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

时间:2019-05-15 08: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

第一篇:“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

“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现时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即有别于日常政治的宪法政治时期,因此,政治国家的问题是我国宪法的理论基础,目前法学界倡言的法治主义属于一种市民社会的规则之治,但如何把法律人的法律上升为政治家的法律,或者说如何处理民法与政治法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国家宪法政治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此,欧洲大陆国家的公法理论和英美传统的阿克曼的宪法政治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视角。关键词:宪法政治、非常时期、日常政治

中国在进入民族国家的百年路程中,总是历经坎坷、九曲轮回,少有英美国家那样的民族幸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总是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本于自己传统的与“德国问题”相类似的“中国问题”。[1] 英国这个老大的自由宪政的国家,它的兴起和发育得益于自发的自由经济秩序,其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国家性格的塑造与它的法治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正像哈耶克等人所指出的,英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内生于自由的内部规则,传统的普通法在推进英国的政治变革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所谓的普通法宪政主义对于英国具有着广泛的解释力,[2]基于市民社会的法治主义是英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政治社会的内在基础,是英国率先成为一个典型的自由宪政国家的制度保障。可以说,在英国的早期发展中,国家问题是一个隐含在市民社会或经济社会背后的隐秘主题,虽然议会斗争和光荣革命是深刻的和剧烈的,但国家法治问题一直没有转化为成文的宪法政治(constitutional politics)[3]。

从广阔的历史维度来看,美国仍然是一个十分幸运的民族,虽然它在立国之际经历了一次严峻的生死抉择,但当时一批伟大的联邦党人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宪法政治,从而一举奠定了美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立国之本。我们看到,美国建国时代的法治主义是有别于英国的,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摆在美国人民,特别是政治精英的面前,正像美国联邦党人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 [4]由此看来,政治国家问题是美国宪法的头等重要问题,美国的宪法政治开辟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路径,而且它的成就已经为数百年的人类历史实践所证实。

相比之下,18、19世纪的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其民族国家的建立却没有英美国家那样顺利,国家政治问题总是犹如一把克利达摩斯之剑悬于它们的头顶。从经济上看,法德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远没有英国、荷兰等国家发达,重农主义的经济政策一直主导着法国的国民经济,而德国更是落后,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反映了德国的经济现状,也就是说,自由经济以及相关的经济规则和法治主义在法德国家一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政治上,两个国家的统治者出于统治能力和国际竞争的需要,长期强化国家权威以及对于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无论是法国历史上屡屡创制的各种宪法,还是德国历史上从“治安国”、“警察国”到“法治国”的各种演变,都充分说明了政治国家在上述两个大陆-罗马法系国家中的核心作用。

历史地看,500年来,以法德为主的大陆国家在国家建设方面所走的是与英美宪政主义不同的道路,尽管时至今日也可以说是殊路同归,但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机遇往往是不可预期的,而且即便是今天,两类国家的国家性格仍然具有着很大差别,特别它们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草创时期,其立宪政治的制度模式存在着本质性的不同,宪法政治在它们那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固然,在政治上,审慎的选择是一个民族政治成熟的标志,但任何选择都有一个理论与现实的依据,不能说英美的道路行不通,但它们更多的是有待于机遇和时机,而法德国家增生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却是血与火那样地激荡在我们面前。

我认为中国现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并没有获得像英国那样从市民社会的经济秩序中自发地生长出一个宪政国家的幸运,我们的时代更像德国的魏玛时期,当然也不排除像美国联邦党人所面对的那种非常时期,但这一切又都需要我国人民特别是政治精英的政治成熟,即一个宪法政治所需要的智慧、勇气与审慎。显然,任何政治实践都需要理论作指导,中国的立宪改革同样需要一种本于中国现时代政治社会状况的宪法理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政法理论家们却很少有人从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命运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宪法政治,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研究中国现时代所处的与德国19、20世纪之交“德国问题”相类似的“中国问题”,并把它转换为百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宪法政治”问题。特别是在今天,我国法学界关于“法治”的言说不绝如缕,有关法治的理论渊源、法学定义、构成要素、具体内容、道德价值、制度设置、司法审查、个案分析等方面研究、讨论、写作,铺天盖地,声势浩大,不能不说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我看来,上述中国的法治主义理论言说大多囿于一个形式法学的视角,局限于英美 2 法治理论的低水平复制,与中国现时代政治社会的内在本质多有隔膜。

其实,即便是美国的法治国家也并非单纯的形式主义法学一统天下,如果说在常规政治(normal politics)时期法律人的法律之治占据主导,但在诸如立宪时代、重建时代和新政时代的非常时期,宪法政治无疑成为当时国家建设的核心问题,它们展示的乃是不同于法律人之法律的政治家的法治主义视角,开启的是非常时期的宪法政治维度。当然,关注宪法政治更是大陆国家法治主义的一个中心问题,早在马基雅维里那里,国家理由就是他考察君主国家的出发点,至于主权理论的倡导者博丹在其《国家六书》中,更是从理论上确立了一个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政治基础。

18、19世纪以来,法德国家的制度建设总是沿袭着大陆法系的公法传统,把政治法(孟德斯鸠)、国家法(黑格尔)视为国家宪政体系的关键机制,而到了20世纪,特别是德国的魏玛时期,施米特政治法学与凯尔森形式法学的论争,把宪法的政治意义放在了一个突出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英美的宪法理论也并非与政治国家问题相疏离,阿克曼有关常规政治与宪法政治的两种法学观的划分,为我们理解英美宪法的政治意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当今的美国宪法学家阿克曼在其皇皇三卷巨著《我们人民》中曾经提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划分常规政治与宪法政治的二元政治观。所谓“宪法政治”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有大陆政治法学的蕴涵,或者说它超越了英美宪法理论的一般论调,挖掘出深埋在英美宪法背后的深层含义。虽然阿克曼在书中对于法德政治思想未加置喙,理论上沿袭的基本仍是美国宪法理论的实用主义传统,但透过外表的话语修辞,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种自由的国家主义政治法学的实质支撑着他的二元政治观。由此,我们不禁有这样的感觉:所谓英美政治路线与法德政治路线的差别,其实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分野,而在政治国家的本性方面,它们并没有决然的对立,宪法政治作为一种非常政治,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创立、重建与转折关头,都有别于日常的常规政治,它考量出一个民族特别是其政治精英的特殊的政治智慧与技艺。

一般说来,西方宪政存在着两个传统,从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到黑格尔、施米特是一个欧陆国家的法德传统,此外,从科克、洛克、休谟、斯密到美国联邦党人和罗斯福新政是英美国家的普通法宪政主义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英美宪政的传统是更本色的传统,而且其政治实践也取得了远比欧陆国家更辉煌的成果。所以,研究宪政问题,英美国家的法治主义往往占据主导的话语权。长期以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理论界存在着一种把英美宪政理论及 3 其实践普遍化为一般原理的倾向,它们把英美国家的法治视为建立一个宪政国家的基本制度模式,倡言法律秩序的自发生长,认为法治国家就是以普通法为基本规则的市民社会的法律秩序在政治领域的正常延续,国家并没有独立的本质和目的,国家完全以市民社会的法律规则为依据,法治就是一般的(私法)规则之治。在这个问题上,17世纪英国的柯克和现代的哈耶克的思想最具代表性。[5]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英美国家的经验并非具有彻底的普遍性,它需要相当稳固的历史政治传统,需要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德性,特别是需要一个繁荣的自由经济秩序,等等,并不是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可以照搬英美经验的。而且即便是就法治来说,上述对于英美法治主义的论述也是有偏颇的,英美国家的法治秩序并不是单纯的私法之治,市民社会的规则就一个局部的社会范围内可以自我实施,而在一个较大的社会空间内,在一个政治共同体内,哈耶克所谓的内部规则是不可能自我施展的。市民社会的法律规则必须借助于外部规则来实施,即需要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来实施内部的自由规则体系,也就是说,只有私法的公法之治,或普通法的法治国。对此,休谟早就有过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法律规则,即私有产权、同意的财产转让和承诺的履行等,必须借助于国家的政治权力来加以实施,而哈耶克在晚年建构的宪法新模式也是休谟思想的进一步体系化,他强调的也是一个法律之治问题,在他们的理论中,都隐含着一个政治国家的主题。如此看来,在英美国家的社会秩序的塑造中,也存在着一个政治问题,或者说一个政治国家的问题。

