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

时间:2019-05-15 08: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

第一篇: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

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考察组

为加快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步伐,借鉴兄弟城市发展经验,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八个一工程”建设,4月22日-24日,由区相关领导带队,组织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文体新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赴杭州进行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推广专题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概况

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

一。近10年来,杭州围绕“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主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品牌发展之路。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大陆 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唯一一个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给“国际旅游金星奖”的中国城市。

回顾杭州城市品牌定位与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渐进脉络:1999年提出“游、学、住、创业在杭州”,2002年提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2004年确立了休闲城市的品牌定位。当年8月,杭州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2006年世界休闲组织

正式授予杭州这个称号。2007年1月,历经接近半年的研讨和征集,杭州最终确定了城市总体品牌—生活品质之城。当年的杭州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决策。2012年杭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发展定位。

10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全力推动休闲、文化、创业三者高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品质”已成为新时期杭州发展的鲜明特征、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休闲产业

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杭州接待游客数量达7100万,其中包括306万境外游客。旅游业实现1000亿元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0亿美元,旅游产业收入占GDP 接近6%。

二、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最大资源。为加强对城市品牌研究、建设、推广和管理,杭州市委、市政府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建立了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独立的品牌办,专职负责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各区县均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确保从上而下、高层高效推进。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行动计划》等系

列文件,明确用“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统领工作,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实现城市品牌与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以及各项事业的良性互动、互促共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市场为策,科学运作城市品牌建设。杭州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的执行、每一个重点项目的落实,都采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臵力“三力合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臵“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在城市品牌建设中释放出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如在品牌定位研究推广中,杭州始终注重引智借脑,积极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社科联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杭州电视台等媒体界人士,以及来自茶、丝绸、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界的代表,形成党政、知识、媒体、行业企业“四界联动”,共同就城市品牌的培育与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有效解决城市研究和策划营销等难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在城市品牌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杭州“不差钱”的背后,体现的同样是经营城市的技巧与市场化操作的娴熟。从总投入达1亿元扶持“十大特潜产业”,成立运河集团运作200亿推进京杭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到

钱江、大江东、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塞博工场等创业园区,都是“三力合一”的结晶,实现了“政府推动发展,企业扩大市场,百姓得到实惠”共赢目标。

(三)突出品牌联动,全面推进城市品牌建设。品牌战略是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紧密结合。行业品牌是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重要联结点,也是打响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主平台。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杭州充分发挥行业品牌作为呼应城市品牌、辐射企业品牌的平台作用,各个行业主动呼应城市品牌,旅游业打“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高新产业打“天堂硅谷,品质生活”,会展业打“西湖博览会,品质生活城”,居住行业打“和谐人居,品质杭州”,餐饮业打“天堂美食,生活品质”等等,通过打好“组合牌”,拧成“一股劲”,形成“叠加效应”,使城市品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具体化、形象化。同时,积极实施名企、名品、名人战略,提升企业创业品质,夯实行业品牌的微观基础,展示城市品牌的丰富内涵。如在文化领域借鉴新加坡经验实施了“杭州新文学艺术家发现计划”,财政每年专门拨款30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发现、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影视等领域的文艺人才和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艺术创意人才;设立400万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基金用于设计师的培养、发现和引进;通过各种专业赛事来发现行业标志性人物,鼓励名家、名师开设个人工作室、设计室和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场所、资金等支持,鼓励他们注册个人品牌,开展各种展示推介活动,发挥“名人效应”。如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中,杭州主打“创意牌”,政府拿出几十幢房子来吸引国内乃至全区顶尖级大师入驻西溪,使之成为这些大师作品的创作

室、展示室、营销室,形成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前店后室”的新模式。目前已有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及冯小刚、杨澜、朱德庸、余华、潘公凯等10多位名人签约入驻。

(四)注重产业支撑,持续深化城市品牌建设。城市产业和企业是构成城市品牌的经济支撑,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杭州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强调产业外部效应与城市品牌同频共振,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发展美食、茶楼、疗休养、演

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加大“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使城市品牌根植于产业优势,推动城市品牌持续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休闲产业的独创之路。为此,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政策意见和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性意见4个重要文件,3年内共安排9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项目的扶持、行业协会的建设以及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广。此外,还实施了一系列产品包装和推广活动,如评选特色潜力行业200强、推出150个“首批杭州休闲生活体验点”、举办“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成果展暨2010杭州休闲生活体验节”等,充分发挥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目前,这些行业已走上杭州市旅游业跨越前行的创新之路,吸引近9万家企业参与,实现年营业额958亿元,并提供了72.5万个就业岗位,得到了800万市民和

6000万中外游客的高度赞赏。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助推了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升级,使杭州休闲产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杭州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强调立体营销,促进城市品牌展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城市品牌建设必须配以全方位的形象推广。在品牌经济时代,要敢于、善于宣传展示自己的城市品牌。杭州通过开展立体营销,让“品质生活之城”的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响。一是实施城市CI 工程。通过设计制作城市吉祥物、城市纪念品和标志性图案、标志性雕塑,在党政部门公务活动、公共服务设施中推广使用城市CI,进一步从形象、色彩、质感等维度体现“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二是培育特色标志区块。按照休闲、文化、创业有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要求,提升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丝绸特色街区、“西湖创意设计谷”、“和谐杭州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区块的品位,展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三是建立展示体验基地。建设“杭州品牌展示中心”,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展示平台。设立“杭州生活品质展示点”,对生活品质示范产品、企业和行业进行串联整合,设计推出若干条展示城市、行业、企业品牌的特色旅游线路。四是加强

整体宣传营销。在国内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推广城市品牌。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城市品牌的宣传交流活动。每

