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范文)
聚焦学术“热点”,构建和谐世界
2006年10月28-30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家民委、高等院校、科研所和杂志社的代表共60余人,收到论文40余篇。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叶江教授主持,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伦、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潘光、中央民族大学王庆仁教授向大会致辞,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民委原常委赵延年做主题发言。在3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围绕“民族主义及民族理论”、“世界民族问题”、“民族政策与移民问题”三个议题并就世界民族研究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服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民族主义及民族理论
民族主义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朱伦研究员认为,召开此次专题学术研讨会,既是正确认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和加强跨学科研究的需要,也是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民族主义问题的需要,同时还是解决我国如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等现实问题的需要。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潘光研究员认为,就当今世界而言,无论是民族、宗教问题,还是地区热点问题,以至反恐问题,都与民族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应该加以深入研究。
研究民族主义和世界民族问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名誉会长赵延年同志在《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几点建议》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世界民族研究,应当在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总框架中,对不同类型国家特别是代表性强的国家的民族情况和族际关系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和研究,扎实拓展研究领域,增进研究深度,扩大研究成果,努力为推进国内民族和睦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推动建设和谐区域、和谐世界服务。这应是今后世界民族研究的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
应该如何面对民族主义呢?对此代表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俞新天认为:国家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积极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要研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特点和局限。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俞正棵教授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对待,特别是从一开始就应排除极端民族主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夏立平研究员认为,在当代,必须防止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各国应超越民族利己主义,将本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王庆仁教授认为,研究民族主义,要认清民族主义的“双刃剑”效用对我们有什么警示,应特别注意其负面的影响。
与会代表还对民族主义的本质、功能、特点以及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彤博士认为,民族主义有两个叙事特点,即民族应以独特方式生存的“普适性”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的本质。西南民族大学的陈玉屏教授认为,民族主义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属性,是一种最能调动普通人情绪并进而引起感情冲动的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俞新天研究员认为,当今世界上形成了第四次民族主义高涨,其特点表现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使得现代民族既是法律一政治共同体,也是文化认同共同体;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以武力争夺领土和霸权,其原有的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中国家无论现代化成功与否,其民族主义都在上升;由于冷战意识形态减弱,也由于全球化造成了工业文明和通俗文化的传播,使得各民族都更关注保存和发扬本民族的特性、文化和价值观,民族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因而也带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叶江教授认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运动类型的研究,并试图将民族主义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类型。然而,民族主义及其运动表明,无论哪种民族主义都有正、反两面性;当前西方学术界仍相当关注民族主义的未来前景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钱雪梅副教授对宗教民族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宗教民族主义因其与政治民族主义有许多共性而应归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包胜利副研究员在简述了蒙古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脉络、现状和基本特点的同时,分析了其对中蒙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云南陆军学院郑汕少将分析了印度民族主义三个流派的特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黄仁伟指出,与以往民族主义浪潮相比,当今世界上的民族主义浪潮表现出参与国众多、跨国流动快和高度交叉等特点,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世界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对外关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谋求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准确把握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应加强对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研究。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世界民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代表探讨了历史上的民族冲突及其化解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坚教授就“轴心国”阴影下的二战民族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邓颖洁助理研究员就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因佩雷希尔岛的归属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历史由来和过程进行了介绍。在世界民族问题中,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厦门大学历史系陈衍德教授从民族关系的视角解读了印尼爪哇与外岛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在国际民族政治的舞台上,民族冲突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些民族冲突呢?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邱显平副教授认为,通过谈判与妥协使北爱尔兰民族冲突得以缓和、和平逐步得到实现,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反对“台独”、“疆独”,维护国家统一,一直是我国政府不变的方针。许多学者力图从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实例中得到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某种启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蒋莉副研究员认为,车臣曾经一度处于彻底分裂的边缘,而在2003年,车臣地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政治进程和战后重建稳步推进,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突破。虽然车臣与我国台湾、新疆所处境况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基础各异,民族文化意识也迥然不同,但车臣问题和我国的台湾问题、新疆问题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俄罗斯当局治理车臣、阻止分裂的某些做法对我国政府反对“台独”、“疆独”,维护国家统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球化浪潮必将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也是研究世界民族问题时应予以高度关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胡键副研究员就全球“民主化”浪潮下的中亚社会稳定进行了探讨。她认为,中亚国家的社会动荡与苏联解体以来的全球“民主化”以及以“颜色革命”为背景的政治“民主化改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对中亚国家的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在全球“民主化”浪潮暂时趋缓的时候,有必要对它进行反思。