当然,英美的政治国家问题与法德的政治国家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阿克曼《我们人民》三卷巨著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通过对于美国历史的考察,明确论证了宪法政治在美国法治主义秩序中的核心作用及其有别于常规政治的非常意义,尤其是通过对于美国三个伟大转折时期--建国、重建和新政的宪法政治的考察,指出了非常政治的基本模式以及发展阶段,突出了“我们人民”与不同时代的政治精英们一起构建了非常时期的美利坚合众国,显示了美国民族的政治成熟。[6]在阿克曼眼中,美国宪法是一个“活的宪法”(living constitution),美国人民在美国宪法面临危机的非常时期,总能与当时的政治精英们携起手来以非常的宪法政治程序进行变革,从而克服危在旦夕的国家分裂,重新塑造新的美国,并重回常规政治的轨道。这一常规政治与宪法政治的双重政治状态和“我们人民”与政治精英互动 4 的二元民主,是200年来美国光荣与梦想的保证,是这个国家一步步走向自由、繁荣与强大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法律与政治、宪法创制与非常政治,它们是具有着内在的本质性关联的。我们不是不想从一般的私法规则中衍生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制度,哈耶克所谓自发的宪政之路当然是很好的,但它们之与我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百余年的宪政之路,其困顿颠沛、玉汝难成,根子仍在于政治。固然,建设一个自发的经济秩序,培育一个市民社会的规则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但作为世界体系中的后发国家,特别是在本土资源上缺乏法治传统和公民德行的情况下,如何缓慢而又纯正地生长出一个正义的自由宪政国家呢?这个德国问题的症结对于我们同样如此,同样难以逃避。所以,我认为中国现时代的法治主义应该关注政治法、国家法或宪法政治,瞄准社会治理的宪法政治维度。特别是在目前这样一个宪法政治的特殊时代,致力于一种有别于法律人的法治观的政治家的法治观研究,构建中国现时代的宪法政治理论,无疑是一项迫切的理论工作,也是时代精神的需要。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法治的政治之维,或强调宪法政治的非常意义,并不等于国家专制主义,更不等于20世纪以来的极权主义,基于宪法之上的自由的国家制度完全是可行的,理论上也是自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的混合政体、美国的复合联邦主义、戴高乐的法国政治、联邦德国的宪政架构等,都是自由的宪法政治的典范,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西哀士宪法、德国的威玛宪法等则是失败的宪法政治。上述各国(某一时期的)宪政之所以成败各异,关键在于自由、权威与民主的平衡,在其中需要一个民族特别是其政治精英的审慎的政治智慧,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政治成熟。我们看到,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政治论争、围绕魏玛宪法的政治论争,乃至百年来中国多部宪法失败的关键,都在于这个平衡之能否达成。

不可否认,中国现时代的社会变革又不期而然地处于这样一个非常的政治时期,从理论上摆在我们面前有三种道路:一种是自发的普通法宪政主义,一种是国家极权主义的伪宪政主义,一种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宪政主义。在我看来,第一种当然是最理想的政治道路,但我们缺乏支撑它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和私法基础,固然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催生政治变革的因子,但离由此自发生长出一种自由民主的国家宪法还相当遥远,而且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公正、充裕的外部空间,要知道英美的宪政之路大致经历了200年的时间。5 第二种显然是灾难性的,法、德、俄,特别是前苏联的历史教训使我们刻骨铭心,这无疑是我们力图避免的,但我们仍不能排除这种道路的可能性,因为政治国家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它们为穷凶极恶的利益集团所把持的情况下,极权主义的复辟不是不可能的。第三种是我们所应期盼的,它在现时代的中国存在着某种或然性,通过非常时期的宪法政治,是可以构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制度的。我国20年的经济改革已经为这个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法律秩序,时代也呼唤着一个民族的政治成熟,如果我们能够不失时机地致力于真正的宪法政治,通过国家权威推动市民社会的建立与完善,真正地推行自由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司法独立制度,那么晚年黑格尔意义上的保护市民社会的法制国家和同样是晚年哈耶克思想中的“普通法的法治国”,[7]也许并非是不可能的。当然,第三种又何尝不是一种理论家的理想呢?我也知道还有一种可能,即前三种的畸形变种政治形态,所谓的拉美化的宪政失败的道路。果真如此,可爱的祖国可就真的是错过了大好时机,今后的命运将不知伊于胡底了。究竟是天命所成还是天崩地裂,世人谁知?《论宪法政治》的写作意图便是翘首以盼第三种自由民主的宪法政治,从理论上梳理出一个宪法政治的脉络,为未来我国的宪法政治选择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

“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 来自: 免费论文网

注释:

[1]所谓“德国问题”是指18世纪以来德国数代思想家们痛感英国政治社会的成熟并基于本国政治文化传统而提取出的一个普遍问题阈,尽管从早期的德国政治浪漫派、19世纪古典政治哲学到新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再到韦伯的社会学、施米特的宪法学,直至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乃至当今欧盟的德国火车头作用,尽管二百年来其中的思想路径以及观点各种各样,迥然有别,甚至相互对立,但有一条主线却是显然的,那就是融入以英美为主体的世界文明的德国自己的道路,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政治成熟与否及其成熟的程度。当然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有关粗浅的论述,参见拙著《休谟的政治哲学》第六章以及相关论述。至于“中国问题”则是一种比附“德国问题”的说法,指的是中国融入世界文明中的自己的道路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所谓“中国国情论”、“中国特殊论”甚至“中国例外论”都是基于相关的预设,但它们在处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问题上,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了宪政民主的普世价值,特殊是在融入世界潮流中的特殊,不是相隔绝,因此这个问题还需要为中国理论界所自觉并进一步提升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问题阈。

[2] 关于普通法宪政主义,参见Common Law and Liberal Theory: Coke, Hobbes, and the Origins of AmericanConsititutionlism.James R.Stoner, Jr.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2.参见小詹姆斯oR.o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 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的诸源头》(未刊稿),秋风译。

[3] 宪法政治(constitutional politics)在本文中既有特殊的阿克曼意义上的含义,又有普遍的宪法哲学或政治法学的含义,关于上述问题的梳理与阐释,见拙文《论宪法政治》的相关内容,见《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我在2004年下半年即完成了这篇很长的文章,当时作为会议论文提交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持召开的纪念54宪法颁布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其实,按照我原先的写作计划,是准备就“宪法政治”问题分上下两篇来探讨的,拿出去的只是上篇“宪法政治”的一般理论及其演变,至于下篇中国现时代的“宪法政治”问题,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写完。我的《论宪法政治》一文所要处理的是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篇属于法律思想史的考察,主要探讨从孟德斯鸠、黑格尔到施米特乃至凯尔森的政治法、国家法思想,以及阿克曼的宪法政治理论,梳理一下有别于英美宪法理论的大陆公法思想的路径,以及阿克曼的两种政治观;下篇则是针对中国现时代宪法理论的相关性分析。

