏人,其实也是存在二奶比大奶好的这样的情况,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二奶并不都是坏人,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二奶破坏家庭,但是从个人的品行来看这个二奶应该还是不错的,在死者临死前的几个月大奶都没有去照看这个人,都是二奶在料理在照顾,那么作为一个人来讲应该说这个二奶绝对不是一个坏人,但是作为一个案件这个案件是可以调解也可以判决的,那么最后这个案件是判决的。在这个案件之后,我们在近几年大家有没有看到有二奶起诉的案件,那么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有了这个案件的判决其他的二奶在遇到这样的事件她们也会想可能全社会都会如此,所以也就不会在去起诉,这样一来社会就规范了。当然可能下次还会以其他的方式出现,或者事先就处理好不必等到临死的时候在进行遗赠。平时的时候就偷偷塞格小红包给他,把什么东西都变成现金给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法官的判决都是具有普遍性的。

那么一般说来在我们大陆法系的法理当中判决书不是法律,判决书只是一次性适用的,而法律一定是具有普遍性可以多次适用的,那么这是制定法。

我们在来看习惯法。习惯是基于或大或小的这么一个区域内的社会共识形成的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这还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他可以形成变成文字但也不是必须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现在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形成文字,从清末的时候民俗习惯调查的时候已经把一部分用文字规范表达出来,今天也是如此。但是违反了这些习惯就改变了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可以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习惯不等同于道德,习惯其实就是一条规则必须遵守是不讲道理的。道理是有的但是是被遗忘的,或者当初最早的时候人们制订这个规制的时候大家都认同其中的道理也说不清楚,或者想说清楚的时候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表达,这个实际上背后就是法理和情理的问题,这个我们之后在讲。实际上很多制定法就是习惯法的确认,比方说杀人偿命、借债还钱,每个国家的法律至少在废除死刑之前都是有这样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是真正在制定法出现后变成法律的吗?不是,实际上最早就是一个习惯,这是大家多达成的 共识,借债还钱,杀人者死而且不论你是故意还是过失,在我们现在看来我不小心杀死了你和我故意把你杀了是不一样的,但是根据最早的习惯实际上只要你杀人了就需要负严格的责任,而且随着现在整个社会制定法越来越多的时候也并不可以取代习惯法,我们对制定法的许多理解或者是适用实际上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把习惯的因素带进去,比方说我今天说讲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大人小孩都是,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很长时间都不是这么样的,中国传统人和名字不一样,在美国宪法制订的时候美国的黑人就不是人,在古希腊的时候妇女就不是人,奴隶就不是人,小孩就不是人,人的概念实际上是社会习惯性的对人的定义改变了以后促使法律当中人的概念就发生了变化,比方说我们讲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或者犯罪情节比较轻,其实这些都是靠习惯去解释的,在三十年前贪污一万元那是行为极其恶劣的,那在现在贪污一万元基本上算是廉洁,那么这是怎么改变的?就是习惯,这个习惯是来自于社会生活来界定的。

习惯往往是非常琐细的,但是对于解决具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法律上是把很多正是的法律给替代掉的,比方说在农村现在的婚姻法关于婚姻家庭继承和赡养的问题都是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是到农村去看女儿是从来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遗产继承的时候几乎也没有女儿来要求要继承财产的,那么这个法律已经被制订出来几十年了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农村就是实行不了,这个习惯完全把法律替代掉了,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方说子女有平等的遗产继承权,这个看清来已经是非常清楚了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刚才也讲到已经把女儿排除出去了,现在有一幢房子有三间,有三个儿子怎么去继承,还有其中的家具要怎么去继承,我们在城里的人可能会说把他都变换成货币再由三个儿子继承,但是在农村就是靠许多的习惯来继承,比方这个房子有三间,那么老大往往是东边的第一间然后依次排下去,在这个时候不管东边的房子好还是西边的房子好,老大都是得拿东边的,所有的家庭一般都是这么处理的,哪个父母亲或者子女不是按照这个方式处理就会很麻烦会引来很多的争议。比方说大儿子继承的是家里的衣柜,不可能说家里为了能公平的继承有几个儿子就买几个衣柜,那二儿子就职能继承桌子。这些问题说不定哪些我们当中有人去做法官就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习惯,那你说老三呢?那老三职能继承家里的那几把椅子,因为你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均分配,法律条文上非常清楚的东西到了实际生活中都会变得非常的含糊,所以说基层法官的难就是难在这些地方,当二审法院的法官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一审法官就必须面对这样的事情还必须得去处理好,不能把他换算成价值,这样一来成本太高,还需要一个评估师来对家庭的财产进行评估,你请那么一个人来进行评估,估计一天下来家里的财产都进到评估师口袋里去了,由评估师来继承遗产了,因此在农村处理一些法律问题必须找到一些简单的规则,这就是习惯你在背后甚至不讲道理,甚至有明显的差别但是都不管因为这是事先确定的。在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习惯,比方农民家盖房子,两家紧挨着的我就借着你的墙盖了我的房子,那你的房子是先盖的,但是你现在要拆房子了但是按照习惯是不能把共用的那堵墙给拆了的,这就是一种习惯,这是为什么呢?这堵墙对你来说已经没有用了,但是对我来说还是有用的,不管你认为有没有价值都是不能拆的,哪怕是我借着你的墙你也不能拆,其实在这个背后还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的。一个聪明的法官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变动的当中,要去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先了解这些规则,对于解决具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制定法不可能那么细致不可能适应全国的情况。那么除了制定法、习惯还有就是情理和法理,但是情理和法理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情理是老百姓的话法理是从法律上来讲的,但不是说某个法学家讲的就是法理,其实法理就是把生活当中的规则讲清楚,这个就是法理。比方说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房子为什么不能拆墙,尽管这堵墙是我盖的你只是搭在我的墙上,为什么我不能拆?因为我拆了以后对我来说也是没有价值的,也不能增加你的财富反而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在一个农业社会当中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你的垃圾可能是我的财富,因此这样的做法对于低碳经济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东西在毁掉的时候是没有价值的,但是保留下来还是有一点价值的,这个时候就要做到物尽其用,但是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说这样以来产权不明确,私有财产受到侵犯,但是大家想下在农民当中只要大家形成这样的规则,可能这辈子我是占了你一点便宜但是可能将来就是你的孩子占我的孩子的便宜,他是世世代代长期交往的,就像我们平常同学之间一起外出,一起做个公交车的时候我帮你买了一张车票,你硬是要给我两块钱,我说不用不用,但是你不能每次都是这样的,下次你可能就自己买了的,你不可能说你在车站看到一个人少了两块钱买不到车票你随便给他两块钱让他去做公交车,我想很少有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为什么和同学和朋友出去的时候你会先主动掏钱帮他买呢?因为你们之间有一个长期的关系,并不是说你期待他回报但是这个是相互之间的,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其实就是法理。比方说在农村结婚是有彩礼的,那么万一这两人分手了这彩礼的钱还要不要还呢?我们国家的法律是认为是不能够归还的,因为这是你自愿赠与的,为什么不承认就是这个彩礼呢?主要就是怕会和买卖婚姻扯上关系,但是不是买卖呢?也不是,其实在合同法上更是相当于定金,定金是可以反悔的。在传统社会当中一般说清楚了双方都是在等着结婚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选择,这是基本上但是万一出现了万一还是有可能出现婚姻不成立,但是现在社会比方说在我给你钱以后,在这个时间里面你可能遇到其他的异性,发现原来那个不适合自己可能立马就分手了,可是由于这个存在了我首先要保护这个关系,这个彩礼其实就相当于你要让 那个女的等你结婚的成本,我们知道在农村女子一般很早就结婚了,你要让我心甘情愿的等首先就要给我保障,因此在农村一般是这样的:如果是男方拒绝女方这钱是不能够退还的,如果是女方先拒绝那至少是要退还相当一部分的。虽然看起来像是买卖婚姻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买卖婚姻而是随着社会的选择权越来越多、自由流动越来越多交往的对象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又鼓励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因此把道理讲清楚了有助于我们对习惯的理解,我们就可以理解在法律上对这个彩礼是界定错了的。彩礼的馈赠是有特定的对象,并不是随便乱选的,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需要借助法理。

第三篇:法理学(朱苏力)讲义大纲

第一讲 何为法律

视频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 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频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

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

视频5、6一、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二、复仇

三、复仇的弱点?

四、复仇弱点之校正

五、制度化的复仇

六、法律的发生

第四讲

法律的起源(视频7、8

一、前提条件

1.劳动分工 2.剩余劳动 3.国家分工?

二、新问题

1.代理问题 2.信息问题

3.意识形态问题

第五讲

法系问题

视频9、10

一、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

第六讲

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频11、12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

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频13、14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

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频15、16

一、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

利维坦法理学

视频17、18

一、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

利维坦问题

视频1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第十一讲

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频2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3.法律形式主义

4.法律论证及推理

第十二讲

法律与经济(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例)

视频23、24

一、概述

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制度需求

四、法律制度供给

五、儒家思想(意识形态)作为制度

六、弱点

第十三讲

现代化与法治

视频25、26

一、现代化 1.经济发展

2.人的解放(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制度需求 1.防止各种机会主义 2.管理各类新问题 3.立法、执法、司法的变化 4.职业伦理

三、政府的法治 1.大政府 2.控制权力 3.防止腐败 4.知识与信息

第十四讲

法治与空间

视频27、28

一、空间问题

二、大国与小国 1.古希腊 罗马

2.现代欧洲 3.美国

三、中国作为大国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四、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

第十五讲

法律与时间

视频29、30

一、法律中的时间变量 核心是预期的成本问题

二、法律不溯及既往 刑法、民事经济法律

三、法治中的时间维度 稳定 现状的神圣化 革命、改革与时间

四、中国法治中的时间问题 1.时代问题

2.理论逻辑的实践逻辑 3.社会心态调整 4.空间问题的

第十六讲

法律的人性基础

视频31、32

一、人性基础 意义,人性的含义

二、人性的基本假定 1.理性人 2.有限认知能力 3.常人标准

三、经验考量 1.法律中的经验传统 2.早期研究 3.社会生物学发现

四、社会生物学的法律制度启示

第十七讲

法律与科技

视频33、34

一、法律为什么关心科技

二、科学对法律的影响

三、法律限制科学因果关系

四、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五、法律的因果关系

第十八讲

法律、国家、政治视频35、36

一、什么是政治 1.政治

2.国家 3.政党政治

二、革命时期的法律与政治 1.革命 2.建国 3.转型

三、常规时期的法律与政治 1.宪政 2.经济建设 3.管理公共事物 4.民生与福利

第十九讲

司法的边界

视频37、38

一、校正正义为司法 1.分配正义(立法)2.校正正义(司法)3.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社会制约 1.政府的资源 2.信息获得的难易 3.交通与人员流动

三、制度供给与纠纷者的特点 纠纷者、政府、解决纠纷者

外在性问题、收费问题提

四、原则

1.重大 2.有利于非正式制度 3.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一致性

第二十讲

司法独立问题

视频39、40

一、两种司法独立 宪政的、司法的

防范政党用胡萝卜和大棒两种方式来影响司法独立

二、司法为什么独立 1.孟德斯鸠 2.联邦党人 3.比较制度能力

司法独立是因为相对于检察、公安而言它实力最弱,只能保证它的独立。

三、司法独立与专业化、民主化 1.与专业化 2.与民主化

四、司法的自我约束和限度。

与时俱进也应当保持制度稳定性。中国大量的纠纷是在派出所解决的。

第二十一讲

法律解释与判断

视频41、42

一、为什么及何为法律解释

二、文义解释

字面解释、特殊文义解释

三、法意解释 原意解释 目的解释

四、体系解释 语境解释

五、解释规则问题

六、重要的是判断 先判断后解释 关于后果

第二十二讲

法治意识形态

视频43、44

一、中国传统法治意识形态 先秦

秦 汉

二、当代法治意识形态构建 1.法治乌托邦

2.法律万能

3.司法是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4.实现正义哪怕天塌下来 5.法律必须信仰

三、功过及对我们的期待

第四篇:朱苏力:当代中国法理学的谱系及不足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第一次踏进美丽的西南政法大学校园。今天要讲的问题是,中国当代法理学基本上是自由主义。但中国当代法理学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有重大不足,包括在座很多同学在法理问题上基本都接受的是自由主义。我将运用一些材料,加上自己的分析,并结合大家都很熟悉的案件,阐述我的命题:中国的自由主义是有不足,有缺陷的。这个案件就是去年发生在陕西的“黄碟”事件。