年确定若干重点,选择几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城市,对杭州进行全方位的宣传。2012年,杭州推出全球旅游营销计划“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在伦敦投放,伦敦街头150辆出租车和3辆巴士,被喷绘了杭州西湖美景和“Wellcome to hangzhou(杭州欢迎你 ”这句热情好客的欢迎词,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外,植入营销也正成为杭州打造城市名片的金钥匙。《非诚勿扰》火了杭州,西溪成为西湖之外的又一张杭州名片。乌镇则因《似水年华》一度跃居“一生不可不去的中国九个迷人小镇”的榜首。

三、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对天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建设城市品牌已势在必行。经营土地等有形资产,总量是有限的,其带动力也是有限的;但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其潜力和作用是无限的。品牌对城市来说,是城市发展的标杆和旗臶。巴黎的“时尚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维也纳的“音乐之都”、斯德哥尔摩的“梦幻之都”,一个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代表的就是这些城市独特的魅力。杭州城市品牌,为杭州赢得了注意力,杭州城市发展从中获益匪浅。在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就是生产力、文化力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品牌,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城市品牌塑造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而且能使城市增值,臵换出更大的功能效应和环境效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吸引旅游者,提高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

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亦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各个城市都在“亮剑”,都在打造自己独有的城市“名片”并强势推广。天心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导入全新的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分析并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视角塑造统一、鲜明、独特的城区品牌,多层次、立体式宣传营销城区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增强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城市品牌应系统谋划。无论是旅游还是城市品牌的创建,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从杭州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谋划和长远规划对于未来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乃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天心区的未来实践中,应致力将规划放在第一位,多做前期研究,细做系统规划,以一省、一市的视野做一区的规划,以10年、20年眼光做1年或3年的事务。在规划中,一是内容上要体现系统性。认真研究制定城市形象品牌打造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经过专业策划和提炼提升,形成天心城市形象品牌定位、天心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天心城市形象传播创意、天心城市形象营销机制。二是形式上要突出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途径,用媒体造势、活动助推、广告投放和网络互动进行城市形象品牌营销。如杭州的城市形象体系十分规范,城市标志及主题口号运用十分广泛,形成一个完成的城市形象视觉系统,而这一系统又能充分和旅游、商贸、生活紧密结合,连政府部门的

电话都是悦耳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铃声,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人间天堂。三是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八个一”工程是我们经营城市的第一步,未来,在“八个一”基础上,我们还需围绕打响天心城市形象品牌,有计划、分步骤连续开展,从局部到整体,把城市品牌落实到城市发展实践中,落实到城市的工作、产品(服务)中,体现在城市标识、物产文化、行为规范、政府服务、市民素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形象品牌打造工作。

3、建设城市品牌需创新理念。纵观杭州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开发,“新思维、新观念”成为发展的先导力量。一是坚持特色当先。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许多城市的差异化定位值得推崇。如省会中心城市的杭州、南京、成都曾经都想以“人文休闲”作为城市的内生定位,经过再三思考斟酌和反复征求意见,最后都寻求了差异化定位,更好地彰显了各自特色,这从三个城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可以看出:爱情之都、天堂城市——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国际性人文绿地南京;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我们塑造城市品牌,首要的是找准天心的特色优势,寻找“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人有我优”的强项优势、“人优我特”的比较优势,充分彰显天心个性。二是始终放眼长远。如杭州率先意识到“免

费”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2003年10月起,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成为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 级景区。虽然景区每年因此减收门票收入2530万

元,但通过旅游产业链的拉动,“免费西湖”的综合收入达到“收费西湖”的3倍,杭州全市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6.8%。在全国各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率先实行公园免票,演绎休闲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推进公共休闲空间建设,相继建成一大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休闲步行街,还在全国最早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公共自行车等便民措施,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从西湖免费开放游览到开发社会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杭州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收益;不仅显示了宽广的胸怀,也体现了精明的策略。回到天心,目前区内的天心阁、第一师范等景点都还是要收门票,相应的旅游深度开发却还未起步,这方面可以学习杭州的“免费”经验,做大旅游市场蛋糕,助推商务休闲概念。三是借助专业力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和旅游推广过程中,杭州市政府部门定位非常清晰,善于摆正政府位臵,引导专业机构完成专业事务,而不是完全依靠行政意志进行判断和决策。这其实就是对专业和市场的尊重。相比之下,近年来天心区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区形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更多的是由宣传部门来实施,多侧重新闻宣传,缺少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也难以根据区域特色和发展需要全面构建城市的品牌形象传播战略与策略。因此,建议充分运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工具和手段,以专业角度解决专业问题,尽快构建涵盖天心名称、标志、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等在内的城市品牌系统,实施品牌营

销。同时,构建由知名城市品牌专家、营销策划专家、媒体研究 专家和政府相关人士组成的城市品牌顾问团,搭建整合多方资源 的大平台,形成城市品牌建设推广合力。

4、建设城市品牌宜旅游为先。从杭州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对城市而言,旅游往往会充当城市品牌创建的先锋,结合天心的 特点及城区定位,我们也应该寻找到天心城市推广的抓手——旅 游,以旅游带动城市,以产业带动发展。一是将城市建设融入旅 游开发。杭州强调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把城市本身 当作一个大的旅游区来建设,在城市规划、绿化、广场建设、休 闲场所设

