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安大米品牌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淮安大米品牌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为落实我市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规划,打造我市绿色大米品牌,经市政府领导同意,4月17日至21日,我局组织由种植业相关技术专家、部分产粮大县农业局局长、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等一行12人参加的学习考察团,赴江苏省淮安市学习考察大米品牌建设情况。学习考察团一行考察了淮安市、洪泽区、兴化市等地的粮食生产基地、稻虾共作生产基地、粮食加工销售企业、淮安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产业园及江苏永鸿巴布洛生态农业公司,在淮安市举办了由淮安市农委、淮安市粮食局等部门领导和淮安市粮食加工销售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淮安市的大米品牌建设成果显著,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淮安大米”品牌建设经验
“淮安大米”于2004年由淮安市政府指定淮安市粮食行业协会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十多年的探索营运,总结出了“三链融合,六点统一”的淮安大米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筑牢了品牌链,实现了三链融合共生共长。在良种选择、种植方式、粮食收储、质量标准、产品包装和品牌宣传等六个方面实行全市统一,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并成立了以江苏汉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盟主的“淮安大米”品牌建设产业联盟,为打造“淮安大米”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淮安大米”先后荣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等荣誉。
“淮安大米”品牌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牵头,企业参与。以大米加工企业为切入点,抓住了企业作为商标使用主体这个关键,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将“淮安大米”品牌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规划,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以组建产业联盟为着力点,加强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企业抱团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淮安大米”品牌的知名度。
1.政府主导,产业联盟运作。淮安市政府对打造“淮安大米”品牌高度重视,责成市粮食行业协会申报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组织先后制定了《淮安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淮安大米企业标准》、《淮安大米品牌整合实施方案》、《整合淮安大米品牌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定了水稻种植标准和大米质量标准,规范了“淮安大米”品牌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营运操作要求。
淮安大米产业发展以组建产业联盟为着力点,建立坚实的平台,以国有企业江苏汉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盟主,成立了经营“淮安大米”品牌的产业联盟,目前已有9家企业加入了产业联盟。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和低层次的恶性竞争,促进联盟内各企业良性合作发展,实现优质稻米行业的抱团集群发展。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加入联盟,在符合准入标准后,获得编号,并被授权使用“淮安大米”的标志,同时各企业可保留原来的子商标,既保证了统一性,又保留了各联盟成员的原有特色。联盟确立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对各企业的信用进行黑名单制度,消费者可通过扫取二维码追溯产品来源,不仅保证了产品的正宗性,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产品的品牌形象。联盟内进行产品抽检,对多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采用退出机制,保证联盟的整体水平。
2.主推优质,确立品牌基础。淮安市以生产优质大米为“淮安大米”品牌之源,主推“南粳9108”、“淮香粳15”等4至5个“淮安大米”专用优质品种,同时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方向,参照国家有机、绿色等食品标准作为淮安大米的质量标准,结合当地优质条件,发展稻田养虾(蟹)和稻田养鸭种养结合模式,生产有机大米和绿色大米,提升“淮安大米”品牌价值。
3.政策扶持,助推企业成长。淮安市政府建立了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要求各县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重点支持以优质稻米产业为第一产业的“4+1”现代农业产业和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并将这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评。引导资金补贴方式灵活,效果明显。一是确定补贴方向。引导资金主要对淮安大米品牌共建企业在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淮安大米新品和精品开发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资金补贴支持。二是实行差别化补贴。为壮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品质量,将企业的规模和产品质量进行分级,等级越高,补贴越多,扶优扶强。三是先建后补。企业在项目完成后申请补助,但补助必须在项目经一定时间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时才发放,以防止个别企业套取政府的扶持资金。
另外,淮安市直属粮食储备库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粮食收储技术,以地方储备的形式,为大米加工企业收储大量粮食,并通过农发行贷款的方式为企业垫付粮食收购款,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支持了大米加工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
4.建立基地,确保品牌质量。种植基地就是大米品牌的示范样板,它能明显区别于当地一般水稻种植。在“淮安大米”产业联盟中,各企业以市场引导为原则,自愿建立种植基地,政府则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淮安市计划到2020年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00万亩,建成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00万亩,绿色大米、有机稻米基地分别达到50万亩、1万亩。
5.强化宣传,力推品牌上位。一是确定品牌定位。公开征集了“淮安大米”品牌策划方案,确立了“淮安大米——现代稻米产业的领头雁”的品牌定位。二是开展公开征集活动扩大影响。策划出了“好水、好土、好味稻”、“天下粮仓,淮米飘香”等“淮安大米”品牌广告用语。开展“淮安大米杯•稻香千年”征文大赛,征集撰写“淮安大米”赋,同时还邀请到了袁隆平院士亲自撰写寄语。三是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宣传“淮安大米”品牌。设立“淮安大米”微信公众号,创建“淮安大米”网站,制作“淮安大米”宣传画册和电视短片,在淮安日报开辟“产业新模式,中国好大米”宣传专栏,淮安电视台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推出“淮安大米为您报时”广告,在交通要道、轻轨黄金站台、商场电子大屏同步推出淮安大米形象广告,对样板示范基地和核心企业的淮安大米宣传牌统一形象设计,等等。四是建立展示展销中心直观宣传。由政府扶持产业联盟建立起了“淮安大米”展示展销中心,产业联盟内的企业可将各自的产品放在展示展销中心集中展示和销售。五是积极参与各类大米展示展销活动。由市政府出面,既邀请相关组织到淮安市举办各类大米展示展销活动,又带领相关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大米展示展销活动。
二、吉安市发展绿色大米生产的基础条件
(一)吉安市发展绿色大米生产优势明显
