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艺术团与话剧创作杂谈》北京联合大学张龙
实验艺术团与话剧创作杂谈
北京联合大学 张 龙
摘要:北京联合大学是在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之后率先设立影视表演专业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地区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清晰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培养符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应用性表演艺术人才。实践教学平台和原创剧目创作将是制约表演专业发展的两个瓶颈。
关键词:实验艺术团、话剧、原创剧目
一、从联系人到实验艺术团总监:
2009年7月,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改制,我调到广告学院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分工,在本职工作之外,每个人联系一个系。我负责联系学院影视中心和表演系。谈到表演,我绝对是外行,天生不是表演的料,用表演系主任王领老师的话:天性没有解放,喜怒不形于色,不真实,不适合干表演。我回答说:是的,我观察表演系老师们,大概属于感情丰富,敏感、脆弱,想什么说什么,情绪化的一个群体。这就是我和表演艺术家的第一次接触。说归说,逗归逗,我还是反思了自己,可能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慢慢习惯用社会角色代替了真实的自己,着装比较传统,说话表态前习惯先思考一下,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尤其不习惯带着情感和情绪直接表态。这大概就是演员和管理人员社会角色外在的区别。
虽然有区别,但是并不妨碍我和表演系老师们交朋友,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尤其我喜欢文学,喜欢看话剧。于是,我用了整整一个学期听课,声、台、形、表,一样不落,只看不说,谁让咱是外行,不行咱先学啊。听课、看教材,一个学期之后,声乐、形体、台词、表演全部课程都听过了,该有点发言权了。于是我向院班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整合影视中心和表演系,因为两个部门在一个表演专业平台上独立办学,两张皮,不利于专业建设。第二,一个表演专业用括弧括出了表演、编导、主持、模特、舞美五个专业方向,办学不规范,师资短缺,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建议整合专业,实行大平台招生。班子通过,立即执 行,2010年3月将影视中心并入表演系。整合后的表演系精神面貌一新,少了内耗,多了协作,大家都想干点事情。一合计,咱就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创新一把。
要想创新,首先要瞄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些表演院校的龙头老大。比师资力量、比办学条件、比生源素质、比业内人脉关系,咱都无法攀比。那咱就在培养演员的方式上尝试一下吧。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可以登北京人艺的舞台,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可以进大腕张艺谋导演的剧组,咱们怎么办?创新培养方式,为每一个热爱表演艺术的学生创造表演机会,优秀演员一定是从舞台上磨练出来的。除了创造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在《神探狄仁杰》、《猎鹰1949》做剧组群众演员之外,我们自己何不搭建一个实践演出平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别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行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并走访、调研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等国内著名艺术高校。
在探索这一问题过程中,一个不曾被表演教育的同行们重视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与思考。建国以后,在国际和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了为自己培养青年演员的部门——“学员班”,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线演员。若用现在的高等教育办学标准去衡量人艺学员班,“学员班”在很多方面“不达标”。但是,从学员班里却走出了诸如韩善续、修宗迪、李光复、杨立新、梁冠华、宋丹丹、郑天玮、王姬、冯远征、岳秀清、吴刚等等众多表演艺术家和影视明星,他们都已成为我国演艺界的中坚力量。
“学员班模式”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首先就是得益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学员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学员班”的演员们白天上课,晚上到舞台上去“跑龙套”(即做群众演员),看表演艺术家和老演员如何演戏,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认识舞台和观众。
北京人艺学员班模式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我们决定在别人没有干或者不屑于干的领域创新我们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自己的演艺平台。于是我和表演系主任王领老师策划了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的方案,起草 了章程、管理制度,王领老师任实验艺术团团长,我自封为实验艺术团总监。在王领老师的邀请下,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杨立新、冯远征、宋丹丹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团副团长蔡芳等国家一级演员出任了艺术团艺术委员会指导专家,并来校指导学生。适逢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和付晨光副书记视察、指导改制后的广告学院工作,择日不如撞日,表演系精心准备了一台节目,并邀请学校领导为实验艺术团成立揭牌。
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在观看演出后登台致辞,给予实验艺术团师生极大的鼓励并与付晨光书记一起为实验艺术团揭牌。
二、从实验艺术团总监到编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冯远征,在谈到我国目前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时说道:“我们刚进剧院的时候,人艺的老艺术家就说,人艺脱节了,没希望了。因为那时候中年演员里没有能撑得住的台柱子。但是到我们起来的时候,我们把《茶馆》接过来了,把人艺的风格、传统的东西接过来了。现在演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人艺有问题,是整个中国的表演教育体系有问题。如果表演系所有老师都不会演戏,只用理论去教学生,怎么能教出会演戏的学生呢?”
