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须学会的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必须学会的摄影用光基础知识
光线是摄影的基础,只有将光线运用得当才能拍出漂亮的摄影作品。而不同情况下需要用到的光线知识也不同,虽然不需要将光线的作用都掌握。但作为摄影师,仍然应该了解大部分的光线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不同效果的作品,也能不断激发创作灵感。下面就告诉你一些摄影师应该知道的摄影用光技巧,帮助你在拍摄时掌握更多的方法。
步骤/方法
1.漫散射分散光线使光线柔和
光源变广可以分散光线达到柔化光线的作用。比如云层遮挡阳光后,物体的阴影会减少,有雾的情况下阴影就会小时。有雾的天气会使光线发生漫反射,漫射将使光线分散到各个方向。因此,阴天或者雾天时天空会是一个非常广的光源,可以加以利用的柔光箱。在拍摄过程中,利用半透明的塑料或者白色编制物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人工光源比如摄影室内的闪光灯前面加个柔光召,在强烈的阳光下可以利用柔光蓬或者柔光箱来打造柔和的光线。2.利用光线的衰减
灯光距离拍摄主体比较近的情况下,主体与背景的光照度差别会很大,灯光距离主体较远,背景会显得明亮。在拍摄侧光时也可以利用侧光距离主体近,画面的光线衰减比光源主体远时更加明显。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是从窗户摄入光线,主体靠近窗户就可以使背景变暗。如果想要室内背景明亮,那么就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3.利用阴影创造立体感
阴影在摄影中的用处非常大,它起到了能够拍摄出立体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如果想要描绘三维手段,可以在照片中呈现空间感。也可以利用顶光、侧光等在物体上投射出深长的影子,打造立体效果。这是拍摄商业广告、静物摄影等常常用到的方法。比如,将顶光放置与主体的正上稍偏的位置,在调整下灯光的角度,让人物的鼻子阴影落在人中的位置,是一种利用阴影拍摄立体效果很好的方法。4.光线方向的角度决定主体纹理的效果
如果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就可以弱化物体的面部皱纹,这是人像摄影师常常用到的。而拍摄风景的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来突出岩石和沙子等纹理。所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的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会更加明显。
第二篇: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一、背景资料:
前些年开设摄影课时,还面临着胶卷成本和冲印成本的问题,但随着最近几年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几乎实现了“零成本”,这成为开设摄影课的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摄影既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习摄影既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是很受学生们喜爱的一门好课。所以,本文选择了“摄影”课程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即使是“傻瓜照相机”和“自动照相机”也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同时做为一门艺术,一幅摄影作品还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就需要摄影者善于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涉猎了“相机操作”和“正确曝光”等学习摄影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开始的授课内容将从前期课程“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
二、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将学习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造型作用:由于光源与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同(即角度不同),会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不同的明暗反差效果,因而有着不同的造型作用。根据这些造型效果的不同特点,在摄影中将光源相对于被摄物体的角度(光线的角度)归纳为七种。掌握并注意利用各种光线在造型作用上的不同特点,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之一,它同“取景”“构图”等有关内容一起,是摄影创作的基础。
