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洛克福尔摩斯粉丝文化粉丝由此诞生(定稿)
夏洛克福尔摩斯粉丝文化粉丝由此诞生
1893年,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将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推下”了悬崖。小说中杜撰的悬崖位于瑞士的莱辛巴赫瀑布之上。不过,柯南?道尔是在伦敦他平时写作的家中痛下狠手的。“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执笔写下最后这几句话,来记录我的朋友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的非凡天赋,他因为这种天赋而卓尔不群。”叙述者约翰?华生医生在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最后一案》中这样说道,这篇小说刊登在1893年12月的《海滨》杂志上。
私下里,柯南?道尔自己似乎没那么悲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把福尔摩斯弄死了。”你可以想象,柯南?道尔高兴地捻着他浓密的胡子,梳得光溜的背头在烛光中微微发亮。后来谈及他这一久负盛名的小说人物时他这样说道:“我已经受够他了,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我有一次吃了太多肥鹅肝酱的感觉,直到今天一听到他的名字我就觉得反胃。”
柯南?道尔在杂志中把福尔摩斯干掉时可能以为这部小说就此收尾。但如果他真这么想,就说明他太不了解粉丝了,尤其是福尔摩斯的粉丝们。公众对福尔摩斯之死的反应,与之前对任何虚构事件的反应都不同。超过两万名《海滨》杂志的读者因对福尔摩斯英年早逝强烈不满而取消了订阅。杂志几乎办不下去。
据说福尔摩斯死的那个月,整个伦敦的年轻人都在帽子或胳膊上佩戴了一个月的黑纱以示悼念。不过这个说法近来遭到了质疑。愤怒的读者纷纷写信给杂志以示抗议。一封寄给柯南?道尔的信在开头骂道:“你这个畜生!”美国人则组建了“让福尔摩斯不死”俱乐部。面对这些抗议,柯南?道尔坚持己见,称福尔摩斯的死是“正当杀人”――这大概是指道尔自己有正当的理由,而非莫里亚蒂教授。
当然,这事要是放到2015年的网上就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柯南?道尔对这些铺天盖地的刻薄抨击感到震惊,实在是情理之中。在此之前,粉丝们完全不会这样做。通常,读者会接受他们所喜爱的作品的情节,然后转而去读别的作品。而现在,他们开始在流行文化中投入个人情绪,期望自己喜爱的作品能符合自己的某些期待。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狂热读者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粉丝文化。有趣的是,对福尔摩斯的狂热追随持续到了今天,激发了无数的再创作,比如美国的探案连续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和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神探夏洛克》,后者在新年那天推出的回归特辑备受期待,片中现代版的夏洛克和华生穿越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
1887年,福尔摩斯在中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中首次露面。从一开始他就大受欢迎,以至于柯南?道尔很快就开始后悔创造了这一形象,因为福尔摩斯系列故事完全盖过了他心目中严肃作品的风头,比如他的历史小说《米卡?克拉克》。每到有新的福尔摩斯故事在《海滨》杂志刊载的日子,读者就排队去报摊购买。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因为福尔摩斯,柯南?道尔“和维多利亚女王齐名了”。
福尔摩斯的粉丝是真正的新兴中产阶级。在未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傲慢自大的批评家们将这个群体的品位贬低为平民主义。他们听不起票价高昂的音乐会,流行小说也只能等到廉价版发行后才买。历史学家戴维?佩恩将他们描述为“主要是城市中下阶层和中等阶层,不是知识分子,没上过公学,努力上进,正在上升的……群体――他们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众”。针对这类读者,《海滨》杂志推出的是我们如今觉得激动人心、有着高度刺激性的一类故事,也就是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
读者对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需求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柯南?道尔给的是什么样的稿子,《海滨》杂志都乐意提供丰厚的稿酬。但道尔的本意并不是要将余生都耗在创造并破解虚构的犯罪上。他的初衷是挣点钱来支持自己真正的艺术,也就是创作充满了重要思想和政治观点的小说。
到1893年,34岁的柯南?道尔已经受够福尔摩斯了。他渴望成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那样的作家。所以他让邪恶的莫里亚蒂教授将福尔摩斯推下了瀑布。然而1901年,公众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柯南?道尔只好创作一篇新的小说――《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主人公是跌入瀑布前的福尔摩斯。1903年,道尔在小说《空屋》中更进一步,让福尔摩斯复活了,并解释说跌入瀑布死掉的只有莫里亚蒂教授,而福尔摩斯是假死。粉丝们欣喜若狂。
此后,粉丝们的痴迷程度有增无减。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对这种极度狂热已习以为常。即便如此,英国广播公司的连续剧《神探夏洛克》还是在一段时间内煽起了史上最疯狂的“福尔摩斯热”。该剧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现代版福尔摩斯,剧中夏洛克和华生(由马丁?弗瑞曼饰演)经常光顾的三明治店“速度咖啡馆”常常会有剧迷出没。拍摄外景时,剧迷们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以致拍摄都成了问题。
