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儿童游戏
第七章 少年儿童游戏
第一节 我国儿童游戏的百年发展
儿童游戏在我国源远流长,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儿童游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游戏与玩具、玩物相结合,如摔跤、拔河等角抵游戏;斗蟋蟀等斗戏;棋类戏;球类戏;弹弓、射箭等射类游戏;水戏:掩雀、捕蝉、捉蜻蜒、养蝈蝈等豢养类游戏;抖空竹、踩高跷、放风筝、陀螺、秋千、踢毽、竹马等杂类游戏;捉迷藏、过家家等嬉戏类游戏;吹戏;手戏和院戏等,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游戏。这些传统游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由自主进行,富有生活情趣,多具地方特色,具有迷人的魅力。在整个20世纪中,游戏对我国儿童发生着久远的影响。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主张废除科举、兴学堂,由于新式学堂的兴办,游戏被列为学堂里的课程。康有为等主张儿童应多游戏,“让儿童玩耍不禁”。
1904年1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对蒙养院(学前教育)和小学的体育做了具体规定。蒙养院主要的教育方法为“游操、歌谣、谈话和手技”。游戏的目的是“使其心情愉快,身体健适安全,且养成爱众乐群之习”。小学堂每周三学时,其内容除设体操外,要“以有益游戏及运动,以舒展心思”。1906年清政府学部通令全国各省,省城师范附设的五个月毕业之体操专修科中,要设游戏教习。当时一批留学日本和英美归国的留学生,将外国游戏带回国内中小学校和幼稚园,并开设游戏课程。20世纪初在我国各地举办的学校运动会上,也有游戏表演的项目。1903年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园均设游戏科目。湖北幼稚园还设有游戏室、游戏场、游戏山、陈列图书玩具室等游戏场所。清朝末年,校园游戏已经成为蒙养院和学堂中的一种新时尚。
辛亥革命后,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很重视学生的体育及游戏,1912年他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主张高等小学除兵式体操之外设游戏。1912年教育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在中小学“学校令”及施行规则中,提出小学校学生宜注重作战之游戏。后来由于教育科学的进步和新教育学说的流行,新鲜、活泼的田径、球类和游戏逐渐替代了以兵操为主的“体操科”。
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儿童游戏活动和儿童游戏理论进一步发展。1920年,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毛泽东主张: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早期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在《家庭教育论》中提出:“对小孩子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他提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之本能”。1925年陈鹤琴在他出版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把游戏教育法放在10种家庭教育方法的首位。1932年陈鹤琴与屠哲梅合编《儿童游戏新法》(儿童书局出版)。193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印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授细目》,以美国和德国学校体育教材为蓝本,游戏占了小学中、低年级课程相当大的部分。1943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设置办法中规定,幼稚园要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庭院,要有各种游戏运动器具和玩具。
1912年童子军在我国创建以后,随着童子军的逐渐普及,童于军的旗语、露营、结绳、叠罗汉表演等,都带有游戏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政府教育部门、列宁小学,以及少先队中央总部,都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体育和游戏。1934年,少先队中央总部训练部编写了《少队游戏》和《少队体操》两本教材。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发行了由凌云编写的《体育游戏教材》。列宁小学和儿童团里经常举行游戏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和少年先锋队活动的活跃,儿童游戏活动蓬勃发展。由于当时全面向苏联学习,一批苏联儿童游戏书籍翻译成中文,苏联儿童游戏对我国有较大影响。1953年由北京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小学1-6年级的游戏教材,除了我国民间游戏外,大部分是从苏联小学的活动性游戏中选编或改编的。1956 年11月,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倪谷音首创了“少先队创造性游戏节”,年年举行,一直坚持至今。这一经验通过《辅导员》杂志的传播,对全国少先队游戏活动产生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跳皮筋游戏走进了全军和全国运动会的闭幕式团体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少先队夏令营的广泛举行,“夺红旗”“挖地雷”“找路标”“夜行军”“偷营”等军事游戏,成为夏令营中最受孩子们青睐的活动。
十年**中,游戏的生命“趣味性”,被作为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而遭受批判,儿童游戏活动惨遭摧残。
在新时期里,儿童游戏活动又恢复了生机,并有了新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游戏呈现下列几个特点。第一,由于学校、家庭重视孩子的学习,中、小学学科游戏发展很快,出版的书籍品种增多,发行量很大,游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二,由于人们对开发儿童智力和创造思维的高度重视,儿童智力游戏和创造思维训练游戏空前发展。第三,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国的不少玩具游戏传人中国,激起一阵阵游戏热,如呼拉圈热、魔方热、飞碟热、四驱车热等等。第四,随着电子工业的大发展和计算机进人家庭,电子游戏像磁铁般地吸引孩子。电子游戏有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但要限制时空,扬利除弊。
回顾儿童游戏的百年发展,有力地展现了儿童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任何事物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的。我们从20世纪儿童游戏的百年发展中,可以寻觅和预测21世纪儿童游戏的趋势,为它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启迪。继承、发扬和改造我国优秀的传统儿童游戏,使其更具科学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同时广泛吸收外国儿童游戏中的精华,使我国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更加丰富,成为我国儿童生活的半壁天下。
第二节 游戏的性质与特征