计等方面,都以一个旅游区的要求来建设,甚至要求政 府部门、医院、疗养院、道路、菜场等等都要建成景点。考察所 经的杭州城市公共区域,绿化强调层次、建筑强调文化、道路强 调与环境呼应,让游客感受到一个文明、和谐、精致、大气的城 市氛围。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首先应围绕打造长株潭 CED 战略 目标,从旅游视角做好空间布局,真正实现“产业做支撑,文化 为内容,旅游为市场,休闲做环境”。二是将产业链植入街区打 造。早在 2001 年底,杭州就开始着手打造特色街区。目前,初 具雏形的商业特色街区有清河坊、丝绸城、四季青、武林路、信 义坊、南山路、梅家坞、湖滨路、文三路和石祥路等 10 条,其 中“中国著名商业街”1 条、“中国特色商业街”5 条,为全国各 城市之最。年经营额 724.8 亿元,年人流量 8571 万人次。天心 的坡子街、太平街、解放西路是长沙有名的特色街区,但和杭州 11 的特色街区对比,无论是街区的影响力还是销售力、贡献力都还 有差距。而这一差距并不在于单店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是产业体 系、产业链条和环节带动上的差异。建议在上述特色街区培植或 引入产业链体系,延伸旅游长度,促进城市旅游,实现经济增长。三是将旅游综合体纳入发展规划。我们注意到,杭州已经开始注 意到 “旅游综合体” 概念的开发运用。这也给我们很大启发借鉴。未来,结合天心打造 CED 战略目标,依托房地产巨头综合开发的 “旅游综合体” 可以为中央商务休闲区的形成起到极大的推进作 用,未来在融城新区可以考虑做类似规划。打造城市品牌,就是创造“城市文化资本”。天心城市形象 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作为天心城市品牌建 设这一全新课题的牵头实施部门,我们将与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同 努力,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行,通过学习借鉴、专业设计、全面营销,不断展现天心“天心老街、长沙外滩”的城市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天心名片。12

第二篇: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

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考察组

为加快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步伐,借鉴兄弟城市发展经验,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八个一工程”建设,4月22日-24日,由区相关领导带队,组织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文体新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赴杭州进行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推广专题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概况

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近10年来,杭州围绕“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主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品牌发展之路。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唯一一个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给“国际旅游金星奖”的中国城市。

回顾杭州城市品牌定位与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渐进脉络:1999年提出“游、学、住、创业在杭州”,2002年提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2004年确立了休闲城市的品牌定位。当年8月,杭州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2006年世界休闲组织 1 正式授予杭州这个称号。2007年1月,历经接近半年的研讨和征集,杭州最终确定了城市总体品牌—生活品质之城。当年的杭州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决策。2012年杭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发展定位。

10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全力推动休闲、文化、创业三者高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品质”已成为新时期杭州发展的鲜明特征、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休闲产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杭州接待游客数量达7100万,其中包括306万境外游客。旅游业实现1000亿元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0亿美元,旅游产业收入占GDP接近6%。

二、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最大资源。为加强对城市品牌研究、建设、推广和管理,杭州市委、市政府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建立了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独立的品牌办,专职负责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各区县均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确保从上而下、高层高效推进。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行动计划》等系 2 列文件,明确用“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统领工作,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实现城市品牌与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以及各项事业的良性互动、互促共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市场为策,科学运作城市品牌建设。杭州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的执行、每一个重点项目的落实,都采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臵力“三力合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臵“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在城市品牌建设中释放出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如在品牌定位研究推广中,杭州始终注重引智借脑,积极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社科联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杭州电视台等媒体界人士,以及来自茶、丝绸、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界的代表,形成党政、知识、媒体、行业企业“四界联动”,共同就城市品牌的培育与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有效解决城市研究和策划营销等难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在城市品牌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杭州“不差钱”的背后,体现的同样是经营城市的技巧与市场化操作的娴熟。从总投入达1亿元扶持“十大特潜产业”,成立运河集团运作200亿推进京杭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到钱江、大江东、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塞博工场等创业园区,都是“三力合一”的结晶,实现了“政府推动发展,企业扩大市场,百姓得到实惠”共赢目标。

(三)突出品牌联动,全面推进城市品牌建设。品牌战略是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紧密结合。行业品牌是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重要联结点,也是打响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主平台。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杭州充分发挥行业品牌作为呼应城市品牌、辐射企业品牌的平台作用,各个行业主动呼应城市品牌,旅游业打“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高新产业打“天堂硅谷,品质生活”,会展业打“西湖博览会,品质生活城”,居住行业打“和谐人居,品质杭州”,餐饮业打“天堂美食,生活品质”等等,通过打好“组合牌”,拧成“一股劲”,形成“叠加效应”,使城市品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具体化、形象化。同时,积极实施名企、名品、名人战略,提升企业创业品质,夯实行业品牌的微观基础,展示城市品牌的丰富内涵。如在文化领域借鉴新加坡经验实施了“杭州新文学艺术家发现计划”,财政每年专门拨款30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发现、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影视等领域的文艺人才和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艺术创意人才;设立400万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基金用于设计师的培养、发现和引进;通过各种专业赛事来发现行业标志性人物,鼓励名家、名师开设个人工作室、设计室和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场所、资金等支持,鼓励他们注册个人品牌,开展各种展示推介活动,发挥“名人效应”。如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中,杭州主打“创意牌”,政府拿出几十幢房子来吸引国内乃至全区顶尖级大师入驻西溪,使之成为这些大师作品的创作 4 室、展示室、营销室,形成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前店后室”的新模式。目前已有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及冯小刚、杨澜、朱德庸、余华、潘公凯等10多位名人签约入驻。