在中国,粉丝中流传着情节精巧的同人小说,这种小说将夏洛克(中国粉丝称其为“卷福”)和华生描述为一对同性恋人。日本粉丝喜欢阅读以夏洛克为主人公的漫画。韩国流行组合SHINee录制了一首赞美夏洛克的歌曲。康伯巴奇的粉丝们有自己的群体昵称――“康伯碧池”。他们对这位梦幻之星的痴迷程度不亚于当年披头士乐队的粉丝。
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与剧迷们保持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制作人会献上一幕场景来“撩”粉丝。或者像第三季的第一集,整整一集都是根据粉丝有关夏洛克如何假死的推测来拍摄的。然而,这部剧的联合创作者史蒂文?莫法特却常常对粉丝们嗤之以鼻,康伯巴奇则认为粉丝制作的同人小说太荒谬,他的这个看法令粉丝们不悦。不提也罢,其实这部剧本身就可看作是一部“同人小说”,原型就是柯南?道尔在维多利亚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卷福”和他们的粉丝
当然,《神探夏洛克》能得到粉丝们如此狂热的追捧只能证明他们太爱这部剧了。让人惊叹的是,120多年来福尔摩斯迷们一直通过许许多多的改编剧参与以这位虚构的侦探为原型的舞台艺术。
马克?加蒂斯是《神探夏洛克》的联合创作者,也在剧中饰演夏洛克的哥哥麦考夫,他认为柯南?道尔创造的小说人物超越了时代。他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们喜欢看这部剧是因为它有趣,而有趣正是道尔小说的本色。这么多年来各种不同的版本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不断出现,人们有些忽视了以下事实――这些故事太有趣了!它们轻松易读,都是些既令人兴奋激动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冒险故事。事实上,那正是我们想要创作的。”
加蒂斯还指出,福尔摩斯是开创性的侦探人物之一,之后其他多数虚构的侦探人物都是模仿他的产物,或者是直接受他启发而来。加蒂斯说:“此后,所有的人物都刻意与夏洛克和华生医生不同。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加掩饰地这么做,她笔下的波洛又矮又胖,与高瘦的形象相反。波洛需要一位‘华生’,所以阿加莎又创造出了黑斯廷斯上尉。不论看哪些作品,福尔摩斯都是原型。福尔摩斯是不朽的,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此。”
只需看一看现在电视剧中主人公们的概况,就会发现很多都是遵循福尔摩斯模式――才华横溢但并非完美无缺。莫法特说:“即使是在侦探小说以外的领域,我也认为是道尔开创了这种思路:拥有超凡智慧的人往往会有某种社交障碍。在福尔摩斯之后,我们将此视为一种叙事方法。他是个天才,所以他有点怪。我不知道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但在小说中还挺常见的。”
也就是说,把夏洛克?福尔摩斯推下悬崖并不能杀死他。他总会回来的,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粉丝们会确保这一点。
1.Reichenbach Falls:莱辛巴赫瀑布,是《福尔摩斯探案集》(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中主人公福尔摩斯与大反派莫里亚蒂教授共同坠落的地方。
2.paté de foie gras:法语,意为“肥鹅肝酱”。
3.crêpe [kre?p] n.绉纱;(佩在袖子或帽子上以示哀悼的)黑纱
4.stick to one’s guns: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观点)
5.vitriol [?v?tri?l] n.恶毒的话语
6.Elementary: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于2012年推出的系列连续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7.Sherlock: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0年出品的系列迷你剧《神探夏洛克》
8.指2016年年初上映的《神探夏洛克》特别篇,片中夏洛克及其搭档华生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探案。
9.denigrate [?denre?t] vt.贬低
10.snooty [?snu?ti] adj.傲慢自大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11.price … out of:向……漫天要价致使失去
12.Sir Walter Scott: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诗人,代表作为《艾梵赫》(Ivanhoe)。
13.Benedict Cumberbatch: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1976~),英国演员、制片人,因主演《神探夏洛克》出名。
14.fan fiction:同人小说,即追星小说,由业余爱好者撰写,人物和题材取自流行文化。
15.posit [?p?z?t] vt.假定;假设
16.manga [?m?] n.漫画
17.write off:认定(某人)不重要(或无用)
18.Agatha Christie: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为《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Poirot:即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侦探
第二篇:粉丝文化作文800字
粉丝文化作文800字
粉丝啊!这个名字我可老熟了,现在这个看脸、看才能的世界有粉丝也就不足为奇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西方有一位文化批评家曾这么说过: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价值观念的尺度已完全改变,这个渴望更新世界,因为人类生活和渴望是不断涌出新变化,这也就伴随着我们当今娱乐,生活中所产生的粉丝。因为这个社会群体的出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粉丝文化”。
在我看来粉丝,早已不再是用土豆粉,淀粉制成线条状的食品,而是多了一层“指某个事物或人的爱好者或狂热者”。它是由英文“Fans”翻译而来,有的人说粉丝是不学无术的,而有的人说粉丝是有意义的,这就让我谈谈我的感受吧!