去年8月18号晚,大概10点钟左右,延安市宝塔区——大家注意,我在讲这些事实时,几乎每个词将来演讲中都会去仔细分析的,这是分析法律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你下面要说什么——宝塔区公安分局万花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电话举报,称张某两人在宝塔区万花村的一个诊所(诊所面对一条大街,紧邻着一排房屋,诊所有两个商业门面,其中一间放着一张床)。二人在那播放黄碟,于是民警身着警服,但是未带警衔,前去查看。民警从后面窗户上看见的确有人看黄碟,就敲门进去,在查处并扣压黄碟和电视机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冲突。两天后,陕西《华商报》第一次报道了这一事件,题目非常中性,《家中看黄碟,民警上门查》,但马上引起了媒体全面、广泛的关注。经过种种曲折,在媒体和学界的巨大压力下,尽管宝塔区公安分局试图以各种方式“抵抗”,但最终以全面失败而告终。2001年最后一天,这一事件有了最后结果,当地警方与当事人及有关部门达成协议,由警方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有关部门向当事人一次性赔偿29137元,并对该案件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一名警察被清除出公安队伍。案件情况大致说到这里。

在媒体和学界的“合谋”下,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被界定为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公权力与个人隐私的冲突,据我们从各种媒体看到的观点来说,是一边倒的,用一句话概括:政府无权干预诸如夫妻在自己家看黄碟这种私人事务。我基本上同意这个原则,而且鉴于中国长期流行的政府对公民生活管的过多、过严、过宽的现象,我觉得提出这个原则是很有针对性的,对中国社会制度转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讨论这一事件时——这与讨论上述原则是两回事——我们将来的法律人要非常注意,讨论事件应该抽象为原则来(认识),很对,但处理事件时一定要了解事件,(大家注意,我讲的是事件,而不是案件,它还没有构成一个案件)因此,我们要认真讨论这个事件的事实,进行认真梳理,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对这个事件基本上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将根据双方都承认的,包括报道的这些事实,对它做一个分析。

这个案件有两个基本之点,从法律上来看,第一,鉴于当时的情况,警察有没有权力去干预此事件。(回答)基本上是没有,但我要论证的是“有”;第二个问题,如果警察有权力干预,(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正当的法律程序。这是两个问题,但我现在将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我今天只讨论第一个问题,因为后面一个问题我们对事实是不清楚的,警察究竟怎么干预的,双方各执一词,不太清楚。我们讲的问题就是:警察有无权力干预张氏夫妇在家看黄碟。我会坚持一贯多视角的分析方法,把众多的法理学派的观点与对事件的分析结合起来。

首先,我想用自由主义思路分析,叫做自由主义或者是个人主义的法理分析。我们从上面所有媒体评论中,可看到这一观点:国家无权干预私人事务,公权不能干预私权。、这种分析认定这一事件的基本事实是:一方是一般的个人,(这里虽然是夫妻俩,但是因为夫妻在这里都是作为单个的个人,并且他们有特殊的关系,可以视为两个利益上的个人)而另一方是国家。按照自由主义或者个人主义的观点,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权利至高无上,国家应该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三种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前提是这种个人权利的行使不侵犯、干扰其他人行使同样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古典的自由主义不是这样说的。古典自由主义对待不同的问题,(答案)是有分别的。比如说,尤其是看“黄碟”,涉及到性和家庭的问题,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是可以干预的。比方说康德,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以后我们还要讲其他人,他就认为私生子不应当保留,但是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社会,哪怕不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它也会保护私生子。康德为什么说私生子不能保留呢?他说,私生子是偷偷摸摸的进入这个社会的,他没有得到一个合法的权利进入这个社会,因此国家不保护他是天经地义的。你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对性、家庭、婚姻问题上,它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由主义实际上是美国60年代以后,由于性解放,法律上的性革命引发的。比如65年和73年的案件第一个案件,既65年发生的一个关于夫妻间是否可以购买避孕用品的案件,当时购买避孕用品是要受到惩罚的。对此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以前的判例更为准确)法律,认定了隐私权;73年,再一次扩展了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可以看出我们谈的自由主义基本上采取这一立场,就是说,在个人的性、婚姻、家庭,或者包括自己个人的阅读问题上不应当受到国家的干预。人们把这些个人的性、隐私或者阅读色情作品的偏好加入到古典自由主义对自由的定义当中,(可见)自由的概念其实并不是从来不扩张的,它是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从这种观点上看,在这一事件中,警方侵犯了几种利益。第一,个人看黄碟的偏好。我喜欢看黄碟,别人来干预我,这就是干预了我的偏好,你有你的偏好,你愿意看古龙、金庸,我就愿意看色情(作品)。(笑声)第二,干预了私人住宅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注意,不是说不受侵犯。道理很简单,我要用你的房子作堡垒,你不让我用你的房子作堡垒,你不允许,绝对不可能,这是传统的财产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对该权利的非法侵犯);第三,与此相关的隐私权。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问题很简单,哪怕看黄碟品味不高甚至道德低下,只要不损害他人,就不是国家该管的事。

因此,我赞同密尔——一个自由主义大家——的观点:只涉及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独立性不受限制,任何人不能干预。前面讲的所有人都持这种观点,“国家,你别干预别人看黄碟!”(笑声)但是我们在分析这一案件时存在不完整的特点,因为所有的只有主义者从来没有人为这种权利是绝对的,总是有限制的,这一限制正如康德所说普遍立法的原则,我行使我得权利,必须尊重他人行使权利,或者用密尔的表述来说,你的权利停止在我的鼻子边上,也可以说是权利的相对性、相互性。所以正如密尔所说,讨论社会自由、公民自由,须给自由加一个界限。什么是讨论自由?就是讨论自由的限度。甚至还有意大利自由主义思想家边沁,他认为乞丐没有乞讨的自由。为什么?他认为这有两种意义。第一,乞丐如果在公共场所乞讨,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比如你要是在公园散步,遇上乞丐,我反正会觉得不舒服;第二,乞丐会纠缠,“唉,行行好,给我两块钱吧„„”,(笑声),这也会损害他人利益。正因为如此,他主张将乞丐关起来,(大家不要以为“收容审查”是中国人的,其实它是从自由主义者那引进的。)罚他们做苦役,只到把关他们的钱交清了才能放出来;或者把乞丐都放到一个地方去,比如都放到公园,全是乞丐,他还向谁要钱去?(笑声)边沁是最早的,也是经典的自由主义者。所以说,即使是自由主义者,他也不是把这些权利都当作绝对的,而我们中国现在许多人把这些权利当作绝对的了。而且,密勒也说,这些自由只运用于成人,对于孩子须加以限制。当然,我们不需要按照他们的话去做。在这个案件中,我们要看的是,这对夫妻看黄碟时又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自由主义主张自由,但并不认为自由是绝对的。

按照这一原则看这一事件,在这个事件的讨论过程中,实际上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对这事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情节,就是有人报警。有人报警,这就表明:你有看黄碟的偏好,我也有不看黄碟的偏好,既然看黄碟的偏好能被保护,那么后者的偏好为什么就不被保护呢?自由主义在这里出现了矛盾,我不讲他们高尚还是低下,不能说政府更应该保护哪个偏好。作为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保护自由主义的人和从法律哲学逻辑的一贯性来说,你就不能否定至少是有人打电话来举报,认为你看黄碟侵犯了我的权利,也就是说有伤害。但是从法律经济学来说,这表明看黄碟有了外在危害,即影响了他人,即将外在性内化,由行为者来承担责任。而内化最好的办法不是国家干预,而是通过两个人只有协商来解决。降低社会成本最好的方法是合约,只要交易费用较低时就用合约方式来解决;当交易费用为零时,甚至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干预。当然交易费用太高时,既两个人没办法解决时,是需要国家来干预的。注意这里为什么有人去举报,这不表明他们没有办法自己去解决,这对夫妻尽管看黄碟是在屋内,也未必大肆声张,而邻居不愿拉下面子去干涉这对夫妻,而是报警,希望政府重新界定权利:到底你有看黄碟的权利呢还是我有不看黄碟的权利。这种情况下,并不是警方想主动干预,而是打电话的人所代表的群体不愿他看黄碟。

在国外如果很晚了还在大声喧哗,警察就会来敲门:“这么晚了,干什么呢?”谁喊警察来的?当然是邻居!自由主义者不假定某些爱好是崇高的,看黄碟就更低下,这必须由社会来界定。自由主义者实际上不能坚持完全的自由主义。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很难所孰优孰劣,于是自由主义假定各种观点一样高,人多并不代表所代表的就是优的。

自由主义是最可用主义而不是最优主义,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他的实践是从工商社会、以及各种社会阶层来的,不是嘴上说的。在关系紧密的社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很难扎根,势必是社群主义占主导地位,在此情况下,人们必须有一些迁就,有些妥协。

我认为当今中国,社群主义不应该过分干预个人自由,个人看不看黄碟,爱好高尚还是低下,国家不应干预。但是个人自由不应摧毁社区规则,否则将对国家带来灾难。

张氏夫妇为什么看黄碟?这里有背景的。第一,他们是在自己承包的诊所里,这意味着他们有一定经济实力,文化程度较一般的农民为高,自由主义倾向较明显;第二,他们是商人,社会交往使他们较多接受开放的城市里的观点,这使他们与这一社区一般人距离较远,因此他们本应该更谦虚。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看黄碟容易使社区其他人反感。这与城市多元、陌生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从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客观上,市场经济使欠发达的西部、城市郊区和农村发生变化;第二,这种变化带来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突,前者前调尊重社区规范,后者说要尊重我个人的偏好。而这种冲突结尾表明,社群主义被彻底打败了。自由主义得到了工商社会、媒体知识分子和法律知识分之的全面支持,而社群主义没人赞同。

我觉得,自由主义就应包容。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应注意到有七、八亿人住在农村,没有理由把城市知识分子、工商知识分子的道德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们。为什么他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呢?

与之相关的是女权主义问题。他本身也是一种社群主义。我们认为,都认为,看黄碟是个人自由,但这是中性的,这证明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世界,50%多的女性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各种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比如性、色情,有很多差别。男性对色情作品有偏好的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喜欢色情,女性喜欢情色,比如言情小说之类。

在“黄碟”事件中,其实是将男性的立场表达出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民意。女性一般对此没有多大兴趣,男女偏好在这一点上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就应当把男性偏好抬得更高?研究发现,看黄碟等色情、淫秽的东西,对女性有直接或间接损害。直接的是性侵犯,间接的,女性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大多数女性从经验上,会认为黄碟对孩子心灵有极大害处。而在意识形态上,容易导致女性就是男性的性对象的观点,造成贬低女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如果看黄碟真对女性有损害,而且女性不愿看,那么政府加以干预是可以的。事件中虽然有一个女性在看黄碟,但她并不代表所有女性。

从以上情况看,中国自由主义问题较多。中国当代法理学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有重大缺陷,表明中国法律人在理论上准备不足,理论分析上存在片面性。许多话是大废话,比如“这是说的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冲突的案件,警察有权力根据宪法维护社会秩序,公民有宪法规定的是有权利。”这几句话都正确,但都错了,没有意义。他没有具体根据这个案件,这只是对真理的重述,而没有对事实的分析,是一种文字主义。(有一个笑话,说有知识分子看见一头牛在吃庄稼,于是大喊:“快来人呐,动物吃庄稼啦!”(笑声)法理学家空谈“公民权利”、“国家权力”,不作具体分析,和这是一样的。好的法学家必须对事实进行分析,对案件背景都了解,而不是空谈大原则,谁都会的。这一事件中,很多人包括许多法学家都说:“对,看黄碟不好,但这是道德问题,法律不应干预。”好像很对,其实这是一种偷梁换柱,因为他把自己的道德通过这种方式变为法律;这就是立德为法,这非常狡猾。”另一方面忽略了事实问题。大家都知道,有人打了举报电话,没有一个人讨论,而这是警察干预的基础。如果没人举报,警方行为就是滥用权力,非法搜捕。但是实际上警察干预有合法基础的。一旦忽略这一点搜查就丧失了正当性,警察在滥用权力。于是所有法律人都不关心这一点。实际上,这是两个私权的冲突,你愿意看黄碟,而我不愿意,我打电话让警方干预。一旦没举报电话了,就变成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纠纷,整个事件定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细节多么重要!你们可以看到法律人是怎么欺骗我们的。

大家学法律不能忽视细节,美国法院要求:tell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nothing but the truth.这是三句话: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只说真相。三个要求,而不是一个。所以我前面说,对事实描述非常重要,几乎每个字,每个词都有意义。不能简单地说“两夫妻在家看黄碟”。你可以解释他们在自己家,因为有张床。但法律人讨论问题,不能这么简单。这一细节很重要,因为如果真是在家,你确实没法查,但如果不是,那整个讨论都没有意义了。这是个诊所,有张床用做休息,这就是他家吗?所以看到整个讨论都建立在虚构基础上,为什么这个地方就可以假定为一个家?你不能说这就是家。你得给出推论,不能简单说有张床就是家了。明明写着诊所,怎么你能说是家呢?你得给出论证,让人接受呀!

