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执教乔迎华
观摩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18小猴子下山
诺敏一小 乔迎华
2017.4.1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一、课前三分钟:优秀日记宣讲。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神秘的客人,你能猜到吗?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出示图片,和它打招呼。这节课我们就一同随着小猴子洋洋在花果山自由自在的生活想下山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小小火车谁来开?复习生词。要赋予词语感情和喜爱去读会更美。
3、相机指导瓜字。
二、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探究新知:
3、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板书: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追小兔
4、小猴子想考考咱们一年一班的小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填量词: 一()玉米地一()桃树 一()瓜地一()小白兔
5、小猴子走到了玉米地,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师: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此时你是小猴子你会说什么?怎么做的?学生汇报后点名读,加上动作读,男女生赛读。指导:生活中还有什么又大又多?掰?扛?做动作认识字。
6、仿照第一段的学习,学习二三四段。学生自由练习。
7、扛着玉米的小猴子累吗?快看前面到了一片桃子树下。此时你是那只小猴子你会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指导:生活中什么又大又红?扔?摘,非常高兴说明了什么?小猴子读一读
8、正吃着桃子的时候,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西瓜地,小猴子会想什么说什么?我来采访下。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呀?指导捧着,又大又圆,满地,非常高兴的含义。小猴子们读一读吧。加上你的动作。
9、正在吃的肚子鼓鼓的时候,忽然前面有个小兔,快,小猴子怎么做的?看图,说说你的想象。课文中是怎么写的,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蹦蹦跳跳,真可爱,带上动作读。
10、可此时的小猴子怎么了?当时的心情什么样?读读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进入角色朗读。
11、小朋友,我们真为小猴子感到惋惜,它为什么只有空着手回家呢?学懂了什么? 出示成语
1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事情呢?
13、再次回到课文,看看课文插图,再次感悟小猴子下山的喜怒哀乐,表演齐读。
14、放松一下: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我做的什么动作。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5、想象一下:小猴子回到家,猴子妈妈和小猴子会说什么呢?演一演
16、第二天,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又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六、总结:
17、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8、作业: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第二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提供记忆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 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三、巩固与检测
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
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四、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教学反思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在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生字后,接着结合课后习题,区别不同动词的意义,又让孩子们分别做做这几个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巩固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在热烈的气氛中,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学着、做着,这样归类识字既有规律可循又生动有趣,孩子们比较喜欢。我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应的图片旁。此时,学生思维火花闪现,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结有些词语可放在共同的地方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案《小猴子下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0页2幅图.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讨论:知道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不要学小猴子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喜新厌旧,最后什么也没有获得。
六、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看动画片,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想想,编一个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明天来讲一讲。
附板书:
14、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玉米 又大又多 掰(玉米)
扛(玉米)桃树下
桃子 又大又红
扔(玉米)摘(桃子)西瓜地
西瓜 又大又圆
扔(桃子)摘(摘西瓜)
往回走
(小兔)蹦蹦跳跳
扔(西瓜)追(小兔)
小兔不见了 空着手回家去、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
(谜底:小猴子)向学生介绍有关猴子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找出小猴子到了哪些地方?(用圆圈圈出来)小猴子在这些地方做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自由读课文,根据配图说一说猴子分别在干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根据图片找一找,说一说:(1)这是什么地方?
(2)你看见了什么?
(3)小猴子做了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师:小猴子最后带了什么回家?
生: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3、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因为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三心二意,所以最终他什么也没找到,只好空着手回家。
4、说一说:
师:小猴子一路往前走,他遇到了很多喜欢的东西,可是等到他回家的时候,却只能着空手,这都是为什么呢?我们能不能像它一样呢?
预设:小猴子下山找食物,他一路遇到过很多好吃的,可是他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只好空着手回家,我们可不能像小猴子一样,我们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5、复一复:
小猴子下山→摘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扔西瓜→追兔子→空手而归
结论:三心二意的小猴子最终一无所获。
四、练一练
读一读,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掰
扛
扔
摘
捧
抱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2.向爸爸妈妈讲述这个故事。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理解并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途径。
3.积累“又()又()的()”形式的短语,如“又大又多的玉米”。过程与方法:读书指导法,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情境中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2.积累短语“又大又圆的西瓜”等。
难点:用流畅准确的语言复述故事,在故事中得到启示。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一座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和一只猴妈妈。有一天,猴妈妈对小猴子说:“孩子,今天是我的生日,你能下山找些东西回来,为我庆祝生日吗?”小猴子非常爱自己的妈妈,连忙说:“能,一定能„„” 于是,小猴子蹦蹦跳跳地下山了。
(二)走入故事,初读课文。
1、小猴子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教师巡回,帮助学困生读准字音)
2、现在,你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吗?读给同桌听听。
3、小猴子到过哪些地方?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回家路上)(三)分享故事,理解课文。
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课文第一段。
(1)、小猴子先来到玉米地里看见了什么?(出示课件:玉米地)(2)、看图学习句子: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3)、看图想象:这时,小猴子的心情怎样?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4)、他是怎么做的呢?用模仿动作的方法,学习动作词“掰、扛”
(5)、你瞧,小猴子多高兴啊!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段话呢?(指导朗读,要求用动作表情表现高兴,配上动作。)
(6)、小结学法: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是怎样学习第一段话的?
2、在小老师帮助下,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小猴子来到桃树底下看见了什么?(出示课件:桃树)(2)、桃子又()又()。(3)、想象:小猴子心情怎样?他是怎么想的?(4)、模仿动作:小猴子怎么做?(摘
捧)
(5)、练习朗读。
3、自学课文第三、四段。(1)、按照学习课文第一、二段的学法,你能自己学习课文的第三、第四段吗?(2)、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四)故事小结:
小猴子找到为妈妈庆祝生日的东西了吗?他只好空着手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