一是我市是传统水稻主产区,绿色大米生产地理条件优越。我市有10个县为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知名度较高,常年水稻种植面积890万亩左右,稻谷总产量400万吨左右,总量大,产量稳。我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江中游,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年平均气温17~18.6℃,≥10℃年有效积温5462~5919℃,年日照1720~18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60~1504 mm,无霜期275~295天, 土壤、水源、空气等各方面条件较好,环境没有受到污染,适合发展绿色水稻生产。二是全市大米加工销售企业实力较强。据调查,全市有大米加工企业10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近20家,市级龙头企业近30家,年加工规模10万吨以上的7家,年加工规模5-10万吨的10家,全市大米年加工能力350万吨,能基本满足全市稻谷加工要求。三是绿色大米生产有较好基础。至2016年底,全市有33家大米加工企业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大米生产加工认证。其中至2016年,已取得绿色大米生产加工认证的企业有18家,认证绿色大米年生产加工量为24万吨,折合大田生产面积近60万亩;已取得有机大米生产认证的有2个企业,年可种植面积2300亩,年生产稻谷580吨;已取得有机大米生产转换认证的有4个企业,年种植面积6000亩,年生产稻谷1480吨;已取得有机大米加工认证的5个企业,年可加工有机大米494吨。四是粮食优质品种占比大。我市近年杂交水稻的种植比例逐年下降,而以粘类为主的常规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正在稳步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16年常规优质水稻种植品牌近50个,种植面积250万亩,其中绝大部分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极大地拓宽了我市稻米的销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五是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成熟。全市基本上禁止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推广了一大批杀虫防病的生物制剂农药,同时推广了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等理化诱控,稻田养鸭、稻田养虾等生态调控等病虫害防控措施,推广了“三控栽培”等绿色轻简栽培技术模式,为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吉安市发展绿色大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具备发展绿色大米生产的优势,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缺少知名品牌。没有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大米品牌,市场空间小效益差,有的企业甚至靠贴牌销售。二是种植品种混杂。优质稻品种多而杂,缺乏权威主流品种,大米品质不稳定。三是缺乏领军企业。大米加工销售行业缺乏领头羊,各自为战,没有聚集起来形成拳头。四是不按标准生产。重认证,轻种植,获得绿色大米认证的企业绝大部分没有按照绿色大米标准进行生产,市场认可度差,没有体现绿色效益。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绿色大米种植基地,靠市场收购的粮食进行加工,产品杂乱无章。
三、吉安市绿色大米生产发展建议
吉安市发展绿色大米生产,要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创建知名品牌为抓手,以推广水稻优质品种为突破口,以制订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等制度为手段,采取政府主导,粮食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融入,农业、粮食、旅游等相关产业积极参与的方式,延伸产业链,实现合作共赢,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使绿色大米产业成为我市的主要富民产业。
(一)明确发展定位,立足井冈品牌。
吉安市发展绿色大米的定位要突出“绿色”,要充分利用我市的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大米,打造全国第一个市级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井冈山”是我市最大的红色和绿色名片,申请“井冈大米”为我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大米品牌创建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以发展绿色大米促进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带动绿色大米走向全国,红绿交映,相得益彰。
品牌创建是绿色大米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工作难度极大,要依靠政府高位推动,我们建议:一是成立以市委或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吉安市绿色大米生产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绿色大米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绿色大米品牌建设和维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从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中提取出10-20%,对绿色大米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进行奖补。三是成立由非赢利的国有企业负责管理的“吉安市绿色大米品牌建设运营中心”,负责大米地理标志商标的申请注册,制定我市大米品牌建设管理方案(包括品牌标识方案、防伪标识方案、宣传策划方案、设计包装方案、品牌使用管理方案等),确保商标使用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
(二)扶强骨干企业,大力招商引资。
在品牌建设中要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我市目前有粮食加工企业上百家,年加工能力350万吨,但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粮食加工行业利润很低,直接影响了粮食收购价格,减少了农民收入。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在企业用地、融资、品牌建设、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认证、加工产品认证、标识使用许可以及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市场开拓能力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和奖补扶持,通过市场整合,力争在3-5年的时间内,全市形成10家左右大米加工领军企业,并创造条件尽快组建吉安大米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内的企业首先要统一使用“井冈大米”品牌,同时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加盟,增强品牌竞争力。企业符合准入标准通过申请加入联盟后,获得编号,授权使用“井冈大米”的统一标志,同时保留原来的子商标,这样就可实现对外宣传一个统一品牌,对内企业仍然有各自的商标特色。
在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的同时,应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我市优越的绿色大米生产环境条件为基本要素,制定共享双赢的优惠条件,参与我市绿色大米、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借助大企业做品牌做市场。同时,要引入“互联网+”经营理念,积极引入中国网库集团之类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和单品电子商务聚集平台作为“井冈大米”绿色大米营销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国绿色大米产业互联网应用孵化基地。
(三)加强宣传推介,维护品牌信誉。
要加大品牌推介力度,由政府牵头,委托专业机构策划,统一设计品牌标识和宣传推介方案,突出绿色生态特色,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广告等传媒宣传介绍,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实地旅游观摩和绿色大米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大米博览会,建立绿色大米品牌展示展销中心,全方位推介“井冈大米”品牌。粮食加工销售企业要与各类网络销售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建立网上旗舰店,进行线上宣传和销售。要充分利用现有销售网络,加大销售宣传力度,合力做大做强品牌。
要加强品牌自律,维护品牌信誉。一是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对全市使用“井冈大米”绿色大米品牌商标的绿色大米在生产、加工、销售进行全程监督,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二是建立严格的绿色大米品牌商标使用许可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对品牌商标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维护品牌商标信誉。三是引入商品数字化服务机构。如小码科技之类的互联网防伪营销企业,其“真假通”产品通过给每一个商品定义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可为消费者提供防伪、追溯、商品互动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打假、防窜货、促销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商品数字化服务机构之一,可为“井冈大米”快速地提高信誉提供保障。
(四)推广品种技术,建立生产基地。
好品种是好品质的根源,要在全市筛选出5个左右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通过建立水稻优质品种繁育基地,加以培育,提纯复壮,以保证全市绿色大米生产实现优质化和品种纯正统一。订单生产是确保品种纯正的可靠途径,由粮食生产、加工、购销龙头企业直接建立生产基地,或实行公司+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订单生产,促进生产和加工销售紧密融合,可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销通畅。各级农业部门要抓好稻田养鸭、虾、蛙、泥鳅等综合种养模式和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攻关,多角度开发推广适合我市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生产的栽培技术模式。
