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丧葬礼俗(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8:3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潮汕丧葬礼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潮汕丧葬礼俗》。

第一篇:潮汕丧葬礼俗

潮汕丧葬礼俗

1956年,全国提出实行火葬。60年代至70年代,汕头及各县(市)开始建殡仪馆和火葬场、骨灰楼,此后农村普遍成立殡葬改革机构。

汕头市自2001年3月1日起,对殡葬改革又有新措施。市区死亡人员的骨灰,均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丧主只能选择3种处理方式:一是寄存于市火葬场和市殡仪馆内的骨灰楼或市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其他骨灰楼堂;二是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组织撒入大海或深埋、植树;三是葬于经民政部门批准兴建的公墓。

近二十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一方面政府提倡丧事从简,实行火葬;一方面,一些迷信思想严重和好张扬门面的有钱人,丧事恢复旧俗,大做法事、占地造坟,遭受社会舆论的讥议,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理,仍有人执迷不悟,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在国家提出丧葬改革已久的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时候,丧葬改革不是靠市民的自觉性来完成的,而是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执行的。每当此时,特别是执法人员对不按规定火化的死者进行毁墓掘尸时,死者家属的悲愤和法律的严正形成了极不协调的对比。

丧葬改革不仅要求实行火葬,丧葬改革的另一个要求是简化丧葬礼节。据了解,潮汕地区丧葬礼俗的繁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这么繁杂的礼数,无论在人力,还是在金钱上,都构成了生者的一大负担。

下面说明丧葬礼俗的全过程,大致如下:

(一)筑生居

潮汕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墓碑上已有刻字。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今天,实行火葬后,大部分人都购买大小适中的棺木,因为太大了,会进不了火葬炉,最后只能把棺木掀开,这样就显得太可怜了,得不偿失。

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三)送终

一般情况下,临终者身边都有许多亲属(尤其是临终者的儿女)相伴。据说,如果临终者有什么挂念的人或事,比如挂念子女还没到身边,孙子还没满四个月等等。那他会等,等到那人到了,或时间到了才会去世。有经验的老一辈会根据临终者频繁“拉黑屎”来判断是不是将要走了,接着告诉亲属得轮流陪伴在临终者身边。亲人们为了使死者的亡魂减少在黄泉路上的艰苦磨难,便事先在大门前放一顶纸轿。当死者亡故时,立即把纸轿烧掉。这样,死者的亡魂就可以乘坐着轿子,比较轻松地到地府“报告”了。相传,如果是在早上去世的话,则说逝者顾子孙,希望子孙将来有好运;如果是在晚上去世的话,则说他不顾子孙,只顾自己,把所有好的都带走。

(四)停尸公厅

当从临终者的神情中窥视出临终者已经去世后,亲人便把其抬到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这是有讲究的。在死者上公厅前,必须把安放在公厅里的祖宗的香炉或牌位移走,把挂在公厅里和死者家里的“天公炉”用红纸包裹好。在潮汕地区,逝者寿终年岁达到50 岁时,称为“上寿”,可进入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如果逝者寿终年岁不足50 岁,被称为“唔上寿”,只能安放在稻草和草席上,整个过程就只能是冷冷清清地草草了事。

逝者已远,亲人们痛定之后却还有许多事需要忙。

当死者亡故后,死者的亲族中便会有若干人(一般是3~5 人)组成一个办理丧事的小组。他们都是比较年长、有经验的人。他们将全权办理整个丧礼过程中的一切事务:安排程序、收受礼金、发送回礼、记账等。在整个丧礼过程中,处在悲痛中的死者家属就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了。

(五)沐浴更衣

家属应煮好一瓢水,用一个钵盛着,再用一条毛巾包裹着三根香,扎紧后蘸上水,象征性地在死者身上擦三下,此过程被称为为死者“洗香水”。沐浴完毕就是更衣(俗称“穿寿衣”)。潮汕地区,死者所穿的衣服看起来较传统的、华贵的,有点像古时村中“员外”、“夫人”穿着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的件数由家属“量力而为”,但最低不能少于7 件,最高则可达23 件,且都应是单数。在穿戴上,男女不尽相同。男的穿长衣,外加马褂,再戴橄榄帽;女的穿宽袖衣、裤子和腰裙,再戴圆帽。另外,家属还要用一条新毛巾包好一把扇子,让死者握在左手,将一个袋子置于死者右手,袋中装有“五种”。在这个过程中,如死者为女性,儿媳要为其梳头,还要边梳边做“四句”。这是一种孝道的象征,意思是叫祖母走好,不要记挂家人。穿完寿衣,将死者置于公厅中,再用棺被盖上,红被在上,白被在下,俗谓“死人似虎”,是为防止惊吓到活人,而实际上也是为不让家属见了伤心。

除此以外,家属还要在死者的脚跟一侧,放置一盏豆油灯,称为“脚尾灯”。灯是为死者阴间照明引路的,不能灭。并在其周围备有一捆稻草。同时,还要放一个盆,子女守灵时要不时地烧纸钱,意思是父母到阴间的路费。最后,在死者身旁放置两个纸人,俗称“随身港(埋)”,皆为供死者阴间相伴和使唤的随从。

另外,还有一个称为“打牒”的环节。在父母双方都还健在之时,所有的女儿要一起到寺庙或庵为母亲打“牒”。“牒”实际上是一道灵符,上面盖有寺庙或庵的印,并且是由法师做过法事的,俗称“女子打牒还母恩”,以表女儿的孝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据说,这张“牒”是母亲在阴间的通行证。在母亲亡故,并“沐浴更衣”后,便将“牒”贴在母亲额头上,以此证明这是一位好母亲,受子女爱戴,儿子养其终老,女儿也回来报恩,这样的母亲在阴间也同样受到尊敬,可以在阴间享福。据说,当死者的尸体、衣物、棺木等腐化、消失时,这张“牒”仍能保持得相当完好。“牒”的重要性让许多海外华侨都回到故乡为母亲“打牒”报恩。

(六)“买水”

孝子(一般为大儿子或长孙)拿着一个陶钵来到溪边,投下两枚钱币,“买”水回家。现在一般为一个形式,即陶钵里的水是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然后弄个姿势,再把矿泉水倒进陶钵内,因为不可能让父母喝现在受严重污染的溪水。

