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嘉诚不是榜样,香港才是
中国企业家:李嘉诚不是榜样,香港才是
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姜汝祥
就个人而言,我本人是非常敬佩李嘉诚先生的;在华人企业家中,能够普遍得到国际认可与赞誉的,李嘉诚应当能够排在前几名。对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领袖级人物,说他不是榜样,那还有谁是榜样?
如果我这样说,“比尔盖茨不是榜样,美国才是”,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为什么我希望中国企业家把目光从李嘉诚、从比尔·盖茨这样的英雄身上,转移到英雄背后的成功基因上来?原因在于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而高速增长通常会有一个代价,那就是变得太快,快得我们搞不清自己是谁;由于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我们就想从那些英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答案。
可是真的找得到答案吗?
不懂香港竞争力体制的强大,就不会真正懂李嘉诚
举个例子吧。在一个论坛上,我曾经对着蒙牛总裁牛根生,当面质疑蒙牛的奇迹:我觉得在草场资源受地方政府控制的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地域,蒙牛三五年就做到一百亿,作为一个管理专家,我提醒他,对这样的奇迹还是警惕些好。
主办方马上就不干了,立即反问:在同样的情况下,有那么多人也在从事这个行业,但为什么不是马根生、张根生,而是牛根生成功?让你姜汝祥去做做,你能超过牛根生? 的确,拿我与牛根生比,我是比不了,因为这本身就没有可比性,农学院的教授不一定能够会种田,但这并不妨碍教授发表种田的道理。所以这并没有可讨论的价值,值得讨论的倒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牛根生成功了,而别人不行?
在功成名就这样一个结果面前,我本人对蒙牛与牛根生是足够尊敬与佩服的。商业是一个讲究结果的地方,“成者王侯败者寇”,理所当然。但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不就成了强盗逻辑?否则,你如何在十年前长虹倪端锋、三九赵新先兴 盛时,或者现在在国美、蒙牛这样的奇迹前,保持那怕一点点的理性与清醒?
所以,我们看蒙牛、国美这类公司成功的时候,要超越硬件的强大,去看一点软件层面的东西。我是学社会学出身的,社会学有一句话:当人与文化对抗的时候,最后胜利的永远是文化。在中国所谓沿海地区与偏僻内地的差别,在我看来大多不是物质层面的差别,而是思维文化层面的差别,否则你如何理解广州、江浙地区普遍存在的整个村镇性的“暴发”?
从软件角度出发,我们才会超越财富获得一丝清醒:蒙牛的成功可能更多的是资源硬件与营销的成功,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成功。因为在蒙牛的成功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蒙牛如何超越政府的支持、超越机器设备上的现代化、超越在营销上利用消费者的幼稚,在企业文化与团队打造上(这是真正的软件)获得真正的进步。我本人从小在贵州长大,后来在摩托罗拉那样的世界级公司工作过,我深知企业文化的进步与团队打造,如果没有大环境的支撑,绝对不是靠某个人能够完成的。
所谓软件的意思,就是说打造“百年基业”这个游戏,绝对不是赚取百亿金钱(这是硬件)那么简单。你可以很有钱,但你要想真正成为百年老店,那就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关——你有没有打造出一个让我们、乃至我们儿子孙子都愿意与你的企业一起成长的机制?所以,致力于改造脚下土地,让中国企业的强大不再是某个人“悟道成仙”的奇迹,而是可复制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性成功,才是真正的道路吧?
讲了这么多之后,再回答李嘉诚是不是榜样就简单了。人是靠不住的,机制与文化才是支撑。李嘉诚无疑是天大的榜样。但对大陆企业家来说,研究他成功背后的基因或软件可能价值更大!而在这一点上,香港就可能比李嘉诚更重要,在香港这个大背景下,李嘉诚只不过是香港企业体制下的奇迹,就象比尔·盖茨是美国新经济体系下的奇迹一样。
痴迷于李嘉诚个人谋略,是现代版的“买珠还椟”
所以,当李嘉诚自己投资的长江商学院,组织了中国最著名的一批企业家,2 比如其中有阿里巴巴的马云与蒙牛的牛根生,还有一批垄断行业的巨头,到香港集体向李嘉诚取经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出现代版“买珠还椟”的喜剧:他们都在李嘉诚的个人魅力前感叹自己的渺小,都在渴望从李嘉诚那里悟到“九阳真经”,却很少有人认真看一下自己脚下的土地——是李嘉诚造就了香港,还是香港造就了李嘉诚、造就了包玉刚、造就了汇丰等等!
