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

时间:2019-05-15 08: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

第一篇: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

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

110周年校庆,是复旦大学的光荣与骄傲,但复旦大学却因为一部宣传片,陷入了舆论的旋涡。在5月27日校庆这天,复旦大学发布了新版形象宣传片《To My Light》,这部被复旦校方定位为“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的宣传片,瞬间成为复旦最别致的生日礼物。然而很快,该宣传片就被网友“拉下神坛”,网友直指该片抄袭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Explorer》。

最开始,复旦大学方面回应网友质疑时坚称该宣传片是“独立制作”。而随着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该宣传片从复旦大学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下线。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信,发布了新版宣传片。《To My Light》与《Explorer》有多相似,一看便知。复旦版宣传片,在英文旁白下,一个身穿飞行服、戴着头盔的女生在教室里醒来,开始漫游校园,她走过图书馆的书架,面对鱼缸,看到古代文献,在派对上跳舞,看到黑板上手绘的飞机,聆听老教授们的教诲……最后,女生脱下头盔,字幕显示她是复旦大学2005级毕业生,现为中国国产大飞机试飞工程师。而东京大学的版本呢?飞行员变成了宇航员,同样穿着制服漫游校园,同样走过图书馆的书架,面对鱼缸,看到古代文献,在派对上跳舞,最后,她也脱下了头盔。这种非专业人士都能看出来的相似,对于复旦大学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复旦之光瞬间变成了黑暗之光,成为全国甚至全球人的笑料。

思与用

复旦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校,本该是严谨治学的地方,却也来了一次华丽丽的抄袭,这多少还是让人三观尽毁。创新已死,唯剩抄袭,这无疑是最悲哀的事情。本素材适用于山寨与抄袭背后的创新之忧、知耻等话题。

第二篇:身陷围城—《围城》读书笔记

身陷围城—《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是我认为我有史以来度的最快的一本书了.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鲜明,它的内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贬义,不知是否有人会骂我早熟之类的),甚至主人公方鸿渐的一些经历和我颇有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来).我一开始,只是把这书当作一本普通的小说来看的,只是为了图个乐子,也并没想写什么读后感.于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气地读到了本书的200多页(全书共有335页).这时,我十分纳闷——我一般读小说,200多页会读上近半个月.于是,我诧异地顿了顿,把书合了起来.这时,我看到了本书的题目——《围城》.我惊呆了.当时,我凭题目感觉《围城》这本书应是写一些抗战时期的事情——“围城”吗!即八路军把日本鬼子围在一座孤城里无路可逃,被迫投降一类的事.但是,内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对不上号.它倒是讲了一个上海的青年,出国留学后骗来了个博士学位,回国时候和回国后发生的事情.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书,并怀疑这书是否印错了,是不是误打误撞地把一个别的作家的什么别的著作给印过来了.但事实证明,书是对的,andIwaswrong.我无奈,小憩后,继续看下去.我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看到一半,就总想知道结尾.一番内心中的激战后,良心逐渐败下阵来,好奇心渐渐占了上风.以是余便翻经至其末,以观其后果.但,此“后果”使余大失所望——这书的末尾不是结尾,而是什么钱夫人写的“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

我看了下去,还没看到一半,便猛地把书合上,万千的思绪戛然而止,学着赵辛楣骂孙柔嘉的架势嗔道:“Damn杨绛这个家伙,没事写这个干甚!这下可好,文章不用读了,内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头了!”

