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8: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滨海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滨海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第一篇:江苏省滨海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0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魏源

D、邓世昌 2、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了“文明人”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信中“文明人”指什么人?()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法国军队

D、英国军队

3、“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下列最能体现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赔款4.5亿两

B、严禁人民反帝

C、划定使馆界

D、允许列强驻兵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6、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A、《新青年》

B、《时务报》

C、《晨报》

D、《每周评论》

7、“大刀——向鬼头们的头上砍去!杀!!”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刻骨的仇恨,九一八事变就是这一仇恨产生的起点。下列关于这一事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蓄意发动的 B、蒋介石命令中国军队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C、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D、是由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引起的

8、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0、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均取材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抗日战争

1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

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3、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A、延安

B.大别山地区

C.南京

D.沂蒙山地区

14、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7、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块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抗日战争 2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21、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卢沟桥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23、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37年”、“卢沟桥”、“全国性抗战”这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

D、西安事变

24、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万中国军民而饮恨。这个城市是()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25、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上海

B、北京

C、重庆

D、武汉

26、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

B、松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松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28、众志成城,共渡国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这种优良传统再次得到体现。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武昌起义

D、抗日战争

29、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0、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在这里曾经举行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部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仪式。你认为这一仪式应该发生在哪一年?()A、1895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9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3分)

(3)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抗战胜利前夕,为了讨论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3分)

(4)第一次是从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战役?(2分)

32、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二:

(1)材料一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这一战略部署是在何时实施的?(1分)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2分)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3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BBC 6-10

DDDCB 11-15 DCBAB 16-20 BBBDD 21-25 BCBDC 26-30 CBDCB

二、材料题

31、(1)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黄埔军校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成功(3)遵义会议 毛泽东

中共七大

(4)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

32、(1)挺进大别山。

(2)1947年 刘伯承、邓小平

(3)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4)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第二篇: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12月)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70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魏源

D、邓世昌 2、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了“文明人”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信中“文明人”指什么人?()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法国军队

D、英国军队

3、“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下列最能体现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赔款4.5亿两

B、严禁人民反帝

C、划定使馆界

D、允许列强驻兵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6、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A、《新青年》

B、《时务报》

C、《晨报》

D、《每周评论》

7、“大刀——向鬼头们的头上砍去!杀!!”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刻骨的仇恨,九一八事变就是这一仇恨产生的起点。下列关于这一事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蓄意发动的 B、蒋介石命令中国军队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C、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D、是由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引起的

8、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0、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均取材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抗日战争

1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

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3、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A、延安

B.大别山地区

C.南京

D.沂蒙山地区

14、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7、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块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抗日战争 2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21、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卢沟桥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23、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37年”、“卢沟桥”、“全国性抗战”这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

D、西安事变

24、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万中国军民而饮恨。这个城市是()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25、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上海

B、北京

C、重庆

D、武汉

26、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

B、松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松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28、众志成城,共渡国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这种优良传统再次得到体现。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武昌起义

D、抗日战争

29、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0、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在这里曾经举行了中华民国第六战区司令部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仪式。你认为这一仪式应该发生在哪一年?()A、1895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9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3分)

(3)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抗战胜利前夕,为了讨论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3分)

(4)第一次是从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战役?(2分)

32、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二:

(1)材料一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这一战略部署是在何时实施的?(1分)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2分)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3分)

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答题纸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3分)

(3)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抗战胜利前夕,为了讨论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3分)

(4)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战役?(2分)

32、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材料一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这一战略部署是在何时实施的?(1分)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2分)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3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BBC 6-10

DDDCB 11-15 DCBAB 16-20 BBBDD 21-25 BCBDC 26-30 CBDCB

二、材料题

31、(1)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黄埔军校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成功(3)遵义会议 毛泽东

中共七大

(4)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

32、(1)挺进大别山。

(2)1947年 刘伯承、邓小平

(3)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4)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10月份所教的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内容第二单元,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乡级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头绪繁杂,而人教版教材虽然将课程标准的内容纳入其中,但是教材过于简略,历史事件介绍得不够完整,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补充新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

三、教学效果分析:

把实现课标的要求作为我的教学目标,课堂行为和教学设计始终围绕课标来展开。在教学方式上,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灌输,让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无非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把抽象、艰涩的知识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展现给学生,学生自己思考,分组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启迪总结。总之,在历史教学要敢于探索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第四篇: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2016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接地气的草根戏班,________的地方唱腔,着实令戏迷们为之________。台上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台下是男女老少芸芸众生,演戏人精益求精,演得________;看戏人津津有味,笑得前仰后合。台上演员声泪俱下,台下观众也跟着哭鼻子抹眼泪:人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融进了悲剧的氛围之中。

A.字正腔圆 迷倒 惟妙惟肖 B.原汁原味 迷倒 栩栩如生 C.原汁原味 倾倒 惟妙惟肖 D.字正腔圆 倾倒 栩栩如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

在世界各国建筑史上,石质材料都有广泛而久远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质文物的形式丰富多样,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①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物 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③完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多为石质 ④石质文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⑤它们经历久远的历史年代 ⑥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 A.⑤③⑥②④①

B.③⑤②①⑥④ C.⑥③①④⑤②

D.④⑤①③⑥②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同情比实际的物质帮助更加重要。B.让自己的汗水落进乞讨者的帽子里,希望乞讨者能自食其力。C.对他人的不幸,不能只流于表面的同情却没有实际的帮助。D.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出自己深切的同情,场景十分感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辞,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

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家:居住 B.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 叩:询问 ..C.触罪摈越、楚间六年 摈:抛弃 D.蓄其志以周于事 蓄:怀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

D.作者认为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也更羡慕柳谋的做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4分)

(2)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4分)9.作者为什么认为柳谋能够“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温台

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4分)(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4)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师说》)(5),有所广益。(《出师表》)(6)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7)日星隐耀,;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8)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老 爱 情 苏 童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外孙不懂事,就问:“外公,你怎么不哭?”