当这种喜剧上演的时候,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可能大大落后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政府进步的水平!
不信我们看看现实吧。与二十年前比起来,中国政府通过改革开放,使大陆与香港的差距大大缩短,民生与民权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中国的企业家们又如何呢?在销售额上确实是进步很大,但在保障员工权利,促进员工合约意识与独立意识等方面,我们做了多少?
有时候,企业的繁荣与农民意识并不天然矛盾,计算机系统与曾国藩、李鸿章的权谋思想照样可以共存。有专家做过研究,制造业的繁荣对个人权利与制度保障的要求比较低,金融地产等服务业的繁荣对个人权利与制度保障的要求比较高。意思就是说,农民意识与权谋管理一样可以把制造性企业管好,但在金融地产等服务上就会无用武之地!
中国企业家中,优秀的大多出在制造业,而在金融地产等行业,称得上企业家的也就是少得可怜的那么几个。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产业转移的原因呀,我们的企业家怎么可能跳越制造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但对比一下我们的邻居印度吧,他们的制造业并不发达,但第三产业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这恐怕不是偶然。
我看过李嘉诚先生自己的一个讲话,意思是他的管理思想是中西合璧。中国部分的是灵活、诚信与宽容,而西方部分的则是制度(system)、尊重(Respect)、检查与平衡(check&balance)。这似乎为中国企业家找出了一条“中庸之道”,但只要稍微研究一下香港,就会发现香港若干年来就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地区。比如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中,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都是美国是第一,香港是第二,第三则是新加坡,而中国内地则从31上升到19位。
当香港的竞争力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时候,在这种环境中经营企业的李嘉诚,他的所谓中西合璧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大家都是做企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想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是如何生活与工作的吧!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痴迷于李嘉诚个人谋略,是现代版的“买珠还椟”?事实上,2002年5月17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的时候,就明确声明,他的公司组织是:“原则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国文化哲学。”
如果把香港当成一家公司,李嘉诚就只是个明星员工!
记得几年前,有一位在美国耶鲁大学做教授的中国人,写了篇文章《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但我们在近代的贫穷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勤劳,相反,可能因为我们太勤劳了,那些勤劳之极的人就会“称王称圣”,用情感与伦理代替规范,形成人与人较劲的文化,结果勤劳就对冲了制度建立。用这位教授的话说就是:
“如果没有可靠的产权与合约权益保护制度,人们就无法预期从事市场交易、从事投资的结果,也不知道从交易、投资中获得的利益能否属于自己,交易成本也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却步。于是市场发展会停滞不前,经济增长无法持续。”
香港奇迹,本身就是一个制度与文化变革的结果。在全世界投资环境评价中,香港一直是排在最前面的,这就等于是说,香港的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也许有人会说:制度那是政府的事呀?不错,政府当然要承担责任,但政府又是听谁的呢?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吧?!当我们的政府在大步往前的时候,我觉得企业家要从依赖或抱怨政府,转移到自救上了。也就是说,别的你管不了,但在你企业那一亩三分地,你大可与员工一起,建立起基于利益的个人权利与责任约束机制来。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你做“第一推动”——你有没有胆量做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监督体系,它不仅约束别人,也约束你自己?
我想,这样一类制度一定可以大大减少企业运营的交易费用。事实上,国家或者地区的繁荣,与企业繁荣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稳固的员工个人权利与 4 责任,员工就无法对自己进行投资,也无法与企业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于是企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企业增长也无法持续。
所以,我们大可以把香港当成一家公司来学习,在这个时候,李嘉诚就是香港这样一个优秀公司中的明星员工了。尽管一个员工的优秀与他自己有绝对的关系,但世界一流的明星员工,只能出自世界一流的公司!香港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首屈一指的“优秀公司”,而李嘉诚无疑是实践“公司经营理念”最最彻底的一个,无疑是执行“公司战略”最最坚决的一个!我想,只有李嘉诚这样行动,才会有李嘉诚奇迹的出现!