但是,冤大头还是几乎一口气地把这本书读完了——它的内容太精彩了!从那次经历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大学生的平常生活和艳遇等事件与“围城”二字有什么关系.不过,在说“围城”二字之前,还是先来说说这本书,这对理解有好处.作者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这书写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许正是这样,作者才写出了本书.其实,“围城”所讲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鸿渐(即作者本人)身陷“围城”的情况.杨绛在写“钱钟书与《围城》”时,曾提到了“方鸿渐结婚后处境如身陷围城”.的确,方鸿渐在订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孙柔嘉的关系还算比较好(不能说是十分亲密——也许柔嘉说的没错,鸿渐根本就没真正爱过她).但婚后二人动不动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开始吃了她以前说过不会吃的“陈醋”(即苏文纨与唐晓芙).而且,用人李妈,柔嘉的Auntie,鸿渐家的两个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乱,帮他们添油加醋.但在最后的争吵后,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们虽不可能永远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收敛,使身陷得状况好转一些.但我认为,主人公身陷围城的状态并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单是这一点就造就得了的.例如,在众人初到三闾大学时,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欺骗”,也许这个骗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设下的,但这也是身不由己.但,鸿渐认为,这是.而且,孙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负.于是,我运用我超常的联想能力后,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学时,我因学习成绩颇受大家的好评.但,升入初中后,这一切只是“父母在夸孩子的假博士学位”罢了.于是,我整天担惊受怕,怕被别人耻笑.但,我的老师,家长对待我就像当时苏文纨对方鸿渐一样.不过,我的心里想着玩就像方鸿渐在想唐晓芙.我于是暗下决心:无论做每件事,都要像鸿渐最初对待唐晓芙一样对待它们.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决心,就尽最大力来将它实现吧.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个“孙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坏,我们都要接受“她”.千万不要与“她”合不来,过不去,否则,下场是会很惨的.另外,我身边还有一点像小说里面的,就是绯闻闹得很厉害.这一点是我要“批斗”的.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身陷围城

《劳动合同法》身陷围城--独角兽资讯

作者:何勇

这场梳理显然无法让人轻松,面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劳动争议领域,董保华用了“血淋淋”三个字来形容。

董保华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每年这时候,他都会对上一年发生在劳动争议领域内的案例进行盘点,而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梳理单上,赫然列着张海超开胸验肺、通钢改制工人打死企业高管、广东东莞工厂工人向厂方索讨赔偿金不成刺死老板、湖南耒阳百位“尘肺病”民工索赔……

“根据我粗略统计,仅2009年,发生在劳动争议这一领域有接近40起命案。”

事实上,伴随着劳资关系出现恶化倾向,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两年来,社会各界争议仍在继续。这部旨在对接国际规则,保护员工利益的善法,缘何遭到诸多争议? “善法”之变

而舆论从最初的超强赞成到现在的超强冷漠,其中转变也耐人寻味,随意搜集,今天舆论已经很难再现当时的盛况。

2007年,《劳动合同法》在一片欢呼声中诞生。

全国人大副主任盛华仁当时曾指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面对来自最高立法部门发出的“里程碑”信号,各地立即闻风而动,各种媒体更是尽搜各种华丽的词汇来形容这一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及时雨”、“保护神”、“维权利剑”、“劳资平衡线”、“劳动者圣经”、遏制全球“探底运动”等等。

但随着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萧条、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劳动争议案件激增……伴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争议也与日剧增。

从2007年的12月11日到2009年3月11日,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博客中连发10篇文章反对《劳动合同法》,在最后一篇文章中他称,“《劳动合同法》是全面地干预市场的一种重要合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市场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2008年7月27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杭州演讲时称,《劳动合同法》仓促出台造成了企业工人双输的局面。他说,“《劳动合同法》本身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的。但问题是,首先,拟定好后竟然没有通过大面积的论证。第二,竟然没有通过试点。”

“在经济学界,之前郎咸平和张维迎在很多观点上都是对立的,但二人对《劳动合同法》却是发出了一致的批评,而其他经济学者批评的也不在少数”。董保华说。不仅仅是在经济学界,在法学界批评的声浪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据董保华介绍,当初《劳动合同法》刚出来时,法学界批评的声音是很少的,也只有江平表达过不同意见,尽管批评的声音不是很多,但私下议论的人不在少数。而法律界里支持它的也就是在研究劳动法这个小圈子里。

而即使在劳动法研究领域,法学家们的争议也不断,尽管董保华是《劳动合同法》起草人之一,但他也是全国第一个批评《劳动合同法》的学者。早在《劳动合同法》二审期间,董保华就曾上书建议提出过很多修改意见。

“我之前和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以他为代表的„京派‟和以董保华为代表的„海派‟,在《劳动合同法》起草时的意见分歧也一直不断,两人之间的争论被外界认为是„南董北常‟——编著注)的争论很激烈,但是现在常凯也认为小企业不适合《劳动合同法》,连他不都也改变观点了嘛。现在,除了劳动法的小圈子,中国的法学界对于这部法也是批评居多。”董保华称。

