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8: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

第一篇: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

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作者:沪江英语 来源:网络

人物介绍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1926-),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加冕于1953年6月2日)。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Elizabeth II(born 1926)becam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pon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George VI, in 1952.She was a popular queen who was also respected for her knowledg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tate affairs.The prime ministers who served under her were impressed by her knowledge of state affairs—gained by conscientious reading of state papers contained in the Red Boxes, dispatch cases which followed her everywhere.Her popularit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disputable.The queen, perhaps in part influenced by her strong-willed and perceptive husband, started some new trends toward modernization and openness in the monarchy.Her efforts were not unsuccessful.The queen and her activities command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respect.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个月)。以她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女王继位: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国内外关系: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

王室家庭与形象: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

支持度: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的支持及爱戴。据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而据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的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

银幕上的伊丽莎白女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举国悲痛欲绝,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民众反王室的情绪相当高涨,紧急形势让王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面对此刻棘手的情势,必须尽快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让王室摆脱信任危机,女王重新修好与国民的关系,而自己也在当中树立权威。电影《女王》(The queen)2006年获6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获1项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女王The Queen(2006)

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 海伦·米伦 迈克尔·辛 阿历克斯·杰宁斯

After the death of Princess Diana, HM Queen Elizabeth II struggles with her reaction to a sequence of events nobody could have predicted.当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世界震惊。大众对英国皇室产生了怀疑,皇室信用急剧下降,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时并没有站出来,而是和家人们躲到了度假行宫巴尔莫罗堡的高墙之后。首相托尼·布莱尔一上任就要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皇室情绪,压力颇大,他必须尽快找出办法,令女王和人民的关系再次和睦起来。

第二篇: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人物介绍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1926-),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加冕于1953年6月2日)。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Elizabeth II(born 1926)becam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pon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George VI, in 1952.She was a popular queen who was also respected for her knowledg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tate affairs.The prime ministers who served under her were impressed by her knowledge of state affairs—gained by conscientious reading of state papers contained in the Red Boxes, dispatch cases which followed her everywhere.Her popularit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disputable.The queen, perhaps in part influenced by her strong-willed and perceptive husband, started some new trends toward modernization and openness in the monarchy.Her efforts were not unsuccessful.The queen and her activities command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respect.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个月)。以她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女王继位: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国内外关系: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

王室家庭与形象: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

支持度: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的支持及爱戴。据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而据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的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

相关阅读:

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回顾伊丽莎白二世生平>>>

英女王登基60年: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伊丽莎白女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演讲(视频+双语)>>>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钻石庆典”纪念日!>>>

英国女王2012圣诞致辞 首次3D形式录制播放>>>

在位60年,英国女王时刻与时俱进>>>

银幕上的伊丽莎白女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举国悲痛欲绝,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民众反王室的情绪相当高涨,紧急形势让王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面对此刻棘手的情势,必须尽快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让王室摆脱信任危机,女王重新修好与国民的关系,而自己也在当中树立权威。电影《女王》(The queen)2006年获6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获1项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女王The Queen(2006)

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 海伦·米伦 迈克尔·辛 阿历克斯·杰宁斯

After the death of Princess Diana, HM Queen Elizabeth II struggles with her reaction to a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sequence of events nobody could have predicted.当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世界震惊。大众对英国皇室产生了怀疑,皇室信用急剧下降,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时并没有站出来,而是和家人们躲到了度假行宫巴尔莫罗堡的高墙之后。首相托尼·布莱尔一上任就要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皇室情绪,压力颇大,他必须尽快找出办法,令女王和人民的关系再次和睦起来。

“成千上万人疯狂下载。。。

更多价值连城的绝密英语学习资料,洛基内部秘密英语,技巧,策略

请在 网上 申请报名”

http://www.rrting.net/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第三篇:英国历史人物:玛格丽特 撒切尔

英国历史人物:玛格丽特 撒切尔

作者:沪江英语 来源:网络

人物介绍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连任三届,任期11年。若只以连续而单一的任期计算,则是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伯爵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2004年,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撒切尔的评价在20世纪英国首相中位列第四。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was a British politician who was the Prime Minister and the Leader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She was the longest-serving British Prime Minister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is the only woman to have held the office.A Soviet journalist called her the “Iron Lady”, a nickname that became associated with her uncompromising politics and leadership style.As Prime Minister, she implemented policies that have come to be known as Thatcherism.Thatcher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serve as the opposition leader in the House of Commons.As party leader, Thatcher made history in May 1979, when she was appointed Britain's first female prime minister.Margaret Thatcher died on April 8, 2013, at the age of 87.Thatcher's policies and actions continue to be debated by detractors and supporters alike, illustrating the indelible impression that she has left on Britain and nations worldwide.撒切尔夫人的名言