[4] 《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页。

[5] 关于柯克的法律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与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那段著名对话中,由此各种法律理论家们演义出一个有关英国普通法法治主义的神话。参见J.A.Pocock,The Ancient Constitution and the Feudal Law:A Study in English Historical Thought in the 17th Centu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Common Law and Liberal Theory: Coke, Hobbes, and the Origins of AmericanConsititutionlism.James R.Stoner, Jr.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2.关于哈耶克的思想,则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简单,不过,人们更愿意对于哈耶克做这样一个标签化的理解,他自己似乎也挺愿意人们的如是理解,他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著,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等时期的有关法治的论述被视为对于英美法治主义的经典性说明,而他在晚期《法律、立法与自由》(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呕心创立的宪法新模式却不是被人们误解了就是被遗忘了。关于这个问题,参见拙著:《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Bruce Ackerman,We The People:Foundation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参见《我们人民:宪法的根基》,阿克曼著,孙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Bruce Ackerman,We the People:Transfoundation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参见《我们人民:宪法变革的原动力》,阿克曼著,孙文恺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 关于黑格尔晚年的法哲学思想、哈耶克晚期的宪法新模式理论,除了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黑格 7 尔著,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和《法律、立法与自由》外,参见拙著《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和《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在后一部书中,我粗略地阐释了哈耶克的宪法思想与黑格尔国家法理论的隐秘关系,认为他们都属于保守的自由主义或权威的自由主义思想谱系。

“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 来自: 免费论文网

第二篇:政治备考宪法宣誓

18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就任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一、【热点链接】

2018年3月17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宪法郑重宣誓,承诺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为什么要增加这样一个庄严的程序?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仪式感。

回望5年前,习近平履新刚20天,就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强调“宪法高于一切”;4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他的讲话更透露出法治中国宪法至尊的执政思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习总书记,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强调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实现人民热切期盼的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面对宪法宣誓,显然极具以上率下的示范意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利益多元,诉求不同,如何在同一面旗帜、同一个目标之下,聚拢国人士气,海纳百川,凝聚共识,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不仅仅是执政党的智慧担当,更是人民的最大共识,是共和国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万流归源,正是宪法——新中国历经近70年艰辛探索,激浊扬清而成的根本大法。

中国的宪法具有充分的先进性,即便以世界眼光打量,也毫不逊色,体现了共和国不断反思、突破禁区、取法乎上的制宪和修宪精神,充分彰显了民主与法治。我们曾经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在一些现实操作中,一些违宪行为曾经长期难以得到纠正,这如何能体现宪法的神圣与尊严?因此,尊重并落实宪法,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无法回避的重要前提。

3月17日,国家主席带头宣誓以维护宪法尊严;在此之前十八届四中全会定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教育;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制度;教育部也曾要求各级学校形成宪法教育长效机制,鼓励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凡此种种,均旨在确立宪法至尊地位,也是从各个层面维护现代法治文明的核心构成。从此,“宪法高于一切”,会凝聚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并最终在司法实践获得充分落实。

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首先要知法懂法,知宪尊宪。国家主席面对宪法的宣誓镜头,让每位领导干部、每个共和国公民,甚至每个孩子,都受到浸润式教育,共同形成一个充盈着宪法至上的社会环境。国家主席都虔敬地尊崇宪法,那么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应对依宪执政不折不扣。今后,百姓也会更加熟知宪法,了解政府和司法机构不该做什么,自己有怎样的公民权利,洞悉执政界限不可逾越宪法,知道如何用宪法保护自己、监督权力。同时公民也将有所惕惧,尊重依法通过的行政要求,莫当街闹医闹环境——宪法由是深入人心,堪为法治中国奠基。共和国宪法,是依法治国最堂皇正大的逻辑,是我们党最坚如磐石的执政基准,必须顶礼膜拜。

二、【命题预测】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②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三篇:政治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高中生政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以来,一直要求要解放学生,解放老师,提倡教学模式的创新,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约束,高中政治教学仍然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束缚,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政治教学严重抹杀了政治的特征,把政治学习改成了背书,把实践改成了做题,把最富教育意义情感教育改成了冷冰冰的升学竞争。学生一直都是依靠老师手把手地教,离开了老师就无法学习。而教师根本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使得多数学生不能在自己的层面上获得最好的发展。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教育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不当以外,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知怎样做好这个主人,这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解放自己,但该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迷惘和无助。时代对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需要。因此,寻求符合现实需要,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就成为时代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呼唤。为了探索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出了提高高中生政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这个课题。

2.课题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一词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和自律性:学习者需要自主地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合适的材料、自主地进行过程评价、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才有可能驾驭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第二,学习者的依赖性和互动性:自主学习不是完全不受干扰、自我封闭、自发的学习过程,而是和其他各种学习方式一样,时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些环境包括师长、同伴、家人、亲朋好友、学习环境等,整个学习过程在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和调整。

由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二、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政治自主学习能力。

2.探索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3.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学效益。当前的政治教学是老师在繁重的作业批改中累得精疲力尽,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真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手把手教的结果却是教学效益低,教师和学生的辛苦和努力换不来理想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很难照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也不能有效调控,致使学习收获参差不齐。如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那么学生就能自己有效解决很多问题,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能提高。同时,学生会从被动学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得更开心,教师也能从“手把手地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指导自主学习,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课题通过解决已知和未知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所产生的问题,解决原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建立一种开放性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对象,对学生政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选择和自主调控的能力,探索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对《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以及有关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进行文献研究,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4、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和个案研究

5、促使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自身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调查高中生政治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其学习效果。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作研究前、研究后两次检测,通过比较来说明效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自主学习的典型案例来发现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总结自主学习的经验或教训。

3、活动研究法。政治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学生感悟生活,最终实现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验总结法。对创设教学情境及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科学评价,最终实现课堂的实效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六、研究的现实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传播媒体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文字教材,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下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不受身份、空间、时间的限制,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内容。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课题研究措施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让学生在肯定中感受成功。最能激发动机的因素就是让学生感受成功。比如学生一次精彩的回答,老师要给予肯定,学生要给掌声,当学生获得同学们的掌声时,他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总结评比中感受成功。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自已能解决一些问题,能熟悉一些学习规律,掌握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就会从中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从而大大激发出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总结,对学生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每个学月或每个单元结束后,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一次总结,帮助他们发现成绩,并进行评比表彰,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1)首先时间要自主。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照着课本一讲到底,根本不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因此,学生根本无法“自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求参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规定每节课上课前都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活动,每节课都至少留5至10分钟给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了不挤占学生的课 余时间,我们通过巧妙布置作业,把自主学习融入到作业中,和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作业中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作业。