这个程序是不能省的,如果是父母早逝,孩子还小的话,也得执行。有些人说孩子还小,先瞒着,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可是这个程序还需要逝者的大儿子或长孙来执行。

(七)守灵

守灵是传统丧俗礼节之一。守即守护,所以守灵又是护灵。守灵在某些地区也叫“守夜”。亲人相继回家休息,女儿们也必须回家,留下几个人守灵(一般是儿子或者亲族里比较亲的)。这一夜,守夜人的神经是无法放松的。守夜人的责任有两项:第一是象征性保护尸体不受外鬼侵犯。第二是不要让猫狗靠近尸体。一般守夜的时间是,从逝者去世的第一天到逝者“出山”为止。有的村是规定七天后“出山”,有的村是要把子女的生辰八字拿去叫人看日子,也就是择个“好日子”再“出山”。

(八)报丧

次日,办理丧事小组应派人到各亲友处报丧,告知死者已故的消息。亲戚朋友包括已嫁女儿的夫家,只有接到丧报后,才能前来吊丧。因为潮汕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内亲和外亲也分得特别清楚。“走仔饲大别人个”,“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父母不由女儿赡养,其财产也不由女儿继承。双亲也被当作家中男丁的“财产”拥有。家中有事,外嫁女儿不能发表意见,更无权作出决定。父母亡故也如此,未得兄弟通知,女儿不得回家哭丧。报丧者不得入屋,只能唤受报人出屋。受报人应拿一碗清水(里面放了七色线)到门口,给报丧者喝一口,并给报丧人红包,以表谢意。亲友闻讣讯后,送款若干以助办理丧事,俗谓“送纸礼”。送款多少,各人量力而为,但钱款数目的尾数必须是一,如41 元、111 元等,取其意为家中仅有一人亡故。钱款可让报丧者带回,也可以亲自送上门。而家属则应在为死者做完法事后,备小红绳、糖果、方便面(正月用“大吉”代替)和毛巾送与帮忙办丧事的人和“送纸礼”的人,俗称“扎彩”。

(九)“吊生”

“吊生”或称“凭吊”。这个程序要按你丧礼举办的规模而定,而且都是亲族里的妇女来的,男士不用。如果只是一般规模而已,那么就只需两次,一次是逝者过世的第二天早上,一次是“出山”的那天早上。如果是大规模的话,那么就要从逝者去世的第二天早上,一直到“出山”的早上,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举办一次。要求逝者的亲属跪在逝者的棺木两边哭丧,逝者接受妇女们的跪拜。主要表达家属对逝者的留恋,说明逝者深受大家喜欢,大家都不舍得他走。

(十)入棺

入棺,潮汕人亦称之为“落寿”,一般是看日子的。死者家属应备好适中棺材(一般以火葬炉的入口的大小为准),打开后以石灰、茶叶等具有防腐作用的物品垫底,使尸体不致过快腐化。死者家属还得向祠堂借来长板凳置于厅堂。死者安置入棺内完毕,子女再以纸钱填棺内,一为稳住尸体,防止运送过程中有所易位;二为尽孝心,让死者在阴间做个富有的人。填满后加盖,再加钉。每副棺木,无论大小,都只用六钉,俗称“六支棺材钉”。边下钉边念“四句”,其内容如下: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子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子孙富贵万万年。六钉加满时,“四句”正好念完。加钉完毕,盖上“盖单”,并撤掉“脚尾灯”。出殡必须选择吉日吉时,因此在未出殡前,棺木用两条长板凳垫着,棺木仍安放于公厅。

(十一)披麻戴孝

儿子、女儿、儿媳必须披“大麻”,即穿上粗糙的麻布丧服,戴麻帽,穿草鞋,同时腰缠一条粗大的麻绳,麻绳上串着五个不同颜色的小麻布袋,称之为“五色袋”,并在各个袋子里分别装上“五种”。女的还要披上麻布头披,把整张脸都遮起来。孙子、孙媳、侄子、侄媳则披“麻仔”,即穿麻布丧服,戴麻帽就行了。女婿穿白衣和黑裤,戴通帽。孙女婿穿素色衣和黑裤,戴白帽。外孙或为出嫁的孙女则穿素色衣和黑裤,头戴白帽或白头巾。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亲戚,男的要穿白长衣(衣长及膝)和黑裤,戴白帽;女的要穿白衣和白裙,也要披上白色头披遮脸。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世交,则穿着素色的衣裤,手系黑带。

(十二)“出山”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前,棺木顶上披一条被单,再加一条青色大裙,以备“回灵”时使用。“出山”前要拜祭,这个环节被称为“拜上路”,礼节比较繁杂。供桌上放着五份茶、酒、汤圆、饭,五种斋菜,“五牲”,猪头、酵粿、甜粿、汤圆、甜饭(上面加一个红鸡蛋)、水蟹,用深竹箶装饭、米各一箶(每个儿子都要备上一套)。米箶上放一个竹圈子,还要有一个米筒,米筒中放一把韭菜,韭菜上放一片白猪肉,还要摆上白蜡烛、灯火。拜祭的东西都要放上竹叶或松叶,称为“放青”。祭拜完毕,一般会把为逝者梳洗的器具和家里关于逝者的不要东西放到溪边。棺木捆绑妥当,“棺材虎”抬起棺材,并一脚踢翻垫棺材的长板凳。另外,还要事先准备好“火引”(用纸编成的),每个儿女都要一条,但只要孝子带一条随棺木“出山”就行了,其余的放在家中。当“棺材虎”一脚踢翻长板凳时,点燃一串鞭炮,送丧队伍便放声痛哭。这时,队中的女人应用宽大的衣袖遮住脸,低头放声哭着,叫着死者的名字。队伍紧跟棺材开始向事先择定的路线走去。这个过程是相当讲究的:

(1)送丧的队伍。队伍长短虽没有具体规定,视死者年岁、社会地位、家族大小和所办的规模而定。送丧时,由一位较年长的亲人走在最前面,称之为“引路人”。他用一把锄头挑着一个装满纸钱的竹篮,边走边撒纸钱。跟在棺后的按序是儿子、孙子、侄子、女婿、儿媳、女儿,族里的亲人则按亲疏排列,女在前,男在后。