光是摄像最重要的构成要件,对光线的处理往往要比其它要件重要且难得多。光不仅仅是使目标在摄像机的CCD上成像,好的摄像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性质的光线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因此,本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内容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到光线的角度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的知识。通过对7种光线造型效果的对比,增强对光线造型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摄影用光的技巧,养成有意识地运用光线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本组的创作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等。
通过自由讨论、自主取材,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通过体验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审美情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重点: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难点:摄影中如何运用七种光线。
关键:增强七种光线的造型作用对最终作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感性认识。
三、教法与学法的确定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模拟演示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学手段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我将七种光线的特征抽象出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这种带
第三篇:《摄影用光实践》之总结(本站推荐)
《摄影用光实践》之总结.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摄影用光实践》之总结 适当用光的要点
光度——亮度
光位——顺光、测光、逆光、顶光、脚光五大类,以及正面平射光、前侧光、侧逆光等多种变化。
光质——柔和与锐利。(遮光、反射光)
光比——受光比例(辅助光、反射光)
光型——主光(主要照明,塑形光)、副光(暗部补充照明,光比适度)、修饰光(人物摄影的三角光、眼神光、发光、唇光,工艺品摄影耀斑光、星芒光)、背景光(背景部位打光)、轮廓光(结合逆光、侧逆光摄影)、模拟光(模拟应有光源,加强效果)、特殊光(非用来照明的光,霓虹灯光、极光、雷光等)、形状光(具有几何形或图案形的光亮)。摄影技法三例:
一是使太阳本身发出辐射光芒。在相机镜头前加个粗眼的网纹镜或铁丝窗纱即可,这是利用光的衍射作用。
二是使太阳发射多形状的光串(原称“鬼影”)。用单反相机装变焦镜头,取景角度朝向太阳但又不摄入太阳,使太阳处于取景屏左上或右上的外边,稍微晃动相机,当取景屏映现光串,持稳相机按快门。这是利用变焦镜头多组镜片产生的眩光作用。
三是使太阳的周围呈现大光环。用单反相机装28~80毫米的变焦镜头,在太阳初升或将落而处于低角度的时刻,正对太阳平视取景,边略微晃动相机边仔细观察,当从取景屏看到光环出现,持稳相机拍摄;这是镜头镜片折光及光圈孔经衍射的作用。当然,加戴彩虹镜对着低角度的太阳拍摄,也可以在画画上形成大的太阳光环,但光环周边往往间断,效果不如前者形成的光环美好。
阴天摄影
照度多变、色温单纯、锐度较差、质地柔和 混合光:色温混杂的光。
色温非温度,而是光线含色度。
进行光画拍摄的技术处理:
1、光画所形成的形象,线条要流畅,犹如速写,潇洒洗练。
2、光画的人物或景物,要应物象形,宛若写生,概括提炼。
3、光画的主体或陪体,要一气呵成,类似一笔画,尽可能连贯而又不重复。
4、光画凭空作画无依托,要以照相机镜头为中心,如同壁画,平面展开。
5、光画可以施色,即借不同的光的光迹构成图形,用彩色片拍摄,但必须恰当构思,随类赋彩。
逆光的类型:全逆光,完全挡光源;侧逆光,测光一侧轮廓线;亮逆光,光向略高,对象上部轮廓线;低逆光,光源低下部轮廓线;软逆光,柔化灯柔和轮廓线;硬逆光,明锐生硬轮廓线;双逆光,两个方向轮廓线。
灯光摄影用光技巧:轮廓光、黑外围线光、灯笼光、涂布光、漫射光、投影光、消影光、同轴光、外围光。
加光
减光
加辅助光、加造型光
减光源强度、遮光、吸光、避光
夜景画面的艺术表现:象征手法;渲染手法(低调渲染:低调画面的暗要透暗,白须白净,明暗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调子配比适当;硬调渲染:画面仅有黑暗、白亮而无中间调或者反差强硬、中间调极少;灯光气氛渲染;照明特色渲染;内容情景渲染);虚实手法;对比手法;夸张手法;抽象手法。
超广角镜头,拍摄角度大,景物变形小。鱼眼镜头,拍摄角度大,景物变形大。
滤光镜:是摄影附加光学镜片,对所接触的光,包括光的颜色、光的强度、光的传播及振动方向,予以控制或调解,亦即对可见光以至某些不可见光,做选择性或非选择性滤光——予以吸收、减弱、滤除、漫射、折射或衍射,从而改善或改变所摄画面的影调、色调以至成像效果。