要抓住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时机,建立一批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加快土地流转,依托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按照绿色大米生产要求进行区域化规范化生产,严格遵守技术标准,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有机大米生产,丰富大米品种,提升大米档次。
第二篇: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
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考察组
为加快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步伐,借鉴兄弟城市发展经验,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八个一工程”建设,4月22日-24日,由区相关领导带队,组织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文体新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赴杭州进行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推广专题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概况
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近10年来,杭州围绕“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主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品牌发展之路。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唯一一个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给“国际旅游金星奖”的中国城市。
回顾杭州城市品牌定位与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渐进脉络:1999年提出“游、学、住、创业在杭州”,2002年提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2004年确立了休闲城市的品牌定位。当年8月,杭州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2006年世界休闲组织 1 正式授予杭州这个称号。2007年1月,历经接近半年的研讨和征集,杭州最终确定了城市总体品牌—生活品质之城。当年的杭州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决策。2012年杭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发展定位。
10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全力推动休闲、文化、创业三者高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品质”已成为新时期杭州发展的鲜明特征、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休闲产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杭州接待游客数量达7100万,其中包括306万境外游客。旅游业实现1000亿元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0亿美元,旅游产业收入占GDP接近6%。
二、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最大资源。为加强对城市品牌研究、建设、推广和管理,杭州市委、市政府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建立了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独立的品牌办,专职负责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各区县均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确保从上而下、高层高效推进。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行动计划》等系 2 列文件,明确用“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统领工作,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实现城市品牌与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以及各项事业的良性互动、互促共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市场为策,科学运作城市品牌建设。杭州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的执行、每一个重点项目的落实,都采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臵力“三力合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臵“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在城市品牌建设中释放出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如在品牌定位研究推广中,杭州始终注重引智借脑,积极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社科联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杭州电视台等媒体界人士,以及来自茶、丝绸、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界的代表,形成党政、知识、媒体、行业企业“四界联动”,共同就城市品牌的培育与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有效解决城市研究和策划营销等难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在城市品牌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杭州“不差钱”的背后,体现的同样是经营城市的技巧与市场化操作的娴熟。从总投入达1亿元扶持“十大特潜产业”,成立运河集团运作200亿推进京杭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到钱江、大江东、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塞博工场等创业园区,都是“三力合一”的结晶,实现了“政府推动发展,企业扩大市场,百姓得到实惠”共赢目标。
(三)突出品牌联动,全面推进城市品牌建设。品牌战略是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紧密结合。行业品牌是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重要联结点,也是打响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主平台。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杭州充分发挥行业品牌作为呼应城市品牌、辐射企业品牌的平台作用,各个行业主动呼应城市品牌,旅游业打“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高新产业打“天堂硅谷,品质生活”,会展业打“西湖博览会,品质生活城”,居住行业打“和谐人居,品质杭州”,餐饮业打“天堂美食,生活品质”等等,通过打好“组合牌”,拧成“一股劲”,形成“叠加效应”,使城市品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具体化、形象化。同时,积极实施名企、名品、名人战略,提升企业创业品质,夯实行业品牌的微观基础,展示城市品牌的丰富内涵。如在文化领域借鉴新加坡经验实施了“杭州新文学艺术家发现计划”,财政每年专门拨款30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发现、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影视等领域的文艺人才和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艺术创意人才;设立400万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基金用于设计师的培养、发现和引进;通过各种专业赛事来发现行业标志性人物,鼓励名家、名师开设个人工作室、设计室和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场所、资金等支持,鼓励他们注册个人品牌,开展各种展示推介活动,发挥“名人效应”。如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中,杭州主打“创意牌”,政府拿出几十幢房子来吸引国内乃至全区顶尖级大师入驻西溪,使之成为这些大师作品的创作 4 室、展示室、营销室,形成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前店后室”的新模式。目前已有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及冯小刚、杨澜、朱德庸、余华、潘公凯等10多位名人签约入驻。
