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技术创新·企业发展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技术创新·企业发展
5月25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在春城昆明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d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专委会副主任宋南平,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专委会委员许振超等领导出席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云南院士工作站及科技专家服务站挂牌仪式”,陈章良书记、刘慧晏副省长、刘?d副主席、宋南平副主任、许振超委员为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云南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院士工作站和云南昆华工贸总公司、云南微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的科技专家服务站进行授牌。
本次论坛以“振兴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和谐跨越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和年会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邀请有关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解读、战略新兴及重点产业发展趋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政府与企业、科学家与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商驱动发展、协同创新,促进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为助力云南省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做出贡献。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在致辞中指出,新的历史时期,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大有可为。中国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推动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机遇,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抓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机遇,在拓展群团组织社会化服务职能上发挥重要作用;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机遇,在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社会道德风尚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当前中国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牢牢把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线,以服务企业科技工作者为根本,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着力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形成新格局。
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在致辞中表示,云南省先后两轮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确立了“现代生物产业、光电子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大力发展的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型企业培养发展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政策及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暨南大学校董、原校长刘人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德毅,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许振超,专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留美博士、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高级顾问程建群,云南省科协副主席、云南省电子工业协会会长吴启明分别围绕“关注世界科技创新态势,促进‘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从现代光电技术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开放、创新与产业转型―从智能驾驶谈起”、“转变机制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展望生命科学与信息工程前景”、“抓住机遇 铸就辉煌―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展望”等方面作报告。
中国科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委会委员,有关院士专家,云南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科协有关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高新区、经开区等企业一线代表,共200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常委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主办,专委会办公室、云南省科协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云南省电子工业行业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协办。
第二篇: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企业科技发展之我见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国家、,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新技术的竞争。
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创新已成为全世界竞争的焦点和新时代的代名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创新都将成为其繁荣昌盛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良好的技术和创新管理是企业提高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技术创新的几个重要方面
(1)观念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
观念创新是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观念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它时刻影响着人的活动。实施技术创新要求企业领导者要切合实际的分配人、财、物资源,需要领导者进行组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有创新的观念。
(2)营销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营销是企业占据市场和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企业营销要求:一是要掌握市场需求;二是要研究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三是要分析市场特点和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这就要求营销和技术有机结合。(3)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管理创新要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为核心,要建立并有效地运行三大机制:(1)创新的投入机制。一方面,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创新,或者创新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没有产出的投入则是浪费。(2)创新约束机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则落后,没有创新的企业终将被淘汰。(3)技术创新的人才机制。一是用好现有的人才,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强自身人才培养,造就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积极引进有用之才;四是制定激励政策,奖励有功之臣。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两个动力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主体, 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之前, 要对创新成功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对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进行估价, 只有成功概率较大、又有较高收益的创新活动.才能对企业有较大的动力激励作用。
1、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1)利益驱动力。对企业来说,利益总是促使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许多学者认为,创新利益的大小具有诱导和进一步激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双重功能。因此,利益驱动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内动力,它在所有内动力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在企业经营和技术创新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起作用。
(2)企业家精神影响力要素。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前提和基础。一方面企业家精神会促使企业家极力寻求创新的技术和方法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经营者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对创新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使它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精神支柱。因此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是创新的精髓。
(3)企业文化感染力要素。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它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无形的感染和推动作用。
2、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
(1)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起点,也是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动力源泉和成功保证。
(2)市场竞争压力。企业为了保证不在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取得竞争优势和发展,就必须用各种方法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技术优势。由此可见,竞争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因素。
(3)技术推动。技术创新是以新技术投入为特点的技术经济活动, 新技术既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又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意见
1、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而言,为了能不断持续发展和强大,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调动技术创新资源,又能协调管理和实施有关技术创新各个环节工作的组织系统。而同时有效的管理制度改革又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培养创新的土壤,为创新提供有用的人才储备,从而使企业能真正地在技术上创新。
2、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精神动力,它能够使全体员工为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也必须着力塑造和培育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四 结束语