实话说话,其实我是歌手张杰的粉丝,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他?因为我喜欢他演唱歌曲和他做事的风格和人格。他呢,简简单单,出道十二年,发行了十几张唱片,张张大卖,他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场场爆满,但对我来说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对粉丝关心,家人爱护和呵护。
记得那是个很大型场合,那时候张杰在走红地毯,而有个粉丝因为太过于激动不小心手机掉了,而且又有栏杆围着
捡不到,而张杰正好看到了,于是亲自来到跟前蹲下来捡起手机还给了那个小姑娘。
其实,我们心中都应该有自己的偶像,不管是明星,还是伟人、名人,但做偶像的人都有地方吸引我们,有闪光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粉丝就是学习偶像好的地方,但我们不要做荒唐的粉丝,我们应该是理智粉,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也就是我的粉丝观,希望大家可以做理智粉丝,其实什么东西都是双刃剑,有好也肯定有坏,关键是如何选择,这个社会才会和时代共同进步,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为理想努力拼搏,这正是我们可以从偶像身上学到的成功的经验!
第三篇:粉丝感谢信
您好!
宸轩文化【精英会·生活美学】是继米莎国际成立的专门打造私人定制旗袍的服饰品牌,是在【中国精英会】旗下得以推广的专属品牌,未来的日子里,【精英会·生活美学】必将呈快速发展之势,将私人定制旗袍做到全国各地去,最终实现国际化的目标,让中华奢侈品服饰走向世界!
毫不惭愧地说:私人定制旗袍与我们的完善服务,就驻在我们宠爱并始终坚守的【精英会】生活馆里,之前我们在不断的推广【精英会·生活美学】的品牌形象,将品牌与产品实实在在展现在广大客户的面前。未来几年,【精英会·生活美学】的品牌价值将逐步显现,成为举世瞩目的旗袍定制品牌。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优秀而珍贵的民间服饰文化正在急速地涣散和消亡,旗袍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似乎渐行渐远。所以,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重新正视国服文化,认识其光辉和内蕴,真正实现中国女性的古典美,宸轩文化【精英会?生活美学】创造私人定制旗袍,重塑经典,追求旧时光,让中国古旗袍展现其时代美。最后恭祝您事业蓬勃发展,万事如意!
祝您阖家欢乐,事事顺心!
此致
敬礼
宸轩文化【精英会·生活美学】
总经理熊轩轩携全体员工敬上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日篇二:感谢信
您好!
【河套微团】是集购物、吃、喝、玩、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追求简单,自由,快乐的人们提供不一样的购物新体验。
祝您阖家欢乐,事事顺心!
此致
敬礼
【河套微团】
全体员工 敬上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日篇三:感谢信
感谢信
大队长李秀芬老师:
你好!