(四)注重产业支撑,持续深化城市品牌建设。城市产业和企业是构成城市品牌的经济支撑,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杭州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强调产业外部效应与城市品牌同频共振,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发展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加大“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使城市品牌根植于产业优势,推动城市品牌持续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休闲产业的独创之路。为此,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政策意见和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性意见4个重要文件,3年内共安排9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项目的扶持、行业协会的建设以及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广。此外,还实施了一系列产品包装和推广活动,如评选特色潜力行业200强、推出150个“首批杭州休闲生活体验点”、举办“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成果展暨2010杭州休闲生活体验节”等,充分发挥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目前,这些行业已走上杭州市旅游业跨越前行的创新之路,吸引近9万家企业参与,实现年营业额958亿元,并提供了72.5万个就业岗位,得到了800万市民和 5 6000万中外游客的高度赞赏。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助推了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升级,使杭州休闲产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杭州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强调立体营销,促进城市品牌展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城市品牌建设必须配以全方位的形象推广。在品牌经济时代,要敢于、善于宣传展示自己的城市品牌。杭州通过开展立体营销,让“品质生活之城”的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响。一是实施城市CI工程。通过设计制作城市吉祥物、城市纪念品和标志性图案、标志性雕塑,在党政部门公务活动、公共服务设施中推广使用城市CI,进一步从形象、色彩、质感等维度体现“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二是培育特色标志区块。按照休闲、文化、创业有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要求,提升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丝绸特色街区、“西湖创意设计谷”、“和谐杭州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区块的品位,展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三是建立展示体验基地。建设“杭州品牌展示中心”,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展示平台。设立“杭州生活品质展示点”,对生活品质示范产品、企业和行业进行串联整合,设计推出若干条展示城市、行业、企业品牌的特色旅游线路。四是加强整体宣传营销。在国内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推广城市品牌。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城市品牌的宣传交流活动。每 6 年确定若干重点,选择几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城市,对杭州进行全方位的宣传。2012年,杭州推出全球旅游营销计划“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在伦敦投放,伦敦街头150辆出租车和3辆巴士,被喷绘了杭州西湖美景和“Wellcome to hangzhou(杭州欢迎你)”这句热情好客的欢迎词,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外,植入营销也正成为杭州打造城市名片的金钥匙。《非诚勿扰》火了杭州,西溪成为西湖之外的又一张杭州名片。乌镇则因《似水年华》一度跃居“一生不可不去的中国九个迷人小镇”的榜首。

三、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对天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建设城市品牌已势在必行。经营土地等有形资产,总量是有限的,其带动力也是有限的;但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其潜力和作用是无限的。品牌对城市来说,是城市发展的标杆和旗臶。巴黎的“时尚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维也纳的“音乐之都”、斯德哥尔摩的“梦幻之都”,一个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代表的就是这些城市独特的魅力。杭州城市品牌,为杭州赢得了注意力,杭州城市发展从中获益匪浅。在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就是生产力、文化力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品牌,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城市品牌塑造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而且能使城市增值,臵换出更大的功能效应和环境效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吸引旅游者,提高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 7 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亦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各个城市都在“亮剑”,都在打造自己独有的城市“名片”并强势推广。天心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导入全新的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分析并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视角塑造统一、鲜明、独特的城区品牌,多层次、立体式宣传营销城区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增强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城市品牌应系统谋划。无论是旅游还是城市品牌的创建,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从杭州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谋划和长远规划对于未来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乃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天心区的未来实践中,应致力将规划放在第一位,多做前期研究,细做系统规划,以一省、一市的视野做一区的规划,以10年、20年眼光做1年或3年的事务。在规划中,一是内容上要体现系统性。认真研究制定城市形象品牌打造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经过专业策划和提炼提升,形成天心城市形象品牌定位、天心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天心城市形象传播创意、天心城市形象营销机制。二是形式上要突出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途径,用媒体造势、活动助推、广告投放和网络互动进行城市形象品牌营销。如杭州的城市形象体系十分规范,城市标志及主题口号运用十分广泛,形成一个完成的城市形象视觉系统,而这一系统又能充分和旅游、商贸、生活紧密结合,连政府部门的 8 电话都是悦耳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铃声,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人间天堂。三是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八个一”工程是我们经营城市的第一步,未来,在“八个一”基础上,我们还需围绕打响天心城市形象品牌,有计划、分步骤连续开展,从局部到整体,把城市品牌落实到城市发展实践中,落实到城市的工作、产品(服务)中,体现在城市标识、物产文化、行为规范、政府服务、市民素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形象品牌打造工作。

3、建设城市品牌需创新理念。纵观杭州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开发,“新思维、新观念”成为发展的先导力量。一是坚持特色当先。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许多城市的差异化定位值得推崇。如省会中心城市的杭州、南京、成都曾经都想以“人文休闲”作为城市的内生定位,经过再三思考斟酌和反复征求意见,最后都寻求了差异化定位,更好地彰显了各自特色,这从三个城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可以看出:爱情之都、天堂城市——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国际性人文绿地南京;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我们塑造城市品牌,首要的是找准天心的特色优势,寻找“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人有我优”的强项优势、“人优我特”的比较优势,充分彰显天心个性。二是始终放眼长远。如杭州率先意识到“免费”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2003年10月起,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成为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级景区。虽然景区每年因此减收门票收入2530万 9 元,但通过旅游产业链的拉动,“免费西湖”的综合收入达到“收费西湖”的3倍,杭州全市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6.8%。在全国各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率先实行公园免票,演绎休闲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推进公共休闲空间建设,相继建成一大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休闲步行街,还在全国最早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公共自行车等便民措施,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从西湖免费开放游览到开发社会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杭州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收益;不仅显示了宽广的胸怀,也体现了精明的策略。回到天心,目前区内的天心阁、第一师范等景点都还是要收门票,相应的旅游深度开发却还未起步,这方面可以学习杭州的“免费”经验,做大旅游市场蛋糕,助推商务休闲概念。三是借助专业力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和旅游推广过程中,杭州市政府部门定位非常清晰,善于摆正政府位臵,引导专业机构完成专业事务,而不是完全依靠行政意志进行判断和决策。这其实就是对专业和市场的尊重。相比之下,近年来天心区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区形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更多的是由宣传部门来实施,多侧重新闻宣传,缺少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也难以根据区域特色和发展需要全面构建城市的品牌形象传播战略与策略。因此,建议充分运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工具和手段,以专业角度解决专业问题,尽快构建涵盖天心名称、标志、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等在内的城市品牌系统,实施品牌营 10 销。同时,构建由知名城市品牌专家、营销策划专家、媒体研究专家和政府相关人士组成的城市品牌顾问团,搭建整合多方资源的大平台,形成城市品牌建设推广合力。