一、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活动;是少年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少年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渴望成年人的社会活动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产生矛盾的产物;是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是社会生活的初级形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孩子们喜爱游戏,视游戏为生命,这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需要。他们正在发育之中,要长身体,需要奔、跑、跳、攀,好活动。他们好模仿,渴望学习成人的许多社会活动,但他们的体力、智力、能力的水平又不可能胜任这些社会活动,于是就产生了模拟社会角色的游戏,以假想的形式来满足他们的渴望。生理、心理发展正常的少年儿童没有一个不喜欢游戏的。正如鲁迅所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少年儿童是通过游戏去模拟生活和工作的。因此,与其说孩子们在游戏,不如说孩子在工作,在模拟大人的工作,模仿未来的工作。没有比在游戏中更能真切地、自然地表现出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了一句十分贴切的话:“小孩子的工作是玩耍。”
小孩子的聪明来自玩,其根本的原因,玩和游戏都是儿童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与成年人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科学实验三大实践不同,一般不具有社会价值。少年儿童玩的实践是模拟性的、学习性的、准备性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学习,是准备将来的实践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少年儿童模拟性的实践活动,照样会给他们以智慧。冰心老人在她晚年说过这样的两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她用文学语言道破了聪明来自玩的真谛。
二、游戏的特征
什么是游戏,只是在总体上说明游戏的本质。游戏还有一些明显的、普遍性的特征,即游戏的教育性、趣味性、活动性和竞赛性。
(一)教育性特征 教育性是游戏的灵魂。教育性即通过游戏对游戏者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游戏的教育性有侧重在德、智、体、美其中一个方面的,也有具有综合教育效应的,既有品德培养,又有智力开发,还能锻炼身体,发展能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在1984年为《学与玩》杂志题词中所说的:“游戏是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一种特有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品德,丰富儿童的知识,增强儿童的体质。同时可以促进儿童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为了做到这一些,对游戏的指导,是个关键。”游戏中的教育影响有正有负,负教育影响大于正教育影响的游戏是要被学校、教师和辅导员们禁止的,如:“打弹弓”“耍飞刀”游戏虽然具有瞄准、锻炼手腕等正教育作用,但它们非常容易伤害他人,损坏公物,负教育作用大于正教育作用,是屡玩屡禁的儿童游戏。
我们设计、选择、编创游戏首先要注意它的教育效能,分析利弊,扬其利,扼制其弊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良好教育。
(二)趣味性特征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乏味的游戏是传播不下来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趣味性是少年儿童进行游戏活动中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趣味性是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紧密相联的,不同年龄的队员兴趣是不同的。小学低、中年级儿童喜欢集体游戏、活动性游戏;而高年级和初中少年,由于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思维由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往逻辑思想方向发展,少年们对智力性游戏感到很大兴趣,他们对过于简单的活动性游戏已经缺乏兴趣了,而对复杂的、综合性的、多规则的大型军事游戏兴趣浓厚。
在设计、选择游戏时,注意趣味性极为重要。有下列诸法可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1.激烈的竞争,适应少年儿童争胜好强的心理特点,趣味性寄寓于竞赛之中。“剩下谁”。这一游戏适合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玩。发令者说:“三人一组”,游戏者三人一组组地拉起手,剩下的一个或两个人算输者。发令者又说:“五人一组”,相近两个三人组中,必有一个人被排除在五人组之外,另找他人组合。几十人、几百人的游戏者只剩下一二个人没能组合,竞争极为激烈。
“挤出圆圈”。用白粉画一条直径二米左右的圆,中间站立一个小队。游戏者双手背后,用肩、背、胸、腿互相碰撞(不能用胳膊肘去碰挤他人),挤来挤去。游戏者有一只脚出线即被罚下场,最后仍在圈内的人为优胜。
2.设计和制造矛盾,在矛盾中产生乐趣。
“杯水接力赛”。几个人数相等的小队,举行接力赛跑,但接力的工具不是木棒,而是一杯水。规则为:要求速度快,杯中的水撒出不超过半杯。跑快了必然撒得多,跑慢了就要失败。快也快不得,慢又慢不得,在快与慢的矛盾中妙趣横生。
3.违背常规,产生幽默、滑稽,增强了趣味性。
“人名、地点、动作”。全中队每个队员都写三张小纸条,分别写上自己的姓名,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把三种纸条分别放人三个箱里,由游戏主持人每次从三个箱里各取出一张纸片,按人名、地点、动作的次序念出上面的字,如“张玲在厕所里吃馒头”、“王燕在暖瓶里洗澡”、“李强在火山上跳舞”、“孙志科在墨水瓶里睡觉”,由于场所和动作是乱加搭配的,违背了常规,产生了笑料。
4.逆向致趣法。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进行游戏的设计,产生新奇的效果,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吹气‘排球’赛”。打排球是靠“铁榔头”——拳。现在禁止用手打排球,而只允许用嘴吹“排球”(用气球代替),球落在哪一方算输。诸如“倒退竞走”“微型运动会”等游戏也都是采用逆向致趣的方法。
5.神秘致趣法。孩子们喜欢神秘化,越是秘密的事情越感到有劲、有趣。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征,在设计游戏时,注意神秘色彩,增强它的吸引力。行军游戏中“秘密联络卡”的制作,就是采用了神秘致趣的方法。
(三)活动性特征
活动性是游戏的基本特征。马卡连柯说:“游戏没有积极的活动,永远是不好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互相配合,才能产生各种教育效应。游戏的活动有以动身体为主、动脑为辅;也有以动脑为主,动身体为辅;更有体脑并动,各种器官联动的。活动性特征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需要,符合他们好动的特点。
(四)竞赛性特征
竞赛是通过游戏的比赛、评判其优劣胜败。游戏的竞赛可分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个人,自己跟自己(自我挑战)的比赛和竞争。竞赛性是游戏的基本特征。一般地说,竞赛性强的游戏会受到欢迎。
游戏的诸特征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节 游戏具有全面的教育价值
游戏能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组织能力的培养。游戏也是—所学校,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孩子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开发智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发展创造才能。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在论述游戏的教育意义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小孩子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 验,多学识,多思想。”
游戏具有德育价值,它能培养孩子勇敢、活泼、顽强、坚毅、不怕困难和挫折、团结协作、组织性、纪律性等品格。在无数次的游戏实践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这些品格。游戏的德育价值的实现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它主要不是通过语言的说教和灌输去进行德育的,而是通过模拟生活的游戏结构和实践中得到训练的,潜移默化地加以陶冶的。其次是这种品德的培养是孩子们自觉自愿的、心悦诚服的,在愉悦中进行的。游戏是孩子品格自我培养的一种绝好的手段。