学者们还从民族认同、族群关系等视角来解读世界民族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余建华研究员从民族认同的视角,结合文明结合部的地缘特征,探讨了南斯拉夫民族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蔡丽娟副教授探讨了罗马起源神话中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庄礼伟博士探讨了族群冲突的起源、社会转型与族群冲突的互动框架以及族群关系的治理途径。
三、民族政策与移民问题
在当今世界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跨国流动特别是移民的跨国流动快速增长,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每一个国家都将面临民族问题或移民问题的考验。也就是说,移民问题已成为国家内部民族问题和世界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国家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政策或移民政策来调整和处理族际关系乃至国家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国际上由移民而引发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其复杂性和重要性,已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其荣教授对美国移民政策的变迁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美国移民政策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经历了从开放到选择的变迁过程,“9?11”事件之后,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从经济考虑转向安全考虑,但美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部李晶教授探讨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她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民族同化政策失败后的一种选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改良的一部分,也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结果。这一政策本身符合民族发展的规律,对于现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改善民族关系、缓解民族矛盾有一定的作用,应予以肯定,但它还不是一项最理想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导致国际人口迁移现象日趋普遍。跨国移民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吴前进研究员主要介绍了欧、美学者在跨国移民研究方面的观点和贡献。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石沧金博士就拉美地区华人移民与印度移民做了比较分析。
云南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刘稚研究员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她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促进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其他涉及民族政策和移民问题的研究还包括:《中华民族》杂志社刘增林副编审根据解密的外交档案,从《中缅边界条约》探讨早期中缅关系的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罗爱铃助理研究员探讨了欧洲的穆斯林问题对移民的政治、社会状况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吉教授和王奎正教授对中国中部散杂居民族的问题的特点、处置原则及应对机制进行了探讨。
四、小结
总之,此次学术研讨会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理论性。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民族主义是一种对民族政治具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民族政治生活中许多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如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民族分离问题等,都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本身,其内容既十分庞杂,又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因此,民族主义是一个应给予充分关注、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研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应当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观作为国内学者观察世界民族问题的指针和武器,并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2)学术性。本次研讨会收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不少论文选题新颖,站在学术的前沿,关注国内外学术界的发展动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在资料的挖掘方面,许多代表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尽量使用解密的外交档案、英文第一手资料、田野调查资料,使得对问题的论证、看法比较全面而富有启发性。(3)多学科性。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学者分别具有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比较研究、社会学、民俗学等不同专业背景,发挥学科之间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互补性,有利于对民族主义和世界民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的健康发展。此外,与会代表在探讨学术“热点”问题的同时,紧密地把世界民族问题研究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这个大主题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体现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责任编辑:吴家多]
第二篇:聚焦社会热点助力和谐中国
聚焦社会热点助力和谐中国
——《辩证看务实办》读后感
“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克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辩证看 务实办》这本书直击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直击
第三篇:2018时政热点聚焦
2018年时政热点聚焦
1、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一个有着悠久养蜂历史的村庄,不再按照老办法掏空树桩养蜜蜂,而是用上了新蜂箱,环保、便于管理又干净卫生。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工艺的进步,更是理念的变化:靠山吃山的同时养山护山,因地制宜,在保证生态良好的同时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并实实在在地从绿色发展中尝到甜头。