滤光镜品种繁多,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黑白摄影用滤光镜(镜片颜色呈黄、橙、红色的滤光镜);彩色摄影专用滤光镜(如色温校正滤光镜、天光镜等);黑白摄影彩色摄影通用滤光镜(如UV镜、偏振镜、减光镜及各种特殊效果镜)。
天光镜(SKYLIGHT):镜头呈轻淡粉红色,能吸收紫外线和少量的蓝紫光,同时还可吸收少量的绿光或黄绿光。被摄物受天空光影响而略偏蓝色,加天光镜具有校正片蓝的作用,同时消除雾气,增强远景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荧光镜(FLUORESCENT):校正荧光灯为照明光摄影的偏色。荧光灯(日光灯)所发的光为不连续光谱的光,缺少红光波段,而绿波段或蓝波段的输出功率强,因而用日光型彩色胶片在荧光灯照明下摄影,所摄整个画面色彩都偏浅绿或蓝绿色调,即便在放制照片时采取措施,也难矫正这种偏色。
偏振镜(偏光镜):灰色,是由两片光学玻璃夹着一片有定向作用的微小偏光性质晶体(如云母)组成,通过旋转镜片便可以消除被摄物体表面的偏振反射光。诸如玻璃制品、瓷器、光泽油漆家具等物体表面及水面的反光,但不能消除或减弱金属制品的反光。不可正对反光物拍摄,因为在垂直正对反光面的情况下,基本不起消除或减弱反光的作用,而以34~37度的斜面对角度取景最理想。消除柜台玻璃反光、人物面部反光、天空蓝色加强。
附加镜片:
1、用以调整影调或色彩的各种滤光镜。如黑白摄影滤光镜、UV镜、天光镜、偏光镜、减光镜、双色镜、校色温滤光镜等等,除UV镜无色外,其他滤光镜片都带有或深或浅的颜色和灰密度。
2、用以改变所摄画面影像效果的各种效果镜。如近摄镜(半身镜)、增距镜(延焦镜)、光芒镜(星光镜)、多影镜(多棱镜)、柔光镜、晕化镜、彩虹镜等,镜面形状和内部结构虽然有所不同,但镜片玻璃都不带颜色。
画面色彩基调:
1、暖调,以红橙黄色为主,具有热烈、奋发的温暖感;
2、冷调,以蓝绿、蓝青、蓝紫、蓝白等蓝色为主,具有幽静、肃穆的清冷感;
3、高调,又称淡色调,以和谐、轻淡的颜色为主,其中包含较多的白和浅灰,具有素雅、明净的纯洁感;
4、低调,又称浓色调,以强烈、浓郁的颜色为主,其中包含较多的黑和深灰,具有雄浑,深沉的厚重感;
5、中间调,色感不暖不冷,调子不高不低,所以又称中性调,以嫩绿、水绿、黄绿、碧绿、翠绿、墨绿等绿色为主,具有安宁、平和的舒适感。
影调的作用和影响:
1、明暗的缩胀。白亮视觉胀大、靠近感,黑暗视觉缩小、远退感。
2、明暗的轻重。白浅轻,黑深重。上轻下重稳定感,头重脚轻压抑失重感。
3、明暗层次。白至黑通常分9级:白、灰白、浅灰、略深的浅灰、中灰、略浅的深灰、深灰、灰黑、黑。明暗的过度渐变为影调层次,或称阶调。
4、明暗的调子。明暗不同的渐变。
5、明暗的对比。艺术造型的影调内涵
1、质感。宇宙大千世界无不由物质构成,作为最具有表象逼真性这一天赋本能的摄影,充分再现被摄物的肌理特征,以显示原物特有的物质结构状况——质感。需要细致描绘的人像、广告、静物、花卉等摄影,十分讲究质感。作品画面影像的质感越强,艺术造型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2、对比。①通常的中间调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对比,即主体如果较暗,背景应该较明;主体如果较明,背景应该较暗;假若主体本身的影调有明有暗,背景影调的明暗则应与之相反,这样才能较好的突出主体。②高调与低调画面的影调对比,即以白为主的高调画面必须有黑,就是少量的黑也能起到“借黑显白”的作用,高调才显得爽朗、明净、素雅;以黑为主的低调画面必须有白,凭借少量的白“知白守黑”,使低调效果更加浓郁、深沉、持重。⑶画面形成空间感的影调对比,即近景和远景、主体和背景、明面和暗面的影调,有明显的浓淡区别,以及逆光摄影高光部位和轮廓光的勾勒,与背景的暗调形成相当差异,借此使画面景物拉开远近距离,所摄主体得以跳出背景,用光造型效果美妙生动。④画面以灰调为主的影调对比,灰调之中必须间有黑和白,借助影调的黑白两极,使整个画面顿时生辉,否则满眼灰蒙蒙,看去气色不佳,犹如一幅病容。
3、均衡。匀称、稳定、呼应。
4、韵味。影调、形块的浓淡处理,微妙地符合作品主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影调、形块浓而鲜润,淡而灵秀,不滞不晦,不闷不板,明暗得宜,深浅有致,才充满表现力。色彩的造型作用
1、色彩对比。①色别对比,如三原色的两色对比(有强烈的鲜艳夺目感)、邻近色对比(以光谱七色的相邻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对比,有平和的相适感);⑵色照度对比,如同一蓝色因受光程度不同而形成的鲜蓝与暗蓝对比,色别照度高的黄色与照度低的紫色对比,有助于突出表现画面主体;③色饱和度对比,即色别相同但浓淡程度不一的对比,如深红与浅红、嫩绿与墨绿对比,可以取得既突出主体又悦目融洽的效果。
2、色彩和谐。①使画面有个整体感的色调,并不排除其他色彩;②色照度有机搭配,和谐统一,如照度低而浓重的颜色,与照度高而清淡的颜色结合(如暗绿之中有明黄,浅橙之中有深蓝),浓中有淡,淡中有浓,色彩浓淡互衬;③使色彩相得益彰,避免冲突,如肤色白净的人衬以红背景,脸色有轻微的青绿感,衬以黄背景,脸看来略发紫,衬发灰绿背景,脸色才显红润些,这是由于某一物体的颜色受周边色的影响,物体颜色的色别和色纯度发生了视觉的异变。