如:“支援前线”,几个小队纵向排坐或排立,指挥者说:前线需要各种支援,哪个小队能最迅速完成任务者获胜。“前线需要手绢八块、钢笔三支、上衣四件、最长的头发两根、男同学的皮带三条„„”如果小队里梳长辫子的女队员扭扭捏捏,不肯拽下她最长的两根头发,这个小队就要失败。另一个小队里的三名男同学宁可提着裤子,也要解下皮带去支援前线。游戏中自然地培养了服从命令、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泼辣大方等良好品德。
游戏具有智育的价值。它能促进智力开发,增长知识。游戏既是一种社会生活的模拟活动,生活中充满着各种知识,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必然会生动活泼地学到一定的知识。比如军事游戏“夜行军”,在行进中不许咳嗽、不许发出亮光,这就是军事常识。又如:“戴报赛跑”,游戏者头顶一张《中国少年报》,不许用手扶报,看谁跑得快,而头顶上的报纸又不掉下。如报纸落地,则要停止行 进,把报纸重新戴在头顶上再跑。这个游戏里包涵着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知识,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实际地感受到这一知识。游戏的智育价值更在于促进智能的发展。
游戏具有体育的价值,它能促进少年儿童脑、心、肺、四肢、骨骼、肌肉、关节等各个部分的发育,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体育和游戏都源于人们同自然作斗争,是生产、生活、战斗的原始动作和模拟,它们与健身、医疗相结合,才从原始的动作和模拟中分离,成为体育和游戏。
游戏还具有美育的价值。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美”。模拟劳动生活的儿童游戏,必然也能感受和鉴赏生活的美,模仿创造美。幼儿们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中,他们学习创造美的形象和美的结构。体育游戏中跑跳的姿势,踢毽、跳皮筋游戏中手脚飞舞的动作也是美的。低年级的游戏,往往是与音乐、唱歌相结合的,这种“唱游”更有美育的意义。
游戏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初级形式,孩子们自己设计、组织、指挥一次次游戏,实际上是实践一次次的生活,从中必然经受组织才能的锻炼。正如克鲁普斯卡雅在《少年先锋队员和游戏》一文中指出的:“游戏是发展儿童的组织技能的主要泉源之一。”“参加集体游戏可以培养出一些既能坚持达到目的、又能引导其他孩子的儿童组织者和领导者。”
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教育价值,正像社会实践对青年具有全面的教育价值一样。
第四节 游戏的分类
游戏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游戏按照其内容和方法的性质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角色游戏(也称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社会和大自然界中的各种角色,从中模拟社会中成人角色的行为规范,学习自然界中动植物的有关知识,是模仿、想象与创造相结合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的模拟性、表演性、创造性的特征很突出,竞赛性的特征并不明显。幼儿特别喜欢角色游戏,这类游戏像戏剧那样富于想象和创造,因此,幼儿教育界也叫它创造性游戏。有一位教育专家观察过一千例“医生听诊”的幼儿角色游戏,他发现几乎没有一例是完全相同的。幼儿玩的“过家家”(又称“姑姑宴”)“小宝宝”“娶新娘”等,是模拟请客吃饭、喂养孩子、结婚娶亲等的社会生活。“医生听诊”“小先生”“开火车”“小小售货员”等,是表现他们对工作和劳动的向往与模仿。
小学和初中少先队员也玩角色游戏,就模拟成人角色的活动这一点,与幼儿角色游戏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儿童和少年的角色游戏更贴近现实生活,是儿童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与角色模拟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也称之谓角色模拟活动。对低龄儿童来说,这种模拟活动的游戏成分较大,对大龄少年来说,真实生活的成分较大,而游戏只是外在的形式。少先队活动中的军事游戏,“抢占高地”“搜寻俘虏”“夺红旗”“雪地追踪”等,就是少先队员对解放军、武装警察所从事的工作的向往和模拟。初中队员举行的“少年法庭”,其形式是角色游戏,其内容与成人几乎相同,是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一种模拟活动。
少先队活动中除了直接玩各类游戏外,往往采用角色游戏的形式与队活动内容相结合。“小树叶找妈妈”“昆虫审判会”“假想旅行团”“‘小马虎’漫游‘细心国’”“小交警”“少年军校”等都是这一类角色模拟活动。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雅曾经指出:“从游戏到实际的活动的转变过于急剧,在自由游戏和学校的正规学习之间就会产生无可弥补的裂痕。这里需要有过渡的形式„„”少先队角色模拟活动就是过渡形式的一种。
二、结构游戏
用积木、积塑、智力七巧板、拼图以及其他物品,通过想象、设计和拼搭,创造出表现大自然和社会中人和物表象的游戏。结构游戏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很有作用。如用智力七巧板可以拼出两千多种人和物的图案,丰富的想象和变化创新的能力就寄寓其中。结构游戏的用具一般都很便宜,但孩子们常玩常新,百玩不厌,有利于智力开发。积木、积塑游戏为幼儿所喜爱。智力七巧板、拼图游戏为小学生所青睐。初中少年则喜欢用金属零件组装各种车辆、机器和武器模型,其实这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结构游戏。
三、活动性游戏
它包括着体育游戏、娱乐游戏、军事游戏三种,是以活动身体为其主要特征。体育课上玩的球类游戏、棒类游戏、绳类游戏以及跑、跳、追逃类的游戏多属体育游戏。娱乐游戏则以愉悦心情为其主要功能,“猜领袖”“明七暗七”“抛笑”“击鼓传花”“抢椅子”“敲锣、打鼓、放鞭炮”“数青蛙”等,都是娱乐游戏。军事游戏则是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的游戏,多在野外进行。
四、智力游戏
以促进智力发展和增长知识为其主要功能的游戏。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五个要素组成,智力游戏都是用来开发这五种能力的。注意力是智力的组织者。“山羊的尾巴朝哪里?”这道智力游戏题主要是考察注意力的。答案是“朝斜上”。观察力是智力的门窗。“‘申’字里包含着哪24个汉字?”答案:“申”字里包含着:一、二、三、口、日、田、曰、十、士、土、王、上、工、干、丰、由、甲、山、出、击、旧、七、古、中等24个汉字。日本孩子常玩的“散步大会”(到野外散步后,游戏者回答组织者提出他们在散步中见到的若干问题),是属于观察力游戏。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笔的想象”和即兴哑剧小品表演等属于想象力游戏。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四顶帽子”“21猜”等都是属于推理思维的游戏。有一个思维力游戏叫“公安局长”:一天清晨,公安局长到茶馆喝早茶,他一边喝一边同对座的老头下象棋。忽然,进来一个小男孩对公安局长说:“你还喝茶哪!家里你爸和我爸打起架来了,你还不赶紧回家!”说完,小男孩赶紧回家了。下象棋的老头儿问公安局长:“刚才那个小男孩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回答:“他是我儿子。”请问公安局长与打架的两个爸是什么关系?用推理的方法:局长的爸爸和局长儿子的爸爸正在家里打架,那么局长只能是儿子的妈,她是个女局长。“你爸和我爸打起架来了”,“你爸”是女局长的爸爸,“我爸”是女局长的丈夫。本来是十分简单的推理游戏,很多人说不出,主要受到定向思维的干扰,他们总认为公安局长是男性,从不往女性上想。