(2)其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第一,教师放弃“手把手”教的习惯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讲新课前,要指导学生自己预习。第二,课堂教学中不要搞教师的一言堂,不要讲得太多,太细、太死。高中很多教师还是放不开,怕学生落掉知识点,怕学生自己看不到,弄不会,结果学生形不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那些学生通过思索能够发现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匆忙提出来,要把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对于那些学生经过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急于抛出答案,要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要创设适于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融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开展探究、讨论、辩论等,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三)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1)巧设问题。针对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热情,不爱发言,不爱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现象,我们在课前引入时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到一个哲学选择题时,我让选A举手,又让选B的举手,结果我说这道题不同的两本参考资料答案不一样,我们到底应该选哪个,肯定有一个是错的,究竟哪个是错的呢,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讨论。所以用这些趣味性问题或冲突性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兴趣就大,自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2)教学多联系实际。高中政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联系学习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讲到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时,我举例当地特色经济铁矿的生产,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致,而且对价值规律也有了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都很高。

(3)平时多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不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不对,教师都不得打断学生的提问、如果学生需要提问,可以不必举手自由提问、在课堂讨论中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即便学生的观点是错的也不轻易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能霸占话语权,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

(四)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就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培养。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了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法。高一年级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基础,我们着重于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自主学习。在行为习惯方面,从容易做到的先做起,具体就是要求学生先把教材基础学会就可以了。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高二 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自主学习后,动机和信心都有所增强,又积累了一些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方法,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自主复习的习惯、自主诊疗的习惯、运用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习惯。高三年级才是自主阶段,高三的学生已经能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则重在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这次研究,我们侧重于高一高二年级的研究。

(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1、探究式学习法。尽管从教改以来,学校一直主张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但还是没落到实处,所以还要进一步去研究。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探究式学习也叫问题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措施主要是:设疑——激疑——释疑。即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疑点,疑点一般是容易混清、易生歧义或可以发散思维之处,然后,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引起学生对疑点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疑点的兴趣,当学生对疑点产生兴趣之后,就因势利导,带领学生通过讨论,解释疑点,最终形成一个统一认识,使问题获得解决。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于“激疑”。教师要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预置问题,教学时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提出这些问题。问题提出来之后,要指导学生通过适当途径逐步探 8 究。当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初步结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梳理,使答案更准确,更简练,更有逻辑性。

2、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生活、社会、学习内容中选择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研究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或问题的解决过程。

3、师生角色互换法。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互动过程,如同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更好地教一样,学生如果能了解怎样教就能更好的学。因此,为了让学生尝试一下“教”,体验一下当教师的感受,了解“怎样教”,通过教学互动来促进教学相长。

4、学习环节反思法

(1)培养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但学生往往不知道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语文预习的专题培训,精选了关于政治应该怎样预习的文章,印发给学生看,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怎样预习”的专题讲座,对怎样预习进行了详细指导。

(2)培养学生学会复习。复习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通过复习可以更清楚的认识知识结构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但学生在复习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复习方法,我们在每一课或者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教学生通过回忆,理清知识脉络,弄清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什 么特点,这些知识间有何联系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结构,画出知识框架图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通过复习总结出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政治主观题都是社会背景材料,所以要教会学生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而主动阅读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方法,我们要从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上给学生总结,例如,我经常让学生从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把握材料,从材料的每句话中把握具体点,还要把握每句话中的关键词,这样提炼的信息才会准。

5、学习选择法。高中政治的内容十分丰富,领域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在学习中有差异和不同,根据个人的差异来选择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效果。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效率,就应当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例如,政治学习有的同学喜欢背,有的同学喜欢写,有的同学喜欢在做题中记忆,有的同学由点到面的把握,有的同学喜欢先整体把握再个个突破等,不管哪种只要这种学习方式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当然,学生有时的选择并不适合他的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使他们知道什么情况下适合什么样的学 10习方法,并向他们推荐更适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能力。

八、课题研究的结果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来,我觉得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政治素养之目的。

第四篇:美国宪法 美国政府与政治。。。

美国宪法(中文)

序言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後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州议会中人数最多之一院的选举人所需之资格。凡年龄未满二十五岁,或取得合众国公民资格未满七年,或於某州当选而并非该州居民者,均不得任众议员。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末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实际人口调查,应於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後三年内举行,并於其後每十年举行一次,其调查方法另以法律规定之。众议员的数目,不得超过每三万人口有众议员一人,但每州至少应有众议员一人;在举行人囗调查以前,各州得按照下列数目选举众议员 : 新罕布什尔三人、麻萨诸塞八人、罗德岛及普罗维登斯垦殖区一人、康涅狄格五人、纽约州六人.新泽西四人、宾夕法尼亚八人、特拉华一人、马里兰六人、弗吉尼亚十人、北卡罗来纳五人、南卡罗来纳五人、乔治亚三人。任何一州的众议员有缺额时,该州的行政长官应颁选举令,选出众议员以补充缺额。众议院应选举该除议长及其他官员;只有众议院具有提出弹劾案的权力。

第三款 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参议员於第一次选举後举行会议之时,应当立即尽量均等地分成三组。第一组参议员的任期,到第二年年终时届满,第二组到第四年年终时届满,第三组到第六年年终时届满,俾使每两年有三分之一的参议员改选;如果在某州州议会休会期间,有参议员因辞职或其它原因出缺,该州的行政长官得任命临时参议员,等到州议会下次集会时,再予选举补缺。凡年龄未满三十岁,或取得合众国公民资格未满九年,或於某州当选而并非该州居民者,均不得任参议员。合众国副总统应为参议院议长,除非在投票票数相等时,议长无投票权。参议院应选举该院的其他官员,在副总统缺席或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时,还应选举临时议长。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在开庭审理弹劾案时,参议员们均应宣誓或誓愿。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则应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在末得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同意时,任何人不得被判有罪。弹劾案的判决,不得超过免职及取消其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有荣誉、有责任或有俸给的职位之资格;但被判处者仍须服从另据法律所作之控诉、审讯、判决及惩罚。

第四款 各州州议会应规定本州参议员及众议员之选举时间、地点及程序;但国会得随时以法律制定或变更此种规定,惟有选举议员的地点不在此例。国会应至少每年集会一次,开会日期应为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除非他们通过法律来指定另一个日期。

第五款 参众两院应各自审查本院的选举、选举结果报告和本院议员的资格,每院议员过半数即构成可以议事的法定人数;不足法定人数时,可以一天推一天地延期开会,并有权依照各该议院所规定的程序和罚则,强迫缺席的议员出席。参众两院得各自规定本院的议事规则,处罚本院扰乱秩序的议员,并且得以三分之二的同意,开除本院的议员。参众两院应各自保存一份议事记录,并经常公布,惟各该院认为应保守秘密之部分除外;两院议员对於每一问题之赞成或反对,如有五分之一出席议员请求,则应记载於议事记录内。在国会开会期间,任一议院未得别院同意,不得休会三日以上,亦不得迁往非两院开会的其他地点。

第六款 参议员与众议员得因其服务而获报酬,报酬的多寡由法律定之,并由合众国国库支付。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该院会议及往返各该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两院议员在议院内所发表之演说及辩论,在其它场合不受质询。参议员或众议员不得在其当选任期内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新添设的职位,或在其任期内支取因新职位而增添的俸给;在合众国政府供职的人,不得在其任职期间担任国会议员。

第七款 有关徵税的所有法案应在众议院中提出;但参议院得以处理其它法案的方式,以修正案提出建议或表示同意。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後进行复议。倘若在复议之後,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但遇有这样的情形时,两院的表决均应以赞同或反对来定,而赞同和反对该法案的议员的姓名,均应由两院分别记载於各该院的议事记录之内。如总统接到法案後十日之内(星期日除外),不将之退还,该法案即等於曾由总统签署一样,成为法律¨准有当国会休会因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时,该法案才不得成为法律。任何命令、决议或表决(有关休会问题者除外),凡须由参议院及众议院予以同意者,均应呈送合众国总统;经其此准之後,方始生效,如总统不予批准,则参众两院可依照对於通过法案所规定的各种规则和限制,各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行通过。