举个最近的例子吧,近来香港有商家欺骗旅游者,香港是如何反映的呢?今年4月17日香港旅游业协会宣布:“对消费者的新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将无条件退款期从目前的14天延长到6个月,取消退货时货物包装须未经打开的限制。” 其他措施还包括,禁止问题店铺在1年内更改店铺名称;公布非诚信店铺和旅行社名称;将目前仅对旅行社开放的店铺对公众开放,以便接受大众监督。
据我个人接触到的资讯,这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旅游业对商家最严厉的约束了吧?如果真的做到这种约束,那么未来香港出现李嘉诚这样的旅游富豪你会吃惊吗?
这种时候,你真正的榜样是李嘉诚还是香港? 也许两个都是? 看看自己站的位置,自己选择吧。
第二篇:李嘉诚不是我们的榜样
李嘉诚不是我们的榜样,香港才是!
时间:2011-03-17 09:49:04 用户:南星竹 专业度: 3805 进入我的博客
作者: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姜汝祥
就个人而言,我本人是非常敬佩李嘉诚先生的;在华人企业家中,能够普遍得到国际认可与赞誉的,李嘉诚应当能够排在前几名。对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领袖级人物,说他不是榜样,那还有谁是榜样?
如果我这样说,“比尔盖茨不是榜样,美国才是”,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为什么我希望中国企业家把目光从李嘉诚、从比尔·盖茨这样的英雄身上,转移到英雄背后的成功基因上来?原因在于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而高速增长通常会有一个代价,那就是变得太快,快得我们搞不清自己是谁;由于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我们就想从那些英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答案。
可是真的找得到答案吗?
举个例子吧。在一个论坛上,我曾经对着蒙牛总裁牛根生,当面质疑蒙牛的奇迹:我觉得在草场资源受地方政府控制的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地域,蒙牛三五年就做到一百亿,作为一个管理专家,我提醒他,对这样的奇迹还是警惕些好。
主办方马上就不干了,立即反问:在同样的情况下,有那么多人也在从事这个行业,但为什么不是马根生、张根生,而是牛根生成功?让你姜汝祥去做做,你能超过牛根生? 的确,拿我与牛根生比,我是比不了,因为这本身就没有可比性,农学院的教授不一定能够会种田,但这并不妨碍教授发表种田的道理。所以这并没有可讨论的价值,值得讨论的倒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牛根生成功了,而别人不行?
在功成名就这样一个结果面前,我本人对蒙牛与牛根生是足够尊敬与佩服的。商业是一个讲究结果的地方,“成者王侯败者寇”,理所当然。但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不就成了强盗逻辑?否则,你如何在十年前长虹倪端锋、三九赵新先兴盛时,或者现在在国美、蒙牛这样的奇迹前,保持那怕一点点的理性与清醒?
所以,我们看蒙牛、国美这类公司成功的时候,要超越硬件的强大,去看一点软件层面的东西。我是学社会学出身的,社会学有一句话:当人与文化对抗的时候,最后胜利的永远是文化。在中国所谓沿海地区与偏僻内地的差别,在我看来大多不是物质层面的差别,而是思维文化层面的差别,否则如何理解广州、江浙地区普遍存在的整个村镇性的“暴发”?
从软件角度出发,我们才会超越财富获得一丝清醒:蒙牛的成功可能更多的是资源硬件与营销的成功,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成功。因为在蒙牛的成功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蒙牛如何超越政府的支持、超越机器设备上的现代化、超越在营销上利用消费者的幼稚,在企业文化与团队打造上(这是真正的软件)获得真正的进步。我本人从小在贵州长大,后来在摩托罗拉那样的世界级公司工作过,我深知企业文化的进步与团队打造,如果没有大环境的支撑,绝对不是靠某个人能够完成的。
所谓软件的意思,就是说打造“百年基业”这个游戏,绝对不是赚取百亿金钱(这是硬件)那么简单。你可以很有钱,但你要想真正成为百年老店,那就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关——你有没有打造出一个让我们、乃至我们儿子孙子都愿意与你的企业一起成长的机制?所以,致力于改造脚下土地,让中国企业的强大不再是某个人 “悟道成仙”的奇迹,而是可复制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性成功,才是真正的道路吧?