技术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只有正确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推动技术创新活动,扎扎实实做好观念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境界的提高,企业的发展也才能获得永恒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姓名 学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 竞争的核心,技术创新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总是步人后尘,我们就将永远受制于人,甚至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因此,只有在危机和挑战到来之前未雨而绸缪,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技术创新 1.1 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强调它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突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另外,企业应紧密依托市场来进行创新活动,将从创新构想的形成到创新成果的应用,并最终实现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全过程始终与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活动。
1.2 技术创新的特点
根据技术创新的不同表现,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技术创新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技术创新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造性,其核心是技术的有效应用。
(2)外延性。技术创新的外部效果整体上只能属于全社会,而不能被研发企业所独占。
(3)市场性。技术创新活动必须围绕着市场目标而进行,纯粹的技术突破而没有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则不属于创新,其行为与市场是息息相关的。
(4)关联性。包括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的协调关系和企业技术经济活动与外部相关环境的匹配性。
(5)风险性。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初期的投入与后期收入的不对称性、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如何改变世界价值链上我国的低端地位,成为具有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日益提上议程。
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3.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技术创新的敏锐反应,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3.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力量。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3.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在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实现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四.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4.1从创新结果上看,存在非良性创新
非良性创新是指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良性的创新,即其创新是无针对性的,其模式也是不得不以牺牲企业成功所需的其他因素,如连贯性和执行力为代价。主要表现有:(1)简单层面的创新;(2)短期创新;(3)封闭型非良性创新;(4)盲从型非良性创新;(5)过于保守的创新活动。
4.2企业自身存在进行创新活动的障碍因素
我国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之所以举步维艰,除了非良性创新行为外,其创新硬软件条件建设滞后也是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 5.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干部职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大科技氛围。
5.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我们是煤炭企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采煤机械化、多经三产、洁净煤、煤化工等方面进行努力。我们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煤、气、化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5.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我们应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其次应设立优秀科技成果奖励标准规定,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给予奖励。另外,应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科技管理、收入分配、职称晋升、住房分配、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4提高创新成果的技术含量,实施核心技术创新战略
在整合战略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研究,实现产品技术升值。开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产权,制定相关的产业标准,实施核心技术创新。①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后续开发能力,通过有核心技术构筑的技术平台带动技术的整体发展,建立产品的技术优势;②将其他相关的技术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创新进行互相渗透、整合,形成关联技术群,利用技术互补关系分散创新风险,使资源使用最优化,实现范围经济。
5.5加强技术中心的建设
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像福特公司、奔驰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之所以长期在世界工业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因素,主要得益于重视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技术中心建设。拥有自己的技术中心,可以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也是晋煤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增强竞争能力,必须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一是有利于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可以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实现企业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的高效益。因此,我们应把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当前,随着我国很快要加入世贸组织,随着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我们应结合市场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第四篇: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我是一位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级学生,我叫赵聪蕾,作为此次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年会的一名志愿者,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在这场以“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为主题的科技盛会中,我们辛苦着,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收获着!8月31号到9月2号,团省委在石家庄铁道大学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志愿者培训会,对我们五百名左右的志愿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年会的整体情况,该要掌握了我省省情,系统提升了科学素养,了解了我省历史文化,掌握了志愿服务技巧,整体提升了志愿服务能力,奠定了为与会院士专家提供更专业周到服务的坚实基础。
此次培训会我印象最深两句话是:一句是“再累也要微笑,再苦也要坚持”,这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半年志愿服务工作经验的精华;还有一句是“在实践中长才干,在实干中长才能”,这是年会会务组的领导和我们一起开志愿服务分享会时说过的。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是在9月7日到9月10日举办的,在此期间,我是负责河北宾馆贵宾接待的一名志愿者,下面主要针对贵宾接待我谈一下我的工作总结,主要分为四点:
一、自身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作为一名石家庄的大学生,我们青年志愿者的形象代表着石家庄青年的面貌,代表着河北大学生的素养,甚至代表了中国大学生的形象,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微笑是世界的通行证,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微笑着接待任何人,还有就是礼仪规范,做到尊重、真诚、宽容、适度。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形象,以真诚的态度热情服务,做好河北石家庄形象的展示者和宣传员,向中外来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两用三注意
“两用”是指用情、用心。我们要用我们最真挚的感情,最饱满的热心来为与会院士专家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河北大学生的精彩风貌。“三注意”是指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注意细节。安全包括个人人身财产安全及所服务对象的安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注意饮食和休息,只有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到更好的服务;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特色,我们要注意细节,来为大会的成功
召开奉献一份力量。
三、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我们仅仅是一名大学生,很多时候会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这时候就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与贵宾服务组的领导反映情况。还有就是和对接单位要保持联系,有院士的任何信息都要双方商量,不能一意孤行,双方都不清楚的话,要和会务组汇报,告诉贵宾的信息一定要是最准确的信息。
四、辛苦着收获着
志愿服务工作有时候会很累,但是活动贵在坚持,不要忘了“再累也要微笑,再苦也要坚持”,而且要时刻记着我们在收获: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正确的道德认识,磨练了意志,收获了友谊。
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种精神将是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一笔重要人生财富。志愿者是伟大的,同样是平凡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做到,让“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感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让青春的光彩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2年9月12日
石家庄铁道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赵聪蕾
第五篇:韩启德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启德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09月22日
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启德 2011年9月21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海河之滨——天津隆重召开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本届年会将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以“大科普、学科交叉和为举办地服务”为宗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生动多样的科普活动,并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出席年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届年会大力支持的天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津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到天津,我们不能不想到电报学堂、图算学堂、北洋医学学堂、北洋西学学堂等新式专门学堂以及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等声望卓著的高等学府;天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最早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我们不能不想到侯德榜先生,是他奠基了中国的现代化学工业,不能不想到张相文先生,是他在天津创办了中国地学会这个中国最早的地理科学共同体;我们还不能不想到在天津产生的第一块国产手表、第一辆国产无轨电车、第一台国产电视机,以及许许多多天津曾经做出过的贡献。我们应该铭记天津、感恩天津!