学者、法律人、记者讨论这一事件,都是以都市人的观点,男性的观点,而来考虑农村的人,对女性和小孩,对淫秽物品传播的危害没有充分认识,对警察职业特点和职业困难未加注意。总之,是对法律事件的事实不关心。省略了举报电话,就变成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纠纷,省略一个“家”,就变成非法搜捕。一个学者这样质问警方:“你行使这样的权力,过问别人床笫之间的事,闺房之间的是,你感到你的正当性何在?合理性何在?”是床第之间的事吗?不是,是观看床第之间的事!这是闺房吗?诊所。(大笑、掌声)

法律人应敏感、犀利,应看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说话应严谨。对事实不敏感,首先由这些记者、学者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他们大多生活在较大城市,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相当普遍,对于色情淫秽电影的经验很多,(笑声)而根据“边界效应递减”,接触多了,刺激就小。但是你不能就认为农村也这样。其次,这些记者、学者、法学家,容易将黄碟对青壮年男性的意味等同于对女性和孩子的意味。但忽略了这一点,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压力有多大!这是知识分子对他人的不敏感,他是自我孤立主义的。说实话,我们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去推断社会大多数人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中国还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在都市生活的经验不能推断农村经验;在东部沿海生活的经验不能推断重庆市的经验或者重庆市以西的经验或者西藏的经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者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敏感,就是因为他太武断,老觉得自己代表天下,他们心眼是好的,但是他总是以他自己的经验来说话,实际上他是、只能代表自己。毛泽东将了“她谁也不能代表,只能代表她自己。”这是批评江青的话。另外这是一种场合问题,许多人聚到一起座谈,题目早定好了,学者有很忙,从来没有看过报纸,也没仔细琢磨一下事实,急急忙忙发言,空谈一通,反正没人来查。其实中国人熟人圈子很重,我是他的朋友,当面说不对,这在电视上,报纸上能做到吗?中国人能做到吗?中国人做不到。中国法律界有几个是公开批评的?只要一个人说话,大家就跟着走了。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我想讲。这是我们犯的另外一大错误,就是我们对司法执法部门的忽略。实际上生活永远不可能这样齐整的装进我们的概念体系。政治法律事件并不是,而且不可能像教科书上那样运作,一板一眼。事件真相需要我们真实的考察、理解和逻辑的把握才能得到。在这个问题上,所有记者、学者、法律人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差别,当他们看到这一案件时,他们是事后看到,但警方是事前接到举报电话的。警方接到举报电话不可能知道,某地方有一对夫妻正在看黄碟!顶多知道“有人在看,一男一女”。那他怎么知道是一对夫妻而不是卖淫嫖娼?警方的责任就是要严肃对社会上一切可疑的信息,可疑的东西,对信息在有报告时做出反应,他不像我们,事过之后把整个事情都知道了,是一对夫妻在看黄碟。事后和事前对我们法律非常为难,司法必须在当时得到信息以后马上做出或者是执法的判断。要做出基本正确,大致正确但不可能永远正确的判断。所以警察不知道你是好人,只能先把你扣下,程序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好人,而警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出判断。我们觉得挺委屈,这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公民意识还不够,我们不知道,我们还以为是熟人社会,我们从自己的感情出发,我们实际上不理解我们的社会已经变成了陌生人的社会。一接到举报电话,警方就会判断,是否有卖淫嫖娼,甚至是否是贩黄制黄的窝点。你说警察不该去,可是不去出了事又说警察不作为。你不能不考虑事前事后,马后炮太容易了!

再看时间,当时是晚上十点,夏天,太阳刚落山,有可能有人去买药,还有可能有孩子,你不能简单说这是谁的私人行为,但是我们还是忽略了这些。最后结果,赔偿了将近三万块钱,当地至少四个警察一年的工资,一下没了,你说冤不冤。今后还有谁去当警察?社会还公平吗?给予警察这种东西,就像被人打了一棍子。我注重的自由主义是态度,简单的话,态度,这是它重大的一面。

我们现在是用事后诸葛亮的态度去评判世间的,因此很容易出错,而且可能出过错,确实出过错的(事情)。这么评判不公道。你这个法学家,你这个律师,你这个记者,如果你是个警察你会怎么对待?所以这样的事情有可能还会发生,这个警察今后再打电话就不出警,今后社会上的各种坏事就会越来越多。因为你给的激励是不对的,警察感觉不公道,警察今后去干嘛?只要你不抓到我,不看到我,我就吊二郎噹,能不去我就不去,去了我就惹事嘛!不去出了事我就站出来(受处分),不出事我自己就捞了。这个案子,我觉得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实际上是有重大损害的。

后来有人报道就说,这个问题很可能当地警方因为财政上紧张,所以他们就出来抓赌抓嫖抓黄色的东西来罚款创收。所以这个问题也不是警察干预私权的问题,而是警察他们经济上支撑不够。就像我们所说的法官开发案源,走向社会。其实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服务,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增加创收,改善法官待遇。所以那个时候打的旗号是,“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给老百姓排忧解难”。那都是歪的口号。我就问过法院院长,法院院长就说:“我们这么多人吃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的钱都不够,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只有去开发案源。”法官拎着酒拎着烟去银行行长那儿去问:“你们这有没有案子?”(笑声)你说这样情况下美其名曰: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你刚才看到的这个问题不是法官想不想独立的问题,他要吃饭!警察也是这样,警察之所以提出问题,说不准就是指这问题,当地财政给的收入不够,警方得不到很好,足够的保障,29000多块钱就是四个警察一年的工资,也就是一个警察一年才得到7千块钱,7千块钱平均一个月才600块钱。最后还有一个警察被开除公职了,还待岗!

我在这里分析这个问题,大家注意我并不是关注这个问题。这个案例,我试图把个案的分析同一个理论的分析讲一下。我选择的问题是,试图考察中国当代主流派讨论法律问题的时候,大家说的什么样的东西,是用什么样的法理。我发现他用的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不完善,他不但没考虑到社群利益,没考虑到女权主义,他甚至是自由主义的一些东西,后半句话——不损害他人利益、权利,这半句话都省略了。我认为我们现在的自由主义是教条化的自由主义,是教条主义的自由主义,其实我在批评这种自由主义的时候——不完整的自由主义——不要认为我拒绝自由主义,其实我从来不因为意识形态原因拒绝任何问题,如果大家清楚的话,我在这采取的仍然是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自由主义,是以这种政治自由主义为基础。政治自由主义是说,在一个社会当中,社会已经多元了,大家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我们寻求共同能够达成一致的方法,叫做“重叠共识”。现在大家对反腐倡廉这个问题上一致,这就是重叠共识,尽管我是知识分子,你是一个下岗工人,他是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就觉得我们要尊重知识分子,下岗工人说这个社会太不公平,还是劳动力最重要,农民说,管他怎么回事,我就觉得80年代的正确,现在的农民老吃苦了,毛泽东时代就是太苦了!现在的地方干部老是欺负人,就是80年代最好了。不管怎么样,大家的观点可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共识,这个就是——重叠起来——反腐倡廉。我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恰恰运用的政治自由主义,寻求一个共识。社群主义、女权主义包括自由主义都发现,在这一点上其实他们都认为:一个人可以行使他的自由权利——这个自由我们不去评判它的高下——但是这个自由绝对不能去影响他人行使权利。他们在这一点上都认为至少国家有权去干预,至于干预的措施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可以说这是“重叠共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也是自由主义,因此我不是在拒绝自由主义(我说,连我这样批判主义也还在使用自由主义),中国、全世界的法理学在我看来就是自由主义,但是有不足,不足在什么,根本没想到这个自由主义是有限度的。

大家注意,我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直还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法理的时候,我们会学到外国的一些研究,这个人研究福柯,那个人研究查尔斯泰勒,那人研究波斯纳。但是大家看到这些许多引进过来的,都与中国没什么关系。都说波斯纳怎么说的,福柯怎么说的,哈耶克怎么说的,与中国的问题没有联系,而我写这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恰恰是借助分析中国的“黄碟”案,这个太普及的案件,不起眼的案件,我们就可以所有这些思想理论资源都可以通过我们学者的努力,把它同中国当代联系起来。我知道你们都说朱苏力是后现代主义,所朱苏力太先进,我们现在处于现代法学阶段,不需要这种观点。我想说,陕西延安问题不后现代吧?但是你一看分析中运用了所谓社群主义、女权主义,这些就成了所谓后现代的东西。女权主义是说,男性和女性之间对许多问题看法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就是讲这个。你不认为男女不一样吗?你看你们班考试成绩好的是不是都是女生?(笑声)现在全国第一名有几个不是女生?我不是说女生就是更好,而是因为她们的特点更容易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取得好成绩。这是个现实的问题。而延安那个事件就是社群主义问题。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把国外的思想资源引过来就好了,不能这样分析!所以我就要通过这些东西的分析来证明,这些东西同我们当代中国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我们要借助这些西方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关心中国的实际,而关心中国实际并不是说大话,不是说诸如正义,要维护司法正义,要追求司法正义,这些都是大话!那有那么多崇高?!法官受贿,律师行贿,搞三陪;教师抄袭,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也抄袭,那有那么多崇高情操!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只说大话。要公平、正义、有效,这只是功课上的,我们要像“黄碟”案那样一点一点分析。在这个精细过程中你会变得犀利起来,思维变得严密起来。我们需要关注理论,需要思想的开放,可理论不能教条化,如教条化的自由主义。我在这儿讲这个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同样的,“包二奶”的问题,其实也一样。学界、法律界一般说:“哎呀,这个要尊重个人自由。”另一面,传统一面又说:“哎呀,要尊重善良风俗。”包括重邮大学生同居怀孕被开除事件,这些都可以看出自由主义在中国社会当中已经变成一个教条。一个女孩进了大学后说,她有权利发生性关系。我不反对,我也讲,合法结婚年龄到十七、八岁之间有人熬不住,那也可以理解。(笑声)但是你说你怀孕还能继续上学,那你想想一旦生了孩子,就养在宿舍里了,(笑声)一个宿舍四个女生三个有孩子的,你让别人怎么上学?因此,不是说你不能上大学,而是说我们现有条件下,不能把宿舍变成一个带孩子的地方。但是有人就说,女青年已经二十多岁了,她有理由主张性自由的权利,这种都是教条主义,他不去观察现实,观察周围我们资源的种种限制,很多人想上大学就因为报错名没有被录取,进不了。你怀孕进来了,带个孩子,这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经受不起。这都表明中国的自由主义教条化了,甚至人都是教条化的,这就糟糕了。不能把任一讲的对的东西变成教条化,尤其在中国。所以我讲为什么选“黄碟”案,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围绕这一事件的讨论,包括“包二奶”,都已经是教条化的自由主义。

我们一定要具体分析中国的实际,要思想上搞的开放,理论上要关注事实,关注中国这个具体的社会。我们应该研究真实世界的法律,不要研究那种空想世界的法律。马克思研究的就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而不是黑板上的经济学。

我今天讲的内容就到这儿,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第五篇:朱苏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现代化

朱苏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现代化

发布时间:2009-12-08 13:41:36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

【关闭】

【我要纠错】

政法系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北京农学院作这次讲座。原来,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现代化》,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很博大,很难一言说尽。我今天主要讲讲法治现代化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法治是陷在现代化进程中。讲的内容比较多,我可能只能稍微概要的讲一讲,我大约讲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左右,然后留下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让大家提问,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提。

我们今天都说法治,但我们想,法治究竟是什么?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很多时候是因为社会上流行,社会上一流行什么我们就谈什么。社会上流行电影《英雄》,我们就谈《英雄》这个电影,张艺谋呀。或者最近网络上谈木子美的也很多。所以大家可能就会纷纷议论木子美。实际有时候我们忘记了法治究竟是干什么。那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要法治?是不是我们以前的社会缺少法治?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告诉你。对不起,我今天讲话可能会得罪很多老师,特别是讲法理的或其它部门法的一些老师。但其实上不是这样的。

大家想一想,可能在座的同学不一定知道,在座的老师请想一想。20年前,我们没有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是那个时候我们社会中绝对没有什么假货,买卖虽然服务态度不好,但是假货很少。不需要像今天的王海出来打假。我们那时很多法律都不全,我们那时侯的《婚姻法》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许多的规定。但是基本上大家生活的还是比较安定的。婚姻也不能说它不幸福。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婚外恋、第三者。很多研究表明,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幸福程度是一样的(笑声),这就是大概六、七年前,北京有个调查,调查了大概从30年代到90年代结婚的人们,问他(她)们对婚姻幸福的满意程度。调查表明,大约45%左右的人们感到幸福,55%左右的人们感到不幸福。因此,这个研究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也就是自由恋爱的婚姻和非自由恋爱的婚姻基本上幸福程度是一样的。而且离婚也不能使我们更加幸福。因此,我们很难说,法治就一定能给我们幸福,生活的更好。