3、色彩调子。画面色彩由于一定的倾向性,或因某些颜色占较大优势所构成的基调,有多种调子并且各具特定的作用:①淡调,色彩含较多的白色、浅灰色,画面所呈现的色调以清淡为主,具有淡雅、素洁、明丽、轻快、柔和的视觉效果。②浓调,色彩含较多的黑色、深灰色,呈现的色调以浓重为主,具有深沉、凝重、幽静、晦冥、神秘的视觉效果。③暖调,画面以红、橙、黄色为主,给人以太阳、炉火般温暖感的调子谓暖调。④冷调,画面以含蓝色为主的调子,如蓝绿、青蓝、蓝紫色调,令人联想月夜、海水般的清凉感。⑤中间调,画面色彩丰富,不倾向于淡、浓、暖、冷的某色调,即通常绝大多数彩色照片的调子都属中间调。此外,以绿色为主的调子,如黄绿、绿、青绿色不冷不暖,亦属中间调。⑥强烈色调,以高纯度的光谱七色为主,所构成大红大绿、大黄大紫的画面,颜色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感。
第四篇: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摄 影 基 础 知 识 讲 稿
郝国英
一、摄影创作的基本要素
(一)构图
是评判摄影作品良莠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构图,怎样构好图,以下的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1、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中央,因为画面中央不是令人舒服的视点,如此构图容易流于呆板,缺乏生动。根据这项法则,可以在相机的观景窗内虚拟一个九宫格(“井”字线),当你通过观景窗取景时,应该把主体尽量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比如我们常说的黄金分割点上)。
美丽的天空 要凸显天空的美丽高远,可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下部,也就是虚拟的九宫格下面那条水平线附近。如果天空景致乏善可陈,地面的信息丰富多彩,可将地平线放在上面的那条虚拟水平线上
大面积主体 例如人物特写,可将主体身上最重要的部位,如传神的眼睛,放在画面中的某个交叉点,而且应该放在位于上面的两个交叉点之一,避免主体上面有太多留白。
移动的主体
在移动的主体前方留些空白,让主体有“前进”的空间,如果主体是有生命的,如人或动物,一般情况下,应让其视线迎向镜头,并给他或她或它留出凝视的空间。
2、建立一个前景
拍摄风景和建筑时,应该注意建立一个前景,这样不仅突出物象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景深,让欣赏者有一个三维的空间体味。前景位置要恰当,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构图时需要认真选择和比较,找出最佳的前景角度和拍摄位置。
3、“S”形构图”
当前、中、远景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恰巧处在一条曲线的时候(如道路、河流、舞蹈等),用字母“S”相联接,形成蜿蜒曲折的组合,产生一种曲线美,一种韵律和节奏。
4、对角线构图
将作品所表现的主体走向安排在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让人感到一种稳定,一项创作意图的延伸,或产生一个意犹未尽的联想。
5、框架式构图
用框架式的物体作为前景,烘托框架内所表现的创作主体,是一种形式感强、主次虚实分明的构图方式。
摄影构图的形式和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对称式构图”、“正方形构图”、“长矩形构图”、“L形构图”、“俯拍构图仰拍构图”等等,只要用得恰当,都会产生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摄影构图有“减法”之说,所谓“减法”就是摄影画面要简约,构图时,与创作意图无关的内容尽量舍去,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凸显视觉的张力。
二、摄影基本技巧
(一)几种常用的拍摄程序
1、光圈优先
AV(A)
2、速度优先
TV(S)
3、P档
(智能程序功能)
4、M档
(手动功能)
5、T门
(长时间曝光锁定键)
6、B门
(长时间曝光)
7、自动模式
AUTO
(二)几种常用的测光方式
1、电子快门单反相机一般设有三种测光方式,如“评价测光”、“局部测光”和“点测光”。各种测光方式都是通过半程按下快门按钮进行工作并决定曝光值。
2、数码相机(指数码单反相机)也具备三种测光方式,与电子快门单反相机的测光方式雷同。
①多重测光
这个方法是相机自动评估整个画面的亮度分布,然后再测量出最适当的曝光值。是一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②中央重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将焦点放在画面中央主体上,但平均整个画面。
③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要测量位于点测光目标的主体上。
(三)如何正确曝光
1、正确曝光,首先要学会正确测光,以什麽为依据测光为准,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18度灰板
②手背
③绿色(中间色)
2、如何用光 ①顺光
画面平淡 ②侧逆光
画面有层次 ③逆光
剪影效果
(四)光圈与速度的关系