如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以黎光村为例,利用现代管理方式,新蜂箱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产品质量,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用蜂箱养蜂,在别的地方也许并不罕见。但是对于一个已然形成独特的养蜂文化、山高路远的小村庄来说,果断改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足见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当然,绿色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了支持绿色发展,各地各部门还需要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健全绿色产品销售渠道,各个环节一齐发力,才能真正实现生态要保护、效益不打折。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2日23版)
2、咬人的是狗,问题在主人
8月14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向社会进行通报,宣布了未牵绳德国牧羊犬咬伤少年致其犬伤Ⅲ级一事的处理结果,德牧主人赵某某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5年内赵某某不得再养狗。咬伤人的德牧犬,则被强制收容。
与此同时,西安警方将执行“史上最严”养狗黑名单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如果犬主出现遛狗不拴绳、不携带养犬登记证等违规行为,第一次查处将被批评教育;第二次被发现依法进行处罚;第三次将直接被拉入“黑名单”,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对有遗弃、虐待犬行为的,吊销养犬登记证,5年内不得再次养犬。
治狗即治人,各地执法部门看来已经很清楚地找到了治理狗患的要害之处,如果能够做到严格依法治理,相信会取得较好的治理成果。之前所发生的种种犬患事件,从根子上讲,就在于没有严格执行已有的法律法规,管理相对松懈,一松懈就缺位,导致民情沸腾,私相争斗,狗粉与非狗粉意见相左,异烟肼的意外走红便有这方面的背景。如果一开始就严格执法,划定边界,恐怕不至于如今闹得沸反盈天。
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每个人的生活自由度都得到了拓展,生活空间和自由活动的程度,均远超过往。对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是人类进入陌生人社会之后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对养狗者来说,不去办养狗证,不定时打狂犬疫苗,出门不给狗拴上绳子,不带上嘴套,不仅是侵犯别人的生活空间和权利主张,同时也是对自己责任义务的逃避。
狗是真狗,再小的狗,也会咬人的,咬了人,万一得了狂犬病,是要死人的。这是个基本常识。在你和狗的私下空间里,如何相处完全是你们个人的事。一旦带它进入公共空间,在别人眼里,那就是一只有潜在咬人冲动的狗而已。更有甚者,有的人养狗完全不负责任,养了一段时间厌烦了,就把狗抛弃了。这种人更加可鄙,使流浪犬成为城市安全生活的一大威胁。既对不起人,更有负于狗。
养狗人的漫不经心,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风险和代价。不理性不自律的养狗人,正是所有狗问题的根源。治理狗患,禁止养狗并不是方向,文明养狗才是治理的目的。狗是无辜的,它不懂人类社会的文明规范,但人应该懂。老话讲,打狗要看主人。这句话应该改成“治狗更要治主人”才对。
3、给深夜未眠者一个暖心的微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也让生活更忙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让人们不得不透支夜晚,用以完成不断加码的事务。
深夜在公共生活中的位阶正在越变越高。
8月12日23时04分,京沪高铁G40次列车行至廊坊至北京南路段时被大风刮起的彩钢板击中,致部分列车晚点6小时以上。当时车厢内温度太高,等待时间太长,在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列车3号车厢和4号车厢有一孕妇和一名妇女出现身体不适晕倒。
被彩钢版击中的京沪高铁列车,如果不是因为经济社会的需要,不必深夜跑在路上。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催化下,深夜正在成为和白天一样重要的时段。比如,在昼夜赶工的建筑工地,夏季的深夜是更凉快的施工时间。
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平均每晚有155人出生,99人死亡。每天零点后,降落在北京的航班有100多个,旅客超过1.5万人,乘坐火车、长途大巴抵达的旅客更是不计其数。我每次夜归,道路上都有不少车辆同行,路旁明亮的街灯陪伴着我们。深夜是代驾司机的工作主场,据《都市快报》报道,干劲十足的刘小哥生意最好的时候,平均每个月接五六十单,虽然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但爸妈知道后都很心疼,而他也因为没时间吃饭弄坏了胃。几乎全国各地的日报,都是在深夜里交版付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也让生活更忙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让人们不得不透支夜晚,用以完成不断加码的事务。
打量深夜,就是在打量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国睡眠医学协会曾发布过一项调查: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但是,其中只有30%的人熬夜是真正的加班,剩下的人其实都可以不熬夜,他们熬夜,就是在玩游戏、玩手机、看影视剧。在我看来,对手机的成瘾性依赖,已经成为熬夜并毁坏健康的头号因子。我有个朋友甚至因为玩手机过度,多次彻夜未眠,进而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近日,微博上有个热搜话题“深夜暖心行动”引发关注,大号小号都在跟风关怀夜归人,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航空公司说要给深夜加班的人送温暖,结果网友纷纷跟帖说,航空公司工作人员才是“深夜加班狗”,更应该被呵护,让人顿时有泪奔之感。在各行各业都在争分夺秒、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已经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夜归。
无论为了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深夜未眠者都需要呵护。公共服务是否在深夜正常运转,是否有足够商业网点支撑夜间需求,甚至是出台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熬夜,都是呵护深夜未眠者的具体举措。给深夜奋斗者一个暖心的微笑,睡个好觉吧,明天又是崭新、充满希望的一天。
4、不懂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少儿编程似乎轻易地超过了马术、高尔夫、击剑等“高雅贵族运动”,站在了课外活动鄙视链的顶端。一些家长对于编程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对于孩子逻辑能力的空前重视,加之教育考试政策的指挥棒已有往此处挥舞的迹象,这个被称为“基础教育最后金矿”的赛道从去年开始就受到热捧。(8月15日《法制日报》)资本总是要先行一步,尽管这个赛道的市场大小尚不明确,但培训机构已经开始了疯狂播种。在一些培训机构的介绍文章中,编程被塑造成一种“通向未来”的语言,因为“乔布斯11岁开始编程,成了一代传奇;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31岁成为世界首富。不懂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不懂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如此耸人听闻的论调抛给热切地希望孩子能“走在别人前头”的家长,怎能不加剧他们的焦虑? 正如编程网创始人舒克所指出的,随着互联网向生活各个层面逐渐深入,编程的确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写具体的程序。其实,培养孩子学习编程,其本质不是教孩子学会某种编写语言,而是告诉孩子利用类似程序的逻辑关系,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只是学习编程一条道,孩子各个学段的数学课程的设置,就是着眼于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
这样看来,未来社会和新时代懂不懂编程,和当今时代对数学科目的掌握一样,只是某种逻辑思维能力强弱的表现,绝非未来社会的通行证,更不是新时代是否文盲的标签,将不懂编程说成是“新时代的文盲”,是无限度地放大了少儿编程的重要性,是在传达一种极不正确的少儿培训观念。对整个教育市场的和谐稳定乃至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性作用。
这就涉及屡遭诟病的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现象。这些年,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些培训机构无节操、无下限的虚假宣传,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噱头和伪科学概念,像卖保健品的骗子专骗老年人养老钱一样欺骗着无数家长和孩子。
同样,在少儿编程培训日益火爆的当下,家长们再一次被撩拨得火急火燎。这时候,“不懂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观点的抛出,更给这个新赛道加上了一把火。正如相关专家所指出的,如此危言耸听的虚假宣传,已经涉嫌严重违反广告法。遗憾的是,对于商业教育领域的违法广告宣传,有关部门一直鲜有处罚,致使这些虚假宣传愈演愈烈,愈来愈没有底线。同时也使得整个社会产生出浮躁、焦虑的教育氛围和家教氛围,而这种氛围反过来又会促使培训机构更加火爆。两者相辅相成的结果,使整个教育生态乱象丛生。
整顿教育生态,规范商业教育市场,到了有关部门该出手的时候!