4、建设城市品牌宜旅游为先。从杭州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对城市而言,旅游往往会充当城市品牌创建的先锋,结合天心的特点及城区定位,我们也应该寻找到天心城市推广的抓手——旅游,以旅游带动城市,以产业带动发展。一是将城市建设融入旅游开发。杭州强调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把城市本身当作一个大的旅游区来建设,在城市规划、绿化、广场建设、休闲场所设计等方面,都以一个旅游区的要求来建设,甚至要求政府部门、医院、疗养院、道路、菜场等等都要建成景点。考察所经的杭州城市公共区域,绿化强调层次、建筑强调文化、道路强调与环境呼应,让游客感受到一个文明、和谐、精致、大气的城市氛围。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首先应围绕打造长株潭CED战略目标,从旅游视角做好空间布局,真正实现“产业做支撑,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市场,休闲做环境”。二是将产业链植入街区打造。早在2001年底,杭州就开始着手打造特色街区。目前,初具雏形的商业特色街区有清河坊、丝绸城、四季青、武林路、信义坊、南山路、梅家坞、湖滨路、文三路和石祥路等10条,其中“中国著名商业街”1条、“中国特色商业街”5条,为全国各城市之最。年经营额724.8亿元,年人流量8571万人次。天心的坡子街、太平街、解放西路是长沙有名的特色街区,但和杭州 11 的特色街区对比,无论是街区的影响力还是销售力、贡献力都还有差距。而这一差距并不在于单店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是产业体系、产业链条和环节带动上的差异。建议在上述特色街区培植或引入产业链体系,延伸旅游长度,促进城市旅游,实现经济增长。三是将旅游综合体纳入发展规划。我们注意到,杭州已经开始注意到“旅游综合体”概念的开发运用。这也给我们很大启发借鉴。未来,结合天心打造CED战略目标,依托房地产巨头综合开发的“旅游综合体”可以为中央商务休闲区的形成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未来在融城新区可以考虑做类似规划。

打造城市品牌,就是创造“城市文化资本”。天心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作为天心城市品牌建设这一全新课题的牵头实施部门,我们将与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行,通过学习借鉴、专业设计、全面营销,不断展现天心“天心老街、长沙外滩”的城市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天心名片。

第三篇:杭州考察报告

研究生实习报告

院系名称

艺术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17日——6月21

艺术考察实习报告

考察时间:2015年6月17日————6月21日

考察地点:杭州

考察路线:良渚文化村—西溪湿地—中国美术学院—宋城—南宋御街

考察目的:研究建筑的外观与结构,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研究古代街区群落,感受古建筑的魅力。研究景观园林设计特色与创新,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和理论上的认识以及山水印象,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增加了园林景观的知识,及人文知识。以下是结合本专业,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其中最喜欢南宋御街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西溪湿地。

南宋御街

2007年,杭州市政府找上王澍,希望王澍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的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更新。当时的御街,已经非常破败。这条据说南宋皇帝走过的6公里长街,已经很长时间不维护了,商店很少,就剩下一些卖便宜货的,墙上的灰一块儿一块儿的,街上的人稀稀拉拉,晚上只有几个像鬼火一样的路灯。

这条承载了很多杭州人回忆的老街,成为了杭州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从2001年开始,各方就已经围绕着怎么改造这条街道展开了讨论和探索,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理想的方案。最初,王澍并不想接下这个项目,“触及的利益太复杂。”

面对找上门来的政府,王澍提了六个条件: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做深入调研;第二,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第三,不做假古董;第四,不做街面的一层皮,要做有纵深的街区;第五,用新的小建筑系统将街道缩减到原来12米的宽度;最后一条,只做1公里的示范。王澍了解政府的心情:“我知道你们很急,希望我们马上就做设计。可能7月份开始做设计,年底就动工,这是中国的政府项目一贯的作风。”本以为这六条苛刻的条件提出来,对方就知难而退了,可出乎他的预料,政府竟然全部答应了。

带着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师生,经过半年的调研,王澍拿出了方案:完全停止拆迁,在不动迁任何一户居民的前提下,原地改造所有老旧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木构民居、民国建筑和近50年的砖混民居,原住民也是维系本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王澍眼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要有延续性的。他认为,历史或者传统,是指一直到今天为止的连续发生的所有东西,不是说明朝是历史,清朝就不是,或者清朝是历史,民国就不是。“我们面对的是城市,而不是一个建筑,是需要从城市的角度进行梳理。中国现在很多打着‘保护’的名义做的设计,形同于破坏,就是‘保护性破坏’。从2007年到2009年,王澍带着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中山路御街的改造。开街前一天,王澍对市委书记说:“你和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个事情成功不成功,明天我们来看结果。”第二天开街,国庆节一个礼拜,1公里的一条街有超过100万的市民来参观,国内各大媒体不请自来全部做了正面报道。现在,南宋御街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标签。可在王澍眼中,南宋御街只是个孤独的个案。“我们的政府太像一个公司,既希望至少达到收支平衡,又希望能快速完工,而不是以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为前提,而这恰好又是政府的职责。”带着美术学院两百多名师生,集合国内其他三四家美院的老师,怀着理想主义精神,用超常的劳动量来弥补时间上的紧迫,在王澍看来,南宋御街的改造方式,“很难复制,不可推广。”

通过这次对南宋御街的调研,我们发现了这条街上各种建筑风格杂陈,什么都有。有中国传统的建筑,也有学习西方的建筑,也有中西结合的建筑,有的不一定好看,但它在这,就是一种存在,这是真实的历史。不想以往的街道,不是全部拆除后换成现代主义建筑,就是建一些仿古建筑,纯粹的仿古建筑,用王澍的话说就是假古董,里面感觉不到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感觉不到真实的存在。而南宋御街却让我们感觉到了历史真实的存在,御街里有一个小展馆,一个在地面以下的玻璃架子,里面放有不同年代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从御街底下挖出来的,通过考证可以发现这些石头从下往上居然包含了宋代,元代,清代三个时代的痕迹,这就是历史的一个剖面,透过这个小小的方寸之地,居然能看到上千年的历史。不像其他地方,石头一铺,不知道底下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这里曾经存在过什么,发生过什么,无法体会到历史的真实,生活的真实。