冯远征作为表演艺术家,反思了我国表演教学的弊病,一针见血,他提出了什么人可以走上表演教育讲台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学生如何学会表演,如何会演戏的问题。实验艺术团的建立恰恰解决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衔接问题。实验艺术团鼓励师生同台演出,培养学生,锻炼教师。引用北京人艺的一句话:拉开大幕才是真的。
实验艺术团创建后,表演系师生踊跃,活动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排练节目,在校内巡演,到校外慰问演出,承办了北京市海淀区文化节、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开幕式的专场演出,参与了中国壮剧节、扬州花卉节的演出,赴张家口下花园区、河南新乡裴寨等城镇、山村慰问演出。2011年,实验艺术团演员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与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同台演出了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
实验艺术团成为北京联合大学表演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平台,是其他艺 术院校所没有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可以在数千名观众面前从容展现表演才艺的学生“演员”。我们的学生走上了中国话剧院的舞台饰演《简爱》中的阿黛尔,登上北京儿童剧院的舞台饰演《皮皮长袜子》中的阿尼卡。登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参演《蔡文姬》,这些成就都和实验艺术团高频率演出训练密切相关。
随着实验艺术团的活跃,另一个问题开始困扰表演专业教师了,就是原创剧目匮乏。专门的表演院校开设戏剧文学、导演专业,在戏剧创作方面有力地支撑了表演教学。而我们的表演专业是没有戏剧创作支撑的。作为课堂培养,我们可以使用大家的剧目片段训练学生,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作为表演专业毕业剧目,我们需要原创剧目。同样,实验艺术团作为演出团体,更需要创作自己的原创剧目。我们在参加2010年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时,得到了教训,只有原创剧目可以参赛,非原创剧目可以参演,不得参赛。为此,我这个表演系联系人、艺术团总监只好硬着头皮上场了,开始为实验艺术团编写了反映残疾人生活的情景剧《寂静世界里的爱》,用于训练学生并多次对外演出。2010年,我答应王领老师,为表演本科毕业班级写个毕业剧目,赶着鸭子上架。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好,不能放空炮。思前想后,我决定选取一个社会热点题材,而2010年的热点就是北京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搬迁上楼。
三、选材、构思和创作:
当我把目光聚焦在农民搬迁上楼的题材后,收集了一些资料,也接触了海淀区地方政府搬迁干部、搬迁农民、镇政府开发公司老总、镇政府矛盾调解工作人员、开发商。为什么选取海淀区?因为2009年7月我到广告学院工作时,学院就办在海淀山后的“百亭鱼乐园”,地处海淀区温泉镇东埠头村,校园里后勤、保洁人员和校园门口的黑车司机都是东埠头村的搬迁村民。
海淀山后有一边广袤的土地,什么是山后?也就是从香山山后的温泉镇向北至阳坊、南口,向西至苏家坨地面的阳台山、鹫峰、大觉寺、凤凰岭北京大西山风景区。近两年,海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一个个村落陆续消失,航天城、生命科学园、环保科技园、湿地公园等等逐步取代了宁静的村落,据说,除了保留白 家疃等几个展示的村落,海淀区山后村镇将逐步消失,建成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园区。在这场巨大的历史变革中,祖上在元朝时通过红山口迁徙至此的农民们失去了土地,祖上传下来的种植、养殖技能无处施展了,生活来源不清晰了,庄户文化消失了,他们正在经历着痛苦、彷徨、求索、涅槃的城镇化历程。
开始,我把题目定为《消失的山后部落》,从农民搬迁,一夜致富,比奢斗富入手,加以开发商强拆、政府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农民家庭财产纠纷、传统村落文化消失等故事情节,以一部问题剧来反映社会问题。经过和当事人的接触,尤其是和王领老师交换想法,觉得这个剧本构思触及了社会敏感问题,不太适于搬上高校表演舞台,毕竟每个城市的发展都要经历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和搬迁,毕竟政府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开发商强拆不是农民搬迁上楼的主流事件,我们还是要从积极的方面关注搬迁农民新的生活来源和重新择业的问题。作为高校表演专业毕业剧目,我们以农村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为主线,与农民再创业交织在一起,展开情节,创作一部适合学生表演的话剧。
最后题目定为《妞妞》。主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后代妞妞、志刚以其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创业重任,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带领搬迁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追求的故事。
剧目从一部社会问题剧转变为一部反映农村大学生回乡,带领搬迁上楼农民创业的现实主义剧目。这个转变源于对于搬迁这个社会敏感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更源于对中国话剧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话剧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文学革命为先导,对腐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总攻。文学革命倡导写实主义,强调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系。在文学创作方面,宣传婚姻自主、妇女解放、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暴露社会黑暗等等成为风行一时的主题。