5、找到艺术的源泉,才有更好的表达
近期,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一个左手握鼓、右手持棒的说唱俑穿越千年而来,他手舞足蹈、谈笑风生。鲜有人知的是,这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出土于东汉崖墓。汉代,此类说唱表演在民间盛行,这些表演者被称为“徘优”,以多样的滑稽戏表演反映现实、再现社会生活。
长期以来,说唱艺术因其表演的现场感、口语化与贴近性,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娱乐方式,千百年来活跃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和城镇的地摊茶社。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300余种不同形式的说唱伎艺一度活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说唱艺术自然生长,形成本土表达。正在播出的《中国新说唱》便立足这一视角,尝试解读中国特质的说唱艺术,在回归中创新,在创新中阐释传统。
对于一档面向年轻人的音乐节目,“说唱”本身便能够负载意涵丰富的“中国风”。节目的主题曲《天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年轻人喜爱的曲风相融合,节目中的音乐表达也逐步勾勒出中国自己的“说唱”艺术样貌:既有对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有将今天的社会生活融入创作展开的态度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说唱艺术因为东西方文化语境的差异而有所区隔。既有源泉所在,就要立足传统、回应当下。较之西方说唱文化中带有的反叛精神符号元素,中国的说唱文化不应偏离自身轨道,更要面向自己的传统、形塑自己的面貌。“击鼓说唱俑”的历史,为今天的中国说唱艺术找到了佐证。
艺术表达样式没有高下之分,说唱艺术同样能够产出精品力作。然而,我们不可忽视内嵌其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尊重传统、推陈出新。“传统”不是艺术表达中“拿来”即可的素材,聚焦传统文化的创作更需审慎地对视传统、理解传统,只有更准确、深入地体察传统文化,才能有所创新。以传统入题进行内容创新,是当前艺术创作常常采用的手法。在影视艺术领域,悠久中华文化孕育的“传统”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电影《百鸟朝凤》着眼于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手艺人的坚守和追求化作今天对工匠精神的再认识。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国学小名士》则用当下的话语观照传统文化,让传统“活”了起来。
“击鼓说唱俑”在前,只有深入理解历史演进的文化构造,才能知悉今天的艺术创新应当遵循何种路径。从东汉至今,作为传统文化元素之一的“说唱”不停吸收各类文化元素,在变迁中积聚力量。《中国新说唱》从中汲取养分,生成一次有益的本土化探索:当“传统”与创作关联时,我们既要从“传统”中寻求底气,也要着眼创新,让说唱艺术有更中国化的传承和发扬。只有路径明确了,才能在文化自信的路上不迷失、不走偏。
6、让爱国奋斗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鲜明精神标识 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的爱国奉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爱国重在践履,贵在立行,需要用热血绘就,用奋斗书写。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奉献、赤诚报国的崇高精神,镌刻在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融入到他们血脉之中;就是要激励广大知识分子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把爱党爱国、奋斗奉献的精神标识充分彰显出来,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必须砥砺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心系天下、以身许国是知识分子一贯的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怀,是挺立在我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强大精神脊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繁华的大上海,千里迢迢奔赴偏远贫瘠的大西北,在荒郊野外,几乎从零开始,建起了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之后扎下根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得多项“中国第一”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塑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千秋伟业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像西迁师生那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作己任,全心全力为之付出;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懈努力。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必须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改革创新。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推动改革、引领创新的排头兵。正是靠着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和执着追求,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很多领域尚处于“跟跑”地位,有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实践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在这个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广大知识分子义无反顾,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大胆探索,聚力攻坚,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抢占制高点。他们坚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展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火花,提高创新本领,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他们始终瞄准前沿、着眼长远,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下气力做好基础研究,不断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强烈责任担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必须扎实履职尽责,勠力艰苦创业。爱国奋斗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立足岗位、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履职尽责。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但很多科研生产一线条件相对还比较艰苦,科研工作本身也是一项艰辛的事业,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任务、取得成果的,必须持续不断付出艰苦努力。广大知识分子矢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帮助科研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人民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造福国家和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秉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崇高境界,甘于寂寞、甘守清贫,不畏艰险、不畏劳苦,潜心做学问,扎实搞研究,用情作奉献。通过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极大热情,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意气风发走在改革开放大道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宣言”再发重磅文章:《改革开放天地宽》。文章指出,正是靠着改革开放,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我们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如今年届不惑,却愈加意气风发。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40年飞跃万重山,“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中国融入广阔世界,让世界发现新的中国”,这艘中国号巨轮正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今天的中国,深思熟虑,更深刻意识到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正是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得以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的国际地位才得以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才得以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这种宏阔的时代背景中,我们感谢改革开放,我们礼赞改革开放,我们致敬改革开放,特别是致敬所有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今天的中国,众志成城,更有动力抓住改革开放新机遇。从“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从“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找出规律,凝聚共识”,到“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再到“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改革开放的决心响遏行云,改革开放的行动一往无前,改革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