讲了这么多之后,再回答李嘉诚是不是榜样就简单了。人是靠不住的,机制与文化才是支撑。李嘉诚无疑是天大的榜样。但对大陆企业家来说,研究他成功背后的基因或软件可能价值更大!而在这一点上,香港就可能比李嘉诚更重要,在香港这个大背景下,李嘉诚只不过是香港企业体制下的奇迹,就象比尔·盖茨是美国新经济体系下的奇迹一样。
当李嘉诚自己投资的长江商学院,组织了中国最著名的一批企业家,比如其中有阿里巴巴的马云与蒙牛的牛根生,还有一批垄断行业的巨头,到香港集体向李嘉诚取经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出现代版“买珠还椟”的喜剧:他们都在李嘉诚的个人魅力前感叹自己的渺小,都在渴望从李嘉诚那里悟到“九阳真经”,却很少有人认真看一下自己脚下的土地——是李嘉诚造就了香港,还是香港造就了李嘉诚、造就了包玉刚、造就了汇丰等等!
当这种喜剧上演的时候,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可能大大落后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政府进步的水平!
不信我们看看现实吧。与二十年前比起来,中国政府通过改革开放,使大陆与香港的差距大大缩短,民生与?权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中国的企业家们又如何呢?在销售额上确实是进步很大,但在保障员工权利,促进员工合约意识与独立意识等方面,我们做了多少?
有时候,企业的繁荣与农?意识并不天然矛盾,计算机系统与曾国藩、李鸿章的权谋思想照样可以共存。有专家做过研究,制造业的繁荣对个?权利与制度保障的要求比较低,金融地产等服务业的繁荣对个?权利与制度保障的要求比较高。意思就是说,农?意识与权谋管理一样可以把制造性企业管好,但在金融地产等服务上就会无用武之地!
中国企业家中,优秀的大多出在制造业,而在金融地产等行业,称得上企业家的也就是少得可怜的那么几个。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产业转移的原因呀,我们的企业家怎么可能跳越制造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但对比一下我们的邻居印度吧,他们的制造业并不发达,但第三产业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这恐怕不是偶然。
我看过李嘉诚先生自己的一个讲话,意思是他的管理思想是中西合璧。中国部分的是灵活、诚信与宽容,而西方部分的则是制度(system)、尊重(Respect)、检查与平衡(check&balance)。这似乎为中国企业家找出了一条“中庸之道”,但只要稍微研究一下香港,就会发现香港若干年来就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地区。比如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都是美国是第一,香港是第二,第三则是新加坡,而中国内地则从31上升到19位。
当香港的竞争力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时候,在这种环境中经营企业的李嘉诚,他的所谓中西合璧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大家都是做企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想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是如何生活与工作的吧!这样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痴迷于李嘉诚个人谋略,是现代版的“买珠还椟”?事实上,2002年5月 17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的时候,就明确声明,他的公司组织是:“原则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国文化哲学。”
记得几年前,有一位在美国耶鲁大学做教授的中国人,写了篇文章《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但我们在近代的贫穷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勤劳,相反,可能因为我们太勤劳了,那些勤劳之极的人就会“称王称圣”,用情感与?理代替规范,形成?与人较劲的文化,结果勤劳就对冲了制度建立。用这位教授的话说就是:
“如果没有可靠的产权与合约权益保护制度,人们就无法预期从事市场交易、从事投资的结果,也不知道从交易、投资中获得的利益能否属于自己,交易成本也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却步。于是市场发展会停滞不前,经济增长无法持续。”
香港奇迹,本身就是一个制度与文化变革的结果。在全世界投资环境评价中,香港一直是排在最前面的,这就等于是说,香港的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也许有人会说:制度那是政府的事呀?不错,政府当然要承担责任,但政府又是听谁的呢?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吧?!当我们的政府在大步往前的时候,我觉得企业家要从依赖或抱怨政府,转移到自救上了。也就是说,别的你管不了,但在你企业那一亩三分地,你大可与员工一起,建立起基于利益的个?权利与责任约束机制来。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你做“第一推动”——你有没有胆量做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监督体系,它不仅约束别人,也约束你自己?
我想,这样一类制度一定可以大大减少企业运营的交易费用。事实上,国家或者地区的繁荣,与企业繁荣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稳固的员工个?权利与责任,员工就无法对自己进行投资,也无法与企业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于是企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企业增长也无法持续。
所以,我们大可以把香港当成一家公司来学习,在这个时候,李嘉诚就是香港这样一个优秀公司中的明星员工了。尽管一个员工的优秀与他自己有绝对的关系,但世界一流的明星员工,只能出自世界一流的公司!香港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首屈一指的“优秀公司”,而李嘉诚无疑是实践“公司经营理念”最最彻底的一个,无疑是执行“公司战略”最最坚决的一个!我想,只有李嘉诚这样行动,才会有李嘉诚奇迹的出现!