自群英健健身队成立以来,我们的李老师无论春夏秋冬都提前到;无论生病还是家有事克服了诸多困难,坚持每一天都提前到场。在教我们舞蹈动作时,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个队员的动作,耐心细致的做示范,热情指导传技艺,也认真地解答我们的疑惑。我们都非常感动,深深地喜欢上了我们的李老师。李老师做操好、有能力、有热情。你是我们的偶像,我们是你忠实的粉丝。你是我们队伍的灵魂。在我们周围,你特别有凝聚力,而且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李老师带领我们跳舞,释放了一天的疲劳;听着音乐,舞着舞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们是幸福的、快乐的、健康的。在以李老师为中心的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个团队里,我们真是太快乐了,太开心了,我们每天在这里无忧无虑,每天都有快乐的笑脸。
经过李老师不懈的努力,带给了我们全新的生活、健康的体魄,如今,舞蹈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自从跟着李老师学习健身操,我们的肩部、颈部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甚至已经达到了减肥塑身的效果。
我们真诚的道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此致
敬礼
群英健全体队员篇四:给同学感谢信的范文 两篇
给同学感谢信的范文 两篇
写给同学的感谢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xx年xx月xx日晚点分左右,我在信电系楼前骑车下坡时不慎摔倒,由于速度较快,人从车上飞出,当场摔昏过去,受伤较重,自行车、眼镜、全身衣服报废。
所幸的是,不久后,信电系系友四位同学经过事发地点,迅速将昏迷的我唤醒,把摔坏的车锁好,用他们的自行车载我一直到校医院,使我的伤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和救治。四位同学与我并不相识,但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救人于危难之间,令我万分感激!他们这种精神也值得浙大学子学习和弘扬。
在此向四位系友的救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致同学的感谢信
亲爱的xxx:
你好!给你写这封信,是想表达一下我的谢意,感谢你帮我拖地。
同学你太好了,你在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取代的,你的高大的形象,赛过春哥,压倒李刚。你实在是太好太好了,我对你的敬意,如同滔滔江水不可断绝,我对你的爱慕之意,如抽刀断水,不可断绝,你是新世纪雷锋、新世纪福音战士!我的大神!看!因为有了你,地板变得亮闪闪的,映日不可逼视(这句话引申自清末文献牛栏岗大捷)~~我想对你说一句: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毛**曾云: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千年一遇的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他。现在,我总算遇到了,那就是你啊!你知道我有多么地激动吗?千年的寻寻觅觅,总算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完美,我真的开心死啦!为了表达我衷心的感谢,本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我要请你吃饭!我知道,即使是为你呈上最巨大的鲍鱼、最鲜嫩的鱼翅、最可口的熊掌、最甘醇的美酒、最陈年的佳酿,也无法报答你帮我拖地的恩情!有鉴于此,我决定还是请你吃一串糖葫芦好了,外加一根苹果糖。请你千万不要拒绝我的好意,否则我会像富-士-康的某些员工那样,从琼楼玉宇上飞身而下的。如果你不想看到你的粉丝就这样香消玉殒,请接受我的诚意吧!此致
敬礼
注:篇五:感谢信
给学校的感谢信: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和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你们好:(转载于:粉丝感谢信)首先,我代表姚贝娜全国后援会和山西后援会,以及全国的贝壳们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2014年10月9日晚,就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一号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以“超越生命的力量”为主题的校园摇滚音乐节开幕仪式,并且邀请到了知名女歌手、青歌赛首位百分冠军、华语乐坛顶级唱将姚贝娜。我们姚贝娜全国后援会以及山西后援会的忠实粉丝也欢聚一堂,一同观赏着信息学院同学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节目享共享着这一切由信息学院带给我们的音乐盛宴。9点10分随着主持人神秘的解说方式我们最最期待的娜姐终于走上了舞台,特别感谢学校在本次活动中给了一个在信息学院的“贝壳”上台献花和与娜姐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使他完成了一个美好的心愿;其次就是特别感谢前台的工作人员老师,协调人员的辛勤劳动。说实在的没有你们就不会有着从始到终稳定的秩序和和谐的氛围。你们在不能正常观赏节目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工作完成的这么完美出色,这种敬业精神默默地给我们在场看在眼里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扎在心根里的面授课。特别感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刘正国老师和完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谢承红老师,是你们给我们后援会争取了这次来之不易的20张嘉宾票和两个媒体证。没有你们我们很可能无缘在这盛大的音乐节上于娜姐相见,我们可能没有机会欣赏这来自信息学院给我们带来的一幕一幕精彩的音乐节目;还有舞台下方负责协调的杨迎雪老师,应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贝壳”要求特意感谢您给我们后援会争取的另一个上台机会。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姚贝娜全国官方后援会、姚贝娜山西官方后援会和全国所有的“贝壳”再一次向信息学院的各位领导和全体老师及其工作人员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真诚的祝福,我衷心的祝福信息学院越来越好,在教育战线上永远健康持久的发展前进,祝愿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取得更加喜人的成绩,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第四篇:老师也有粉丝