第八款 国会有权规定并徵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它赋税,用以偿付国债并为合众国的共同防御和全民福利提供经费;但是各种捐税、关税和其它赋税,在合众国内应划一徵收;以合众国的信用举债;管理与外国的、州与州间的,以及对印第安部落的贸易;制定在合众国内一致适用的归化条例,和有关破产的一致适用的法律;铸造货币,调议其价值,并厘定外币价值,以及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制定对伪造合众国证券和货币的惩罚条例;设立邮政局及延造驿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设置最高法院以下的各级法院;界定并惩罚海盗罪、在公海所犯的重罪和违背国际公法的罪行;宣战,对民用船苹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的特许证,制定在陆地和海面虏获战利晶的规则;募集和维持陆军,但每次拨充该项费用的款项,其有效期不得超过两年;配备和保持海军;制定有开管理和控制陆海军队的各种条例;制定召集民兵的条例,以便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侵略;规定民兵的组织、装备和训练,以及民兵为合众国服务时的管理办法,但各州保留其军官任命权,和依照国会规定的条例训练其民团的权力;对於由某州让与而由国会承受,用以充当合众国政府所在地的地区(不逾十哩见方),握有对其一切事务的全部立法权;对於经州议会同意,向州政府购得,用以建筑要塞、弹药库、兵工厂、船坞和其它必要建筑物的地方,也握有同样的权力;--并且为了行使上述各项权力,以及行使本宪法赋予合众国政府或其各部门或其官员的种种权力,制定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

第九款 对於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一八O八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惟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不得中止人身保护令所保障的特权,惟在叛乱或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出於公共安全的必要时不在此限。不得通过任何褫夺公权的法案或者追溯既往的法律。除非按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徵收任何人口税或其它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任何有关商务或纳税的条例,均不得赋予某一州的港口以优惠待遇;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苹,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除了依照法律的规定拨款之外,不得自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一切公款收支的报告和帐目,应经常公布。合众国不得颁发任何贵族爵位: 凡是在合众国政府担任有俸给或有责任之职务者,末经国会许可,不得接受任何国王、王子或外国的任何礼物、薪酬、职务或爵位。

第十款 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苹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不得通过任何褫夺公权的法案、追溯既往的法律和损害契约义务的法律;也不得颁发任何贵族爵位。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徵收任何税款,但为了执行该州的检查法律而有绝对的必要时,不在此限;任何州对於进出囗货物所徵的税,其净收益应归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一类的检查法律,国会对之有修正和监督之权。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徵收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除非实际遭受入侵,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不得从事战争。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和具有同样任期的副总统,应照下列手续选举 :每州应依照该州州议会所规定之手续,指定选举人若干名,其人数应与该州在国会之参议员及众议员之总数相等;但参讥员、众议员及任何在合众国政府担任有责任及有俸给之职务的人,均不得被指定为选举人。各选举人应於其本身所属的州内集会,每人投票选举二人,其中至少应有一人不属本州居民。选举人应开列全体被选人名单,注明每人所得票数;他们还应签名作证明,并将封印後的名单送至合众国政府所在地交与参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应於参众两院全体议员之前,开拆所有来件,然後计算票数。得票最多者,如其所得票数超过全体选举人的半数,即当选为总统;如同时不止一人得票过半数,旦又得同等票数,则众议院应立即投票表决,选毕其中一人为总统;如无人得票过半数,则众议院应自得票最多之前五名中用同样方法选举总统。但依此法选举总统时,应以州为单位,每州之代表共有一票;如全国三分之二的州各有一名或多名众议员出席,即构成选举总统的法定人数;当选总统者需获全部州的过半数票。在每次这样的选举中,於总统选出後,其获得选举人所投票数最多者,即为副总统。但如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得票相等时,则应由参议院投票表决,选学其中一人为副总统。国会得决定各州选出选举人的时期以及他们投票的日子;投票日期全国一律。只有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在本宪法实施时已为合众国公民者,可被选为总统;凡年龄未满三十五岁,或居住合众国境内未满十四年者,不得被选为总统。如遇总统被免职,或因死亡、辞职或丧失能力而不能执行其权力及职务时,总统职权应由副总统执行之。国会得以法律规定,在总统及副总统均被免职,或死亡、辞职或丧失能力时,由何人代理总统职务,该人应即遵此视事,至总统能力恢复,或新总统被选出时为止。总统得因其服务而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俸给,在其任期之内,俸金数额不得增加或减低,他亦不得在此任期内,自合众国政府和任何州政府接爱其它报酬。在他就职之前,他应宣誓或誓愿如下: --「我郑重宣誓(或 矢言)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第二款 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的担任统帅;他可以要求每个行政部门的主管官员提出有关他们职务的任何事件的书面意见,除了弹劫案之外,他有权对於违犯合众国法律者颁赐缓刑和特赦。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於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後,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後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国会可以制定法律,酌情把这些较低级官员的任命权,授予总统本人,授予法院,或授予各行政部门的首长。在参议院休会期间,如遇有职位出缺,总统有权任命官员补充缺额,任期於参议院下届会议结束时终结。

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於两院对於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第四款 合众国总统、副总统及其他所有文官,因叛国、贿赂或其它重罪和轻罪,被弹劾而判罪者,均应免职。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於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并按期接受俸给作为其服务之报酬,在其继续任职期间,该项俸给不得削减。

第二款 司法权适用的范围,应包括在本宪法、合众国法律、和合众国已订的及将订的条约之下发生的一切涉及普通法及衡平法的案件;一切有关大使、公使及领事的案件;一切有关海上裁判权及海事裁判权的案件;合众国为当事一方的诉讼;州与州之间的诉讼,州与另一州的公民之间的诉讼,一州公民与另一州公民之间的诉讼,同州公民之间为不同之州所让与之土地而争执的诉讼,以及一州或其公民与外国政府、公民或其属民之间的诉讼。在一切有关大使、公使、领事以及州为当事一方的案件中,最高法院有最初审理权。在上述所有其它案件中,最高法院有关於法律和事实的受理上诉权,但由国会规定为例外及另有处理条例者,不在此限。对一切罪行的审判,除了弹劫案以外,均应由陪审团裁定,并且该审判应在罪案发生的州内举行;但如罪案发生地点并不在任何一州之内,该项审判应在国会按法律指定之地点或几个地点学行。

第三款 只有对合众国发动战争,或投向它的敌人,予敌人以协助及方便者,方构成叛国罪。无论何人,如非经由两个证人证明他的公然的叛国行为,或经由本人在公开法庭认罪者,均不得被判叛国罪。国会有权宣布对於叛国罪的惩处,但因叛国罪而被褫夺公权者,其後人之继承权不受影响,叛国者之财产亦只能在其本人生存期间被没收。

第四条

第一款 各州对其它各州的公共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赖和尊重。国会得制定一般法律,用以规定这种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如何证明以及具有何等效力。

第二款 每州公民应享受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凡在任何一州被控犯有叛国罪、重罪或其它罪行者,逃出法外而在另一州被缉获时,该州应即依照该罪犯所逃出之州的行政当局之请求,将该罪犯交出,以便移交至该犯罪案件有管辖权之州。凡根据一州之法律应在该州服役或服劳役者,逃往另一州时,不得因另一州之任何法律或条例,解除其服役或劳役,而应依照有权要求该项服役或劳役之当事一方的要求,把人交出。