在这场破坏封建旧文学、建立民主新文学的斗争中,一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大量地翻译、介绍了外国进步文学,充分发挥了文学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对外国文学的介绍,尤其是对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介绍,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引进和吸收了外国进步文学思想,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五 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新的文化艺术是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的输入,一方面尽量的消化、吸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从1918 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娜拉》等作品起,这种介绍就步入一个新的段落,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对易卜生的介绍,促使新文学运动进一步摆脱旧文学的束缚而迅猛发展起来。易卜生作品中所表达的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和社会理想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中国现代话剧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话剧的第一个艺术团体是“春柳社”,这个艺术团体是由欧阳予倩等留日学生发起的,开创了“白话剧”的先河。
从老舍、曹禺等人创作的《骆驼祥子》到《雷雨》、《日出》这些经典剧目来看,中国话剧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
毕业剧目既然用于培养表演专业的大学生,作品的主题还是应该具有主流价值观和生活观。为此,《妞妞》的思想线定格为农村大学生创业和搬迁农民再就业。剧本既正视了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关注了农民家庭财产分割的矛盾和庄户文化的消失,更关注了农民如何融入城镇生活的现实问题。减少一点讽刺和挖苦,多一点关心和爱护,这可能也是城市人对于农民搬迁暴富现象的心态转变历程。
从训练学生表演技能方面来看,《妞妞》注重了凝练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将亲情、有情、爱情放在如何分配和使用搬迁补偿款的炉火上灸烤、碰撞,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中的矛盾与冲突。这些人物的塑造对于没有生活经历的学生演员是一个挑战,更是一次磨练。好在学生曾经在海淀东埠头上过学,而且校门外黑车司机和校园内的后勤、保洁人员基本上是东埠头村搬迁农民,人物不生疏,可以对号入座,减少了观察生活的难度。
四、尾声
戏剧必须创造出供演员表演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要通过舞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现。演员想要使剧作家所塑造的人物真正地活起来,主要的手段就是靠舞台人物自身行动来展现。作为编剧,我看到平时当孩子来管理的学生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时,心里感到了欣慰,觉得每天晚上伏案创作剧本的心血没有白费,创作时活在我脑海里的人物一个个活跃在舞台之上。当德贵、老姑娘、妞妞、志刚、李大爷等人活跃在舞台上时,我为我们的学生叫好,演到动情之处,我能感到眼睛的湿润。当一群学生“演员”在舞台上二度创作出的角色能够感动编剧时,我想他们肯定就成功了。
《妞妞》将作为表演专业毕业剧目在北京联合大学公演,也将在海淀区等地演出,同时,表演系将汇集表演专业各年级优秀学生演员排练,备战2012年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作为表演系的联系人,我为表演系的师生感到自豪,作为实验艺术团总监,我为这个表演艺术实践教学平台骄傲。作为编剧,我将继续伏案爬格子,为了我们的学生创作更好的剧本。为了表演专业学生的明天,我们大家都会再接再厉,探索培养表演专业学生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的方式,努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合格的演艺人才。
第二篇:北京联合大学原创话剧《妞妞》故事梗概北京联合大学张龙
原创话剧《妞妞》故事梗概
海淀山后有一边广袤的土地,什么是山后?也就是从香山山后的温泉镇向北至阳坊、南口,向西至苏家坨地面的阳台山、鹫峰、大觉寺、凤凰岭北京大西山风景区。近几年,海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一个个村落陆续消失,航天城、生命科学园、环保科技园、湿地公园等等逐步取代了宁静的村落,据说,除了保留白家疃等几个展示的村落,海淀区山后村镇将逐步消失,建成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园区。在这场巨大的历史变革中,祖上在元朝时通过红山口迁徙至此的农民们失去了土地,祖上传下来的种植、养殖技能无处施展了,生活来源不清晰了,庄户文化消失了,他们正在经历着痛苦、彷徨、求索、涅槃的城镇化历程。
农民搬迁上楼了,剧本围绕各种人物对拆迁补偿款的争夺,戏剧性地展现了尊严与金钱的搏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后代妞妞、志刚以其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创业重任,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带领搬迁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追求。她们具有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展现了现代青年的优秀品格。
第三篇:北京联合大学原创话剧《妞妞》剧本卖点张龙
原创话剧《妞妞》剧本卖点
在北京城镇化进程中,有一个一夜暴富的群体,一个被城市人嫉妒、羡慕又看不起的农民群体。他们拥有了从来没见过的财富却失去了祖上传下来的,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种植养殖的空间,他们被城镇化了,却没有在城镇中谋生的技能,在茫然中,部分人开始赌博、挥霍。这个群体一旦返贫,将成为北京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隐患。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高校与政府都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拼爹、拼社会资源、拼人际关系、;拼经济实力都不是城市同学的对手.父辈留给他们的更多的是屈辱.但是,他们不敢示弱,返乡创业将是他们中的佼佼者的一个选择.带领父辈重新创业,跟上城镇化进程,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农民后代的社会责任.原创话剧<妞妞>描述了这个艰难的历程.本剧获得2012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同时也因为参加大学生戏剧节,删节了部分农民违建,开发公司强拆,镇政府违规操作等非主流情节.根据用途需要,可以恢复.