If you just set out to be liked, you would be prepared to compromise on anything at any time, and you would achieve nothing.如果你一心为了讨喜,那你就要准备随时随地的屈就,并且你会一事无成。

I am in politics be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good and evil, and I believe that in the end good will triumph.从政是因为有正邪之争,而我坚信邪不胜正。If you want something said, ask a man.If you want something done, ask a woman.如果你需要信口开河、会说的人,得找个男人;如果你需要找具体做事儿的人,一定要找个女人!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And where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Pennies don’t fall from heaven — they have to be earned here on Earth.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脚踏实地去挣。

We want a society where people are free to make choices, to make mistakes, to be generous and compassionate.This is what we mean by a moral society;not a society where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everything, and no 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te.我们想要一个人民可以自由的选择、犯错、持有宽容及同情心的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社会;不是一个国家要负所有责任,而没有人须要为国家负责的社会。

Being powerful is like being a lady.If you have to tell people you are, you aren't.做大人物就像做淑女一样。如果你告诉人们你是,那就说明你不是。

Any woman who understands the problems of running a home will be nearer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of running a country.了解持家难处的女性,较易明白治国之难处。

银幕上的撒切尔夫人

突破性别、阶层的重重阻碍,从一个食品杂货商的女儿变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这看上去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出现的故事,却是撒切尔夫人的亲身经历。尽管人们对她的评价不一,但她一生的拼搏向上的精神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铁娘子:坚固柔情The Iron Lady(2011)

导演: 菲利达·劳埃德

主演: 梅丽尔·斯特里普 吉姆·布劳德本特 奥莉薇娅·柯尔曼

An elderly Margaret Thatcher talks to the imagined presence of her recently deceased husband as she struggl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death while scenes from her past life, from girlhood to British prime minister, intervene.影片重点聚焦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度过的17天,这17天也是她整个政治生涯的转折点。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获胜而告终,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也成倍增加,并在来年成功赢得了连任。

第四篇:历史人物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75、杀妻救将(吴起)76、前倨后恭(苏秦)77、不学无术(霍光)78、三令五申(孙武)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82、老骥伏枥(曹操)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87、拔山盖世(项羽)88、侧目而视(苏秦)

89、庖丁解牛(庖丁)

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93、笔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韩信)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9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9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99、路人皆知(司马昭)100、百步穿杨(养由基)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一)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近义] 一气呵成 趁热打铁

[反义]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

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2.一字千金

[释义]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辨形] “金”不能写作“斤”。

[近义] 一字千钧 一字一珠 字字珠玑 青钱万选 [反义] 一文不值

[用法] 多用作褒义。指对文章稍加改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一般作定语、宾语。[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

[英译] A single word is worth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的一段时间,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食客数千人,吕不韦想他的地位不次于别人,也养了三千食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名有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吕氏春秋》,备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郑谷)

[释义]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语出] 明•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用法] 一般作宾语。[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李明是我的同学;又是我的~;我的好多作文都是经他手改的。[成语故事]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4、一饭千金(韩信)

[释义]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 唐•沉亚之《旌故平卢军节士》:“当渴饥之望也,~,未足者不能十金。” [成语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补充说明]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5、东山再起(谢安)

[释义]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 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辨形] 再;不能写作“在”。

[近义] 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重燃 重作冯妇 [反义] 风流云散 一去不返 过眼烟云 急流能退

[用法] 多用于本来有势力、有地位或有影响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析] ~和“卷土重来”、“死灰复燃”;都有“失败后重新出来活动”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和“卷土重来”偏重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死灰复燃”偏重指恶势力、坏现象。②~多用于人;而且大多是本来有势力、有地位的人;“卷土重来 ”不限于此;它的适用对象宽得多;“死灰复燃”应用范围更广;既可指人;也可指事与物。[成语故事]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荆轲)

[释义]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正音] 见;不能读作“jiàn”。[辨形] 图;不能写作“途”。[近义] 东窗事发 原形毕露 [反义] 显而易见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舞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 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7、纸上谈兵(赵括)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近义] 坐而论道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反义] 埋头苦干 脚踏实地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夸夸其谈”(582页)。