第三款 国会得准许新州加入联邦;如无有关各州之州议会及国会之同意,不得於任何州之管辖区域内建立新州;亦不得合并两州或数州、或数州之一部分而成立新州。国会有权处置合众国之属地及其它产业,并制定有关这些属地及产业的一切必要的法规和章则;本宪法中任何条文,不得作有损於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之权利的解释。

第四款 合众国保证联邦中的每一州皆为共和政体,保障它们不受外来的侵略;并且根据各州州议会或行政部门(当州议会不能召集时)的请求,平定其内部的**。

第五条

举凡两院议员各以三分之二的多数认为必要时,国会应提出对本宪法的修正案;或者,当现有诸州三分之二的州议会提出请求时,国会应召集修宪大会,以上两种修正案,如经诸州四分之三的州议会或四分之三的州修宪大会批准时,即成为本宪法之一部分而发生全部效力,至於采用那一种批准方式,则由国会议决;但一八○八年以前可能制定之修正案,在任何情形下,不得影响本宪法第一条第九款之第一、第四两项;任何一州,没有它的同意,不得被剥夺它在参议院中的平等投票权。

第六条

合众国政府於本宪法被批准之前所积欠之债务及所签订之条约,於本宪法通过後,具有和在邦联政府时同等的效力。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及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但合众国政府之任何职位或公职,皆不得以任何宗教标准作为任职的必要条件。

第七条

本宪法经过九个州的制宪大会批准後,即在批准本宪法的各州之间开始生效。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rch 4, 1789

Preamble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rticle I

Section 1.All legislative powers herein granted shall be vested in a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consist of a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Section 2.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be composed of members chosen every second year by the people of the several states, and the electors in each state shall have the qualifications requisite for electors of the most numerous branch of the state legislature.No person shall be a Representative who shall not have attained to the age of twenty five years, and been seven years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ho shall not, when elected, be an inhabitant of that state in which he shall be chosen.Representatives and direct taxes shall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which may be included within this union,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numbers, which shall be determined by adding to the whole number of free persons, including those bound to service for a term of years, and excluding Indians not taxed, three fifths of all other Persons.The actual Enumeration shall be made within three years after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thin every subsequent term of ten years, in such manner as they shall by law direct.The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not exceed one for every thirty thousand, but each state shall have at least one Representative;and until such enumeration shall be made, the state of New Hampshire shall be entitled to choose three, Massachusetts eight,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 one, Connecticut five, New York six, New Jersey four, Pennsylvania eight, Delaware one, Maryland six, Virginia ten, North Carolina five, South Carolina five, and Georgia three.When vacancies happen in the Representation from any state, the executive authority thereof shall issue writs of election to fill such vacancies.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choose their speaker and other officers;and shall have the sole power of impeachment.Section 3.The Sen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composed of two Senators from each state, chosen by the legislature thereof, for six years;and each Senator shall have one vote.Immediately after they shall be assembled in consequence of the first election, they shall be divided as equally as may be into three classes.The seats of the Senators of the first class shall be vacated 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second year, of the second class 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fourth year, and the third class at the expiration of the sixth year, so that one third may be chosen every second year;and if vacancies happen by resignation, or otherwise, during the recess of the legislature of any state, the executive thereof may make temporary appointments until the next meeting of the legislature, which shall then fill such vacancies.No person shall be a Senator who shall not have attained to the age of thirty years, and been nine years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ho shall not, when elected, be an inhabitant of that state for which he shall be chosen.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President of the Senate, but shall have no vote, unless they be equally divided.The Senate shall choose their other officers, and also a President pro tempore, in the absence of the Vice President, or when he shall exercise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Senate shall have the sole power to try all impeachments.When sitting for that purpose, they shall be on oath or affirmation.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ried, the Chief Justice shall preside: And no person shall be convicted without the concurrence of two thirds of the members present.Judgment in cases of impeachment shall not extend further than to removal from office, and disqualification to hold and enjoy any office of honor, trust or profit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party convicted shall nevertheless be liable and subject to indictment, trial, judgment and punishment, according to law.Section 4.The times, places and manner of holding elections for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shall be prescribed in each state by the legislature thereof;but the Congress may at any time by law make or alter such regulations, except as to the places of choosing Senators.The Congress shall assemble at least once in every year, and such meeting shall be on the first Monday in December, unless they shall by law appoint a different day.Section 5.Each House shall be the judge of the elections, returns and qualifications of its own members, and a majority of each shall constitute a quorum to do business;but a smaller number may adjourn from day to day, and may be authorized to compel the attendance of absent members, in such manner, and under such penalties as each House may provide.Each House may determine the rules of its proceedings, punish its members for disorderly behavior, and, with the concurrence of two thirds, expel a member.Each House shall keep a journal of its proceedings, and from time to time publish the same, excepting such parts as may in their judgment require secrecy;and the yeas and nays of the members of either House on any question shall, at the desire of one fifth of those present, be entered on the journal.Neither House, during the session of Congress, shall,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other, adjourn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nor to any other place than that in which the two Houses shall be sitting.Section 6.The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shall receive a compensation for their services, to be ascertained by law, and paid out of the treasury of the United States.They shall in all cases, except treason, felony and breach of the peace, be privileged from arrest during their attendance at the session of their respective Houses, and in going to and returning from the same;and for any speech or debate in either House, they shall not be questioned in any other place.No Senator or Representative shall, during the time for which he was elected, be appointed to any civil offic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have been created, or the emoluments whereof shall have been increased during such time;and no person holding any office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a member of either House during his continuance in office.Section 7.All bills for raising revenue shall originate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but the Senate may propose or concur with amendments as on other Bills.Every bill which shall have passe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Senate, shall, before it become a law, be present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if he approve he shall sign it, but if not he shall return it, with his objections to that House in which it shall have originated, who shall enter the objections at large on their journal, and proceed to reconsider it.If after such reconsideration two thirds of that House shall agree to pass the bill, it shall be sent, together with the objections, to the other House, by which it shall likewise be reconsidered, and if approved by two thirds of that House, it shall become a law.But in all such cases the votes of both Houses shall be determined by yeas and nays, and the names of the persons voting for and against the bill shall be entered on the journal of each House respectively.If any bill shall not be returned by the President within ten days(Sundays excepted)after it shall have been presented to him, the same shall be a law, in like manner as if he had signed it, unless the Congress by their adjournment prevent its return, in which case it shall not be a law.Every order, resolution, or vote to which the concurrence of the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may be necessary(except on a question of adjournment)shall be present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and before the same shall take effect, shall be approved by him, or being disapproved by him, shall be repassed by two thirds of the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limitations prescribed in the case of a bill.Section 8.The Congress shall have power to lay and collect taxes, duties, imposts and excises, to pay the debts and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and general welfare of the United States;but all duties, imposts and excises shall be uniform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o borrow money on the credi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regulate commerce with foreign nations, and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and with the Indian tribes;

To establish a uniform rule of naturalization, and uniform laws on the subject of bankruptcie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o coin money, regulate the value thereof, and of foreign coin, and fix the standard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To provide for the punishment of counterfeiting the securities and current coin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establish post offices and post road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useful arts, by securing for limited times to authors and inventors 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ir respective writings and discoveries;

To constitute tribunals inferior to the Supreme Court;

To define and punish piracies and felonies committed on the high seas, and offenses against the law of nations;