当下全国很多城市标新立异,竞相建设远远背离中国本土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而这条古街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另外一种反思。

我们的传统文化被时下的现代主义和国外浪潮彻底的摧毁了,比如说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丢失掉的。对自己的那种文化的回忆包括生活的真实是丢失掉的。等丢失掉这些东西之后我很忧虑,再过十年,中国的城市里头,大家还能说我是中国人吗?这个城市所有的和中国传统的一切都会彻底的铲平,剩下了几个像文物一样的保护点,剩下的东西则放在博物馆里。我觉得像南宋御街这种做法让大家看到了除城市化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和参照物,这个参照物非常重要,这是另一种模式,另一种参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并不只有城市化一条道路,这个时代不只是一个方向,它还有另一个方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象山校区设有视觉传达系、工业设计系、陶瓷艺术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环境艺术系、建筑系6个系别。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校园工程体现了一种不同的中国建筑营造观,超过 3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到象山,这些可能被作为垃圾抛弃的东西在这里被循环利用,并有效控制了造价。以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使建筑之间都是院落,整体建筑看来仿佛自土地中生长起来。建筑中的宽大走廊,如路亭般的山边、水边小屋,都是某种既可步行,又可展览,又可以成为城市旅游一个新的文化景观。质朴而谦逊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空间上的设计理念,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四合,或三合,或缺一角,偏移扭转,随性布置。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于模仿,所有的合院建筑并不都是封闭的。有的合院在面向象山的一面完全敞开,怀抱青葱的景色。在图书馆这个院落有一个缺口,王澍在这个缺口的地方种植了一棵树,期待着树茂密了,学生们会在树下看书玩耍。在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原则下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等多种多样的富于层次的教学交流空间。学生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穿梭,在实与虚之间流走,体验心灵的自由。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色彩上的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国的画用水墨写意,一黑一白,是其色彩的基调。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大面积的白墙黑瓦,尽显中国画意蕴。国画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黑是生命力的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的奔腾之势,从而使静态的画面有节奏地律动。建筑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的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的气质,映现出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校园整体色调高级素雅。象山校区在建筑材料上另辟蹊径。传统中国一直运用土、木这类自然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今日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王澍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来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瓦片旧砖头,变废为宝。用上旧的瓦,旧的砖,建筑自生成一天起便有了上百年历史了。从这些“脏建筑”中可见文化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这样的建筑不仅生态环保,还能效控制造价,是一种基于中国本土的可持续性的建造。南方建筑中常见的砖,瓦,泥,竹,木,檐让美院校园充满了江南意蕴,灵气十足。这些材料的质感和色彩还能完全融入自然。建筑基座平台的地面用的露石混凝土。就像乡村水泥路,走得久了,掉皮、混凝土中的石子都露了出来,密集而均匀。隐含着房子与时间的关系,体现出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迷恋。利用这些有记忆的朴素材料,王澍在中国美院的设计中探索了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探索了如何将民间的传统建造工艺同简单纯朴的现代主义构造方式相结合。试图用手工的建造方式来抵制现代技术导致的生活世界的异化、人的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的无根状态。校园里很多做法出自施工管理人员和工匠的智慧。王澍为了模仿没有设计的介入之下的民间建筑生成方式,他让房子不完全由设计决定,设计师只是控制样式与风格,工匠才拥有手工的建造语言——这是民间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建筑随着手工的建造过程呈现出随机的、偶然的结果。在这种营造方式下形成了自发生长的秩序和肌理,细节处尽显心意,呈现出混杂的和谐。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校园,一个朴素而深沉的作品。象山校区的设计与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有着深层的传承关系。

学院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院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尽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学院的教授、艺术家与参与选址的建筑师共同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筑更加重要。

建筑师王澍在象山新校园的建造中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张。如何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中国城市重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结构,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范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如何利用大学校园的建造规模探索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

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那些校园建筑因此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在中国的建筑传统中,这样的建筑被称为“园林”。这个词无法用西语的“花园”去翻译,它特指“自然”被置入“城市”,而城市建筑因此发生某种质变,呈现为半建筑半自然的形态。

如果“自然”是一端,建筑师思考的另一端就是“城市”,一系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事件突发的小场所,似乎有点散漫,甚至没有一个严格的结构,但真正的生活才可能在这里放松的发生。

建筑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田间、河边等多样性的教学交流空间,在这里,学院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在象山新校园中,所有的建筑都以这座“象山”为最重要的思考与观看的对象。每个建筑都如同一个中国字,它们都呈现出面对象山的某种指向性,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是人们在漫游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青山的位置。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5000个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整个园区约70%的面积水域。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整个一期工程除入口接待区以外,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诸如工程摒弃了生硬的石坎,采用了柳树桩的生态护坎,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又如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置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平台,能让人悄悄地接近鸟类,方便近距离的科考活动

考察感想:此次的考察很快就结束了,但从中真真切切身临其境感受当地的建筑、景观、人文、给我很大的震撼,不再是纸上谈兵“望图生义”,老师给我们在课堂上讲的那些知识加上实地的讲解与指导,使我们对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创意,思想等更好地理解,印象更加的深刻。这次考察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以后的设计增加了很多的素材以及设计的灵感,不只是专业上的知识,而且增加了同学老师之间交流沟通。期待学校多安排一些艺术考察课,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实地现场学习,不在只是单调的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方式。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考察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四篇: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自今年县委政府开展推进使用**城市品牌建设工作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住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宣传工作,重点落实在“使用”上,多渠道规范使用**城市品牌,使得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展推广使用的情况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一是为了增强城市品牌意识,建设经营城市品牌,更好地宣传和使用城市品牌,我单位及时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

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责任人员。二是制定了《城市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要求。三是将此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推广使用成效显著