今天的中国,志存高远,更有能力推动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中国有目标,有诚信,更有举措。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到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主动扩大进口……每一项开放措施都在有条不紊地落地。中国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改革开放。在这种语境中,世人有足够理由相信,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在高起点上就更有难度,但是我们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强大决心和成熟举措。我们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只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能掀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
8、“美丽中国”离不开市场活力
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激发企业动力,我们收获的,将会是更美丽的环境和“更好过”的日子
库布其颠覆了很多人对沙漠的想象。车下高坡,平野千里。公路两旁,成片的甘草树丛汇成“绿洲”,这既是库布其“治沙改土”的先锋植物,也是当地农牧民的“绿色银行”。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飞鸟难越、黄沙漫卷的无边荒漠。几十年里,是什么让蛮荒披绿?库布其又是如何做到既“绿了沙漠”,又“富了百姓、强了企业”的?“公益与产业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地治沙企业的总结,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库布其当地流传一句话,“治沙不治穷,到头一场空”。这可谓是对过去治沙经验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总结。没有人会认为,飞沙走石是良好的生活环境,但要治沙,没有产业布局,缺少市场效益,路可能走不远。一度,当地相继出台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等政策,牛羊的数量是减下来了,草也长起来了,但牧民们口袋里的收入却减少了。“沙治了,人却穷了”的尴尬,使得一些牧民不得不重新走上过度放牧、垦荒的老路子。“不发展沙产业,不仅治沙人要受穷,治沙的成果也不能巩固”,这是用教训换来的经验。
治沙是一项难度高、投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恐怕难以持续。要知道,沙漠里,交通不便,树苗往往需要从几十里甚至数百里之外驮回来;农牧民掌握的种植技术有限,刚种下的树,很可能转个身就被风吹倒了;加上气候恶劣,头天种下的小树苗,第二天就可能被黄沙给埋了。以至于,在库布其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成本足足需要数百元。如此高昂的成本,如此严峻的条件,仅靠政府单方面的投入,不仅难以支撑,更无法持续。从这个角度而言,激发内生活力,才能真正缚住“黄龙”。
如何激发内生活力?这离不开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市场最有敏感度,也最能发现沙子里隐藏的“金子”。上世纪80年代,库布其治沙带头人王文彪在杭锦旗盐场当场长时,为了遏制风沙吞噬企业盐湖,被迫采取“5块钱治沙”策略,也就是从每吨盐的收益中拿出5块钱来种树;而越治越发现,沙漠中也有宝。沙漠光照充足,正好适合培育瓜果,还能用于光伏发电;甘草、肉苁蓉、黑枸杞等药材经济价值高,产业化种植,既能治沙,也有收益;沙子治好了,能吸引大家来沙漠旅游,农牧民开起“农家乐”,还能解决就业问题……思路一变天地宽,正是从单纯的治沙向“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并举”思路转变,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等关键问题。而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引领下,不仅企业的活力得以激发,农牧民的参与感也在不断提升,治沙也因此有了持续性,让“治理效果经得起看,经济账经得起算”。
有人说,治沙其实也是一项“技术活”。此言不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降低治沙的成本,让“草多树多”成为可能。而企业恰恰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以种植树苗为例,传统的治沙方法往往是需要先打沙障,再挖坑栽苗,人均日种植面积仅有两亩不说,成活率甚至不超过三成。而亿利集团在治沙探索中,发明了“水气种植法”,通过水枪冲孔,不仅每亩能节省近千元的打沙障成本,还能将种植效率提高十倍,成活率也提升至九成。容器苗、大坑深栽、迎风坡造林、甘草平移种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让亿利的治沙面积,相当于此前20年治理面积的总和。
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毫无疑问,治理沙漠也好,整治污染也罢,都是严峻的挑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激发企业动力,我们收获的,将会是更美丽的环境和“更好过”的日子。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16日05版)
9、“毁绿补种”判决是生态司法样本
这种以判令侵权人消除妨害、恢复原状等生态垦复、修复形式,来代替单纯的物质损害赔偿的做法,充分展现了运用司法手段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湖北武汉新洲一男子因盗伐65棵意杨,被判刑两年、缓刑两年,同时,法院还另判其在原地补种130棵苗木并保证存活。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作出的我市首例“毁绿补种”刑事判决于8月14日生效(8月15日《武汉晨报》)。
近年来,一些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中,针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盗伐林木、盗采砂石、水资源污染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犯罪行为,创新司法理念,建立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机制,不拘泥于刑法条文的规定,在依法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罚金的刑罚之外,还根据被告人损毁绿地林木以及非法捕猎、盗采等的数量,结合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程度等案件具体情况,依照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判令被告人做出经济补偿,且在一定期限内以“毁绿补种”等形式,加倍栽种“悔过林”,并尽到养护责任,确保林木成活率等,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这种以判令侵权人消除妨害、恢复原状等生态垦复、修复形式,来代替单纯的物质损害赔偿的做法,充分展现了运用司法手段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在最大程度上恢复、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足以给被告人留下深刻教训,让其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严重,进而诚心悔罪纠错。同时也对世人起到警醒、教育、示范作用,让案件判决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刑罚的功能和目的,不仅在于严厉的惩罚,更在于有效的教育和预防,对犯罪行为人以及整个社会都起到行为预测和规则引领的作用,让犯罪行为人真正从内心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进而构建文明、法治的社会秩序。如果就案办案,简单地一判了之、一罚了之,犯罪行为人除了“认栽”之外,可能并不会真正地认罪悔过,那么刑罚应有的教育预防作用就无法有效发挥,同时被毁坏的绿水青山,如果就此废弃、不加修复,可能就会杂草丛生、荒山秃岭,满目疮痍,留下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遗症”,那么刑罚的功能和司法裁判的社会价值都将大打折扣。