举个最近的例子吧,近来香港有商家欺骗旅游者,香港是如何反映的呢?今年4月17日香港旅游业协会宣布:“对消费者的新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将无条件退款期从目前的14天延长到6个月,取消退货时货物包装须未经打开的限制。” 其他措施还包括,禁止问题店铺在1年内更改店铺名称;公布非诚信店铺和旅行社名称;将目前仅对旅行社开放的店铺对公众开放,以便接受大众监督。
据我个人接触到的资讯,这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旅游业对商家最严厉的约束了吧?如果真的做到这种约束,那么未来香港出现李嘉诚这样的旅游富豪你会吃惊吗?
这种时候,你真正的榜样是李嘉诚还是香港?
也许两个都是? 看看自己站的位置,自己选择吧。
第三篇:发展才是硬道理,硬发展不是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硬发展不是道理
―――― 用三维目标培养青年教师
紫阳县高桥中学校长:张高润
发展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趋势。学校发展是指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升,师生成长进步。而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其中教师政治业务素质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是众多矛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需要从三维目标着手。
一、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校本教研的课题之一
这里所说的青年教师主要是指教龄不足五年,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他们是学校的生力军,但因为他们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教学经验不很丰富,对新课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非常有限,容易用自已的主观判断来衡量自己的教学行为而背离课改理念,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校本教研的课题之一就势成必然,组织他们学习课改理论、理念、听公开课、上汇报课、说课、磨课、评课、写教学反思,拜师学艺就成为我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用三维目标培养青年教师
不少青年教师热血澎湃,激情很高,很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很想上好每一节课,但是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好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却很迷茫,为此,学校明确提出“用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培养教师,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下功夫培养。
在知识方面的培养 :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深度熟悉、掌握教材及教材体系的全部内容,每人手中必须有高中整套所教课程的教材,用两年时间做完所教课程的教辅资料,用一年时间重温所学专业的大学课程,从改革意图、课程设置、教法学法中疏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做到厚积薄发。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次教师知识储备测试。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活水。
在技能培养上,教师的技能表现在对课标、教材理解的程度和对学生基础、兴趣、意志品质了解的程度,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法的指导,自我超越的能力。在教师的技能培养上学校要求分层培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站稳讲台,主要方法就是磨课,即先听成熟教师的公开课,再上汇报课,再评课,再上汇报课,如此反复进行。对中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就是站好讲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好青年教师,升华教学经验的积累,加强教学研究,对他们的培养方式主要是创造条件外出学习培训,加强与兄弟学校同学科的交流。发挥出中年教师传、帮、接、带的桥梁作用。使其能将外面好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校的教学实践形成有机整合,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鲜活教材。使其能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迅速成长、成熟。
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全体教师加强课堂组织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精讲多练,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讨论、思考和总结。严禁课堂满堂灌,严禁
只图课堂热闹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的简单提问,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引导上下功夫,在情景设计例证精选上下功夫。切忌穿新鞋走老路,切忌用带旧教材的经验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注重学生特长的发现、发挥、发展。课堂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一节课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任何一节课,不管教者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不管自己认为设计多么完美,如果没有考虑主体对象,不被学生接受,那么,这注定是一节失败的课。往往新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火热的教学激情,但辛勤的劳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以致受到委屈,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还没有找到由知识向能力转换的路径。有此看来,“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是多么的不容忽视。
在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首先是加强师德教育,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关心爱护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育是党的一项事业,是事关国家兴衰、社会进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学生发展与自由的一项事业。其次,是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清贫与奉献,要能经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的金钱诱惑,克服功利思想,踏踏实实教书,专心致志育人,牢骚、抱怨、消极不但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到自已的专业成长,社会家长的否定与反感,同事朋友的疏离,从而背离了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教师要自我认识自己,准确定位,只有自