当今天津的科技事业,继承了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天津拥有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他们为天津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以及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天津正在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基地之一。
天津的经验,再一次证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同时也证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今天,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总量已接近5800万,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5800万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人人心情舒畅、充满干劲,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下面我想就充分尊重和保护这一战略资源,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谈一些想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尊重科技人才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陈景润等科学家曾经赢得全社会的尊重甚至是崇拜。但现在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去年有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北京市118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在9个可选职业里面,“科学家”被排到了第七位。中国科协开展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显示,被调查者最希望下一代从事的职业中,“科学家”的排名不高。与之相对的,则是社会上的“公务员热”和“MBA热”。选择的多元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大大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他们的重要贡献、优秀事迹和高尚品格,使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受尊敬和信任的群体。
我们还应该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政府要从善如流,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非主流”的反对意见更要予以充分考虑。我曾在不少场合听到科技专家们称羡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团队在国家决策中所能发挥的影响,我想,其实我们是可以比美国做得更好的。
科技工作者不可能是社会上最富有的群体,但我们应该保证他们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这些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与生活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很不平衡,需要我们在动态中不断进行调节。就目前来说,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关心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和业务提高发展问题,关注和关心青年科技人员的住房问题,关注和关心一些企业的离退休科技人员收入过低,特别是医疗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近年来,我到各地,特别是基层调研,对上述问题有真切的感受。我相信,凭借我国当下的经济实力,这些情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二)完善科技奖励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得到蓬勃发展,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奖励名目过多,但是质量欠高,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我认为,应该减少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精心培育学术团体的优秀奖励品牌。奖励要强调经过时间“沉淀”和考验,而拒绝授予既无原始理论创新又尚未证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中间成果”。我还想强调的一点的是,科技奖励本身就是一件严肃艰巨的科学任务,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要下真功夫。青蒿素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于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深思。总之,我们应当让科学精神回归科技奖励,真正激活科技奖励机制。
(三)完善学术评价制度
这方面近年来大家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并有了很大的改进。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量化方法,而要以质量为重。然而,如何评定质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同领域和学科,乃至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都应该有所差别。同时,质量的评定需要专家花更大功夫,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当然,质量的衡量也有赖于评定专家的学术鉴赏力,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更多一流水平的同行专家。
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让我们共同努力,培育我国风清气正的学术批评空气和土壤。
(四)更加注意爱护和扶植青年科技工作者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们未来的科研中坚。我国有很多青年才俊,不仅科学素质高,而且对科技工作充满激情、锐气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呵护他们的积极性,敢于把重担压给他们,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他们,把他们独立取得的成果归功于他们。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要允许他们失败,容忍他们的不足,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承担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等工程的科研集体,都是年轻人在挑大梁,他们中大部分人没有出过国,工作资历不深,也没有名气。但事实证明,只要把任务明明白白地放在他们面前,把担子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在扶持青年人方面,王选院士是我们的榜样。他曾经很坦然地说:“我现在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后就没什么创造了。”所以,他在盛年就毅然退出科研第一线,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在扶持青年科学家上面。这样的胸怀和远见卓识,是王选院士留给后人的一笔非常可贵的精神遗产。
上面提到的问题,很多都牵涉到我国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但一切体制和机制,又都是由人创造的。一个人生命的最绚烂丰富的部分,当属其精神世界。当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生逢其时,应当在自身精神境界的拓展上,不断超越,追求至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讲过一段话:“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该追求这样的精神境界,承担起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自己立身要正,要恪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的学术操守,更要做社会的良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惧流俗!
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今天致辞的最后,我想引用一位与天津大有渊源的近代名人的两段话,第一段话是:“我们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第二段话是:“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大家应该已经记起来,讲这两段话的人是梁启超。他的故居饮冰室,今天还矗立在天津的民族路上。梁启超把“开民智”作为强国的第一要义,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了青年人身上,这确实是振聋发聩之声。我们在百年之后诵读这样的名言,仍然感到壮怀激烈。我们科技工作者所从事的事业,正是开拓创新、永葆青春的事业,正是开启民智、强国富民的事业,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前人的报国之志,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努力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愿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