(2)家属缺席等特殊情况。如果孝子已过世或因事不能参加送丧,那么必须由其子代替。代替者必身穿自己的衣服,头戴父亲的帽子,意为代孝子尽孝。如果亲属缺席,则要请一个亲人用一个大盘盛着与缺席者身份相应的披麻戴孝时的帽子或头巾以此代替。

(3)送葬路线。潮汕地区旧民宅建筑中,都设有外露的水沟,供排水排粪用,俗称“屎沟”。这种水沟不同于城市的下水道:第一,水沟的设置应和整座房子的格局统一起来,不能破坏房子的布局;第二,潮汕地区,水被视为钱财的象征,其流向影响着整个家族的钱财去向和兴衰。基于以上两点,潮人在修水沟时是相当讲究的。送丧时,队伍必须顺着水沟水的流向走,谓之“顺灵”。回来时,也应绕道而回,避免逆水而上,造成“逆灵”,招惹不利。送丧队伍到某一选定交叉口便停下来,向棺中死者拜别,折了“青榕”插于头上,便开始绕道而回了,儿子都跟着棺材上山安葬死者,现在是直接送上火葬场派过来的车到达火葬场火化,之后再送上山。

到了墓地,先开圹。孝子要将圹底下的一团泥土装到大青裙里带回去。而后种“种子”,安葬死者,再以香烛拜祭,儿子们的杖都放于坟前,以“三牲”谢土地爷,化了纸钱便“回灵”了。最后,孝子手执“火引”,带着大青裙和其他人一起回家。“回灵”是一路烧香,将死者魂魄引领回家,设置灵堂。在孝子带领死者魂魄归来前,死者儿媳、女儿必须照看着刚刚拜“上路”的香炉碗,香火不能中断,一直等到孝子归来。

(4)魂魄被请进灵堂后,须再行拜祭。此时,只须准备三种水果和汤圆即可。另外,孝子到家后,将裙里的泥土放于死者的香炉碗中,并在门上悬挂一盏白皮蓝字的灯笼,父亡则写一“严”字,母亡则写一“慈”字,将红门联换为白底蓝字的门联,凡是在场帮忙的人都要吃汤圆。与此同时,不论白天黑夜,孝女都要带着“火引”和一对灯笼(灯笼上有女婿家的姓氏)回家。

(十三)做功德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后,接着是做功德的环节,只有在做了功德后才可以拜旬。那些送丧回来的妇女会到逝者的家里帮忙打扫,因为从逝者去世直到“出山”这段期间,逝者家里是不允许拿扫把扫地的。只有等到“出山”完,才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主要也是为晚上或者第二天晚上的做功德做准备。做功德就是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大家都洗好澡,男的就按照“出山”的队伍到村的老爷宫去“请经”。这是民间宣告死亡的一种形式。潮俗语言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是指这种向“老爷”注销死者“户口”的形式。女的就在家里拜,主要拜佛祖和逝者的香炉碗,这是有讲究的,佛祖拜三下,逝者的香炉碗拜四下,妇女在拜的过程中还得穿着大青裙。男的回来之后,也要拜佛祖和拜逝者的香炉碗,也是拜三下和四下,其间,逝者男的家属要跪在逝者香炉碗的两边。

拜完之后,一般会留下吃一碗面汤再走,以前是要求“吃桌”的,现在大家都从简了。吃完之后,亲戚朋友大多都回家了,只有比较亲的亲人留下来帮忙。接着得准备一桌给法师吃,他们的东西比较讲究,也就是得弄一只桌给他们吃,即他们“吃桌”的习俗还保留着。三个法师(规模比较大的是五个法师或更多)吃完后,大概晚上七点的时候,就开始主持法事。其间,孝子一切行为都听法师指挥。先在灵堂上挂起大士画像、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图等。法师先诵灵前经,继做“四出连”,若死者是男性,则只做“挨塔”和“过桥”,若死者是女性,则“挨莲池”、“过桥”、“礼血盆”、“散花”四个节目要做全。“挨塔”或“挨莲池”时,先将纸塔吊在厅中,由和尚诵经,遍请诸仙,然后执起引路幡,领着孝子绕塔或绕池而走。“过桥”则以椿椅摆开当桥,和尚在前引路,孝子奉香炉跟随过。“四出连”均有“请仙曲”、“引魂曲”等歌谣。

做完“四出连”,便请死者沐浴更衣,以便上天。厅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围住,和尚执引魂幡放于席中,边摇铃边诵经,孝子则跪拜于地。然后烧冥衣,办粿品祭拜,烧库钱用具,给死者到阴司使用,俗称“追荐”。最后,要求长媳得把盆中水倒掉。至此,做功德就算结束。接着,就是法师诵半夜经,一般要诵三、四个钟头,主要是帮助灵魂超度。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结束。

如果你比较有钱,想弄大规模的话,则在做完法事的第二天早上,还得进行一次放生仪式。同样,队伍跟“出山”时候的队伍是一样的。这时的队伍主要顺着村里的大溪道走,最后到达村里的“祖师公”那里,进行放生,放生的主要有水鸡、鳝鱼和鳖等等。队伍回来后,还得给每个人准备一碗甜汤。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才算真正的结束。

(十四)拜旬

接下来是拜旬,每十天为一旬,共祭拜九个旬(第九旬不用拜)。除六旬由孝女负责外,其余各旬均由孝子负责,并且祭拜的物品必须逐旬增加。

头旬是从逝者去世的那天算起的第九天,因为一般头旬要求提前一天。也有的人由于“出山”的日子看得比较晚,所以头旬就不用拜了,到时候直接拜第二旬就行了。做头旬,祭拜的物品与“出山”时祭拜的一样,还必须增加纸制品,如眠床、蚊帐、被褥、衣橱、箱子、桌椅等日常用品,还有纸桥、随身的奴婢(纸人)等,只有头旬和六旬要有纸制品,其余各旬则不用纸制品。

六旬由孝女负责,祭拜物品与上同,略有增加。祭拜之前,必须写请帖邀请所有参与丧事办理的人。孝女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有的以一般饭菜请之,有的则“做桌”请之,以表谢意。同时,孝女、女婿“脱孝”。