己对工作充满了饱满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能把这种美好的品行播撒给学生,才能把这种和谐的氛围传递给同事,进而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对学生、对他人、对学校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从而才能珍惜和抓住学校提供的每一次培训机会。利用好了每次机会。积极参与,就会在无形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一味埋怨,过于急躁,唯我独尊,把学校给大家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不当一回事,把学校派出学习的机会当成休息消遣,把学校的各项制度看成是限制教师的手段,始终认为自己为集体奉献得多,而学校给予的回报太少,用灰暗的眼光审视别人,对待集体,不仅会制约自己专业发展,进而会影响良好人品的形成,不仅对自己、对别人、对学校没有好处,当别人有所作为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人生,留下的将是一片空白和遗憾,因此,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有了过硬的三维目标基础和深厚的修养,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慌乱和迷茫,面对任何教学环境都能游刃有余,处惊不变,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和学校发展。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受学校尊重的贤才。
由此可见,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关健,是科学的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发展;对学校发展不研究学校管理、学生基础,教师素质,不以人为本,而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味的下硬指标就是蛮干,就如空中建楼阁,只能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如果教师不积极主动,不能与学校的发展要求辩证结合,就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发展要抓主要矛盾,要按规律办事,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将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以三维目标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避免盲目蛮干的硬发展。学校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曙光。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四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习有感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习有感
受惠于北京协和医院普内科学科发展基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郑裕彤奖助学金及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的支持,我有幸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为期近一年零四个月的学习。其中修读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历时约13个月;前后完成郑裕彤奖助学金项目共计3个月。回首求学之路,感觉上既漫长又短暂。说其漫长,从医院再返校园,其中艰辛之处,不一而足。论其短暂,香港大学之教学与科研颇有其精彩之处,受限于视野,短时间内也只能管中窥豹。以下愿与大家分享1年多来的学习经历与体会。
学习背景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其前身为香港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始创于1950年,其先后更名为社会与预防医学系(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1959),社区医学系(Department of Community Medicine,1974)及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09)。虽相比于百多年历史的港大医学院,其仅可算是新兴学系。但作为香港唯一一家老牌的公共卫生教育与科研基地,其发展史折射着香港公共卫生事业的进展。香港目前很多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都源于公共卫生学院的直接科研成果。而最为我们所熟悉,也最让其闻名于国际学术界的则莫过于2003年香港的SARS保卫战,当年SARS肆虐期间的多项院感防控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我此次得以在港大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学位,有着一段颇有些偶然性的经历。最初的选择是源于申请并获得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郑裕彤奖助学金,该奖学金每年资助内地各大医学院校及医院的医学研究人员赴港大医学院及附属玛丽医院接受临床、管理或科研培训。由于普内科科研发展看重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医疗质量、社区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作为科室的一员,自身流行病学知识的薄弱让我做出了选择公共卫生学院接受培训的决定。而选择的导师是在学院任教,出身于统计专业的流行病学助理教授Dr.Ben Cowling。在初步了解了我的背景和需求后,这位拥有目前公共卫生学院最多科研项目的年轻教授向我强力推荐了攻读公共卫生硕士的培养路径。这一突然而看似不太可能实现的建议,最终由于得到了科室曾主任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室同事们的帮助而最终得以实现。就这样,在2010年9月底我成为了当年港大公共卫生学院破格收取的迟到一个多月的插班生。
实用教学