司法在定分止争,化解个案矛盾纠纷的同时,其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打造诚信、文明、法治的社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社会大局提供法治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美丽中国画卷的重要内容,建设、呵护好绿水青山,有损害就必有修复,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健康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法院作出的“毁绿补种”刑事判决,用法治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修复,让破坏生态环境的罪犯,不仅面临严厉的刑事惩罚,还必须承担起修复、弥补生态环境的法律责任。这一判决可以说实现了执法办案与生态修复的综合效果,彰显了生态修复性司法保护的理念,打造了生态保护的司法样本,发挥了司法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社会大局提供法治保障的应有价值。这样的司法,也是生态的,环保的,可亲的,接上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地气,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此判决受到社会和群众广泛点赞也是情理中事。符向军
10、用联动护航长江畅流
水上与岸上,长江头与长江尾,很多行动已可拼成一幅场景相连的长卷
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我们看到一款江海联运船模型。这艘2万吨级的船,能绕过沿线部分“限高”的大桥,从舟山港直抵安徽马鞍山。运一吨铁矿石,可节约10元,一趟就能省几十万元。不仅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提升运输效率,这样的江海联运,让南北海运与长江航运间不再需要“换乘”。
江海联运,工作更需要联动。为了防止船舶污染,从三峡库区到京杭运河,岸电设施的加快建设,让锚泊船能用上清洁能源;但锚泊时污染缓解了,航行中怎么办?前几天,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在京杭运河、长江干线等水域加快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而为了解决国内LNG移动加注短板,舟山正在研发一种移动LNG加注船。为了这一江水,水上与岸上,长江头与长江尾,很多行动已可拼成一幅场景相连的长卷。
联动,其实是长江的天然属性。江水贯通东西,流过三个梯级。治水,也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2012年开始先行试点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就是一个好例子。上游的安徽,因水源保护给力,获得了下游浙江的生态补偿;而下游的浙江,幸得一汪高品质千岛湖水而乐得掏钱。有发展共识,更有制度基石,一江清水溢出的环境效益逐渐显现,示范作用也在不断放大。今年,长江上游的川滇黔三省在对赤水河多年联合执法、协作保护后,也设立了生态补偿资金,以治理实效决定补偿金分配,从制度层面升级了“共抓大保护”。制度框架设置得好,经验就能像鱼儿一样自在溯游。
当然,一些制度建设的短板同样存在。正如总书记强调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一些地方还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把污染源移到自己城市下游就行了,“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像新安江流域这样的上下游积极协作还不普遍,“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进展缓慢”;此外,很多保护措施依然停留在理念层面,没有落实为硬约束,“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滞后”。
成熟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往往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结果。在安徽,被问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何能比较顺畅,当地干部直言: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常态化的沟通机制。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一些地方缺少产业协同发展,缺乏较一致的利益诉求,发展理念不在一个步调,那么,参与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热情就会下降,效果就会打折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建设这条黄金经济带的过程中,“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这几大要素彼此成就,缺一不可。
在舟山,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反思:宁波舟山港吞吐量比新加坡大,要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海上流动加油站”,还缺点什么?答案是更为便利的机制。同样的,为了推动长三角迈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沪苏浙皖等9省市也有了新的思索。围绕“G60高速公路”提出G60科创走廊,以跨城市证照审批办理为突破口,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一步降低长三角区域制度性交易成本。
从丽江到丽水,记者团随着大江奔流,感受着长河浩荡。唯有上中下游成为整体、各省市握指成拳,以机制联动促进保护联动、发展联动,才能让江水畅流,奔向更好的未来。何鼎鼎
《 人民日报 》(2018年08月16日 05 版)
第四篇:热点聚焦(xiexiebang推荐)
学生工作简报
热点聚焦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事件在我院引起激烈讨论
长江大学三名大一新生,陈及时、何东旭、方钊结梯救人事件在社会引起强
烈反响。为更加深刻的学习英雄事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教
学学院分别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向英雄致敬。
12月2日下午7时,体育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在西校区别墅三层开
展了“形象与责任”的讨论会。在介绍了英雄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相关情况后,同
学们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悟。最后学生会主席刘璋对学生干部的形象与责任提出
了严格要求。
12月3日晚7时,化学与化工学院分团委组织09级新生深入学习了三位英
雄舍命救人的感人事迹,向三位英雄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敬意,并共同探讨了大学
生应持有的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12月3日晚7时30分,数学学院分团委组织大一学生集体观看英雄救人事
件的视频。感受英雄,学习英雄。
12月4日晚7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09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在1号教学
楼212教室召开了“学习英雄先进事迹”主题团会。此次团会,同学们共同了解
了三位大学生救人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己对英雄事迹的感想,讨论了在应对灾
难时如何自救和救人。
12月5日下午4时,生物与科学技术学院09级生物科学本二班在2号教学
楼104教室召开了“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团会。全体同学对“什么是英雄”
等问题进行激烈讨论。
12月5日下午6时,外国语学院09级本一班本三班分别举行了“英雄在我身边”主题团会。本一班以游戏,文艺表演的方式进行。本三班以文艺表演的形
式进行。同学们将自己对英雄的怀念融入活动中,发扬英雄精神。
12月6日晚7时,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组织09级学生开展了以题为
“英雄在我们身边”的主题团会,就“见义智为”与“见义勇为”展开讨论,促
使学生在处理类似事件时能更加理智。
12月6日晚7时30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本二班召开了“向
英雄致敬”的主题团会。引导学生以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月6日晚8时,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08本一班在1号教学楼603
室针对三位大学生舍命救人的事迹举行了“是否应见义勇为”的辩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更准确的价值评判标准。
逝者已逝,痛定思痛。他们所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感恩、责任、勤奋、忠
诚、奉献,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但三个生命的离去让人惋惜,让人心痛。面对此类险情,我们应该保持清
醒的头脑,救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一定要量力而为,见义智为,珍爱生命!