而一度称《劳动合同法》是里程碑的官方机构现在也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2009年7月5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劳动法》公布15周年的日子,也是《劳动合同法》公布两周年的时间节点,按照惯例,法律界都会庆祝的,但是这天却悄无声息。而隔天,也就是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中最新的表达意义是要保障企业的生存权利,这个在以前是从没提到过的。”董保华说,“从政府的低调至少也反映了官方对这部法律态度的新变化。”

而舆论从最初的超强赞成到现在的超强冷漠,其中转变也耐人寻味,随意搜集,今天舆论已经很难再现当时的盛况。

“如果说,以前大家对这部法律还存在善法和恶法之争的话,那么现在来看,它既不是善法,也不是恶法,而是笨法。社会恐怕是难以承受这样一部笨法的。”董保华说。争议之众

据有关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近100万件,年末此数据还会大幅度上升。

伴随着争议,《劳动合同法》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在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一直比较尖锐。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21日联合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将近17万件,同比增长30%,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已成为民事案件中增长最快、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社会关注最多的案件类型。

据有关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近100万件,年末此数据还会大幅度上升。而在上海和广东,有关劳动争议案件业已呈现井喷之势。

据董保华介绍,上海劳动争议案件受理人员平均每4个小时就要处理一个案件,这意味着,从立案、受理、开庭、调解、仲裁、审理、判决、制作调解书,到最后送达,整个过程都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而在广东,平均下来,每名办案人员一年要办1000个案件,而一个人一年正常的工作时间也只有1800个小时,这意味着平均1.8个小时要审理完一个案子,与其理解为效率高还不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衍敷。

而另一方面,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里以更加激化和暴力的形式,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钢下岗工人打死企业高管事件、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广东东莞刘汉黄向厂方索讨赔偿金不成刺死老板、河南林钢事件中市国资委副主任被软禁90小时、重庆嘉陵机器厂工人发生“罢工”、湖南耒阳百位“尘肺病”民工索赔……

据山东省总工会统计,仅2009年一季度全省一般群体性事件就共发生52起,主要诱因是欠薪、经济补偿金和历史遗留问题。据深圳市公安局介绍,在全市群体性事件及不安定因素苗头中,以劳资纠纷类增长最快。2008年为637起,同比上升119.7%;2009年1月达到97起,同比上升61.7%。

2009年年底,董保华在对劳动争议领域内工伤、职业病、裁员、商业秘密、反歧视等领域发生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过统计,有接近40起命案。

“《劳动合同法》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一部法律又为什么会产生于这些极端的社会情绪,现在是到了反思这部法律的时候了。” 修法之困

除了立法问题,在执法这一层面,现在的《劳动合同法》太刚性,劳动关系缺乏弹性,不够灵活。

在董保华看来,《劳动合同法》已经成为立法上的一个教训,这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主要是当初立法时对《劳动合同法》这一社会立法性质规律认识不够造成的。” 据他介绍,《劳动合同法》是社会立法,社会立法一头牵着政治,一头牵着经济,社会立法不像政治和经济立法,社会矛盾的解决不能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其次,社会立法要有分层思想。劳动者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需要分层的,比如:金领(总经理级别)、白领(月入5000以上)、蓝领(农民工)和无领(大学生)。被视为弱者的劳动者中也有很强势的劳动者,月入五六万。但现在《劳动合同法》把劳动者看做是一个整体,政策统一适用。所以,目前《劳动合同法》这样的定位是不对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董保华认为,主要是当时标准定高了。

他指出,《劳动合同法》有两种立法思路可以选择,一种是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的“雪中送炭”式,一种是高标准、低覆盖、宽执法的“锦上添花”式。要扩大《劳动合同法》覆盖范围,中国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式,但现在《劳动合同法》选择的是“锦上添花”式,执行高标准,这就等于画了一个很好的饼,大家都拼命想吃,结果每个人得到的很少,标准定高了,覆盖率就低了。

“因此,我的观点还是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中国只能走这样的平衡点。所以,《劳动合同法》立法我们在理论准备、调查、实践上都是做得不足的。”

而现在,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有必要修法。2009年两会前,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一次论坛上,学者们一致认为,《劳动合同法》应该修。但董保华认为,修法目前是有难度的。

“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稳定需求难以承受这样一部法律的修改。另外一方面,在制定过程中,《劳动合同法》已经多次„折腾‟,从2004年重新启动,到 2007年6月的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已反反复复碰撞了两三年。”