学科游戏又称教学游戏,是智力游戏中的一个门类,它是围绕各个学科知识编创的一种游戏。学科游戏具有启发学习兴趣,复习、巩固、灵活应变和创造性地应用学科知识,培养观察、计算、思考、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等动能。以其内容可以分为语文游戏、数学游戏、常识游戏、地理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美术游戏等。每一种学科游戏根据自身的知识特点,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进行编创。如语文游戏就有“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有趣的文字”“可笑的错别字”“猜谜”“绕口令”“词句游戏”“成语接龙”“猜成语”“找(歇后语的)尾巴”“迷宫连成语”“连环成语”“成语接力”等多种形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重视智力的开发,学科游戏越来越受到重视。
游戏还可以用年龄来分类,分为幼儿游戏、儿童游戏和少年游戏。用游戏规模的大小,参加人数的多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个人游戏。用有无玩具分为玩具游戏和徒手游戏。用游戏的场所分,分为室内、室外、野地、水上和冰雪游戏等。游戏的分类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以利于编创和指导。
第五节 游戏的编创
改编和创新游戏是少先队辅导员的一种基本功。
一、编创游戏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确定游戏目的。游戏目的是游戏的灵魂,它对游戏内容和结构提出指导性要求。如游戏的目的是自娱性的课间休息,调节精神,缓解大脑疲劳。这一目的要求游戏具有活动性、娱乐性,但活动量不要过大,也不宜过于激烈,不宜玩动脑为主的智力游戏,宜设计成三五个小伙伴的小群体游戏,即玩即散。在课间十分钟校园里常见的“掷包”游戏即是一例。
(二)设计游戏的具体结构。游戏的结构是指游戏怎么样玩法,是游戏的内容及组织形式,游戏结构的设计是编创游戏的关键,因为它要能充分体现游戏的目的,又要表现出趣味性、活动性和竞赛性等游戏的特性,是编创游戏的中心环节。如上海苏州路小学少先队设计一个目的是活动身体、团结协作的体育游戏“双龙戏珠”。其游戏结构如下:两个十人小队面对面横向排列,十名队员手拉手并 高高举起,小队间隔五米,形成双龙对峙。两队中心点放一皮球,比作珍珠。指挥者发令后,两队由龙头带领穿门,先从第二第三个队员拉手之下穿过,依次进行,直到穿过第九名队员与龙尾手拉的门后,由龙头拉着全队人员去抢得“珍珠”,先夺得者为胜利。这一游戏结构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和活动身体的双重目的,有情趣,竞赛性很强。
(三)拟定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公正地进行,也是游戏纪律。如“双龙戏珠”的规则有:听从命令;在穿门的全过程中,十名队员始终要手拉着手,如有断开必须在三秒钟内重新拉上,否则被罚为输;在抢珠时出现断龙现象则判为输;三盘两胜制。
二、游戏编创的方法
(一)变化法。以原有游戏为依据,对它们进行改编。变化法又可以分为侧重在变内容、变方法或规则和变场合等几种。
变内容。游戏方法大致相似,其内容有所变化。“击鼓传花”传的方法不变,传的内容变成同学间互赠的节日礼物,就变成了“分配礼物”。传的不是物而是笑,便成了“抛笑’。传的是一句有同音、近音、谐音和诙谐有趣的一句话,如一队传的是“妞妞骑牛,牛扭,妞妞扭牛”,另一队传的是“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即变成了“传话”。几组队员互相口头传球,“我的一球碰三球”“我的三球碰二球”„„就变成了“碰球”游戏。
变方法。同一类性质的游戏,变化其玩法和规则创造新游戏。如“踩尾巴”“踩气球”和“看号叫号”这三则游戏,都是训练游戏者机智灵巧的品质,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玩法上有所变化。
变场合。游戏的内容与玩法大体相仿,只是变化场所产生新游戏。平地上玩的“老鹰抓小鸡”,在游泳池中则演变为“打龙尾”,由手抓变成用皮球打击。
(二)联想法。由一个事物想到和它有关的另一个事物称为联想。本书 第六章《少先队的活动教育》第三节“联想出新法”中,列举了从“比巧手运动会”到“空气游乐会”的一组游戏活动,就是采用了由此及彼的联想出新的方法。这里再举一例:“解结”。一条小线打了结,人们可以绕来绕去把它解开。8名—10名队员同站一圆圈,互相交叉地手拉住手(两个人不要互握两只手),这时他们的手和胳膊就像小线似地打了多个“结”,通过他们钻过来、跨过去,转过来、转过去,使本来打着“结”的手臂变成一个圆形的“线”(此时,有的队员仍是脸朝里,有的变成脸朝外,但依次手拉着手),“结”被解开了。这则别开生面的观察力游戏就是由日常生活现象联想而成的。
三、分析组合法。对某个复杂游戏加以解剖分析,取其—部分来玩。如大人玩的“21猜”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度逻辑推理能力,儿童们玩不起来。把它变成“7猜”,猜的仅仅是本中队的队员,他们就会很感兴味了。把许多障碍游戏的内容组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勇敢者的道路”,就是采用了组合创新的方法。
四、反向设计法。事物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从逆向设计游戏往往会产生幽默和风趣。娱乐游戏“不听指挥”“对面回答”,智力游戏“说反字”等都是从反向设计的。反向设计可以多角度地去编创,上述三例是从行动和字意的角度反向设计的。如果从真与假互变的角度去思考,军棋是真实的军事行动变成棋类游戏,由真变假。我们反过来想,把假棋子变成“真”,“活军棋大战”这一军事游戏就油然而生。
第六节 游戏的选择和组织
一、游戏的选择
辅导员帮助少先队组织开展游戏活动,首先遇到的是选择游戏。一个游戏的好坏首先要以游戏的教育性、趣味性、活动性、竞赛性四个特征加以衡量。第二,要把游戏目的、游戏者和环境、条件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智力,而选择的是一则体育游戏,没有实现目的;隆冬大雪纷飞,你偏偏选择一个室内游戏,错过玩雪地游戏的时机,实为可惜;游戏者是小学低年级队员,你却选择了一个多规则的复杂游戏,小孩子智能水平不相适应,玩不起来。因此,游戏的选择必须使游戏的目的、内容、方法、游戏者和环境、条件相适应相协调。
游戏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在通常情况下,哪类游戏这次玩或下次玩是并不重要的,因此,选择游戏主要应考虑下列两个方面。
(一)游戏与不同年龄游戏者的生理、心理特点相符合相适应,这应是选择游戏的主要依据。游戏的适应范围广阔,有的游戏是多角色的,如果对不同年龄阶段(特别是相近年龄阶段)的队员作硬性的绝对的规定,这个游戏必须中年级玩,那个游戏高年级不许玩,这样往往会导致错误。高年级队员有时还愿意玩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中、低年级也乐意参与高年级的某些游戏,在复杂游戏中充当自己适宜的角色。但是这并不是说游戏与年龄特点之间没有规律可寻。根据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研究和少先队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的游戏各有自己的特点。
7岁-8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个性意志品质发展不充分;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骨骼韧带系统十分柔软。他们的游戏多是跑、跳、投掷和其他自然动作,以及这些动作互相配合的产物。他们喜欢有情节的带角色模拟性质的活动游戏,游戏里往往还伴着对话和唱歌。游戏结构简单,规则单一,动作重复。游戏里动作的力量、速度的要求不能很强,因为过分紧张,单方面负担的动作会对他们柔软的骨骼韧带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低年级游戏往往是不分队进行对抗,而在一个集体里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一起玩耍。这一阶段男女儿童的游戏没有什么差别。
9岁-10岁儿童,体力、智力和能力比低年级儿童有了较大发展;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了相当的发展。活动性游戏是这一阶段儿童的主体游戏。他们喜欢分队对抗性的竞赛游戏,这一点与低年级儿童有较明显的不同。中年级儿童仍然喜欢有情节性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可以复杂一些,时间可以稍长,活动量适当增大。男女儿童的游戏仍无明显区别,但跑跳的速度、投掷、投球的能力男童更强些,平衡、韵律对女童更适宜。