第四篇:《建立实验艺术团的人才培养体系》北京联合大学张龙、王领、梅斐
实验艺术团的人才培养体系
张龙 王领 梅婓
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建立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更要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促使学生通过舞台实践来消化理解表演艺术理论,提高他们从事影视和舞台的表演能力。为此,几年来,我们分别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行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并走访、调研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等国内著名艺术高校,对影视表演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与之相呼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了一次较为认真地思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人艺“学员班”的启示
建国以后,在国际和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了“学员班”。在学员班里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表演艺术家。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表演艺术家和演艺都是从人艺“学员班”里走出来的,例如修宗迪、杨立新、梁冠华、宋丹丹、郑天玮、王姬、冯远征、岳秀清和吴刚等等。1987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第一次合作办班,又培养出了诸如胡军、何冰、徐帆、江珊和陈小艺等多位活跃于当今电影、电视和话剧舞台的著名演员。
“学员班模式”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首先就是得益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学员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学员班”的演员们白天上课,晚上到舞台上去“跑龙套”(即做群众演员),看表演艺术家和老演员如何演戏,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认识舞台和观众。其次,还在于从事专业教学的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把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带到教学中来,不仅能够从理论上指出学生哪里演得不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生动、准确的演示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演。
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北京人艺“学员班”的培养模式恰恰告诉我们了这样一条教学规律:表演专业的理论教学绝不能够脱离实践!因 此,如何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模式”引入到北京联合大学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中来,建设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影视表演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不断推动我们进行探索和实验的根本动力。
二、建立从理论开拓悟性,从感性领略技巧的培养模式
表演教学的基础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理论是很抽象、很枯燥、很难理解的东西。而表演艺术的特色则是感性的艺术,行动的艺术,如何能够把这些抽象、枯燥的理论行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能够体现在自己创造人物的行动上,是表演教学多年来不易解决的问题,也是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冯远征老师,在谈到我国目前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时说道:“现在演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人艺有问题,是整个中国的表演教育体系有问题。如果表演系所有老师都不会演戏,只用理论去教学生,怎么能教出会演戏的学生呢?”
针对这个困扰表演教学多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从理论开拓悟性,从感性领略技巧”的课堂理论教学的探索与实验。
例如,王领老师在台词课上讲授声音化妆造型的时候,用她曾经演出过的《狗儿爷涅磐》的为例,讲述了她如何运用音色的变化技巧刻画了女主人公冯金花的青年、中年、老年(19岁——70多岁)三个阶段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她绘声绘色地表演给学生看,用自己的声音来演示青年时的冯金花(19岁)的声音基本上是用口腔、头腔共鸣为主,声音明亮、清脆,少女的妩媚,语言节奏较为明快;中年时的冯金花(30多岁)声音以口腔、胸腔共鸣为主,发挥自己中音的特长,声音沉稳,节奏稳健;老年的冯金花(70多岁),声音较为苍老,带有一种沧桑感,语言节奏较慢。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从语言声音上充分表现了人物年龄的变化及人物性格的发展。用活生生的实例,使本来枯燥、乏味的台词理论课变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学 生们从感性上理解了“声音化妆造型”这一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塑造人物中来。
就这样,这些来自表演团体的专家们在授课时,充分发挥了他们表演、台词的特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专业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被学生们理解、吸收,转化成了看得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实践教学起到了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作用。
三、以教科研工作带动教学改革
为了从理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于2010年申报了高职处委托课题《影视表演(高职)专业综合实践体系研究》,重新编写了高职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践大纲,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并合订成册,将成果固化下来。围绕这个课题研究,表演系教师们发表学术论文共计6篇,被《学科建设与初探》收录。该项目在验收中赢得了专家好评,被评选为“优秀”。该项目也是广告学院转改制两年来,唯一获得学校教研工作量的校级教研题目。这项研究带动了教学改革,推进了表演专业建设。
2011年,我们又申报了《影视表演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性研究》院级重点项目。该科研项目对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进行了具有实验性的探索,并再次被专家评审为“优秀”。《影视表演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性研究的总结报告》已经被2012年广告学院教师学术论文集收录。
四、搭建广阔的实践教学平台
1、聘请行业专家组成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理论开拓悟性,从感性领略技巧”,提高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聘请了来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国家级大剧院的行业专家。例如,系主任王领老师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表演老师郑 中立是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员队长、艺术中心主任,并且从事表演专业教学多年,既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又有多年的表演教学经验。中央歌剧舞剧院舞蹈团团长蔡芳老师教授形体课程,带领我们的学生走上中央歌剧舞剧院的舞台,参与大型文艺演出。表演老师林芷翔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国家二级导演,并且从事多年表演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是加经验和教学经验„„这些来自于行业的老师既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经历他(她)们把在教学中把抽象的表演理论及台词理论变成具体、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把深奥、空洞的理论变成活动的、看的见的东西,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定期为学生举办表演艺术家(如杨立新、宋丹丹等)的讲座,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倾听到表演艺术家的指点和教诲。