他指出,除了立法问题,在执法这一层面,现在的《劳动合同法》太刚性,劳动关系缺乏弹性,不够灵活,和当前中国存在的较多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是有矛盾的。“政治与社会的考量不足是这部法当时没有考量清楚的事情,这也是这部法律目前的尴尬所在。” 我们见证

准备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草案阶段就被广泛关注,有关它的讨论史无前例地被大众化。甚至因为2006年10月13日《纽约时报》头版的一篇报道,令它的修改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内事件。在中国法学界,所谓的“资方代表”和“劳方代表”对该法的争论也从未停歇,甚至走向白热化。

2007年10月15日,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前夕,《中国经营报》用专题的形式,邀请企业界和法学界专业人士,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将带给企业的问题菜单作以剖析、解答。上述系列报道中,一篇短文预测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会出现的八种境况: 新法实施之八大猜想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将可能出现裁员高潮,到期的合同也可能被大量的转出去。这种裁员高潮将出现在主流企业和以劳动力成本赚取价值的企业。

二、将可能出现“天价”赔偿金。一些反应不迅速的企业在人员正常流失的情况下将可能支付“天价”的赔偿。

三、专门运用新法为劳动者维权的“王海”式人物将出现。

四、外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将迅速膨大,甚至可能出现一个新的行业,叫“送达和公正”。

五、铁饭碗将重出江湖。按照新法的规定企业里大多数的员工已经是终身员工了,消失多年的铁饭碗将大行其道。

六、民营企业将可能迎来高端人才的春天。核心人才更加自由的流动,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以往可遇而不可求的高端人才将降落民企梧桐。

七、想留的留不住,不想留的请不走。新法下劳动者获得了空前意义上的行动自由,而通常情况下,抢手的都是核心人才。而新法对于裁员的规定又给了那些非核心员工留下来的保障。请神容易送神难。

八、工会的力量加大。新法非常强调建立工会和以职代会集体谈判的方式解决劳动分歧。将来劳动关系的构成形式,不会总是停留在个人劳动关系上,总会发展成集体劳动关系,说白了就是工会。

来源:1/24/2010 中国经营报

第四篇:《捕鱼达人》陷版权之争,手游市场抄袭成风

《捕鱼达人》陷版权之争,手游市场抄袭成风

近日触控科技手游代表作《捕鱼达人》陷入版权纠纷,一度在应用商店下架,12月6日 广州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宣称触控科技推出的手游《捕鱼达人》,涉嫌抄袭希力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力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此前推出的《捕鱼达人》街机游戏产品。

据希力科技介绍,早在2009年8月6日,希力科技原创推出街机《捕鱼达人》,此后授权力港网络,陆续推出PC版、手机版《捕鱼达人》。但是,随着“捕鱼热”的兴起,大量山寨产品开始跟风。有些直接破解《捕鱼达人》,有些则大量抄袭,还有不少公司在未获得希力科技授权的情况下,直接推出同名游戏《捕鱼达人》。据希力科技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捕鱼达人》的著作权,不排除对于任何侵犯《捕鱼达人》著作权的企业追究法律责任。

而在国内游戏行业,各种抄袭的影子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手游这一块。国内的很多游戏都有抄袭的毛病,比如前一段时间爆红的“疯狂猜图”就被人认出抄袭德国同类型游戏Icomania。不过“疯狂猜图”抄的有点远,山高皇帝远人家也管不着,不过推出“捕鱼达人”的触控科技有点背,近日准备上市的触控科技被控“捕鱼达人”的版权乃广州希力所属,触控科技属于侵权。

经历了上一年和今年的疯狂发展,手机游戏研发和渠道已经逐渐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游市场的完善。缺乏创新和随意抄袭成为手游普遍的现象,抄袭和移植能够加速游戏的诞生和赚热钱的机会,但这却在长久的伤害中国手游市场,手游市场繁荣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空壳,凭借一时的抄袭或许能够图一时之快,但是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版权意识大家都还不敏感,但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国内手机游戏有多少版权问题,好好做好这些,然后再去想想如何创新,这才是手游市场健康发展的王道。