七旬祭拜后,孝子、孝孙等所有人“脱孝”。

八旬,必须请一个巫婆来“开口”,代死者说话,但不管说得对也好,不对也好,其意只是使死者下世不会成为哑巴,此环节称为“落神鬼”。

九旬免拜,因有怪例,就是不论怎样,凡是九旬就不拜。那天早上不论老少都要关门而出,等到晚上才回家。

完旬(也就是“百日”)拜毕,结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时间过长,太麻烦,就缩减为拜三旬(头旬、六旬和完旬),这样东西就得准备多一点,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搞定。

百日之内,不可以拜神明,但可以拜祖宗。逢年过节,逝者都得提前一顿祭拜,也就是说,本来是中午去祠堂祭拜的话,那么就得在早上就先祭拜,这个规矩得持续到“拜三年”之后才可以免除。

百日之内,如果有儿子、女儿或孙子之类的有对象,也可以立即结婚,不然就得等到三年之后才能结婚了。

死者去世一周年祭拜,称为“拜对年”;去世两周年祭拜,称为“拜三年”。拜祭物品与头旬相同,但数量必须增加。

如此,丧葬礼俗才告完毕,死者以后成为家庭的祖公或祖玛,可以和祖上同受祭拜。有的人“拜三年”当天就直接“包香火”送到祠堂,跟其他祖先一样,逢年过节再祭拜,到时多添加一副碗筷就行了。有的人就没,那么每年都得在他去世那一天来祭拜一次,俗称“做祭”。还得祭拜鸡、鸭和红粿、油粿之类的东西,一般比较麻烦。

参考文献

[1] 陈传佳.潮学谭稿[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 苏克.潮汕地区做亡斋风俗述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3] 李仲祥,王增永.婚丧礼俗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1 [4] 郭合音,郑晓纯,朱泽鹏,张贤明.潮汕丧葬礼俗调查报告.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作品.

第二篇:传统丧葬礼俗

传统丧葬礼俗

丧葬

1、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2、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4、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老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 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保卫祖国接,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 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8、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 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 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10.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传统丧葬礼仪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日益谈化了,旧时的很多丧葬礼仪,人们已不再遵循。但老 人的去世仍会继续,作为家庭的一件大事,丧葬也必须还有一定的礼仪,那么新式丧葬礼仪 又有哪些呢?新式丧礼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尸:确认老人已经死亡,可将其遗体移到厅堂或灵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点上香和 烛。

2、报丧:死者家人在亲人去世后,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报、电话、讣告或亲自登门通报。

3、整容: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头发,换上比较整洁的衣服,并将其移入棺材。

4、讣告:用讣告的形式向亲友近邻进行通报。

5、开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在丧家所设的灵堂里举行。先要布置灵堂: 灵堂要庄严肃穆,在正后方墙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绿色为底色,配上黄色花朵图案。花牌正前方放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放死者遗像,周围放黄色鲜花,灵桌上可置备素色鲜 花,中间放灵位。会场中央悬挂黑色或蓝色横幅,用白纸黑字书写“×××追悼会”字样,遗像正后方花牌上挂孝家的挽联,灵堂两边的墙壁上则可挂客人送的换联换幛。花圈、花篮 则放在屋内门口两侧。灵堂内左右可摆放长桌子,并配座椅、桌子,可旋转茶水,以备吊唁 者休息时用。在灵堂门外两边分别放一长桌,一处用来收礼,一处用来签名。追悼会一般在原设灵堂举行,也可另找场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摆放在灵堂中间的桌子上,遗 体未火化的,可放于灵堂中间。在追悼会仪式上,亲属一般站左边,主要亲属在前排,吊唁 者站正中,面向遗像或像体。主持者站前排左边,侧身,一半向着死者家属,一半向着吊唁者。

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 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6.丧服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在场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教”字。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第三篇: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

苏北一带传统的丧葬礼俗(摘编)人们历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人死之后家人一般都要进行隆重的丧葬仪式。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倡移风易俗,死人全部实行火化,丧事也逐步从简,但人们仍然相信所谓“入土为”的“古训”。因此,不少地方火化后,把骨灰放在棺材内,并用死者的衣服在棺材内凑成人形,封棺下葬。丧葬礼俗因地而宜,形式多样。但大同小异,一般较流行的传统丧葬礼俗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一、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来送终和子女是否全部来送终,是衡量老人是否有福的标准。在老人进入弥留状态时,家人先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地铺上,如果老人在房间床上咽气,死者要扛屋梁,子女会受人非议。老人临危时,即开始穿寿衣(俗称送老衣),子女不穿,要请扶塚的人帮穿,寿衣应以奇数,一般为五领三腰。质量以丝绸为主,现市场寿衣店有专门寿衣卖、质量化纤居多。忌用毛皮,传说死人穿皮衣转世投胎会变为畜牲。寿衣穿好后,将其移到靠山墙临时搁成的两张双人凳、三块木板的高铺上,头南脚北。单亲老人去世,高铺搁靠东山墙,双亲一人去世,高铺搁靠西山墙。老人一断气,尸体不好再移动,应将手脚理顺、头扶正、眼皮瞑合,并在头前放三酒盅饭,一个香炉,头前脚下各点燃一盏油灯,名为引路灯。另备一箍香置于死者手中,此为打狗棍,给亡魂路遇恶狗时,作防身之用,免被恶狗所伤。死者口袋放一块黄烧饼,以便喂恶狗。有的地方,脸上复盖黄元纸,俗称蒙脸纸。高铺前的地上放置一旧铁锅,在老人即将断气时,开始在锅上燃寿纸(寿纸又称千张纸,老人生前请道士做好),燃好后,将纸灰放人专缝的白布袋里,扎在死者大腰布袋上。铁锅继续留用,来人吊唁时,孝子即在锅内焚烧纸钱,以示诀别饯行。

二、报丧:老人咽气后,家属(一般由二儿子)立即奔告亲友,至于远地亲友,指派族人专程前往报丧,报丧者到别人家不能进门。现如今,通讯方便,打电话也行。防止乡邻前来吊唁,可写一张禁吊文告,张贴在桥梁、要道口。有些地方称报丧为“把信”。不是每个亲属都要把信的,需要把信的亲属都事先族人商定好的,因为习惯上把信的亲属要把孝,把信亲属的多少决定丧事的大小,有的一般亲属就把长房,如果所有亲属都把孝,就叫“满堂孝”。

