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中文大学热门专业大全
近日,由英国泰晤士报推出的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排名中,榜单的冠军就是香港中文大学,那么该所学院的特色专业应选择文科类,比如中文专业、传播学等。随着去香港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理科生也可以选择香港中文大学的文科,那么哪些专业最受内地学生的喜欢呢?
中文系
中文系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全名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顾名思义,课程的特点是语言与文学并重,为同学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训练。语文是沟通的工具,掌握语文的结构和源流,有助于沟通。再者,语文也是历史的产物,了解语言,可以深化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文学承载着古今作者对世界的观照,故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探讨,不单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训练,更是了解人生世相的途径。
翻译学
翻译学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优势专业,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该系还联合其他学科开办了若干双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多元化人才,如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采用新颖的“4+1”模式教学,即学生第一年学习翻译课程,第二年才开始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期限为4年,毕业后学生将获得法学和文学(翻译)双学士学位。而且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读完第一年的课程后,还可以选择读取翻译学学位。
新闻与传播学
学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交流教育与研究的专业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新闻、广播、广告和公共关系、创新与新媒体及通讯学。学院自1965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香港培养优秀的专业传播者和研究人员,推动文化发展的路线,设立了大量广泛与灵活的基础课程,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
专业会计学
专业会计学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为满足21世纪市场需要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远见的国际化商业领航者而设立的强势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商业和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辅修领导、分析、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学
本系课程“文武并重”,除了培训学生的理论及学术发展,亦以小组讨论、工作及社会观察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出课室、面对社会。
法律
中大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特色,以培养适应全球化大环境和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为目的的法律专业人才。指出,中大的法律学院和其他两所大学的法学院不同之处是,将着重提供通才教育,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毕业后能在不同的领域服务,且现在香港的金融法比较薄弱,而国际贸易法的资源也特别少,故中文大学将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人才。
法律与社会科学学士(社会学)双学位
该课程是申请香港中文大学新增的双学位模式课程,学生将受到法律与社会学两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将获得法学士与社会科学学士两个学位。
360教育集团专家提醒各位同学:不要盲目跟风,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否则出国留学也许是个不好的选择。
第二篇:香港中文大学特色专业
中文
中文系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全名为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顾名思义,课程的特点是语言与文学并重,为同学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训练。语文是沟通的工具,掌握语文的结构和源流,有助于沟通。再者,语文也是历史的产物,了解语言,可以深化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文学承载着古今作者对世界的观照,故此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探讨,不单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训练,更是了解人生世相的途径。
翻译学
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优势专业,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该系还联合其他学科开办了若干双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多元化人才,如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学-翻译学双学位专业采用新颖的“4+1”模式教学,即学生第一年学习翻译课程,第二年才开始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期限为4年,毕业后学生将获得法学和文学(翻译)双学士学位。而且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读完第一年的课程后,还可以选择读取翻译学学位。
新闻与传播
学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交流教育与研究的专业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新闻、广播、广告和公共关系、创新与新媒体及通讯学。360教育集团专家表示该学院自1965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香港培养优秀的专业传播者和研究人员,推动文化发展的路线,设立了大量广泛与灵活的基础课程,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
专业会计学
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为满足21世纪市场需要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远见的国际化商业领航者而设立的强势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商业和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辅修领导、分析、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学
本系课程“文武并重”,除了培训学生的理论及学术发展,亦以小组讨论、工作及社会观察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出课室、面对社会。
法律
中大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特色,以培养适应全球化大环境和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为目的的法律专业人才。中大的法律学院和其他两所大学的法学院不同之处是,将着重提供通才教育,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毕业后能在不同的领域服务,且现在香港的金融法比较薄弱,而国际贸易法的资源也特别少,故中文大学将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人才。
法律与社会科学学士(社会学)双学位
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新增的双学位模式课程,学生将受到法律与社会学两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将获得法学士与社会科学学士两个学位。
第三篇: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学校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期开设理科、工科、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大运公园南侧,龙翔大道以北,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学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目前已与70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国家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学正在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45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学业。使命和愿景
本大学的使命为,通过在宽广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致力于对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珠三角地区、全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贡献社会,造福人类。
本大学将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中英双语及全球视野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
校徽&校训