11岁-14岁少年,肌肉系统和心、肺的发育日益加强,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也日益加强,抽象思维发展较快,同志间的情谊感、集体荣誉感增强,表现出勇敢、顽强,自主性强。但初中少年动作表现得迟缓、不够灵敏。少年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智力游戏产生了很大兴趣,喜欢跑、跳、投掷与发展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能力相结合的智能性活动性游戏;喜欢对抗性强、同伴间互相帮助和救援的集体游戏;喜爱多规则的野外军事游戏。由于少年们十分勇敢、顽强,自主性、荣誉感很强,他们在游戏中表现莽撞,不顾一切,容易犯规或发生争吵,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倾向。在初中少年游戏选择中,应多选择训练灵敏、动作迅速的游戏,有意识地去克服他们动作迟缓、欠灵敏的缺点。男女少年游戏的区别较大。少女的心、肺、血管系统机能较低,肌肉组织比男少年弱,腿短、步幅小,在需要耐力、速度过分紧张的游戏中,表现差于男少年;她们适合玩有韵律、协调、柔软的游戏动作。由于少年们的身体仍处在发育之中,用力过大,过分紧张、时间太久的游戏,仍需要加以适当限制。
(二)游戏的选择与季节、场合、人数、条件等环境因素相和谐。如春天玩“找春天”;夏天玩“月下追踪”;“秋天玩“树叶造型”;冬天玩“穿过雪弹封锁线”,这就是游戏与季节相和谐。在山上玩“占领高地”“夺红旗”;在水中玩水中游戏;在平原玩“青纱帐里捉迷藏”;在旅行途中的车、船上玩“猜子”“碰球”“姐妹花”“杠子、老虎、小鸡、虫子”的酒令游戏;在教室的课桌上玩“桌上游戏”等,这是游戏与场合、环境的和谐。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寡,自然会影响游戏的选择。
二、游戏的组织
游戏不仅要选好,还要做好组织工作。再好的游戏组织得不好,或是玩不起来,或是发生争吵,不欢而散。组织好少先队游戏活动必须了解各种少先队游戏活动的特点,针对其特点做好组织工作。
(一)“快乐的十分钟”。这是以游戏为主体的课间活动,课间游戏的特点是:小型、多样,几个人十几人参加,时间短促,组织工作简单,可随时玩随时停止,无需什么道具和准备,徒手即可进行,或只需一个沙包、皮球、一块石子、手绢就可以玩。课间游戏以活动性、娱乐性为主,以达到消除用脑疲劳和休息的目的,调节精神。课间游戏几乎天天进行,堂堂课间进行,其组织工作主要靠队干部和游戏积极分子去做。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教会他们一批为孩子们欢迎的小型游戏。开展“快乐的10分钟”中、小队竞赛,促使活跃。
(二)中小队集体游戏。这类游戏在队活动中或夏令营里玩,玩起来比较正规,时间较长,游戏的质量也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者往往是辅导员和文体委员。中小队集体游戏的组织工作有下列几方面。
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这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组织工作,否则游戏是无法进行的。讲解要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边讲解边示范,让队员边听边看,完全弄明白游戏的玩法;最后还要让听者提出问题,进行答疑。在玩第一次后根据玩的情况有针对性重复讲解,纠正缺点。
挑选游戏的领头人和指挥者。辅导员或文体委员要挑选热情、活泼、大方、机灵、风趣的队员来领导游戏,这样会使游戏活动热情高涨,十分活跃,产生良好效果。
确定评判人员。许多竞赛性游戏需要有公证人,对游戏双方进行监督和裁判,评定优劣胜败。评判人员应公正、公平、有威信,能熟练地掌握游戏方法和规则。中队游戏有一到三个评判人员即可。联合中队或大队举行的复杂游戏视具体需要可酌情增加。
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在场地上进行的游戏需要准备小旗、哨子、木棒、球、沙包、白粉等;在野外举行的游戏需要准备旗子、小卡片、路标标记、磁针、粉笔等。游戏的用具和标志尽可能明显、鲜艳、触目,野外游戏用的标志不宜用绿色,以引起游戏者的注意。发动队员们自己制作游戏用具,节约开支,又具有教育意义。
游戏完毕要总结、讲评,表扬游戏中的好人好事,指出游戏中的缺点,以利下次游戏的开展。还要清扫场地,归还物品,做好善后工作。
(三)“少先队游戏宫”。一个学校都有十几个教室,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玩室”呢?玩占据孩子们生活的半壁天下,应该创设条件。在有条件的学校里应开设“少先队游戏宫”。游戏宫的布置以游艺性游戏和智力性游戏作为主体。创设条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艺游戏:套圈、钓鱼、瞎子摸鼻、线拴乒乓球穿孔、汽枪射击、电动游戏、克朗棋、灯谜等。从各种少儿报刊书籍上搜集多种智力游戏,画写出来布置在墙上,供游戏者解答。游戏宫应定期介绍推荐新的集体游戏,表彰游戏积极分子。
(四)“少先队游戏节”。游戏节是孩子们玩的节日,是玩的大赛,也是平日少先队游戏活动的大会演、大检阅。“少先队游戏节”可以“动体动脑,锻炼体魄,玩中长智,学玩结合,学习创造”为主题思想,以中、小队开展创造性游戏竞赛作为中心内容,并辅之以“快乐10分钟”游戏大赛、游戏宫的开放等。游戏节以一个月时间为好,每周一次的队活动时间都可用来开展游戏表演和竞赛。为了使游戏的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少先队大队可以在事先分配给各中队创新游戏的内容,如编创教学游戏、智能游戏、游艺性游戏、课间小型游戏、科技游戏、有地方特色的游戏,使创造性游戏五彩缤纷,各具异彩。为了推动游戏节活动蓬勃发展,事先要公布竞赛项目和多种类的奖励项目,如创造性游戏最佳设计奖、游戏活动组织奖、10分钟小游戏普及奖、最优指导者奖、游戏明星等。要像奖励学习成绩优秀者那样奖励那些“玩大王”,优秀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玩得好。最后一次的游戏节活动要开得热烈、隆重、多采、欢乐,师生同玩,并充分体现少先队员是游戏节的主人翁。
第二篇:少年儿童法制教育
加强少年儿童法制教育
努力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而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是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从依法治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少年獐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努力在全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我们把法制教育、法制宣传纳入全系统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将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果作为学校双文明评比、学校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二、建设两支过硬的法制教育队伍
要保证法制宣传教育的质量,关键要有业务精、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我们一直注重系统内外两支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全系统机关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普法培训,充实法律知识,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自觉性和工作水平。
二是与司法局合作,为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他们以案释法,以事明法,学生愿听、想听、乐听。在此基础上,各校又聘请了一些政法干警、武警部队的同志为校外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壮大了校外法制宣传教育的师资队伍。
三、开辟三条畅通的法制教育渠道