各教学学院分别举办向英雄致敬的活动营造了我院大学生感恩他人、勇担责
任、奉献自我的良好氛围,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见贤思齐,自觉践行榜样精神。对
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肩负责任的思考,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大有
裨益。
1晋中学院学通社
文学院记者郑颖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记者卢刘龙学工动态《成长》杂志社成功召开主题交流会
11月30日12时30分,《成长》杂志社为让新社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工
作观,特召开了以“如何分配工作与学习时间”为主题的交流会。会议在3号教
学楼214教室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杂志社特邀指导老师----许永平以及全体
社员。
会议由《成长》杂志社社长宋彦龙主持。宋社长首先发言提出会议主题,并
针对以往社员在“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着社员们
围绕“学习与工作”畅所欲言。随后,社员们就自己对学习与工作的分配提出见
解。其中有成员指出:“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工作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课程,而课堂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我们首先要正确规划大学生活,并以严谨的态度,严格地去执行,做高效率的工作”。最后,许老师对此次会议作了总结。
他说,整场会议气氛活跃,大家提出的各种观点都很新颖且有道理,在今后的工
作当中要把握整体协调。学生当以学习为第一要务,要适当提高工作效率。
此次交流会对大学生的时间分配问题做了详细的讨论和交流,社员们都感触
很深。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划。
文学院记者崔慧君
校学生会招新面试工作顺利结束
为了增强校学生会的后备力量,给大一新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从
12月1日开始,校学生会在3号教学楼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招新面试工作。
面试每天下午6时30分开始,参加面试的同学先在422教室等候,并在等
待期间上台自我介绍,以加深学生会老成员对新生的印象,同时减轻应试同学的心理压力。然后各位同学依次到相应的办公室参加面试,更加深入的去展现自己。
此次招新活动,为学生会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大有益
处。截至12月3日晚9时,面试工作顺利结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记者马腾
刘艳
新成员 新风采
为了使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一周以来,各个学生工作队伍陆续开展了联欢交流会。
11月30日晚7时,怡源心协在1号教学楼008教室举行了全体成员首次联
欢会,开展了歌曲接龙、猜猜猜、拍拍拍等娱乐活动。
12月3日晚7时,天行健在1号教学楼008教室举行了以“浓浓天行健,暖暖一家亲”的主题联欢会,并邀请了怡源心理协会心理辅导师对其新老成员进
行了辅导。
12月4日晚7时,爱心飞翔社文艺部策划了以“展示自我”为主要内容的联欢会。其主要目的是发现社团内部的艺术人才,构建社团内部的和谐气氛。
12月4日晚7时30分,弘毅大讲堂召集新成员共同观看了自成立以来所举办的三十期讲座的精彩片段。主要负责人对其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鼓励新老成员共同努力办好今后的每一期讲座,使弘毅大讲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各学生工作队伍的活动都各具特色,相信在新成员的加入下他们会展现新的风采。
文学院记者王婷娇范心妍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记者韩亚茹院系风采文学院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为了使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目标。12月1日由文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组织的新老学生交流会在一号教学楼606和608教室举行。参加此次交流会的有大三优秀学子,学生会学习部成员以及部分大一新生。
晚上7时,见面会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开始。学生会成员王芳同学首先对文学院各专业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进行了大三优秀学子有关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经验的激情演讲。经验丰富的大三学长们针对新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们指出:在大学里不仅是要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所以在面临社团等其它组织的招新时要积极参与。但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摆正心态,即全力参与、理性看待结果。之后,学长们还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备战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讲解赢得了现场新生的阵阵掌声。紧接着进入了自由问答部分,新生就自己切身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高年级学生则对新生的提问积极作答。在接下来的畅所欲言环节,同学们吐露心声,畅谈理想,气氛达到高潮。最后,交流会在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
此次交流会,加强了新生的大学生意识,使新生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了解了“大学”。同学们纷纷表示,此类活动应经常举行。
文学院记者崔慧君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举办招新活动
为丰富新生的大学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公共管理学院于12月2日至3日晚在1号教学楼403教室举办了学生会招新活动。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到场参加了活动。
学生会主席赵中华首先表示了对前去参加竞选学生的诚挚欢迎,进而对各部门及负责人做了简单介绍。接着,各竞选同学轮流进行了竞职演讲。其中“人生只有突破,才能获得新生”,“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而我已飞过”等话语触动人心。才艺展示更是将大会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主席做了学生会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积极进取,热心服务的精神风貌。相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明天的学生会将会更有活力,公共管理学院将会发展的更好。
公共管理学院记者武培芳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召开新老成员交流会
12月3日晚6时,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新老成员在2号教学楼106教室召开了新老成员交流会。学生会主席白善鑫主持了会议。