(四)注重产业支撑,持续深化城市品牌建设。城市产业和企业是构成城市品牌的经济支撑,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杭州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强调产业外部效应与城市品牌同频共振,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发展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加大“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使城市品牌根植于产业优势,推动城市品牌持续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休闲产业的独创之路。为此,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政策意见和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性意见4个重要文件,3年内共安排9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项目的扶持、行业协会的建设以及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广。此外,还实施了一系列产品包装和推广活动,如评选特色潜力行业200强、推出150个“首批杭州休闲生活体验点”、举办“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成果展暨2010杭州休闲生活体验节”等,充分发挥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目前,这些行业已走上杭州市旅游业跨越前行的创新之路,吸引近9万家企业参与,实现年营业额958亿元,并提供了72.5万个就业岗位,得到了800万市民和 5 6000万中外游客的高度赞赏。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助推了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升级,使杭州休闲产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杭州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强调立体营销,促进城市品牌展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城市品牌建设必须配以全方位的形象推广。在品牌经济时代,要敢于、善于宣传展示自己的城市品牌。杭州通过开展立体营销,让“品质生活之城”的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响。一是实施城市CI工程。通过设计制作城市吉祥物、城市纪念品和标志性图案、标志性雕塑,在党政部门公务活动、公共服务设施中推广使用城市CI,进一步从形象、色彩、质感等维度体现“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二是培育特色标志区块。按照休闲、文化、创业有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要求,提升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丝绸特色街区、“西湖创意设计谷”、“和谐杭州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区块的品位,展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三是建立展示体验基地。建设“杭州品牌展示中心”,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展示平台。设立“杭州生活品质展示点”,对生活品质示范产品、企业和行业进行串联整合,设计推出若干条展示城市、行业、企业品牌的特色旅游线路。四是加强整体宣传营销。在国内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推广城市品牌。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城市品牌的宣传交流活动。每 6 年确定若干重点,选择几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城市,对杭州进行全方位的宣传。2012年,杭州推出全球旅游营销计划“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在伦敦投放,伦敦街头150辆出租车和3辆巴士,被喷绘了杭州西湖美景和“Wellcome to hangzhou(杭州欢迎你)”这句热情好客的欢迎词,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外,植入营销也正成为杭州打造城市名片的金钥匙。《非诚勿扰》火了杭州,西溪成为西湖之外的又一张杭州名片。乌镇则因《似水年华》一度跃居“一生不可不去的中国九个迷人小镇”的榜首。
三、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对天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建设城市品牌已势在必行。经营土地等有形资产,总量是有限的,其带动力也是有限的;但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其潜力和作用是无限的。品牌对城市来说,是城市发展的标杆和旗臶。巴黎的“时尚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维也纳的“音乐之都”、斯德哥尔摩的“梦幻之都”,一个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代表的就是这些城市独特的魅力。杭州城市品牌,为杭州赢得了注意力,杭州城市发展从中获益匪浅。在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就是生产力、文化力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品牌,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城市品牌塑造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而且能使城市增值,臵换出更大的功能效应和环境效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吸引旅游者,提高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 7 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亦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各个城市都在“亮剑”,都在打造自己独有的城市“名片”并强势推广。天心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导入全新的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分析并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视角塑造统一、鲜明、独特的城区品牌,多层次、立体式宣传营销城区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增强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城市品牌应系统谋划。无论是旅游还是城市品牌的创建,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从杭州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谋划和长远规划对于未来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乃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天心区的未来实践中,应致力将规划放在第一位,多做前期研究,细做系统规划,以一省、一市的视野做一区的规划,以10年、20年眼光做1年或3年的事务。在规划中,一是内容上要体现系统性。认真研究制定城市形象品牌打造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经过专业策划和提炼提升,形成天心城市形象品牌定位、天心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天心城市形象传播创意、天心城市形象营销机制。二是形式上要突出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途径,用媒体造势、活动助推、广告投放和网络互动进行城市形象品牌营销。如杭州的城市形象体系十分规范,城市标志及主题口号运用十分广泛,形成一个完成的城市形象视觉系统,而这一系统又能充分和旅游、商贸、生活紧密结合,连政府部门的 8 电话都是悦耳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铃声,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人间天堂。三是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八个一”工程是我们经营城市的第一步,未来,在“八个一”基础上,我们还需围绕打响天心城市形象品牌,有计划、分步骤连续开展,从局部到整体,把城市品牌落实到城市发展实践中,落实到城市的工作、产品(服务)中,体现在城市标识、物产文化、行为规范、政府服务、市民素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形象品牌打造工作。
