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常州市中学2013年4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北师大版
常州市中学2013年4月八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后把字母填入下表中相应题号下面的空格中。每小题1.5分,共21分。)
1.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主人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为西藏取得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区域自治D.西部大开发
3.“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聂耳B.毛岸英C.邱少云D.黄继光
4.“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工业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文中的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A.社会主义改造B.第一个五年计划C.土地改革D.“大跃进”运动
5.“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D.以没收的方式转变为国有企业
7.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推行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D.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8.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哪一历史时期?
A.社会主义探索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三大改造
9.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进行D.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0.握手是一种礼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握手更是寓意深刻。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
正确的是
1972年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和卡特总统
2001年江泽民主2009年胡锦涛主
席和奥巴马总统 席和布什总统
A.美国最早与新中国建交B.中美之间隔阂开始消除
C.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D.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11.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抗洪英雄C.两弹元勋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2.常州某地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三大改造B.“大跃进”C.“文革”D.改革开放
13.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二、分析说明题: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部分共3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7分,共29分。)15.(10分)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材料一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为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举
出两例即可)(2分)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
开放新格局?在新格局中,我们常州属于哪一类型的城市?(3分)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1分)
16.(12分)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三农”方面最核心的政策是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始终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1958年民歌
材料四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中共十七大报告(1)材料一出自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什么文献?通过这次改革最终消灭了什么
阶级?(2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指出“入社报名大会”中的“社”是什么?通过对农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材料三中的民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在农村我国还开展了哪一场运动?对
我国经济有何影响?(3分)
(4)材料四在农村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改革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3分)
(5)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1分)
17.(7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等地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四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1分)
(3)根据材料二、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后把字母填入下表中相应题号下面的空格中。每小题1.5分,共21分。)
二、分析说明题: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部分共3小题,第1
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7分,共29分。)15.(10分)(1)《南京条约》(1分)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分)(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分)(3)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任选两例(2分)
(4)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内地(2分),常州:
沿海经济开放区。(1分)
(5)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弱国无外交;只有不断增强
综合国力才能做到外交的独立自主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
16.(12分)(1)《土地改革法》(1分),地主阶级(1分)(2)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土地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公有制也可以表述为归集体所有)
(1分)。(3)“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出
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局面。(1分)(本题只要学生点到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即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实现农民责权利的紧密结合,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推
动了农业的大发展。(1分)
(5)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农村(或:农业、农民)(“三农”)的重视;农村政策的制定要从
农村生产实际出发等。(1分)
17.(7分)(1)原文中“生活不好,差距太大”或意思相近的表述(1分),把深圳设立为
经济特区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分)(2)“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或意思相近的即可给分。(1分)(3)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1分)到实现共同富裕。(1分)
(4)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或实现国家富强或让人民群众尽快地富起来等言之有理即可给
分。(1分)
第二篇: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常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考试时间为 50 分钟。试卷满分 50 分。
历史(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2.2017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列人物中,为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商鞅
B.张骞
C.鉴真
D.郑和
3.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创刊于19世纪70年代的《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社会新闻。右图所示的这份《申报》发行于
A.1905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24年 5.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④“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 7.1984年12月,中英双方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促成和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南京条约》已被废止
D.中国胜利重返联合国 8.雅典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下列说法与此相关的是
A.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D.成年男人享有完全民主 9.世界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学和艺术大师中,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的是
A.毕加索
B.莎士比亚
C.贝多芬
D.托尔斯泰
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下列历史事件不属于该“狂潮”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1.右图是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2.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速发展战略”
B.“新经济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3.阿兰·麦杰逊在《二十世纪世界史》中描述道:“德国坦克滚滚地越过波兰边境……在四周之内……波兰已经从地图上消失。”该军事行动实施的是
A.“霸王计划”
B.绥靖政策
C.“白色方案”
D.“巴巴罗萨计划” 14.杜鲁门总统强调“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为了谋取“领导地位”,美国签署了 A.《联合国家宣言》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北大西洋公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共29分。15.(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以南宋农民阶层为例,说明材料二中“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1分)【答案】(1)两种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1分)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1分)原因: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1分)②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1分)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或: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1分)(2)事例: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宋夏议和。(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原因:宋代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兴盛)。(1分)
(3)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问题;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和建立在私有制财产基础上的民主制相反的社会主义,在1917年初次获得了政权。这一政治制度如果蔓延开来,很明显会带来一种新的文化。
——【英】波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这末以来,日本在华北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初次获得了政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二十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事变”指的是什么?说出该“事变”的世界影响。(3分)
(3)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及其真实目的。(4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给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2分)【答案】(1)十月革命。(1分)
(2)1937年(1分);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拉开了中国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分)