第一,课堂教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小学思品、社会、语文等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普法教育,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主渠道。各校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紧扣教材,坚持“四多”、“四少”的教学原则(即多讲维护法律的事迹,少讲坏人所谓的“威风”;多讲好人好事,少讲恶人丑闻;多分析犯罪原因,少讲犯罪细节;多些辅助活动,少些简单说教),认真挖掘教材内在的普法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普法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得到普法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如社会课上贯穿了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方面的法律知识;自然课上加入了对水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知识的介绍;在教小学低年级的《认识交通岗》一课时,将《交通规范》编成儿歌,孩子们唱着“马路口,谁站岗?红绿灯,闪闪亮。红灯停绿灯行。红灯亮了不能走,黄灯亮了等一等,绿灯亮了才能行”的儿歌,同进也就把有关的交通法规牢牢地记在心中。第二,主题活动大力弘扬法制宣传教育。我区各小学每学期均要安排一至三个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有的学校开展了“讲文明、守纪律”、“自我保护”教育周活动,有的学校开展了“交通法规宣传月”活动。2001年4月,汶河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体少先队队员开展了“国旗,我爱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举办了《国旗法》和《国徽法》知识竞赛,参加了广陵区少工委举办的“我为国旗添光彩”的征文比赛。2001年9月,城南小学组织了“看百部优秀影片,读百本优秀书籍”活动,举办了“我最喜欢的银幕英雄”演讲活动,播放了《童规》系列录像。这些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少年儿童的法制意识。
第三,课外活动积极渗透法制宣传教育。课外活动是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指导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有效途径。我们一直重视校内外两方面的课外实践活动,部分学校先后成立了书法、绘画、演讲、声乐、舞蹈等课外活动小组,将有关法律法规条文内容编成儿歌或谱成歌曲让学生朗读、演唱,将一些案例编成小品让学生演出,使学生娱乐中受到法律的熏陶。东关小学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交警大队共同开展了“珍爱生命、注重安全”交通法规教育实践活动,小交警队员们身着洁白的“警服”,佩戴鲜红的肩章,与市交警中队的叔叔阿姨们一道值勤、站岗、疏导车辆、纠正违章,他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广陵小学的学生们在司法干警精心指导下,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组织“模拟法庭”活动。从法官组成到法庭布置,从开庭调查审理到法庭宣判,严格审判程序,一丝不苟,逼真传神。“模拟法庭”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有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工人子弟小学的师生与环保部门联合举办了环保知识竞赛,宣传《环境保护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夏令营,带领学生走出家门,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四、落实四项有效的法制教育措施
一是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各校在校园内设立了普法橱窗、普法宣传牌,不定期更换内容;在校“红领巾”广播台栏目中设立了“法制天地”等专题节目,定期播出。各班教室的黑板报均辟有“法制园地”小专栏,内容有法律名词解释、守法儿歌、守法光荣事迹等。与此同时,我们还走出校园,和法院、交警支队、消防支队、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活动,接受普法教育。
二是保证法制宣传教育时间。我们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法律知识咨询日对学生开展集中性普法教育,各班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随机性普法教育。三是办好家长学校。我们充分发挥全区21所家长学校的作用,将法律教育空间拓展到每一个家庭,让家长成为家庭法制教育者。跃进桥小学在2001年十期家长学校活动中,专门举办了4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法制常识,进行案例分析或提出教育建议。汶河小学在家长学校开学期间,发现极个别家长对子女偷拿家中财物不以为意,老师严肃指出:家长的纵容和过分的溺爱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会导致孩子滑向违法的边缘。经过努力,家长迅速端正了态度,采取果断措施,纠正了子女不正确的行为。家长学校的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少年儿童普法的开展。
四是加强评估检查。为了推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结合每学期一次的综合督导,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纳入检查考核内容,制订评估细则,组织检查。另一方面,我们把教师的师德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法制宣传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凡师生中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一律取消其文明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资格。
今后我们将继续遵循邓小平同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教导,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法制意识,增强少年儿童的法律素质,努力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
第三篇: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现年*岁,**族,****小学*年级*班学生,学习委员,少先队大队长。她的一言一行真实展现了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她勤奋好学,心灵美好,充满爱心,自强自律,品学兼优,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阳光女孩,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为班级、为学校增光添彩。
在学校,她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刻苦钻研,成绩优异,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做事求完美,做人求真诚,勤于实践,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毅力的优秀学生。在学习上,她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了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以及巩固知识,做到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爱思考,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她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作为班干部,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她勤勤恳恳地为集体,为同学服务,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好帮手,如每天督促同学佩戴红领巾,协助老师组织班级纪律、检查卫生、安全等情况,对老师交给的任务她总能做得井井有条,及时完成任务,她还经常协助大队辅导员老师积极组织少先队员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开展班级有关活动,她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了良好班风、班纪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从入学以来,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时,总是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她耐心地帮助其他同学纠正舞蹈动作,即使在繁忙的学习中,她带领同学们编课本剧、话剧、小品、相声等形式各样的节目,使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变得广泛,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平时,她总是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她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尊老爱幼,老师常常夸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她上学从不迟到、早退或逃学,上课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按时按量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学校开展“弯弯腰拾垃圾”活动,她带头把地面的垃圾拾起。