三、治丧:首先孝子居丧,自死者断气时起,孝子(死者的直系晚辈)穿不缝边的粗麻衣及草鞋,或白布褂子,安葬之前,不沐浴、不洗脸、洗脚,不更换衣服。连吃饭都不能泡汤,传说是免得死者在黄泉路上要趟水。表亲(死者的娘家人)到时,由表亲给孝子“撤发”、披麻戴孝,孝子要昼夜轮流守在死者铺旁,以示服孝,叫做“守铺”。丧家大小人等,因居丧守制,以致家务、接待、饮食等诸事,不能兼顾,族中五服之内妇女,皆有义务前来帮忙。请有经验的族人主持丧事,分配执事人员任务。如请阴阳先生相墓地,僧道放焰口、念经、布置灵堂,安葬事宜及亲友食宿安排等,有条不紊,认真进行治丧工作,无须孝子等操心。国家干部逝世后,一般由工作单位或成立治丧委员会,主持丧事。其次是“送饭”。孝子“撒发”后,要到土地庙送第一顿饭,现在没有土地庙,即在三岔路口搭一个芦席棚子。有的姓氏遵祖训不送饭,倒也省得许多麻烦。当地人称治丧叫做斋,接待亲友吃饭叫办斋饭。老人去世,左邻右舍,甚至连过路的人都能吃斋饭,据传吃了腰不疼。办斋饭的标准,东西区有所不同,西区斋饭,主要是米饭,菜肴只有豆腐卜页一锅下,直到下葬后,才办酒席招待亲友。而东区自孝子撒发起,每顿都是酒席。

四、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仪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地因人各有不同,死者在外的子女接到讯息后,首先要哭悼,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婚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拉劝安慰才停止。死者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时,吹鼓手要吹奏乐器,孝子要主动前去叩头迎接,接下礼品,陪同亲友在灵前叩头或鞠躬。亲友前来吊唁时,要携带礼品、礼金。礼金一般白纸或黄纸封好,上面写“折祭X元”、“尊敬x元”、“祭奠x元”等字样,直接交给治丧总管。礼品有挽联、挽幛、纸钱、花篮、花圈及床单被面等有关日用品。年老者可用红色,一般不用红色。死者的娘家人必定要上一幅孝幛,一般是一丈二尺百竹布,上书“音容宛在”等挽联。

“六七”时,要换为蓝色的孝幛。孝幛要挂在堂屋屋梁二路桁条上,在所有挽联的上首,以显示对死者娘家人的尊重。

五、入殓:人殓过去分小殓或大殓,如有子女外出赶不回来时,可将棺盖暂不钉实,等奔丧回来后,仍可将棺盖移开,好见最后一面,谓之小殓。大殓即正式封棺。人殓前,媳妇、女儿等女亲属,要给棺材泥墙,每人手中拿着纸钱,放声痛哭,围着棺材正转三转,反转三转,边转边用纸在棺材四周泥来泥去,意思是泥后棺材不漏水。接着孝子及亲属送二顿饭至土地庙。孝子送饭走了,在阴阳先生主持下,开始穿材,即将死者移至棺材内,如是火化者,即用死者衣服投成人形,头南脚北手东西,理线分中,用土包子

24个,稳住头、脚,用纸在身上摆平,彩色纸剪成孝子复盖全身,露出面孔。孝子送饭回来,死者男性,孝子跪在棺材左边;死者女性,孝子跪在棺材右边。阴阳先生用毛巾包着一面镜子,先给孝子哈一口气,然后给死者揩干脸,照一照镜子。由孝子请表亲瞻仰遗容,接着亲属依次瞻仰。瞻仰后,用白方布蒙上死者的脸,升盖,孝子由撒发人收发,将披在颈上的麻取下,男性披的麻留着烧七用,女性披的麻绕在主钉上。剪儿子头发一撮放在主钉眼中,接着孝子请舅表执斧,死者男性请舅表,死者女性请女方兄弟。在钉端敲三斧,孝子要大声呼唤:

“爸爸,躲钉哟!”或“妈妈,躲钉哟!”,在场亲属,群集棺旁,为哀情所动,有的也跟着放声大哭。扶塚者在哭声中钉牢了钉子。

六、出殡:

出殡又叫

“出山”,出殡先要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吉时,因无防腐设备,尸体不宜停留太久,一般不超过三夜,有时死亡之日,与双亡、单亡有矛盾,也可以双亡在单日择双时,单亡在双日择单时,解决停尸在家过长的矛盾。

出殡前,先要供祭,孝子要跪在大门外,由阴阳先生发旗杆(哭丧棒),孝子为毛棒,孝孙为光棒,重孙为红棒、曾孙为绿棒,以下依次为黄、兰、紫;上供品,摆好鸡、鱼、肉、蛋、豆腐等供菜,长高烛,烧纸钱;众亲友灵前磕头,一般磕头4个,起身后退一步,再作一个揖而退,阴阳先生呼:

“孝子孝孙叩谢!”,孝子高升(站立),撤去供莱,棺材移居室外,在四块正砖上落平,孝子前升(向前进),棺材抬起,此时媳妇怀抱四块“金砖”

(搁棺的砖),送回自家粮囤上,预示将来要发大财。媳妇多的人家,会发生争抢现象。棺材抬走后,媳妇立即开始梳头,据说,谁先梳好,谁先发财,因此,媳妇多的人家,简直就是一场梳头比赛,常引起不少人围观。

出殡队伍均是男性,一般次序为最前头是乐队,鸣锣开道,接着是孝子,按排行先后,后依次是箩担、龙鱼、火盆、灵柩、送葬亲友,沿途明确专人散发纸钱或白纸剪好的铜钱。出殡回来时,每人要喝一口糖茶,吃事先发好面的面饼,饼涨得越好说明家庭越发达。此时,有人会看蜡烛燃烧的情况,因为每个孝子点一支烛,依次排列点燃,谁燃的时间长,谁将来寿长。有的人家孝子出殡回来后,一齐将蜡烛吹灭,倒省去许多口舌闲话。以前,出殡后,民间还盛行一种茶祭,多数是亲友为死者临行时送行的。摆茶祭比较简单,也很风趣,备有纸轿、各种供果、茶具、香、烛、烟、毛巾、面盆等日用品,请两位擅长表演哑剧者主持,通过摆桌子、上供果、请亡灵、送亡灵等一系列的细微动作表演,生动活泼,风趣有味。但这毕竟是一种迷信活动,一般文明家庭不搞这种仪式。