2、成立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
柳贡慧校长指出:“表演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中获得的,而是在舞台上获得的”。我们通过建立表演专业的实践演出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演出,提高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2010年4月8日,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和付晨光书记亲自为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揭牌,宣告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的正式建立。实验艺术团总监由广告学院副院长张龙老师担任;团长由表演系主任王领老师担任。
实验艺术团下设艺术委员会,负责对演出节目进行艺术指导。艺术委员会长期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成员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人艺演员队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老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冯远征老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 宋丹丹老师、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员队长、艺术中心主任郑中立老师和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二级导演、演员林芷翔老师。
据初步统计,实验艺术团参与的重大演出活动共有二十六场。丰富的实践演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舞台演出,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实验艺术团鼓励师生同台演出,通过舞台演出锻炼教师,培养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0年,受河南省新乡市政府邀请,实验艺术团赴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裴寨新村慰问演出。观众达数千之众,新乡电视台全程转播,题目为:感谢北京联合大学慰问演出。
2010年8月7日,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受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组委会邀请,成功承办了2010“金刺猬”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并获得了“2010‘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特邀演出奖”,受到组委会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0年11月14日,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成员——周悦冰(表演系09级学生)一举夺得了2010年“尼路华”杯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小姐”总冠军,并作为中国赛区的唯一代表赴德国参加国际总决赛的角逐。德国纽兰堡当地时间12月17日,经过5个环节的激烈比拼,周悦冰最终获得了“世界友谊小姐”的殊荣,是本次大赛中唯一获奖的亚洲选手。
周悦冰同学自入学以来参加了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所有的实践演出活动,并在排练和演出始终以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在演出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周悦冰在采访中自豪地说:我是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表演系的学生„„特别感谢实验艺术团给了自己磨练专业技能的机会,让自己不惧怕舞台,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促使自己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1年7月至8月,实验艺术团9名同学参与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蔡文姬》剧目多场次演出,同学们与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同台演出后兴奋不 已,收获巨大。据我们了解,能够登上中国话剧殿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对于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我们的学生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展现了北京联合大学表演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
2012年元旦,受河北张家口政府邀请,实验艺术团赴下花园区慰问演出,地方政府领导和人大、政协领导及机关干部、以事业职工代表观看了演出,当地领导对于北京联合大学文艺演出的思想性、艺术性给予高度评价并授予实验艺术团锦旗,地方电视台全程采访并播出。
2012年实验艺术团原创话剧《妞妞》参加“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经过网络评选、集中展演、专家评审等环节的激烈竞争,在全国103所高校的149个剧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剧目奖”。原创话剧《妞妞》获奖,标志着实验艺术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
丰富的演出活动提升了北京联合大学的知名度,所到之处,高考报名人数明显增加,2012年学校表演专业90个招生计划,报名参加表演专业艺术考试人数已经突破两千人,有效提升了生源质量。
3、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素质好、能力强的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就需要积极拓展多种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搭建广阔平台。为此,我们除了建设自己的实践艺术团体,还在校外建立了多个“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和“表演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们通过和政府文化部门、国家级大剧院和社会知名文化企业合作,大大拓展了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空间,同时通过与政府文化部门、国家级大剧院和知名文化企业合作,参与在社会上具有较大文化影响力的实践活动,向社会充分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实践教学成果,提升了北京联合大学在社会和业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高校密集、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区域,“世界城市”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高校支持,高校更需要政府资源的支持,主动参与海淀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工作。这种新型的“校地合作”的创新教学模式,正在积极地筹备与酝酿之中。