3、建设城市品牌需创新理念。纵观杭州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开发,“新思维、新观念”成为发展的先导力量。一是坚持特色当先。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许多城市的差异化定位值得推崇。如省会中心城市的杭州、南京、成都曾经都想以“人文休闲”作为城市的内生定位,经过再三思考斟酌和反复征求意见,最后都寻求了差异化定位,更好地彰显了各自特色,这从三个城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可以看出:爱情之都、天堂城市——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国际性人文绿地南京;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我们塑造城市品牌,首要的是找准天心的特色优势,寻找“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人有我优”的强项优势、“人优我特”的比较优势,充分彰显天心个性。二是始终放眼长远。如杭州率先意识到“免费”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2003年10月起,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成为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级景区。虽然景区每年因此减收门票收入2530万 9 元,但通过旅游产业链的拉动,“免费西湖”的综合收入达到“收费西湖”的3倍,杭州全市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6.8%。在全国各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率先实行公园免票,演绎休闲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推进公共休闲空间建设,相继建成一大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休闲步行街,还在全国最早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公共自行车等便民措施,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从西湖免费开放游览到开发社会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杭州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收益;不仅显示了宽广的胸怀,也体现了精明的策略。回到天心,目前区内的天心阁、第一师范等景点都还是要收门票,相应的旅游深度开发却还未起步,这方面可以学习杭州的“免费”经验,做大旅游市场蛋糕,助推商务休闲概念。三是借助专业力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和旅游推广过程中,杭州市政府部门定位非常清晰,善于摆正政府位臵,引导专业机构完成专业事务,而不是完全依靠行政意志进行判断和决策。这其实就是对专业和市场的尊重。相比之下,近年来天心区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区形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更多的是由宣传部门来实施,多侧重新闻宣传,缺少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也难以根据区域特色和发展需要全面构建城市的品牌形象传播战略与策略。因此,建议充分运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工具和手段,以专业角度解决专业问题,尽快构建涵盖天心名称、标志、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等在内的城市品牌系统,实施品牌营 10 销。同时,构建由知名城市品牌专家、营销策划专家、媒体研究专家和政府相关人士组成的城市品牌顾问团,搭建整合多方资源的大平台,形成城市品牌建设推广合力。
4、建设城市品牌宜旅游为先。从杭州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对城市而言,旅游往往会充当城市品牌创建的先锋,结合天心的特点及城区定位,我们也应该寻找到天心城市推广的抓手——旅游,以旅游带动城市,以产业带动发展。一是将城市建设融入旅游开发。杭州强调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把城市本身当作一个大的旅游区来建设,在城市规划、绿化、广场建设、休闲场所设计等方面,都以一个旅游区的要求来建设,甚至要求政府部门、医院、疗养院、道路、菜场等等都要建成景点。考察所经的杭州城市公共区域,绿化强调层次、建筑强调文化、道路强调与环境呼应,让游客感受到一个文明、和谐、精致、大气的城市氛围。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首先应围绕打造长株潭CED战略目标,从旅游视角做好空间布局,真正实现“产业做支撑,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市场,休闲做环境”。二是将产业链植入街区打造。早在2001年底,杭州就开始着手打造特色街区。目前,初具雏形的商业特色街区有清河坊、丝绸城、四季青、武林路、信义坊、南山路、梅家坞、湖滨路、文三路和石祥路等10条,其中“中国著名商业街”1条、“中国特色商业街”5条,为全国各城市之最。年经营额724.8亿元,年人流量8571万人次。天心的坡子街、太平街、解放西路是长沙有名的特色街区,但和杭州 11 的特色街区对比,无论是街区的影响力还是销售力、贡献力都还有差距。而这一差距并不在于单店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是产业体系、产业链条和环节带动上的差异。建议在上述特色街区培植或引入产业链体系,延伸旅游长度,促进城市旅游,实现经济增长。三是将旅游综合体纳入发展规划。我们注意到,杭州已经开始注意到“旅游综合体”概念的开发运用。这也给我们很大启发借鉴。未来,结合天心打造CED战略目标,依托房地产巨头综合开发的“旅游综合体”可以为中央商务休闲区的形成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未来在融城新区可以考虑做类似规划。
打造城市品牌,就是创造“城市文化资本”。天心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作为天心城市品牌建设这一全新课题的牵头实施部门,我们将与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行,通过学习借鉴、专业设计、全面营销,不断展现天心“天心老街、长沙外滩”的城市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天心名片。
第三篇:赴江苏淮安开明名校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苏淮安开明中学学习考察心得
四十九团第二中学李德
4月18日—4月22日,我们小组一行11人,赴江苏淮安开明中学进行了学习考察活动。
“近百年来,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拼搏,学校形成了“文明、团结、奋发、求实”的校风,“博学、严谨、热忱、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多思、立志、成才”的学风,培养了三万余名学生,其中著名的学者、专家数以千计,他们战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听了开明中学朱校长的经验介绍,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和部分功能室,查阅了部分简介和有关档案材料,通过看、听、阅、思、交流收获颇深。现结合自身及学校的实际,总结反思如下:
一、首先摆正一种观点:学习不能“克隆”。
这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有着自身的特色和经验,学校使我耳目一新。但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老训,我们应牢记。我一直主张:学习他人,不是否定自己。这所知名学校的确有他的办学特色,他是被公认的中国教育的成功典范,但并不是这所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而我们不能完全效仿他的特色之路,我们应学习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走好自己的特色之路。
二、靠特色立校。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的旗帜和品牌,是全校师生可继承延续的一种文化脉络。一但形成特色就成了文化,它在某届校长手里诞生,却不会因这届校长离去,学生毕业,教职工调动而缺失,它早已具有了某种文化力量。一所学校如果打造不出自己的特色,就没有自己的办学之魂,就会缺少一种灵气,学校的发展的原动力就不足。这些名校就
是凭借独创的一着鲜,发生了质的嬗变,从而成为崛起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们如果没有特色,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期。
三、发展在于创新
“创新”在于常规抓好,“坚守也是创新”,细节从严,过程求实。其实不能说是创新,但创造了奇迹。所谓常规抓好,就是课程开齐开足,力求上好。他们认为,副科不认真上,就是一种破坏。制度公正公平,追求真实。他们的理念是,做好常规就是奇迹。所谓细节从严,就是许多环节细化要求,从严考核。比如早读,教师是否下班,学校不作规定,但学生读什么,必须有很具体的规定的内容,第二天要读的内容,必须在前一天布置好,每天早读下课前五分钟检查。比如课堂定位:教学目标重“双基”;教学对象重中下学生;效益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不是老师教了多少);教学要防差。所谓过程求实,就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抓严抓好各项管理措施,始终如一的落到实处。实行月考核制度,抓好流程管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七年级,抓基础,不重分数,他们认为,“一开始就拼命跑,最后还如何冲刺?”八年级,课堂防差,课后补差。九年级,理想目标、就业教育。锁定四次考试,期中,期末,加上中间的两次月考。实行月考核制度,每月开一次教职工大会,反馈和解答月考核结果。而对于中考成绩,学校封存,不公开。如果需要,个别的进行交流。
四、名校都有一位好校长。
先有名校还是先有名校长?实质上是先有名校长,名校长是通过名校来发现的。“一个好校张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一句老话了,但却有深刻的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老话不俗,后六中学校长寄语说得好:“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强过一只羊领导着一群狮子。”
淮安开明中学校长是专家级水平。学校决策者有专家级水平,才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现出浓郁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校长即是学校管理的行家,又是治学的专家,才能经营出名校来。没有一流的校长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学校出现。兵团教育局连续40期大力打造提升校长的水平和能力,我们为教育局领导的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而由衷的佩服。