单反相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都装有光圈,用来控制照射到胶片或感应到影像储存器上的光线总量,从而保证正确曝光。
1、光圈分成序列档级,并按标准的光圈指数“F/数值”预先设定好了
以最大光圈是F/1为例,向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F/22 类推,每档光圈都比上一档光圈所通过的光线量正好减少一倍(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
2、照相机上设定的速度是控制曝光时间的(如1/2000秒到30秒不等),速度慢,通光时间长,也就是说通光量大,反之速度快,同光时间短,通光量少。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通光量。如设定光圈为F/2.8,速度为1/6 0秒,光圈F/4比光圈F/2.8的通光量正好减少一倍,但是如果速度减慢一档,设定为1/3 0秒,那麽这两个光圈速度的组合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通光量一样多,虽然F/4光圈收缩了一档,但是它的速度却增加了一级,通光时间正好是F/2.8的一倍,因此说它们的的通光量是相同的。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还可以产生不同景深效果,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景深越大,通常称“小光圈”。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景深越小,通常习惯称“大光圈”。以此办法类推,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在摄影创作的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光圈速度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控制景深的目的。如风光摄影,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就需要压缩光圈(也就是说采用小光圈,如F/16),增加景深,这样画面前景、中景和远景都可以相对的比较清晰。再如人物摄影,特别是人物特写,需要背景模糊,就可以采取大光圈(如F/2.8),压缩景深,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曝光补偿
一般设在相机的程序盘上,也有在相机机身程序盘附近设一个专门的钮,曝光补偿一般分1/3档、1/2档、1档逐次类推。使用曝光补偿应根据创作需要来掌握。如使用反转片拍照和数码单反相机时一般要减1/3挡或半档,但是拍雪景的时候又要加档,一般情况要加1档到2档,总之,要根据创作需要和经验掌握。
4、多次曝光
这在拍夜景中经常使用。譬如拍夜景(必须用三脚架,固定好位置不变),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曝光欠半档,第二次曝光时,按实际测到的曝光指数曝光。
5、静态摄影模式
ONE SHOT 适合拍相对静止的风光、人物类的作品。
6、动态摄影模式
AI SERVO(跟踪对焦)适合拍体育或运动类的作品。
7、连拍模式
分一般速度“L”和高速“H”,一般在片体育和运动题材的作品中使用。
(五)几种滤色镜的用法
大部分滤镜放在镜头前使用时都会减弱光线,所以为了防止拍出的照片太暗,应该在使用滤镜时补偿曝光的不足。每个滤镜都会有“滤镜指数”它表示在使用时需要增加几档补偿才能达到正确的曝光。滤镜值数是×2,说明需要增加1档曝光,×4需要增加2档曝光,×8需要增加3档曝光。滤镜指数通常印在滤镜圈上或包装盒上。
1、偏振镜
滤镜指数:×2~×4 增加曝光:1到2档
使用特点:
①色彩饱和度更高。如蓝天更蓝,白云更白。②可以滤去玻璃、水面上的反射光或眩光。
③偏振镜使用时要注意太阳与相机的镜头的角度,最好呈45度角,因为它对整个天空的影响不是平均的,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天空一半是黑的。
2、灰渐变镜
滤镜指数:无 使用特点:
缩小光比。譬如我们拍一幅风光作品,现场环境是天空太亮,地面较暗,光比太大。这种情况下,在镜头前加上一片灰色渐变镜,将灰色部分放在镜头上方,就可以将天空颜色压暗,调整色调的和谐。
3、黄色滤镜
滤镜指数:×
2增加曝光:1档(黑白摄影时用,压暗天空,白云突出。让皮肤颜色浅淡)。
4、红色滤镜
滤镜指数:×8
增加曝光:3档(黑白摄影时用,蓝天几乎变黑,云彩异常突出,戏剧性的增加了对比度,从而帮助你创造出有冲击力的画面。绿色被压暗)。
(四)色温
色温是指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眼睛所感觉到的色彩变化。色温的计算以kelvin为单位。色温特性
1、在高纬度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在低纬度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3、在一天之中,色温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云 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色彩偏暖偏红,当太阳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色彩偏冷偏青。