2010年3月18日,在张龙副院长亲自率领下、表演系主任王领老师和副主任梅斐老师到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原文化局、文物局)进行洽谈,经过友好洽谈,广告学院表演系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达成了四个合作意向:
1、广告学院在海淀区文化馆设立“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搭建长期合作的平台;
2、海淀区文化委员会邀请广告学院表演系参与海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海淀社区、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长期的文化艺术服务;
3、参加海淀文化委主办的“第七届海淀文化节系列演出活动”,并组织以“海淀和谐建设者之歌”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
4、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优先选聘北京联合大学表演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文化部门工作。
2010年5月11日,柳贡慧校长出席了在海淀区文化文员会举行的“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的揭牌仪式,并为坐落于海淀文化大厦的“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亲自揭牌。
“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建立以后,我们与海淀区文化馆展开了多项合作,参与了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实践演出活动。2010年6月19日,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承办了第七届海淀文化节“海淀和谐建设者之歌”的专场文艺演出,受到北京市海淀区委的高度评价,北京电视台、海淀电视台和《海淀报》等多家传媒机构报道了实验艺术团的演出。
自和海淀区文化馆建立了“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之后,我们和爱克赛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立“广告学院表演系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书。我们的学生参加了由表演系实习基地——爱克赛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神探狄仁杰1》、《神探狄仁杰2》、《神探狄仁杰3》、《神探狄仁杰4》、《神探狄仁杰5》、《猎鹰1949》、《飞虎神鹰》、《英雄》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我们的学生还参加了 由表演系实习基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制作的大戏《红孩子》、《红领巾》等大型舞台作品的演出。
4、加强文艺创作,支撑实践教学和文艺演出
与其它艺术院校相比,我们的表演专业缺少戏剧文学专业和导演专业支撑,缺少原创剧目,这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软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现有条件,加大了剧本创作力度,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为实践教学和实验艺术团演出编写剧本。情景剧《共产党员》(编剧王领、梅婓)、情景剧《寂静世界里的爱》(编剧张龙)、情景剧《红领巾》(改变王领)多次在海淀文化馆、朝阳九剧场等地参加大型演出活动,其中反映关爱聋哑儿童的情景剧《寂静世界里的爱》参加学校赴英国文化交流活动,得到英国观众的共鸣。话剧《消失的山后部落》(编剧张龙)08级表演本科毕业剧目,用于教学环节、话剧《妞妞》09级表演本科毕业剧目,已经报名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展演。文艺创作已经成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实验艺术团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进了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推进了表演专业建设,尤其是广泛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动,为北京联合大学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篇:《浅谈易卜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张龙
浅谈易卜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影响
北京联合大学 张 龙
[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动。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大量翻译介绍了外国进步文学。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及其作品的介绍,更掀起一股易卜生热,形成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且对中国话剧的理论建设、话剧创作以及话剧舞台表演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中国话剧运动发展史上都值得重视和研究。这个时期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想解放意识和创新的艺术追求形成了中国话剧届的现实主义风格。[关键词] 易卜生;中国现代话剧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文学革命为先导,对腐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总攻。文学革命倡导写实主义,强调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系。在文学创作方面,宣传婚姻自主、妇女解放、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暴露社会黑暗等等成为风行一时的主题。在这场破坏封建旧文学、建立民主新文学的斗争中,一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大量地翻译、介绍了外国进步文学,充分发挥了文学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对外国文学的介绍,尤其是对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介绍,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引进和吸收了外国进步文学思想,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改革和发展。新的文化艺术是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的输入,一方面尽量的消化、吸收”①中产生并发展起来。“从1918 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娜拉》等作品起,这种介绍就步入一个新的段落,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对易卜生的介绍,促使新文学运动进一步摆脱旧文学的束缚而迅猛发展起来。易卜生作品中所表达的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和社会理想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中国现代话剧的产生和发展。
1、鲁迅《: 关于翻译的通信》。见《: 鲁迅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2 年,第383 页。
一、易卜生生平及戏剧作品:
易卜生(1828~1906 年),挪威戏剧家,是欧洲19 世纪末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欧洲近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是把易卜生作为文学革命、妇女解放、反抗传统思想等新思潮的象征而接受的。在戏剧方面,易卜生对五四话剧界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外国作家,话剧界将他的“社会问题剧”作为楷模,并由此产生了中国现代话剧。在这一时期的话剧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与易卜生的剧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独幕剧《泼妇》、蒲伯英的《道义之交》等作品,都从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借鉴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话剧的这种特殊关系在中国文学史和现代话剧史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探讨这个绝非偶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中国现代话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与西方近代戏剧的关系。