现代教育的发展走向,对校长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管理者是学习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从物的管理应走向文化管理。所以人们都说“三流学校看校长,二流学校看管理,一流学校看文化。”作为当代校长,必须具有多维性、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工作思路,从而决定出路。
感谢兵团教育局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下一步把学到的先进理论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实效。
——教育考察心得体会
赴江苏淮安开明中学学习考察心得
第四十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单位:农三师四十九团第二中学
姓名:李德
时间:2011年5月8日
第四篇:杭州城市品牌建设考察报告(精)
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赴杭州学习考察组
为加快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步伐,借鉴兄弟城市发展经验,推进天心区城市品牌“八个一工程”建设,4月22日-24日,由区相关领导带队,组织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文体新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赴杭州进行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推广专题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概况
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
一。近10年来,杭州围绕“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主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品牌发展之路。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大陆 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唯一一个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给“国际旅游金星奖”的中国城市。
回顾杭州城市品牌定位与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渐进脉络:1999年提出“游、学、住、创业在杭州”,2002年提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2004年确立了休闲城市的品牌定位。当年8月,杭州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2006年世界休闲组织
正式授予杭州这个称号。2007年1月,历经接近半年的研讨和征集,杭州最终确定了城市总体品牌—生活品质之城。当年的杭州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决策。2012年杭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发展定位。
10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全力推动休闲、文化、创业三者高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品质”已成为新时期杭州发展的鲜明特征、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休闲产业
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杭州接待游客数量达7100万,其中包括306万境外游客。旅游业实现1000亿元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0亿美元,旅游产业收入占GDP 接近6%。
二、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最大资源。为加强对城市品牌研究、建设、推广和管理,杭州市委、市政府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建立了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独立的品牌办,专职负责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各区县均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确保从上而下、高层高效推进。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行动计划》等系
列文件,明确用“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统领工作,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实现城市品牌与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以及各项事业的良性互动、互促共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市场为策,科学运作城市品牌建设。杭州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的执行、每一个重点项目的落实,都采用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配臵力“三力合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臵“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在城市品牌建设中释放出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如在品牌定位研究推广中,杭州始终注重引智借脑,积极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社科联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杭州电视台等媒体界人士,以及来自茶、丝绸、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界的代表,形成党政、知识、媒体、行业企业“四界联动”,共同就城市品牌的培育与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有效解决城市研究和策划营销等难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在城市品牌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杭州“不差钱”的背后,体现的同样是经营城市的技巧与市场化操作的娴熟。从总投入达1亿元扶持“十大特潜产业”,成立运河集团运作200亿推进京杭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到
钱江、大江东、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塞博工场等创业园区,都是“三力合一”的结晶,实现了“政府推动发展,企业扩大市场,百姓得到实惠”共赢目标。
(三)突出品牌联动,全面推进城市品牌建设。品牌战略是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紧密结合。行业品牌是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重要联结点,也是打响城市品牌、企业品牌的主平台。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杭州充分发挥行业品牌作为呼应城市品牌、辐射企业品牌的平台作用,各个行业主动呼应城市品牌,旅游业打“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高新产业打“天堂硅谷,品质生活”,会展业打“西湖博览会,品质生活城”,居住行业打“和谐人居,品质杭州”,餐饮业打“天堂美食,生活品质”等等,通过打好“组合牌”,拧成“一股劲”,形成“叠加效应”,使城市品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具体化、形象化。同时,积极实施名企、名品、名人战略,提升企业创业品质,夯实行业品牌的微观基础,展示城市品牌的丰富内涵。如在文化领域借鉴新加坡经验实施了“杭州新文学艺术家发现计划”,财政每年专门拨款30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发现、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影视等领域的文艺人才和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艺术创意人才;设立400万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基金用于设计师的培养、发现和引进;通过各种专业赛事来发现行业标志性人物,鼓励名家、名师开设个人工作室、设计室和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场所、资金等支持,鼓励他们注册个人品牌,开展各种展示推介活动,发挥“名人效应”。如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中,杭州主打“创意牌”,政府拿出几十幢房子来吸引国内乃至全区顶尖级大师入驻西溪,使之成为这些大师作品的创作
室、展示室、营销室,形成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前店后室”的新模式。目前已有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及冯小刚、杨澜、朱德庸、余华、潘公凯等10多位名人签约入驻。