那我们希望法治是干什么的呢?在我看来,希望法治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渴求,是希望社会要规则有序。而法律就是一种使人们生活更加有规则更加有秩序的制度。为什么人们希望社会规则有序?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没用的。比方说,大家今天来听讲座,结果朱苏力没来,你们就发现自己吃亏了。大家今天来学习,来拿这个学位,结果发现三年或四年以后,发现这个学位没用了。大家于是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学位都在贬值,学位越来越多,硕士博士数量越来越多。大家都感到失望。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是北大的本科,很多同学都感到那不是足够了吗?结果发现没过几年,十年以后,发现本科就不够用了。因此,又开始上了硕士,上完硕士又过些年,又发现博士又吃香了,硕士又不行了。因此再去读。因此这个社会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人们就会发现自己老在受骗。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是建立在稳定的预期之上。比方说,大家今天来这里学习,很大程度就是今天不会发生地震或者说地震不会发生在这个地方,如果发生这个地方,我们就不敢来。我们把钱存进银行,我们存进去,在去取钱时,我们预期到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定交给我,不会说,遇到了一个陌生的工作人员,说我不认识你,你没有把钱交给我,我就不给你。为什么,就是一个稳定的预期,没有稳定预期,我们的一切生活都是很没有保障的。

婚姻也是如此,为什么人们到最后都想结婚?当然有些人不想结婚,谈恋爱谈到最后不想结婚,被逼结婚的。有这种情况。但很多时侯,想结婚是什么,就是怕不稳定。因为不结婚,总是不能够落实,说不定哪天就跑了,因此希望领结婚证,法律上把这个关系定下来,这样你才能安心的去工作,安心的学习,不用成天男同学整天想着去给女同学买花,想着她,女同学说我怕他跑就要整天缠着他。结婚使得相互之间有个默契。而不想结婚,也是预期到和他结婚不一定是幸福,尽管过去时候他在班上看起来也很潇洒,也很体贴,但是觉得结婚后不稳定,因此不结婚。你可以看到所有制度,就是使人们有稳定的预期,稳定预期,是指社会生活有规则。所以,当代中国对法治的呼唤就是对秩序的呼唤。我们总是感觉到社会上秩序不够,但是要注意,这个秩序不够有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变革,带来了许多秩序的问题。所以社会上不稳定,很动荡。家庭不稳定,社会上学校里成天搞改革。因此就感觉到有一种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还是有一种就是我们自己从过去生活带来的一种思维模式。特别是像我们这代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已经生活惯了的人,你会感觉到,这个生活没有秩序,我昨天这么做,今天就不能这么做了。大家知道,现在计算机换得很快,计算机软件换得很快,很多人的妻子、丈夫都换得很快,学历、人呀,各方面变的都很快,因此我们有时候不适应。实际上,我们人都希望有一些保守的东西,比较稳定的。因此我们会感觉到这个法治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把这个社会生活规范化。

但是,我们现代化法治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看,许多时候都没有现代这个意义上的成文法律。但是我们讲法律并不等于成文法律。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学成文的法律比较多。但一个社会有没有法治并不在于它有多少成文法律。甚至有的社会当中甚至基本上没有成文法律,也没有与这些法律相关的执法的、立法的、司法的法律机构。但实际上这些社会生活也是有秩序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说那时候是有法治的。因此,我们今天建设的法治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法治,而是一种现代的法治。而且当时那种社会秩序也受到人们的尊重,也大致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正是这种秩序,尽管我们今天看起来可能要批评它,说它是封建、传统的法治。但是在当时来看,许多人还是认为这个法治是具有合法性 的。我们也从一个历史的眼光看,也是具有合理的一面。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他只需要很少的法律,就可以形成一种国家。这个国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等一下我在说,什么叫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中国过去实际是一个这样比较传统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国家。政府基本上不大干预民间的事情。是天高皇帝远这种状况。老百姓自己通过民间的各种规则,或者风俗习惯来调整自己的社会生活。国家权力实际上没法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国家也不能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家里有什么夫妻之争呀,婆媳之争呀,邻里纠纷呀,国家基本上不管。除了杀人放火这种事情国家会管。除了两个村子打架,两个家族打架,政府才管。一般来说,政府都是不大管的。这时候这种社会也能够长期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清王朝,明王朝,唐宋都是这样的一种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种状况?我们不能说那时候不好,实际上那时候相当好。你比如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时代,我们今天可能会说它没有法治,没有现代法治,但人家生活那麽好,人口非常多,财富也很多,海外的许多国家都来归顺。你不能说它没有法治就不好。清代也是如此,清代康熙年间,不到100年间,康熙和康熙以后,中国人口翻3倍。从一 亿人口增长到四亿。也就是说到国民党被打败的时候,中国人口和康乾盛世时的人口总数是差不多的。你想想,在这一百年时间,人口要翻两番,那你经济增长得多么大,老百姓生活还能是挺好的。这些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当中,不是像今天的工业社会,你随便造一个手机,那麽一点点东西,卖一个几千块钱。那时候是纯粹生产粮食、丝绸、茶叶。实际是这种情况下,国家能够养活人口,使之增长两倍、翻两番、增长三倍这种情况,你想像那时候是什么样的生产力。但是那个社会为什么人们能大幅度的生活的不错呢?除了发生天灾人祸,外敌入侵的话,这个整个的社会相当稳定。我们等会会讲道到很多细节的东西。这种秩序是怎么来的,最主要是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社会的组织形式相联系。我们都知道,在当时传统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交通很不发达。这个东西很重要。因此,就使所有的人基本固定在土地上。我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我就不可能跑远,大家都是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大家如果是生活在农村的话,或者特别是那些比较中西部的农村里来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电话,你说说这个人是能生活在多大范围?最多是走出来,早上出去,赶个集,走出个二三十里路,然后晚上回来。偶尔再走的远一些,串个亲戚。基本上你一辈子就是在这么大的环境里走动。如果是在一个大山里,你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大山,也就偶尔出去走一个亲戚。这时候每个人生活的具体世界都很小,在这样的生活世界中,人们的关系就非常紧密,大家注意,我不是说亲密。无论它好坏,它就是非常紧密的,而且人际关系是多纬度的。就像我们今天的关系可能是单方面的,非常简单的。比方说,我今天来就是作为一名老师,你们就是作为一个听众。关系非常简单。可是你在一个村子里这个关系就是比较多纬度的。比方说,在传统社会当中,你在一个村子里,你跟你的妻子,或者丈夫。可能就是个姑表亲关系,是堂兄妹,或者是表兄妹。你的邻居可能是你的哥哥,或者是你的弟弟。或者是你的叔伯兄弟。这种关系非常近,你可能在做买卖时,卖的东西,交易方实际是你的邻居,或者是你的熟人。我们讲这种关系就是对人的行为构成一种制约。这时候,你可以看到,不需要什么《商品质量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者其他一种执法机构。人们在提供他自己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时候,他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我村子里有个木匠来给我们家盖房子或者打家具,他必定会尽力做,以他的全部能力和最好的材料来完成。因为,他如果欺骗了我,房子没盖好,我很快可以找到他。在村子里的小商店里卖糖、卖烟、卖酒。他不敢卖假烟,假酒。除非他也被欺骗了。为什么?因为他如果卖假烟、假酒或者其他假的商品的话,那我马上可以找到他。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大家都必须诚实。起码比较诚实。不是说他没有诡计,而是说他不敢用诡计。就像你可以在外面耍一点花招,可放在同学当中不敢耍花招。因为你知道这四年当中,大家都在一起,你要一次花招被大家识破了,其他同学会对你印象不好。你在外面很欺负人,可是到宿舍里面你不敢欺负人。为什么?就是生活一旦紧密了,人际关系会相互制约,也就是说,交换不需要签合同。就像你们同学间借钱不会去签个合同。你借我50块钱,我给你写个借条,不会的。你借饭票给我,你自行车借给我,都不会写借条的。为什么?熟人关系。这个人际关系非常紧密以后,你知道借了自行车是不敢骑走,把它卖了,是不敢的。只有外面来的人他才敢偷车拿出去卖。同学之间借了车肯定会好借好还的。为什么?就是熟人关系。你借了自行车不还的话,下次谁还借给你?就不说别人报复你一次,把你抓起来打一顿,就是下次没有人理你了,在班集体你就是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我朱苏力借钱不还或者借车不还,还把车卖了,今后我朱苏力还怎么在这个小群体里面活着?在这个村子里活着?所以在这样的关系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群体当中,人们的关系肯定要保持一种相对诚实的关系,非常诚实,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要守信用。否则的话就要受到报复,就会别人不理你。就像大家在同学之间,班级里恋爱是不大敢去吹。你和一个女孩子谈恋爱或者你和一个男孩子谈恋爱,你是不敢随随便便就吹了。你要跟其他学校的,外系的同学,你可能就比较敢吹,为什么?因为你吹了,其他同学就会恨你,讲这个人不讲信用。其他的男孩子女孩子就会恨你。因此,下次你再喜欢另外一个女同学,你也不敢去追,追得人家不理你,可是其他外校或其他系的同学不知道,你再去追其他人,人家也不知道你曾经有那么恶劣的行为。(笑声)

乡土社会这种情况也会有一些。我不是说乡土社会非常好。乡土社会也会有犯罪的行为。这种犯罪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犯罪,可能不是我们今天刑法意义上的犯罪。但是在当地的老百姓,肯定认为是犯罪。那惩罚起来会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呢?是惩罚起来非常专断,非常专制,不是的。尽管那时没有什么“罪刑法定”,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刑罚,以及文字表达的法律规则。也没有严格的程序法,也没有什么举证。但并不意味着惩罚是不公平,是专断的,就没有规则指导的。因为在这种村子或社区里面都会形成某种规则,什么事情是不能干的,什么事情是能干的,干了以后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不但有这种实体性的规则,还有种程序性的规则。大家想一想,在你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程序性的规则。比方说,星期天晚上,隔壁同学在那唱歌,你们那个屋子在睡觉。唱到十二点以后,他们还在那唱,你过去了。你就跟人家吵架,不大可能。你就会敲敲门,说我们休息了,你小点声音,好不好?你又回来了睡到床上。又过了十分钟、二十分钟,他是在那唱歌,还在那吵闹。你就过去了,可能会没好气地说:“怎麽搞的?跟你们说怎不听呢?”然后把门一摔,又回来了。如果你回来以后,然后又过个十分钟、二十分钟,他们还在唱歌,你可能冲进去就打架了。你看这里面就有个程序的概念。尽管你们从来没想过这是个程序的概念。就是说先礼后兵。其实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隐藏着这种程序规则。所以大家有时候不能把老师讲的,特别是法学家讲的太当真。他们说中国古代没有程序,只有实体法。你要注意,实际上都有。你要从生活中去理解这些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有违法犯罪的,到别人地里拔根葱呀,偷人家萝卜呀,偷人家鸡吃呀,在这个村子里很容易抓到。我们全村的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只有个别人整天好吃懒做,好象也不养鸡。大家想,呦,昨天我闻到他家有鸡肉味,然后到他家外边一看有一堆鸡毛,抓来一顿,就行了(笑声),一般不会错。因为大家都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虽然还没有一个法官坐在那,程序、完全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没有这些东西,但是一般不会错。相反在今天社会是比较容易错的。而且有人说在当时的惩罚很严厉,其实也并不是那麽严厉。因为当时传统社会中有个基本规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实际上是最早的“罪刑法定原则。”最早的“一罪不二罚原则”。最早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都隐藏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是说我把你眼弄瞎了,你也只能把我的眼睛弄瞎了。我把你牙齿打落了,你也只能把我的牙齿打落了。因此,这是一个限制。实质上,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都是非常粗暴,非常野蛮的。大家回到你的村子,你的单位里去看看。从来不是说你的这个人借钱不还了,我走上去给你两个耳光,然后拿把刀捅你一下。这都是不大可能的。我们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这样一种规则:借钱不还,30块,50块钱,在同事之间基本上就不说了。今后我就知道,这个人不能相信。如果借个上百块钱,同事之间我就会跟他催促一下,你不还的话,我也会跟其他同事讲,说它不可信。如果是五百块钱我可能就要起诉了,或者找个机会报复你一下。不会说你借钱不还,我上去就给你一刀。那你杀人要受刑法处罚的。所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个最基本的规则。大家注意,讲“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其实不是真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是个象征性的,它只是一个原则性。因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有的时候是可以还的,有的时候是不能还的。比方说,我已经是独眼龙了,我把你眼睛弄瞎了,你这时候再把我眼睛弄瞎了,这时候,我的第二只眼睛瞎的时候就比你那一只眼睛瞎的时候更严重。因此,你不可能再去把我的第二只眼睛弄瞎,因为我变成瞎子,整个人就完全残废了。这时候,以眼还眼就不行。还有我们想,很多事情我们都是没办法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比方说,强奸。我强奸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再反过来把我强奸了,这不可能的。(笑声)因此,这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实际上想说是传统社会中,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你杀我一条命,我杀你一条命,这是好算的,有许多时候是不好算的。有许多时候人们能用财富来抵。比方说,把你眼睛弄瞎了,我又是独眼龙,你不会把我眼睛弄瞎。或者把我们家牛或鸡牵走了,或者是赔你一大笔钱,采用这种方式来赔偿。但如果是说如果没有钱的话,你的眼睛不能弄掉,你的胳膊很可能要弄掉一个。他总是要找到一种替代的方式。在这种村子里,这种社会中。村子里的村长、族长说是非常专断,其实是不可能非常专断。他们这个权力实际上是比较公平的,而且他只有公平才能够维持大家对他的信任。为什么?就是说因为这个族长的威严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并没有人们一定强迫他要公平做事,相反是因为他做事比较聪明,比较智慧,比较公平,所以大家才寻求他作出个判断。可能他也作出过错误的判断,但是一般说他是想努力保持一个公平的判断。大家想想黑社会的头子就行,黑社会的头子实际上是一定要公平的。如果我朱苏力是黑社会头子,你们在座都是我手下的喽罗,然后你们都去抢了钱交给我。然后我看到哪一个女的,找个小秘,我挺喜欢的,你们抢的钱都给她,你们大家都觉得不公平,或者有一帮喽罗我喜欢,有一帮喽罗我不喜欢,你们抢来的钱我给了我喜欢这拨人。大家都会觉得不公平。因此,金老师就会觉得,朱苏力这么不公平,那我干脆把朱苏力干掉算了,(笑声)干掉他,我来当这个头,我保证做的比他公平。大家只要看看美国那个电影《教父》,黑社会头子总是比较公平的。他反社会,但他在他的社区内部是非常公平的。他一定要公平才能成为一个黑社会头子。所以黑社会头子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就是说,胡搅蛮缠,成天打打杀杀,他一定要比较公平,而且他一定要注意权衡这些东西。