易卜生以其民主思想和戏剧艺术上的创造性贡献而成为世界戏剧大师。他出身贫寒,经历过社会底层的生活,酷爱文学,最喜欢拜伦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他的戏剧创作形成了19世纪末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高峰。他创造了具有崭新内容与形式的新戏剧,开创了欧洲现代戏剧的新纪元,因而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坎坷的生活经历加上挪威庸俗、虚伪的小市民社会对他精神上的压抑形成了他愤世嫉俗、孤独傲岸、富有反抗精神的性格。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27 年的侨居生活使他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黑暗,体验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虚伪性。为了冲破陈规陋习的束缚,实现改革社会的理想,易卜生提出了“精神上的革命”、“人心革命”的口号。他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法律、道德、宗教的虚伪性,全盘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秩序,表现出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勇气。易卜生早期剧作大部分采用挪威古代神话传说、英雄传奇、民间故事为素材,注入新的内容,使戏剧为现实社会服务。其中《布朗德》(1866 年)、《培尔·金特》(1867 年)就是以戏剧谴责小市民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与陈腐的社会秩序对抗的斗争愿望。易卜生的进步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中期创作的一系列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之中。这一时期,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触及整个西欧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他犀利的批判精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技巧使他的现实主义剧作在欧洲戏剧界引起了轰动。在剧中,易卜生从各个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表达了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和社会理想。尤其是他的《社会支柱》(1877 年)、《玩偶之家》(1879 年)、《群鬼》(1881 年)、《人民公敌》(1882 年)四部作品,达到了他思想和艺术的巅峰。在《社会支柱》(又译为《社会柱石》或《栋梁》)中,易卜生无情地撕下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人物博尼克的面具,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隐藏在高尚体面背后的丑恶灵魂。这种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了中国五四时期文学艺术创作的榜样。成仿吾的《欢迎会》、蒲伯英的《道义之交》等剧本都吸收了《社会支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传统道德的思想。《玩偶之家》(又译《娜拉》)则是以中产阶级家庭冲突表现出妇女解放的深刻主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争取婚姻自主、妇女解放,所以当时的中国新文化界把娜拉作为新女性的象征而接受过来。《玩偶之家》像一支催化剂,加速了五四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现代话剧改革的进程。鲁迅对娜拉的出走曾发表了《娜拉走后怎样》的文章。阿英认为:“易卜生的戏剧,特别是《娜拉》,在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中,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娜拉的形象鼓舞千千万万中国新女性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出家庭,加入反封建斗争的行列。娜拉式的出走成为五四时期新女性反抗封建家庭压迫的一种流行方式。《玩偶之家》对五四话剧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五四初期创作的话剧剧本中常常可以找到娜拉的身影。
《群鬼》(又译《亡魂》),是易卜生对资产阶级攻击《玩偶之家》的一个反击,他用牺牲在旧道德、旧礼教重压下的阿尔文太太的可悲形象从反面证明了娜拉的反叛是妇女的唯一出路。易卜生在《人民公敌》(又译《国民之敌》)之中,借斯多克芒医生之口向资产阶级社会进行猛烈抨击。潘家洵将这部作品评为“一部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精神的伟大作品”。我们在五四话剧创作中暴露社会黑暗主题的作品中不难找到《人民公敌》的痕迹。
二、易卜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思想影响:
易卜生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是与五四精神合拍的,是与五四时期反对封建礼 教、提倡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相吻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倡导“写实主义”,提倡“平民文学”,是中国文学思想的一个飞跃,也是干预社会生活的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开端。“写实主义”文学植根于晚清谴责小说的沃壤之上,又接受了欧洲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和俄国的果戈里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相比,易卜生的作品更加平民化,多以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背景,以社会中下层人物为主角,揭露种种社会问题。这一特点很符合以科学和民主为战斗旗帜,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新文学运动的需要。在易卜生剧作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中涌现了一大批“问题小说”、“问题剧”,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公认,最早将易卜生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先生。1907 年,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在留日学生创办的宣传反清革命的激进刊物《河南》月刊上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两篇文章,论及易卜生,认为易卜生刻划的是“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迕万众不慑之强者也”。他赞赏的是易卜生“立意在反抗”的精神,将其与尼采、拜伦、果戈里等人一同作为“精神界之战士”介绍到中国来,并推崇易卜生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鲁迅介绍易卜生的目的是要唤醒中国广大青年,投入反清、反封建的斗争中去。