(四)注重产业支撑,持续深化城市品牌建设。城市产业和企业是构成城市品牌的经济支撑,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杭州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强调产业外部效应与城市品牌同频共振,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发展美食、茶楼、疗休养、演
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加大“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使城市品牌根植于产业优势,推动城市品牌持续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休闲产业的独创之路。为此,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政策意见和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性意见4个重要文件,3年内共安排9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项目的扶持、行业协会的建设以及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包装和推广。此外,还实施了一系列产品包装和推广活动,如评选特色潜力行业200强、推出150个“首批杭州休闲生活体验点”、举办“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成果展暨2010杭州休闲生活体验节”等,充分发挥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目前,这些行业已走上杭州市旅游业跨越前行的创新之路,吸引近9万家企业参与,实现年营业额958亿元,并提供了72.5万个就业岗位,得到了800万市民和
6000万中外游客的高度赞赏。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助推了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升级,使杭州休闲产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杭州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强调立体营销,促进城市品牌展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城市品牌建设必须配以全方位的形象推广。在品牌经济时代,要敢于、善于宣传展示自己的城市品牌。杭州通过开展立体营销,让“品质生活之城”的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响。一是实施城市CI 工程。通过设计制作城市吉祥物、城市纪念品和标志性图案、标志性雕塑,在党政部门公务活动、公共服务设施中推广使用城市CI,进一步从形象、色彩、质感等维度体现“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二是培育特色标志区块。按照休闲、文化、创业有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要求,提升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武林路时尚女装街、丝绸特色街区、“西湖创意设计谷”、“和谐杭州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区块的品位,展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三是建立展示体验基地。建设“杭州品牌展示中心”,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的展示平台。设立“杭州生活品质展示点”,对生活品质示范产品、企业和行业进行串联整合,设计推出若干条展示城市、行业、企业品牌的特色旅游线路。四是加强
整体宣传营销。在国内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推广城市品牌。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城市品牌的宣传交流活动。每
年确定若干重点,选择几个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城市,对杭州进行全方位的宣传。2012年,杭州推出全球旅游营销计划“无与伦比的美丽——中国杭州”在伦敦投放,伦敦街头150辆出租车和3辆巴士,被喷绘了杭州西湖美景和“Wellcome to hangzhou(杭州欢迎你 ”这句热情好客的欢迎词,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外,植入营销也正成为杭州打造城市名片的金钥匙。《非诚勿扰》火了杭州,西溪成为西湖之外的又一张杭州名片。乌镇则因《似水年华》一度跃居“一生不可不去的中国九个迷人小镇”的榜首。
三、杭州城市品牌建设对天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建设城市品牌已势在必行。经营土地等有形资产,总量是有限的,其带动力也是有限的;但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其潜力和作用是无限的。品牌对城市来说,是城市发展的标杆和旗臶。巴黎的“时尚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维也纳的“音乐之都”、斯德哥尔摩的“梦幻之都”,一个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代表的就是这些城市独特的魅力。杭州城市品牌,为杭州赢得了注意力,杭州城市发展从中获益匪浅。在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就是生产力、文化力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品牌,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城市品牌塑造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而且能使城市增值,臵换出更大的功能效应和环境效益,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吸引旅游者,提高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
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亦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各个城市都在“亮剑”,都在打造自己独有的城市“名片”并强势推广。天心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导入全新的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分析并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视角塑造统一、鲜明、独特的城区品牌,多层次、立体式宣传营销城区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增强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城市品牌应系统谋划。无论是旅游还是城市品牌的创建,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从杭州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谋划和长远规划对于未来城市品牌建设和推广乃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天心区的未来实践中,应致力将规划放在第一位,多做前期研究,细做系统规划,以一省、一市的视野做一区的规划,以10年、20年眼光做1年或3年的事务。在规划中,一是内容上要体现系统性。认真研究制定城市形象品牌打造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经过专业策划和提炼提升,形成天心城市形象品牌定位、天心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天心城市形象传播创意、天心城市形象营销机制。二是形式上要突出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途径,用媒体造势、活动助推、广告投放和网络互动进行城市形象品牌营销。如杭州的城市形象体系十分规范,城市标志及主题口号运用十分广泛,形成一个完成的城市形象视觉系统,而这一系统又能充分和旅游、商贸、生活紧密结合,连政府部门的
电话都是悦耳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铃声,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人间天堂。三是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八个一”工程是我们经营城市的第一步,未来,在“八个一”基础上,我们还需围绕打响天心城市形象品牌,有计划、分步骤连续开展,从局部到整体,把城市品牌落实到城市发展实践中,落实到城市的工作、产品(服务)中,体现在城市标识、物产文化、行为规范、政府服务、市民素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形象品牌打造工作。
3、建设城市品牌需创新理念。纵观杭州城市品牌建设与旅游开发,“新思维、新观念”成为发展的先导力量。一是坚持特色当先。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许多城市的差异化定位值得推崇。如省会中心城市的杭州、南京、成都曾经都想以“人文休闲”作为城市的内生定位,经过再三思考斟酌和反复征求意见,最后都寻求了差异化定位,更好地彰显了各自特色,这从三个城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可以看出:爱情之都、天堂城市——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国际性人文绿地南京;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我们塑造城市品牌,首要的是找准天心的特色优势,寻找“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人有我优”的强项优势、“人优我特”的比较优势,充分彰显天心个性。二是始终放眼长远。如杭州率先意识到“免