七、下葬:下葬又叫落葬。家属选好墓址,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立向,孝子烧纸磕头,阴阳先生挖三锹为开山,扶塚者按照阴阳先生定线开井,即挖好坟坑,为下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灵柩抬到墓地后,首先用刀头肉

(2斤正块猪肉)、龙鱼(两条黄鳝)、烧纸磕头敬神灵,开龙门,即在坟坑壁上挖一个小洞,点放龙烛(蜡烛)两支,烧安息香,然后用松香点燃的火盆,在坟坑内燃烧一圈,用龙鱼在坟坑转一转,名为暖坑。接着孝子在扶塚的扶驾下从坟坑这边跨越至坟坑那边,叫孝子跳龙门。阴阳先生收孝子旗杆,发给便服褂子一件,布鞋一双,孝子穿好后,带着龙鱼、火盆回堂,棺材徐徐进井。阴阳先生升旗杆,奏乐、放鞭炮。

八、悼念:

1、供饭。人死后,家里要留亡灵牌位,每天早、中、晚三餐第一碗饭、粥要先供亡灵,把亡灵牌前一双筷依站牌位上,喊死者称谓,请吃早饭或中、晚饭。一直供三年捧牌时止。

2、送火。据说人死了三年,阴间没有灯,死者安葬后,丧家每天太阳不落前,要到坟上烧纸,连烧三年,名为送火。现在此俗已改,有的人家是一次烧一打火柴.或买个打火机在坟前,就表示以后不送火了。

3、“烧七”。人们对烧七最为重视“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 一腊而一魄成,而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具矣,每七必祭,俗称烧七。即自先人去世的当日起算,七天烧头七,十四天烧二七,依次类推。五七为大七,传说冥间第五殿阎王处,设有望乡台,亡魂由两面三刀鬼挟持,登台望乡。

六七又称六虞,不分男女丧,皆由已出嫁的孝女或孝孙女烧,如无亲生者,则由侄女或义女烧,俗称换饭,六七较隆重,一般人家要诵经、放焰口,戴孝者六七之内不得理发、刮胡须,均要在六七时前来剪七头。并在六七时要办宴席答谢死者生前好友悼念之情。烧七时间一七要比一七晚,头七上午十一时,二七至七七每七就得向后推迟半小时左右。参加烧七人数一次要比一次增加,参加烧头七者,每七均要参加,如一次缺席,则前功尽弃,而且对缺席者不吉利。烧头七时,对是否能参加烧到七七的人要充分估计,烧头七人数越少越好。每烧一个七,要在孝子披的麻上剪绕一个疙结。“摸七”烧七那日适逢当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为摸七,孝子要用芦柴到坟上去唤亡灵回来,到坟上先烧纸祷告: “带你回家”,将芦柴放在地上拖至烧七的家里,烧七后再将芦柴拖到坟地,送其回墓。“犯七”

即七期适逢当月初七、十七、二十七。犯七时,丧家要备祭品到坟上祭拜,烧纸钱。如三七犯七,即备小纸旗21面,纸做小雨伞一把,插在新坟上,备水一桶,用手向坟的四周泼洒,口呼先人称谓。并说: “风来旗内裹,雨来伞内躲”。

在七单上,阴阳先生往往说明某月、某日、某时出殃。所谓出殃,即死者的魂魄,离开平时居所,如被生人不幸撞上,将会遭恶运。避之则吉,丧家于此日陈列祭品于住所内,按出殃时刻全家避开,俗称避殃或避煞。据阴阳先生推算,死者三魂七魄在此四十九天之内,仍然聚而不一散,恍恍惚惚,飘荡不定。即在七单中写明亡魂回家时刻,丧家于是日在死者生前住的房间内,设置祭品,以便灵魂于夜间回来享用,全家则避在其他房屋内,并在烟囱旁树立一根竹竿,顶端扎一纸旗,让死者魂魄好从烟囱内回来,在其房门口的地上散布草灰,翌日天明后,检视草灰如上面有鸡脚爪形的足印,证明亡魂已回来,所以回家之殃名叫回煞(志),亦称殃鸡。此俗纯属迷信,现已绝迹。终七是了七,又称缴七。烧后是烧七结束。

4、“百日”,人死后一百天,为百日。百日这天丧家要请道士1—3人诵经,换亡灵牌位,男丧请舅表、女丧请娘舅,揭下单子,换上亡灵牌位,直系亲属一般到场致哀。

5、“头周”,人死后一年,为头周规模由丧家决定,一般直属亲属前来参加,由丧家供菜烧纸,以示悼念。

6、“三年为大祭”。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捧亡灵牌位”。亡灵牌位在家不得过三个冬,故不到三周年就要捧。捧牌位时间由丧家自定,择好日子后,通知原散孝的所有亲属前来脱孝。扎纸轿、叠元宝、糊箱子,有的扎牌楼,二层楼三层楼不等,牌楼里各式现代家具、家电设备齐全,有的还扎了小轿车和豪华别墅。子女认为上人在世时,吃辛受苦,未过上好日子,现烧给阴间让他们好好享受。有一段时间,有的农村人家会做一个国家户口本,让其亡灵在阴间“农转非”,真叫人啼笑皆非。同时请僧人放焰口或道士诵经,最后带轿子、牌楼在僧道带领下到坟地烧光,并放鞭炮,为其上梁,祝其安息。捧牌子也有人家从简安排,不请亲友到场,事后给亲友送一条毛巾,一根红头绳,即表示脱孝了。

7、“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原来是对国家干部和因公牺牲的人物隆重举行悼念的仪式,民间少见。