港大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目前共包括了五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分别是公共卫生实践(Public Health Practice), 流行病学及临床效率(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医疗管理(Administrative Medicine)以及卫生经济学与政策(Health Economics and Policy)。其面向的培训对象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医务工作者,政府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也有医疗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结合科室的工作特点,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流行病及临床效率专业。该专业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循证医学应用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掌握评估临床实践效率的方法。整个专业学习要求完成包括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循证医学实践、医学科研研究方法以及卫生经济学在内的共10门课程及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课题并写出不少于1万5千字的英文论文。
协和医大毕业,在协和医院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和普内科主治医师。无论在大内科还是普内科接受培训,由于对教学的重视是始贯如一的,因此工作期间长期充当兼职教师一职,对于医学生教学并不陌生。而此次再回课堂做学生,就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会。
港大的教学给我带来最深的感受就是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形式上,公共卫生学院的学习课程中接近一半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式。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发展学生解决相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技巧以及自主导向的学习方法均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最早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Howard Barrows及其同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创立并率先开展。由于其应用性强,着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突出特点,因此很快被欧美多家医学院校采纳并应用于医学生教育,随后该教学方法被拓展应用于多个学科,甚至被应用于小学及初中生的教学当中。香港大学医学院引入PBL教学方法已有20余年时间,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教学中,尽管对于究竟在何种阶段更适用,我个人并不认为从医学生刚刚接触临床就应以PBL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但就针对已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教育而言,确实该教学方法较传统授课方法更有优越性。而课程安排上,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时间都与最终课题的实施时间表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开始进行课题设计阶段会安排医学科研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设计的课程,在预期实验数据分析阶段会安排统计学SPSS软件和STAT软件应用课程。虽然最初知道自己的课题时,对这一不熟悉的学科领域有很多担心,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每个阶段的困难也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大的解决。回想起大约10年前,在医大接受的8个月的科研培训,当时培训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导师的科研质量,即使遇到非常出色的导师,但很多细节仍要靠自学“成才”。希望10年后的今天,随着交流的增多,教学的发展,如今的医大教学已然不同往日。古《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协和医学院不乏明星教师和优秀的医学生,但教学的内容及安排如若能百尺竿头,相信能以更大的助力带动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
实用科研
在郑裕彤奖学金项目及攻读学位期间,导师为我指定的是一个卫生经济学课题:是通过建立Markov数学模型,评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清除对预防胃癌发生的成本效益。通过简单的背景了解,知道这个小课题是作为香港食品卫生署推广预防保健工作的一个小部分。由于香港的条件所限,所以其在医疗药品的发展上奉行的是拿来主义,一般美国FDA批准的药品香港就可以直接应用,而不必像内地再需要经过SFDA批准。而香港的医疗卫生制度主要沿用于欧洲的医疗卫生系统。为全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保障。记得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公共卫生学教授兰安生(John B.Grant)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Anounce of prevention worth more than a pound of curative medicine)。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香港政府非常重视预防保健工作。政府在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上面并不一味盲从欧美,有很多自己的声音,其底气就来源于与港大公共卫生学院的密切合作。例如,在乳腺癌的筛查方面,通过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得出与筛查收益相比,检查所致假阳性可导致更多病人遭受痛苦和损失,因此该筛查成本效益低,不宜效仿欧美国家在香港40或50岁以上妇女中进行乳腺癌的筛查。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院内感染的科学防控,医院新项目开展的成本效益评估等,都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科研指导应用的理念。因此,对于港大公共卫生学院的科研人员来讲,虽然每日的工作都是对着各种数据的数学演算,但由于可以很快看到结果在卫生政策和制度上的反馈,仍然让他们能直接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瑕不掩瑜