开展“与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中,她带头不买零食,不乱热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别人,看见有同学违法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她勇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她总是主动上前劝阻,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误的同学沉下气来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
***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乐于助人,她经常主动关心班上学习较差的同学,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她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仔细分析,直到他们弄懂为止,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在她的热心帮助下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学校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建立了自己的威信,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由于她的突出表现,曾多次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微笑是她一贯的表情,当别人踩到她的脚或弄坏了她的钢笔而忐忑不安时,她的微笑避免了一次误会危机。有一次,值日生没有把黑板擦干净受到批评而生闷气,作为班上学习委员的她又面带微笑把黑板擦干净,从此,这个值日生再也没有出现黑板没擦干净或地面没打扫干净的事了,还有一次,为了出好班级的黑板报,***同学与其他两位同学一直坚持到下午6点多才离校回家吃饭,有时为了完成学校、班级布置的任务,休息日也全然不顾。
在家拉里,从小起她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邻里的朋友还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哭闹时,她已在许多方面学会了自理自立。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她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上小学后,她越来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由于爸爸平时工作繁忙,家里所有的农活都有妈妈来承担,除了农活,妈妈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懂事的她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从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烧火、扫地、收拾房间等。一次,妈妈生病了,晚饭也没吃,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妈妈床前,然后急忙跑到乡卫生院给妈妈买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给妈妈吃药。她又搬来凳子,一边做着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她才安心的去睡觉,***同学不仅是对妈妈这样,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这样,对左邻右舍都是这样。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她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她从不吵闹着要妈妈给她买衣服,衣服旧了她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学,妈妈的朋友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给她,她也都不嫌弃,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她,她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礼物,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本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
***同学在学校里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努力拼搏,她深信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一刻也不敢松懈,只要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心,总会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谱写一幅美丽的篇章。
第四篇:少年儿童心理学
少年儿童心理学---“心理孤儿”现象产生原因
和显平2010-9.27-2010.9.3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作为“地球村”村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心理孤儿”学生,不象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据中国家庭调查,每周纠纷在两次及以上的:30岁以下组占52%,30—45岁组战34%,45—60岁组占21%,60岁以上组占16%)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今天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适应困难。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学习被耽误,心理上受影响,经过拨乱反正,一部分人抓住机遇而重新走进学校,但仍有不少人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未能弥补过去在文化上的“空白”。因此,他们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一位中学生家长曾对孩子的老师说:“老师,说起来心理很惭愧,如今糊里糊涂当了家长,却不知道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文革”使这些家长成为像错过季节的庄稼,他们是带着无尽的遗憾步入社会、步入中年的。他们把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惟恐错过这个成长季节。他们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或用大道理压人或“棍棒相加”(据一位全国优秀辅导员对某小学的调查,全班48名学生,没有挨过父母打的孩子只有1人,27%的家长用棍子„„),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更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进了套房或别墅,摆脱了“老小三口一张床,煤炉、马桶去一房,一门多户矛盾多,三代同堂难分房”的困难境地。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第五篇:服务少年儿童