自实行殡葬改革进行火化时,类似追悼会形式的遗体告别仪式比较普遍。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党政部门和单位集体举行的,一种是平民百姓由家庭举行的,家庭规模较小,形式简单。公家集体举行规模较隆重,治丧委员会先派员去殡仪馆选择一厅布置灵堂,灵堂要庄严肃穆,正前方墙上悬挂黑色横幅,用白纸写成悼念 XXX同志字样,台上花丛中搁置遗像,遗像后方挂孝家挽联,灵堂两边墙壁上挂着客人送的挽联、挽幛,花圈、花篮则陈列在灵堂两侧,在灵堂门外两边分别放一长桌,用来签名,发放黑袖章、白花。亲属站左边,主要亲属站前排,吊唁者站右边,均面向遗像或遗体。主持者站前排左边,侧身,一半面向死者家属,一半面向吊唁者。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大致为:

(1)单位或家属专人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与黑袖章。(2)主持人宣布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开始。

(3)主持人介绍前来参加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的单位与要员及送花圈、挽联的单位与个人。(4)奏哀乐。

(5)向死者默哀三分钟(默别)。(6)介绍死者生平。

(7)向遗体告别。先主要亲属,后吊唁者依次列队前往安息厅绕遗体一周并三鞠躬向遗体告别。

(8)慰问列队灵堂左边的逝者家属。

(9)慢步走出灵堂,取下黑袖章及白花,单位或丧家发放水果糖,以示苦尽甜来。(10)追悼会或告别仪式结束。

九、祭祀

祭祀为丧葬仪式最重要的一顶。祭祖宗乃是追念先人,具有水源木本之义,报本返始之意,同时温习生死两面之感情,庆贺家庭之连续萃传。甚至子孙之繁衍,后裔之发达亦莫不归功于祖宗之阴德。苏北一带祭祀通常有以下几种:

1、祭祖。祭祖有祠祭与家祭两种。祠祭在宗祠或支祠行之。祠祭为全族人所公有,规模大,难召集,避免宗族主义,解放后一去不复返。家祭是小范围内近门头家族聚会,虽然“文革”期间遭到批判、禁止,但改革开放后又逐步兴起,现已普遍盛行,多则达到200余户,少则也有一、二十户。祭祖时间,一年一次,自行商定在清明节前农闲期间。祭祖首先要修造家谱,理顺近族关系,确定参祭户主(凡是分家立业的为一户),依次排好当祭顺序;其次要立好祖先牌位。过去祖先牌位为木制,质量较高,成为神主,陈列于木雕的华丽祖先簇内,放在正堂的家神柜上,供子孙永久奉祀。现普遍立一祖先轴子,用一块长方形白布,画上庙宇形式,将已亡故先人,按世数并列书上,当年病故老人者,要在下午祭祖时,买一段纸钱烧给祖先,将名字填上,从此亡灵就享受后人祭祖的权利;有的姓氏祭祖,当年娶媳妇或生儿育女的,要在祭祖时,分喜烟喜糖,表示庆贺。第三,由当祭户备齐鞭炮、香火、蜡烛、纸钱和参祭人员午餐酒宴。开祭时,摆好桌子供菜,请祖先回来吃饭收钱,烧纸后,严格按辈份大小,依次磕头,鸣放鞭炮。有的尊长或有知识的族人,借此机会回忆家史,教育后人,有的对不学好的子孙严加批评,责令悔改。所有费用一般按应参祭者平摊,对未参祭者也分担一份,作为惩罚。有的姓氏祭祖,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交钱,但要参加祭祖吃饭,称为吃“白搭嘴”,表示对老人的尊重。

2、“扫墓”。清明节前,一般子孙后辈均要到墓上扫墓,特别是远离家乡的子女及后辈,不辞劳苦,千里迢迢返乡扫墓。扫墓要填好坟,加上砂帽(坟顶)。打扫墓地,锄去杂草,摆上祭品,烧纸磕头,表示对上人的祭奠。现在,城里人有的不烧纸钱,而是献上一束鲜花,实属文明之举。

3、祭“鬼节”。农历七月半为“鬼节”,此日专为祭祖,各家各户皆备丰厚祭品,供菜摆在大桌上,盛一大碗饭,抓一大把筷子,压在饭碗上,点燃油灯或蜡烛,放在桌左角上,主祭人手拿纸钱,到门外作揖,并说: “请众亡魂家来吃饭收钱”。将手中纸焚烧在门外,再回正庭桌前烧纸,家人依次磕头。然后将桌上供菜每样掐一小块放在纸灰里,倒在路上。此举在农村仍较盛行,城镇已不多见。

4、忌辰。是祖宗生死之日,生日为 “生忌”,死日为“死忌”,过去老人死后,每年的生日与死日,均要摆桌子、烧纸、祭奠,后来人们对小生日逐渐淡化,很少烧周年和生日,但对整生日、整周年(十年一次)

比较隆重。有的要放焰口或念经。特别是整生日做法和活人整生日差不多,诸亲戚带着生日礼品前来祝寿。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家要请道人念经,烧纸钱。平时对周年烧得太少,后来人们把农历“十月朝”列为祖宗总周年日。

即在农历冬至前一天供菜烧纸、祭奠,并说: “今天是诸亡魂总周年,请众亡魂回家吃饭收钱”。

5、送压岁钱。除夕当日或前一天,除在家供菜烧纸祭祖宗外,还要一一到祖宗坟墓上烧纸钱,叫送“压岁钱”。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丧葬仪式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日益淡化了,旧时很多丧葬礼仪,尤其充满迷信色彩的形式,不断遭到人们的摒弃和抵制,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一些传统悼念习俗,也正在被文明、健康、节俭的方式所代替,使传统的仪式具有时代气息。

第四篇:10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

吊唁

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

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噩耗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迎接,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表示悼念。

亲友在吊唁时,一般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纸包叠、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或“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吊丧应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应酬。因为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珍贵。所以,亲友中有丧事的,我们都应该主动关心。我国的古礼,对丧事比喜事还要郑重。因此,关心亲友间的丧事,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

一、吊丧的礼仪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特别旧社会所谓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或母)、中年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或婿),更加让当事者痛断肝肠。因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是十分必要的。安慰死者家属不仅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泪。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死者亲属健康状况

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死者临终前连日侍俸的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死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如果死者本来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面,如死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恸过分而发生意外。

其次,了解其亲属的思想顾虑

了解死者亲属在死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遗业。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如果需要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虑,减轻忧虑和悲痛。