费”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2003年10月起,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成为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 级景区。虽然景区每年因此减收门票收入2530万
元,但通过旅游产业链的拉动,“免费西湖”的综合收入达到“收费西湖”的3倍,杭州全市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6.8%。在全国各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率先实行公园免票,演绎休闲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推进公共休闲空间建设,相继建成一大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休闲步行街,还在全国最早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公共自行车等便民措施,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从西湖免费开放游览到开发社会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杭州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收益;不仅显示了宽广的胸怀,也体现了精明的策略。回到天心,目前区内的天心阁、第一师范等景点都还是要收门票,相应的旅游深度开发却还未起步,这方面可以学习杭州的“免费”经验,做大旅游市场蛋糕,助推商务休闲概念。三是借助专业力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和旅游推广过程中,杭州市政府部门定位非常清晰,善于摆正政府位臵,引导专业机构完成专业事务,而不是完全依靠行政意志进行判断和决策。这其实就是对专业和市场的尊重。相比之下,近年来天心区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区形象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更多的是由宣传部门来实施,多侧重新闻宣传,缺少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也难以根据区域特色和发展需要全面构建城市的品牌形象传播战略与策略。因此,建议充分运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工具和手段,以专业角度解决专业问题,尽快构建涵盖天心名称、标志、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等在内的城市品牌系统,实施品牌营
销。同时,构建由知名城市品牌专家、营销策划专家、媒体研究 专家和政府相关人士组成的城市品牌顾问团,搭建整合多方资源 的大平台,形成城市品牌建设推广合力。
4、建设城市品牌宜旅游为先。从杭州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对城市而言,旅游往往会充当城市品牌创建的先锋,结合天心的 特点及城区定位,我们也应该寻找到天心城市推广的抓手——旅 游,以旅游带动城市,以产业带动发展。一是将城市建设融入旅 游开发。杭州强调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把城市本身 当作一个大的旅游区来建设,在城市规划、绿化、广场建设、休 闲场所设
计等方面,都以一个旅游区的要求来建设,甚至要求政 府部门、医院、疗养院、道路、菜场等等都要建成景点。考察所 经的杭州城市公共区域,绿化强调层次、建筑强调文化、道路强 调与环境呼应,让游客感受到一个文明、和谐、精致、大气的城 市氛围。天心区城市品牌建设,首先应围绕打造长株潭 CED 战略 目标,从旅游视角做好空间布局,真正实现“产业做支撑,文化 为内容,旅游为市场,休闲做环境”。二是将产业链植入街区打 造。早在 2001 年底,杭州就开始着手打造特色街区。目前,初 具雏形的商业特色街区有清河坊、丝绸城、四季青、武林路、信 义坊、南山路、梅家坞、湖滨路、文三路和石祥路等 10 条,其 中“中国著名商业街”1 条、“中国特色商业街”5 条,为全国各 城市之最。年经营额 724.8 亿元,年人流量 8571 万人次。天心 的坡子街、太平街、解放西路是长沙有名的特色街区,但和杭州 11 的特色街区对比,无论是街区的影响力还是销售力、贡献力都还 有差距。而这一差距并不在于单店的差距,某种程度上是产业体 系、产业链条和环节带动上的差异。建议在上述特色街区培植或 引入产业链体系,延伸旅游长度,促进城市旅游,实现经济增长。三是将旅游综合体纳入发展规划。我们注意到,杭州已经开始注 意到 “旅游综合体” 概念的开发运用。这也给我们很大启发借鉴。未来,结合天心打造 CED 战略目标,依托房地产巨头综合开发的 “旅游综合体” 可以为中央商务休闲区的形成起到极大的推进作 用,未来在融城新区可以考虑做类似规划。打造城市品牌,就是创造“城市文化资本”。天心城市形象 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要更多力量的参与。作为天心城市品牌建 设这一全新课题的牵头实施部门,我们将与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同 努力,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行,通过学习借鉴、专业设计、全面营销,不断展现天心“天心老街、长沙外滩”的城市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天心名片。12
第五篇:《热爱淮安 建设淮安》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我爱家乡 建设家乡》主题演讲稿
作者:张宝顺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来自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0届导游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淮安,建设淮安”。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国度,他叫中国;在中国的东部,有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那就是我的家乡——淮安。
我爱我的家乡——淮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江淮水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诞生过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一代伟人——周恩来!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等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我爱我的家乡——淮安!她孕育了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淮扬菜,这令人垂延欲滴的淮扬菜,无不彰显着淮安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点染着民众对生活和这片热土的浓浓爱意!身为淮安人,我倍感骄傲与自豪!
我爱我的家乡——淮安!乘着“十一五”的春风,淮安的变化日新月异!你看:一座座高层拔地而起:鼎立香榭丽、大湖城邦、河畔花城等高档小区;万达广场、五星级鼎立国际大酒店、新区商务会所、企业服务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缩短了淮安和日月星辰的距离;乘着“十一五”的春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5%;主次干道美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这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熏香了我们周边的空气;层出不穷的购物中心,人潮涌动,增添了城市的活力和热力;喧嚣的傍晚,漫步在淮安市区,放眼望去,那川流不息的人潮,那车水马龙的街道,那风驰电掣的车辆,谱写成了一首首紧张而刺激的“惊愕交响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淮安更是流光溢彩,满目辉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想天上街市的也不过如此吧?
我手捧着“十二五”宏伟蓝图,面对美丽富饶的家乡,我心潮澎湃,扪心自问:淮安——我的家乡!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我怎样才能为您梳妆打扮?怎样才能为您做出新贡献?
面对美丽如画的家乡,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把青春融入到淮安现代化建设中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拼搏,把握青春、勇于攀登,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有用的人才。启程吧!新时代的青年,淮安的建设将会因我们的参与而精彩!我们的青春也将会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青春的价值也将得到最完美的升华!身为学子的我,要努力学习专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体魄,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将来有一天,我会用我的所学,向前来观光的海内外游客介绍我们淮安的人文历史、朴素的民风,让他们喜欢上我可爱的家乡!我会用自己的一片热血为淮安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当然,奉献青春不是一句空话、美话,更不是不可实现的宣言,奉献青春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淮安,我可爱的家乡!你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哺育着我们生生不息!你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我们代代灵魂!让我们携起手来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建设家乡——淮安的未来而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