To declare war, grant letters of marque and reprisal, and make rules concerning captures on land and water;

To raise and support armies, but no appropriation of money to that use shall be for a longer term than two years;

To provide and maintain a navy;

To make rule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regulation of the land and naval forces;

To provide for calling forth the militia to execute the laws of the union, suppress insurrections and repel invasions;

To provide for organizing, arming, and disciplining, the militia, and for governing such part of them as may be employed in the serv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erving to the states respectively, the appointment of the officers, and the authority of training the militia according to the discipline prescribed by Congress;

To exercise exclusive legislation in all cases whatsoever, over such District(not exceeding ten miles square)as may, by cession of particular states, and the acceptance of Congress, become the seat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exercise like authority over all places purchased by the consent of the legislature of the state in which the same shall be, for the erection of forts, magazines, arsenals, dockyards, and other needful buildings;

To make all laws which shall be necessary and proper for carrying into execution the foregoing powers, and all other powers vested by this Constitution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in any department or officer thereof.Section 9.The migration or importation of such persons as any of the states now existing shall think proper to admit, shall not be prohibited by the Congress prior to the year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eight, but a tax or duty may be imposed on such importation, not exceeding ten dollars for each person.The privilege of the writ of habeas corpus shall not be suspended, unless when in cases of rebellion or invasion the public safety may require it.No bill of attainder or ex post facto Law shall be passed.No capitation, or other direct, tax shall be laid, unless in proportion to the census or enumeration herein before directed to be taken.No tax or duty shall be laid on articles exported from any state.No preference shall be given by any regulation of commerce or revenue to the ports of one state over those of another: nor shall vessels bound to, or from, one state, be obliged to enter, clear or pay duties in another.No money shall be drawn from the treasury, but in consequence of appropriations made by law;and a regular statement and account of receipts and expenditures of all public money shall be published from time to time.No title of nobility shall be gra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 person holding any office of profit or trust under them, shall,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ongress, accept of any present, emolument, office, or title, of any kind whatever, from any king, prince, or foreign state.Section 10.No state shall enter into any treaty, alliance, or confederation;grant letters of marque and reprisal;coin money;emit bills of credit;make anything but gold and silver coin a tender in payment of debts;pass any bill of attainder, ex post facto law, or law impairing the obligation of contracts, or grant any title of nobility.No state shall,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ongress, lay any imposts or duties on imports or exports, except what may be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executing it s inspection laws: and the net produce of all duties and imposts, laid by any state on imports or exports, shall be for the use of the treasury of the United States;and all such law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revis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ngress.No state shall, without the consent of Congress, lay any duty of tonnage, keep troops, or ships of war in time of peace, enter into any agreement or compact with another state, or with a foreign power, or engage in war, unless actually invaded, or in such imminent danger as will not admit of delay.Article II

Section 1.The executive power shall be vested in a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e shall hold his office during the term of four years, and, together with the Vice President, chosen for the same term, be elected, as follows:

Each state shall appoint, in such manner as the Legislature thereof may direct, a number of electors, equal to the whole number of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to which the State may be entitled in the Congress: but no Senator or Representative, or person holding an office of trust or profit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appointed an elector.The electors shall meet in their respective states, and vote by ballot for two persons, of whom one at least shall not be an inhabitant of the same state with themselves.And they shall make a list of all the persons voted for, and of the number of votes for each;which list they shall sign and certify, and transmit sealed to the seat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irect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Senate.The President of the Senate shall,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pen all the certificates, and the votes shall then be counted.The person having the greatest number of votes shall be the President, if such number be a majority of the whole number of electors appointed;and if there be more than one who have such majority, and have an equal number of votes, the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immediately choose by ballot one of them for President;and if no person have a majority, then from the five highest on the list the said House shall in like manner choose the President.But in choosing the President, the votes shall be taken by States, the representation from each state having one vote;A quorum for this purpose shall consist of a member or members from two thirds of the states, and a majority of all the states shall be necessary to a choice.In every case, after the choice of the President, the person having the greatest number of votes of the electors shall be the Vice President.But if there should remain two or more who have equal votes, the Senate shall choose from them by ballot the Vice President.The Congress may determine the time of choosing the electors, and the day on which they shall give their votes;which day shall be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No person except a natural born citizen, or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time of the adoption of this Constitution, shall be eligible to the office of President;neither shall any person be eligible to that office who shall not have attained to the age of thirty five years, and been fourteen Years a residen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In case of the removal of the President from office, or of his death, resignation, or inability to discharge the powers and duties of the said office, the same shall devolve on the Vic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may by law provide for the case of removal, death, resignation or inability, both of the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declaring what officer shall then act as President, and such officer shall act accordingly, until the disability be removed, or a President shall be elected.The President shall, at stated times, receive for his services, a compensation, which shall neither be increased nor diminished during the period for which he shall have been elected, and he shall not receive within that period any other emolum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r any of them.Before he enter on the execution of his office, he shall take the following oath or affirmation:--“I do solemnly swear(or affirm)that I will faithfully execute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ll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 preserve, protec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ection 2.The President shall be commander in chief of the Army and Nav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militia of the several states, when called into the actual service of the United States;he may require the opinion, in writing, of the principal officer in each of the executive departments, upon any subject relating to the duties of their respective offices, and he shall have power to grant reprieves and pardons for offenses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except in cases of impeachment.He shall have power, by and with the advice and consent of the Senate, to make treaties, provided two thirds of the Senators present concur;and he shall nominate, and by and with the advice and consent of the Senate, shall appoint ambassadors, other public ministers and consuls, judges of the Supreme Court, and all other offic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ose appointments are not herein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which shall be established by law: but the Congress may by law vest the appointment of such inferior officers, as they think proper, in the President alone, in the courts of law, or in the heads of departments.The President shall have power to fill up all vacancies that may happen during the recess of the Senate, by granting commissions which shall expire at the end of their next session.Section 3.He shall from time to time give to the Congress inform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union, and recommend to their consideration such measures as he shall judge necessary and expedient;he may, on extraordinary occasions, convene both Houses, or either of them, and in case of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m, with respect to the time of adjournment, he may adjourn them to such time as he shall think proper;he shall receive ambassadors and other public ministers;he shall take care that the laws be faithfully executed, and shall commission all the officers of the United States.Section 4.The President, Vice President and all civil offic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removed from office on impeachment for, and conviction of, treason, bribery, or other high crimes and misdemeanors.Article III

Section 1.The judici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vested in one Supreme Court, and in such inferior courts as the Congress may from time to time ordain and establish.The judges, both of the supreme and inferior courts, shall hold their offices during good behaviour, and shall, at stated times, receive for their services, a compensation, which shall not be diminished during their continuance in office.Section 2.The judicial power shall extend to all cases, in law and equity, arising under this Constitution, the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reaties made, or which shall be made, under their authority;--to all cases affecting ambassadors, other public ministers and consuls;--to all cases of admiralty and maritime jurisdiction;--to controversies to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a party;--to controversies between two or more states;--between a state and citizens of another state;--between citizens of different states;--between citizens of the same state claiming lands under grants of different states, and between a state, or the citizens thereof, and foreign states, citizens or subjects.In all cases affecting ambassadors, other public ministers and consuls, and those in which a state shall be party, the Supreme Court shall have original jurisdiction.In all the other cases before mentioned, the Supreme Court shall have appellate jurisdiction, both as to law and fact, with such exceptions, and under such regulations as the Congress shall make.The trial of all crimes, except in cases of impeachment, shall be by jury;and such trial shall be held in the state where the said crimes shall have been committed;but when not committed within any state, the trial shall be at such place or places as the Congress may by law have directed.Section 3.Treason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consist only in levying war against them, or in adhering to their enemies, giving them aid and comfort.No person shall be convicted of treason unless on the testimony of two witnesses to the same overt act, or on confession in open court.The Congress shall have power to declare the punishment of treason, but no attainder of treason shall work corruption of blood, or forfeiture except during the life of the person attainted.Article IV