我单位向社会广泛宣传,认为城市logo代表了**的形象,创意生动,涵意深刻,值得推广。根据职能职责,把城市品牌建设工作融入到本系统建设、管理和各种活动中。一是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宣传。采用媒体宣传和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大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公益广告的发布和各类宣传标语的制作上,心得体会广泛运用,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二是局办公室在办公用品、会务

用品、会标上多次使用**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特别是在今年庆“三八”评选十大优秀女性活动中,颁奖词的制作、奖品的设置、VCR的制作等方面,均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三是在旅游方面,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三是在旅游方面,“**旅游”官网、“**旅游微信公众号”均有使用**城市品牌;在2017年3月,县城至“**?龙凤谷”、“**?花千谷”沿线重新设计、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40余个,旅游灯箱54个,所有标识标牌改版设计、制作、安装,全部规范使用城市品牌。在安家镇**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中,将**城市品牌元素融入旅游标识标牌、文化景观墙、水池观景台等项目进行设计安装制作;在2017年3月编制的《**县旅游导览手绘地图》和2017年初启动的《**县全域旅游规划》工作中,给北京知行堂公司提供了**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在全域旅游规划中使用;《**县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实施方案》中,将**县知名农产品、名小吃、工业品等

产品打造成**特色旅游商品及旅游伴手礼,并将**城市品牌体现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四是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引导并协助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将电脑桌面设置为**城市品牌,招牌、宣传牌、指示牌也都加入了**城市标识的元素。五是公共图书馆不但在微信公众号和在图书馆颁发给捐赠书籍读者《收藏证》上规范使用**城市品牌,工作总结而且在向上级工作汇报的PPT、纸质图片资料和宣传展板上运用**城市品牌。六是在县博物馆、县博物馆参议会馆展厅入口位置,展出了**城市品牌。同时为了扩大**城市品牌建设推广成果,县博物馆在举办的流动博物馆展览活动中,在每张展出的文物图片展板左上角均使用了**城市,更好的向广大参观群众宣传了**城市品牌。七是在送文化下乡、举办培训班、书画展览等群众文化和主题文化活动中,制作底幕、宣传单、LED背景、节目单设计及视频时全部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八是在新区电影院广

泛使用**城市品牌。在影院室内外LED宣传视频制作时以**城市形象标志作底板,达到城市形象宣传与视频内容宣传双丰收;多功能大厅配用的施仪台、报告席规范使用**城市品牌;租用影院会场时,座签上加印我县城市品牌标志,如:“2017海峡两岸著名诗人**诗会”;“2017年中国(**)国际女性微电影艺术创作论坛”等;影院宣传海报制作时,在海报内容与**城市品牌没有不协调的前提下,均在海报右上角设置 **城市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很多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对**城市品牌形象认识不够,认为事不关己,缺乏积极性。

二是**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应用成本偏高,影响了部分人对此系统使用的积极性。

三、下步打算

一是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全方位融入**城市品牌,多

方位发展旅游业态,实现旅游业和**城建品牌建设整体推进。二是继续在我县新闻媒体和各种主题活动中,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广泛使用**城市品牌,使之达到家喻户晓,助推**经济发展。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城市、品牌、使用、旅游、宣传、制作、是在、建设工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第五篇:赴杭州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2004年9月23至24日,市委副秘书长李凤德一行6人组成社区建设工作学习考察组,赴浙江省杭州市学习考察。考察组认真听取了杭州市民政局的介绍,深入社区实地察看并与区民政局、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同志交流。考察组一致认为杭州之行很受启发。现报告如下:

一、杭州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一)社区组织体系到位。

坚持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龙头,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同时注意积极培育各类中介组织。首先把党组织建设好,对拥有100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建立社区党委,市里配两名专职党务干部(党委书记和专职委员)。社区成员代表按每50户一个代表的比例安排,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社区工作汇报,决定社区重大事项;社区居委会按照每400户左右有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会同杭州师院举办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大专学历班。现在30%的社区居委会成员由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选举产生,30%由户代表选举产生,40%由社区成员代表选举产生。

(二)社区功能到位。

制定相关文件明确赋予社区管理协调、便民服务、卫生计生、文教体育、环境绿化、治安调解和社会保障等7大功能。社区各项功能的实施,由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7个组,分头抓落实。各小组分别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

(三)社区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注重完善社区建设的法制环境。市委、市政府两办先后批转了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意见(试行)》、共青团杭州市委《关于社区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市计生委和民政局《关于加强社区计生工作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制定了《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市公安局下发了《社区警务实施意见》、市综治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的意见》。

二是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市对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作出明确规定,按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办公、活动和社区服务用房,要求社区配套设施要与新建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规定,社区硬件设施要按“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场所”(五室:党建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青少年活动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三站:社区服务站、社区保障站、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二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健身娱乐活动场所)配置,2003年市、区两政府各拿出3000万元,以“以奖代拨”的形式专门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的资金问题。

三是逐步加大财力投入。市对社区建设的工作经费作了明确规定。社区年工作经费(含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奖金)按每百户4000元,由市财政逐年有所增加拨付各区,区财政另按1:1的原则配套统一分配到社区,并以每年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建立党委的社区每年增加6.4万元的社区党务工作经费。此外,按每个党员每年10元的标准,由市、区委组织部从党费中下拨给社区。市财政每年单独拿出300万,其中180万用于对社区建设的先进集体、优秀共建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励,120万用于对精品社区的内部装备的补贴。市财政每年还给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30万元的办公经费,用于会议和资料等办公费用。

四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他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把社区建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的批示,规定凡拟提拔的干部都要有到社区挂职锻炼的经历,社区居委会干部在公开招聘或提拔时,作为正科级干部的条件来对待。

(四)建立社区准入制度

为减轻社区行政化倾向,2002年杭州市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了《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有13项基本职能,界定了社区居委会与有关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把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承担的48项工作职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是部门承担还是社区承担,是部门指导还是社区协助,都一一列表进行了明确。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属社区承担的工作职能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履行,政府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必须由政府部门独立履行,不得转嫁给社区。需社区协助的事项,在征得社区同意的前提下协商办事,但对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转”的原则,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