(3)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开展军事演习,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意图进城搜索,遭到拒绝。(1分)真实目的: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分)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理想包括:人的个性从迷信和传统中的解放,自由战胜专制,与理想和正义相一致的社会制度的重建,以及粉碎一切阻止平等的障碍。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人权宣言》所具有的伟大的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用人权和法治取而代之,并以后者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石。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法国人民对安宁和秩序的渴望十分强烈,甚至愿意接受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他更改了宪法,于1804年12月2日他为自己戴上了皇冠。就此,法国革命确实是结束了。但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欧洲第一次制定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却得以发扬光大。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用关键词概括启蒙运动的理想。(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石”,并说明其实质。(3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他”将法国革命的成果发扬光大的措施。(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与法国革命的关系。(2分)【答案】(1)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王权。(3分)
(2)基石:用人权和法治取代封建王权、神权和特权;(2分)实质:《人权宣言》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法律文件。(1分)
(3)拿破仑;(1分)措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了法国疆域。(2分)
(4)关系: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2分)
第三篇:中学九年级考试历史试卷
2020年下期普满中学九年级考试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答案栏内相应的位置)
题号 | ||||||||||
答案 | ||||||||||
题号 | ||||||||||
答案 |
1.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的早期人类是
A 南方古猿 B 元谋人 C 森林古猿 D 北京人
2.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国家是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古罗马 D 古巴比伦
3.在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如果人们犯罪了,可以依照哪部法律来量刑:
A、民法典 B、商朝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刑法典
4.古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期的时间是
A 公元27年 B 公元前27年 C公元前26年 D 公元前33年
5.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形成的事件是:
A 基督教创立 B 丕平献土 C 查理马特改革 D 大化改新
6.欧洲文明的摇篮是:
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法国 D英国
7.《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
A 马克思、恩格斯 B 但丁、达芬奇 C 圣马丁、苏克雷D、列宁
8.文艺复兴首先从哪个国家兴起
A 罗马 B 法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9.今天的美国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与它独立时颁布的哪部文献格格不入: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独立宣言》
10.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是:
A 《天方夜谭》 B 《伊利亚特》 C 《伊索寓言》 D《奥德赛》
11.它是18世纪时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是指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2.“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这句名言是下列哪位科学家说的
A 欧几里得 B 阿基米德 C 亚里土多得 D 祖冲之
13.新航路开辟后,在延续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
A美洲 B欧洲 C亚洲 D非洲
14.“‘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你认为说这话的人应是:
A 玻利瓦尔 B 克伦威尔 C 伊达尔哥 D 圣马丁
15.“在印度人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这里的她是
A 圣马丁 B 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下列历史人物的名字同称谓搭配正确是一组是:
A 圣马丁——“南美的解放者” B 爱迪生——发明大王
C 林肯——美国第一届总统 D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的先驱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人民宪章》的发表
C《国际歌》的问世 D巴黎公社的成立.通过改革,从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A 美国
B 日本 C 德国
D 意大利
19.《国际歌》的词作者是:
A 欧仁·鲍狄埃 B 比尔·狄盖特 C贝多芬 D 巴赫
20.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A 18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初
二、诊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请将答案填写在方框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 ||||||||||
答案 |
21、古代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2、15世纪,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23、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4、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25、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
26、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是《人民宪章》、中心内容是争取提高经济待遇。
27、垄断组织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8、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9、“农民获得自由时,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反映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30、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共2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63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
材料二: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分裂,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选自林肯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①第一段材料出自美国哪一部法律文献?(2分)该文件是在哪一场战争中颁布的?(2分)
②材料二
中的“一半奴役一半自由”分别指什么?(4分)
③根据材料,请你谈谈林肯有哪些伟大之处?(答出两点即可。4分)
32、阅读材料:“……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选自2
008年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①日本借鉴中国的制度、技术进行的一次改革叫什么?(2分)
②日本明治维新又借鉴了哪里的先进文化成果?(2分)具体通过哪些措施使日本“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任举三方面的内容即可。6分)
[来源:学科网]
③近代中国也发生了一次与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改革,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
四、探究题(共26分)
33、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请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来源:Z_xx_k.Com][来源:学科网]
①具体来说,美国是通过什么事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2分)[来源:学|科|网Z|X|X|K]
②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完成后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2分)确立了什么制度?(2分)
③说说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6分)
[来源:学科网ZXXK]
34、某班准备开展“学习科技革命,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准备,请你帮助他填上相关内容:
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始于什么时期?(2分)
②搜集有关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及其发明家。(分别答出两个发明家及其发
明成果即可。4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④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学们准备如何迎接
科技发展大潮的挑战?(2分)
第四篇: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精彩四选一,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 “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在下列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新中国成立后还没有解放的地区是
A.内蒙古 B.新疆 C.宁夏 D.西藏 4.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5.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可不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叶挺 6.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7.1956年 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
8.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 “铁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9.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第五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6.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新 课标第 一网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7.“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8.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9.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12.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3.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14.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8.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9.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20.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3.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4.“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5.“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9.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2分)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
5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0.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8分)
(1)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 鞍山大型轧钢厂图五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六 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
(2)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