从摄影的角度衡量正常色温标准为5500K。了解了色温的特性,我们可以在摄影创作中科学地使用滤色镜(数码摄影可以利用色温的调整)来控制色温(色彩)的变化。
三、新闻摄影中应注意几点的问题
(一)注意搜集获取拍摄信息的途径
1、重大活动(节庆、会议、国际活动等)。
2、突发事件(事故、灾情、战争等)。
(二)现场新闻
1、事件不同,装备不同(相机和镜头的组合)。
2、掌控瞬间,把握分寸,角度要新颖、广泛。
3、抓住主体,抓住事物根结(拍什麽,表现什麽),做好记录。
(三)深度新闻
1、拍出话题来(通过你的图片,引发出一个让人关注的社会焦点。譬如生产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就业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
2、问题报道(安全隐患的解决、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抢险救灾等)。
(四)图片故事
通过有代表性、连续性的多幅图片记述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种文化现象,一段故事等。
(五)技术与器材
1、P档、快速、连拍、闪光灯(室内情况下尽量用大光圈,闪光灯使用要科学,要学会用反散射光)。
2、充分利用好现场环境和道具。
3、拍人物注意:胸像到肘,半身到肘,全身到脚。
4、一机两头(基本配置:24 — 70mm镜头,70 — 200镜头,闪光灯,摄影包,大容量快速记忆卡),体育摄影需要配置更长焦距的镜头(如:300mm 或 400mm 焦段的镜头);有条件单位,相机的选择应该掌握以下原则,①尽量选购全画幅相机(文件损失的小)。
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五、扎实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摄影语言
六、摄影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选择相机和镜头
一是根据财力,二是根据个人的创作
需求,一般情况下,一机两头(一个机身,一支广角到中焦镜头,一支中焦到长焦镜头足已)。
2、坚持用好三脚架
三脚架是摄影创作的工具,缺一不可。尤其在拍摄风光、景物和人物合影等内容时,一定要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尽最大可能减少震动(包括环境在内),确保影像画面的清晰度。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前一定要检查电池是否电量充足,记忆卡是否清空。拍满的记忆卡一定要及时拷贝保存,重要创作内容建议使用RAW格式,这样文件信息保存充足。
4、养成记摄影笔记的好习惯。尤其是出去采风创作和新闻摄影,做好笔记有利于记忆,有利于总结积累。
第五篇:摄影技巧基础知识作业
1.什么是135单镜头发光数码照相机?
答:135相机就是指35mm相机,它的名称的由来是根据底片宽度为35mm得来的。为了统一相机的标准,柯达公司制定了1XX名称制定的标准,所以后来有了110相机、135相机和120相机。
135胶卷采用的是35mm电影胶片,35是其宽度,那么,前面那个1是怎么回事呢?Oscar Barnack设计的莱卡相机首先使用35mm电影胶片,但是一开始胶片必须先装进可重复使用的暗合里,把片头剪去,才可拍摄。1934年,柯达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胶卷盒,这实际上是德国斯图加特的Nagel相机厂的发明,柯达收购了该厂。柯达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所以,135的那个1是指有别于可重复使用暗合的一次性暗合,135胶卷的完整定义则为“采用一次性暗合的35mm胶片”。
2.什么是镜头的焦距?
答:镜头焦距: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点的距离,同样,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必须注意,由于照相机镜头设计,特别是变焦距镜头中广泛采用了望远镜结构,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们平时说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3.什么是镜头视角?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范围,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
4.什么是鱼眼镜头 ?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5.什么是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中,视角范围特别广的镜头(80—110度)才这样称呼。在35毫米相机上,多指15—20毫米的镜头。超广角镜头有着宽广的视野,又不像鱼眼镜头有强烈的畸变,是很好消除了畸变的镜头。
6.什么是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
7.什么是标准镜头?