老师也有粉丝
我在课堂上,常常根据课文内容,简介一些生活小常识,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我刚吃完晚饭,天已尽黑,我班学生舒俊给我来电,说他家的电灯全不亮了。我必须去一趟,因为他是一个留守儿童。我带上工具其上摩托车顺着他给的路线飞驰而去,几里路下来,我就发现有一只手电筒,向我绕着圈,这是舒俊给我的信号。眼前这个目光充满焦虑和期待的小男孩果然是舒俊。我进了他家,几间屋子漆黑一片。我拿着工具来到配电箱,用电笔测一下闸刀下桩头,一切正常。我又拿着电筒顺着电线找到最近的用电器,再测量两个接线柱,发现都有电,一定是零线断路。拉下闸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电线上有一处接头被氧化了,我很快把电线接好,合上闸刀,灯亮了。他的奶奶激动地说:“戚老师,太感谢你了。我孙子平时总说戚老师什么都懂,果真如此。”虽然舒俊没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戚老师,你真棒。”从此以后,他听我的课更认真了,也更听话了。他成了我的“粉丝”了。
第五篇:农民的粉丝
农民的粉丝(我的粉丝是农民)
“农院专家指导种植的品种,抗病,抗逆,耐抽苔,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如皋城北街道复兴庄村农户谢翠明说,讲起蔬菜种植,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因为蔬菜团队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长期的技术培训。几年来,蔬菜团队在市区、如皋、海安、海门、启东等县市为基层农技员、种植大户、示范户等举办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培训人次达10000以上。参加南通市委组织部、教育局、科技局、团市委、农委、妇联等部门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活动80多次,为农民现场解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优良的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和蔬菜生产信息。相关讲座得到了农民和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农民的“技术博士”和“生产导师”,许多农民成为他们的“科技粉丝”。
“‘一棵菜’不是指哪一种菜,而是指我们学院作为南通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在地方蔬菜种植、品种推广、技术种植方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这方面,我们蔬菜团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团队负责人佘德琴教授提起“一棵菜”团队充满自豪,“5月份,我们项目为农民送农资,送出了上千斤青酥二号种子,直接受益的就有500多个农户。”几年来,团队中杨献娟、丁宁、温小玲、袁玉娟等7名教师如皋市丁埝森果农业园区、丁阳设施农业园区、野林果蔬园区、袁桥镇复兴庄村、下原镇花园头村夏庄村聘任为院市共建农业科技专家组的专家,并在农民技术培训、农民增产增收实用技术咨询服务、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如皋市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除此之外,学院还在市区幸福蔬菜园、南通观音山蔬菜园区、海安李堡华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启东市和合蔬菜园、海安县李堡绿色食品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如东掘港创汇型蔬菜科技示范园区等开展广泛的技术指导,这些活动,使青年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团队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大。
今年暑期,气候反常,他们仍然像往年一样,坚持每两周到对接的农户家里进行技术指导。农院的蔬菜科研团队共有教师8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自2008年以来,该团队在设施蔬菜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出口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推广及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共承担省、市级项目10项,横向科研项目9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奖励7项,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1项;选育保护地辣椒新品种2个,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50多个、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10多项,制定南通市蔬菜地方标准10项,争取省市财政支持经费114万元、横向科研及推广经费20.5万元。“一棵菜”成为农院创建省示范高职院的特色,造就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28岁的袁玉娟老师是蔬菜团队中的小字辈,不过,最近她也已经独立为农户讲课。暑期她就为复兴庄村70多名农户讲解了“实用堆肥技术”。“前段时间,田间焚烧秸秆的现象很严重,造成了空气污染,影响身体健康。这个技术可以变废为宝,把秸秆变成肥料,有利于蔬菜种植。”袁玉娟介绍,为了让培训更有可操作性,“在控制堆肥湿度方面,我们编了个口诀‘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不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来测量,就可以很好的把握湿度。”农院蔬菜团队有一个传帮带的好传统,老专家从服务方案的制订到具体实施,都会亲自指导,带领年轻教师在研究和服务基地采集数据,了解情况,开展服务,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使团队教师走上科研之路,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提升了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