第五篇:钢贸企业身陷六大困境 相应对策范文

钢贸企业身陷六大困境 相应对策

目前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钢铁贸易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绝大多数钢铁贸易企业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销售量严重萎缩,钢材价格倒挂,企业风险加大,资金严重匮乏,都在最大化的透支了他们的体能,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转行或倒闭。虽然面临困境,但行业绝非哀鸿一片,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自救,力图转变经营思路和模式。

一、钢贸企业生存现状

1、企业身陷六大困境

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钢贸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难”、“赢利模式单一,管理方式粗放”、“人才流失严重”、“厂商关系不对等”、“服务意识淡薄”等方面。

(1)'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在本次调查中,有97.9%的受访者认为,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影响钢贸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作为钢贸企业来说,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自留资金不足,提供质押贷款能力有限,造成其融资难。同时,钢贸企业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真实性差,缺乏审计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家底,增加了贷款的难度,也加大了钢贸企业的融资难度。此外,钢贸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经营风险高,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导致银行不敢轻易贷款,加剧了钢贸企业融资难度。

(2)赢利模式单一,管理方式粗放

在本次调查中,有84.6%的受访者认为,赢利模式单一,管理结构畸形也是影响钢贸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钢贸行业主要依靠传统的、单一的'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赢利模式来赚取价差,而随着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震荡幅度小,且方向难把握,同质化操作手法,单一的赢利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近乎失效。

赢利空间缩小导致无法赚钱。从管理结构来看,受访者普遍反映,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物流作业效率不高,且大多数企业都存在冒险主义因素,这让企业产生思维定势,不容易接受变化,创建新的赢利模式时,旧的管理结构就成了最大的障碍,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3)人才流失严重

在本次调查中,有79.4%的受访者认为,人才流失是钢贸行业目前难以做大的重要因素。由于钢贸行业模式单可复制、行业门槛低,一些优秀员工在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之后,便开始自己创业。事实上,行业内绝大部分的小企业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么出现的。对于大中型的钢贸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损失。

(4)服务意识淡薄

在本次调查中,有79.8%的受访者认为,服务意识淡薄是行业顽疾。

钢贸行业从本质上来说,具有服务性行业的属性,其商业价值应该是和服务价值配套的。但由于钢贸行业产生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总认为有渠道、手里有资源才是硬道理,从而忽略了服务,只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滞后。终端客户对钢贸企业的服务水平的认知主要来自具体的员工,一旦员工辞职,客户的订单也会随着流失。

(5)厂商关系不对等

在本次调查中,有95.3%的受访者对厂商关系不对等这一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表示不满。我国的钢铁产品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价机制,钢厂定价主导行业。当行情上涨的时候,钢厂不发货;当钢价下跌时,钢厂则会把风险全转移到贸易商。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钢贸行业的利益,也损害其行业的正常发展。调查显示,有41.1%的受访者已经退出钢厂协议,有38.4%的受访者表示,由于融资需要,不会贸然退出钢厂协议,而是减少订货量,20.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加入钢厂协议。

(6)行业集中度低

本次调查中,有63.4%的受访者认为行业集中度低是造成产业链畸形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规模小,分散,已无法与上下游之间协同发展,钢贸行业被边缘化的情况严重。在行业整体处于'散、乱、弱、小'的情况下,国外钢贸巨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国内生产企业在营销上也不断加大直供比例,也极大地挤压了钢贸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钢贸行业的羸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

2、经营比2008年更困难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62.7%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钢贸经营环境及状况比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还差,今年基本没赚到钱。

原因主要是:2008年,钢材市场价格有明显的波动。对于钢贸商来言,有波动才能产生获得利润的机会。当钢材价格下降时,钢厂还能给与一定的补贴。而今年,由于钢厂成本增高,利润减少,在钢价下降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钢贸商进行补贴。而今年的钢材市场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波动不明显,钢贸商利润微薄。

与此同时,今年的资金面明显比2008年紧张,银行收紧银根,钢贸商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增高。另一方面,今年的下游需求偏弱,钢材只是在钢贸商之间相互流通。

在调查钢铁贸易业赢利空间较往年发生的变化时,92.3%认为在'缩减',7.7%表示'平稳',支持'扩大'的则为零。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钢铁贸易企业经营成本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资金成本'增长最为明显,支持人数占到82%。其次是占到6.7%的'劳动力成本',而选择'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分别占到4%左右,其他为管理等方面成本。