鲁迅于1923 年由《娜拉》一剧而写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著名文章,就中国的家庭和婚姻制度,提出男女平等,并揭示了这种妇女解放的斗争的严酷性:“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从思想上比易卜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妇女解放是一个反封建斗争的重要问题,需要艰苦的政治斗争,而不是以个人反抗和简单的出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表现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更加激进的革命倾问。鲁迅在1925 年写的短篇小说《伤逝》更以感人的艺术形象表明,以个人斗争为手段、以个人幸福为目的进行抗争的知识分子,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必然走向悲剧结局,通过作品呼唤广大知识青年投身于革命斗争。通过鲁迅的作品,我们也可看到易卜生作品在思想上的局限性。易卜生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激发人们改革社会的思想,但又把新的社会理想寄托在少数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身上。他们脱离群众,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改革社会的纲领而向社会挑战,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唯心史观和历史的局限性。
三、易卜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影响: 易卜生剧作在艺术上也对中国话剧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曹禺论及易卜生时讲:“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所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 易卜生剧作在情节、人物、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上对曹禺的剧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日出》、《雷雨》等优秀作品。
2、曹禺《: 纪念易卜生诞辰150 周年》。《人民日报》,1978 年3 月21 日,第3 版。
五四话剧界之所以接受易卜生,除了上述思想和文学发展上的原因外,还有中国话剧运动自身发展的原因。中国话剧的前身是新剧,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日趋繁盛。新剧第一次公演可以追溯到1907 年旅日留学生戏剧组织“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的《黑奴吁天录》。同年王钟声等人在上海组织了“春阳社”,也上演了这个剧目,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独立思想。早期新剧与辛亥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舞台上直接宣传革命道理,宣传民族、民主思想。这时期主要是受到莎士比亚、雨果、萨都、斯克里勃等人的影响,新剧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革命精神。在表演艺术上,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一本数折的形式,开始尝试使用欧洲戏剧的分幕方法,并装饰了舞台布景。在演出时实行开放式的形式,演员充分意识到观众的存在,既使用传统戏曲中的宾白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又吸收欧洲古典剧的“独白”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想,甚至演员现场发挥,进行革命演讲。
辛亥革命的高潮过去后,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北洋军阀夺取了民主革命果实,在全国实行反动统治。随着革命进入低潮,新剧走向了消极的一面,日益商业化、庸俗化,脱离了社会斗争,进入了“文明戏”阶段。到1913 年,虽然大的职业剧团有六个,即新民、民鸣、开明、启民、文明和新剧同志会,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也为民众所接受,但是新剧在思想上却成为用新的形式宣传落后思想的东西了。新剧的产生不仅是由于社会需要这种新的戏剧形式,更重要的是社会需要以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反映时代的精神,即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思想,所以新剧一旦脱离了社会革命斗争,则必然失去原有的生命力。五四前夕,新剧便一蹶不振。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时代赋予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以新的使命,就是发挥话剧密切联系社会、反映社会生活、对各阶层影响广泛的特点,迅速反映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话剧界面临着一场从艺术思想到艺术形式上的改革。在 艺术思想上,要将沦为消闲解闷的文明戏改造为批判封建礼教、暴露社会罪恶的现代话剧。要以现实主义戏剧艺术干预生活,表现新思想、塑造新人物,恢复新剧的战斗传统。在这个时代的要求下,五四话剧界吸收和借鉴了欧洲近代剧的现实主义风格,系统地移植了易卜生、史特林堡、肖伯纳等人的剧作。我国话剧事业奠基人欧阳予倩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状况痛心疾首,对社会问题十分关注,时时感到 徨苦闷。当他读到易卜生批判社会的戏剧时,禁不往击节称赞。他推崇易卜生戏剧创作为现实服务的主张,认为戏剧负有启迪社会、改革社会的重大任务。与欧洲其他近代现实主义剧作家相比,易卜生的作品更适合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需要,适合社会改革、戏剧改革的需要,更符合五四的时代精神。例如《玩偶之家》一上演,立即引起了中国进步知识界的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反封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话剧的改革。而肖伯纳的著名话剧《华伦夫人之职业》1921 年在上海新舞台上演,反响却不大,这是因为肖伯纳的剧作反映的是西方社会风貌,揭露的是西方的社会问题,与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是有差距的。正由于这个原因,易卜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话剧界的影响超过了其他西方现实主义剧作家。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从思想到艺术上都符合新文化运动的需求,符合话剧界的改革需求。在这个基础上,中国进步知识界接受了易卜生,并大力翻译、介绍、演出了他的作品,使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剧本创作的典范。也正是由于对易卜生及其“社会问题剧”的介绍,才给“五四”话剧界带来了生机,使这一时期的话剧创作带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就妇女、婚姻、家庭、道德等社会问题向封建礼教、向旧传统发动了进攻,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易卜生及其戏剧之所以在五四中国新文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之所以对五四话剧界、文学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归根结底是由于五四时代的需要,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是人类进步思想火花的碰撞,是社会进步理想的共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争相介绍易卜生的思想,翻译他的作品,演出他的戏剧,形成了一股“易卜生热”,体现了五四时代的精神与特征。同时,易卜生及其剧作对中国话剧的理论建设,对话剧团体、剧作家、话剧创作以及话剧舞台表演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中国话剧运动发展史上都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这个时期中国话剧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想解放意识和创新的艺术追求形成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风格。
参考文献
1、唐韬《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阿英《易卜生作品在中国1》文艺报,1956
3、潘家洵《易卜生戏剧四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欧阳予倩《谈文明戏1》见:欧阳敬如编《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