[例句] 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英译]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

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廉颇)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正音] 荆;不能读作“jīn”。

[辨形] 负;不能写作“赴”;荆;不能写作“京”。[近义] 引咎自责 [反义] 兴师问罪

[用法] 多用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勾践)

[释义]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正音] 尝;不能读作“cánɡ”。[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近义] 发愤图强 宵衣旰食

[辨析] ~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释义]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正音] 竿;不能读作“ɡàn”。[辨形] 竿;不能写作“杆”。[近义] 逼上梁山 [反义] 忍辱偷生

[例句] 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11、三顾茅庐(刘备)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结构] 动宾式。

[例句](1)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2)新任厂长~;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英译] call on sb。repeatedly [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12、孺子可教(张良)[释义] 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

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四面楚歌(项羽)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 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正音] 楚;不能读作“cǔ”。[辨形] 楚;不能写作“触”。[近义] 腹背受敌 山穷水尽 [反义] 安然无恙 旗开得胜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腹背受敌”(329页)。

[例句] 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又调来几支队伍;使敌人陷于~的绝境;不得不缴械投降。[英译] be utterly isolated [成语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

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14、老当益壮(马援)

[释义]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辨形] 壮;不能写作“状”。[反义] 未老先衰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工作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郭大夫虽然离休了;但他~;仍然工作在第一线上。[英译] have a green old age [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 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语出]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正音] 戎;不能读作“jiè”。[辨形] 戎;不能写作“戊”。[近义] 弃文就武 [反义] 解甲归田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英译] 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释义]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正音] 殄;不能读作“zhēn”。[辨形] 殄;不能写作“珍”。[近义] 挥霍无度 挥金如土

[反义] 克勤克俭 精打细算 节衣缩食

[用法] 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一般作谓语、宾语。[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吃馒头还要剥皮儿;这不是~吗!

(2)敌人把大量食品倒入河内;简直是在~。[英译] waste natural products

17、暗渡陈仓(刘邦)

[释义]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正音] 仓;不能读作“chānɡ”。[辨形] 渡;不能写作“度”。[反义] 明目张胆 明火执杖

[用法] 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例句]

(1)我军终以~之计奇袭了敌军白虎团。

(2)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这一计谋。

18、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正音] 嗟;不能读作“jué”。[辨形] 嗟;不能写作“蹉”或“磋”。[近义] 盗泉之水 残羹冷炙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英译] a handout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释义]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近义] 大发雷霆 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 喜不自胜 欣喜若狂 喜形于色 [例句] 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发誓为班长报仇。[成语故事]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壁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

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近义]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 不学无术

[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例句](1)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的好习惯。

(2)那怕在公园里;他依然~。[成语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第五篇:历史人物

为真理而斗争

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2004年的4月3日,一位网友将韩瀚这首为悼念张志新烈士所写的诗歌《重量》贴在天涯社区网站上,引来网友阵阵感叹,也让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名字。

近现代杰出女性张志新,1930年12月5日生于天津一个教师家庭;其父张玉藻曾参加

过辛亥革命;其母郝玉芝毕业于山东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她还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妹妹。

1950年高中毕业后她被保送到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朝鲜战争爆发,为响应

党和国家的号召,她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当时部队急需俄语翻译,又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俄语。张志新提前毕业后留校工作,那时,曾真任人大哲学系团委书记,他们相识后而恋爱,最终结为连理。1955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们夫妻同时被调往沈阳工作;1962年,张志新被调到辽宁省委宣传部当干事。

1969年8月间,文革风暴袭来,在八亿中国人民神昏智迷,狂热的迷信、崇拜最高领

袖的时候;在无数中国的思想被一个人的思想所代替的时候;张志新以她独有的思想自由呐喊出了真理的心声!她对毛泽东地批评,对林彪地揭露,为刘少奇及一些老帅喊冤叫屈,在今天看来,卑之无甚高论;可是在那极端狂热的岁月,却不啻晴天霹雳!令“革命群众”心惊,因为那是绝对“犯上”的话;也令四人帮一类政治骗子心悸,因为苦心经营的骗局最怕真话点燃真理的火焰!