由此可见,钢贸行业已经由暴利时代步入微利甚至'负利时代',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种环境下,钢贸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没找到新的增长点之前,需要把内功做足,成本降低,如人力、财务成本。

3、资金问题成发展瓶颈

90.1%的受访者一致认同,对钢铁贸易企业影响最大的是'信贷紧缩'。这在企业财务成本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46.2%的企业表示'财务成本正在急速攀升';30.2%的认为'仍在可控范围';而23%则觉得'已经高出赢利';只有0.6%的受访者觉得'可以忽略不计'。

钢材属大宗商品,钢材贸易所需资金巨大,钢铁贸易企业从钢厂拿货,垫资金额动辄上百万。据统计,今年年内央行已连续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次,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不光如此,今年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急剧攀升。截至9月15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已创超新高,达8.58‰。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大约为1.5‰左右,即使是2008金融危机时也不过才1.8‰左右。

钢铁贸易商做生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融通问题。按照他们的'1:3'规则来看,做一单生意就需要3倍的资金(资金密集型行业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资金链条的正常运作。可随着货币政策趋紧,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有所上升,增加利率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今年的高利率决定了贸易商的资金成本较高。部分企业资金成本甚至暴增3倍,以前1吨钢材资金成本在20~30元,现在要50~70元左右,部分会更高。

钢铁贸易行业不仅存在上游资金链劣势,也在下游产业中处处垫付资金。贸易流通企业对钢厂提货需要付全款、对下游企业开出应收款,因此融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钢贸商的一大块支出。而近期的急剧攀升实在让其无法承受。

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前两年信贷宽松时,部分企业挪用资金进入楼市、股市和大宗商品等市场,货币政策稍微一紧就使其资金回笼压力加大;二是部分企业确实受到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中间劳动力工资上涨,下游终端销售不畅。另外,多数钢贸企业的运转都存在着冒险主义因素,经营盲目扩张,普遍有超能力举债现象。

而目前传统的银行融资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可从调查情况来看,贷款难也成了钢贸企业的普遍问题。对于银行方面,往常资金宽松时还好,现在赶上银根紧缩,他们宁可把有限地信贷资金贷给做实业的企业,也不愿冒险贷给本身社会地位不高、现在又陷入窘境的钢铁贸易企业。即使之前,钢贸企业从银行贷款通过担保方式的也超过了50%。

现在面对银行大门紧闭,排在银行之后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拆解等融资方式开始活跃起来。其实,这在行业内已是一种常态。调查中大多受访者认为,一旦遇上资金紧张,为了保障企业资金流不断,就是利息高点也要贷。

这种心理驱使同样助涨着民间贷款利息的飙升。在实地调查中得知,现在民间拆借3%的月利息(年息36%左右)都很难再找到。许多经不起诱惑的钢贸企业投身于'放贷潮',甚至放弃贸易。

如此一来,整个钢贸业的融资潜在风险开始暴露无余。譬如:仓单质押风险、借款企业资信风险、借款企业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等。而近期市场频频出现各类'票据诈骗案',还有一些迫于千万借贷无力偿还而选择自杀的案件,均佐证了这一观点。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一些新兴融资服务。如网络融资,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投身打造钢材电子化贸易服务平台,凭借网络快捷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资金紧张使钢贸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上的'蓄水池'功能基本丧失。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贸易商手里都没有多少资源,有的几乎是零库存,不备货、不建库、不囤货,出现了'社会库存量持续降低,钢厂的产能连续释放'怪象。这对整个钢铁供应链势必形成不利影响。鉴于这一事实,业内专家呼吁应加快钢铁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创新。

二、钢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钢贸企业在危机面前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从危急中寻找机遇,这非常有利于行业的整合和业态的提升。

1、近八成企业坚守本行

尽管经营环境日益恶化,赢利空间持续缩小,但是超过78.3%的受访者仍然选择了继续坚守在本行业,12.6%的受访者选择彻底转行,另有不足10%的人放弃选择或正在思考出路。

选择坚守本行业的受访者认为,尽管目前行业景气度不高,但是属于正常的波动情况,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的考验之后,这部分人士对未来的经营环境回暖抱有坚定的信心。同时,还认为,猛然进入另一陌生的领域,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属于冒险行为。