第三,展望未来,多讲高兴事

针对亲属的喜好,拣他(或她)高兴的事多讲,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且学有长进,工作有成绩的,则应多多提及子女情况,使家属看到希望。如果能让子女同时进行劝慰,效果当然更好。

第四,充分理解招待中的疏漏

如果死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招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到的地方,都应予以谅解,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配合家属处理好各项事务,决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属更加伤心和悲痛。

第五篇:XX区深化丧葬礼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XX区深化丧葬礼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丧葬礼俗改革,整治丧葬陋习,倡导移风易俗,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整治办丧扰民、遏制铺张浪费、规范治丧行为为目标,消除丧事大操大办、影响市容、干扰居民生活等问题,通过宣传倡导和集中整治,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1.丧事集中办理。城镇居民亡故后,家属应在24小时内将遗体送入市殡仪馆或社区殡葬服务点,实行丧事集中办理,禁止在街面、广场、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灵棚办理丧事。

2.禁止办丧扰民。办丧期间,不大声喧哗,不高分贝播放哀乐,不请娱乐班子演出,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聚众赌博。出殡时不抬棺游丧,不鸣放礼炮,不抛洒纸钱。

3.?实行丧事简办。丧事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天,控制宴请的次数、规模和档次,不上高档烟酒,限定宴席邀请对象。随礼礼金不超过当地正常人情来往水平,“八仙”人数不超过8人,送葬人员仅限于直系亲属,不搞车队接送。

4.实行节地安葬。遗体火化后,骨灰全部进入公墓或农村公益性墓地安葬,禁止进入“祖坟山”等地散埋乱葬。大力倡导树葬、花葬、草坪葬以及骨灰水葬等生态葬法,活人墓、豪华大墓依法拆除,散埋乱葬得到有效治理。

5.倡导文明祭祀。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活动不焚烧纸钱及纸扎祭品,不燃放烟花鞭炮,不使用塑料花等不可降解祭祀用品。倡导鲜花祭祀、植树祭祀以及社区公祭等。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短信、微信等媒体,采取发布通告、开辟专栏、群发短信,以及制作宣传栏、悬挂标语、印发宣传单、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丧葬礼俗改革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正确认识殡葬传统文化,弘扬符合时代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殡葬文化和丧葬习俗。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

1.规范丧事办理程序。辖区内居民去世后,村(居)委会干部或红白理事会人员要第一时间上门慰问,了解逝者情况,提出文明节俭办丧要求,引导当事人到市殡仪馆或指定地点办理丧事,帮助办理遗体火化等相关手续。各乡镇(街道)要按照丧葬礼俗改革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丧事办理相关规定。各村委会要将礼俗改革相关规定列入村规民约,向村民进行广泛宣传,村级红白理事会要监督村民执行到位。

2.禁止散埋乱葬。居民遗体火化后,属城镇居民的,骨灰进入公墓区安葬;属农村居民的,进入农村公益性墓地安葬,不能再回“祖坟山”等地散埋乱葬。对一意孤行,不按规定安葬的,将依照殡葬改革相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置。禁止以任何理由,对老旧坟墓进行翻修、扩建。倡导生态安葬,鼓励居民采取骨灰寄存、水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

3.整治非法墓地和豪华大墓。严厉打击非法买卖林地葬坟行为,对辖区内墓地进行全面排查,属非法墓地的一律予以关停。住宅式墓地、活人墓、家族墓、豪华大墓要依法拆除,“三沿六区”散葬坟墓要通过植树遮挡、迁移、降坟头、深埋等方式治理,确保在可视范围内看不到坟墓。

(三)常态化管理阶段(2021年4月1日开始)

2021年4月1日后,各乡镇(街道)要将丧葬礼俗改革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各村(居)委会要建立日报告制度,对辖区内亡故人员办丧情况要全程跟踪,发现违规情况及时纠正。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丧葬礼俗改革是顺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要求,是殡葬改革工作的发展方向,各乡镇(街道)要提高认识,将丧葬礼俗改革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目标,常抓不懈。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担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分管同志要履行直接责任,确保丧葬礼俗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严格标准,狠抓落实。

要强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全面推动属地责任和主管职能责任落实落细。殡改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落实工作举措;各乡镇(街道)要细化工作方案,按照丧葬礼俗改革实施细则要求,逐项落实到位。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城管部门要强化巡查、督查,及时处置各类违法违规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长效管理。

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丧葬礼俗改革相关规定。要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丧事报告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遵守丧葬礼俗管理规定情况的执纪监督。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高压态势查处打击殡葬乱象的同时,建立常态化的殡葬管理、礼俗改革宣传机制,引导广大群众从思想上摒弃殡葬陋习,行动上自觉接受礼俗改革要求。

下载潮汕丧葬礼俗(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潮汕丧葬礼俗(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祝寿礼俗

    2、祝寿礼俗 博山民间祝寿风俗,一般从六十岁开始,家中若有高寿老人,讲究一点的人家既是到了六十岁也是不祝寿的,以此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旧时大户人家祝寿甚是隆重,子女或亲朋在......

    订婚礼俗新罗区(优秀范文五篇)

    订 婚 1、娶媳:饼,盐(1包),米(1包),冰糖(1包),橘饼(12个,闰年多1个),莲根1条(毛巾),聘金,金银首饰 红绳(2条)。 注:订婚女方出鞭炮(2挂) 2、嫁女:花生100斤,饼(回12个),白糖3斤,橘饼(回),黑豆3斤,红绳(回),莲根1条......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课考查要求 总要求:本课程必须完成作业一篇,为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第13周之前上交。一、同学应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杜绝抄袭,特别是从网上下载......

    潮汕谚语

    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清闲一日仙。 一理通,百理彻。 一日同行,百日人情。 一人生一格,阿姆合阿伯。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人得道,九族升天。 一家失火,四邻遭殃。 一朝无食父子无......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

    潮汕建筑

    日志 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潮汕建筑 转载自 杨浩旋 转载于2010年05月18日 00:36 阅读(3) 评论(0) 分类: 潮汕知......

    丧葬挽联大全(优秀范文5篇)

    丧葬挽联大全挽联:挽母亲联 疾劳早夺慈母命 悲风难诉儿女情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滋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香 宝婺云迷妆癌冷 萱花霜萎乡帏寒 未报春阵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