因此,在这个传统社会中,我们几个怀疑都打消了。我们可以说传统社会中,除了没有国家这种权力直接统治这个社会的,其实社会中秩序是长期稳定的,有规则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有法治的。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对于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人是非常熟悉的。比方说,我来到北京农学院,我就会感觉到陌生,我就不知道该怎麽做,该怎末说。这还是我们现代社会好一点。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跟你的女朋友第一次一起到你未来的丈母娘家时,你就会手足无措,因为你不知道人家的规矩。女孩子也是,到你未来的婆婆家时,你不知道是该笑好,还是不该笑好。你笑了,可能人家就会说这个姑娘怎麽傻乎乎的,成天笑。要不笑的话,又怕人家说,这个姑娘怎麽不会笑。坐着吃饭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自己夹菜好,还是等着别人给去夹菜好,也不知道自己坐在什麽座位。因此,我告诉大家,这时男孩子女孩子要多照应一些。告诉你应该坐在哪。为什麽?因为你不懂得对方家里的规矩。但是在这个角色内部的人,他会感觉到,规矩我都熟悉,游刃有余。你在这个地方呆熟了以后,你把规矩都弄熟了,你也就游刃有余了。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都是一小群一小群的人群集合在一起。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己操持好了,把家庭操持好了,把整个村子弄好了。实际上国家就太平了。国家是个很小的国家,国家没有多少事情可做,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三国上,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庞统。庞统被派去作县官,他感到愤愤不平,他觉得就是大材小用。因此,他三个月不理朝政,不理县里这个事情。然后刘备派张飞去教训他,他说这只是一点点小事情,还不容易处理。然后三下五除二,几个时辰就把事情处理完了。一个县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处理完了,三个月的事情。可是你可以想想,现在的县长有多忙。光是晚上吃饭都吃不过来。(笑声)大家不要笑,不要以为他们真的好吃,我跟你们说,你们现在是爱吃,肯吃,觉得吃饭是件好事。可等到像40多岁,50多岁以后,人都吃不了多少了。这时候说吃饭是一种罪过。你不信可以问问你们金老师,他现在饭能吃多少?(笑声)他和我同年,48岁。已经吃饭不会吃太多,吃一碗饭就行了,哪有什么吃的多的。见了面都是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明明是陌生人,故作相识恨晚的状态(笑声)。这是很累的事情。可是你想想,现在的县长,还要有秘书帮他处理事情。可能手机都要秘书帮他接电话,帮他过滤掉一部分。可是你想想庞统,就不需要做这么多事情。三个月的事情,他根本不理,一小会儿就处理完了。我们想想古代的时候,什么苏东坡,白居易呀,当过大官的王安石呀,欧阳修,黄庭坚,郑板桥这些学者,当过县令,州官,甚至很大的官,还写很多诗。你看他们诗都是喝酒,苏东坡一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赋,一游就是一晚上,然后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在喝酒。在西湖上,白居易这些人,苏东坡呀,带着妓女到湖上游览,然后写两首词让妓女去唱,然后有的还搞点同性恋(笑声),郑板桥就是搞同性恋的。画画竹子,写写诗。具体没什么事情可干。州官也是。所以大家不要以为那时侯的人都非常有才华,现在社会比那时多的多。但为什么没有那时侯有名?问题是今天太忙了,公务事情太忙了。那时,国家没多少事情让他们干。因此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在这坐着。因此有很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交交朋友呀。你看苏东坡写《夜游承天寺》,晚上睡觉睡的好好的,突然醒来看到月色很美,就爬起来,去承天寺找那个朋友一块到月下游玩。今天,哪有县长,州长或纪委书记,省长,半夜里觉得月亮很好,我就去庙里找人。把人叫出来,去游玩。那只有第二天不需要工作时,才这样做。今天事情多,12点才回家。通过窗户纸看到月光很好,就去游玩,甚至走远。你再想想,我们学过中国法制史,我们知道唐代的李世民。有个“五复审”制度,就是说任何一个死刑案件他都要审查五次,他把死刑案件全部看完,看过五遍。大家觉得许多法学家、史学家说李世民多么勤政。为什么?案件很少。要是案件多了,他能看五遍吗?(笑声)今天一个法院院长每个案件他看一遍都看不过来。我们讲,我们的最高领导人也很勤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这些人都是很勤奋。可是我们一年要处死的犯人要有2000人左右。一个案件卷宗起码要有10万字左右。那就是两万万字。你想他能看多少?就是每个案件都看一遍,他一年也看不过来。所以李世民勤政不是说他的功劳多大,而是说明那时侯官员不需要做很多事情。一年的死刑犯可以集中到北京来处死,甚至有的时候,一年都没有一个死刑犯。为什么?大家事情都在基层解决了,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不是说,这个社会特别好,它也有他的弱点。我一会讲到。听起来,你朱苏力描绘古代传统社会那么好,你想想村子里很少有盗窃。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以说是。城里法律最多,可城里面成天强奸、盗窃、杀人都有。村子里也没什么法律,那村子里也好好的。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法律多了就是好的,社会越来越好,有的时候并不一定。但是,呆会我们会讲,现代社会为什么需要法治。传统社会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首先,传统社会的基础在于血缘关系或者亲缘关系。因此他是利用人的爱有差等这种本能。就是说,孔子墨子的一个争论,墨子认为,作为人应当兼爱,对所有人都要爱,就像今天我们说的博爱。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你想,这是作不道的。孔子讲,爱有差等。就是说你首先要爱自己的孩子,爱你的父亲。然后才能够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可能是对所有人一样爱的。大家想想,捐款时候就是如此。你喜欢和你们班上的同学交往,不喜欢和其他班上的同学交往。你更喜欢和自己学校的老师交往,尽管你也尊重其他学校的老师,就是觉得尊敬他,但你不会同他有很深的交往。比方说,你们的一个老师因为车祸去世了,你会为她流泪,回味他去扎花圈,会哭哭泣泣的。可是如果我朱苏力死了,你可能会觉得死了,朱苏力死了,死了就死了吧,无所谓。为什么?就是说孔子看到了人的这个特点。人不可能像墨子说的那样爱每一个人的。一般人都是更爱自己的亲友。你更爱自己的孩子,你的弟弟妹妹。当然,你们现在没有孩子,当然将来你们迟早会有,也不一定迟早,也许就是没有。因为你选择了没有。(笑声)看到别人的孩子饿了,哭了,你就会觉得有点同情,但是自己的孩子饿了,你就会心疼。当然也会有例外,爱别人的妻子,胜过爱自己的妻子。(笑声)开玩笑的话。就是,因此,传统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费孝通先生把这个叫作“差序格局”,距离越远的人,与我越无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你比说,我们中国哪个地方受了水灾,我们马上愿意捐款,可是如果日本受了水灾,我们可能就会觉得无所谓。爱斯基摩人受了水灾,我们更会觉得无所谓。爱斯基摩在哪?非洲人,你看到非洲人饥饿的样子,瘦骨嶙峋的样子,心里也觉得难受。可是,如果是你们的孩子瘦成那样,你会怎么样?这就是人的这种人性。所以说,乡土在社会是建立在人的这种自然情感上的。这种关系就会带有很大问题。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它有很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胳膊肘向里拐的现象。今天放大了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就是,我们能把我们这个群体人照顾好,把我们家的人照顾好,把我们的家旁边的人照顾好,然后把我们村子的人照顾好,放大这样一种关系。这样老是排斥外来因素。因此,你说的不是我们的地方话,我们就把你排斥在外。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开放,就是要促进人的交流,防止这种排外。这种一旦排外后,社会就会封闭起来。封闭起来,就使得外来的新鲜知识不能进入。这个社会的知识从哪里来,只是这个社会内部人从生活中获得知识,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就像井底之蛙,老是护着我们这一小块地方。这样欺负外来人,外来户。大家想想,在农村里面,倒插门女婿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可能今天你觉得无所谓,只要我爱她就行,甚至愿意作倒插门女婿。可是在传统社会中,甚至今天的农村中,人们不愿当。张家村,我姓朱的去当倒插门女婿,我这一辈子不会痛快。所以只有穷的实在没办法的人,才会去作倒插门女婿。它优先关心和满足的是内部人的利益。内部人和外部人有矛盾时,首先保护自己的人。你们同学同其它同学吵架,其它学校,其它班同学吵架,你首先护着本班同学。打架,你都会为自己班同学打架。你们同电力大学一旦发生冲突的时候,都是护着自己的学校,我相信都是如此。大家想一想,这都是传统的,也是人的本能。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很不利的,它不利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这样一个社会,你知道,人的本能是不愿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所以要这样变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需要现代化的塑造,你想想为什么要法律人人平等,不是说我们都愿意,而且说现代社会不得已。而且如果这样子,跟着来得一个问题就是:都只顾自己的话,所有社区村子这之间没有联系。做一个比喻,一个国家就像一堆马铃薯,用麻袋装着,麻袋没破的时候,马铃薯装在麻袋里还满可以。麻袋一破,马铃薯全部散开。就是说一盘散沙。这样建立起来的国家是什么国家,是基于很多地域观念的国家。很多地方都强调地方观念,这样一个国家,它不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所以,同国外一打仗的时候,很多地方的人就会觉得:我是山东人,东北离我们很近,日本离我们很近,广东人离我们很近,为什么日本人来了是外国人,而广东人来了是中国人?他想不通。因此,这样的社会很容易被征服,因此一旦外部势力非常强大,来入侵的时候,你根本抵抗不住。而政府也无法到农村去,动员人来抵抗外来侵略。另外一方面,它也不能深入下去收集老百姓的人力、物力。而老百姓也感觉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是其他村子的事,是其他省的事,与我们无关,反正很遥远,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所以为什么王朔说中国出汉奸,为什么?就是说在四五十年前,在现代民族国家成立之前,中国一直是这么一种一盘散沙的状况。所以日本鬼子来了,他给我一点钱,我就跟着他去当兵,当伪军去了。中国抗战时候,几百万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一样多,汪精卫手下伪军和抗日部队差不多多。你想这是非常奇怪的事,因为没有现代民族国家。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有个民族国家的概念,但那是文化中国的概念,这不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概念,所以各地的法律,都是不一样的。不但在中国如此,在西方也是,大家注意到古代西方有许多邦国,也是如此。在这末一个小块地方这是一个政治团体,其他地方不是。所以后来就要统一。马基亚维利这些人都要求自己的国家统一。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要统一。德国是到俾斯麦那个时代才统一。19世纪末才统一起来。不统一,资本主义怎么发展起来?不统一就没办法发展工商业,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社会当中,由于国家没办法把触角伸到农村去,天高皇帝远,因此这个社会中,国家就不可能从农村那里获得很多社会财富来养活官僚和其他国家的供职人员。大家想想,说封建王朝疯狂压迫农民,其实是很难疯狂的。到清朝,经济已经是非常发达了,据瞿同祖先生的研究,他调查了清代的10个县,最多的一个县50个官员,说不上官员,应该说是官和吏。最少的一个县有多少?12个人。你想想,现在我们一个乡里也不止这么多人。这50个人、12个人包括小车司机在内,包括他出门打回避牌子的。一个县官吏才这么多人,它怎抹去疯狂压迫老百姓?收税是怎么收的上来?那时侯,收税不是像今天这样,交什么个人所得税。而是按人头来收税,或是按地亩来收税,或是按丁来收税,就是青年男子数来收税。他不是按今天,像朱苏力,你一个月拿3000块,你要交几百块钱税,你拿4000块,拿5000块就交多少钱的税。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就那么多人,怎么去疯狂压榨。因此能不能收上税,必须要借助当地豪强,就是所谓的地主。就是费孝通先生讲的皇权与绅权。这在中国传统社会统治中非常重要。地方势力,这些人不是当官的,或者是原来当官的,现在又退休回家了。大家注意,那时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现在你在农村工作很久了,你退休了,回到城里面。那时是回到农村去,那时侯农村生活比较好,城市生活,那时是没有土地的人才到城市中来,社会完全不一样,是农业社会。这样,绅士在当地帮助地方政府来收税,这些人都是生活在农村里面,因此,都是隔壁邻居,因此我怎么好去拼命压榨呢?他也会经常帮助农民抵抗政府,有时也帮助政府收税收租。当时统治,到国民党时期只到县市级,毛泽东时代试图把统治推到生产队,或是自然村这一级,但是这个失败了,到人民公社制度废止后,即证明了这个失败。现在,已经退到乡这一级,国家政权退到乡这一级,这样收不来钱收不来税,自然养活不了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人少,也不可能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执法人员,很少一点点,因此这个社会平常的时候没关系,但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比方说,遇到SARS这种情况,它不能够紧急立法,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执法。所以那时的政府是非常弱的。大家想想,许多人都说:“小政府,大社会”,说我们政府太大了。我们的政府,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很大,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说也很小。我们说中国古代政府是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政府,欺老百姓,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当时据经济学家研究,清代政府,政府的支出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呢?3%。现在我们占多少呢?30%。怎样高度中央集权?美国多少?60%。60%是联邦政府支出的,在美国,在最高时候,70年代,达到70%,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小政府,大社会”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现代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并不一定是等于大,强大和大是两回事,要强有力。否则,政府很难应付。一旦出现紧急危机,大家想想,清代末年,太平天国的时候,军队没办法打仗,只能找私人去打仗,曾国藩回家去把自己兄弟姐妹,本家兄弟组织起来,带出去打仗,李鸿章也跑到安徽去,左宗棠也是如此。军队都不是国家的军队,都私人的军队,国家最多补贴你点钱,征点税,主要靠李鸿章这些人自己弄点钱去打仗,所以有湘军淮军之说。国家养不起你。清代时,全国政府官员多少?才两万多个,怎样去高度中央集权?这样社会,平常时候,没有事情还可以,社会中的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你打扰不着我,你也没办法欺诈我,因此老百姓生活也还可以,可是,一旦遇到紧急状况,蒙古军队一打过来,失败了。金人一打过来,失败了。蒙古军队是种部落社会,高度的训练,都是骑兵,你根本没办法抵抗。日本人打来了,你没办法抵抗。因此,你可以看到不光是那时侯,甚至是北伐军蔡锷那时侯,建立个军校,马上就可以把整个中国打下一半。蒋介石是怎么统一中国的,北伐,不就是建立一个军校呀?建立个军校就把中国统一了,蔡锷怎么反元呢?就是建立个云南讲武堂吗?这个就很容易,只要我凝聚了一批非常有纪律的人,忠心耿耿的人,几万人,几千人,就能占领中国了。就使整个国家没办法对付。民国时候,经一个外国人调查,发现土匪多少?3700万。当时中国只有4亿人,平均将近10个人就有1个土匪,当然,他那时侯,可能把红军,各省市的游击队都当成土匪。国民党叫共匪,他也算做是匪。可是你想,红军那时也就是百八十万人,剩下的两三千万人怎么样?也就是这点上,中国共产党才能打天下,政府都控制不了。毛泽东在《毛选》第一卷就讲的清清楚楚。帝国主义,各地军僚,只能控制城市,他控制不了农村,因此,共产党在农村,红色政权可以长期存在。毛泽东看出这点,因此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那么乡土社会的问题是怎么暴露出来的呢?除了我们在历史上讲的少数民族很少的,八万骑兵,就能推翻中原王朝,这些历史经验以外,实际上现代社会,再看这个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现代化使原来不成问题甚至原来比较好的东西都变成了问题。