会上,主席白善鑫首先发表了讲话,在对新成员的加入表示祝贺之后,他提出了一些要求及建议。他幽默而精辟的讲话赢得了众人的阵阵掌声。随后,分团委副书记牛亚楠针对纪律和工作方法做了精彩的讲话。学生会副主席栗欣做了规章制度的公布,并对学生会的工作做了简单的安排。副主席王伟则做了关于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讲话。他们四人讲话内容的完美结合为日后新成员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场上掌声不断,气氛活跃。其间,学生会各部部长也做了精短的讲话。最后,新成员们个性的自我介绍将会议推向了高潮,90后的活力充满了整个会场。会议在主席白善鑫的总结中圆满结束。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记者杨彩婷
许飞云
要闻回顾●12月1日下午4时,文学院各领导针对文学院文秘专科班面临的升本问题,为学生们提供了山西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自考方面的讯息。
●12月4日中午12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召集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召开了值周动员大会,并对各班的任务范围进行了安排。
●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省垣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今年法制宣传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2月是教育部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联合招聘月,除举办多种类型的现场招聘会之外,网络上也将举行招聘大会。
主编:王竹
副主编:孙鹏飞
责任编辑:魏艳芳
第五篇:发挥媒体力量 构建和谐世界(精选)
发挥媒体力量
构建和谐世界
——浅谈当今世界媒体现状及发展战略
文学院汉语言专业 0208404班 陈能 45号
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传媒盛会,被海内外同行誉为“媒体的奥林匹克”。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本次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全球传媒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关切,体现了媒体从业者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心。这次传媒业盛会举行之时,世界传媒业正经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的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探寻世界传媒业生存和发展之路,是包括中国同行在内的世界媒体业界共同关心的焦点议题。这次传媒业盛会举行之时,新的传播技术和新媒体对传统传播方式和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挑战。如何才能在这场“媒体革命”中掌握主导权,是世界媒体掌舵人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
美国传播学家、被誉为“传播学之父”的施拉姆曾说,媒体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因此,世界媒体峰会首先对媒体的社会责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当今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正因为如此,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峰会共同主席、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在致辞时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证明,对于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而言,媒体所提供信息的透明性非常必要。峰会共同主席、共同社社长石川聪在峰会致辞时也认同世界媒体应该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间的相互理解,并由此促进世界和平。
其次,世界媒体峰会就传统媒体遭遇的挑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首先,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人类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新媒体正在改变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公众获取和接收信息的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2009年3月7日,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出版了自己最后一期报纸,同一天该报的网络版正式开始运营。这也是美国首家彻底脱离纸媒的大型报纸。其次,减薪、裁员、休刊,合并、破产、倒闭,宣告了金融危机下国外报业寒冬的到来。在美国,包括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知名报纸的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论坛报业集团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
再次,世界媒体峰会还就新兴媒体产业状况进行了有力分析。当前,电子政务、网络经济、新媒体体验、新媒体创意等概念正随着多媒体电视、数字家电、网络电视与IPTV、3G多媒体手机、户外数字媒体网络等诸多新概念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美国《华尔街日报》总编辑罗伯特·汤姆森则指出,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新”“旧”媒体的概念正日趋模糊,全球化、数字化的浪潮正推动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合二为一”。他举例说,有着120年历史的《华尔街日报》及其发行者道琼斯公司现在同时经营着通讯社、报纸和网络等多项业务,1996年创立的《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现在已拥有超过100万付费订阅者。美联社的最新尝试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例如,美联社在延续直击式新闻或实时报道的同时,还设立博客作为与受众互动的模式,把社交网站变成用户发表评论和进行互动的直接平台,这一模式被证明非常成功。
争对世界媒体所面对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致辞中表示:第一,世界各地媒体要充分运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深入反映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的举措和成效,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第二,世界各地媒体要坚持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实际,协商回应各方诉求,兼顾各方利益,既竞争又合作,努力实现互补互助、共同受益;应该分享成功经验,优化发展环境,合力应对挑战,谋求共同发展。第三,世界各地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受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
在此,我认为,世界各地媒体曾有过不同的历史,但我们将应有共同的未来。而我们共同的未来会是怎样,则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才。传媒业需要创意才能够繁衍生息。我衷心地希望,世界各地媒体能够在更高的传媒领域里促进国与国之间传媒业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传媒的力量,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做出传媒业应有的贡献。世界传媒未来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