(五)建立社区工作者经济待遇保障体系

为了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2002年,杭州市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了统一的规定,工资部分,每月正职850元,副职750元,委员700元,另外,每月还有100元左右的福利。2003年,杭州市财政、民政、劳动、人事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杭州市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建立了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的自然增长机制。其主要内容,一是试行社区工作人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挂钩,每年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合格者每年从7月1日起执行上一档次等级工资.二是执行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5项保险。三是完善奖励政策。实行定额奖励福利,市区两级财政补助经费开支的奖金、福利费,按社区工作人员职务等级工资的30%安排,列入社区经费预算;建立增收节支奖励制度,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在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增收节支奖励,社区通过为居民服务取得的劳务收入,除补充社区建设经费不足之外,允许一部分税后收入以及年终经费结余用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奖励。

二、杭州市所辖区的社区建设经验与做法

考察组小组还深入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的万家花园社区、闸弄口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敬老院进行了参观学习。

闸弄口街道共有12个社区,最小的社区1200户,万家花园社区有住户3000多户,是该街道最大的社区。

(一)在服务设施方面。该街道的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都在300平方米以上,万家花园社区办公、活动用房660平方米。全街道有社区服务网点200多个,15条社区服务长廊,2个敬老院,有文体设施、文化中心、健身设施14处。今年9月,已建立了信息化的社区办公系统,实现了市、区、街、居四级联网。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下岗再就业工作从4个途径安排,今年1~8月安置了600多人。

1、公益性“三保岗位”,即保洁、保绿和保安三个公益性岗位提供给居民。

2、创业型就业,下岗人员自己创业政府一次性发给5000元创业补贴,另外还有小额贷款资助。

3、承包劳务岗位,进行劳务派遣。

4、劳动保障室,送岗上门,每个社区都有30个安置岗位。二是做好对老年人的服务工作,该街道的老年化程度较高,已达17.8%。他们建立了“老年人生活服务园”,雇专人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服务,既可解决就业问题,又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三是对生活困难的人实行5层保障,(一对一结对,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爱心超市、帮助就业、最低生活保障)。

(三)在居民自治方面。该街道的社区都拥有独立的人权、财权和事权。他们改革了由原由上而下对社区进行考核的方式,改为由下而上由社区居民对社区进行评价。12个社区已有8个进行了直选,参与率90%以上,直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向社区自治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该街道的社区主任和书记都是“一肩挑”。

(四)在社区特色方面。一是设立街道“小巷总理”论坛,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给社区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邀请省委宣传部、党校和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点评,社区群众积级参与,效果显著。二是他们建立了社区服务小分队,提出“人生旅途,全程服务”的口号,对社区内的居民从生到死都能进行服务。三是他们建设了闸弄口街道的社区服务一条街。将原先一个管理比较混乱的小市场改建为一个集劳动保障、就业再就业、计生医疗、流动人口管理、帮扶救助、便民利民、文体设施、快餐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长廊,居民在这里,就能就近找到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服务项目,非常方便和快捷。

三、对我市下一步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要在我市社区“四有”建设工作(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制定下发我市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市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实现两个“率先”打造良好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平台。

(二)要明确界定我市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建立社区准入制度,缓解社区不断增强的行政化倾向。对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又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解决的,由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把关,做到“一个漏斗进入”,并实行“费随事转、人随职转、权随责转”,切实解决目前我市实际存在的社区负担过重的问题。

(三)要建立市、区两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每年都有一定的与我市社区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建立对社区的奖励制度,用“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社区的投入,确保我市社区建设在全省的领先位置。

(四)要淡化全市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统一性,增强各区、各个街道在社区建设上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区级党委、政府和街道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各区和各个街道创建自己的特色,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社区建设模式。在全市社区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精品”社区,形成我市社区建设的梯级布局,进一步提高我市社区建设的档次。

逐步提升我市社区自治的功能,增加和扩大社区直接选举的方式和范围。改革社区工作的考评机制,改变目前由街道对社区进行由上对下的考核办法,建立由街道与社区居民考核相结合并逐步扩大居民考核权重的考核办法,增强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

(五)为稳定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和吸引较高素质的人才到社区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然增长机制,保障社区工作者也能同步享受我市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工作中去。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我市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区建设工作的需要。

(赴杭州考察学习社区建设小组执笔黄世山)

下载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杭州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社区建设考察报告2004年9月23至24日,市委副秘书长李凤德一行6人组成社区建设工作学习考察组,赴浙江省杭州市学习考察。考察组认真听取了杭州市民政局的介绍,深入社区......

    杭州百货大楼考察报告

    杭州百货大楼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 2012.08.06 考察地点: 下城区延安路546号 考察要求: 1. 考察商场平面布置功能区以及商场交通、商品分类。 2. 考察商场装修,包括地面、墙面、......

    杭州商业考察报告

    杭州商业考察报告 杭州万象城开发商为华润新鸿基房地产(杭州)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双方于2005 年12月1日共同投资成立,注册资本金为9......

    成都杭州考察报告

    强化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赴成都锦江区、杭州上城区的考察报告 为强化我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6月14日至17日,由区委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区财......

    杭州上海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8日 考察地点:上海杭州 考察目标:4A广告公司 户外广告 本次专业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杭州,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城市中......

    上海、杭州考察报告

    上海杭州学习考察报告 新年伊始,经过两天的春训学习之后,在公司的安排下,2017 年2月9日—12日,赴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上、浙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

    杭州西湖考察报告

    杭 州考察报 告前言:学校组织的这次毕业考察-杭州之旅在我们观光娱乐的同时,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见识。 关键词:考察,观察,杭州摘要:美丽的杭州,美丽的乌镇,短短6天的时间,拓宽......

    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陶艺课老师胡小军老师,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参观了很多博物馆,了解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