现代化的最大特点。我们讲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很难定义,但是我们知道现代化最大特点就是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不断形成和不断扩展的。人员、资金、财产都在一个更为辽阔的空间里流动。盐从山东运到云南,铁从内蒙一直运到广东,煤从北方向南方运,粮食从南方向北运。现在大家经常吃大米。我当兵时侯,70年,那时侯,我们在北方吃大米就比较少。一天能有一顿大米饭吃就不错。现在在北京吃大米饭的很多,南方吃面食,包子也很多。因此,在市场经济下,人员,资金,财产在这个广泛的空间里流动,人员日益流动。大家想想古时候,大家怎么去上学的。今天你们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来上学,来的时候甚至是非常远,古代是很难的。但这样流动起来,许多传统社会中问题就出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都不一样。实际上,我都省掉了一部分东西,传统社会中语言不同,到朝廷上怎么去交流?我说广东话,到了朝廷上,这个人是山西人,他俩怎么去交流。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都有一套非常精密的制度。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社会学法学没有深入研究的。但是你想我们要做交易,我到广东去,到上海去,我听不懂,当地风俗习惯,老百姓又欺负我,认为我是外来人。这样就使小型社会这种秩序看出了毛病。它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利于人员在广阔空间里进行流动。人们就会不满。这就是为什么在各国,首先是商人要求国家统一,而不是老百姓要求国家统一。只有统一了,商人才好做交易。所以包括WTO,都是从这上面来的。要把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化。规则、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语言不一样,规则就很多。因此大家记不住。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种记忆讲的不是一般的记忆、脑子的记忆,而是说是身体记忆。现在大家不用脑子老想着想着,我不要说话,我要坐着,在听报告。其实你们都记住了——身体记忆。并不是你时刻都在想着,你正在讲课,我不该说话。幼儿园小孩来了以后老师说上课时不要说话,不要做小动作。小同学都说记得清楚,但过一会儿他就会和别人说话,做小动作。为什么?身体没有记住。所以我们讲记忆时,不但讲一般大脑记忆,而是身体记忆。规则这么多,因此很难记住。大家注意,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身体记忆。比方说,你一个男同学,女同学坐在一起,如果是在火车上挤着,你们俩人不会是觉得别扭,可是要是说有像今天这么大空间,你女同学一定要座的离开男同学远点,你又不认识她,否则你们都别扭。除非你是想和她套近乎。一个沙发,沙发比较长,这个女同学坐在沙发一头,我男同志一定坐在沙发另一头。若坐在她旁边,大家互相马上会觉得别扭,马上会和拉开距离,这就是身体记忆。社会的规则都是这种的身体记忆。我们讲法律,法律其实不是一种信仰,而是要把法律变成一种身体记忆。根本不需要想这是什么法律而是身体记忆。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女同志说话,如果男同学靠的太近,那个女同志自己都没想,她都会自然慢慢的退,一定要拉开一些距离。每个国家的人都是如此。这就是一个记忆下的规则在调整他(她)的行为。但是如果说地域特别广,我到哪个地方都不太熟悉,我可能会违反当地规则,当地人就会感到不愉快。因此这种各地规则不统一,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中,由于是农业社会,经济发展很缓慢,生产方式没有变更。因此,社会老是春种秋收,周而复始。而没有太多新事物,因此出现了梅因所说的“静止的社会”。就是说董仲舒所说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下,创新特别强调,资本家等所有人都为了自己的生计而不断创造新东西,卖掉它。所以,这个社会变迁很快。因此传统社会这种尊重传统规则习惯一定要打破。新的规则不断涌现,新的事物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社会中没有这种立法机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不能去制定新的规则。而且制定了新规则,还有一个问题,怎么去传播?我们今天说,电视上一广播,或者印成报纸散发,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其实也并不一定都知道。但传统社会你想想,一旦颁布个法律,怎么传播?北京到深圳,2500公里左右,你快马骑一天跑100公里,还要20多天。皇上要发的命令,怎么让全国老百姓知道?因此那时候,大家说没有成文法,什么法律都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不让老百姓知道,怎么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不识字还是个问题。你送过去老百姓也是不知道的。传统社会中一般不需要文字。我经常举个例子,你们两人在学校谈恋爱的时候,你不可能说上午写封信,晚上写封信。除非到你毕业了你留在北京,她去了深圳,你可能会写信,特别是在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E-mail的情况下,你会写信。但你还成天在一起还有必要啊?只有那样,才会用文字联系。因此,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时,这些都变成问题。为了在更大的生活空间中使人们生活有秩序,就必然产生法律,用理性方式实现设立法律,设定规则,特别是随着民族国家形成,科学的发展,还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创办的强制性教育。现在中国我们又把它搞反了,义务教育,不是说国家有义务来教育,而是说你必须教育。像我们当兵时候叫义务兵,就是说你不去,国家就得强制你去。我们现在把义务教育又理解错了,理解为国家有义务来支付你教育。那不叫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实际上是指,你不受教育,你就违反了国家法律,你必须教育。为什么?为了是通过法律强制性规定,使人们将来能够进入市场,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工人或能在城市里面生活。如果你不识字,你到城市里你连上厕所去哪都不知道。传统社会中不知道,我也没关系。我找个偏僻角落就行了。可是在城市,在高度流动性社会中,你只有认知,才能行。你找门牌号码,所有东西都是需要认知。因此,国民义务教育出现。大众传媒出现。例如这一切东西都促成了立法。现代社会就开始发展起来了。出现了以制定法为特征的立法运动。我们讲普通法开始是不成文法,以后也慢慢变成成文法。制定法出现后,就会出问题。我们讲法律,不是搞写成文字的法律,是讲社会生活中有没有规则,是我自觉遵守的规则。我和你说话时保持多远距离,我和你说话时眼睛应该看着你。要是看着别处,这不合适,这都是一些规矩,男女之间,父亲和儿子的规矩怎么样,这些规矩都慢慢融化在社会生活之中。但是,制定法出现后,就把原来的法代替了,认为这不是法律。我们看一个社会中有没有法律,不是看有多少书在里面,有多少法条在里面,真是说这个社会有法律,是指老百姓按照一个规则或一个统一的方式来行事。因此,当制定法出来后,大量出现后。书面上东西怎么变成大家生活中法律,就又是一个问题。制定法就需要国家一个强制力推行它。需要强制性机构。否则的话,成文法就是一张废纸,与社会生活毫无关系。不仅仅是这个问题,这个制定法与法律是不一样的。所以,立法与法律这个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千万不要把立法等同于法律,立法只不过是纸面上做一个命令。真正社会中有没有法律,是看这个社会生活有没有规则。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变化,还有很多的变化。比方说,人员一流动以后,很多原来的制裁措施就无效了。比如,朱苏力来了后,我不老老实实的讲,我就坐在那随便和你胡扯一通,当然,现在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你朱老师就是在这里胡扯,其实不是,我老老实实和你讲,我是在从日常生活中和你讲法律,实际上是非常细致的在讲问题。我欺骗了你,我下次不见你,因此,你没法制裁我。我今天见了金老师,我想买200块钱东西,借完了,我就走了。金老师怎麽去找我?金老师可能会说:“我打电话去北大法学院,催一催,问一问。”可我朱苏力就不还你。你怎么办?在没有国家立法机关,特别是没有出租车情况下,没有电话情况下,人员一流动,怎么去追他?这就是个问题。原来小社区当中人们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情况是不行的,大家现在可以不守信用。为什么我们社会前几年出现宰熟、宰生的情况?越是繁荣地方,越是欺骗外地游客。明明是30块钱东西,硬说是200块、300块。骗他,反正骗一次就是骗一次,反正我们是做一次性的交易。不像以前的传统社会,多次交易。你骗了我,你怎么能逃的掉,马上就回来找你。可是外地来北京坐车,有的司机带人兜几圈,就要200块钱,被骗了。下次我还怎么找的到这个人?因此,这时候机会主义大大增加。原来制裁措施没有效果。不光是这个,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我们讲,以前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现在不但和尚能跑,庙也可以跑。可以跑的很快,跑的很远。坐火车我二十四个小时就从北京到深圳了,坐飞机十几个小时我就到美国了。以前,传统社会,我只有步行,一个小时十来里路吧,跑一天240里路,还得不吃不喝拼命跑。那时我有匹快马,就能追到你。你上哪跑?现在却没办法。所以现在各种各样盗窃、强奸、杀人、放火、诈骗,经常抓不到他。这茫茫人海,你到哪里去?以前的财富,在农业社会,主要是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呀。家里最多有个玉手镯,结婚时妈妈给的。最多有个金戒指,了不得了。最多还有几百斤大米,几床被子,几百斤大米不能扛着走吧?财富很少的。最主要财富是土地和房屋。因此,古人说,“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可是今天呢,最大的财富都可以变成高度流动的。我们把存折、信用卡、现金带走。现在很多人住在出租或贷款买的房子里,一个月付几百块房租,或者我也可以把房产抵押。买房现在是分期付款呀。实际上,人走了,就是把房子甩掉了,每个月也就三百、五百、一千的付,不就是三万吧,我带着200万走了。庙也是可以跑,这就是一个问题。