针对目前市场正在流传'钢贸企业大规模逃离'、'钢贸行业空壳化'的传闻,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选择转行的比例人群为12.6%,超过十分之一。虽然未达到'大规模'的程度,但是比例已经并不低,这部分人正在考虑或已经彻底离开钢贸行业。造成这部分人彻底转行的原因是行业利润率太低,而且占据大量资金。资金利用率低,风险很大,有被受访者形容过去的从业经历如'刀口舔血'。

选择离开本行业,最主要的出路为投资金融领域、热点新项目、房地产,都超过了30%的被选率。投资金融领域包括对担保、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投资热点新项目种类更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以及目前政策扶持的农产品行业、甚至环保、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有涉猎者。由于本行业与房地产行业高度相关,因此,在出路选择上,房地产行业也成为重要选择,尤其是经营螺线品种的企业,转行房地产行业更为通畅。不过,目前房地产投资已出现问题,房价面临回调,钢贸商投资房地产积极性已经下降。

2、混业经营成为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选择坚守的人群,并非纯做本行业,立足钢贸、混业经营成为他们的首选,转型不转行成为本行业的常态,这部分人群超过42.7%。由于钢贸行业能产生强大的现金流,能为钢贸企业跨界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因此他们并不愿意舍弃这块'香饽饽'。此外,深耕本领域,延伸产业链、发展剪切加工等新赢利点的受访者比例也超过40%,与混业经营的比例差别并不太大。相关专家也分析,钢贸行业在未来会面临一轮又一轮的洗牌,这一群体将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正在选择耐心等待或抱团取暖,等待春天的来临。

三、钢贸行业的发展趋势

1、行业期待政策优惠

面对严以的形势,目前企业对政府、协会、钢厂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期待政府有更多更优惠的融资政策',此项占据绝对比例,高达87.8%。其次是希望钢厂在价格的制定方面,应该给予贸易商更多的优惠。由于目前的厂商关系不对等,市场钢价与钢厂出厂价格往往形成严重倒挂,因此,贸易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利润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厂商关系一直是本行业的老话题,在目前的宏观环境背景下,这一问题已经被融资诉求所掩盖,比例仅为11%。除此之外,也不乏受访者期待协会能发挥更大的职能,助力贸易商摆脱困境。

2、三大发展方向呼声高

本次调查还重点对未来钢贸行业的发展出路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了解,从得出的数据结果大致也可以摸出未来的行业走向。

首先,对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上,超过63.5%的受访者肯定了这一趋势。过去钢贸企业队伍庞大,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尤其在与钢厂洽谈价格上,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定价的'话语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钢贸企业集中度,把企业做强做大,增加抗市场风险能力成为业内共同的呼声。同时,集中度的提高可以联合向钢厂集中订货的方式,利用资金、数量等集聚带来的效应,以降低钢材的订货价格。此外,一些受访者认为,钢贸行业处于大整合前夜,有可能会出现3~5年的洗牌期。具有规模实力、现金流良好、创新发展的钢材贸易商会发展壮大。

其次,鼓励全产业链协同服务也得到了37%的认可度,这部分回答主要来自于上述选择坚守本行业的问卷当中。这部分人群认为,过去钢铁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需之间无法形成无间隙沟通,进而形成了互为博弈的供需现状。同时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了博弈而非合作。这样一来,一方面材料价格上涨时,供应方会借此获取暴利,而当价格下跌时,需求方也会出现违背约定行为。如果能有效融合钢铁物流产业链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供应链各方能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有机组合,通过'纵向协同'形成相对于其他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并让产业链上各个行业都有支持其发展下去的必要利润,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链健康发展格局,从而彻底解决行业出现的危机。

最后,得票数最高的发展方向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这一群体非常期待实现贸易物流一体化的信息化进程。

本次调查发现,目前行业的主流销售模式是采用的直接电话订购,而通过钢铁电子商务网站和招投标方式进行交易的人只占很小比重。对钢铁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进行调查发现,只有30%的人在钢铁交易的时候采用过网上交易的方式,有70%的人没有采用过网上交易。但是,高达77.8%的受访者认为电子商务平台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低利润时代很多企业把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都选在了电子商务平台上,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供应链体系内包括的原料供应、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成品销售有机结合起来。

下载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大学身陷抄袭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