服务少年儿童,培养合格人才
———记牟定县凤屯中心小学少先队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少先队。少先队具有儿童性、群众性、教育性、政治性、自主性的基本特征。团结教育少年儿童,代表和组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是少先队的主要任务;少年儿童是少先队工作的主体,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是少先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保障,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理念。
我凤屯中心小学所辖10个完小,设有10个少先队大队部,66个中队,有少先队员1600余名。我们始终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开展少先队工作中,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1
意见》和《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继续弘扬“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社会风尚,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引导全校广大少年儿童展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和谐局面,体现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以及“把我校建成环境美、校风优、质量高、有民族特色的文明小学”的学校奋斗目标开展活动。
我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安全等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开展好以下少先队工作:
一、加强少先队组织机构建设,基础建设得到巩固
1、增强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巩固少先队大、中、小队建设,开展好队会、队日活动,积极发挥少先队在班集体建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少先队员自主创建红领巾小社团、宣传阵地。
2、加强乡镇中心校少先队组织建设。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建立健全乡镇中心校少先队组织。
3、大力探索社区少先队工作。加大对社区少先队工作的调研,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有效途径。
4、活跃少先队工作。开展“走好人生第一步,争做合格小学生”主题教育,做好中小队、团队衔接工作,进行团的基础教育,协助中学共青团组织开展好“推优入团”工作。
二、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深入推进少先队品牌活动
1、广泛开展和推进“雏鹰争章”活动。结合《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实行)》的普及实施,各基层少先队组织根据纲要中分年级工作内容建立健全“雏鹰争章”活动体系,在基层少先队组织中普及开展;推进完善“雏鹰争章”作为少先队员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手段工作,使其与少先队的表彰奖励相结合,以“雏鹰争章”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少先队服务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2、积极拓展“手拉手”活动。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群体为重点,深入开展“共享阳光——千名少先队员牵手千名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活动,促进城乡少儿的共同交流和合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共同享受爱的阳光,一起健康成长。
3、推进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围绕“保护七彩云南,青春建功行动”,开展青少年生态体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关心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继续推进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广泛招募少先队员为“红领巾环保小卫士”,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培养少先队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倡导者。
4、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牟定繁荣我准备”主题活动。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牟定繁荣我准备”主题教育。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抓住“六•一”、“十•一”、少先队活动日、建团85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重大节庆日的契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少年深入了解祖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美好前景,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宣传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5、继续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以开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实践体验活动为主要途径,鼓励各校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活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引导少年儿童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学校少先队大、中对、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以《纲要》的实施为重点,加强对学校少先队大、中对、队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利用假期对学校大队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聘任制度。在每学年初,学
校根据各完小教师实际,聘请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少先队工作,关心热爱少年儿童的年轻骨干教师为各完小少先队辅导员,全面负责本完小的少先队工作。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师生们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学校活力,增进了师生情感,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味到了快乐,受到了教育,收到了实效,真正突出了少先队活动的教育性、趣味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我校的少先队活动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党委政府和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一如既往、克难奋进,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好学校少先队工作,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更有活力、有特色、出成绩。
牟定县凤屯中心小学
200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