港大与协和一样都有着多年的历史积淀并秉承着很多优良传统。其教学和科研的精彩,与其对教学的重视与创新,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思路有密切相关。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港大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学主力都来自于他们的科研团队,publish or perish同样是他们的考核硬指标,但教学质量在工作表现中的权重要差很多。因此虽然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教授们多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但授课水平却很是参差不齐。同样香港医生的临床水平,亦难称之为顶尖。香港目前最大的两家公立医院分别是玛丽医院和威尔士亲王医院。郑裕彤奖学金项目进修期间虽然并不直接接触临床,但来自国内华山、瑞金、华西与中山医等各家国内大医院的同事(同年入选郑裕彤项目)大多是参加的临床交流学习。大家私下交流之时共同的看法是:香港科研水平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国内领先,临床水平最多国内先进。而且近年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多,内地医疗水平的崛起已经开始给香港同行带来了竞争与压力。医学毕竟是经验科学,香港的病人来源有限,且在香港卫生体制下,医院很难做到大规模扩张,甚至受限于医疗资源,在威尔士亲王医院出台了无论肝源多少,每月最多只允许做一台肝移植手术的规定。但通过合理的定位,香港医院也并不打算和内地的医院比拼床位和病人数,仍然在耐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一位来自瑞金医院的麻醉科医生给我们讲,科里一次一个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了气道压高,考虑过敏可能性大,该科全部医生用了半天时间专门为这个情况进行了全科讨论,甚至有医生针对手术用枕的材料和引起过敏的可能性做了文献复习。用专业精神做认真的事是如今香港同行面对内地挑战的回应。
伊卡洛斯(Icarus)情节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其父亲为了帮助他逃离克里特岛,使用蜡和羽毛为其制作了一对飞翔的翅膀。父亲告诫他飞翔时不可太靠近太阳,否则翅膀将会融化。但伊卡洛斯在展翅高飞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喜悦,因太过兴奋而忘记了父亲的劝告。最后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在心理学上,把人类追求成就感的情结称为伊卡洛斯情结。在公共卫生学院就学期间,虽困难不少,但最终课题如期完成,论文通过国际同行评议获得通过,并拿到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同时,在学期间,成为公共卫生学院首届Professor Anthony J Hedley奖学金获得者,该奖项以申请人既往工作为参考,以预测其在学术方面的可能成就为评奖标准。在与同级中的香港医生、医管局及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国际NGO组织成员的竞争中成功胜出,让我体会到了辛勤付出后收获的喜悦。也由衷感谢医院及科室为我创造的学习机会。在一次与香港玛丽医院院长的座谈会中,这位自称是香港最好医院的CEO的院长谈到了医院发展的各种困境,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流失是排在第一位的,而经过医院调查发现,缺少成就感是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香港医疗体制的限制,使得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待遇永远无法与私家医院的薪酬有可比性,并且医院也没有这方面的自主权。因此,医院方面只有设法通过增加医生带薪培训机会,协助提高医生的学术地位,给予经过考核的高年资护士一定限度处方权,并且培训不同级别护工分担抽血、日常护理等简单劳动的方法来提高医务人员的被尊重感。在我的同学中,一位目前是玛丽医院儿科的副主任同时兼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副教授。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如果跳槽到私立医院,他的薪水可以是目前的十倍甚至更高。我曾问过,在目前香港公立医院优秀医生集体跳槽的大潮中,他依然留守的原因,他的答复是比起赚更多的钱,他更喜欢在做教学受到的尊敬和当港大教授获得的成就感。1年多后的今天,当我重新回到医院的工作岗位,已经欣喜地看到更多的我的同事通过百人计划,通过医院其他多个方面的资助获得了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我的普内同事在1年前,在教育处的支持下,已经开始PBL教学的尝试。《内科教学手册》,《院内教学方法》等多本实用教学丛书也在科里同事们的安排和指导下,纷纷由内科的青年住院医翻译完成。在内科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协和绝不缺少勤奋而有理想的医生。相信随着医院的发展,更多地同事借助协和的平台和环境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第五篇:榜样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作文800字
榜样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作文800字
安徽固镇县宋店中学茂林文学社 朱丽萍
前不久,读到这样一则资料,感受颇深。
南美洲森林里有种奇怪的现象——猴子跳水而亡。有人说猴子想自杀,有人说猴子看到水中有异样……可是没有一种猜想能拿出有力的证据。
一位研究人员想解开这个谜。一天,他正在河边拍摄,突然,河对岸传来几声奇怪的尖叫。他定睛一看,只见一只水獭在河边来回走了几圈,竖起身子发出几声尖叫后,跳下水快速地游到他这边,并迅速跑到一棵红果树下,叼起一颗掉在地上的红果迅速游回对岸。这时,研究人员才发现,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棵红果树,只是被其他树木挡住了,不易被发现。就在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只见对岸有一只猴子,在刚才水獭徘徊的地方,走了几圈,然后也发出几声尖叫,跳进了河里,这不正是猴子跳水吗?猴子跳水前的状态与水獭下水前的状态是一样的,它跳水是不是和水獭有关呢?这位研究人员顺着这个线索,调取了大量猴子跳水的录像观察研究,得出结论:猴子跳水的行为是在模仿水獭。他进一步解释说,猴子跳水是为了红果。由于红果树太隐蔽,它们看不见。看到水獭跳水后衔回红果时,它们便以为在河中可以找到红果,于是,模仿水獭跳水,殊不知,却害了自己。研究人员还指出,猴子完全可以借助河边的树,直接跳到对岸找红果。
猴子把水獭当做榜样,认为水獭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于是不顾自身特点,虽说勇敢但还是避免不了死亡。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别人成功了,就会想,为什么自己不行?看到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名牌院校,就把其定成自己孩子的榜样;看到别人的孩子上了音乐班、美术班、舞蹈班、奥数班等,又获得了各种奖项,便不顾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硬是给他们报了一个又一个特长班。于是,很多孩子就在别人的阴影里独自咀嚼着痛苦与烦恼,学习兴趣也随之荡然无存。
每个人的兴趣、能力、机遇等都不相同,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杰出人士。况且,这个社会,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农民;需要商界巨擘,也需要技术人员;需要领军人物,也需要清洁工人……不顾实际情况,盲目选取榜样,等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结果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们可以借鉴榜样的成功经验,但决不可机械地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因为,榜样的力量不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