而且我们知道,人一到陌生环境都愿意做坏事,更容易做坏事。在熟人间你们都老老实实的。卖淫嫖娼都是在陌生地方卖,没有说我北大教授,就在北大校园里卖淫嫖娼(笑声),你哪见到?女孩子在村子里大概都是老老实实的,出去了才作坐台小姐。谁在家门口做坐台小姐?在我们村子里,那我们村子理怎麽不发展我们村子理的经济?为什麽?大家想想,那些人都道德败坏?我们就不一样,其实你也一样。你一样,我也一样。你想想,如果我们出国,我们在宿舍捡到同学的钱,你不会说塞在口袋里。可是你想象我们到美国、到日本去,下公共汽车,人都走完了,看到地下有一个钱包。你是不是更可能把它收起来?日本鬼子过去欺负我们,美国人反正也很富,他丢了500美元,反正也不算什麽钱。可是我们中国人比较穷一点,还是捡起来,拿回来,买东西,还能拉动我们国家内需呢!(笑声)你会找到多种理由,所有人都是如此。人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人都更容易做坏事。这就是流动人口为什麽更容易犯罪一样,容易对陌生人进行犯罪,就是这个原因。他不大容易被抓到,不大容易被监视。你在村子里,离你很远的地方,你看见个人影,你就知道,那个人是谁。你们班上同学,你很远就知道那是谁。可是在城市里面,那麽多陌生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谁。所以,人员高度流动,陌生化后,发生一系列问题。原来那种治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了。就需要现代化的法治,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它能够控制全国,你犯罪了,到天南海北也能把你抓起来。需要强大通讯,统一的常备军,统一的执法队伍,统一的监狱体制,统一的司法制度,警察制度,都要建立起来。这都是现代国家出现的。像以前哪有警察,晚上有个老头出来打更,“小心火烛”那就相当于现代警察。一个县城也就是一个老头出来打更,也就相当于一个警察出来巡逻。现在就是一个小社区里也有保安巡逻。现代社会,人员流动,集中起来了许多问题,各种犯罪。因此,它需要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国家垄断性的拥有暴力,规则制度出来,必须贯彻下去。你跑了,抓你回来。甚至不让你跑。所以要统一身份证制度,户口制度,类似的制度都要建立起来。因此你再上汽车、上火车、上飞机时,都可能被抓到。总之,用这种方式来杜绝不法活动。所以这是个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不是偶然的,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国家这麽强大以后,实际上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真正掌握国家是一些官僚,是统治者,公务员,这些人手中有这麽多权力。他会滥用权力。就是我们前面讲法治的第一部分,就是要有效的治理国家。我们今天听到比较多的单词,就是government,治理。它实际上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在传统社会中,谈不上治理。这些人,手上有这种权利,特别是从传统社会中走过来的,他会想:我为什麽不用这种权力为自己谋求私立?他很可能用这种权利谋求私利,我在北大法学院当院长,那我为什麽不把我的亲戚朋友,我的老战友都拉到北大来上学,我有这个权力。因此,你可以看到,法治另外一面很重要,要制约这些人。制约这些本来手中拥有权力,本来这些权利是要他为社会服务的,但弄不好就会为自己的小团体,胳膊肘向里拐,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时候,法治很重要,当然还包括,其它东西,像民主制度。你朱苏力不好,我就把你选掉。你老是谋求私利,我们选平常看起来比较公正的人去做。法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法治就是说,你必须按照规矩去做。你违背了这个规矩,你就要受处罚。你不能自己修改这个规矩。你不能朱苏力说,北大法学院这个规矩改一改,反正朱苏力的朋友都可以减20分入学。这个不行。是应该按照那个分数线来划,你必须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制约它。这个公职人员和他代表的国家不能超越规则,擅自处理这些事情。必须依据立法机关事先颁布的规则,来处理问题。并且对于所有人,给予同等待遇。不能说,这是朋友,就给他特别待遇。这个东西说的容易,但真不一定都做得到。很难做到。因为人性本身就有弱点。因此,现代法治就是对公职人员和对国家的一个制约。防止滥用权利。同时,我们注意,这个东西还有另一面,就是支持正当权利行使。传统社会中,我们看到两个人,这个人我知道一贯老实,另一个人一贯好吃懒做。这次,两个人吵架,我们东西是谁偷的。我们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需太多证据简单处理一下就行。可是现代社会,都是陌生人,你到我这里,说甲干了坏事,甲来了,说是你干的坏事。我怎麽办?我只能要求你们出示一定的证据。按照一定程序,最后谁输了就是谁的责任。最后不是朱苏力让你输的,真的是你没做坏事,但按程序你输了,你就得接受。比如说,我向金老师借了1000块钱,金老师说,北大教授,法学院院长,不会借钱不还。因此就掏了1000块给我。没写借条。我一看,这多好,因此,我不还他。过两天,金老师一看,呦,怎么朱苏力不还?太不像话,打官司。法院一看,你金老师负有举证责任,金老师说当时我没让他写借条,那你没证据,好,法院就判你输了。并且很可能我朱苏力反过来可能又告金老师一下,你侵害我的名誉权,我堂堂北大法学院院长,怎么会欠你的钱不还呢?诬蔑我,诉讼费你又得支付,你说金老师气不气?但这个判决,今天我们在座人都能支持,为什么?我们不会认为这个法官错了,但在传统社会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个法官错了。今天这个社会,因为金老师没有提出足够证据证明朱苏力向他借了钱,所以输了官司。因此这时候,社会上就不能说法官他贪污腐败呀,司法不公。这个程序,就有利于法律的行使。虽然法律得出结果未必是公道的,但是程序上就是说,这就是公道,这就是程序正义。实际上,法院没办法处理一些实体上事情,在陌生人社会,我们无法知道事情真相时,我们只能这麽做。支持这种权力。有人说,法治就是用约束政府的,这句话肯定是错的。我们从前面分析一下,怎么可能只是约束政府的呢?约束政府,就只管贪污腐败,而杀人放火就不管了吗?首先是要管社会,治理社会。其次在允许你法官官员在治理社会时还要受到限制。是在某一地方你应该限制不能用这个权力,而在有些地方应该大胆使用权力。因此是引导,支持权力的行使。所以说现代法治的发展不是说古希腊提到的法治,不是商鞅提到的法治。我们今天讲的法治不是从一个概念,从一个命题中引申过来的,过去有三点,延伸到今天就有三点。

因此,我们今天的法治是现代化的法治,不是传统社会中的,也不是唐朝的法治。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也很不同。我们经常会引用,亚里士多德说,法治是良法之治,可是它的良法之治是什麽?是奴隶制社会呀,不要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的那麽好,亚里士多德在《政治篇》开头就讲,奴隶不是人,大家去看,就是在讲良法之治那一章。奴隶不是人,妇女是半个人。小孩不是人,奴隶是和牛马是一样的,那就是它的良法之治呀。他与我们今天的法治有什末区别?有很大的区别!有根本性的区别!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法治。我们今天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是工商经济基础上的法治。所以我们今天的法治可能有几点是与他相似的,但我们的法治不是讨论亚里士多德就能讨论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法治是现代生活的法治,是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后,社会组织发生转变,交易方式发生转变,然后现代法治实现。包括我们现在建立的民族国家。50年前,大家老乡观念特别强,老同学老战友都非常重。关系非常近。见了面,你是哪的,我是江苏的,好,老乡。这是传统社会留下的影子。我们现代就是要打破这种观念,成为一个没有根的人,我们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扎根。大家想想美国人。说我是洛杉矶的,说我们是老乡,美国人没有这样说的。但是我们中国人会问你是哪的,你是天津的,我们是老乡,经常会这莫说。这都表明了一种区别,但尽管我们乡土观念,地域观念还是那麽重,我们今天已经不一样了。我们至少在座的都会认同这个国家。以前不是。中国那麽大,大家只有地域观念,现在不一样,是民族国家。比如说前些天女排夺冠了,肯定有在座的同学看了会流泪。为什麽?你想想那些人和你有什麽关系?冯坤与你有什麽关系?赵蕊蕊与你有什麽关系?她和日本人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你说漂亮吧,那个日本人也不丑。你说为什末赵蕊蕊流泪时你会流泪?冯坤流泪时你会流泪?为什麽小日本那些人流泪你怎麽不会流泪?大家想过没有?这是一个认同,你属于这些人。或者说,这些人属于你,而日本不属于你。而且你说日本人太坏,那些是日本人吗?很难说,是一种符号,这就是我们认同了。但是在50年前,中国没有这些。而这点是民族国家的标志。我们讲升国旗唱国歌,可大家注意,十几年前,中国还没有这个仪式。90年代以后,海外留学生,向中央建议,说是美国非常注重,建议中央把天安门升国旗变成一种仪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这一点。我们小的时候,我在一个地级县。我们那时候也不升国旗,也不唱国歌。可是今天所有人都要升国旗唱国歌。遥远的山区里面也要升国旗,也要唱国歌。我们开始越来越感到属于这个国家。甚至我们有时候骂它时,也恰恰是我们认同它。中国足球踢得很臭。你会骂它,有的队踢得很臭,你不会骂。打是亲骂是爱。因为你认同它,你才会焦急,才会骂它。那肯定比中国队踢得臭的队有的是,你还可能幸灾乐祸,因为那不属于你。这些是是想象的共同体,安德森的一本书中讲到的。这都表明中国发生了一个巨大变化,这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法治,你必须理解。我们学习法律,我们千万不要把法律同中国现代化分离开,以为我们搞法治就能促进现代化,不是,一定是现代化在先,也就是经济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定是最重要。实际上我在讲的是马克思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你看看道理是不是?我不是说在讲这个道理,而是说大家看看这个道理对不对?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没有现代化,不可能出现法治,没有现代的经济生活方式,我们还生活在农村里,我们不会有小偷,不会有贪污腐败。大家不要认为法治是解决过去的东西,那时候是没有这些问题。贪污腐败很少。25年前,哪有几个贪污腐败的?闻所未闻。你想想,到78年改革开放时,枪毙的不就是刘青山,张子善吗?讲过来,讲过去不就那两个人?20多年,才两人。而我们这25年杀了多少人?杀了多少贪官?比他们大的有的是。而这正在法治最完善,最健全的时候。为什么?不是说法治越多,坏事越少。恰恰是在这个社会变化以后,才更需要这种制度。以前我们在25年前,哪有什么假冒伪劣商品?而是没什么商品。可是卖烟绝对是真烟,卖酒绝对是真酒,只要你有钱,只要你买得到。可是今天假烟假酒到处都是。那时候杀人放火哪有多少?我们都说我们世界上犯罪最少的。吸毒的,卖淫嫖娼哪有?这些都是社会现代化带来的。也因如此,我们现代化法治需要处理这些问题,所以现代法律不要认为是解决历史上的问题,我们历史上没有法治,所以我们要用它解决那些问题。不是的,因为我们现代需要法治,因为今天我们需要。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我们不可能按原来的方式来治理这个社会。当我们理解这点时,我们才能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现代化法治。从1840年后,中国发展,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但是中国现代化不是自身发展起来,最早是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的。最早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外国人来做交易,总是外国人赔钱,贸易逆差太大。你想外国需要中国的茶叶丝绸,我们需要他们的什么呢?你那个东西我们都不需要,家里有米,海里有盐,自己的棉花织布。点灯用豆油就行。因此英国人只能靠鸦片改变这种地位,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的银子大量外流。中国人一看,说,我们不能贸易,一贸易,人家就来鸦片,我们的钱统统都到别人的口袋里去了!而且我们自己也全都瘦弱了,也都成了病夫。所以我们要禁鸦片,我们要闭关。英国人一看我们禁烟,就急了就拿它的枪来开门。鸦片战争,中国无奈地进入了世界市场,中国被迫开始了现代化。因此,从此以后,中国就解脱不了。只要我们想想,近代以来,所有问题,难道不是来自这吗?所以毛泽东讲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讲?包括今天讲WTO,邓小平讲改革开放。中国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道理都是同样的。所以,最早时候,外国把中国拉进去,是要中国在这种现代化进程中,步步变成殖民地,被瓜分。而中国知识分子把现代化作为武器,来追求中国独立,富强。作为一种选择。10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追求现代化。近百来的法治问题,是第二位的。这意味着,中国现代化首先是变,不仅是中国人自己变还是外国人强迫你变,总之,必须变。你不能按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来治理这个社会。不能独立在这个过程之外。否则,你的老祖宗土地都没了。你儒家学说也不能保持。因此,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的统治阶级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都关心变法。大家想想,维新、革命、改革、改良都是围绕这个变,无不打下“变”这个烙印,就是中国过去的20年来,改革开放,一直延续这个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一百年的追求。但是讲变法,基本上与法律没关系,变法是讲变一种生活的方法,变一个国家的方法。他其实主要问题都不是法律可以解决的,你比如说发展工商业,是法律解决的吗?是人的生产,是掌握工商业知识,是发展经济,是建立新式军队,不是左宗棠回家去建立个军队,曾国藩回家建立军队。大家有时不能理解,为什麽是党指挥枪。是,也许你按美国讲,军队属于国家,可是这一变化对于中国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了。过去军队属于个人。毛泽东那会,张国焘军队是他的,过一回你那搞成地方红军,我这里改成中央红军。毛泽东怎么去解决?是用党,他不属于哪个个人,这是个重大的历史变化。建立新型军队,建立新的学科体系,建立讲武堂。过去文史哲不能用了,理工科,经济法律都近来了。新的经济制度。学数学,学化学,改革官场制度,废科举。农村要改革小农经济,要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农民生产东西要进入市场,成为市场需求东西。不能说农民生产粮食,自己吃了。养猪,年底宰了。留下一点点东西。而且应该大量生产,生产工业化产品,你看现在哪个村子富裕了。哪个村子副业搞的好,哪个村子全种粮食,哪个村子绝对穷。你可以看,现在整个中国都是这种情况。因此,这个变化,你看到,不是法律变化。是整个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个巨大现代化工程,法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是个有机组成部分。用康有为的话说这种转变就是个全变是个尽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本来是个保守的东西。昨天是这麽做今天是这麽做明天还是这么做,稳定,法律最根本是应当这样,否则还说什麽人人平等。昨天你们这么做今天你又是换个方式处理我,我就觉得人人不平等。明天遇到金老师又是另一种处理,金老师又会觉的不平等。不光对所有人都要适用法律。而且至少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也都适用法律这才会让大家觉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法律本身是个相当保守的东西,可是现在法律却要在社会变迁中推动社会变革,因此法律本身的角色就很尴尬。法律要稳定,社会要发展。变法实际上与法治差别太大,基本上两个是不能兼容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变法基本上意味着生活方式要改变,国家也要改变,不能象清政府一样软弱无能,腐败无能。要建立强有力国家,国民党也没有建立。所以黄仁宇讲,国民党建立只是空架子,是上层建筑,所以现在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民族意义上的国家建立是以五十年代朝鲜战争为标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打输一场战争,而且是同一个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动员老百姓,炒面、做军鞋、做衣服来支援前线。捐钱来买飞机大炮。大家想想抗日战争,没有美军和苏军的参加,抗日战争起码要打20年,才能见输赢!我们打日本,八年抗战,消灭日军八十万,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半个月消灭精兵一百万人!所以,这场战争是中国人在反法西斯阵营中取得的胜利。但中国人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是国家有能力能动员老百姓进行战争,因此国家权力扩大。扩展可能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弄不好就会牺牲许多个体自由,因此对于社会发展这是不得已,有时是个必要的代价。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怎么做是对的,事先没有模型。我们现在批评说,计划经济不好,但是当时你怎么知道不好?只有试过后才知道。所以说没有强有力国家推动工业化,没有建立全国市场,推动全国文化事业,科技发展,中国改革是不行的。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带来许多问题,而且我们注意,这个现代化带给我们中国还有其它问题,就是你必须快。因为中国是个发展国家,现代化必须快。而且世界格局也在变化,一会儿苏联强大,一会儿美国强大。因此你在强国下面不断调整你的步伐,必须加快发展。孙中山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到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步子要快一点,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都是强调快速发展。这就意味着快速发展不能一味满足现状。而法治却是要在很大程度上稳定现状。