Section 1.Full faith and credit shall be given in each state to the public acts, records, and judicial proceedings of every other state.And the Congress may by general laws prescribe the manner in which such acts, records, and proceedings shall be proved, and the effect thereof.Section 2.The citizens of each state shall be entitled to all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of citizens in the several states.A person charged in any state with treason, felony, or other crime, who shall flee from justice, and be found in another state, shall on demand of the executive authority of the state from which he fled, be delivered up, to be removed to the state having jurisdiction of the crime.No person held to service or labor in one state, under the laws thereof, escaping into another, shall, in consequence of any law or regulation therein, be discharged from such service or labor, but shall be delivered up on claim of the party to whom such service or labor may be due.Section 3.New states may be admitted by the Congress into this union;but no new states shall be formed or erected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any other state;nor any state be formed by the junction of two or more states, or parts of states,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legislatures of the states concerned as well as of the Congress.The Congress shall have power to dispose of and make all needful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specting the territory or other property belonging to the United States;and nothing in this Constitution shall be so construed as to prejudice any claims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of any particular state.Section 4.The United States shall 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 and shall protect each of them against invasion;and on application of the legislature, or of the executive(when the legislature cannot be convened)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Article V

The Congress, whenever two thirds of both houses shall deem it necessary, shall propose amendments to this Constitution, or,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gislatures of two thirds of the several states, shall call a convention for proposing amendments, which, in either case, shall be valid to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as part of this Constitution, when ratified by the legislatures of three fourths of the several states, or by conventions in three fourths thereof, as the one or the other mode of ratification may be proposed by the Congress;provided that no amendment which may be made prior to the year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eight shall in any manner affect the first and fourth clauses in the ninth section of the first article;and that no state, without its consent, shall be deprived of its equal suffrage in the Senate.Article VI

All debts contracted and engagements entered into,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is Constitution, shall be as valid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is Constitution, as under the Confederation.This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be made in pursuance thereof;and all treaties made, or which shall be mad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the supreme law of the land;and the judges in every state shall be bound thereby, anything in the Constitution or laws of any State to the contrary notwithstanding.The Senators and Representatives before mentioned, and the members of the several state legislatures, and all executive and judicial officers, both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everal states, shall be bound by oath or affirmation, to support this Constitution;but no religious test shall ever be required as a qualification to any office or public trust under the United States.Article VII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s of nine states, shall be suffici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Constitution between the states so ratifying the same.Done in convention by the unanimous consent of the states present the seventeenth day of September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eighty seven and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twelfth.In witness whereof We have hereunto subscribed our Names,G.Washington-Presidt.and deputy from Virginia

New Hampshire: John Langdon, Nicholas Gilman

Massachusetts: Nathaniel Gorham, Rufus King

Connecticut: Wm: Saml.Johnson, Roger Sherman

New York: Alexander Hamilton

New Jersey: Wil: Livingston, David Brearly, Wm.Paterson, Jona: Dayton

Pennsylvania: B.Franklin, Thomas Mifflin, Robt.Morris, Geo.Clymer, Thos.FitzSimons, Jared Ingersoll, James Wilson, Gouv Morris

Delaware: Geo: Read, Gunning Bedford jun, John Dickinson, Richard Bassett, Jaco: Broom

Maryland: James McHenry, Dan of St Thos.Jenifer, Danl Carroll

Virginia: John Blair, James Madison Jr.North Carolina: Wm.Blount, Richd.Dobbs Spaight, Hu Williamson

South Carolina: J.Rutledge, Charles Cotesworth Pinckney, Charles Pinckney, Pierce Butler

Georgia: William Few, Abr Baldwin

第五篇:课题研究的理论

课题研究的理论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

实践活动。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

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

三、写作内容和要求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标题要准确、标题要新颖、题式可多样、标题要简洁

(二)署名

1、署名的方式:集体署名、个人署名、2、署名的规则: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惯例

(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研究报告又分:

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存在问题:

1.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2.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3.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4.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5.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6.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7.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8.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9.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具体要求有:

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

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

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

划等。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一)影响研究报告和论文质量的因素

1、研究工作本身

2、研究者的哲学水平和研究素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写作步骤

1、确定成果类型及主题——定位。

2、谋篇构思,拟定写作提纲。

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内容,形成尽可能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放)选取三特(特长、特色、特点)进行创造性构思,突出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系统梳理。(收)

照顾文章结构比例的匀称性,进行适当的内容调整。

拟定写作提纲:句子提纲、标题提纲、段落提纲、图表式提纲。

3、初稿写作

1)有话想说

2)无话可说:忘、回、跳 3)有话能说

4、修改定稿

1)关注三类问题:全局性问题、局部性问题、细节性问题

2)修改方法: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法;边写边改-气呵成法;同行交流;导师点评-自我修改法。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策略

(一)文章的类型:抄、凑、合、流

(二)投稿的策略:

1、了解杂志特色:编辑方向、体裁风格、开设栏目、作者群体

2、因稿论嫁,从一而终;多次强化,终结善果。

3、集中一点,挖深挖透,成小专家,专家小成。

六、教师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过大、过空、过泛、缺乏实效性、追风现象明显、命题作文、应景作文现象明显,联不能敷衍应付

(二)写作:

1.文章类型体裁选择定位不准确;

2.破题困难,不能抓住切入点和结合点契合点 3.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4.概念界定不清晰,划分不统一、不穷尽;基本概念术语理解不透,空话套话比较多,胡乱套用现象明显; 5.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思维方式满足于简单的罗列和枚举,出现跳跃性思维、游走式思维,脚踩西瓜皮,滑到那儿算那儿;

6.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理论推导缺乏,理论体系构建困难;

7.局限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跟着感觉走;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意的印证,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论点和案例脱节的现象,且缺乏对案例的必要分析;

8.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意识淡漠;收集不全面充分,观点材料不统一; 9.材料取舍比较困难;数据处理不科学,分析水平比较简单原始; 10.治学态度不严谨,结论推断比较随意,缺乏足够必要的实证研究数据支撑,往往凭感觉经验下结论;

11.语言拼凑痕迹明显,一味追求对仗工整,明显有文学化倾向;语言表达不流 畅;标题冗长,不够简洁明了

七:课题案例(见附件)

下载“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宪法政治”理论的时代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马牧池小学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

    政治课题[范文大全]

    政治 课题一 14年文综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

    政治教案:当今时代主题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进行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

    学习课题研究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课题研究理论心得体会 ***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

    干部选用理论调研课题

    如何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机 制 研 究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党和......

    学术理论研究型课题教案

    教学内容:学术理论研究型课题 目的要求: 1、了解学术论文的含义; 2、掌握学术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 3、掌握学术理论研究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法教具:讲授法、演示法、......

    宪法与行政法理论提高阶段讲稿

    理论提高班资料 2004年宪法与行政法理论提高阶段讲稿 专题一 司考复议方法 1.真题、法条、理论三结合复习方法。 2.五阶段复习法,每一阶段完成特定任务;前一阶段的复习为后一......

    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