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画面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6*6厘焦距的为75—80毫米焦距的镜头,4*5英寸则是120—150毫米。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8.什么是中长焦距镜头?
中长焦镜头最基本的特点是,镜头视角小,所以视野范围相对狭窄;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使之充满画面,具有“望远”的功能,从而使景物的远近感消失;缩短了景深,把对被摄体聚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限制在一定尺度内,用以突出被聚焦的部分(多为被摄主体或要突出表现的部分)。视角小、视野狭窄。
9.什么是长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
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焦距却远远大于标准镜头。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 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10.11.什么是望远镜头? 什么是折返镜头? 望远镜头是摄影机、相机、摄像机中镜头的一种,属长焦镜头,一般焦距在800——1200mm。
折反射镜头是一种利用凹面的反光镜位于镜头筒的末端,距离照相机最近。光线到达反光镜抛物线形状的表面后向其焦点反射,并经一片较小的反光镜再向照相机反射。反射的影像通过主反光镜中央的圆孔并由各种透镜单元进一步聚焦后传递到照相机。
12.什么是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为了对距离极近的被摄物也能正确对焦,微距镜头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拉伸得更长,以使光学中心尽可能远离感光元件,同时在镜片组的设计上,也必须注重于近距离下的变形与色差等的控制。大多数微距镜头的焦长都大于标准镜头,可以被归类为望远镜头,但是在光学设计上可能是不如一般的望远镜头的,因此并非完全适用于一般的摄影。
13.什么是移轴镜头?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透视关系。纠正办法:相机正对着建筑物拍摄。这时可能镜头视角不足,需要换更广角的镜头。对于35毫米相机,等效方法是用同样焦距但视角更大的镜头,正对目标拍摄,将胶片移到剪取时要保留的位置(实际是将镜头向相反方向平移)。这种镜头就是“移轴镜头”,原理如上所述。
14.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15.什么是远景?
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还宜于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物活动,如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人如潮涌的游行示威,千军万马的对阵厮杀等。电影的远景,在展示空间和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上,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大远景比远景视距更远,适于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这类镜头,或者没有人物,或者人物只占很小的位置,犹如中国的山水画,着重描绘环境的全貌,给人以整体感觉。大远景在影片中主要用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
在远景中, 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用来表现开阔的场面或广阔的空间,因此这样的画面在视觉感受上更加辽阔深远,节奏上也比较舒缓,一般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或远处的人物。
16.什么是全景?
全景是(Panorama),又被称为3D,是一种新兴的富媒体技术,其与视频,声音,图片等传统的流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可操作,可交互”。全景分为虚拟现实和3D实景两种。
17.什么是中景?
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
18.什么是近景?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19.什么是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其特点是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什么是光圈?光圈作用是什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作用: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小,光圈小(光
圈值大),景深大!
21.什么是快门?快门作用是什么?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形式及功能是衡量照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作用: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22.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影响因素:1 镜头焦距;2 被拍摄体的距离;3 光圈的大小;4 感光元件大小(与容许弥散圆半径有关)
23.什么是曝光?影响曝光的因素有哪些?
曝光,英文名称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由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具(光圈大小)决定。
影响因素:
一、光线强度;
二、物象的亮度:
1、光源的照明方向;
2、物体的反光能力;
3、拍摄环境的影响
24.什么是补光?
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
25.什么叫曝光正常?
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
26.什么叫曝光过度?
指由于光圈开得过大、底片的感光度太高或曝光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影像失常。
27.什么叫科学曝光?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CCD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
28.什么叫正确曝光?
指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
29.什么叫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光圈优先(A/AV)是指,由摄影师控制光圈大小,相机会根据当时的光线来自动设置出适合的快门速度的拍摄模式。
30.什么叫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时间[1]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31.什么是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时间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时间延长,光圈减小;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32.什么是程序曝光模式?
程序式自动曝光按照一定的曝光程序组合而成33.什么是全自动曝光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34.什么是摄影?摄影对我而言是什么?
摄影,是一种生命点滴的记录,是美好的值得留住的光影的记录,对于我来说,是爱好,是兴趣,是一种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