美国的法律叫遵循先例,其实最好的翻译是什么?是墨守成规。只不过墨守成规我们中国人觉得是贬义。其实它的意思就是墨守成规。所以法律要求保守,社会又急剧变革,这个中间存在很大矛盾。所以你要看到大形势,中国法治问题在这里都能看到。变革,改革和法治,就是有矛盾。成天总是变来变去,朝令夕改,刑法几年改一次,不断的做解释。宪法几年改一次,我们讲美国宪法200多年才有17条修正案,中国怎么办?我们就是要在五十年内或几十年内,走人家300年的路。中国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有时不是法律制订不完善,而是社会变化太快,怎么办?需不需要发展?你还讲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吗?那你资本家怎么办?你先进生产力代表怎么办?知识分子怎么办?因此三个代表就要提出,宪法一定要修改。大家不要以为三个代表就是某个人说了话,它是一个国家权利在里边。不能说那些人都成大资本家了,你不能让他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还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你不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怎么办?人家把资金抽走,抽到美国去,中国经济就垮了,我们失业马上就增加了。这都是国家根本问题。是不是一定要用是三个代表的说法,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些问题,你不关心不行。许多法学家看不到这点。关心问题不是谁讲的,关键是否对当代中国重要。在这点上那些新生富裕者,中产阶级或上层阶级,他们手中有几万亿的资产,你如果不保护他的私有财产怎么办?他肯定是哪保护我,我到哪里去。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想想,所以我们中国社会结构必须调整。三个代表就是要调整国内各大力量的权利分布。因此,所有问题不是说我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所有问题都是时代推动。这次不改,下次一定要改。因此大家学习法律时,一定要把法律放在中国现代化背景下来看,你不放在这个背景下看,你根本看不出问题来,你以为就是几个字变来变去,就是犯罪构成几条?不是的。什么叫法律人的眼光?就是说你必须用法律眼光来看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因为法律最终要解决社会中的问题,法律不是一个漂亮的气球在那里让我们看。法律是要解决中国社会当中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外国问题,美国问题,不是解决研究美国三权分立,是解决中国,中国这么大国家的问题。中国这次变革,说老实话,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的变革。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变革,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国,这是由一个血缘国家到地缘国家。那是经历几百年的血与火。包括秦王朝的迅速垮台。最后到汉代,2000年,中国基本上大致稳定。而现今,我们面临150年历史变革,中国从农业经济要转向工商经济,从整体上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的政治变革。大家可能会说,这不算什么,西方都是这样的,可西方哪个国家象中国那么大?英国2000,3000万人口,德国3000,4000万,法国1000,2000万。也就是一个上海市,北京市。现在我们北京市1000万,相当于法国那时进行社会转型时的那么多的人口。

我们要把一个北京市变好很容易,把上海市建好很容易,浦东才多少年?13年!你去看看台北,台湾哪个地方比的上浦东?北京,台湾比不上,深圳,广州,台湾都比不上。不就是20年吗?你可能会讲,美国不是和中国一样大吗?可你想想,美国是怎么发展的?他当初是13个小州多大地方?山东省加江苏省,人口呢?3000万。三分之一个山东省。然后它不断的扩张,不断的霸占墨西哥的土地。它不象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这么广的土地上,在这么多的人口条件下,发生变革。这场法治的变革,社会的变革是空前的,是场最伟大的变革。而且,你们在座的爷爷那代,父亲那代,受了很多苦,很多战乱。但是中国基本上走好了这条路。你想,100年前知识分子多么痛苦,你想陈天华,看到国家没望,跳河自杀。我们今天看到我们国家一天天富强。你还感到不民主,中国不能选总统,言论不自由。是,我们中国还有很多问题,但你想像这十三亿人口,这么大,今天选总统,可能李洪志在他会当选(笑声)。中国人还是地域关系。我们李家人当总统,我们中国有一亿两千万姓李的,就选姓李的。你们不要以为中国人和你们一样,是知识分子,中国人绝大多数还是同意姓氏的。台湾就可以看出,台湾现代化程度比我们高,你还是可以看到,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地域观念。所以有些问题,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变法与法治问题,我今天不能讲了,很多细节问题,如统一中如何保持平衡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未来,不能过分保守,但你还要考虑中国国情,究竟是为了这个国家还是这个社会。但你一定要注意,理解中国法治问题的发展,一定要注意这个现代化问题。但我是觉得中国法治是有前途的。为什么?因为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变革都已经成功完成了。从经济上看,中国已经成功的从农业经济转向工商经济。农业经济现在在国民经济中占多少?很少一部分。包括农民都进入市场。化肥从市场上来,收割出来的粮食到市场中去,他们已经成为市场的一部分。第二大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大的文化共同体到现在的民族国家。你看到中国足球冲进世界杯你高兴的乱喊乱叫,你高兴什么东西?因为它属于中国。你认为你和他在一起。这就是认同。以前没有。元代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才几年就成了太守,相当于省委书记那么大的官。今天哪有可能?他首先不是中国公民。注意,政治上不是民主转变,首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出来后,才有公民,才可能有民主选举。没有民族国家,没有地域界限,没有公民概念,谁来投票?没有国家认同,大家都投本地的人,我们张家是大姓,所以张家人要当县长。这些必须改变才可能有民主。第三,文化转变。我们现在东西都不是传统的。现在大家有几个人能用古汉语写信?讲是讲,我们要坚守中国文化,现在能用英文写信的保证比能用古汉语写信的人多。我朱苏力就是。我能用英文写文章,但决不能用古汉语写文章。我不是说我古汉语比较差,我相信我这代人中,我的古汉语还是比较不错的。但绝对写不了文章。不是说加个之乎者也。而是必须符合古汉语文法。我们今天有多少人愿意听京剧?还不是更愿意看电影吗?愿意听流行歌曲吗?有几个人愿意听民间歌曲?偶尔听听可以,听得最多的还不是《心太软》之类的歌曲?当然那还是几年前流行的。我们现在文化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学数理化,中国文化实际上已经完全西化了,我们现在讲哲学,即使是讲中国哲学,也都是用中国哲学注释西方的哲学。我们将老子的道,道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现在都是把这些转化为西方的概念,文化发生了巨变。因此,在这点上,尽管建设法治还有困难,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是有前途的。我觉得我们这代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有希望的。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掌声)

(该讲座为朱苏力教授在北京农学院讲座)

下载朱苏力法理学公开课:现代化与法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朱苏力法理学公开课:现代化与法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费孝通与中国文化自觉--by朱苏力

    费孝通与中国文化自觉编者按:费孝通先生以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也同时在一个更广阔的 学术文化思想视野中思考着文化的自觉,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特别是早期儒家思想......

    经济学帝国主义?(朱苏力)

    经济学帝国主义? 朱苏力 上传时间:2003-6-24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1集)》......

    法律社会学(朱苏力)

    法律社会学(1) 朱苏力 上传时间:2006-2-3 第一讲 总论 一、 法律规则无疑具有重要性,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罗斯福新政、里根改革等。......

    朱苏力:大学教育研究数量与质量

    朱苏力:大学教育研究数量与质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和回应 2011-01-19 09:32:41 作者:朱苏力 来源:人文与社会 点击:896 评论:0条 【字号:大 中 小】 评分等级:0引论 尽 管“......

    朱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朱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一、引论 尽管需要进一步界定(特别是“能动司法”,我会在最后一节讨论),我还是能理解目前法律界和司法界关于能动司法和大调解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当下......

    【朱苏力】反思法学的特点

    反思法学的特点 国家不幸诗家幸。 ——题 记 现代人几乎无法不借助抽象概念活动,学者尤其如此。使用概念的一大优点在于它使信息的使用和交流更为经济,而其弱点就是容易使人......

    朱苏力:如何做一个法律人

    如何面对法学?(朱苏力 )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法律有什么特点。我始终强调世俗这个特点。法律是非常实用的,功利性很强的。所以抱太多的理想主义学习法律是不行的。世俗就是要......

    听朱苏力的讲座有感

    听朱苏力教授的讲座有感 在我原先的概念中,资深教授的讲座应该是充满了高端的专业词汇和深奥的哲学句段,让我们这样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法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法律学生难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