1969年9月24日,张志新被捕入狱,先判处无期徒刑,后改判死刑。在监狱的日子里,张志新遭受了生不如死的、灭绝人性的非人折磨。她在狱中被关在一个仅能坐立的小牢笼里,被与亲人隔绝,被与理解隔绝;被施以重刑,背着背铐,拖着沉重而冰冷的脚镣;多次被打,头发几乎被拔光;甚至被有人唆使的男犯人强奸、轮奸无数次,终至精神崩溃。最令人椎心泣血,怒愤填膺的是,张志新烈士在临刑前还要最后一次遭受惨无人道的非人折磨:1975年4月4日上午10时12分,张志新被“四人帮”爪牙的罪恶子弹夺去生命。临刑前被几个大汉按倒在地,在颈背垫上一块砖头,不麻醉不消毒,就用普通刀子割断喉管。她呼喊挣扎,痛苦至极,咬断了自己的舌头。这时,一个女管教员,听着,看着,惨叫一声,昏厥在地。

《一份血写的报告》的作者陈禹山,在调查张志新案件的时候,谈到张志新遗体的下落。他推测说,张志新的尸体可能被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用汽车运走,放在水泥池子里,用药水泡上,做病理解剖医学研究使用。遗憾的是,张志新遗体下落这个谜至今没揭开。

1978年10月16日,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张志新案撤销原判,平反无罪。1979

年3月1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宣布,为张志新同志彻底平反昭雪。31日辽宁省委召开了为张志新烈士平反昭雪大会并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中国不应该忘记她,她的精神一定要让后代知道。”这是当年采写报道过张志新事迹的原《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先生对她的态度。

是的,张志新烈士是一个坚持真理,勇于斗争,宁死不屈的人。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她可能是极端“不识时务”、“傻到不开窍”的人;因为尽管“革命群众”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开会批判“帮助”她;让她说些敷衍场面的话,以求明哲保身;毕竟那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不为自己的安危着想,还要为孩子们考虑;但是,张志新不仅没有收回真话,反而越发放开了真理的喉咙,说了更多的真话;她是真理的女儿,她有真理的性格,这可能是一般世人所难理解的。终于,她用自己一个女性的柔弱身躯顽强而痛苦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她是真正无愧真理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毫无疑问,假如张志新烈士是一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思想的“螺丝钉”;假如张志新在批判帮助下,能够反戈一击,把一切“罪过”都推给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一切无比高尚的赞美之词都献给毛泽东;那么她所获得到得结果绝对不会是这样。她明知最后的代价可能是死,却仍然不愿为此放弃她所认为的“真理”。我了解到,她曾经在审讯时也承认过“错误”,但第二天又翻过来:“我认为我应坚持我的观点”。然而,如果当时她那么做了,我相信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张志新这个名字。

我喜欢张志新烈士,除了她的勇气外,还有她的前瞻性。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认识她这个人的过程。因为我现在看来,她当时的某些言论体现出的政治洞察力和预见力可谓惊人——“再过去十年,有人看我们现在和党的领袖的关系,就像我们现在看以前的人信神信鬼一样可笑,像神话一样不可理解”;“无论谁都不能例外,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对谁也不能搞个人崇拜”。在辽宁省实行“军管”时,张志新就提出,军队不熟悉地方,“军管”容易出事,没想到“事”最后竟然发生在她身上。

作为新时期的女性,我敬佩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像她一样保持理性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客观地对待一切事物,甚至思想。不盲目趋从,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说真话,敢于斗争。

下载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人物

    1, 抱薪救火-- 谋士苏代 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演讲稿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演讲稿 (倪宁 译) My Lords and Members of the House of Commons, 各位上下议院的议员们: I am most grateful for your Loyal Addresses and......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12年圣诞节祝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12年圣诞节祝词Text of the Queen’s Christmas Broadcast 2012This past year has been one of great celebration for many. The enthusiasm which......

    伊丽莎白二世的2011年圣诞致辞

    The Queen’s Christmas Speech 2011 In this past year my family and I have been inspired by the courage and hope we have seen in so many ways in Britain, in the......

    历史人物评价

    问题: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原则、方法、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举例说明之。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原则、方法 “人物是历史的链条”,人物无疑是历史进程的主要载体。历史终究是......

    历史人物英雄事迹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

    西藏历史人物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六世**喇嘛,西藏历史上颇受争议的著名人物。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这对夫妻可谓......

    历史人物5篇

    1、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一些争论。资料: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所著《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其中所提的齐国乐安,乃据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