老人说:“外公不会哭。外婆死了,外公也死的,外公今天也死的。”

孩子说:“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老人摇摇头,说:“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这时就听见堂屋里自鸣钟“当当当”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12点!

正如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同一天。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拔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12.分析小说中“老夫妻”的形象特征。(6分)13.小说安排“女儿”这个人物有何作用?(4分)

14.小说的标题“老爱情”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小说结尾说老人夜里12点陪着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不再转动了。有人说这个情节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应该删掉。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淡自已的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崇尚简单 国 风

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尧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金融家要诈骗?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18.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使人类陷入了怎样的生存困境?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2016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答案

1.【答案】C(字正腔圆:(说和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根据语境应选“原汁原味”,排除A、D项。迷倒:使沉醉、陶醉。倾倒:形容十分佩服或爱慕,“为之倾倒”属固定搭配,故排除B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

2.【答案】D(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3.【答案】C(A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4.【答案】B(文段先谈石质材料在建筑史上的应用,③与之密切相关,排在最前面;与③衔接较好的是⑤,而与⑤衔接较好的有①和②,从逻辑上看②应在①前面;⑥④与后文联系紧密,排在最后。应选B项。)

5.【答案】C(画面中坐在墙脚的乞讨者显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而站着的绅士竟然手抓手帕泪水涟涟,甚至泪水都滴落到乞讨者的帽子里,代表在精神上同情对方,可是乞讨者更需要物质上的帮助。因此,漫画的寓意为面对他人的不幸,实际的帮助比精神的同情更重要。)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答案:C(摈:被抛弃,根据语境此处是被动义。)7.答案:A(“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应为“柳谋弃考进士”)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译文:(1)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

(2)译文: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

9.答:作者年轻时喜好名誉反受其害;柳谋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每点2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1)答:“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一点1分,两点3分)

(2)答: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2分)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房者惟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2分)

(3)答: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1)取之无禁(2)其不善者而改之(3)弃掷逦迤(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必能裨补阙漏(6)翱翔蓬蒿之间(7)山岳潜形(8)舍我其谁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答案】①相貌、行为十分平常普通;②任劳任怨,细心照顾后辈;③同甘共苦、相互照顾、生死相依。(每点2分)

13.【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的女儿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闲人,老妇人的猝死与女儿的吵闹密切相关。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作者是以女儿的浅薄和利己反衬老夫妻的宽容和仁慈。(当然也可以从主旨的揭示角度分析,答对两点得4分)

14.小说标题“老爱情”的含义:①表层含义:小说讲述的是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老式爱情,即中国传统的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爱情。②深层含义:“老爱情”中的“老”即为永久、永恒之意,真正的爱情永远青春不老。妻子死了,丈夫也平静地“陪着妻子一起去了”。老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每点2分)15.答案示例:不应该删掉。

①结尾的这个情节恰是小说的高潮,那矮小的老人在和孙子的对话中就已经明确了死志,结尾这个情节就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②突出了老人视爱情重于生命的形象,“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③这个情节恰好体现了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突显了小说“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这一主题。(答“应该删掉”也可,要自圆其说。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9

16.答: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1分)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美德,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会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2分)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2分)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1分)17.答:①引用甘地的话为本段论据作总结,(2分)②也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美德”的有力论证(2分)。③引用司马光的话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会坚定”观点(2分)。

18.答:①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②人只知道一味向自然索取,破坏生存环境。③人变成物欲的奴隶,失去了心灵的自由。(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立意分析

这是一则哲思类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具有隐喻性特征,不直接说明道理,一般借用生活中的日常事例,讽喻、劝诫、启迪人们,寄寓深刻道理。

材料通过玻璃杯装填不同物质,引起人们对于玻璃杯自身的忽视,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人生因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等带有低俗色彩的欲望、物质享受、过于计较,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从正常情况来看,学生较多能从这个角度入手。思路一:

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看,可以立意:做最初的自己、回到本来的我、回归自我、找回本我、唤醒自我、保持自我等。思路二:

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看,可以立意:人生要淡泊宁静、给自己一片心灵天空、不要让心灵遭受蒙蔽等。思路三:

从寻找“变得不是自己”的原因立意:放弃诱惑欲念、澄净心灵等。本次作文,可以从自身或者他人的角度切入。

第五篇:2012届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分析

2012届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试卷以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科《测试说明》为指导,以人教版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核。整个试卷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我们学生大部分对课本不熟悉,知识点遗忘较多,答题情况总体不理想,达B率约百分之30,均分53分左右,低于市均分约3分左右。从客观题和各主观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不扎实、不牢固,对历史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记忆层面,对知识的掌握还欠系统化、结构化,对基本的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理解不准确、不到位,阅读、提炼材料信息、审题、归纳、概括等学科能力方面还较为欠缺。

三、下一阶段复习的建议:

1.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掌握主干知识,夯实知识基础。

2.加强史料研读,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3.加强多维度考察分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5.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就教师而言,我们只有进一步主动学习,更新观念,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充实自我,创新复习教学方法,科学利用教材资源,才能进一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构建复习教学的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多方面参与学习过程,亲身体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科素养,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从而在6月初的江苏高考中赢得胜利!

下载江苏省滨海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滨海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12月第二次学情调查历史试卷(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