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
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校徽
第四篇: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划2014年招收本科生
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按合作办学形式,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2年10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深圳大学签订详细办学协议,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徐扬生正式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任期四年。根据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是一所从事高等教育与研究、面向世界的研究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将按大学本部的办学水平,严格保证深圳学院的办学质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拟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根据规划,约三成招生名额将优先招收深圳户籍考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是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办的高校。
根据办学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分阶段招生,长远办学规模为学生1.1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人,预计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实行书院制度。
第五篇: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宗旨
360教育集团说,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高瞻远瞩,充满活力的国际高等学府。其成立的宗旨,在于
(一)协力于知识的保存、传播、交流及增长;
(二)提供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及其它学科的正规课程,其水准当与地位最崇高的大学须有及应有的水准相同;
(三)促进中国的民智与文化的发展,藉以协力提高其经济与社会福利。
融会双语
香港中文大学独具远见,早已提倡以中英双语、双文化为教学基础,贯彻中英语文并重的原则,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在大学的带领下,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和采用。校内大部分教师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学攻读或任教,多兼通中、英两种语文。
双元教学
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学科为本」及「学生为本」之双元教学法,学系负责「学科为本」教学,书院则负责「学生为本」教学,并提供学生宿舍。
多元课程-学科为本
中文大学是一所不断发展的大学,开设多项全日制与在职制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大学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法律学院,共分61个学系,提供54项及兼读本科学位课程一项。研究院课程由研究院62个学部开设,共有愈240个研究院课程。截至2008年12月31日,校内学生人数共21,975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490名,研究生10,485名。
为配合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文大学亦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学系和新课程,如双主修及双学位课程。中文大学的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已连续六年获选为全太区第一位。
书院制度-学生为本
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大学原有三所成员书院,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和联合书院(1956年创立)。1976年12月,政府订立大学新条例,修改中文大学及各成员书院的组织章程和权责范围。1986年7月,政府复立法通过中文大学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新书院于1988年开始录取学生。教师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别隶属四所成员书院。透过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书院有助同学的全人发展。
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部分书院采用全宿共膳,进一步发挥书院制的独特优势,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研究称誉
香港中文大学鼓励所有学院从事高素质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励多元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另方面不断争取卓越科研成就,致力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国际声誉。大学先后成 立了13个主要研究所,方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就专门范围进行深入探讨。13个研究所分别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人文学科研究所、亚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症研究所、人类传意科学研究所、中医中药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香港亚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文大学并集中资源于19项重点研究领域,课题包括以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和医科训练,海洋生物技术,蛋白质学,电子商贸,华人社会教育发展,自动化与机械人科学,纳米结构物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中国、亚洲及世界的角色。中文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实力已达世界水准,并有极佳的发展潜力。
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更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及康乃尔大学合作,解开了一个长期悬而未解的谜团-人脑如何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关键在于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的蛋白质。研究结果刊于国际权威杂志《科学》。本研究主要研究员为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博士毕业生彭文慧。
近年科技转移活动日趋活跃,由本校研究人员开发的多项科技,已成功转移到工商业的实际应用上。截至2006年6月,中文大学及其教员取得世界各地的专利权计有84项,范畴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药技术、医疗技术及材料科学。
国际联系
中文大学并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多年来不断开拓,发展及保持与海内外大学、学术机构及政府机构之关系。目前本校是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国际大学协会、国际教育欧洲协会,以及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活跃成员,同时亦为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的会员机构。中文大学自1965年起至今,已与世界各地逾200所著名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包括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及九州岛岛大学,韩国的高丽大学及延世大学,加拿大的卑诗省大学及多伦多大学。2007/08有逾800名外地交换学生,从世界各地到中文大学修读,而中文大学亦有600多名学生到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等地交流。
此外,中文大学又与内地及台湾、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兰和英国等地学府订有交流协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日本政府曾派遣客座讲师莅校授课,每年又有近千名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学者来访,而不少中文大学毕业生曾获颁奖学金前往该等或其它国家深造。中文大学又获多个国际基金会如雅礼协会、哈佛燕京学社、亚洲区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富布赖特计划、日本基金会、伟伦基金会、中英基金及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会等资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成员书院、学院及学系亦各自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与多个交流伙伴有密切的往来。
中文大学亦经常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及研讨会,2004年,第二度在中文大学举行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历史性地汇集4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学的校长到中文大学,深入讨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